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历史解谜 唐初府兵制度.pdf

  • 资源ID:1073063       资源大小:137.2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3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历史解谜 唐初府兵制度.pdf

1、 2009 /9 206 隋代大总管府僚佐考 李 娟 摘 要:隋代总管府分上、 中、 下三等置于诸州,其中统辖 数州及至数十州的俗称大总管。隋代设置了四大大总管, 由亲王、 勋臣担任,其四大总管府的设置随着政局的变化 而有所变更。大总管府僚佐也随着总管府的变更而发生 变动。隋文帝在选择大总管府僚佐时遵从两个原则:“ 贞 良有众望者 ” 与执政之能,目的是对于皇子能够同时起到 辅助与监督的双重职能。研究隋代大总管府僚佐制度,才 能更深入地理解隋代政权兴衰与存亡的真实原因,对研究 唐代节度使之乱亦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隋代史考;大总管;僚佐 中图分类号:K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2、01 - 490X(2009) 9 - 206 - 03 作 者: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史博士研究生;福 建,厦门, 361005 隋代的总管即原北朝都督诸州诸军事之任,最早大约出 现于西魏时期。总管制度则正式确立于北周武成元年 (559 年)正月。关于北周及隋代的总管制度,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专 门研究,如张焯先生的北朝的都督制 1 、 北朝的总管 制 兼论周隋府兵军府的建置 2 ,艾冲先生的隋代总管 府制的发展与废止 3 、 论北周总管府制的创立与发展 4 , 盖金伟,王鹏辉 北周总管府制度研究 5 等。但是对于在北 周时已经出现、 并由隋代承袭的由勋臣或皇子出镇大总管镇 守一方的现象,在以

3、上各文中却几乎没有详尽的描述和总结, 本文即试着对于隋代的大总管及其僚佐的设置进行说明和论 证。 一 隋代大总管府僚佐制的渊源 大总管制度在西魏北周时期就已经存在。西魏北周都于 长安,疆域范围即今陕西、 甘肃、 四川、 湖北一带。当时以秦 州、 益州、 襄州(或荆州)为陇右、 巴蜀、 荆襄三方的襟要重镇, 置总管府(秦益二州,西魏时尚称都督府 ) , 统当地驻军,由勋 臣或皇子出镇,是为大总管的开端。魏晋以来,逐渐形成一些 军事指挥区域,即都督区。其长官称都督,都督例兼所驻某州 的刺史,兼治军民。大区都督常兼管数州,称为“ 都督诸州军 事 ” 。东晋王敦为江州刺史,镇武昌,都督江、 扬、 荆、

4、 襄、 交、 广 六州军事,即以长江中游为中心,直至岭南地区均归其指挥。 南北朝承魏晋之制,均有都督之设如北魏有都督中外军事 都 督府州诸军事、 都督三州诸军事等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 , 始改都督诸州军事(疑为都督州诸军事)为总管,总管兼任所 驻州刺史,并统辖邻近各州。建德六年(577)北周灭北齐,于 北齐旧地增置一批总管府。总管府的设置,或在都会之地,或 处守御之要。北周总管府中,洛州、 并州、 相州最重要。北周 武帝平齐后,于相、 并两州总管府各置行宫及六府官,即宰、 司 徒、 宗伯、 司马、 司寇、 司空府,取代北齐之大行台(见行台)。 后废并州六府。大象元年(579) ,移相州六

5、府于洛州,称东京 六府。河阳、 幽、 相、 豫、 兖、 青、 徐七总管,皆受东京六府统辖。 隋代总管府分上、 中、 下三等置于诸州。其中统辖数州及至数 十州的俗称大总管,如秦王杨俊为并州总管,管二十四州诸军 事,后改授汉王杨谅。杨俊转任扬州总管,镇广陵,管四十四 州军事。蜀王杨秀为益州总管,管二十四州诸军事。大业元 年(605) ,鉴于汉王杨谅以并州总管起兵,炀帝下诏废除诸州 总管。唐初于缘边及襟要地区的一些州治置总管府,领军出 征者为行军总管或大总管。武德七年(624)改称都督府,而行 军总管及大总管不变。隋代大总管有四,同样是由亲王、 勋臣 担任。开皇之时,鉴于周末宇文赟消黜公族,皇统因此

6、而坠的 教训:“ 并、 益、 扬三州以亲王临统,” 6 。这里的三亲王即镇守 扬州的晋王杨广、 镇守并州的秦王杨俊以及镇守益州的蜀王 杨秀。但事实上,此处所指三大总管为开元十五年事,开皇十 七年,在秦王俊死后,接替他任并州大总管的还有汉王杨谅。 隋代四大总管府的设置,是随着政局的变化而有所变更的,大 体可以分平陈之前、 平陈之后、 杨谅接替杨俊任并州总管以后 三个阶段,大总管府僚佐,也随着总管府的变更而发生变动。 首先应当说明的是隋代总管府僚佐的设置。 二 隋代大总管府僚佐的设置及品轶 (一)承袭北朝时总管府僚佐旧制 据王仲荦先生考证:“ 北朝时总管府僚佐有:长史、 司录、 治中、 中郎、 府

7、掾、 府署、 列曹参军(记事、 户曹、 仓曹)、 参军事、 防主等职 ” 7 。行台僚佐的设置没有固定的规定。由于北魏 后期可以担任行台长官的情况不同,尚书令、 尚书左、 右仆射、 各部尚书以及仆射的佐官尚书左、 右丞都可以作为行台的长 官,因此,行台的僚佐设置情况自然也就不同。行台尚书令、 行台左、 右仆射拥有僚佐,自不待言。行台尚书也有僚佐。如 前所述,北魏后期,行台长官可以为尚书左、 右丞,薛庆之、 薛 和、 源贺、 李晔、 费穆、 高元荣、 裴良、 张普惠、 崔孝芬、 李苗、 杨 机、 曹世表等人都是以行台左丞或右丞而作为行台长官的。 可是,在他们任职期间,都不见有设置僚佐的记载。这说

8、明, 北魏后期,以行台左、 右丞为长官,由于官位较低,因此很难设 置僚佐。行台僚佐设置不固定还表现为,同一品级的行台长 官所设僚佐的数量并不相同。如前所述,行台书左、 右仆射担 任。可是,行台尚书仆射拥有僚佐的数量却有明显的差别。 统计行台左仆射萧宝夤拥有的僚佐有:冯景、 苏湛、 于道穆、 梁 207 昕、 封伟伯、 韦湛、 郭子帙、 柳楷、 李充,多达九人。其中冯景为 大行台都令史,梁昕为行台参军,其余皆为郎中。可见萧宝夤 拥有的僚佐最多。而其他的行台尚书仆射与萧宝夤相差很 多。隋承周制,大总管府僚佐的职位设置也大体是这样,但是 由于隋代除荆州大总管外,其余三大总管皆由皇子亲任,隋 书 元岩

9、传 载:“ 时高祖初即位,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 益州。二王年并幼稚,于是盛选贞良有重望者为之僚佐 ” 。所 以隋大总管府僚佐与北周一般总管府相比,是有区别的。 (二)大力革新北朝管府僚佐设置及品轶 隋代大总管府僚佐的设置与北周相比,多添司马一职,列 曹参军的设置也有所不同,北周时期的总管府列曹参军为记 事、 户曹、 仓曹三职,而隋代大总管府列曹无记事,另列记室 职,添加法曹、 兵曹、 士曹三职。防主一职在隋时不见于大总 管或总管府,而在炀帝大业三年四月罢州置郡之后,在各郡始 设防主; 隋书 百官志下 :“(大业三年)罢州置郡,郡置太 守 又置诸防主、 副官,掌同诸镇 ”,与北周总管防主一职

10、无 碍。除此之外,总管司录、 治中、 中郎、 府掾等职设置大体与北 周相同。 至于大总管及其僚佐品轶的设置,则由于隋代担任大总 管的亲王与一般总管不同,大总管府的僚佐也格外地引人注 目,但是需要注意的事,隋代大总管并不是职事官,虽然自北 周起总管府便长期存在,但总管一律加使持节,属于中央外派 临时机构。隋立国之初在任杨广为并州总管、 杨秀为益州总 管的同时,置河北道行台于并州,以杨广为尚书令;置西南道 行台于益州,以杨秀为尚书令,即是证明。 隋书 百官志 载:“ 上总管、 行台尚书仆射,为视从二 品;中总管、 行台诸曹尚书,为视正三品;下总管,为视从三 品。 ” 总管府僚佐一般不会超过三品,这

11、是指一般总管而言,大 总管府僚佐却不以此规定为准。 隋书 宇文弼传 载:“ 时朝 廷以晋阳为重镇,并州总管必属亲王,其长史、 司马亦一时高 选 ” 。如时任并州总管长史的王韶:“ 高祖受禅,进爵项城郡 公,邑二千户。转灵州刺史,加位大将军。晋王广之镇并 州也,除行台右仆射,赐彩五百匹。 ” 根据隋书 百官志 可 知,当时作为刺史、 大将军任并州总管府长史,品应为正一品, 轶二千石。同时出任益州总管长史的元岩“ 高祖为丞相,加位 开府、 民部中大夫。及受禅,拜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邑二 千户 ”,兵部尚书正二品。然而在大总管府任僚佐者,也不是 一定是位居一、 二品的高官,如:“ 皇甫诞 寻转尚

12、书左丞。 时汉王谅为并州总管,朝廷盛选僚佐,前后长史、 司马,皆一时 名士。上以诞公方著称,拜并州总管司马,总府政事,一以谘 之。 ” 皇甫诞在任并州总管司马之前为尚书左丞,从四品官,张 虔威在担任并州总管刑狱参军之前为相府典签,品轶很低,但 是无论品轶高低,被任命为大总管府僚佐者,无不是文帝信任 的一时名士高选,甚得亲重。在有隋一代各大总管府的发展 与变动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在唐代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隋代大总管府僚佐的设置及品轶对后世影响深远。唐朝 继承了隋代大总管制度,代专征之任,其僚佐也多同之。自后 改为节度大使,署副使、 判官为僚佐,如前代长史已下之任。 然长史、 司马

13、及诸曹是曰官名,副大使、 副使、 判官乃为使职。 有所改易,合随府主。置大使则有副使已下,今若改名使府, 不合设官充其僚吏。盖因授任者莫详其源,既有副使,又置司 马,参杂重设,遂为其例。况不标於甲令,固须区别著定恒规 也 ) , 判官二人(分判仓、 兵、 骑、 胄四曹事,副使及行军司马通 署 ) , 掌书记一人(掌表奏书檄。 齐书 曰:“ 宋江夏王义恭取 邱巨源为掌书记。 ” ) , 参谋无员(或一人,或二人,参议谋画 ) , 随军四人(分使出入)。开元中,凡八节度使(碛西、 河西、 陇 右、 朔方、 河东、 幽州、 剑南、 岭南,此八节度也 ) , 盖古之持节都 督江左四中郎将、 近代行军总

14、管之任(凡将帅出行,兵满万人 以上,则置长史、 司马,仓、 兵等曹参军;若万人以下,员数递 减。自至德以来,天下多难,诸道皆聚兵,增节度使为二十馀 道。其非节度使者谓之防御使,以采访使并领之。采访理州 县,防御理军事。初,节度与采访各置一人,天宝中始一人兼 领之。乾元中,始置都统,使监总管诸道,或领三道、 或领五 道,皆古方岳牧伯之任也。上元末,省都统,后又改防御使为 都团练守捉使,皆主兵事而无旌节,僚属亦减。有副使一人掌 贰使事,判官二人分判军事。自永泰以来,都团练使稍有加置 参谋者)。若朝觐则置留后,择其人而任之(宋武帝起义讨桓 元既平京口,向建业,以孟昶为长史,总摄后事;及讨司马休 之,

15、伐荆州,以中军将军刘道邻监留府事,皆留后之任也。自 后无代无之,不复遍举)。 三 隋代大总管府僚佐的作用 以长史、 司马为主 (一)隋代大总管府僚佐历经的三次大变动及其影响 北周时设大小总管府28个,隋朝开皇三年时实行并省州 县,相继撤销了12个总管府。但是并州总管府与益州总管府 并不计算在内 8 。并州是东魏北齐之陪都,尔朱氏、 高氏的老 巢,史称“ 戎马之地 ”,实乃控御三边的军事大本营,东魏北齐 大军出征时,都从并州发兵。晋州,地于魏晋接壤,是边防第 一重镇。隋文帝在篡周之后,于开皇元年二月,便任命长于战 术的杨广为并州总管 9 ,同年九月,以越王秀为益州总管,改 封蜀王(公元581年

16、) , 文帝这样做的用意有三,一是防御北 边,稳定根基,此为首要,是重中之重,于文帝而言,北边突厥 一直以来就是巨大的威胁;二为控制西南,西南边元,中原力 之未殆,是以亲王坐镇,拱卫中枢;三为平陈所备,并州、 益州 两大总管府的设置,可成对陈的包围之势。所以,文帝在选择 大总管府僚佐时慎之又慎,基本上遵从两个原则:“ 贞良有众 望者 ” 与执政之能,目的是对于皇子能够同时起到辅助与监督 的双重职能。这一点上来说,以长史、 司马二职为至关重要。 因此,设置大总管府之初,在并州,文帝派遣王韶、 高熲、 张衡、 冯慈明、 裴矩、 张虔威等名士辅佐杨广,派遣杨异、 令狐熙、 元 岩、 裴文安等人辅佐杨

17、秀,以策万全。“ 王韶、 李雄、 元岩俱有 骨鲠名,晋王甚敬之 ”,“ 韶性刚直,王甚惮之,每事谘询,不致 违于法度 ”,而对于令狐熙则“ 号为明干,上甚任之 ” 。事实证 明,这样的策略,在隋初稳定政局、 以图大业上起到了十分积 极的作用,无论是御北还是防南,都达到了文帝预期的效果, 于是,隋开皇三年 (583 年 ) , 以秦王杨俊为“ 秦州总管,陇右诸 州尽隶焉 ”,进一步夸大了亲王任大总管的规模,但是,在后来 的号称“ 四大总管府 ” 时,杨俊已为并州总管。 开皇九年 (589 年)平陈后,总管府制由北方向江南地区推 广,其数量增加了10个,总数为26个。随着萧梁、 陈朝的灭 亡,统一

18、局面的实现,总管府制也普及于南方地区。据统计, 仁寿四年(604年 ) , 隋朝共有36个总管府,分别统辖若干个州 级行政区域。平陈之初,以秦王俊为扬州总管四十四州诸军 208 事,镇广陵,作为平陈大元帅的晋王广仍旧还镇并州。但是事 实证明,秦王俊并不能够安定南方,“ 十一月,高智慧、 汪文进 等作乱江南,庐江豪杰亦举兵响应 ” 10 ,“ 泉州人王国庆,南安 豪族也,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 ” 11 。加之隋 文帝对于江南的政策上存在着问题:“ 江表自东晋以来,刑法 疏缓,世族凌驾寒族;平陈之后,牧民者尽更变之。苏威复作 五教 ,使民无长幼悉诵之,士民嗟怨。 ” 12 迫使文帝在

19、派杨 素南下未果之后,文帝任命并州总管晋王光率师增援江南。 同年,“ 冬,十一月,以并州总管晋王广为扬州总管,镇江都,复 以秦王俊为并州总管 ” 13 。果然,“ 晋王广镇江都,以其三吴 之望,召令讽喻反者。知命说下贼十七城,得其渠帅陈正绪、 萧思行等三百余人。以后,杨素再度出征,由海路入泉州,大 破王国庆,诱其捕斩高智慧,这才大致平息江南的反叛。杨素 也因公取代苏威,升任尚书右仆射 ” 14 。于是文帝决定由杨 广长期镇守江都,以控扼江南地区。 最后一次大总管府的变动在开皇十七年 (597 年)前后。 在此之前的一次调整,是开皇十五年 (595 年)荆州大总管韦 世康的上任。在韦世康之前担任

20、荆州总管的有杨素、 达奚长 儒,曾受任“ 荆州总管、 三十六州诸军事 ”,但是,是时荆州还未 在大总管府之列,韦世康能够以勋臣之名位列大总管,与三大 亲王齐名,“ 时论以为美 ”,很大原因在于其“ 和静谦恕 ”,由于 扬州大总管晋王广的经营,其实力越来越强大,文帝为了防患 于未然,利用荆州至关重要的地理位置,刻意抬高荆州总管府 的地位,委任较为信任的韦世康,目的是与扬州共成犄角之 势,制衡南方。然而,荆州总管府僚佐的设置及品轶,却远不 如由亲王担任的其他三大总管。在此之后,由于原并州总管 秦王杨秀薨,文帝任命第五子汉王杨谅接替,复为并州总管, “ 十七年,出为并州总管,上幸温汤而送之。自山以东

21、,至于沧 海,南拒黄河,五十二州尽隶焉。特许以便宜,不拘律令 ” 15 。 这一次也是隋文帝最后一次大规模选拔总管府僚佐。 (二)长史、 司马二职在总官府僚佐当中尤为重要 总体上来说,长史、 司马二职在总官府僚佐当中尤为重 要,格外受到重视,很多时候,长史或者是司马可以在大总管 回京定省的时候代决附中军政大事,因此,对于性格懦弱的并 州总管秦王杨俊而言,长史、 司马王韶、 杨异、 宇文弼等人几乎 是代理总管府内诸事、 坐镇一方;而对于蓄意谋划进则取太子 而代之、 退则画江自治尽有梁齐之地的晋王杨广,总管府长史 与司马,则必须是自己培养的亲信,张衡、 张虔威二人均是跟 随杨广在七大总管府中长期任职、 升迁,被杨广提拔重用的。 除此之外,对于蜀王秀与汉王谅,长史与司马的作用则多为辅 助于监督,如蜀王秀的司马源师“ 时蜀王秀颇违法度,乃以师 为益州总管司马 ”,汉


注意事项

本文(历史解谜 唐初府兵制度.pdf)为本站会员(魏子好的一塌糊涂的文献)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