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试论刘宋东宫武官制度-庞骏-史学月刊.pdf

  • 资源ID:1073075       资源大小:808.1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7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试论刘宋东宫武官制度-庞骏-史学月刊.pdf

1、是极其丰富多彩和纷繁复杂的,更不用说这些历 史活动是立体式的、多层次的。面临如此复杂的研究对象,新历史演义当然 不可能仅只涉及单一学科,它采用了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心理、生理和 社会关系上,进行探索,以此得到正确认识。 一言以蔽之,新历史演义,从内容及其真实性上看,与一般文学作品有 根本区别;从形式和方法上看,与纯史学即传统史学著作也有明显不同。它 是以文学方法对史学内容进行的加工和补充,因而兼具史学和文学两种特 性,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可称为“史学写生”。这种史书,既可 满足广大读者的知识追求,又可满足他们的艺术享受,这正是我们的新历史 演义力求达到的效果。 编著一套书,当然期望它

2、能收到最大的效果,使最大多数读者看后知识 上收获十分,精神上享受十分。如果仅能使读者收获四五分,享受五六分, 那就没有收到最大效果。当然,限于史料的发掘与搜集,限于编著者的经验 和水平,特别是多学科研究的能力和文学艺术素养,也许无论如何都不会收 到最大效果。可是,一个严肃认真写作的史学工作者,总不肯放弃这个追求, 总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本套书的编著者正是抱着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创 作的。 依据最大效果的标准,本套书可得几分,评判权属于广大读者。在这里, 我可以郑重申明,编著者们的的确确向这个最大效果的目标努力了,尽心了, 因而也使作品与最大效果的目标靠近了。 编著者们为争取最大效果付出了巨大艰

3、辛。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要 了解和掌握新历史演义的基本创作原则和要求,搜集散存在专著和教材之外 的零星的而又是大量的资料(包括具有旁证的稗史轶闻和民间传说等),还 要熟悉甚至重新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建立起自己 的相应的知识结构,从而解决明清以来历史演义作家所遇到的既要吸取演义 小说之长,又要将史料处理得恰到好处的难题。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尝 试的过程。 新历史演义的构思提出后,激起了史学界有识之士的广泛理解和认同。 为了将此构思变为现实,老将敢领凤骚,不吝潘江陆海;新秀风华正茂,一 展雏凤清音。于是,我们才终于有机会读到这套别具一格的新历史演义。 本丛书此次出版,暂收

4、五大国,即美、日、英、法、俄,每国一卷,今 后还将陆续增补,分批推出。在每一国别演义体通史中,作者从大量文字宝 藏中进行筛选和提炼,以少见多,妙笔生花,活灵灵地凸现每个国家的历史 进程。在塑造历史人物的同时,对那些跨度较大的重要历史事件采取本末纪 事与编年纪事有机结合的写法,或分段记述,或一气呵成,铺述来龙去脉, 使所记事件首尾相接,使每个国家的历史都有一个完整的概貌。加之作者的 积极参与,使其真知卓见和感情色彩渗透于字里行间,使人感到每个国家的 历史是真实的。丛书就像面面历史镜子熠熠闪光,逼真地反映了美、日、英、 法、俄五国的悠久历史,璀璨文明,民族智慧以及历史前进中的风雨坎坷。 从书中人们

5、可以获得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对国际性事物的洞察 力和加强对外国历史发展的理解。 我们殷切希望这套丛书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关心和厚爱。 张联芳 丙子年冬于京城寒舍 英国史演义 第一回 三蛮族 迁徙不列颠 两名王 彪炳英古史 帝国分崩离析,蛮族铁骑驱驰, 三支渡海更西移,岛现七雄局势。 多少干戈扰攘,亚王名著传奇, 阿王抗敌统雄师,堪称武功文治。 调寄西江月 却说那英吉利国,乃在欧亚大陆西北一隅、大西洋与北海之间的不列颠 岛上。该岛原与欧陆相连,只因数万年前地壳变动,海水浸漫,连接不列颠 与大陆的陆桥下陷成为海峡,不列颠始成孤岛。那海峡,长约 5 0 0 余公里, 东段较窄者称“多佛尔海峡”

6、,最窄处仅 3 3 公里,徒手可泅;西段较宽者称 “英吉利海峡”,最宽处亦不过 2 4 0 余公里,一苇可航。虽说两岸相距不远, 但是海峡之中,巨浪排空,惊涛拍岸,又常有狂风大作,雨雪交加,自然条 件险恶非常。有此天堑阻隔,不列颠岛与外界交通不便,是以古时不列颠落 后于欧洲大陆。然而化外之域也有另番好处:一不受官府治辖,既无酷吏欺 压,又无法律约束,地阔天宽,自由自在;二不用完粮纳税,种多少粮食煮 多少饭,打多少野味吃多少肉,衣食无虞,自给自足。再者岛上虽是一派蛮 荒,却无毒虫猛兽、沙漠戈壁、酷暑严寒等等,而是气候温润,土地肥沃, 芳草茵茵,溪流潺潺,极宜居住。因而欧陆居民往往不畏艰险,渡海来

7、至岛 上,开荒种地,繁衍生息。公元前后,岛上东南部已是鸡鸣犬吠,处处人烟。 此时罗马帝国正如日中天,称霸于西方世界。罗马人早从古希腊圣贤书 中得知北方海上有大岛名“普列坦”,后又闻说该岛民庶繁衍,物产丰饶, 便欲将其纳入版图。先是罗马大将、高卢总督恺撒两度挥麾下之师渡海西侵, 继之罗马皇帝克劳狄统帅大军御驾亲征,终于打败岛上居民凯尔特人,将不 列颠变作罗马行省。罗马人在岛上设置驻军,筑墙修路,统治长达 4 0 0 余年。 公元 4 世纪末,欧洲大陆风云突变,历史上有名的“民族大迁徒”开始 了。这一事件的主角,便是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原住欧洲中部,即北迄波罗的海和北海,南至多瑙河,东起维 斯瓦河

8、,西抵莱茵河的广阔地带。这个民族的人生得身材高大,皮肤白皙, 金发碧眼,相貌甚是英俊。然而性情却凶暴强悍,野蛮得很,因而罗马人称 之为 “蛮族”,并常常祈祷上苍, “万万不要让自己的鼻子嗅到蛮族的气味”。 何以如此?盖因日耳曼社会发展落后,生活简陋,他们以养畜为主业,衣裘 皮,食肉奶,加上很少洗澡,身上的气味与所饲牲畜几无二致。但日耳曼人 也有一样长处为罗马人所看重,即尚武善战。他们惯使一种锋利的铁制短矛, 此物远可投近可搏,劈砍扎削,尽皆适宜,甚是厉害。有此利器在手,日耳 曼人打仗时便英勇无畏,锐不可当,且个个视死如归,决无一人临阵怯懦逃 脱。于是罗马人便大量招募日耳曼人当兵打仗,顶替自己国

9、中那些贪生怕死、 娇生惯养的子弟。久而久之,罗马军队“蛮族化”,连高级将领往往也由日 耳曼人担任。至 4 世纪,罗马帝国已如日落西山,气数将尽,内忧外患,危 机四伏。而日耳曼人却在罗马文明多年的熏陶浸染下迅速进步,其势蒸蒸日 上。此消彼长,结果便是日耳曼人对帝国失却敬畏,开始觊觎其领土和财富。 恰好此时匈奴西进,凶猛兵锋直指中欧一带,日耳曼人受其所迫纷纷逃离祖 居之地,退向罗马境内,早已“蛮族化”的罗马军队自然抵抗不力,于是欧 陆烟尘四起,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洪流冲向帝国每个行省。最初是黑海北岸 的东哥特人向酉迁入达基亚,达基亚的西哥特人则迁入色雷斯和马其顿,接 着又进攻北意大利。罗马统治者眼见

10、势头不妙,本土告危,便火速传诏,令 驻守不列颠和莱茵的军团撤回国内勤王护驾。且不说欧洲大陆形势怎样,罗 马帝国安危如何,单表那不列颠岛上,只因罗马撤军,引出一段三蛮族乘虚 而入,亚瑟王奋起抗敌的热闹来。 “三蛮族”者,日耳曼人中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三部落是也。原住日 德兰半岛和易北河下游一带,离罗马文明区最远,开化最晚,“蛮性”最足。 早在 3 世纪,他们便不时驾轻舟奔袭不列颠沿海,抢劫财物,致使当局不得 不专设“海疆防卫长官”,构筑要塞,配备军队,以对付这些海匪。5世纪 初罗马军团撤离,不列颠海防空虚,三蛮族正欲避匈奴之祸,得此良机焉肯 放过?于是举族迁徙,侵入不列颠。 不列颠虽系岛屿,却也

11、富庶。那西北地区更是地广人稀,有待开发。蛮 族遭逢兵燹,离乡背井,避来此地,若论落脚安身,重建家园,自是无甚不 可。不料这些蛮族虽在落难当中,却是虎狼之性不改,上得岸来便大肆抢掠, 杀人放火,所过为墟。这一来,便惹恼一位英雄。 说来话长,当年罗马人撤离之后,当地凯尔特人群雄竞起,各部落首领 角逐不列颠王位,当中有个名尤塞的更是胸怀远大,抱负不凡。他身边有两 个交心换命的朋友,一名墨林,足智多谋,善变魔法,能知过去未来之事; 另一名阿尔菲斯,臂力过人,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靠两个朋友相助, 尤塞每战告捷,渐次打败所有对手,登上王位。恰在此时,妻子又诞下一子。 那尤塞双喜临门,好不快活,正待吩

12、咐手下张灯结彩,大宴宾客,却见墨林 急匆匆赶来,将尤塞拉入密室,低声说道:“主公,老夫夜来占卜,得一凶 卦,3 日之内主公有大难临头,且无可化解。江山必会易主,天下即将大乱, 主公若要保全新生之儿,务须不事声张,悄悄把他交与老夫和阿尔菲斯,隐 藏起来,将来我二人一定辅佐他重登王位。”尤塞真乃豪杰,早将生死置之 度外,闻知噩耗并无惊慌之态,也不多问,当即命仆妇抱出婴儿交到墨林手 中,深深一揖道:“拜托了!”墨林点点头,将婴儿藏在衣襟中,转身寻阿 尔菲斯去了。 果如墨林所言。两天之后尤塞忽染暴病,口吐鲜血。昏迷不醒。医生束 手无策。不过半日光景,尤塞便气绝身亡。昔日被打败的对手闻讯立即卷土 重来,

13、墨林与阿尔菲斯已离去,其余部将无力御敌,纷纷各奔前程。此后数 年间,不列颠诸侯混战,人民不堪其苦,遂推举长老去见墨林,道:“墨林, 用你的智慧为我们选一个强有力的国王吧!让他从战乱和屠杀中拯救我们的 国家。”墨林答道:“这也不难。只要依我之言行事,我保证使你们得到一 位比尤塞更伟大的国王。”他吩咐,圣诞节时在伦敦大教堂前举行一场比武 大赛。 圣诞那天,大教堂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盛况空前,各路诸侯首领、英 雄好汉纷纷赶到伦敦来看究竟。只见教堂前的四方石台上摆放一尊硕大铁 砧,一把宝剑深深地插在砧内,只露出金子铸成、镶满宝石的剑柄。铁砧上 刻着一行大字:“拔出此剑者为国王。”这时墨林宣布,先举行比

14、武大赛, 再由各路英雄当众拔剑。 比武者中有一名凯伊的勇士,乃贵族埃克多之长子,武艺出众,勇冠群 雄。此番在比武场上他大显威风,一路赛来,所向无敌。正在得意头上,忽 觉手中之剑钝涩,定睛一看,已然断尖卷刃,便唤来正在场边观战的弟弟亚 瑟,让他速去寻把好剑来。那亚瑟年方 1 0 岁,少不更事,听得哥哥吩咐便飞 跑回自家营帐,东翻西找,遍寻不着好剑,忽然想起教堂前石砧上有一把, 不加思索便跑去拔下,拿给了哥哥。 凯伊接过宝剑一看,大惊失色,忙问亚瑟:“此剑何来?”亚瑟具实以 告,又问其兄: “有什么不对吗?”凯伊道: “没什么,快叫父亲到营帐来。” 其父埃克多回至营帐,但见凯伊面色煞白,嘴唇颤栗,

15、忙问: “出了何事?” 凯伊道:“我拔出了此剑!”埃克多闻言大吃一惊,不敢置信,便将凯伊带 到铁砧前,只见铁砧表面平滑如镜,并无缝隙。埃克多道:“能拔出者必能 插入,你把剑再插进去”。凯伊费尽气力也插不进去。一直在旁看热闹的亚 瑟说:“让我试试!”埃克多叱道:“孩儿家,莫要捣乱!”亚瑟不服气, 抢过凯伊手中之剑,一下便插进铁砧,然后嘻开嘴道: “瞧,我插进去了吧? 本来就是我拔出来的么!”这时埃克多拉着凯伊,突然双膝跪倒在亚瑟面前, 以头触地,口称“主公”,吓得亚瑟大哭起来,连声喊道:“父亲,您怎能 给我下跪?这是怎么回事呀?”埃克多如实道来:“十多年前一个漆黑的夜 晚,墨林和阿尔菲斯将我召至

16、尤塞城堡前,把一婴儿交与我,命我好生养育。 我虽不知婴儿来历,但出于对智者和勇者的尊敬,一直视如己出,精心抚养。 这孩子就是你, 亚瑟。 现在我猜想, 你定是尤塞之子, 否则怎能拔出此剑呢?” 亚瑟哭道:“不!我不愿当别人的儿子,不愿当国王,我就是你的儿子!” 埃克多叹道:“天命不可违。马上要开始拔剑了,我们去排队吧!” 开始拔剑。各路好汉依次上场,只见一个个面红颈粗、咬牙瞠目、气喘 咻咻,那剑却如长在砧内一般纹丝不动。这时墨林和阿尔菲斯走到埃克多父 子前,手指亚瑟说道:“这里有一位能拔出剑的人,他便是尤塞亲生之子!” 人们议论纷纷:“那么多力士拔不出,黄口小儿能有几两力气?”“尤塞并 无儿子

17、呀?”“这孩子的父亲明明是埃克多嘛!”墨林遂将故事叙述一遍, 阿尔菲斯和埃克多从旁证实,但人们仍然将信将疑。于是墨林让亚瑟去拔剑。 亚瑟跳上石台,轻而易举地拔出宝剑,顺手又插将回去,复拔复插,如此几 次,人们终于深信不疑。 就这样,亚瑟登基称王。又有湖中仙女赠魔剑“埃克斯凯利伯”。亚瑟 高擎此剑,东征西讨,所向披靡,打败那些不驯服的诸侯,征服各个部落, 成为所有凯尔特人的国王。因他智勇双全,心地仁厚,深孚众望,各路英雄 豪杰纷纷慕名前来投奔。一时间,亚瑟麾下猛将如云,遂将其中最为英武者 册封为骑士,每每召集他们一起围坐圆桌旁议事或用餐。这圆桌亦是奇物, 若是真正骑士落座桌旁,座位上会自动显现其

18、姓名,若是滥竽充数者落座, 不仅不会显名,还会立即倒地身死。因而能与亚瑟王共座者均为真正忠勇侠 义之士,人称“亚瑟王的圆桌骑士”。 书归正传。正当亚瑟王基业初定之时,蛮族渡海来犯。闻知日耳曼蛮番 烧杀抢掠,凯尔特子民生灵涂炭,亚瑟王怒火中烧,火速点起兵马,驰奔东 南沿海。 亚瑟王师出正义,保土安民;麾下圆桌骑士百余人骁勇善战,武艺高强; 各部落亦积极策应,同仇敌忾,是以凯尔特人初战即告捷,以后又屡战屡胜。 史书记载: “第十二次战斗发生在巴登山,这一次亚瑟王一人一天就杀死 9 6 0 人。”然而好景不长。那日耳曼人乃丧家亡命之徒。如今背水而战,进则夺 土占地、立脚安身,退则大海茫茫、死无葬处。

19、到了这等有进无退的绝境, 人人都不畏死,不惜命,个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虽说武艺不如凯尔特人, 但是一来生性慓悍,又不顾死活,二来人多势众,前仆后继,因而渐渐扭转 了战局。那凯尔特人毕竟人丁缺少,力量单薄,加之亚瑟王又不幸战死,众 骑士和各部落群龙无首,内讧不已,因此渐渐不敌,不得已退出东南部沿海 及平原地区,向西北山地且战且走。故而后世在不列颠岛北部之苏格兰高地 和西部威尔士山区尚有凯尔特部族可寻,而东南部富庶膏腴之地尽数为日耳 曼蛮族占去。那三蛮族中又以盎格鲁一支人数最多、占地最广,是故“盎格 鲁”(A n g l e s )词渐成三蛮族统称,不列颠东南部蛮族所占地区亦被称为 “盎格鲁人的土

20、地”(E n g l a l a n d ),以后又简化为 E n g l a n d ,即音译之“英 格兰”。英格兰与威尔士、苏格兰三分不列颠岛,故该岛又名“英伦三岛”。 又因其中英格兰最为发达强盛,故而以后国家统一之时,E n g l a n d的形容词 E n g l i s h (英吉利)便成为国名,简称“英国”,沿用至今。此为后话,按下 不表。 却说蛮族夺占东南沿海平原地区之后,各支各族各部落头领纷纷自立山 头,称王称霸,一时岛上群雄割据,小国林立,却又不能彼此相容相安,经 常大动甲兵,相互残杀,大吃小,强凌弱。至 7 世纪初年,只余下七大王国 并列称雄。哪七国?西撒克逊、南撒克逊、

21、东撒克逊、肯特、东盎格里亚、 诺森伯里亚、麦西亚是也,史称“七国时代”。彼七国也如同我华夏“战国 七雄”一般,彼此间虎争龙斗,征伐不已,胜者便自封为“不列颠之王”, 败者俯首称臣,如此又是 2 0 0 余年。 昔我华夏,战国末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那不列颠 9 世纪 初也出了个秦王般的人物,便是西撒克逊国王埃格伯特。此人雄才大略,尤 擅用兵,无论运筹帷幄,还是上阵冲杀,有勇有谋,每战必克,终于荡平六 国,成为统一的英格兰国家的开国之君。 这时又有一股侵略浊浪冲向不列颠海岸,此番来的是北欧海盗,英人称 之为“丹麦人”。丹麦人掌握两件法宝:一为大板斧,此物重数十斤,精铁 打造,锋利异常,

22、既可开山伐木,又能上阵砍杀。二为长木船,这船首尾尖 翘,造型颇为优美,1 6 对快桨伸展两舷,航速极快,船舱深阔,可载上百人 航海月余。每年入夏,丹麦人便乘坐长船跨海而来,溯河流直入不列颠内地, 上得岸来先搜夺马匹,当作坐骑,然后驰骋于四野,持斧行凶,抢劫寺院乡 村,每每满载而归。一年得手,第二年便有更多长船涌来,第三年更携带家 眷,不仅抢劫粮食财物,还欲拓土安居。如此年甚一年,眼见当初蛮族入侵、 夺占凯尔特家园的历史剧又将重演,幸而河清圣人现,巨手挽狂澜。 圣人者,埃格伯特之孙阿尔弗雷德是也。公元 8 7 1 年,丹麦人纠集数万 之众大举进犯,英格兰土地泰半沦陷敌手。国运垂危之际,国王伊塞尔

23、雷德 偏又暴病身亡,几位王子年龄尚幼,朝中大臣一致推举国王之弟阿尔弗雷德 承继大统。那阿尔弗雷德身形瘦削、体弱多病,却生就一副英雄虎胆,自幼 酷爱习武狩猎,刀马娴熟。此刻临危受命,未及穿戴龙衮金冠,先顶盔披甲 奔赴前线。其时前线正当吃紧,丹麦军队攻势凶猛,英军抵挡不住,死伤惨 重,兵士丧失斗志。众将领正商议退兵,忽见国王轻骑简从疾驰而来,众将 领一齐上前接住,七嘴八舌奏道:“主公,此番敌军势不可挡,再战下去我 军必败,莫若暂避其锋,退往山区,以保全实力。”阿尔弗雷德道:“此言 谬矣!虽是敌强我弱,却未必打他不过。敌人远道来袭,兵疲将惫,粮草不 继,且一路得手,正是骄气十足,岂不闻骄兵必败乎?此

24、时正是反攻良 机!”诸将听了,似觉有理,却又踌躇道:“那丹麦板斧犀利非常,斧头沉 重,砍一记脑壳迸裂,斧刃风快,擦一下皮开肉绽,我方将士尽皆畏惧,恐 怕无人敢充前锋。”阿尔弗雷德并不回答,拍马跃上路边巨石,向聚做一处 的兵士们朗声问道:“兵士们,识得我吗?”兵士发一声喊:“我王万岁!” 阿王道:“不能保土安民者,不配称王!不能抗敌卫国者,不配当兵!如今 敌人犯我河山,杀我父老,国家将亡,我等为王为将为兵士者有何面目苟活 于世?不如拼死一战,为国尽忠!”说罢拔出佩剑,振臂一呼:“怕死的滚 开!不怕死的跟我来!”一马当先直扑敌阵。那些将士们听得阿王一番言语 早已激动不已,须知这些人周身奔涌的本就是

25、日耳曼蛮族嗜杀好战的血脉, 此刻又见国王如此无畏,身先士卒,更是热血沸腾。将领们纵马便追,士兵 们拔腿狂奔,潮水般一齐冲将过去,喊杀声撼地震天。丹麦人尚未回过神来, 英军冲到跟前。原来那丹麦人也非不可战胜,遇到这拼命的打法,先自软了 手脚,莫说挥斧应战,连逃跑也没了力气。这一仗英军大获全胜,杀死丹麦 兵士不计其数,丹麦国王及 5 位伯爵亦被斩杀。丹麦人战败求和,双方罢兵。 阿王宽大为怀,见丹麦人携妇将雏,念其生活不易,特划出一块肥沃土地作 为“丹麦区”,让其耕种居住。丹麦人感戴不尽,保证绝不越境冒犯。从此 阿尔弗雷德声名大振,人心归附。 此后数年,阿王着重整肃内政,制订法律,赞助学术,广修要塞

26、,创建 海军,巩固国家统一,不久国家便显现一派兴旺繁荣景象。 不料那丹麦人背信弃义。8 7 5年主显节期(即基督教圣诞节后第十二 天),阿尔弗雷德正驻跸临时都城奇普纳姆。节日之夜,阿王亲自主持大教 堂的隆重宗教仪式,然后返回行宫,设宴招待文武百官。满城军民亦纷纷聚 餐联欢,灯红酒绿,触筹交错,欢声笑语,城防自然松弛。正在此时,丹麦 人发动偷袭,勒死城头哨兵,打开城门,大队人马迅速进入城内,见人便杀、 见屋便烧,喝得酩酊大醉的英军将士们毫无招架之功,奇普纳姆登时一片火 光血海。阿尔弗雷德见状,知道败势已无法挽回,赶忙改容易服,与几名随 身近侍趁乱逃出城外,躲进密林沼泽环绕的偏僻小村艾瑟尔尼,隐姓

27、埋名为 一户农夫帮工,从而避过了丹麦人的搜捕。 两个月后的一天清晨,农夫之妻命阿尔弗雷德去烤制午饭所用的面包。 阿尔弗雷德将面团放入烤炉,点燃炉火,一面不停地吹火添柴,一面开始想 心思。时近中午,那农妇不见面包送来,心中奇怪,便来到面包房,没进门 便闻到焦味扑鼻,冲进去拉开炉门一看,面包已成一团黑炭,阿尔弗雷德兀 自不住添柴。那农妇气急败坏,恨声骂道:“伙计,连面包都烤不好,你可 真是个蠢货!蠢到家了!”阿尔弗雷德仿佛没听见一般,仍然低头想着心思。 那农妇愈发生气,嘴里“蠢驴,蠢猪”骂得更加不堪,阿尔弗雷德却充耳不 闻。其实,真正愚蠢的是农妇自己,有眼不识金镶玉,硬拿国王充伙计,这 “伙计”满

28、脑子抗敌救国的大事,哪里顾得到面包呢?就在这天上午,阿尔 弗雷德根据各方传来的情报,综合分析了形势,认定东山再起的时机已到。 于是当夜悄悄离开艾瑟尔尼,遣侍从们分赴各地召集旧部,重振旗鼓,待兵 马聚齐之后,5月在爱丁顿地方与丹麦人展开决战,大败丹麦强虏,收复国 土过半。丹麦人慑其声威,退兵求和,大部分撤回北欧,从此不敢再犯英国 海疆,少部分留居“丹麦区”内,宣誓服从英王,尊重英王最高权威,并且 皈依基督教,此后这些丹麦人渐渐与英人融合成为一体。自此英国边患解除, 海晏河清。 阿尔弗雷德国王以其抵御外敌,重振纲纪,提倡文化的文治武功,被尊 为“大王”。古往今来各朝各代数十位英王中,阿王是唯一获此

29、殊荣者。 正是: 披荆斩棘成王业, 继往开来待后人。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回 黑斯廷 决战定乾坤 征服者 威名慑黎庶 黑斯廷斯起战云, 哈王迎敌奋孤军, 清晨苦斗到黄昏。 难以疲兵当劲旅, 何来流矢竟亡身, 威廉一举取伦敦。 调寄浣溪沙 话说阿尔弗雷德大王一代天骄,外御强虏,内振纲纪,奠定英国 2 0 0 年 繁盛太平基业。不料这王位十传至爱德华时,却绝了子嗣,断了王统,以至 烽火狼烟,战端又起,英雄逐鹿,江山易主。这一段故事,史称 “诺曼征服”。 说来也是天意。身为一国之君,即便不是英姿天纵、雄才大略,至少也 该勤于政务、励精图治。可那爱德华国王却不然,身体羸病,性格懦弱不说,

30、 还厌恶治国理政,兴趣全在宗教上面,人送绰号“忏悔者”。盖因其热衷诵 经修行,夜以继日,全不以军国大事为念,更无意儿女私情,房闱之乐。那 王后虽说年轻貌美,却是夜夜独守空房,难怪绝无子嗣。 古时国君之位通常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爱德华既无子嗣,又无兄 弟,身后之事便不免令一班怀有野心之徒生出非分之想,纷纷觊觎英国王位。 其中 3 位势力最为强大,又自认为最有继承权者更是急不可耐,公开表露出 继位要求。此三人者,一为挪威国王哈德雷达,一为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为 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看官要问,这三人何以自认有权继承英国王位?说来 话长。那哈德雷达的父王马格纳斯在世时,曾与丹麦国王哈撒克纽特交好,

31、两人相互约定,二人中若有一人去世时尚无子嗣,便由另一人继承对方王位。 哈撒克纽特 2 4 岁时酗酒过度而死,未留下一男半女,按约定该当马格纳斯兼 领丹麦国王,不料却被英王忏悔者爱德华占了先。那爱德华本人对于夺取丹 麦王位自然是无心又无力,此事全由其岳丈、老威塞克斯伯爵高德温一手安 排。马格纳斯未能如约继位,愤愤不已,但自忖挪威小国寡民,难同强大的 英格兰对抗,只好将这口鸟气硬生生咽下,不久便气恼致病,撒手归西了。 哈德雷达子承父业,当上挪威国王后,想起这段往事便切齿扼腕,疾愤难平。 他认定高德温乃杀父仇人,更认定不仅丹麦王位,连英国王位也是自家的, 当年丹麦人势力最大时,岂不是将不列颠土地泰半

32、归入治下,迫使英人纳贡 称臣吗?他决心让一切恢复原样,因此数次三番兴兵进犯不列颠,意欲杀死 高德温报仇雪恨,同时夺取英国王位。但是天不遂人愿,多次进犯均未成功。 再说那诺曼底公爵威廉。此人本是个私生子,其父老公爵罗伯特早年曾 与漂亮的皮匠之女阿莱特有染,生下威廉。罗伯特死后,因其正室无出,便 由威廉继承了爵位,当时威廉年仅 7 岁。由于出身暧昧,周围邻国君主对他 颇为轻视,一班臣属亦不大驯服,亲戚当中想取而代之者更是大有人在。威 廉在这样险恶的氛围中长大,练就一副孤傲、刚毅、冷酷的性格,而且警觉 精明,善于抓住机会,随机应变。 威廉辖领的诺曼底乃是法兰西最大的一块领地,民众物博,又扼英吉利 海

33、峡一侧,战略地位、经济价值极高。但威廉却不以区区诺曼底为满足,他 的目光不时越过海峡盯住英国王位。说起来他这份心思倒也不无道理,因威 廉与英王忏悔者爱德华乃是中表兄弟,威廉的姑母就是爱德华的母亲。爱德 华幼时常与母亲居住在诺曼底娘舅家,与舅家独生子威廉朝夕相伴,一起长 大。俗话说:“姑舅亲,心连心,砸断骨头连着筋。”威廉和爱德华手足之 情至深,自非一般亲戚可比。爱德华后来回国登基为王,心里仍念念不忘海 峡对岸的威廉兄弟,多次托人捎去书信,盛情邀请威廉来英国作客。那威廉 虽说生性冷酷,对爱德华却有一缕温情,待自家事务安排停当,竟于 1 0 5 1 年真的渡海来至英国。兄弟相见,执手垂泪,那番亲热

34、情景不必细述。闲谈 当中,爱德华说起自己身体多病,却因政务繁忙,不得休息,欲专心侍奉上 帝亦不能够,如此等等。威廉听了,深表理解叹息,正待寻思个办法帮助表 兄解脱辛苦,忽听爱德华语气郑重说道:“兄弟,我预感自己来日无多,对 此我并不伤心,这个世界早已使我厌烦。但只一件事放心不下,便是祖宗传 下来的这份基业,这大好的山河社稷必须托付给个可靠之人。如今你来得正 好,这事我便交付与你。 我死之后, 你便可入主英国。 这样我也可放心去了。 ” 威廉听了这话,一时百感交集。难得表兄如此信任,托付江山,立为王储, 本应是喜事。可一想这世上唯一亦兄亦友的亲人竟如此短命,兄弟亲爱一场 最后却落得自己孤家寡人,

35、又不禁悲从中来,哽咽无语,只含泪点了点头。 威廉英国之行以后,爱德华国王已立威廉为储的消息迅速传开,这便惹 恼了一个人,谁?高德温是也。这高德温本是个无能小人,靠溜须拍马、攀 龙附凤而平步青云、升官发财,被封为威塞克斯伯爵。这个爵位非同小可。 当时英国总共有 1 1 个伯爵领地,四大七小,尤以威塞克斯面积最广,且包括 英国最发达富庶的东南部,连首都伦敦也位于这块领地当中,因此被封为威 廉克斯伯爵者权势之大,实力之强,莫说其余伯爵,便是国王也不如他!高 德温生有五子一女,其中第三子哈罗德最为精明强干,因此高德温打定主意 将来让他接班。其余四子,高德温全让国王给封了伯爵爵位,四大伯爵中, 他一家便

36、占去了三个!全国土地三分之二属于他家!高德温犹嫌不足,又将 女儿嫁给爱德华国王为后,他自己则以国丈身份操弄权柄。那爱德华本来无 心政务,乐得有人代劳。于是高德温一家权倾朝野,富甲王侯,国人有不知 爱德华国王者,却无人不知威塞克斯伯爵一家。高德温早把自己当做了英国 的无冕之王,那爱德华头上的王冠不过是自己囊中之物,何时愿取便何时取, 不愿取时便让爱德华暂且戴着。不料忽然听说爱德华竟将王冠私下许给他 人,高德温这一下吃惊不小。又恨女儿无用,一不会讨爱德华欢心,二不会 早通消息;又恨自己大意失荆州,功亏一篑,到手的江山被外人夺了去;又 恨爱德华“蔫萝卜辣心”,竟将老丈人全不放在眼里。惊怒交加,当即中

37、风 倒地,手足抽搐,痰涎壅塞。儿孙家臣乱作一团,遍延名医,广寻灵药,虽 然救得当时未死,却是“心病难医,被那口气堵在心里,血脉不通,四肢 瘫痪,不能言语。如此又苟延残喘一年半光景,到底撒手归西去了。 丧事过后,哈罗德便按父亲生前安排承袭了家业和爵位。此人工于心计, 城府极深,虽然他比其父更渴望王位,却深知“欲速则不达”。目标虽是王 冠 万历十五年 和我的“大”历史观 黄仁宇(R a y H u a n g ) 万历十五年英文版书名为1 5 8 7 ;A Y e a r o f N o S i g n i f i - c a n c e 法文版为1 5 8 7 ,L e D c l i n d

38、e L a D y n a s t i e d e s M i n g 。此外,尚有德文 版、日文版及中文繁体字版,均筹备已 久,都可望于今年夏秋间成书。 此书初稿完成于 1 9 7 6 年夏季,仍在“四人帮”执政时代,当然 不能盼 望在中国出版。即使是英文版,也经过无数挫折。美国 出版界,对商业性和 学术性的分野极为严格。商业性的出版,以 电视及广告作开路先锋,以短期 大量行销,迅速结束为原则,否 则书籍堆积于库房,妨碍资金的流通,迟滞 今后业务。学术界的 出版,由各大学的出版社负责,对经济方面的顾虑比较 达观,可 是又要顾虑学校的信誉与地位。况且美国之研究汉学,也有他 们 独到的地方。一般

39、风格,注重分析,不注重综合。各大学执教 的,都是专家, 因为他们分工详尽,所以培养了无数青年学者,都戴上了显微镜的目光,对 望远镜的观点,倒很少人注意;而且对 学术的名目及型式,非常尊重。 万 历十五年在各方面讲,都在 两者之间。所以商业性质的书局说,你的文章 提及宫廷生活,妃嫔间思怨,虽有一定兴趣,但是又因海瑞,牵涉明朝财政; 因为李 贽,提到中国思想,应属学术著作。大学出版社则认为这书既不像断 代史,也不像专题论文,又缺乏分析与解剖,实在是不伦不类,也不愿承印。 所以兹后于 1 9 7 9 年耶鲁大学出版社毅然排除成见,答应出版。北京中华书局 在“四人帮”虽倒而国内情况仍 在青黄不接的期间

40、接受中文版,都要有相当 的识见与度量,值得作者钦仰。 现在万历十五年既有这样多的版本,英文本又在美国若干大学采用 为教科书,已出三版,并且经过当代文坛巨子欧蒲台(J o h n U p d i k e )在著名 杂志上作文推荐。中文本初版近 3 万册,也已售罄,并且准备再版,而且出 精装本。这都是使作者感奋的事。 但是这本书仍只代表作者一部分意见,不是全部历史的观点。作者在中 文版自序中提及:此书“说明 1 6 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 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 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了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 造历史的机缘

41、”。很显然,万历十五年虽有这样积极的表示,书中所写 仍以暴露中国传统的弱点为主。即欧蒲台的书评,也觉得指斥中国不好的地 方,应和指斥西方和美国不好的地方相提并论。而且中文版的读者,还看不 到的则是英法文版有富路特(D r . L . C a r r i n - g t o n G o o d r i c h )先生作序。此公 现年 9 0 岁,其父母在中国传教,葬在通州。他自己曾在中国青年会工作,注 重提倡儿童体育,又在第一次大战时,领导中国在法的劳工。后来又在纽约 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多年。去年尚与其夫人打网球。其胸襟开阔,当代少有。 他常常提醒我们,不要认为目前的偃赛,忽视中国伟大的地方。万历

42、十五 年英文本富序有下面一段: H i s t o r i a n s m a y r e - e x a m i n e t h e m i s t a k e s o f t h e p a s t i n t h e h o p e o f p r o v i d i n g w a r n i n g s f o r t h e f u t u r e ,b u t 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 c a u t i o n t h e i r r e a d e r s t o p r e s e r v e w h a t i s o f v a l u e .

43、 P r e s u m a b l y ,f o r C h i n a 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 s o f b o t h E a s t a n d W e s t m u s t b e d r a w n u p o n . I t i s e s s e n t i a l t h a t t h e h i s t o r i a n l a y e v e r y t h i n g o n t h e t a b l e . 法文则称: L e s h i s t o r i e n s p e u v e n t s o u m e t t r

44、e l e s e r r e u r s d w p a s s u n n o u v e l e x a m e n d a n s l e s p o i r d y t r o u v e r d e s a v e r t i s - s e m e n t s p o u r l a v e n i r , m a i s i l s p e u v e n t e n m m e t e m p s r e c o m m a n d e r l e u r s l e c t e u r s d e c o n s e r v e r c e q u i a d e l a

45、v a l e u r . L a C h i n e a s a n s d o u t e b e a u c o u p t i r e r d e s e x p r i e n c e s d e l O r i e n t C o m m e d e l O c c i d e n t . I l e s t e s - s e n t i e l q u e l h i s t o r i e n n e c a c h e r i e n d e c e q u i l s a i t . 译为中文则为:历史学家检讨过去的错误,以作将来的警戒。但同时也 要忠告读者,保全有价值的

46、事物。据此猜想,今后中国极需采取东西两方的 经验。因之作历史的人,务必将所有资料,全盘托出。 序内义说明:“检察中国的官僚制度,不是否认中国全部文化。”可见 作者、序者、书评都表示谈论有不尽的地方,应留作日后交代。可是一本书, 到底也有它的范围。况且万历十五年的初步立意,至今十年,世界局势 已有相当变化。也就是我们在写作历史及欣赏历史的时候,身处其境的历史 事物,也有了更动。十年以前尚不能全盘托出的资料,而今则能。有了这种 机缘,作者才能不顾忌讳,更不拘形式地与编者及读者作漫谈。 * 万历十五年中文本作者姓名前,有一 美 字,表示我现在为美国公 民。这在表彰事实之余,也很符合目前需要。因我之所谓“大历史” (m a c r o - h i s t o r y )观,必须有国际性,我很希望以四海为家的精神,增进东 方与西方的了解,化除成见。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即使在海外,也仍是一 个容易惹起是非的题目。 中国以道德


注意事项

本文(试论刘宋东宫武官制度-庞骏-史学月刊.pdf)为本站会员(魏子好的一塌糊涂的文献)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