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唐九曲及其相关军城镇戍考-刘满-敦煌学辑刊.pdf

  • 资源ID:1073102       资源大小:591.58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唐九曲及其相关军城镇戍考-刘满-敦煌学辑刊.pdf

1、,立太 子 ,是 为代 宗 ” ( 卷 知 宦 官 上 程 元 振 传 ) 。宝 应 元 年 ( 7 6 2), 因吐蕃 南 下 1 1 4 人 寇 , 代宗 仓惶 东 幸 , 时卫 兵 离散 , 驻 扎 陕 州 的神 策 军 使 鱼 朝 恩 “悉 军 奉 迎 华 阴 ,乘 舆 六 师 乃 振 卷 宦 官 上 朝 恩 协 , 代 宗 转 危 为 安 。 安 史 之 乱 平 定 后 , 代宗下 诏 : “ 鱼朝 恩 寄崇 师律 , 程 元 振勋 高 佐命 , 各加 实 封二 百 户 , 仍各 赐铁 券 , 以名藏 太 庙 , 画 像 于凌烟 阁 。 ” 册 尊 号 赦 文 僖 宗 时 , 宦官

2、田令 孜则 因 “从 僖 宗 幸 蜀 ,銮 舆反 正 ”,“有 匡 佐之 功 ” 3 糊“ 宦 官 令 孜 传 而 获 赐 铁 券 。 文 德 元 年 ( 8 8 8) 二 月 , “ 僖 宗 及 大渐 之夕 , 而未 知 所立 。群 臣 以吉 王最 贤 , 又 在寿王 之 上 , 将 立之 , 唯军 容杨 复 恭 请 以 寿 王 监国 。 三 月六日 ,宣遗 诏立为 皇 太 弟 ” | 3 上 宗 缈 , 及 “ 帝 崩 , 定 册 立 昭 宗 , 赐 铁 券 , 加 金 吾上 将 军 ” 卷 ( 宦 官 上 元 振 恸。宦 官杨 复 恭 因拥 立 昭 宗 之 殊 功 , 也 获 赐 铁 券

3、 。 此 外 , 铁 券颁 赐在 某 种程 度 上 与帝 王 的个 人喜 爱 有着很 大关 系 , 受 宠幸 的大 臣也有机 会获赐 铁券 。 如 中宗 复位后 , 用铁 券赏拥 立之 臣 , 术 士郑普 思 以妖 术 而 受 宠 , 竟 然 也 被 中 宗 赏 赐 铁 券 J 卷 猫。 最 为 典 型 的就是 唐玄 宗宠幸 安 禄 山 , 安禄 山善 于取 媚 于唐 玄 宗 , 故其 宠 “ 固不可摇 ” _ 5 J 卷 。天宝七 载 ( 7 4 8) , 玄宗 赐其铁 券 。 _ 5 _ 巷 天宝 十 四载 ( 7 5 5 ) 十一 月 , 安 禄 山率 2 0万 大军起 兵 叛 乱 ,

4、从 此 , 唐 王 朝 进 入 了历 史 的转 折 点 , 安 史之 乱也是 唐朝 由盛转 衰的标 志 。 二 、唐代铁券颁赐 的基本特征 唐 代 铁 券 的颁 赐 是 与 唐 代社 会 状 况 息 息 相 关 的 。与其 他朝 代情 况 相 比, 唐 代 的铁券 颁 赐 呈现 出 下 歹 U 特 点 : 1 颁 赐 范 围广 唐 代获 赐 铁券 者 上 至王 室贵 族 , 下 至 出身m- 微 的寒族 , 范 围相 当广 泛 。唐 初至 中宗 、 睿 宗朝所 赐铁 券 之人 , 多为关 陇集 团人物 , 或是 贵 胄子弟 。这 一时 期 , 铁券 颁 赐数量并 不多 , 范 围也 不广 ,

5、且 获 赐者 大 多为朝 廷大 臣 。天宝 七 载 ( 7 4 8 ), 曾 为互 市 郎 的安 禄 山获 赐 铁 券 粒 逆 上嚏棘 山 m , “ 开 启 了 地 方 官 吏 获 铁 券 之 先 河 ” J 。 安史 之乱后 , 寒 族 获 赐 铁券 者 也 不乏 其 人 。如 严 庄考进 士不 中, 田神功 “ 家 本微贱 ” 神 功 传 ; 李 忠 臣“ 以材力 奋 ” 卷 ” 下 叛 下 李 忠 恸 ; 梁崇义 早期 “以 概 量 业 于 市 牧 上 叛 上 粱 出 义 m ; 陈 敬 碹 “ 少 贱 , 为 饼 师” 。 F 叛 。 F 陈 敬 m ; 王 建 “ 少 无 赖 ,

6、以屠 牛盗 驴 贩 私 盐 为 事 , 里 人 谓 之 贼 王 八 卷 6 前 蜀 世 家 建 传 。 由 于 获赐铁 券者 多为藩 镇将帅 、 地方 官吏 , 新 兴庶族 地主 阶 层 日益 崛 起 , 中枢 机 构 趋 向多 元 化 , 皇 权 日渐 走 向 衰 落 。 2 以褒 奖功 臣为 主 唐 代 统 治 者 比 较 注 重 笼 络 功 臣 , 往 往 把 对 功 臣 的封 爵赐券 当作 一项 重 要 国策 加 以实施 。唐 初 , 高 祖李 渊颁 赐免死 诏赏 赐开 国功 臣。武周 、 中宗 、 睿 宗 时期是 唐朝 内部 最高统 治者 权力 争夺最 为激 烈一 段 时期 , 中宗

7、 、 睿 宗 都 是 在他 人 兵 变 拥 立 之 下 即帝 位 的 , 因此 , 他们 复 位后 赏赐 功 臣铁 券 是 必 不 可少 的 。 中宗 复 位 后 不 久 便 封 张 柬 之 、 桓 彦 范 、 崔 玄 睇 、 敬 晖 、 袁 恕 己五人为 王 , 并 赐铁 券 以示 殊荣 。同时获此 铁券 还 有 武 攸 暨 、 武 三 思 、 杨 元 琰 、 杨 执 一 等 1 6 人 J 卷 。 中 宗 即 位 后 , 统 治 昏 暗 , 景 龙 四 年 ( 7 1 0) 六 月 , 韦后 谋害 中宗 , 欲 图临朝 称 制 , l 临淄 王 李 隆基 率 刘 幽求 等人诛 杀 了韦 后

8、及 其 党 羽 , 拥 立 其 父 睿宗 即 位 。 刘 幽 求 在 政 变 中 出谋 划 策 立 下 汗 马 功 劳 , 被 封 为徐 国公 , 并 赐铁券 , 史 载 : “ 以卿 忘 躯殉 难 , 宜有 恩 荣 ,故 特 免 卿 十 死 罪 ,并 书 诸 金 铁 ,俾 传 于后 。 卷 刘 幽 求 传 平定 安 史之 乱 过 程 中 , 为 褒 奖靖 难 功 臣颁 赐 了 大量 的铁券 。至 唐 中后 期 , 藩镇势 力 日渐强 大 , 以致 君 主频 仍仓 皇 出幸避难 , 在 动乱平 息后 , 帝 王多对 扈 从功 臣赏 以铁券 。如德 宗 时 , 意 图遏制 藩镇 势力 , 从 而

9、引发 了河 朔三镇 的相 继叛 乱 。成德节 度使 李宝 臣 之子李 惟岳叛 乱 , 其弟惟 简奔 至京 师 , 德 宗 因猜忌将 其“ 拘 于客省 ” 】 卷 藩 镇 镇 冀 李 宝 附 子 惟 简 传 ) 。 “ 泾原 之 变 后 , 李惟 简赴难 至 奉 天 , 并 从 浑城 率 师 讨 贼 , 频 战屡 捷 。李 怀光反 叛 时 , 德宗 又徙 山南 , 惟简 以三 十骑追 从 , 及 德 宗 还 京 后 , 被 “ 封 武 安 郡 王 , 号 元 从 功 臣 , 图形凌 烟 阁 , 赐 铁 券 ” 卷 藩 镇 镇 冀 李 宝 附 子 惟 简 恸。广 明 元 年 ( 8 8 0) 十

10、二 月 , 黄 巢 攻 人 潼 关 , 僖 宗 仓 惶 出逃 , 四川 I 节度 使陈 敬碹亲 率三 千精兵 护卫 , 京 城收 复后 , 僖 宗 “ 赐 以铁 券 , 恕 其 十 死 ” 掷 蝎 陈 敬 毽 铁 数 以酬 其 功 。光启 二年 ( 8 8 6), 田令 孜 与 王重 荣 争夺 安 邑、 解 县两 池盐利 , 致 使兵 变 , 僖 宗 不 得 不再 次 逃 亡 山南 , 在逃 亡途 中 , 神 策军 使 王 建护 佑 僖 宗 冲 过火 烧 的栈 道 , 脱 离 了危 险 。太子 少保孔 纬 、 翰林学 士 承 旨杜 让 能不顾 危难 一直追 随僖 宗 , 朱 玫之 乱平 息后

11、, 僖 宗 还 京赐 王建 、 孔 纬铁 券 。昭宗 即位 后 为褒 美 杜 让 能 扈 从 僖 宗 之 功 赐 其 铁 券 卷 ” ( 权 附 让 能 协。乾 宁 二 年 ( 9 6 5) , 凤翔 节 度 使 李 茂 贞 率 兵 逼 京 , 昭 宗 出幸 , 华 州 节帅 韩 建 尽 力 护 驾 而 获 赐 铁 券 。 翳 韩 建 铁 券 文 可 见 , 至 唐 末 , 铁 券 仍 然 是 统 治 者 维 护 统 治 的 有 力 工 具 。 3 羁縻 少数 民族 首领 唐王朝 自建 国后 , 疆域 不断 拓展 , 至玄 宗时 已是 一 个 势力强 大 的帝 国。这 个 阶段 , 周 边 的

12、很 多 民族 与唐 王朝建 立 了密切 的联 系。用铁 券来 安抚 或拉 拢 少数 民族首 领 , 不 仅巩 固 了王 朝统 治 , 也 有利 于增 强 民 族 凝 聚 力 , 对 其 他 民族 也 具 有 感 召 力 。 开元 二 年 ( 7 1 4), 契 丹 首 领 李 失 活 以突 厥 默 啜 政 衰 , 率 部落 与颉利 发伊健 啜来 归 , 玄宗对 其归 附 十 分欣 喜 , 故 赐 以丹 书铁 券 加 以笼 络 。 牧 ( 北 狄 契 丹 传 天 宝年 间颁 赐 的主要 对象 是外 蕃首 领 。这 些外 蕃首领 获 赐铁券 的原 因无 J t- 是 “ 效 勤 弥 亮 , 果 能

13、率 众 相 归 降 , 斯 尽节 于 朝廷 , 且立 功 于 疆场 。信 义 若 此 , 嘉 尚 良深 ”, 故 而 “ 是 用 授 卿 宠 章 , 荣 彼 蕃 部 。今 赐卿 丹 书铁券 , 传之子孙 , 永固 河山 , 有如日 月 。 ” 帮。 踢 三 姓 护 都 摩 度 阙 颉 斤 铁 券 文 由 此 可 知 , 唐 玄 宗 这 种 用铁 券对诸 族 的安 抚 与控 制 , 是 对 周 边 少 数 民族 首 领实 行羁縻 政 策 的一 种 体 现 。西 部 、 北 部 地 区形 势 的稳 定 , 有 助于 唐朝 的安定 。然 而 , 铁 券羁 縻 的作用 也是 有 限的 , 这 种政 策

14、 主 要 是 以唐 朝 强 盛 的整 体 实 力为基 础 。唐长 孺先 生指 出 , 仪 凤 以前 , 唐 朝 国力 强 盛 , 而 周边 诸 族 势 力 相 对 衰 弱 , 唐 朝 处 于 明 显 的 优 势 , 后来 双方 力量 对 比开始 发生 变化 , 唐朝 的攻势 战 略收 到挑 战 , 逐渐 转 为 守 势 。 _ l 0 _ 而 这些 外 族 首 领 来 唐 臣服 , 有 利 于边疆 的稳定 , 同时也有 利 于提高 唐 朝 的威 望 。因此 , 对外藩 首领 的 臣服 , 多赏 赐其铁 券 以示 殊荣 , 达 到羁 縻 之 功 用 。随 着 唐 中 央集 权 不 断 势微 ,

15、唐廷 很 少颁 赐 铁 券 给少 数 民族 首 领 。从 时 间 上看 , 这 种用 铁券羁 縻 的政 策 主 要是 在 唐 朝 的 整体 实力 强盛 n ,l - 期 。 三、 唐代铁券颁赐所反映的问题 深入 分 析 唐代 的铁券 颁 赐 情况 , 我们 还 可 以看 出 下 列 问题 : 1 唐 代统 治者 比较 重视 武将 从 唐 代颁 赐铁 券对 象 的整体 来 看 , 文 臣能获 赐 铁 券 的寥寥 无几 , 而 以武功 获赐 铁券者 甚 多 , 尤其 是 唐 中后 期 , 下 面列 举一 些获 赐铁 券者情 况 以资说 明 : 新 唐 书 卷 9 0 柴绍传 云 : 柴绍 “ 幼矫

16、 悍 , 有 武 力 , 以任侠 闻”。旧唐 书 卷 1 2 0 郭 子 仪 传 云 : 郭 子 仪 “ 始 以武举 高 等 补 左 卫 长 史 ”。旧唐 书 卷 1 1 0 李 光弼传 云 : 李 光 弼 “ 善 骑 射 ” 。 同书 同卷 辛 云 京传 云辛 云京 “ 代 掌 戎 旅 , 兄 弟 数 人 , 并 以将 帅 知 名 。 ” 旧唐 书 卷 1 2 1 ( 4 1- 固怀 恩 传云仆 固怀恩 “ 皆 以善 格斗 ”。同书 同卷 李 怀光传 云 : 李 怀 光 “ 少从 军 , 以武艺 壮勇 称 ”。同 书 同卷 梁 崇 义 传 云 梁 崇 义 “ 以升斗 给役 于市 , 有 膂力

17、 , 能 卷金 舒 钩 ” 。旧唐 书 卷 1 3 3 李晟传 云李晟 “ 善骑 射 ”。旧唐 书 卷 1 2 4 ( 令 狐 彰 传 云 令 狐 彰 “ 善 弓矢 , 及 策 名 从 军 ” 。 同书 同卷 薛 嵩 传 云 薛 嵩 “ 有 膂 力 , 善 骑 射 , 不 知 书 ”。 新 唐 书 卷 21 0 田承 嗣 传 云 田承 嗣 “ 世 事 卢龙 军 , 以豪侠 闻 ” 。 新 唐 书 卷 2 1 1 藩 镇 镇 冀 王武 俊传 云 王武 俊 “ 甫 十 五 , 善骑 射 ”。旧唐 书 卷 1 0 9 (白孝德 传 云 白孝德 “ 骁 悍有 胆 力 。 旧唐 书卷 1 3 2 李 抱

18、 玉 传 云 李 抱 玉 “ 好 骑 射 , 常 从 军 幕 ”, 等等 。 由此 可见 , 获 赐 铁 券 者 大 多 数 是 “ 善 骑 射 ” 、 “ 善 弓矢 ” 、 “骁 悍 ” 、 以军旅 而进 的武 将 。 值 得 注意 的是 , 唐 中后 期 , 获 赐铁 券者 不仅是 武 11 5 将 为主 , 且 多 为藩 镇 节 度 使 。史 载 安 史 乱 后 “ 武 夫 以功起 行 阵 , 列 为侯 王 者 , 皆除节 度 使 ” 卷 5 0 兵 , 如 安禄 山 、 郭 子仪 、 李 光 弼 、 仆 固怀 恩 、 郭 英 义 、 辛 云 京 、 侯 希 逸 、 田神 功 、 孙 志

19、 直 、 白孝 德 、 张 献 诚 、 李 怀 光 、 令 狐 彰 、 田承 嗣 、 李 宝 臣 、 李 怀 仙 、 梁崇 义 、 薛 嵩 、 李纳 、 田悦 、 王武 俊 、 陈敬 碹 、 朱 温 、 李茂 贞 、 王 行瑜 、 王建 、 韩建 、 钱谬等 人 , 皆 曾为节度使 。唐末 , 获 赐铁 券 的强藩 悍将 在 势 力 强 大 后 , 欲 图灭 唐 取 而 代 之 。 天复 四年 ( 9 0 4) 八 月 , 朱 温 弑 杀 昭 宗 。开 平 元 年 ( 9 0 7 ) 四月 , 朱 温 在 大 梁 即 帝位 , 史 称 后 梁 , 唐 朝 至 此 灭 亡 。 2 蕃将在 唐代

20、有较 大影 响 唐 代获 赐铁券 者 中不 少 是蕃 将 ( 外 蕃 首领 不 计 人 ), 见 表 1 : 表 1 唐 代获赐 铁券蕃将 一览表 赏赐者 获赐者 民族成分 典籍出处 新唐书 卷 1 、 新唐书 卷 唐高祖 刘政会 匈奴人 7 1上 新唐书卷 1 、 旧唐书 唐高祖 窦琮 鲜卑人 卷 5 8 新唐书卷 1 、 旧唐书 唐高祖 长孙顺德 拓拔人 卷 5 8 旧唐书 卷7 、 资治通鉴 唐高祖 李多祚 棘辐人 卷 2 0 7 旧唐书 卷 2 0 0上、 安禄 唐玄宗 安禄山 粟特人 山事迹 卷上 旧唐书 卷 2 0 0上、 新唐 唐肃宗 呵史那承庆 突厥人 书卷 2 2 5 、 资

21、 治 通 鉴 卷 2 2 0 唐代宗 侯希逸 高句丽人 旧唐书 卷 1 2 4 唐代宗 李纳 高句丽人 旧唐书 卷 1 2 4 旧唐书 卷 1 4 2 、 新唐书 唐代宗 李怀光 棘韬人 卷 2 2 4 唐代宗 李抱玉 安国人 册府元龟 卷 1 3 1 唐代宗 白孝德 安西胡人 册府元龟 卷 1 3 1 、 1 3 3 旧唐 书卷 1 1 0 、 新 唐 唐代宗 李光弼 契丹人 书 1 3 6 旧唐书 卷 1 2 1 、 新唐书 唐代宗 仆固怀恩 铁勒人 卷 2 2 4 唐代宗 仆固埸 铁勒人 册府元龟 卷 1 3 1 、 1 3 3 唐代宗 白元光 突厥人 册府元龟 卷 1 3 1 、 1

22、3 3 唐代宗 拓拔澄泌 鲜卑人 册府元龟 卷 1 3 1 、 1 3 3 旧唐书 卷 1 1 、 新唐书 唐代宗 李宝臣 奚人 卷 2 1 1 唐德宗 李惟简 奚人 新唐书 卷 2 1 1 唐德宗 王武俊 契丹人 新唐书 卷 2 1 1 唐大诏令集 卷 6 4 、 全唐 唐德宗 顷啜护波支 回纥人 文 卷 4 6 4 唐僖宗 拓跋思恭 党项人 西夏书事 卷 3 1 1 6 由表 1可 知 , 唐代 获 赐铁 券 的蕃 将共 2 1人 , 且 多为 安史之 乱后 的蕃将 。这些 蕃将 能够获 赐铁券 主 要 以 下 几 个 原 因 : 第一 , 唐朝 重 视 边 疆 蕃 将 政 策 。 “ 武

23、 德 年 间 的 统 一 战 争 , 蕃 姓 大 将 仍 为 朝 廷 依 靠 的 基 本 力 量 ” 。玄宗 时 , 李 林 甫 专 权 , 欲 杜 绝 边 帅 入 相 之 路 , 乃 奏 言 : “ 文 臣 为 将 , 怯 当矢 石 , 不 若 用 寒 唆 胡 人 , 胡 人则 勇决 习 战 , 寒 族 则 孤立 无 党 , 陛下 诚 以恩 洽 其 心 , 彼 必 能 为 朝 廷 尽 死 。 ” 卷 2 l 时 边 防 军 需 要 扩 大 , 且 内附的诸 少数 民族 多安 置 于边 境 , 因此 , 以募 兵方 式组建 边军 有利 于 吸 收善 战 的蕃兵 , 扩 大 了兵 源 , 故 玄

24、宗 采纳 之 。 册 府元龟 卷 1 2 4 帝 王部 修 武备 载 : “( 开元 ) 八年 八 月诏 : 宜 差使 于两京 及 诸 州 且 拣 取 十万 人 , 务 求 灼 然 挠 勇 , 不 须 限 以 蕃 汉 , 皆 放蕃 ( 番 ) 役 差科 , 唯 令 围 ( 团 ) 伍 教 练 。 ”安史 之 乱 爆发前 便 已经形成 了西北 “ 猛 将 精兵 , 皆聚 于西 北 , 中国无 武 备 矣 ” J 卷 。 陈寅 恪 先 生 指 出蕃 将 与李 唐一 代“ 至深 至 巨”、 “ 相 始终 ” 1 。唐 朝 采取 以夷 制夷 , 冀 图利 用他 们 游牧 民族 身上 继 承 的 勇武

25、善 战 的特性 来维 护边疆 之安 宁 , 取得 积极有 效 的成 绩 。 第 二 , 蕃 将在 唐代扮 演重要 角色 。唐初 以来 , 大 量蕃 胡 内附 和迁 徙 , 西起 甘 、 凉 , 东 迄 幽 、 燕 , 外 族逐 渐融 合于汉 族者不 下数 十万 。此后北 方 氏族 之孰 纯 孰杂 , 已达无 可究 诘 地 步 。 开 元 五 年 ( 7 1 7 ), 玄 宗复 置营州 于 旧城柳 城 , 营州都 督 宋 庆 礼 屯 田八 十 余所 , “ 并招 辑 商 胡 , 为立 店 肆 ” 卷 。 下 宋 庆 礼 传 ) , “ 不数 年 , 居 人 蕃 辑 ” 卷 宋 庆 礼 协。河 朔

26、 地 区 胡化 , 对 唐 中 央 政 治 产 生 了重 要 的 影 响 , 陈 寅 恪 先 生 认 为 安 史 之 乱及 藩镇割 据 都 与河 朔 地 区有 关 , 指 出 “ 一 为 其 人 之 氏族本是 胡类 , 而非 汉族 ; 一 为其 人之 氏族虽为 汉 族 , 而 久 居 河 朔 , 渐 染 胡 化 , 与 胡 人 不 异 。 ” 1 4 1 1 8 9 。 河 北诸 镇不但 上层 将帅胡 性浓厚 , 社会 基层 亦然 , 整 个 社会 有着 浓郁 的胡 化风 气 , 这 种 胡化 也 是 唐代 民族 融合 现象 的体 现 。安 史 之 乱前 , 获赐 铁 券 多为 少 数 民族

27、首领 ; 安史 之乱 爆 发后 获 赐 铁券 的多 为地 方 蕃 将 , 而且 多为寒 族胡 人 , 他们 “ 有 别 于唐 初 贵族 出身 的 蕃 将 ”, “ 至 唐 后 期 , 寒 族 蕃 将 以 及 破 落 贵 族 蕃 将 , 无论 是在 数量 上抑 是在 对 国家 的影 响 上 , 更大 有 取 代传 统 的贵 族 蕃 将 之势 ” l I _ 。安 史 之 乱 前 后 , 蕃 将 大量进 入统 治 阶级 , 他们 在平叛 、 维护 唐廷统 治利 益 中也起 到 了重要 的积极作 用 。朝廷历 来重用 蕃将 蕃 兵 , 不 仅 因为其骁 勇善 战 , 且蕃 将一般 是较 为纯粹 的

28、武 人 , 不 易 培 植 朝 中 势 力 干 预 政 治 , 容 易 为 中 央 所 控 制 。至 唐 中后 期 , 蕃 将 成 为 政 治 舞 台上 的 重 要 角 色 。 3 唐代存 在滥 赐铁券 的情况 唐 初铁券 的颁 赐在对 象 、 资 历 、 威 望等各 方面 的 要 求 是 十 分 严 格 的 , 只 有 对 国 家 有 重 大 贡 献 才 有 获 赐 殊 荣 , 故 而 在 安 史 之 乱 前 , 获 赐 铁 券 者 多 为 朝 廷 重 臣、 贵 胄子弟 。总体 来 说 , 这个 阶段 , 唐 朝 统 治者 颁 赐 铁 券 态 度 较 为 谨 慎 , 数 量 也 相 对 少

29、些 。 安 禄 山 叛 乱后 , 唐朝 中央 控 制 力 虚 弱 , 为 了早 日平 息 安 史 之 乱 , 代宗 在 广 德 元 年 ( 7 6 3)七 月 , 颁 赐 了 大 量 的 铁 券 , 一方 面是 为 了褒 奖平 定叛 乱 的功 臣 , 另一 方 面是 归降 的安史之 乱 主要将 领 , 据 册 府 元龟 卷 1 3 3记 载 : “ 河北 副元 帅 仆 固怀 恩 、 河 东 副 元 帅 光 弼 、 幽 州 节度使 李怀仙 、 李抱 玉 、 郭 英义 、 辛 云逸 、 田神 功 成 惟良、曹楚 玉 等 ,各赐 铁券 , 以 名 太 庙 。 ” 1 5 J 糊” 帝 王 部 褒 功

30、 第 。- 代 宗 一 次 就 赏 赐铁 券 多 达 3 0 余 人 , 这 也表 明 了中央势 力 日渐弱 化时 , 统治 者往往 不惜 用铁 券来 赏赐 和安抚 , 铁券 的赏赐也 随之 泛滥 。 至唐末 , 统 治者 赏赐铁 券要 求不 断地 降低 , 这 时有不 少并 无勋功 显著 者 也 能获 赐 铁 券 , 滥 赏 的结 果 使 神 圣 的铁券遭 到蔑 视 , 一 些 获 赐者 往 往 恃 券 骄恣 益 加 骄恣 跋扈 , 甚至公 然对抗 朝廷 者 , 如 田承嗣 、 李茂 贞 、 王行瑜 等人 。安 史之 乱 后 尤 其 是唐 末 , 铁 券 的褒 奖 和安抚 功能 、 效果 与

31、唐初 迥然 不 同 。 综 上所 述 , 唐 代 因时 因需 颁 赐 了大量 的铁券 , 铁 券颁赐 的对 象范 围 明显 扩大 , 尤其 是在 安史 之乱后 。 在铁券 颁赐 的过程 中 , 不 仅 颁 赐 铁 券 的对 象 发 生 变 化 , 也呈 现 了诸 多 的时代 特征 。 中央政权 强盛 时 , 颁 赐铁券 可 以达到宣 扬皇 权 , 巩 固社 会 的和谐 统一 , 还 作 为一 种羁縻 民族 的政 治 工 具 的意 义 , 发 挥 了有效 的 、 积极 的作用 。皇权衰 弱时 , 统治 者常 常不惜 赏 赐 铁 券 以姑息 、 安抚 , 甚 至在 唐 末 有 所泛 滥 , 随着

32、唐 中 央集 权 日益 衰弱 , 藩镇 势力增 强 , 铁券 政治 功能也 日 渐 衰落 , 终 究 未 能 挽 救 唐 朝 最 终 走 向灭 亡 的政 治 末路 。 参考文献 1 欧阳修, 宋祁 新唐书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 9 7 5 2 王溥 唐会要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 0 0 6 3 刘晌 1 日 唐书 M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5 4 董诰 全唐文 M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3 5 司马光 资治通鉴 M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6 6 宋敏求 唐大诏令集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 9 5 9 7 欧阳修 新五代史 M 北京: 中

33、华书局, 1 9 9 7 8 范晔 后汉书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 9 7 3 9 冯 贺军 唐朝皇帝与铁券颁赐 J 紫禁城 , 1 9 9 7 ( 4 ) 1 O孙继 民 唐 代行军制 度研 究 M 台北: 文津 出版 社 , 1 9 9 5 1 1 马驰 唐代蕃将 M 西安 : 三秦出版社, 1 9 9 0 1 2 陈寅恪 金明馆丛稿初编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 社 , 1 9 8 0 1 3 岑仲勉 隋唐史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 9 8 2 1 4 陈寅恪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M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 稿: , F -种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 2 0 0 2 1 5 王

34、钦若 册府元龟 M 北京: 中华书局 , 1 9 6 0 责任编辑许正文 On t h e S y s t e m o f Re d i nk I r o n Ed i c t Awa r d i ng i n t he Ta n g Dy n a s t y H0NG Ha i a n ( C o l l e g e o f舶 如 a n d C iv i l i z a t i o n ,S h a a n x i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X i 口 n 7 1 0 0 6 2 , S h a a i ) Ab s t r a c t :Awa r

35、 d i n g t h e r e d i nk i r o n Ed i c t wa s o ne o f t h e s p e c i a l i mpe rial me a n s t o p r e s e r v e t h e r u l e Ma n y e mp e r o r s i n t h e T a n g D y n a s t y a w ard e d s【 j_ E罔E一 日 E 目 l _已 了 专题研究 唐代道制改革与 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 郭 锋 品品丽E 1 = _ _ _ 三 三 E i 一 一 _ _ 三 一l l _ _ l 二 = _

36、 _ _ _ l 一一 一 i _ !三 r 一 | = = _ 一 二 二 二 三 E j j 7 s _: = 提 要 :唐代道 制 改革 是 以 中央集权 、分 级 管理 为制度 取 向的综合 性地 方行 政 管理体制 改革。 改革起 于睿 宗、玄 宗之 际,至代 宗、德 宗之 际告一 段 落 ,经 历 了景云一开元和乾元一大历两大 阶段。第一阶段的发展特点是改造贞观十道 的虚 设巡察单位性质,使之逐渐向实体地方管理层级机构方 向发展;第二阶段的发展 特点是受战争影响,加强 了观察使、节度使 等使府长官在地 方行政管理方面的作 用 ,同时 改进加 强 了道 一级 建 制 的制 度 建设

37、,使 之 行政 实体 化。第二 阶段及 此 后 百余年唐廷的地方行政,就在道级单位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府 的体制下运行,形 成道一 州府一 县分 级管理 的三级制地 方行政 管理体 制。 关键词 :唐代 道 制改革 三级制 地方行政体制 中国历史上的地方行政体制有一个从秦汉郡县两级制到明清省府州县多级制 以及近代 以来 的省地县三级制的演变发展过程。唐代道制的改革发展及其所引起的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在这一 演变发展过程中地位突出 、影响深远 ,具有总结过去、开启后来,逐渐使三级制成为 中国地方 行政体制发展主导形式的重要意义。 中外制度史研究有一个分析观点 :除了经济 、文化和政治传统影响的因素之外

38、 ,一个 国家 的地方行政管理采取什么形式 ,一般与国家领土的大小和人 口发展条件相关。迄今世界各 国的 制度发展史证明,对于地广民众、幅员辽 阔,又实行单一制中央集权统治的国家来说,比较合 适的地方行政形式应该是三级制,两级制和多级制则因具有多种不稳定因素 ,实行期间出现的 问题和矛盾往往会多一些。例如秦汉的郡县两级制,就因设郡数较多、中央集权对地方的管理 因幅度太大而存在力不从心的困难。所 以实行到东汉便呈现 出向州郡县三级制发展的趋势。明 清的省道府州县多级制,则因层级过多,省级的管理幅度较大 ,存在着因管理重叠 ,政府机构 、 人员数量多而造成的行政成本高、财政负担重的矛盾。三级制的体

39、制 ,至少从理论上看 比较合 理,既有利于中央的集权管理,解决两级制条件下中央管理幅度太大的困难,也有利于国家行 政成本的节约,解决多级制行政成本高的矛盾。 唐代道制的改革发展过程及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过程,正是一种顺应趋势而发展的 过程。其政治动机 ,是改善政府的地方管理 ,达到有效行政和成本节约的 目的。其实践结果 , 是改变了唐初以来朝廷对地方州县的管理在形式和政策上长期不定的局面 ,发展形成 了中后期 95 历 史研 究 2 0 0 2年第 6期 道一州府一县三级制的地方行政体制。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唐代道制的发展及引起 的地方行政 体制变革 ,在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是一种

40、历史进步,一种符合趋势的发展 ,虽然 从实际效果方面看 ,也存在着一些导致方镇分权 、地区割据局面的缺陷。 学界对于唐代道制和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发展已有一定研究。代表性意见是道从巡 察区划发展成为一级行政建制,有一个 由虚到实的过程,最初作为巡察区划的道,经过改革发 展,到中后期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 ,道的长官如节度使观察使转变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 官。整个发展过程呈现出一种虚三级制向实三级制过渡的特点。同时,由于政治处置不当,节 度使的权力坐大潜伏了地方割据的危险,最终导致 中央一方镇分权对峙格局的形成和唐朝统治 的崩溃。 本文拟主要讨论以下三个具体问题 :唐代道制改革的制度背景与动

41、因;景云一开元时期的 道制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乾元一大历时期道制的改革发展与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 一 唐代道制改革的制度背景与动因 总的来看,唐代道制改革是一种以中央集权 、分级管理为制度取 向的综合性地方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改革起于睿宗、玄宗之际,以景云元年 ( 7 1 0 )分贞观十道为十二道和开元二十一年 ( 7 3 3 )改十五道 ,置按察、采访使 ,确定道的治所和使府编制,变革道的运行机制为标志;到 代宗 、德宗之际告一段落,以乾元元年 ( 7 5 8 )改置观察使,大历 十二年至建中三年 ( 7 7 7 7 8 2 )制定观察使及僚佐俸禄,道的建制纳入正式 的官僚体制为标志,前

42、后持续近 7 O余年,可 以说是一场旷 日持久的改革。唐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 ,就在改革过程中发生变化,逐渐由州、 府一县两级制向道一州 、府一县三级制的体制转变。 这场改革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发展变化等多方面的背景和原因。直接的制度背景和 动因是 :唐朝建立到睿宗 、玄宗时,国家和社会 已经在和平环境 中发展 了近百年之久。中央集 权的统治方式和律令制度建立,3 5 0余州府和 1 5 0 0余县组成的地方州、县两级制行政秩序形成 并正常运转。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就是在中央与地方 的关系方面 ,政府采 取什么方式来管理地方的州县 ,保证中央政令在全国的统一贯彻执行。开始于

43、睿宗、玄宗时期 的道制改革 ,可以说主要是围绕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办法的探索进行的。 试分析改革前的地方行政体制发展变化情况 ,包括行台省制、都督府制和分道巡察制等制 度的选择行用及其发展变化情况 ,可以看出,从高祖、太宗到高宗 、武后 ,在几近百年的时间 里,唐统治者在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处理问题上,一直处于一种政策不定的状态 ,即始终在对地 方实行直接管理还是间接管理 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基本的趋势则是 向着 临时遣使 、分道巡察、 有关论著主要有戴何都: 中国唐代诸道的长官 , 通报第 2 5卷 ,1 9 2 7年:严耕望 : 景云十三道与 开元十六道 ,原载台北 中研院 史语所集刊3 6

44、本 ( 1 9 6 4年) ,收入 严耕望史学论文选 集 ;林英 男: 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 深圳大学学报1 9 8 8年第 3期 ;谢元鲁: 唐 代出使监察制度与 中央决策的关系初探 , 社会科学家 ( 桂林)1 9 8 8年第 3期;李晓路 : 唐代 中央 集权之变化与方镇的产生 , 历史研究1 9 8 9年第 3期;薛明扬: 论唐代使职的功能与作用 , 复旦 学报1 9 9 0年第 1 期 。综合叙述评价参见张国刚等主编 中国历史 隋唐宋卷第 2章第 3节 ( 高等教 育出版社 ,2 0 0 1年) 。 96 唐代道制改革与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 直接管理的方向发展 ,也就是倾 向于中央直接管理地方 3 5 0余州府的管理形式。高祖 、太宗两 朝即建国初 3 0多年,唐廷对行台省制、都督府制和分道巡察制等三项制度的依


注意事项

本文(唐九曲及其相关军城镇戍考-刘满-敦煌学辑刊.pdf)为本站会员(魏子好的一塌糊涂的文献)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