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黄元御《四圣心源》译读》.pdf

  • 资源ID:12579       资源大小:3.16MB        全文页数:44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注册后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黄元御《四圣心源》译读》.pdf

1、标题: 黄元御四圣心源译读 作者: 静夜闲轩 日期:2012-05-03 22:36 四圣心源译读 写在前面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中医初学者从零开始的中医古书。 适合初学者的程度堪比中医基础理论,而本书内容设计上的趣味性当然大大超过中医基础理论。 本书最初部分 天人解 篇,从阴阳开始,讲到人体脏腑形成、气血形成、乃至五官、五情、经脉、卫气营血怎么走的,一字一句讲得非常详细简单,没有任何中医学基础的人都能看懂,当属众多古书甚至现代教学书中,最最好懂的一本了。 把黄元御先生的文字翻译为今天的语言,同好者借此做一个交流和探讨,我想应不为一个无意义的事,望方家不吝赐教! 中医的经典著作从黄帝内经到历朝历代

2、的中医名家遗留,也多到数不胜数,而我们每个人都去熟读也不现实,黄元御高屋建瓴的从古人汗牛充栋的中医典籍中抽出来了黄帝、岐伯、越人、仲景等四圣之书,作成了四圣心源,我们读一本四圣心源也基本就了解和把握了中医之真谛,何乐而不为? 作者: 静夜闲轩 日期:2012-05-03 22:48 清 .黄元御. 自序 原文 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书,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无传,玉楸子悯后世作者不达其意,既解伤寒、金匮,乃于己巳二月作四圣心源,解内外百病,原始要终,以继先圣之业。创辟大略,遇事辍笔。庚午四月,北游帝城。十一月终,南赴清江。辛未二月,随驾武林。四月还署,研思旧草,十得其九,厥功未竟。

3、八月十五,开舟北上,再客京华。壬申十月,作天人之解,续成全书。癸酉二月,解长沙药性,五月删定伤寒,七月笔削金匮,八月修温疫痘疹,成于九月十七。 维时霖雨初晴,商飙徐发,落木飘零,黄叶满阶。玉楸子处萧凉之虚馆,坐寂寞之闲床 ,起他乡之遥恨,生故国之绵思。悲哉清秋之气也,黯然远客之心矣,爰取心源故本,加之润色。 嗟乎往者虞卿违赵而着春秋,屈原去楚而作离骚,古人论述,往往失地远客,成于羁愁郁闷之中。及乎书竣业就,乃心独喜,然后知当时之失意,皆为后此之得意无穷也。 同使虞卿终相赵国,屈原永宦楚邦,则离骚不作,春秋莫着,迄于今,其人已朽,其书不传,两人之得意,不如其失意也。 当世安乐之人,其得天者诚浓,

4、然隙驷不留,尺波电谢,生存而处华屋,零落而归山丘,身与夕露同 ,名与朝华并灭,荆棘狐兔之中,樵牧歌吟之下,其为安乐者焉在窃以为天之浓安乐之人,不如其浓羁愁之士,丈夫得失之际,非俗人之所知也。 顾自己巳,以至壬申,历年多矣,元草未就,是天既长与以穷愁之境,而不频假以萧闲之日。帝眷之隆,何可恃也,良时非多,勖之而已。 癸酉九月甲戌昌邑黄元御 【翻译】中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的书,与日月争光。圣人已去时代变换,学问和技艺却没有很好的流传,我哀怜后世做医生的人不通晓圣人的真意,已经解释了伤寒、金匮,于是于公元一七四九年二月作四圣心源,讲解内外百病,探求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以继承先圣伟大的事业

5、。开创性的写了个大概,遇到事情中途搁笔。一七五零年四月,北游北京城。十一月底,南赴清江。一七五一年二月,随皇帝到了杭州。四月回家,反复思考过去的底稿,心得了十分之九,功业未完成。八月十五,开舟北上,再去京都。一七五二年十月,作天人之解,续成全书。一七五三年二月,解了长沙药解,五月删定伤寒,七月著述金匮,八月撰著温疫痘疹即四圣悬枢,四圣心源写成于九月十七。 当时连绵大雨初晴,秋风慢慢的吹起,树叶脱落草木凋零,黄叶落满台阶。我住在萧条凄凉寂静的馆舍,坐在寂寞的闲床上,有在他乡的遗憾,生出了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悲哀深秋的天气,远在他乡的心情绪低落,于是取出四圣心源旧稿,加以润色。 哎战国时的虞卿因拯救

6、魏感丞相魏齐,与魏齐同去赵,因困于大梁,魏齐死,虞卿穷愁著书,世传为虞氏春秋。屈原离开楚国而作离骚,古人著书立说,往往身处异地的远客,写成于旅人的愁思郁闷之中。等到书写出来事业有了成就,才心里独自欢喜,然后知道当时的失意,都是为此后的称心满意。 假使虞卿一直在赵国做丞相,屈原永远在楚国做官,那么离骚不作,春秋写不出来,到了今天,他们的身体已经腐烂,他们的书不能流传,两人的得意,不如让他们失意。 当今世上安逸快乐的人,他们得自于天的实在是太多,然而稍纵即逝的光阴,活着的时候住在华丽的屋子中,死后将埋葬在荒凉的山丘,身体和夕露相同,名字与朝华一块消失,荆棘狐狸野兔之中,打柴放牧的歌唱吟咏之下,他们

7、安乐的在哪儿我以为天太多安乐的人,不如那更多的旅人愁思的人,丈夫得失之间,不是俗人所知道的。 独自己巳,以至壬申,经历了多年,开始的草稿没有写成,是长时间穷困愁苦环境,而没有多少休闲的日子。皇帝深厚的器重,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好时光不多,勉力而为罢了。 一七五三年九月十一日 昌邑黄元御 作者: 静夜闲轩 日期:2012-05-03 23:34 文化程度的提高,信息社会的高度发达,自己不去关心自己的身体,等到身体真的病了的时候,去交给莫名其妙的机器治疗,难道这就是现代文明或文化? 作者: 静夜闲轩 日期:2012-05-04 11:42 四圣心源 卷一 原文 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

8、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 慨自越人、仲景而后,秘典弗着,至教无传。叹帝宰之杳茫,怅民义之幽深,徒托大象,不测其原,空抚渺躬,莫解其要。人有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群称乳虎,众号苍鹰。哀彼下泉之人,念我同门之友,作天人解。 【翻译】在以前黄帝那个时期,黄帝向岐伯咨询一些生命道理,写成了黄帝内经,以探求天人之间的奥妙。黄帝说:时常表现在自然界的道理,在人身上也同样适应。同理,常表现在人身上的现象,在自然界也能找到。人与自然本来就是统一的,不能够认识自然规律,怎么能知道人的生长规律! 自从秦越人 (扁鹊) 、张仲景之后,再也没有如难

9、经伤寒杂病论这样伟大的秘籍经典传世,有些医学至理也没有传下来。叹息作为上至帝王下到百姓的那些道理幽深渺茫,深不可测,在天地之间,不能窥测它的本源,亲身努力去追寻,也解不开其要旨。人有意想不到的病,医生也缺乏不死良方,庸医伤人,犹如乳虎和苍鹰。痛哀那些病死的人,常常想我的同门朋友,作天人解。 解读黄元御写四圣心源的原因就在于很多医生没能够认识到天人合一的道理,表现在人身上的现象,在自然界都有征兆,同理,在自然界的现象在人体也有反应,作为医生应该正确认识自然规律从而用来指导治病,这样就会减少很多枉死的人,很多疾病也会得到适当治疗。所以黄师说:“哀彼下泉之人,念我同门之友,作天人解”。 作者: 静夜

10、闲轩 日期:2012-05-04 11:43 天人解 阴阳变化 原文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翻译】宇宙的初期是个混沌的世界,然后盘古开天地,所以有了阴阳。气包含阴阳,所以有清有浊,清气往上升,浊气往下降,清浊的合理演变程度是通过五行的微妙平

11、衡来实现的。阴阳之间是中气,就是土啦,这是阴阳升降之枢轴。 枢轴运动是清气从左上升,上升为火,浊气从右下降,下降为水。化为火就发热,化为水就是寒。升到一半的位置还没有形成火为木。木气是温性的,上升不停歇,积累了温就变成火。降到一半还没有形成水为金。金的气是属凉的,降而不停止积累起来就成寒症,化为了水。 解读所谓上火下水左木右金中间土。金木水火围绕中土循环。 原文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后。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夏,阴

12、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 【翻译】木、火、金、水是四象。四象就是阴阳变化在升降中的表现,阴阳就是中气的盛衰消长。分开看就是四象,合起来就是阴阳,其实都是中气的变化罢了。 天地的四象轮转是一年一个周期,阳气的上升是在每年的夏至之前,阴气则从夏至之后开始下降。阳气升了一半就是春天,阳气达到最旺盛的时候就是夏天,阴气降到一半就是秋天,阴气达到最盛就是冬天了。春天开始生发夏天生长是木气和火气,所以春天温暖夏天热;秋天是收获冬天是收藏的季节,是金

13、和水气,所以秋天凉爽冬天寒冷。土没有固定的季节性,四季中每季的最后 18 天土气旺盛,而农历的 6 月份是土最旺盛的时候。土加上金木水火四象就是五行。 解读象,就是现象。这里是讲天地大自然的运转规律。人体的四象应指肝、肺、心、肾四脏。 作者: 静夜闲轩 日期:2012-05-04 13:49 24 节气 作者: 静夜闲轩 日期:2012-05-04 14:32 五行生克 原文 五行之理,有生有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翻译】五行生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

14、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生克,乃是从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性质和机能变化而抽象出来的理性认识,成为一种阐释事物系统结构关系及其运动变化的理论方法,已经不是指五种事物的本体了。 解读相生相克指的是抽象了的气,而不是事物的质的本体。比如,肾为水气具有生肝木气的作用,但并不是肾能够生肝。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相生关系又称之为“母子关系”。 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所以,相克关系又称为“所胜”、“所不胜”的“相胜关系”。 原文 盖天地之位,北寒

15、南热,东温西凉。阳升于东,则温气成春,升于南,则热气成夏,阴降于西,则凉气成秋,降于北,则寒气成冬。春之温生夏之热,夏之热生秋之凉,秋之凉生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温。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曰火生土者,以其寄宫在六月火令之后,六月湿盛,湿为土气也。其实水火交蒸,乃生湿气,六月之时,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热相逼,是以湿动,湿者,水火之中气。土寄位于西南,南热而西凉,故曰火生土,土生金也。 【翻译】天地的定位是北方寒冷,南方炎热,东方温暖,西方凉爽。阳气在东方升发,温暖之气变成春天,升到南方,炎热之气则变成夏天。阴气在西方降下,凉爽之气变成秋天,降到北方,寒凉之气则变成冬天。春天温暖之气生夏天炎热之

16、气,夏天炎热之气生秋天凉快之气,秋天凉快之气生冬天寒冷之气,冬天寒冷之气生春天温暖之气。土为四象的根源,实际上包含了四象。说火生土,因为六月火之当令之后就是土气。六月湿气盛,湿是土之气。其实是水火相交蒸化才变成湿气。六月的时候,火在土的上面,水在土的下面,寒凉之气与炎热之气互相逼迫湿气就生出来了,湿气是水火相交产生的气。土的方位上在西南,南方热而西方凉,所以叫火生土,土生金,说的是土的运化之功。 原文 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性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渗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

17、化自然之妙也。 【翻译】五行相克是因为制约相生太过。木气的性质是发散,用金气收敛,这样木气不至于过分的发散;火气的性质上升发热,用水气收伏,这样火气不至于升的太热;土气的性质迟滞湿润,用木气疏散,这样土气不至于湿润太过;金气的性质收藏敛下,用火气温煦,这样金气不至于收敛太过;水气的性质潜降润下,用土气渗漓,这样水气不至于润下太过,这些都是五行气化自然而然的精微神妙。 作者: 静夜闲轩 日期:2012-05-04 19:10 藏腑生成 原文 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祖气初凝,美恶攸分,清浊纯杂,是不一致,厚薄完缺,亦非同伦,后日之灵蠢寿夭,贵贱贫富,悉于此判,所

18、谓命秉于生初也。 【翻译】人与自然相互参证。阴阳开始建立基础,于是有了生之初气,生之初气为人身体的太极。生之初气开始生成的时候,美好与恶俗、清新与污浊混杂在一起是不一致的,厚重淡薄完美缺陷道德与规范也不是一样的,后天的聪明愚蠢、长寿夭折、地位高低、富贵贫贱全可以判别出来,这就是先天五行之气在生下来的时候就决定了一生命运的缘由。 解读人和自然界的天地万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神秘又不言而喻的普遍联系。一、人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产物。二、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类的生存环境大致可以区分为三种:一为无机环境,包括天文、气象、地形、土壤、水文;二为有机环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三为人类社会在

19、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 关系环境即社会环境。前两种环境属于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三、 人 体和自然界有着共同规律。内经认为,人体与自然界不仅共同受阴阳五行法则的制约,而 且人与自然界之间存在多相互通应的关系。 原文 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 【翻译】生之初气里面包含了阴阳,阴阳之间含有中气,中气是土。土分别叫戊土和己土。中气左

20、旋叫做己土,中气右转叫做戊土,戊土是胃,己土是脾。己土向上升,阴气上升变化为阳,阳上升到左边是肝,上升上面的时候是心;戊土下降,阳气下降变化为阴,阴下降到右边的时候是肺,降到下面的时候是肾。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中间含有戊己之土,这是人的五行。 解读阴和阳是构成“活”人体的基础,所谓“阳化气,阴化形”,也就是说阳是人体无形的生命机能,阴是人体有形的物质构成。阴阳互相依赖,缺一不可。没有阴这个物质基础,阳不能存在;没有阳的机能,人也就成了一具死尸。由阴阳而又派生出五脏六腑,精气学等等。 原文 五行之中,各有阴阳,阴生五脏,阳生六腑。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心为丁火,小肠为丙火,肝为乙木,

21、胆为甲木,肺为辛金,大肠为庚金。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脏有心主相火之阴,腑有三焦相火之阳也。 【翻译】五行之中又可以分阴阳,五脏属阴,六腑属阳。肾是癸水,膀胱是壬水,心是丁火,小肠是丙火,肝是乙木,胆是甲木,肺是辛金,大肠是庚金。五行之中火分君火相火,五脏之中,有心主管相火之阴,六腑之中,三焦主管相火之阳。 解读 君火就是上面说的心和小肠。相火就是心包和三焦。心主就是心包 。 作者: 静夜闲轩 日期:2012-05-05 13:11 气血本原 原文 肝藏血,肺藏气,而气原于胃,血本于脾。盖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

22、则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子半阳生,阳生则升,三阳左升,则为肝木,肝木即肾水之温升者也,故肝血温暖而性生发。肾水温升而化木者,缘己土之左旋也,是以脾为生血之本,心火清降而化金者,缘戊土之右转也,是以胃为化气之原。 【翻译】肝藏血,肺藏气,气起源于胃,血的根本在脾。脾土左旋,生发的畅顺,所以温暖之气生肝木;胃土右旋,收敛畅行,所以清凉之气生辛金。中午的时候阴气开始生,阴气生则下降,三阴经从右边降,为肺金。肺金是心火清降气敛而成,所以肺气清凉而性质收敛。子时阳气生,阳气生则上升,三阳经从左边升,为肝木。肝木是肾水温暖上升而成,所以肝血温暖而性质生发。肾水温暖上升而生化为木

23、,缘于己土的左旋,是因为脾是生血的本源,心火可以清降化肺金,缘于戊土右转,是因为胃是化气的源头。 解读以下是西医对胃的解释,基本也是与中医暗合的。 人们吃进食物后,很快就被胃液消化掉了。胃液酸性很强,可从来没有把自己消化掉,其中奥秘何在 ? 事实上,胃液在消化食物的同时,也对胃壁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即造成一些细胞的死亡。但是由于胃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因此这种损害仅仅是暂时的,胃能很快恢复如初。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系德本教授的研究资料表明,每分钟胃的表面能够产生约 50 万个新细胞。也就是说只需三天,就可以再生出一个新胃来。然而,由于胃液能在几小时内把胃的组织溶化掉,只靠产生的新细胞,还来不及完全弥补

24、所造成的损失。因此,还得另有本领才行。 胃的第二个本领,是胃壁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被称为胃粘膜的上皮细胞。它与胃液直接接触,使带有腐蚀性的胃液不能渗入到胃的内壁。如果胃内产生过多的酸液,就会导致胃溃疡。由于胃粘膜具有特殊的保护作用,所以可免遭或只受到轻度的酸液侵蚀。 胃液主要是由胃蛋白酶和盐酸所组成。胃蛋白酶是一种蛋白质,它是一种无害的消化酶。但盐酸却不同,它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轻而易举地毁坏胃的组织细胞。因此,只靠胃的再生能力和胃粘膜的保护作用还不够。在胃壁上皮细胞上面还覆盖着薄薄的一层碳水化合物,即所谓的糖体层。它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胃的保护。另外,在胃壁里层,还覆盖了一层由脂肪物质组成的、称为

25、类脂体的物质。此类物质对盐酸的氢离子和氯离子,具有很强的阻碍作用,这是胃保护自己的第三个绝活。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胃粘膜上皮细胞能不断合成和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它对胃肠道粘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外,还有人证明胃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新的激素( 都是肽类物质) 。 作者: 静夜闲轩 日期:2012-05-05 13:12 原文 气统于肺,凡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布也,其在藏腑则曰气,而在经络则为卫。血统于肝,凡藏腑经络之血,皆肝血之所流注也,其在藏腑则曰血,而在经络则为营。营卫者,经络之气血也。 【翻译】气由肺来统领,在肺的指挥下运行,凡是五脏六腑经络的气,都是肺气宣发四布的,

26、无论气处于何种脏腑之中时,皆称为气,当开始运行于经络时,则称为“卫”。 血统于肝,血在肝的指挥下运行。无论血处于何处脏腑之中时,皆称为血,而运行于经络时,则称为“营”。卫气与营气是经络里的气、血。 解读气与血之间也是一种统领的关系。气统帅血的运行。 中医在依据这一理论治疗时,要分清病邪所在于气分还是血分。当气分有病时,气行离于经络,血在其统领下,也会离于经络。以致于在一些本不该有血的地方出现瘀血。或者气分虚弱,无力统摄血,无气,血则妄行,好比三军没有统率,则士兵就会散漫,四处游荡,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导致吐血或者衄血都是有可能的。 所谓气血两虚,血虚,是指血中的精微物质缺少,对于身体各处提供

27、营养物质和滋润作用发挥不够,导致的身体不适,需要予以补充精微物质。气虚,则是统摄血分的能力不足,需要用一些补气的药物,比如人参,是典型的补气药物。 气血充盈者,身体强健,面色红润,气机运转正常,身体处处所得的营养充足,这是健康的一个表征。 有些人,身体不适表现在,天天心里烦燥,额头起痘,而下半身却很冷,长年足膝冰凉,这在中医看来,就属于气滞。由于中土回环停滞,导致心火之热无法与肾水之寒相交融互化,因而上热下冷。这是气分有病的现象之一。 还有一些人,易流鼻血,原因之一在于气虚,气不摄血,血则妄行,血行经肺,肺气本应挟心火以下降。但由于气分虚弱,导致血不顺从气的统摄,强行逆上,以致从口鼻流出。另一

28、些人,容易便血,原因之一就是肾气本应统摄血分上升,但血妄行,以致下溢。 作者: 静夜闲轩 日期:2012-05-05 13:34 精神化生 原文 肝血温升,升而不已,温化为热,则生心火,肺气清降,降而不已,清化为寒,则生肾水。水之寒者,五脏之悉凝也,阴极则阳生,故纯阴之中,又含阳气;火之热者,六腑之尽发也,阳极则阴生,故纯阳之中,又胎阴气。阴中有阳,故水温而精盈,阳中有阴,则气清而神旺。 【翻译】肝血温暖向上升,升腾不止,温暖之气化为炎热之气生出心火,肺气清凉向下降,降敛不止,清凉之气化为寒冷之气生出肾水。水非常寒冷,五脏都凝聚在一起,阴到了极点则生阳气,所以纯阴之中有生发的阳气;火非常炎热,

29、六腑都发散到外面,阳到了极限则生阴,所以纯阳之中又孕育着降敛的阴气。阴中有阳气,那么水温暖而精气盈满,阳中有阴,那么气清爽而精神旺盛。 解读张仲景把经络与气化有机地进行了结合,他在伤寒例中,一字不漏地引用了阴阳大论。 原文 神发于心,方其在肝,神未旺也,而已现其阳魂,精藏于肾,方其在肺,精未盈也,而先结其阴魄。素问: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盖阳气方升,未能化神,先化其魂,阳气全升,则魂变而为神。魂者,神之初气,故随神而往来。阴气方降,未能生精,先生其魄,阴气全降,则魄变而为精。魄者,精之始基,故并精而出入也。 【翻译】精神从心发出,当在肝的时候,神气未旺,但已经出现阳魂;精气蕴藏在

30、肾,当在肺的时候,精气未满,而先凝结为阴魄。素问说,跟随神气交往的是魂,与精气进出的叫做魄。阳气刚开始升还没有化成神气的时候先化为魂,阳气完全上升,魂就变成神气。魂是神气刚生出来的气,所以跟随神气来往。阴气刚降还没有化成精气的时候先生出魄,阴气完全降敛,魄就变成精气。魄是精气的开始,所以跟随精气出入。 解读魂: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 作者: 静夜闲轩 日期:2012-05-05 13:51 四圣心源白话文 作者: 静夜闲轩 日期:2012-05-05 14:43 形体结聚 原文 肝主筋,其荣爪,心主脉,其荣色,脾主肉,其荣唇,肺主皮,其荣毛,肾主骨,其荣发。凡人

31、之身,骨以立其体干,筋以束其关节,脉以通其荣卫,肉以培其部分,皮以固其肌肤。 【翻译】肝主筋,他的旺盛显示在指甲上;心气主络脉,他的旺盛显示在脸色;脾主肌肉,他的旺盛显示在嘴唇;肺主皮肤,他的旺盛显示在毛;髓骨是肾气所主,他的旺盛显示在头发。人的身体,髓骨支撑身体,筋膜约束关节,百脉调通营卫,肌肉增添所处之位,皮毛稳固肌肤。 解读肝主筋,筋的活动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失于对筋脉的濡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 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坚韧;肝血不足,则爪甲枯槁、软薄,或凹陷变形。肝主筋,我们身体当中所有筋的方面,比如说我们的手握不起来,握

32、力出问题了,所谓筋是指弹性,当人体当中的弹性出问题,全是肝出问题,而肝这个筋的弹性没有了,又是由谁出问题呢,是血出的问题,是血不能够柔润这条筋了,这样就出问题了。 心主血,血行脉中,心与脉密切相连,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由心气的作用来实现的。心气的盛衰,可以从血脉的改变反映出来,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搏和缓有力。若心气不足,心血亏少,则脉细弱或节律不整。若心血瘀阻则脉涩不畅或结代等。 皮毛者,肺金之所生也,肺气盛则皮毛致密而润泽。 肌肉者,脾土之所生也,脾气盛则肌肉丰满而充实。脉络者,心火之所生也,心气盛则脉络疏通而条达。筋膜者,肝木之所生

33、也,肝气盛则筋膜滋荣而和畅。髓骨者,肾水之所生也,肾气盛则髓骨坚凝而轻利。五气皆备,身体就形成并且功能完备了。 作者: 静夜闲轩 日期:2012-05-05 14:50 五官开窍 原文 肝窍于目,心窍于舌,脾窍于口,肺窍于鼻,肾窍于耳。五脏之精气,开窍于头上,是谓五官。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头为手足六阳之所聚会。五脏阴也,阴极生阳,阳性清虚而亲上,清虚之极,神明出焉。五神发露,上开七窍,声色臭味,于此攸辨。 【翻译】肝开窍于眼睛,心开窍于舌头,脾开窍于口唇,肺开窍于鼻子,肾开窍于耳朵。五脏的精气开窍在头上,叫做五官。 手三阳经从手走向头部,足三阳经,顺着头部的方向走向足,头

34、是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六阳经会聚的地方。五脏属阴,阴气到了极点阳气开始生,阳气的性质清淡虚无向上升,清淡虚无到极点精神智慧就生发出来。五脏的神气显示流露在头上一共有七窍,这样就能分辨感知出声音、颜色、气味和味道。 解读五神,五种精神活动的合称,即神、魄、魂、意、志,分别为五脏所藏。 原文 官窍者,神气之门户也。清阳上升,则七窍空灵,浊阴上逆,则五官窒塞。清升浊降,一定之位。人之少壮,清升而浊降,故上虚而下实;人之衰老,清陷而浊逆,故下虚而上实。七窍之空灵者,以其上虚,五官之窒塞者,以其上实。其实者,以其虚也,其虚者,以其实也。 【翻译】五官和七窍是神气出入的门户,清虚的阳气向上升,人的七窍就会空

35、明灵敏,如果污浊阴沉之气向上升,人的五官就会窒息堵塞。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都有其应去的地方。人在年轻的时候,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所以上面虚明而下面结实;人到年老的时候,清阳陷落浊气上逆,所以下面虚弱上面填塞。七窍空明灵敏是因为上面阳气清虚,五官窒闭堵塞是因为上面填塞。堵塞是因为浊气上逆,虚弱是因为阳气不升。 作者: 静夜闲轩 日期:2012-05-06 10:06 五气分主 原文 肝属木,其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心属火,其臭焦,其味苦,其声笑,其液汗,其色赤。脾属土,其味甘,其声歌,其液涎,其色黄,其臭香。肺属金,其声哭,其液涕,其色白,其臭腥,其味辛。肾属水,其液唾,其色

36、黑,其臭腐,其味咸,其声呻。 【翻译】肝属木,为青色,闻为臊味,尝为酸味,为喊叫声,为泪水。心属火,烟熏火燎的味,其味苦,其声笑,其分泌物为汗,为红色。脾属土,其味甘,其声歌,其分泌物为口水,其色黄,其味香。肺属金,其声哭,其分泌物是鼻涕,为白色,其味腥,其味辛。肾属水,其分泌物是唾液,其色黑,其味腐,其味咸,其声呻。 原文 盖肝主五色,五脏之色,皆肝气之所入也,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心主五臭,五脏之臭,皆心气之所入也,入脾为香,入肺为腥,入肾为腐,入肝为臊。脾主五味,五脏之味,皆脾气之所入也,入肺为辛,入肾为咸,入肝为酸,入心为苦。肺主五声,五脏之声,皆肺气之所入也,入肾为

37、呻,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肾主五液,五脏之液,皆肾气之所入也,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 【翻译】肝主五色,五脏的颜色,都是肝气所主导的,入心为红色,入脾为黄色,入肺为白色,入肾为黑色。心主五种气味,五脏之气味,都是心气所主导,入脾为香,入肺为腥,入肾为腐,入肝为臊。脾主五味,五脏之味,都是脾气所主导,入肺为辛辣,入肾为咸,入肝为酸,入心为苦。肺主五声,五脏之声,都是肺气主导,入肾为呻,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肾主五液,五脏的分泌物,都是肾气主导,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 作者: 静夜闲轩 日期:2012-05-06 21:57 五味根原 原文 木曰

38、曲直,曲直作酸,火曰炎上,炎上作苦,金曰从革,从革作辛,水曰润下,润下作咸,土爰稼穑,稼穑作甘。火性炎上,上炎则作苦;水性润下,下润则作咸;木性升发,直则升而曲则不升,郁而不升,是以作酸;金性降敛,从则降而革则不降,滞而不降,是以作辛。 【翻译】木既可以弯曲,也可以笔直,木属酸性。火就是热情、热烈、外向,高昂、喜欢往上走,火是苦味。金有个功能就是革命、革新,金的东西就是辣,辛辣。土既可以种庄稼,又可以收庄稼,甜味是属土。水是润下的功能,是往低处奔流,能够滋润万物,水是咸味的。木有一种生发功能,因为树木生发而正直。金性有收敛功能,秋天属金,是一种改革、变革的时期。顺从就是下降变革则不降,停滞不降

39、,所以有辛味。 解读木的功能是可以把曲的东西变直,比如说,这个人从外形来看是直的、高的、瘦的,这种人往往就是属木。酸的东西也属木。其实苦的味道还有一种功能就是可以去火。比如说这个人上火了,最好吃一点带苦的东西。食物里面吃苦瓜,去火非常好,功能非常强。辣的东西是属金的。脾就是土,脾土就起了润滑的作用,它有双向作用,一个是送,一个是收。只要是居中,有调控作用的,有双向性格的,就可能属于土,是中性。 原文 使坎离交姤,龙虎回环,则火下炎而不苦,水上润而不咸,木直升而不酸,金从降而不辛。金木者,水火所由以升降也,木直则肾水随木而左升,金从则心火随金而右降。木曲而不直,故肾水下润,金革而不从,故心火上炎

40、。而交济水火,升降金木之权,总在于土。土者,水火金木之中气,左旋则化木火,右转则化金水,实四象之父母也。不苦、不咸、不酸、不辛,是以味甘。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而作酸咸,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而作苦辛。缘土主五味,四象之酸苦辛咸,皆土气之中郁也。四象之内,各含土气,土郁则传于四脏,而作诸味,调和五脏之原,职在中宫也。 【翻译】让水火相遇,肾阴肾阳循环火下去就不苦,水上去滋润就不咸,木生发变直就不酸,金依顺降下去就不辣。金木随水火上升下降,木生发变直肾水随木从左边上升,金依顺那么心火随着金从右边下降。木弯曲所以肾水润下,金革新而不依顺所以心火就上行。水火即济,心肾相交,金顺木直,肺金下降肝木上升

41、的枢纽,总是在土。土是水火金木的中气,土气从左边上升就生化为肝木和心火,从右边下降就生化为肺金和肾水,真是四象的父母。土不苦、不咸、不酸、不辛,所以甘味。己土不左升,那么水木不升反而下陷,肾肝脏器脱垂,现酸咸味,戊土不右降,那么火金不降反而上逆,现苦辛味道。缘于土是主五味的,四象的酸苦辛咸,都是中气土气的郁积。四象之中都含有土气,土气郁积就传达到四脏而发作出各种味道,调和五脏的本原,掌管的职能都在中土上。 作者: 静夜闲轩 日期:2012-05-06 23:25 中药是大自然的馈赠 作者: 静夜闲轩 日期:2012-05-07 15:05 黄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

42、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一代宗师”。 作者: 静夜闲轩 日期:2012-05-07 22:21 五情缘起 原文 肝之气风,其志为怒;心之气热,其志为喜;肺之气燥,其志为悲;肾之气寒,其志为恐;脾之气湿,其志为思。盖阳升而化火则热,阴降而化水则寒。离火上热,泄而不藏,敛之以燥金,则火交于坎府;坎水下寒,藏而不泄,动之以风木,则水交于离宫。木生而火长,金收而水藏,当其半生,未能茂长,则郁勃而为怒,既长而神气畅达,是以喜也,当其半收,将至闭藏,则牢落而为悲,既藏而志意幽沦,是以恐也。 【翻译】肝气具有风的性质,情志为怒;心气

43、是热性,情志为喜;肺气焦燥,情志为悲;肾气性寒,情志为恐;脾气性湿,情志为思。阳气上升而化为火就热,阴气下降而化为水就寒。上火发热,泄下而不收藏,以燥金收敛,那么火交于肾;水下发寒,收藏而不泄下,以风木催动,那么水交于心。木气生发火气生长,金气收敛水气收藏,当达到一半还没有茂盛的时候,就郁积累突然发怒,等到生长到神气畅达,就是喜了,当收敛到一半,将要达到收藏的时候,那么稀疏零落而为悲,达到收藏而意志死亡,就是恐惧了。 原文 物情乐升而恶降,升为得位,降为失位。得位则喜,未得则怒,失位则恐,将失则悲,自然之性如此,其实总土气之回周而变化也。 己土东升,则木火生长,戊土西降,则金水收藏。生长则为喜怒,收藏则为悲恐。若轮枢莫运,升降失职,喜怒不生,悲恐弗作,则土气凝滞,而生忧思。 【翻译】人心喜欢升而讨厌降,升为位置得当,降为位置不当。位置得当就高兴,没有得到就发怒,位置得当就恐惧,将要失去就悲伤,自然的本性如此,其实总是土气的周而复始变化。 己土从东发上升,那么木气火气就生长,戊土从西方下降,那么金气水气就收藏。生长就是高兴和愤怒,收藏就是悲伤恐惧。如果轮枢运转不正常,上升下降的职能丧失,高兴愤怒不出现,悲伤恐惧不发作,那么土气凝滞,产生忧思。 原文 心之志喜,故其声笑,笑者,气之升达而酣适也。肾之志恐,故其声呻,呻者,


注意事项

本文(《黄元御《四圣心源》译读》.pdf)为本站会员(李静文)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