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演讲利器 翟鸿燊100名言.doc

  • 资源ID:1261499       资源大小:46.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7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演讲利器 翟鸿燊100名言.doc

1、每 百位劳动力中有 1. 3 人转移 。 ( 二) 劳动力教育文化水平与转移后的职业状况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掌握和熟练运用新的工种和技术有直接联系。我国 1999 年转移到工业、建筑 业和商饮服务业的农村劳动力比重高达 79. 4%,说明我国农村劳动力教育文化水平还不高 。而教育文 化水平越高的劳动力 ,越易于适应新的工作和环境 ,越易掌握新的工种、 新技术 、 新工艺、新设备,使用效 果也越好 ,所以 ,教育文化素质 、 技术水平与就业状况呈正相关。美国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美国农 村劳动力转移高峰期的19 世纪 90年代至 20 世纪20年代, 流入城市的白人和黑人在就业方面出现很大 差

2、距 ,除民族和关系网原因外 ,文化程度差异也是重要原因 。 劳动力教育文化水平对转移后职业的稳定性有显著作用 ,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职业稳定性的决定因 素之一 。1987年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回流中 , 文盲高达 21%, 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为 17. 16%, 初中以 上文化水平的占 9. 46%,中专及大专以上回流的则很少 7( 第 29 页)。究其原因 ,其一便是由于教育文化 素质差 ,思想保守,难于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 ; 其二是参加技术革新的人员所提合理化建议与技术革新 创造的价值等, 与受教育文化水平成正比关系 ,且随着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 事故发生率明显减少 。教 育文化水平高的劳动力创

3、新性越强 ,职业稳定性越强, 也易于完成职业或技术的转换 。教育文化水平越 高,越有可能率先离开农业,长时间脱离农业 ,实现有效转移 。 ( 三) 劳动力教育文化水平与转移后的收入 劳动力的收入首先取决于个人的以教育文化水平为主的人力资本投资, 为此有学者得出反贫困的 措施是提高移民的素质的结论 。在所调查的山东聊城五个乡镇企业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356 元 ,大多 职工工资在 200400 元之间,而工资在 400 元以上的有 58%为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生 , 该企业中仅有的 三个大专生的收入都在 360 元以上 。其它相关调查也表明, 越来越多的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力参与了 转移, 而且每增加

4、一年的教育水平每年可增加汇寄款 149 元 8 ( 第 3 页)。原因是, 劳动力的教育文化程 度与劳动生产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达 0. 73 9( 第 58页),教育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拥有较高的人 力资本,对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较高的生产率则带来较高的收入, 且转移后的职业稳定性也高。 ( 四) 劳动力教育文化水平与劳动力转移区间 农村劳动力教育文化水平是决定其转移方向 、 距离的重要因素, 转向发达地区劳动力的文化程度高 于转向落后地区的劳动力 。1999年在转向东部的劳动力中,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为 11. 5%,转向 377 第 3期申培轩: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高等

5、教育的需求 中部的比重为 10. 9%, 转向西部的比重为 9. 1% 5 ( 第 22 页)。没有技术特长,没有高的素质, 期望收入也 就较低 ,而且较低的文化水平又决定了他们相对保守的思想意识 ,往往对自己转移到城市缺乏信心 ,难 以对城市产生认同感 ,他们更多地留恋故乡。 ( 五) 劳动力教育文化素质与劳动力转移后的社会问题 国内外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表明 ,社会问题的引发与劳动力素质有关。中国近代农民离村进城 ,是被 迫的 ,既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也不具备谋生能力 ,更没有知识的积累, 他们进入城市后 ,难以找到合适 的职业 ,多数人不得不靠出卖苦力谋生, 引发了城市的无序及城市治安等问

6、题。在欧美 ,农村剩余劳动 力的转移由于太大的盲目性, 不可避免地也出现了诸如住房拥挤 、 生态环境恶化 、 失业和贫困严重 、 犯罪 率上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德国为此实行了国家强制干预 ,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进行了各种类型的职业 培训,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工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也有效地缓解了城市问 题 10( 第 233 页) 。所以为避免引发劳动力转移后的社会问题, 应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素质准备 ,将 教育和培训贯穿于劳动力转移的整个过程中 。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文化素质,是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前提条件之一 。日

7、本、 韩国能 顺利完成产业结构转换和充分就业的根本条件之一,就是教育合理地超前发展 ,有效地提高了全国就业 人口的平均文化技术素质 ,第一产业就业人口能够适应非农经济新技术新领域的需要,较为顺利地完成 了劳动力转移。美国在 1930 年到 1974年间,从农业转移出去的人口总数达到了 3280 万人,这是现代最 大的人口转移, 而恰恰在这一时期是高等教育 ,特别是社区学院的大发展时期。 中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当务之急就是提高劳动力素质 ,农村劳动力教育文化素质不高是 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的重要特征。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 初中及以下程度劳动力的比重高达 88. 4%, 高中程度的为 9. 6

8、%, 中专程度的为 1. 6%,大专及以上程度的比重为 0. 4% 4( 第 21页)。非农部门对劳 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对劳动总量特别是低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不断下降 ,所以必须提高现有劳动力素 质和技术水平, 才能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镇、乡镇企业 、 非农产业等的有效转移 。 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大势所趋,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 年计划即提出了“提高城镇化水平 ,转移农村人口 ,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的意 见。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 ,实现由农民向城镇居民的根本转变 ,存在着“教育壁垒” ,即农村劳动力 总体教育文化素质较低, 大多为非熟练

9、技术人员, 缺乏专门的技术培训和学习, 只能在脏、苦、累的体力 部门就业。各类城镇部门对劳动力的素质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其过低的文化教育 水平很难达到要求, 从而增加了转移的难度。所以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 ,需要提高其教育文化素质。 我国现有的1. 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专以上学历的最多仅为 0. 4%,远低于全国平均 3. 6%的比例 ,要 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必须提高其教育文化水平 ,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接受教育, 包括高等教育。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总量中,大约只有 12%转移到了各类城镇部门, 其余 88%的劳动力仍是在农 村工业、 商业及服务业部门实现产

10、业转移的, 即使按目前的农村劳动力转入城镇的比例, 也将有 50 多万 的农村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以进入城镇部门 。 乡镇企业也会吸引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劳动力素质, 乡镇企业将对高素质劳动力有较大需求, 吸纳的将是教育文化素质更高 、思想更为活跃的高级专门人 才。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有学者用线性外推法和生产函数两种方法对今后我国乡镇企 业的劳动力需求做出了情景性描述和预测 , 得出了乡镇企业每年要吸纳 200350 万劳动力的结论 11 ( 第 25 页)。全国乡镇企业职工中 ,大专以上学历人数比例为 2. 3% 12 ( 第 355页),按这

11、一最低标准要求转 移进乡镇企业的劳动力, 则每年至少有 4. 6 万人 ,到 2010 年至少要有 37 万人接受高等教育以进入乡镇 378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第 57 卷 企业 ; 如果从发展的角度 ,按乡镇企业发展“十五”计划的标准来要求 ,则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需要接受 高等教育以进入乡镇企业 。 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业结构角度来分析, 第三产业也将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我 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有较大空间,1998 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仅为 33%,而全世界第三 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 61%, 发达国家平均为 65%, 其中美国为71%; 中等收入

12、国家( 人均 2950美 元) 平均为 56%,其中高中等收入国家( 人均 4860 美元) 平均为 57%,低中等收入国家( 人均 1710 美元) 平均为52% 13 ( 第 93, 94页)。如果我国这一比重上升到55%,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 重为 50%,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第三产业将吸纳 16000 万劳动力。如果按既定的 10 年的时间实 现这一调整目标 ,则平均每年有1600 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 ,这些劳动力如果能达到现在全国 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 3. 6%的比例,平均每年有 57 万农村劳动力需要接受高等教育以有 效转移到第三产业。

13、劳务输出也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之一 。我国劳务输出有较大潜力 ,劳动力资源占世界劳动 力资源的 20%,而劳务输出仅占世界劳务输出的 3% 4 ( 第 23 页)。现在国际上流动的劳务人数达 2000 多万 ,中东地区有上千万亿美元的劳务市场, 俄罗斯开发远东地区也需要从国外输入几百万劳动力 。但 国际劳务输出对劳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一般是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某种技术和外语的技术工人,甚 至是高级专门技术人员,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中达到要求的则很少, 劳务输出单位有时很难找到符合要 求的劳务人员, 故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教育文化水平是增加劳务输出的首要条件 。如果将我国劳务 输出的比例提高

14、到世界劳务输出的 8%, 则会输出 100 多万剩余劳动力,100 多万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 将会产生极大的高等教育需求 。 总之 ,我国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要转化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00001 00004


注意事项

本文(演讲利器 翟鸿燊100名言.doc)为本站会员(魏子好的一塌糊涂的文献)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