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docx

  • 资源ID:1286391       资源大小:619.4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docx

1、 月 6 日10 日,进行复查、议查工作。调查员在有关人员的配合下,在入户登记工作 完成后,要及时认真做好复查、议查等核实工作。 3、2007 年 11 月 10 日15 日,人工逻辑检查、小区快速汇总、编码。由县(市、区)统计局组织调 查员完成。在此期间,省、市两级进行事后质量抽查。 4、2007 年 11 月 10 日前,各市向省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上报开列到县的快速汇总数据。 5、2007 年 11 月 1625 日,小区资料上报、县(市、区)统计局负责质量验收。调查员将小区资料 (调查表、底册、小区地图、小区快速汇总资料等)直接上报县(市、区)统计局,县(市、区)统计局 要逐一地对小区资

2、料进行质量验收把关,同时,做好封面的填报、资料的装袋等项工作。 6、2007 年 11 月 10 日11 月 25 日,省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质量抽查小组到各地进行督查并进行 省级事后质量抽查工作。 (三)数据处理和开发利用 1、2007 年 11 月上旬,省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负责完成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工作。 2、2007 年 11 月 16 日之前,省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将数据处理程序发至各市统计局,再由市统计局 2007 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制度 9 发到各县(市、区)统计局。 3、2007 年 11 月 16 日25 日,由县统计局负责完成调查表数据的录入工作。 4、2007 年 11 月

3、26 日30 日,由市统计局完成所属县(市、区)数据处理的汇总、审核工作。 5、2007 年 11 月 30 日,市统计局要将机器汇总数据上报省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 6、2007 年 12 月 1 日10 日,省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对各地上报的机器汇总数据进行超级汇总。 7、2007 年 12 月 11 日25 日,省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对 2007 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进 行质量评估。 8、2008 年 1 月 25 日2008 年 5 月,省、市两级撰写调查主要数据评估报告。 9、2008 年 1 月8 月,为 2007 年人口调查资料开发利用阶段。各级统计局都应充分利用 2006

4、年的 人口调查资料,开展人口统计分析工作。原则上省级不少于 4 篇,市级不少于 2 篇。 10、2008 年 6 月9 月,全省 2007 年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进行总结评比。届时,省人口抽样调查办公 室将召集各市对 2006 年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进行总结,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继续改进人口抽样调查的方法, 并布置 2008 年的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2007 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制度 10 三、报表目录 表 号表 名 报 告 期 别 统计范围报送单位 报送日期 及方式 页 码 (一)综合 表 R301 手工快速 汇总表 年 报 根据抽中调查 点的资料过录 汇总计算 各市统计局 11 月 10 日 前电子

5、邮件 11 R302 事后质量抽 查结果表 年 报 根据抽中调 查点的资料 汇总计算 各市统计局 11 月 25 日 前寄送 11 (二)基层 表 R101 2007 年人口 变动情况抽 样调查表 年 报 抽中调查小 区的家庭户 和集体户 各市统计局 12 月 1 日 前报送机器 汇总数据 12 R102 死亡人口 调查表 年 报 抽中调查小 区的家庭户 和集体户 各市统计局 12 月 1 日 前报送机器 汇总数据 17 R103 事后质量 抽查表 年 报 抽中调查小 区的家庭户 和集体户 各市统计局 11 月 25 日 前寄送 18 (三)统一 表 户主姓名 底册 抽中调查小 区的家庭户 和

6、集体户 各市统计局20 手工汇总 过录表 抽中调查小 区的家庭户 和集体户 各市统计局20 2007 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制度 11 四、调 查 表 式 (一)综合年报表(一)综合年报表 手工快速汇总表手工快速汇总表 表 号:R 3 0 1 表 制表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综合机关名称:2007 年文 号:国统字 2007185 号 有效期至:2 0 0 8 年 6 月 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备注本户 2007 年 11 月 1 日常住人口 数 2006.11.1 2007.10.31 2006.11.1 2007.10.31 地区别 调查的 户 数 合计男女合计男女合计男女 已怀孕妇女年 底

7、前 待出生人数 甲 1234567891011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2007 年 月 日 事后质量抽查结果表事后质量抽查结果表 表 号:R 3 0 2 表 制表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综合机关名称:2007 年文 号:国统字2007 185 号 有效期至:2 0 0 8 年 6 月 调 查 结 果抽 查 结 果 2006.11.1 2007.10.31 2006.11.1 2007.10.31 地区别 抽查的 小 区 个 数 抽查 的户 数 2007 年 11 月 1 日 常住人口 数 出生人口死亡人口 2007 年 11 月 1 日 常住人口 数 出生人口死亡人口 甲 123

8、45678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2007 年 月 日 2007 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制度 12 (二)基层年报表(二)基层年报表 20072007 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表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表 应在本户登记的人: (一)2007 年 10 月 31 日晚居住在本户的人; (二)户口在本户,2007 年 10 月 31 日晚未居住在本户的人。 包括:包括: 本户常住人口 1.住本户,户口在本乡、镇、街道的人; 2.住本户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的人; 3.住本户不满半年,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 4.住本户,户口待定的人。 本户户籍外出人口 户

9、口在本户,离开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 本户暂住人口 暂住本户,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不满半年的人。 本户地址: 县(市、区) 乡(镇、街道) 村(居)委会 调查小区 本户基本情况 H1户编号H2户别H3应在本户登记的人数H4. 本户常住人口数 1.家庭户 2.集体户 人 人 H5. 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半 年以上人数 H6. 暂住本户,户口在外 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 地不满半年的人数 H7. 本户 2006 年 11 月 1 日 至 2007 年 10 月 31 日出生人 口 H8. 本户2006年11 月1日 至2007年10月31日死亡 人口 人 人男 人 女 人男 人

10、 女 人 申报人(签字):申报人(签字): 调查员(签字):调查员(签字): 填报日期:填报日期:2007 年年 11 月月 日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 公民有义务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的情况; 我们对您提供的信息负有保密义务。 表 国 家 统 计 局 国统字2007 118 号 2 0 0 8年6 月 表 号: 制表机关: 文 号: 有效期至: 2007 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制度 13 本户常住人口情况 本户第本户第 人人 每个人都填报 R1.姓名 R2.与户主 关系 R3.性 别 R4.出生年月R5.民族R6.户口登记地状况 0.户主 1.配偶 2.子女 3.父母 4.岳父母

11、或公婆 5.祖父母 6.媳婿 7.孙子女 8.兄弟姐妹 9.其他 1.男 2.女 年 月 族 1.住本户,户口在本乡 镇街道R8 2.住本户半年以上, 户口在外乡镇街道 3.住本户不满半年 , 户口在外乡镇街道, 离开户口登记地半 年以上 4.住本户,户口待定 R9 1.本县(市)其他乡 2.本县(市)其他镇 3.本县(市)其他街 道 4.本市区其他乡 5.本市区其他镇 6.本市区其他街道 7.本地(市)其他县 (市、区) 8.本省其他地(市) 地(市) 9. 外省: 省 每个人都填报2006 年 11 月前出生者填 报 2001 年 11 月前出生者填报 R7.离开户口登记地 原因 R8.户

12、口性质R9.一年前常住地R10.是否识字R11.受教育程度 1.务工经商 2.工作调动 3.分配录用 4.学习培训 5.拆迁搬家 6.婚姻嫁娶 7.随迁家属 8.投亲靠友 9.其他 1.农业户口 2.非农业户口 1.本乡镇街道 2.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 道 3.本地(市)其他县(市、区) 4.本省其他地(市) 地(市) 5.省外: 省 1.是 2.否 1.未上过学R13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大学专科 6.大学本科 7.研究生 2001 年 11 月前出生者填 报 1992 年 11 月前出生者填报1956 年 11 月至1992 年 11 月前出生的妇女填 报 R12.学业完

13、成情况R13.婚姻状况R14.2006 年11 月1 日至2007 年10 月31 日生育情况 2007 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制度 14 R25 1.在校 2.毕业 3.肄业 4.辍学 5.其他 1.未婚 R15 2.初婚有配偶 3.再婚有配偶 4.离婚 5.丧偶 1.未生育 R15 2.有生育 生育月份: 月 婴儿性别: 1.男 2.女 属于第 胎 (12 个月内生育两个 以上孩子的第二个孩子 的状况) 生育月份: 月 婴儿性别: 1.男 2.女 1991 年 11 月前出生者填报 R15.您 10 月 25 日至 10 月 31 日是否为取得收入 而工作了 1 小时以上? R16. 您目

14、前的工作单位或经营 活动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R17. 您目前的就业 身份属于以下哪一类? R18. 您是否与用人单位或雇 主签订了劳动合同? 1.是 上周工作时间 小时 2.在职正休假、学习、 临时停工或季节性歇 业 3.未做任何工作R19R19 1.土地承包者R23R23 2.机关团体事业单位 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R18R18 4.集体企业 5.个体工商户 6.私营企业 7.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 8.其他类型单位 9.其他 1.雇员 2.雇主 3.自营劳动者 R23R23 4.家庭帮工 1.是,已签有固定 期限合同 期限 个月 R23R23 2.是,已签无固定 期限(长期)合同 3.否

15、R19. 您10月25日至10月31 日未工作是什么原因? R20. 近三个月内您采取过哪种 方式寻找工作? R21. 如有适合的工作您 能否在两周内去工作? R22. 您不能在两周内工作 或未找工作是什么原因? 1.在校学习 结束结束 2.丧失劳动能力 R25R25 3.毕业后未工作 4.因单位原因失去原工作 5.因本人原因失去原工作 6.承包土地被征用 7.离退休 8.料理家务 9.其他 1.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 2.委托亲友找工作 3.应答或刊登广告 4.参加招聘会 5.为自己经营做准备 6.其他 7.未找过工作R22R22 1.能 连续未工作时间 月R23R23 2.不能 1.照顾家庭

16、2.身体不好 3.正在参加培训 4.没有适合的工作 5.不想工作 6.刚失去工作还未找 7.刚毕业还未找 8.其他 R23.您10 月25 日至 10 月31日或失去工作 前在什么单位工作? (行业) R24.您 10 月 25 日至 10 月 31 日或失去工作前做 什么具体工作?(职业) R25.您参加了下列几项社会保险吗?R26. 您目前主要靠什么 生活? 2007 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制度 15 1详细单位名称 单位的主要产品或从 事的主要业务 2从未工作 1从事的具体工作 2从未工作 基本养老保险 1参加 2未参加 失业保险 1参加 2未参 加 基本医疗保险 1参加 2未参加 1.

17、劳动收入 2.离退休金、养老金 3.失业保险金 4.最低生活保障金 5.下岗生活费 6.内退生活费 7.原有积蓄 8.出租房屋 9.家庭其他成员供养 10.其他 2007 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方案 16 本户户籍外出人口情况 (户口在本户,离开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登记) W1姓名W2性别W3. 出生年月W4.户口性质W5.受教育程度W6.外出地状况W7. 外出原因W8. 外出时间 1.男 2.女 年 月 1.农业户口 2.非农业户口 1.未上过学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大学专科 6.大学本科 7.研究生 1.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 2.本市其他县(市、区) 3.本省其他

18、市 地(市) 4.省外: 省 1.务工经商 2.工作调动 3.分配录用 4.学习培训 5.拆迁搬家 6.婚姻嫁娶 7.随迁家属 8.投亲靠友 9.其他 1.半年以上不满一年 2.一年以上 1.男 2.女 年 月 1.农业户口 2.非农业户口 1.未上过学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大学专科 6.大学本科 7.研究生 1.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 2.本市其他县(市、区) 3.本省其他市 地(市) 4.省外: 省 1.务工经商 2.工作调动 3.分配录用 4.学习培训 5.拆迁搬家 6.婚姻嫁娶 7.随迁家属 8.投亲靠友 9.其他 1.半年以上不满一年 2.一年以上 1.男 2.女

19、年 月 1.农业户口 2.非农业户口 1.未上过学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大学专科 6.大学本科 7.研究生 1.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 2.本市其他县(市、区) 3.本省其他市 地(市) 4.省外: 省 1.务工经商 2.工作调动 3.分配录用 4.学习培训 5.拆迁搬家 6.婚姻嫁娶 7.随迁家属 8.投亲靠友 9.其他 1.半年以上不满一年 2.一年以上 (填写完毕后粘贴在调查表最后) 2007 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方案 17 本户暂住人口情况 (暂住本户,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不满半年的人登记) Z1姓名Z2性别Z3. 出生年月Z4户口性质Z5受教育程度

20、Z6. 户口登记地Z7. 外出原因 1.男 2.女 年 月 1.农业户口 2.非农业户口 1.未上过学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大学专科 6.大学本科 7.研究生 1.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 2.本市其他县(市、区) 3.本省其他市 4.外省: 省 1.务工经商 2.工作调动 3.分配录用 4.学习培训 5.拆迁搬家 6.婚姻嫁娶 7.随迁家属 8.投亲靠友 9.其他 1.男 2.女 年 月 1.农业户口 2.非农业户口 1.未上过学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大学专科 6.大学本科 7.研究生 1.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 2.本市其他县(市、区) 3.本省其他市 4

21、.外省: 省 1.务工经商 2.工作调动 3.分配录用 4.学习培训 5.拆迁搬家 6.婚姻嫁娶 7.随迁家属 8.投亲靠友 9.其他 1.男 2.女 年 月 1.农业户口 2.非农业户口 1.未上过学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大学专科 6.大学本科 7.研究生 1.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 2.本市其他县(市、区) 3.本省其他市 4.外省: 省 1.务工经商 2.工作调动 3.分配录用 4.学习培训 5.拆迁搬家 6.婚姻嫁娶 7.随迁家属 8.投亲靠友 9.其他 (填写完毕后粘贴在调查表最后) 2007 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方案 18 死亡人口调查表死亡人口调查表 (200

22、6 年 11 月 1 日至 2007 年 10 月 31 日死亡的人登记) 地址: 县(市、区) 乡(镇、街道) 村(居)委会 调查小区 S1户编号S2姓名S3性别S4出生年月S5死亡月份 1.男 2.女 年 月 月 1.男 2.女 年 月 月 1.男 2.女 年 月 月 1.男 2.女 年 月 月 1.男 2.女 年 月 月 1.男 2.女 年 月 月 调查员(签字): 表 国 家 统 计 局 国统字2007 118 号 2 0 0 8年6 月 表 号: 制表机关: 文 号: 有效期至: 2007 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方案 19 事后质量抽查表事后质量抽查表 本户地址: 市 县(市、区)

23、乡(镇、街道) 村(居)委会 调查小区 H1户编号H2本户 2007 年 11 月 1 日常 住人口数 H3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部主要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部主要职 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国办发200918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交通运输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国务院批准,现予 印发。 国务院办公厅 二九年三月二日 交通运输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 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811 号),设立交通运输

24、部,为 国务院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 (一)将原交通部的职责,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拟订民航行业规划、政 策和标准职责,原建设部的指导城市客运职责,整合划入交通运输部。 (二)取消已由国务院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2 (三)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 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交通规费的管理职责。 (四)将组织推广公路水路行业设备新技术、协调闲置设备调剂等职责交 给事业单位,将港口企业与国际港口组织联络等工作交给有关行业协会。 (五)加强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职责,优化交通运输布局,促进各种 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

25、合运输体系。 (六)加强统筹区域和城乡交通运输协调发展职责,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大力发展农村交通,加快推进区域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 (七)继续探索和完善职能有机统一的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建设,进一步 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综合运输行政运行机制。 二、主要职责 (一)承担涉及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综 合运输体系规划,指导交通运输枢纽规划和管理。 (二)组织拟订并监督实施公路、水路、民航等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 组织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参与拟订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拟 订有关政策和标准并监督实施。指导公路、水路行业有关体制改革工作。 (三)承担道路、水路运输市场监

26、管责任。组织制定道路、水路运输有关 政策、准入制度、技术标准和运营规范并监督实施。指导城乡客运及有关设施 规划和管理工作,指导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负责汽车出入境运输、国际和 国境河流运输及航道有关管理工作。 (四)承担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责任。负责水上交通管制、船舶及相关水上 设施检验、登记和防止污染、水上消防、航海保障、救助打捞、通信导航、船 舶与港口设施保安及危险品运输监督管理等工作。负责船员管理有关工作。负 3 责中央管理水域水上交通安全事故、船舶及相关水上设施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 依法组织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指导地方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 (五)负责提出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

27、向、国家财政性资金安 排意见,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 投资项目。拟订公路、水路有关规费政策并监督实施,提出有关财政、土地、 价格等政策建议。 (六)承担公路、水路建设市场监管责任。拟订公路、水路工程建设相关 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并监督实施。组织协调公路、水路有关重点工程建设和 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指导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承担有 关重要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按规定负责港口规划和岸线使用管理工作。 (七)指导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按规定组织协调国 家重点物资和紧急客货运输,负责国家高速公路及重点干线路网运行监测和协 调,承担国防

28、动员有关工作。 (八)指导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监测分析运行情况,开展相关统计工作, 发布有关信息。指导公路、水路行业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 (九)负责公路、水路国际合作与外事工作,开展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 作。 (十)指导航运、海事、港口公安工作,管理交通直属公安队伍。 (十一)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交通运输部设 12 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4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综合性报告、文 件起草和政务公开、保密、信访等工作。 (二)政策法规司。 组织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和规章,承担有关立法规划和协调工作;承担机 关有关规范性文

29、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承办相关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和行政应 诉工作;组织开展政策研究;承担新闻宣传工作;指导公路、水路行业有关体 制改革;指导行业节能减排工作。 (三)综合规划司。 组织编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承担有关协调工作;组织起草相关行业发展 战略和规划,参与拟订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提出有关政策和标准;承担有 关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审核工作;提出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投资政策和资金安排建 议并监督实施;组织编制港口规划,承担岸线使用审查工作;承担有关环境保 护、利用外资、统计、信息工作。 (四)财务司。 承担公路、水路行业有关投融资政策拟订工作;承担专项资金、预决算、 政府采购、外汇、信贷有关工作;承

30、担机关和直属单位财务及资产管理、内部 审计工作。 (五)人事劳动司。 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干部人事、机构编制、劳动保护和卫生监督工作; 指导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承担有关智力引进和对外劳务合作工作; 承办部业务主管社会团体相关事务。 (六)公路局。 承担公路建设市场监管工作,拟订公路建设、维护、路政、运营相关政策、 制度和技术标准并监督实施;承担国家高速公路及重要干线路网运行监测和协 5 调;承担国家重点公路工程设计审批、施工许可、实施监督和竣工验收工作; 承担公路标志标线管理工作;指导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起草公路有关规费政策 并监督实施。 (七)水运局。 承担水路建设和运输市场监管工作

31、,拟订水路工程建设、维护、运营和水 路运输、航政、港政相关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并监督实施;承担国家重点水 路工程设计审批、施工许可、实施监督和竣工验收工作;承担港口、航道及设 施、通航建筑物、引航管理工作;承担船舶代理、船舶管理、理货、港口设施 保安、无船承运、船舶交易等管理工作;承担国际和国境河流运输及航道管理 工作;起草水路有关规费政策并监督实施;承担对台运输管理工作。 (八)道路运输司(出租汽车行业指导办公室)。 承担城乡道路运输市场监管,指导城市客运管理,拟订相关政策、制度和 标准并监督实施。承担运输线路、营运车辆、枢纽、运输场站等管理工作;承 担车辆维修、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动车

32、驾驶员培训机构和驾驶员培训管 理工作;承担公共汽车、城市地铁和轨道交通运营、出租汽车、汽车租赁等的 指导工作;承担跨省客运、汽车出入境运输管理;按规定承担物流市场有关管 理工作。 (九)安全监督司(应急办公室)。 拟订并监督实施公路、水路安全生产政策和应急预案;指导有关安全生产 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承担有关公路、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依法组织或参与有关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组织协调国家重点物资运输和紧急客 货运输;承担国防动员有关工作。 (十)科技司。 6 组织拟订公路、水路行业科技、教育、信息化政策并监督实施;组织协调 有关重大科技项目研究;承担有关标准、质量和计量工作;承担涉及综

33、合运输 体系的标准协调工作。 (十一)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 承办国际和对港澳台合作与交流相关事务,承担有关外事工作;组织有关 国际公约的履约和协定的执行工作。 (十二)公安局。 指导航运、海事、港口公安工作,管理交通直属公安队伍。公安局列入公 安部序列,由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双重领导,党政工作以交通运输部领导为主, 公安业务工作以公安部领导为主。 机关党委 负责机关及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离退休干部局 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 四、人员编制 交通运输部机关行政编制为 398 名(含两委人员编制 7 名,援派机动编制 3 名,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 61 名

34、)。其中:部长 1 名、副部长 4 名,司局 级领导职数 56 名(含总工程师 2 名,安全总监 1 名,总规划师 1 名,机关党委 专职副书记 1 名,离退休干部局领导职数 3 名)。 五、其他事项 (一)管理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 (二)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设在交通运输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重大海 上人命搜救、船舶污染事故和重要通航水域清障等应急处置工作,承担国家海 上搜救应急反应机制有关具体工作。 7 (三)由交通运输部牵头,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铁道部等部门建 立综合运输体系协调配合机制。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综合运输体 系规划,承担涉及综合运输体系规划有关重大问题的协

35、调工作。国家发展和改 革委员会负责综合运输体系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平衡。 (四)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方面的职责分工。交通运输部指导城市地铁、 轨道交通的运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城市地铁、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 两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城市地铁、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公共交通整体规 划的有效衔接。 (五)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为交通运 输部派出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履行航运行政管理职责。交通运输部长江航 务管理局机关行政编制 120 名。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及直属海事机构履行 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船舶及相关水上设施检验和登记、

36、防止船舶污染和航 海保障等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责。具体机构设置、职责、编制等事项另行规定。 (七)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六、附则 本规定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中央机构编制委 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 当我被上帝造出来时,上帝问我想在人间当一个怎样的人,我不假思索的 说,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世人皆知的人。于是,我降临在了人间。 我出生在一个官僚知识分子之家,父亲在朝中做官,精读诗书,母亲知书 答礼,温柔体贴,父母给我去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李清照。 8 小时侯,受父母影响的我饱读诗书,聪明伶俐,在朝中享有“神童”的称 号。小时候的我天真活泼,才思敏捷,小河畔,

37、花丛边撒满了我的诗我的笑, 无可置疑,小时侯的我快乐无虑。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青春的我 如同一只小鸟,自由自在,没有约束,少女纯净的心灵常在朝阳小,流水也被 自然洗礼,纤细的手指拈一束花,轻抛入水,随波荡漾,发髻上沾着晶莹的露 水,双脚任水流轻抚。身影轻飘而过,留下一阵清风。 可是晚年的我却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家庭的衰败,社会的改变,消磨着 我那柔弱的心。我几乎对生活绝望,每天在痛苦中消磨时光,一切都好象是灰 暗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千古叠词句就是我当时心情的写 照。 最后,香消玉殒,我在痛苦和哀怨中凄凉的死去。 在天堂里,我又见到了上帝。

38、上帝问我过的怎么样,我摇摇头又点点头, 我的一生有欢乐也有坎坷,有笑声也有泪水,有鼎盛也有衰落。我始终无法客 观的评价我的一生。我原以为做一个着名的人,一生应该是被欢乐荣誉所包围, 可我发现我错了。于是在下一轮回中,我选择做一个平凡的人。 我来到人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既不着名也不出众,但我拥有一切的 幸福:我有温馨的家,我有可亲可爱的同学和老师,我每天平凡而快乐的活着, 这就够了。 9 天儿蓝蓝风儿轻轻,暖和的春风带着春的气息吹进明亮的教室,我坐在教 室的窗前,望着我拥有的一切,我甜甜的笑了。我拿起手中的笔,不禁想起曾 经作诗的李清照,我虽然没有横溢的才华,但我还是拿起手中的笔,用最朴实

39、的语言,写下了一时的感受: 人生并不总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 来阅读自己的人生,体会其中无尽的快乐和与众不同。 “富不读书富不久,穷不读书终究穷。”为什么从古到今都那么看重有学 识之人?那是因为有学识之人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那时因为读书能给 人带来快乐。 自从看了丑小鸭这篇童话之后,我变了,变得开朗起来,变得乐意同 别人交往,变得自信了因为我知道:即使现在我是只“丑小鸭”,但只要 有自信,总有一天我会变成“白天鹅”的,而且会是一只世界上最美丽的“白 天鹅” 我读完了这篇美丽的童话故事,深深被丑小鸭的自信和乐观所折服,并把 故事讲给了外婆听,外婆也对童话带给

40、我们的深刻道理而惊讶不已。还吵着闹 着多看几本名着。于是我给外婆又买了几本名着故事,她起先自己读,读到不 认识的字我就告诉她,如果这一面生字较多,我就读给她听整个一面。渐渐的, 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提高了不少,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一个人读书的乐趣远不 及两个人读的乐趣大,而两个人读书的乐趣远不及全家一起读的乐趣大。于是, 我便发展“业务”带动全家一起读书现在,每每遇到好书大家也不分男女 10 老少都一拥而上,争先恐后“抢书”,当我说起我最小应该让我的时候,却没 有人搭理我。最后还把书给撕坏了,我生气地哭了,妈妈一边安慰我一边对外 婆说:“孩子小,应该让着点。”外婆却不服气的说:“我这一把年纪的了,

41、 怎么没人让我呀?”大家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肯相让读书让我明白了 善恶美丑、悲欢离合,读一本好书,犹如同智者谈心、谈理想,教你辨别善恶, 教你弘扬正义。读一本好书,如品一杯香茶,余香缭绕。读一本好书,能使人 心灵得到净化。书是我的老师,把知识传递给了我;书是我的伙伴,跟我诉说 心里话;书是一把钥匙,给我敞开了知识的大门;书更是一艘不会沉的船,引 领我航行在人生的长河中。其实读书的真真乐趣也就在于此处,不是一个人闷 头苦读书;也不是读到好处不与他人分享,独自品位;更不是一个人如痴如醉 地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不能自拔。而是懂得与朋友,家人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 这才是读书真正之乐趣呢!这所有的一切,不

42、正是我从书中受到的教益吗? 我阅读,故我美丽;我思考,故我存在。我从内心深处真切地感到:我从 读书中受到了教益。当看见有些同学宁可买玩具亦不肯买书时,我便想到培根 所说的话:“世界上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 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许许多多的作家、伟人都十分喜欢看书,例如毛 泽东主席,他半边床上都是书,一读起书来便进入忘我的境界。 书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航标,读书,读好书,是我无 怨无悔的追求。 下午 13:0017:00 11 B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在保证完成甲方工作任务情况下,经公司同意,可自行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312 打卡制度 3.1.

43、2.1 公司实行上、下班指纹录入打卡制度。全体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不必打卡。 3.1.2.2 打卡次数:一日两次,即早上上班打卡一次,下午下班打卡一次。 3.1.2.3 打卡时间:打卡时间为上班到岗时间和下班离岗时间; 3.1.2.4 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应填写外勤登记表,注明外出日期、事由、外勤起止时间。因公外出需事先申请,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请,应在事毕到岗当日完成申请、 审批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因停电、卡钟(工卡)故障未打卡的员工,上班前、下班后要及时到部门考勤员处填写未打卡补签申请表 ,由直接主管签字证明当日的出勤状况,报部门经 理、人力

44、资源部批准后,月底由部门考勤员据此上报考勤。上述情况考勤由各部门或分公司和项目文员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管理。 3.1.2.5 手工考勤制度 3.1.2.6 手工考勤制申请:由于工作性质,员工无法正常打卡(如外围人员、出差) ,可由各部门提出人员名单,经主管副总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审批备案。 3.1.2.7 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需由其主管部门的部门考勤员(文员)或部门指定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并于每月 26 日前向人力资源部递交考勤报表。 3.1.2.8 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如有请假情况发生,应遵守相关请、休假制度,如实填报相关表单。 3.1.2.9 外派员工在外派工作期间的考勤,需在外派公司打卡记录;

45、如遇中途出差,持出差证明,出差期间的考勤在出差地所在公司打卡记录; 3.2 加班管理 3.2.1 定义 加班是指员工在节假日或公司规定的休息日仍照常工作的情况。 A现场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加班应严格控制,各部门应按月工时标准,合理安排工作班次。部门经理要严格审批员工排班表,保证员工有效工时达到要求。凡是达到月工时标准的,应扣 减员工本人的存休或工资;对超出月工时标准的,应说明理由,报主管副总和人力资源部审批。 B因员工月薪工资中的补贴已包括延时工作补贴,所以延时工作在4小时(不含)以下的,不再另计加班工资。因工作需要,一般员工延时工作4小时至8小时可申报加班半天,超过8 小时可申报加班1天。对主管(含)以上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延时工作不计加班,因特殊情况经总经理以上领导批准的延时工作,可按以上标准计加班。 3.2.2.2 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


注意事项

本文(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docx)为本站会员(木东)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