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教会史-苏文峰.pdf

  • 资源ID:13635       资源大小:3.72MB        全文页数:7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注册后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教会史-苏文峰.pdf

1、中國教會史蘇文峰 著目錄前言 . 1第一課: 古代傳疑和唐朝景教 . 3第二課: 元朝也里可溫教及明末清初的天主教 . 7第三課: 更正教來華預備時期(18071860年) 14第四課: 專題:太平天國與基督教 . 20第五課: 從北京條約到庚子教案建設時期(1860-1900年) . 23第六課: 專題:傳教士與帝國主義 . 27第七課: 專題:戴德生與李提摩太的宣教路線 . 32第八課: 民國前後的中國教會自立時期(19011930年) . 37第九課: 抗戰前後的中國教會開展時期(19311949年) . 41第十課: 1949年之後的中國教會 . 49第十一課: 海外華人教會現況 .

2、57第十二課: 福音進中國、出中國 . 70中國教會史前言本書是一本介紹中國教會歷史的基礎知識課程,也是為了配合士每拿培訓資料中心出品的中國教會史錄相帶,而編寫的十二課信徒培訓材料。第一課先介紹古代傳疑及唐朝景教。第二課介紹元朝的也可里溫教及明末清初的天主教。第三課介紹更正教(Protestants,即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後,有別於天主教的新教,在中國稱為“基督教”)1807年來華後的傳教方式。從第三課起,本書將集中介紹更正教範圍內的教會歷史,不太涉及世界上廣義基督教(Global Christianity)中的天主教和東正教。第四課討論太平天國與基督教的關係。本課特從聖經和宣教學的角度,評析太平

3、天國的宗教信仰。第五課介紹從北京條約到庚子教案,即1860年至1900年基督教在中國的進展。第六課探討一個教內外中國人都極關心、也常有信徒感到困惑的專題“傳教士與帝國主義”。第七課研討兩個極具代表性的宣教士,戴德生和李提摩太,評析他們所倡導的兩種宣教路線。第八課敘述民國前後,中國教會在這段自立時期的情況。第九課介紹抗戰前後中國教會的開展增長。第十課簡述1949年以後至今的中國大陸教會。第十一課統計中國大陸以外的海外華人教會數目,並評介海外中國學人事工。第十二課先總結從唐朝起“福音進中國”的五種宣教策略,再介紹中國教會從廿世紀起至今的國外宣教,即“福音出中國”的宣教歷史。本書另一特色是:每課之前

4、,先有一段靈修經文,旨在將聖經中的教導和實例,與教會歷史中的事件對照印證。這是特為培訓班學員預備的。閱讀這十二課培訓材料後,盼望學員以觀察解釋應用的原則,達成四項課程目標:1.認識史實,建立史識盼望讀者從這十二課基礎知識課程中,認識中國教會最基要的史實,建立對中國教會歷史的見識。2.評析策略,學習教訓根據宣教學(Missiology)一些基本原理,評析西方來華宣教工作的策略和結果;總結他們的成敗得失,做為今後中國教會的榜樣和鑑戒。3.繼往開來,超越時空研讀歷史有一個很大的益處,就是可以培養繼往開來,超越時空的眼光。因為我們都承繼過去的歷史,活在當今歷史中,也將開創未來的歷史。若我們對中國教會歷

5、史有宏觀性的了解,必會幫助我們超越本時期、本教會、本地區的局限,擴展更高更遠的眼界。中國教會史4.挑戰回應,拆毀重建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Arnold Toynbee)在歷史研究一書中,認為整部人類歷史,就是記載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面對挑戰(challenge)時,如何回應(response)的記錄。研讀中國教會歷史,也可用這個角度來透視。從聖經的新舊約歷史書中,我們看到上帝對以色列人和新約的教會也不斷地做拆毀與重建的工作;拆毀舊有的人事、形式、觀念,建立“更新而變化”的內外架構。因此,我們盼望本書讀者也能了解中國教會在不同時期,面對內外的挑戰後如何回應的史實;並觀察上帝在中國教會

6、歷史中所做的拆毀與重建。中國教會史第一課 古代傳疑和唐朝景教一、古代傳疑有關基督教如何傳入中國,歷來有一些文字記載,但因沒有足夠的出土文物作為憑證,還不能稱之為“信史”,只能視之為傳疑。較著名的傳疑有下列五種:1.多馬: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69年)有一位馬拉巴主教在迦勒底史一書中說“中國人與埃提阿伯人得信真理,皆出於聖多馬之力。”2.巴多羅買:印度傳說在印度的傳說中,提到多馬到了印度,另一位使徒巴多羅馬則到了中國傳教。3.基督徒逃難:尼祿皇帝時在燕京開教略一書中,說羅馬暴君尼祿皇帝於公元65年殺害基督徒,公元69年至70年耶路撒冷毀滅後,有基督徒逃離至中國。註:以上三個傳說,都認為基督教在東

7、漢明帝時就傳入,與佛教大約同時間。4.敘利亞教士傳入:東漢中後期徐州漢畫像石館的石室墓(建於公元86年)內,有舊約故事及看似耶穌降生、五餅二魚的圖案。李文彬的中國史略一書中,也說東漢時代有兩個敘利亞教士到過中國。5.三國東吳赤烏年間:見明朝劉子高詩集與李九功慎思錄。這兩本書中都記載明太祖洪武年間,江西廬陵挖掘到一座很大的鐵十字架,上面有三國東吳赤烏的年號。鐵十字架鑄有一副對聯:“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架;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由於中國歷史及傳統宗教中,幾乎不講十字架,所以這座鐵十字架被認為是三國時期已有基督教傳入的證據。除此之外,在明朝又掘過三個古十字架石碑。但上述這些十字型碑物都仍

8、缺充分可信的考證。二、唐朝的景教(635845年)目前基督教傳入中國的最可靠的記載及考古憑證,是唐太宗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傳入中國的景教。1.景教的源流(1)景教屬初期教會的涅斯脫利派(Nestorians):涅斯脫利428年任君士坦丁主教,代表東方教會,反對“馬利亞是上帝(耶穌)的母親”一詞。他主張耶穌是神人二性分開的“two separate personsone divine and the other human”(註:正統信仰認為基督在世時是神人二性合一的 中國教會史“ a single person at once God and man”)。這一派在431年以弗所會議中被斥逐

9、,由敘利亞傳至波斯,公元635年唐太宗時傳入中國後,稱為景教。(2)字義:景教意指正大光明的宗教。碑文:“真道之常,妙而難名,功用昭彰,強稱景教”。2.在唐朝(718-906年)的傳佈概況(1)唐朝的政治、宗教環境唐太宗英武賢能,史稱貞觀之治。當時國富民安,四夷賓服,水陸交通發達,東西各國來華遊學、朝貢、觀光的人極多。由於國勢強盛,唐朝政府的宗教政策也很開放,很多宗教盛傳於中國。因此,在中亞很活躍的景教,也在這一時期傳入中國。(2)傳入及發展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西安西郊掘獲了一塊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碑高九尺,文字共1695字。這石碑現存于西安南門的碑林博物館。清朝光緒庚子年間,也在敦煌發

10、現景教經典,如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讚一神論等。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古籍的記載。由這些文物,可以確知唐朝景教傳入及發展的概況。陝西周至縣大秦寺遺址 大秦寺現已修建成博物館 在敦煌出土的景教經典 高昌出土的唐代景教寺院壁畫中國教會史貞觀九年(635年)波斯(大秦國)僧阿羅本(Alopen)載經傳入,唐太宗遣使迎接。貞觀十二年准建大秦寺,度僧21人。唐高宗時又建寺於各州,後來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均極支持。碑文中稱“法流十道(行政區)”“寺滿百城”,可見其隆盛幾乎與佛教相當。到了武宗會昌五年(845年),因受道士趙歸真的影響,唐武宗排外禁教,景教與佛、回、祆教等同時被禁,本國教士及佛教僧尼都被迫還俗,外

11、來教士則驅逐出境。一年後宣宗繼位復教,但景教從此沒落,雖未消失,已不復盛況,主要在邊疆蒙古地區傳教。(3)傳教策略:譯經和醫病以撰碑的波斯人景淨為首,景教譯出三十部經卷,主要是教義及新舊約單卷,其聖經、詩歌譯名與道教、佛教經典頗多相似。例:天尊(上帝),阿羅訶(耶和華),元風(聖靈),應身(降世為人的基督),普尊(普天尊仰的基督),蒙度(得救),天寶藏經(詩篇),傳化經(使徒行傳)。傳教士中,有不少人精通醫術。有古書說他們已能做眼科及腦科的手術,他們以此得到傳教的機會。註:有關景教的史實詳見:朱謙之,中國景教,人民出版社。林悟珠,唐代景教再研究,中國社科院。三、評析(策略和結果,榜樣和鑑戒,挑

12、戰與回應)景教來華210年,何以禁教一年即沒落而不如佛教?唐朝景教的傳教策略有何我們引以為鑑之處?1.依附佛、道基督教初次入華,為求“本色化”,也因人才有限,譯經者借用了大量的佛、道教思想與語言,失去了基督教之獨特性,淪為宣教學上所說的混合主義(Syncretism)。註: 從宣教學的角度來看,混合主義是將基督信仰與本地文化中的世界觀、價值觀、禮儀、習慣混合在一起。在下方圖表中我們可以研討,通常福音傳入一個文化體系中的時候,最先影響的是什麼?往往先僅是外在行為、禮儀上的中國教會史改變。例如:婚禮由披紅衣霞冠改為披新娘的白紗;星期天由坐沙發看錄相帶,改為坐在教會內作禮拜;說話用語由“有緣”改為“

13、有福”這些外在的改變,若沒有深入到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改變,往往是內在生命依然故我,卻徒有宗教的外貌和用語。太平天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基督信仰必須深入到一個人及一個群體的深層思想(或人生觀)中,以“為主而活,榮神益人”為人生的目標。再深入到價值觀的改變,亦即視“作成主工”就是成功(約四34);以“在彼此相愛順服中成為一體”為婚姻的標準(弗五22-31)。最後,要建立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作一切行事為人的基礎。宣教工作一定要產生“由內而外,由生命到生活”的改變,才不會淪為虛有其表的宗教活動或駁雜不純的混合主義。在初期教會(從使徒行傳到第六世紀),當福音傳入希伯來及希臘文化群體中的時候,已遇到本

14、色化及混合主義的難題。他們有何榜樣可供學習?我們在第二課將繼續討論。2.寓教於政景教僅受王室重視,雖取得王公大臣贊助,但未能普及於民眾。因此一旦統治階級的支持消失,教會的人力、財力皆受嚴重打擊。這是宣教工作應注意的課題。討論:1. 向中國人宣教時,應進入世界觀的改變。請問:聖經中所啟示的世界觀是什麼?(參考羅馬書十一章36節;約翰福音一章1至12節)萬有是 祂, 祂, 祂。這是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2.相對於中國宗教,基督信仰的獨特性是什麼?不是靠人自救,而是靠主 救(路十九10)。不是依靠知識,而是靠主 (加一12)。不是由小人修養成聖人,而是罪人改變為 的人(林後五17)。不是偉人肉身成道,

15、而是 成 (約一14)。不是靠行為成義,而是蒙恩因 稱義(羅三21-26;弗二8-9)。答案:1.本于、依靠、歸于2.靠主 拯 救、靠主 啟示 、 新造 的人道 成 肉 身、因 信 稱義中國教會史第二課 元朝也里可溫教及明末清初的天主教靈修經文:約翰福音六章41至42節主耶穌是上帝道成肉身來到世上,但他並未生在皇宮巨院,也從未錦衣玉食。主耶穌在世時,猶太人看祂的外貌服飾完全像加利利人一樣,是個道地的木匠之子。祂這道成肉身的樣式,成為古今中外許多宣教士的榜樣。一、元朝的也里可溫教(1029-1368年)從第九世紀起,景教在中國漸漸式微後,到了十三世紀,鐵木真于1206年建立蒙古汗國。他的兒子窩闊

16、台(元太宗)將蒙古汗國版圖拓展至亞洲北部及俄羅斯、歐洲。到了1271年忽必略(元世祖)定國號為元,1279年滅宋,成為中國的統治者。元朝宗教政策自由寬鬆,中亞至歐洲的商人、教士、使者相率東來中國。沉靜四百年的景教及中世紀主導歐洲的羅馬天主教,也在這時傳入中國。1.也里可溫字義“也里可溫”是蒙古文Arkaun,Erkeun的譯音,意為:信奉福音之人。也有人認為是Evangelion之訛音,意為:徒眾。方豪教授認為指:上帝之子。元史國語解則譯為:福分之人。2.傳佈概況景教自唐朝沒落後,仍有一些邊疆民族信奉(如:十一世紀的克烈部、乃蠻部、汪古部),元時被稱為也里可溫教。除了在北方傳教外,景教再度傳入

17、內地,遍及全國,但大部分信徒是蒙古人和來自西域的色目人。元朝被推翻後,來華不到一百年的也里可溫教也隨之消滅,其影響力比唐朝景教更弱。3.評析為什麼元朝衰亡後,也里可溫教也隨之消滅?(1)與佛、道兩教互爭地位,引起排斥。此事在元朝的文告典章中,有不少的記載,甚至也里可溫教也與天主教不和。(2) 其領導中心波斯離中國甚遠,又未能培植中國聖職人員接元代也里可溫教徽章中國教會史任。(3)依附政權信徒主要是非漢人的貴族,忽必略的母親別吉太后就是景教徒。但因沒有得到漢人平民大眾的信仰及支持,終難持久。*專題教會歷史中,宗教依附政權有其得失。得:可公開傳教。資源較豐富。對外交流容易。失: 政亡教息。被政權控

18、制或利用。須調整信仰迎合當局政策。求功利及“吃教”者多。二、元朝的天主教(12451346年)西方教會從十三世紀起,開始遣使來華。1.柏朗嘉賓(Jean de Plan Carpin,11821252年)意大利人,屬於方濟各會(Franciscans)。他在1245年十字軍東征期間,奉派來華通好。次年到蒙古都城,朝見新君,呈教皇文書後回歐洲。2.孟德高維諾(John of Montecorvino 12471328年)意大利人,第一位天主教正式來華的宣教士。他1294年來華,得元朝皇帝許可宣教。他住北京卅多年,為六千多人施洗,曾譯經,教養幼童150人,為他們施洗,組成詩班。孟氏努力勸說權貴信教

19、,曾在燕京及福建泉州建教堂。1328年他在北京去世後,天主教派來的傳教士不多,工作幾乎停頓。三、明末清初的天主教(15831724年)1.時代背景1368年明太祖即位。明朝朝政混亂,外患不絕,對外採關閉政策。清初國勢尚強,對外仍以天朝自居,以悠久文化自負,仍以儒家為正統,但對西方的船堅炮利開始重視。十五至十六世紀,西方掀起地理發現之熱潮,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151922年葡人麥哲倫環球航行。商人紛紛東來,天主教傳教士也嘗試來華。1517年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震動了全歐洲,許多地區改信更正教(新教),天主教內部掀起了“反改教運動”。153438年天主教因而成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宣教差會耶

20、穌會(Jesuit Order),對中國教會有很大的影響。2.重要人物及傳佈概況(1)沙勿略(Francisco Xavier,15061552年)葡萄牙人,耶穌會教士,1542年到印度,後至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及日本。中國教會史1552年8月沙勿略至廣東上川島,想進入內地未能成功,病死在上川島上,但他的精神影響了許多人。他留下一句名言:“Give up your small ambition”(向神求大事)。(2)范禮安(Alexandre Valignan,15381606年)葡人得澳門後,天主教宣教士集中於澳門,嘗試入內地。范禮安是意大利人,耶穌會教士。1578年曾在澳門十個月,來往於印度及

21、中國達32年,但未能打開中國宣教之門,不禁嘆問:“巖石!巖石!你何日得開?”(Oh Rock, Rock, when wilt thou open, Rock ?)他被任命為教廷遠東視察員,努力消除教士國籍之分,並計劃對教士之訓練。(3)羅明堅(Michel Ruggieri,15431607年)意大利人,1578年來澳門,學會中文後,藉每年一度貿易機會隨葡商入廣州,並獲准居留。1583年抵廣東肇慶,1585年建天主教寺遷花寺,與利瑪竇同住,傳道,並贈書。1588年回歐勸教廷派使節未果,1607年去世。他是明末清初第一個能用中文佈道的傳教士。(4)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

22、10年)意大利人,1582年至澳門,1583年9月隨羅明堅去肇慶傳道,以二十年精研中國古籍,並傳授天文、地理、曆算,以得國人好感。1601年他得入北京講學,領士大夫多人入教,例如被天主教稱為“聖教三柱石”的李之藻(曾任南京工部員外郎)、楊廷筠(曾任江蘇督學)、徐光啟(官至禮部尚書)。明神宗亦曾召見。他著述二十餘種,飲食、起居、服飾完全與中國人相同,因精通國學,且介紹西學,頗受敬重,1610年死於北京。天主教務在他入京前後,發展甚佳。天主教徒在1605年有二百多人,1635年10月(崇禎三年)有神父24人,修士5人,在12省設17個傳教站。16511664年有十萬四千人。1690年任命了第一位中國籍主教羅文藻。註: 利瑪竇的生平,詳見:利瑪竇,利瑪竇中國札記,中華書局。明末天主教宣教士范禮安利瑪竇的著作利瑪竇和徐光啟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教会史-苏文峰.pdf)为本站会员(李静文)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