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齐鲁文化与魏晋名士.pdf

  • 资源ID:13730       资源大小:3.92MB        全文页数:8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注册后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齐鲁文化与魏晋名士.pdf

1、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齐鲁文化与魏晋名士姓名:宋雪春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史指导教师:王克奇20090515齐鲁文化与魏晋名士(中文摘要)齐鲁文化既是一个地域文化的概念,又是一个历史文化的概念,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行政区化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齐鲁文化的特质包括文化上的正统性、道德上的本位性、学术上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先秦,齐鲁文化只是一种地域文化,进入秦汉,在政治大一统的背景下,齐鲁文化成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文化。但随着主流地位的确立,齐鲁文化自身发生了严重的变异,原本具有的原始人道精神和民主遗风丧失,实践理性被扭曲为政治功利主义,“君义臣忠”被片面地扭曲为对专制王权

2、绝对服从的奴性。进入魏晋时期,齐鲁文化所扮演的文化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玄学思潮的兴起表面上表现为对齐鲁文化精神的否定,它颠覆了文化的传统形象;但实际上却在“任性达情的行为方式下,表现出对齐鲁文化原始精神的回归。玄学实际上是用道家之真化儒学之伪,凭借自然的人性冲动以恢复儒学的本真。至此之后,齐鲁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不再受齐鲁地域的限制,而仅仅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化为一种无所不在的历史传统,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影响。魏晋时期,齐鲁士人所崇尚的理想人格与道德精神,在普遍的政治权力压迫下,逐渐走向了极端。这种理想主义的立场拒绝与世俗同流合污,因而常以一种传统的、来自经典的、理想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尽管采取的

3、是一种极端的另类的形式。正是在这种内涵和形式呈现出巨大反差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群体或阶层,即名士团体。魏晋名士集团和名士文化的形成,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对汉初“布衣将相”之朴的纠正,但过分强调经学在仕进中的作用,导致了士人德行的退化。汉光武刘秀倡导“名节”是对偏重儒学政策的反动,但也造成了士人的雕饰伪善之风。玄风的兴起是对东汉末年社会风气的否定。东汉王朝的解体为思想自由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人们的思想一旦冲破僵化的牢笼便焕发出生命的青春,因而沉重的叹息孕育着愤怒的反抗便显现出来。魏晋是一个儒学式微、名教崩溃、庄老盛行的时代。魏晋士人在心理上处于一个两难境地,纲常名教是社

4、会秩序的根本,任性达情是人性本能的追求。如何调和二者的矛盾,成为不可回避的时代主题。所以玄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魏晋名士以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以及琅琊王氏家族为代表,他们的言行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就其群体性格而言,他们都具有典型的双重人格特征:以儒家的纲常名教为价值取向和以老庄的自然本色为行为方式。建安七子之孔融、徐干,竹林七贤中之阮籍、嵇康是其中的言行激烈者。魏晋名士在行为上崇尚老庄的自然放达,表面上以极端的行为、言论来批判儒家思想和名教,实际上却是对传统齐鲁文化的恪守。痛之切源于爱之深,“叛经离道”的他们,内心是极其痛苦不堪的。如果说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的思想特色

5、着重于形式的反叛和内涵的批判,那么从正始名士和琅琊王氏家族开始,文化正统的重建成为他们的着力点。这昭示着援道入儒、儒道佛合流是魏晋时期思想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试从这些角度来探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在魏晋名士身上体现的深刻烙印,并且这个方面来说明齐鲁文化与魏晋名士之间的深层次的思想联系。2【关键词】齐鲁文化;魏晋名士;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正始名士;琅琊王氏【分类号】K235Qi lu cul tural celebri t i es and WeiJin Dynasti es(Abstract)Qilu culture is not only a regional conception b

6、ut also a historical notionThecharacters of Qilu culture include cultural orthodox,ethical standard,academicannexation and openAt preQin period,Qilu culture only a regional one,when itcattle to QinHart period,Qilu culture became to the main culture ofChineseconventional cultural system under the pol

7、itical unionBut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main trend,Qilu culture itself is on the way to abnormal seriously,the originalhumanitarianism and democratic fights were lost,practical ration were distorted topolitical material gains,monarch humanity and subordinates loyalties,were twistedto absolute obey

8、of autocracyWhen it came to WeiJin dynasties,the concepts andcontents of Qilu culture varied dramaticallyThe prevalence of thoughts of Taoismnegated Qilu culture superficially,it overturned the traditional image ofthe culture;but as the matter of fact,it indicated the return of the real concepts of

9、Qilu cultureunder the behaviors of“capricious consciousness”Taoism removed the false aspectsofConfucian in terms ofthe genuine ofTaoismForm that on,the existence anddevelopment of Qilu culture were not limited by region any more,but as a kind ofspiritual culture,it became omnipresent convention whic

10、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our histoJyIn the period of Wei-Jin dynasties,the ideal personality and ethical spiritwhich believed by celebrities of Qilu area were turn to extremeThis ideal viewpointdenied common custom,therefore,it usually used a kind of traditional and idealethical standard to requ

11、ire themselves,though it adopted some extreme andextraordinary methodsIt was on the base of concepts that produced a type of specialcultural group-celebritiesThe appearance of Wei-Jin celebrity group and celebrity culture was the result ofcertain periodThe conception ofHonor Confucian onlyofHanwudi

12、was therectification of“common people noble official”in the early age ofHan dynasty,butthe excessive effects of Confucian classic came to the degeneration of scholarsIn theearly age ofEast Han period,Guangwudi Liuxiu proposedmingjie”,which wasreaction to excessive policy of confucian,as a result it

13、turned to pretending ofscholarsThe prevalence of Taoism was the opposition to social custom in the end ofEast Hart dynastyThe fall ofEast Han dynasty gave a good choice ofthe freedevelopment ofideologyPeoples thoughts once broke to a deadlock ofthe youth ofthe cage then shining life,as a result to c

14、onceive with sigh to cut up roll曲ofresistance,The period of WeiJin dynasties was all age of faint of Confucianism andprevalence of Zhuang TaoismThe celebrities of Wei-Jin dynasties were in anawkward situation,Confucianism was the basic thing of socM order,capriciousconsciousness was the instinct cha

15、seHow to harmonize the two conceptions wasbecoming the main problem ofthat periodSo the critical problem which Taoismintending to resolve was the relationship ofNatural and ConfucianismThe celebritiesofWeiJin were including Jianan seven eminences and Zhengshi wellknownscholars,Bamboo grove seven emi

16、nences and Wang family of Langya areaKongrong,Xugan who was from Jianan seven eminences and Jikang,Ruanji whowas from Bamboo grove seven eminences were the extreme behaviorsAt that periodit had the representative and typical sensesThey behaved extreme behaviorssuperficially,talked fierce speeches to

17、 criticize Confucianism and to teach physically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eThrough various fantastic behaviors,they intended to wakepeople up to pursue to the original and real Confucianismand tried to break thesuperficial layer of tying up the top of false of hard shell,which forced the politicalstra

18、tegy to recover to the traditional essence of ConfucianismThis text inquired intoConfucianism ideology,which was the core of Qilu cultureAnd celebrities ofWei-Jin ascent a profound brands of the embodiment at the Wei dynastyAnd thisaspect explains the thought contact ofthe deep relation ofQilu cultu

19、re and thewellknown scholars ofWeiJin dynasties4keywordsQnu culture;well-known scholars of Wei-Jin dynasties;Jianallseven celebrities;Bamboo seven celebrities;Zhengshi welbknownscholars Langya Wang familyCategory NumberK8922独创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20、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楚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堂撞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榉谛签字日期:200 jlF参月矿El,导师签字易

21、签字日期:200 7年南少日山东师范人学顾I:学位论义选题目的及意义:前言选择这一课题作为我的硕士学位论文,因其具有两方面的创新意义:(一)关于“齐鲁文化与魏晋名士”的研究意义深远。近些年来,学术界对魏晋名士研究比较多,内容相当广泛。从对名士的个案思想进行研究,到对名士群体所体现的风度,使魏晋名士的形象和思想体系已同趋明朗化。魏晋名士的行为看似“离经叛道“,与传统的儒家思想格格不入,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的恪守。他们以极端的行为、言论来批判儒家思想和名教,是希望通过“怪诞”的行为来唤醒人们对儒家思想本真的追求,并试图打破名教表层被迫束缚上的权术的、虚伪的硬壳,来恢复儒家思想的传统本质。本文就从这个

22、角度来探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在魏晋名士身上体现的深刻烙印,并且从这个方面来说明齐鲁文化与魏晋名士之间的深层次的思想联系。(二)关于“齐鲁文化与魏晋名士”的研究空间广阔。近些年来,在学术界对于齐鲁文化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同样的,对于魏晋时期名士的研究也比较广泛和细致。但将齐鲁文化与魏晋名士相结合的学术探讨尚处于空白阶段,从齐鲁文化对魏晋名士的影响,魏晋名士对齐鲁文化的丰富和发展的研究目前还极少人涉足。本文意就齐鲁文化与魏晋时期的名士以及名士文化的联系进行思想探析,开启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总结前人观点,发掘新旧史料,对“魏晋名士与齐鲁文化“的关系作深入的研究和探析,将魏晋名士与齐鲁文化结合一

23、起,探讨魏晋名士与齐鲁文化的深层思想联系。笔者基于前人之成果,不揣浅陋,希望得到方家指正。二、学术史综述(一)关于对魏晋名士研究的主要成果容肇祖是研究魏晋名士思想的开拓者,他的述阮籍嵇康的思想对魏晋时期的士人思想进行了探讨。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与酒的关系对于魏晋名士的中山大学语言历史所周刊,1927年12月。山东帅范人学硕l:学位论义时代哀愁进行深刻地揭示,指出魏晋名士的放达不羁背后隐藏着沉重的痛楚与无奈。在20世纪三十年代之前真正关注魏晋名士的思想家主要有冯友兰,他的中国哲学史(下册)给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思想人物许多的关注,他特辟南北朗之玄学上、下两章来讨论由何晏、王弼到郭象等玄学家的

24、思想。汤用彤对魏晋玄学和魏晋名士思想研究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他于1938年至1947年十年间所完成的九篇文稿,后来于1957年由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题名魏晋玄学论稿,其附录之魏晋思想的发展对于研究魏晋思想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侯外庐之中国思想通史从思想史的角度对魏晋思想的研究,是将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想综合起来,强调对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构成以及玄学家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研究。李泽厚撰写于1980年的魏晋风度一文发表,他在文中旗帜鲜明地表明:“魏晋恰好是一个哲学重新解放、思想非常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的时期。虽然在时间、广度、规模、流派上比不上先秦,但思辨哲学在所达到的纯粹性和深度上,却是

25、空前的。”傅刚撰有同名论著,对魏晋风度的魅力做了精要论述。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王晓毅对于魏晋名士思想研究深入而广泛。他的王弼评传一书中,揭示了正始玄学的形成动因、理论内涵和历史意义,对于探讨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正始名士的思想有重要意义。嵇康评传和郭象评传对阮籍、郭象和向秀等魏晋名士的思想进行了集中探讨,指出在他们漠视礼教,狂放不羁的“异类”言行深处是对于传统儒家思想的信仰和恪守。他的中国文化的清流一书中对于正始名士的思想人格和形成背景、j下始时期学术思想巨变、正始玄风的历史发展和作用进行了条理地论述。马良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潮论纲认为,魏晋南北朝是人的觉醒的时代,也是一个没有思想权威的

26、时代,是魏晋士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的时期。周积明论魏晋南北朝文化特质指出,这一时期文化特征是以经学独尊为内核的文化模式崩溃,取而代之以生动活泼的文化多元发展,而贯穿其中的一个共同主题是对o北新半月刊,1927年第1l期。圆李泽厚魏晋风度,载中国哲学第2期,三联书店,1980年。王晓毅中国文化的清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202页。“正始名士具有政治结社和学术流派的双蕈性质,可以透过这个团体兴衰史来了解其成员的思想性格,丫解他们所苦恼和面临的社会问题以及他们革新奋斗的历史。对于魏晋时期玄学的剖析具有重大意义。”锄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2山东师1:L人学硕fj学位论文

27、超越具体事物的形而上之自在本体的追求。罗宏曾魏晋南北朝文化架构的特征把魏晋南北朝定位为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百家争鸣的时期,经过儒玄双修、儒佛调和后的新儒学仍然不失为这一时期文化架构的主题。田文棠论魏晋思想的文化意义则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玄、佛、道三家文化的肇兴,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鸿斌、郑桂田的魏晋名士双重人格的成因中关于魏晋名士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所形成的双重人格,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魏晋名士既追求人性自由,又恪守封建礼教,并且力求二者的和谐统一,使他们形成了双重人格。(二)关于对齐鲁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齐鲁文化这个题目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关于齐鲁文化研究的著作和学术论文

28、比较丰富,并且取得较丰硕的成果。范文澜、白寿彝、钱穆等前辈学者所撰写的中国通史中,对魏晋时期的齐鲁文化发展状况都有十分精辟的论述;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何兹全魏晋南北朝史略,以及唐长儒、周一良、朱大渭等学者的魏晋南北朝断代史研究,则为齐鲁文化在魏晋时期的发展研究提供了线索和依据。至于有关齐鲁文化和山东地方史研究,涉及魏晋南北朝的有安作璋主编的山东通史、刘振东的中国儒学史以及刘振清主编的齐鲁文化等。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出版了齐鲁文化研究论著目录收录了自1901年至2000年的大多数权威的齐鲁文化研究著述,对于齐鲁文化的发展、精髓、特征具有详细的评述。王志民的齐鲁文

29、化与中华文明一文中,对于齐鲁文化如何由先秦时期的“齐文化”和“鲁文化”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发展为齐鲁文化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并对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进行了说明:“与其说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核心,毋宁说,齐鲁文化是通过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定而成为中华统统文化的主干。“这篇文章对于齐鲁文化的源头,尤其是山东籍的名士身上所体现的明确的齐鲁文化烙印有着明晰的论述。马晓丽的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于和核心一文中对于齐鲁文化的详细论述。“齐鲁文化在中国文化、文明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齐鲁文化不仅是中华o江汉论坛,1989年第l期。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第l期

30、。中国发腱,2002年第2期。山东师范人学颂:学位论义文化和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主干和核心。特别是齐鲁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将中华数千年的文化传统联为一大系统,且作为核心,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恢弘的包容性和坚韧顽强的生命力。齐鲁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地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体系、丰富的内容、紧密契合社会政治和社会生活需要的特质,成为春秋战国数百年间中国文化发展的中心,华夏文明的象征。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阶段,又是形成秦汉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活水源4“0魏建的齐鲁文化的特质及其演变复杂性的再认识中论述到:“先秦时期齐鲁文化具有非官方的正统性、崇德

31、尚仁的道德理想、士“志于道”的古典人文精神等特质。秦代的“焚书坑儒”,使齐鲁文化遭受重创。西汉统治者反拨了秦王朝的文化路线,齐鲁文化开始复兴。今古文经之争使齐鲁儒学取得了在学术界的主流文化地位。汉武帝确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策略之后,董仲舒的良苦用心未能如愿。儒学的影响固然是扩大了,但齐鲁文化的其他内涵却大大萎缩了。此后,齐鲁儒学逐渐脱离自身的区域文化秉性,走进华夏文化的中枢部位。其原因有四:一是齐鲁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同构性,二是它在外的普及性,三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强力推行,四是中国文化结构的一主多辅形态。”其文将齐鲁文化的主流化趋势进行了详尽地论述,并将齐鲁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统一

32、起来。(三)对齐鲁文化与魏晋名士相结合研究的主要成果关于齐鲁文化和魏晋名士的综合研究成果多表现在文化史的研究中。主要有任继愈中国哲学史关于魏晋时期的哲学思想的论述;罗宏曾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第一章“儒学“、第二章“玄学“、第四章“道教“中对魏晋时期的思想做了综合论述;张维清、高毅青的中国文化史第五编“魏晋南北朝:玄风秀骨的佛道崇尚“中有关于魏晋时期的玄风兴起:“竹林七贤”弹奏出的复杂旋律,既蕴涵着对虚伪“名教“的反叛和对真诚“自然“的皈依,又表达着对传统“名教“的眷恋和对隐遁“自然”的无奈;儒学重振:西晋乱亡,晋室东迁,促使儒学者们深刻反省,玄学中儒味得到强化等魏晋时期的名士文化和齐鲁文化的传播都进行了论述。李学勤、徐吉军的长江文化史中阐述了齐鲁文化对于长江地区文化的渗透。第三节着重论述了东晋王室南渡后,来自北方的儒学者们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兴办和传播儒学,并把先进的齐o烟台大学学报,1998年第l期。齐鲁学刊,2002年第2期。4


注意事项

本文(齐鲁文化与魏晋名士.pdf)为本站会员(李静文)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