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4中东之沙特与也门.pdf

  • 资源ID:13913       资源大小:929.14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注册后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4中东之沙特与也门.pdf

1、 利比亚的情况也就是这样了,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无论它那人工运河是否能够成功; 也无论它的政治改造有多少“普世” ,利比亚都不会是真正的地缘焦点。能够真正对阿拉伯 世界产生影响,并为大国们所关注的,还是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的那些国家。而这些国家或 者说板块,也就是我们政治上所说的“中东”板块。至于说政治上的中东,都包含哪些国家。 这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哪些,谁又能发挥最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后面所要分析的内容。 所谓近东、中东、远东的概念,是欧洲人以自己为中心测距,对亚洲部分地区的描述。 象离欧洲最近的土耳其,就是近东的主要国家;而我们中国,则是远东的核心部分。不过这 种划分方法,显然已经过时了。唯

2、一还在使用的,就是“中东”这个概念。深究欧洲人,最 早定出“中东”这个概念时的范围,已经没有意义了。在现在的地缘环境下,它出现在政治 生活中时,通常所包括的是下面几大板块:小亚细亚半岛的“土耳其” 、伊朗高原的“伊朗” 、 北非的“埃及” ,阿拉伯半岛的所有国家。而在这些都已经伊斯兰化了的地区当中,最为核 心的板块,就是阿拉伯半岛了。 说到阿拉伯半岛,相信在那么多年国际新闻的耳濡目染下,大家随便都能说出岛内 的几个国家来。当我们把视线从国境线上移开,单看阿拉伯半岛地理结构的话。我们就会发 现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的地理结构,惊人的一致。如果不是东非大裂谷的北段,将阿拉伯半岛 从非洲大陆撕裂出去,并且

3、倒灌入海水,形成“红海”的话,我们有理由相信,地理学家们 会把阿拉伯半岛划成非洲的一部分。不过这种人为的分类,并不妨碍阿拉伯半岛和北非在地 理环境上的一致性。那些从阿拉伯半岛西迁的“闪”族人,在游走完北非之后应该会发现, 他们所在的这片新大陆,就是阿拉伯半岛的放大版。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认为,阿拉伯半岛 是北非大陆的缩小版。 我们之前总结北非大陆的基本地理结构,所总结出的就是,大部分地区被撒哈拉沙 漠所覆盖。真正能够为强大文明所依托的,就是边缘地区的“一山一河” 。山就是西北非的 “阿特拉斯山脉” ;河就是尼罗河。阿拉伯半岛的情况大致也是如此,整个半岛的腹地广布 沙漠。人口主要集中在边缘地带。与

4、北非有所不同的是,阿拉伯半岛内部的选择,其实还要 更多一些。 首先我们来看看阿拉伯半岛的基本地形。我们常说中国的地形是三级地形,阿拉伯 半岛的情况也一样。西部沿红海边缘部分,是由一条叫作“塞拉特山脉”的山地所覆盖,这 条山地带其实也是东非大裂谷的一条边了。如果和北非的内部结构相对应的话,我们可以将 之对应为“阿特拉斯山脉” 。从塞拉特山脉穿出,我们就进入阿拉伯半岛的腹地了。从海拔 上来看, 这片腹地是介于山脉和平原之间的高地, 统称为阿拉伯高原。 经过阿拉伯高原之后, 半岛的地形就过渡到了东部沿海平原地带。著名的两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也正是 这片低地的一部分。如果说阿拉伯半岛和哪个区

5、域,能够和诞生了古埃及文明的尼罗河地区 相媲美,那些就是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这两条姊妹河了。 在阿拉伯世界分析地形,和我们在中央之国核心区的情况不太一样。在中央之国, 我们更关注的是土地的平整度,山脉河流的走向。而对气候、降水等环境问题涉及较少。这 主要是因为,身处温带季风区的东亚大陆,尽管生活在内部的人,还是能够感受到各板块之 间的气候差异。但整体都是四季分明,适合农业开发的土地(也就适合人类大规模生存) 。 因此地形地貌的影响,会更为显著。相比之下,阿拉伯世界对于高、低地就不那么敏感了。 对于阿拉伯人来说, “水”才是第一要素。如果没有水,那些平原之地也会变成沙漠;而如 果有了水,山地之

6、中也能够成为人口密集的核心区。这当中的典型,就是占据阿拉伯半岛大 半壁江山的“沙特阿拉伯” 。 由于沙特的国土纵贯阿拉伯半岛的东西两翼, 因此阿拉伯半岛三级地形在沙特国内 也是梯级分布的。尽管比拼实力,阿拉伯世界还很难说谁才是带头大哥。不过有一点是毋庸 置疑的,那就是沙特在阿拉伯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享有崇高的宗教地位。伊斯兰三大圣地 中的“麦加”和“麦地那” ,都是在沙特境内(另一个是耶路撒冷) 。学习过中学历史的朋友, 相信对这两个城市都不陌生。简单点说,在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之前,以商业、游牧为主 要生产方式的阿拉伯人,地缘中心是在“麦加” ,穆罕默德本人也正是出生于此。至于麦地 那,则是

7、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之后,所选择的基地。正是以麦地那为基地,他打败了麦加 的阿拉伯贵族们,并进而用伊斯兰教统一了阿拉伯人。在这个过程中,新生的穆斯林们为了 让旧有的体系平稳过渡,也接受了麦加的地缘中心地位。只不过,麦加必须在伊斯兰文化之 下,和麦地那共同享有“圣城”的地位罢了。 在阿拉伯半岛地缘结构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麦加也好,麦地那也罢,都是位 于塞拉特山区之中。如果相比于半岛腹地大部分沙漠化的阿拉伯高原,塞拉特山地当中的水 源保有量,显然要高出许多。而麦加和麦地那所选择的地点,也都是山脉当中水源最为集中 的绿洲。事实上现在沙特的情况也是这样,人口最为集中的大城市,大多在西部塞拉特山一 线。

8、而中部的居民,主要集中在三面由内夫德沙漠、代赫纳沙漠、鲁卜哈利沙漠环绕的“汉 志高原”之上。至于说最东部的沿波斯湾平原,反倒是最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干旱之地。三大 沙漠最东面的代赫纳沙漠,基本把沙特人在波斯湾的海岸线给封闭住了。如果不是波斯湾的 石油,现在成为了沙特的命脉所在,估计这块“沙漠平原”对于沙特人来说就是块鸡肋了。 如果我们把内志高原和塞拉特山放在一起看,就会发现沙特人口集中的这两块区域,相 当于一个顺时针旋转的“旦”字。在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时(公元 610 年) ,阿拉伯人的实际控制区也正是这两个地理单元。在阿拉伯世界里,对这两个地缘板块也有专有名词来标 注的。内志高原被称之为“内志

9、” ,而塞拉特山地的主体则被称之为“汉志” 。这两个地缘标 签的直接来源,是 20 世纪初割据于上的两个阿拉伯王国:汉志王国和内志王国。经过长期 博弈,最终统一汉志、内志地区的,是控制内志高原的“沙特”家族。所以这个嫡传的阿拉 伯国家,也就叫作沙特阿拉伯了。 内志和汉志之间的博弈的结果,影响的因素很多,有兴趣的可以去研究。不过说到 底,这两大板块可以成为对手,还是因为大家的地缘实力处在同一数量级。因为汉志也好, 内志也罢,在旁观者看来,地理环境上并没有太大差别。都是些水源稀少的干旱之地,大家 所能依靠的,无非是些有点水(地上河或井泉)的小型绿洲。换句话说,大家的地缘实力是 半斤对八两,谁吃了谁

10、都属正常。只是说起来,有麦加和麦地纳两个圣城在内的汉志王国, 应该更有机会的, 毕竟这种宗教影响力, 应该能让塞拉特山区的地缘实力, 更上一个台阶的。 问题是,被沙漠所环绕的内志王国,其实也能够从圣城的宗教影响力上得到好处的。在穆罕 默德时代, 塞拉特山地之所以能够成为阿拉伯人的地缘重心, 一方面是因为山地之中的条件, 多少比腹地沙漠之中的高原要好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麦加和麦地那这些山中绿州,能够扼 守住进入沙漠腹地的商路。如果你想从富庶的尼罗河流域或者地中海沿线(以色列现在占据 的区域) ,打通商路进入内志高原的话,沿塞拉特山脉南行到中部,再穿越山地进入内志高 原,能让你在同等距离下,尽量少

11、的行走在沙漠地带。只是当两大圣城成为穆斯林世界的中 心,而不仅仅是一条商路上的枢纽之后,在它东则的内志地区,反过来也成为了东部穆斯林 (两河流域、伊朗高原,以及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沿海地区)进入塞拉特山地朝觐和经商的必 经之路了。显然,内志高原上的那些绿洲,同样也可以从中获得额外的利益。 正是由于内志王国在阿拉伯人的内部 PK 中,战胜了汉志王国,所以内志王国的政 治中心“利雅得”也成为了统一的“沙特王国”的政治中心。如果历史就这样走下去的话, 也许为了更好的控制圣城和塞拉特山区,沙特王室有可能会将都城西迁。不过在波斯湾的石 油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之后,这种想法就没有必要了。毕竟汉志地区作为地理中心

12、,可以成 为宗教(文化) 、经济两大地带的平衡点,使国家结构更为稳定。至于包括利雅得在内的汉 志高地,在环境上的先天不足,倒不是问题。反正有巨额的石油收入,足以将让沙特人挥金 如土的在任何地点,打造他们的政治中心(想想阿联酋在迪拜的造城计划) 。至于说阿拉伯 世界发展的最大瓶颈“水” ,也同样可以用油解决。和利比亚人用石油收入输送地下水有所 不同的是,沙特人没找到那么大的地下水库,他们用更直接的办法,将海水淡化。目前沙特 每年的海水淡化量在世界各国中是最高的。这些可以说是用油换来的水,甚至让沙特成为了 粮食出口国。 阿拉伯人似乎很得意他们在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上,所找到的解决办法。随之而 来的

13、,就是超高的人口出生率。有数据表明,沙特的育龄妇女平均能够养育 7.3 个孩子,在 全世界也是最高的。问题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巨额石油收入的基础之上。虽说将高成本的 淡水,花在生存之上并不算错误。但在工业社会之后,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标准,就已经 不再是它的农业生产力了。如果有一天,波斯湾的石油资源枯竭,阿拉伯世界就会发现,他 们并没有什么高附加值的工业,来换取地球上其他地区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从海水 或者沙漠之下,获得淡水资源的方式就很难维系了。 因为缺乏工业体系和工业基础,而丧失了战略竞争力,是阿拉伯世界目前所面临的 核心问题。虽然这与环境先不够好有关,但也决不光是环境的问题。从阿拉

14、伯人的文化和目前所掌握的资源来看,他们更倾向于从商业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既利用巨额的石油财富和决 定性的石油份额,来取得金融市场的影响力。这样的话,即使有一天,地下的资源不再,酋 长们也有机会依靠金融产业所产生的利润,继续维持国家的运转。这种战略方向的布局,体 现在实际操作中,就是出现了迪拜这类建筑于沙漠之上的国际城市。 如果只是想依靠资本所产生的孳息,维持酋长们挥金如土的生活,他们还是有很大 机会的。毕竟石油带给他们的原始积累,数额巨大。问题是当你想走捷径,试图靠这最“高 端”的产业,来获取利润,并作为立国之本的话,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就象在普通人看来, 把钱投入到金融市场,似乎也比老老实实的做

15、实业,有更大的利润空间;但如果你想自己开 银行,在金融市场市场取得话语权,就不是有本钱就能做到的了。即使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成 功,这种虚拟经济所蕴含的风险也是巨大的。看看同样以金融立国的冰岛,在经济危机面前 是多么的脆弱就明白了。 如果说石油资源,虽然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改善阿拉伯人(也只是部分产油国)的 生存环境,但却无法实质性提升他们的地缘潜力,并使阿拉伯板块成为举足轻重的一类地缘 板块。那么我们还是先老老实实的回到原点,去探究一下在最原始的地理条件下,阿拉伯半 岛当中的哪部分,会更有地缘潜力。而站在这个角度上看问题,一条在历史上对人类文明史 发挥过关键作用,并在现在仍被世界瞩目的焦点地带“新

16、月沃地” ,将出现在我们下一 节的内容当中。 楼主,有个疑惑哈:记得奥斯曼帝国极盛时的版图包含了塞拉特山地,却并没有把内志 高原囊括进去。 楼主上文说内志高原是东方朝圣者的重要中转站, 照理说以帝国当时的实力, 不该弃之不顾吧? = 费效比太低了。在伊斯兰教扩张之前的罗马、拜占庭、波斯等帝国,在阿拉伯半岛 能拿到新月沃地就可以了。至于象汉志、内志这两块区域,也就当鸡肋了。在这些区域,还 是骑骆驼的阿拉伯人更适应。这有点象中国的情况,一般中原帝国在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 能拿到农业基础最好的河套和河西走廊就够了。再深入的话,成本和收益就不成正比了。所 以在阿拉伯半岛,也就是阿拉伯人自己的帝国,会去

17、把半岛全部包括进去。如果奥斯曼帝国 没有伊斯兰化,并希望藉成成为穆斯林领袖的话,他们也没有必要占据塞拉特山地的。至于 生活在内志高原的阿拉伯部落,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必要去挑战一个庞大的帝国,或者说阻断 商路(自己的利益也在里面) ,更何况在大圣城都在土耳其人手中。包括后来阿拉伯半岛, 被欧洲人侵入后,内志地区也是酋长国林立。欧洲人同样认为,将内志地区纳入势力范围, 而不是谋求直接控制, 费效比会更高。 这也给了沙特家族留下了, 统一内志地区的战略空间。 - 麦加和麦地那这两个 MSL的圣城为什么是在红海边而不是现在富裕的波斯湾边或者 靠近埃及的西奈半岛边呢? = 呵呵!因为波斯湾西侧是沙漠,在没

18、有石油之前,即使是阿拉伯人也不认为那是个 好地方。至于西奈半岛一线,那时候还是拜占庭和波斯帝国的角力场(新月活地就更没阿拉 伯人的份了) ,作为边缘民族的阿拉伯人,只能在汉志和内志的腹地,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在分析“新月沃地”之前,还有一个板块应该先进入我们视野的,那就是阿拉伯半岛的 南部,也不是靠近印度洋的那条边。在这个方向,阿拉伯人建立了也门和阿曼两个国家。很 多朋友很奇怪,阿拉伯人究竟是按照什么原则,来在阿拉伯半岛,划出这些体量相差巨大的 国家的,彼此之间,又是依据什么来确立国境线的。事实上,要是按阿拉伯半岛内部的地缘 结构来看,就算出现上百个国家也是有可能的。因为除了新月沃地是连成片

19、的,高密度人口 聚落区外,其余的半岛土地上,生存其上的阿拉伯人,基本都是依托一些呈点状分布的绿洲 的。在古典时期,生活在这些绿洲之上的部落,虽然拥有共同的种族、文化背景,但强烈的 地理分割性。还是让大家自然分割成一个个,地缘上相对独立的部落群体。即使是在这些部 落依据大的地缘规律,整合成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这种内部各自为王的情况,也依旧存在。 也正因为此,才会出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类明确表明内部结构的国名。至于说阿拉伯 半岛,为什么会形成现在的政区格局,那还是要“感谢”欧洲人,是他们在那次瓜分世界的 狂狂潮中,为这个星球全面进入国家时代,作出了“卓越贡献” 。 当然,殖民者在瓜分世界时,也一

20、定是遵循一定的地缘规律的,并不是单纯的拿标 尺在图上按几何形状分割,就能瓜分世界的。只不过他们所遵循的地缘规律,和那片土地上 依据环境, 所自然形成的地缘结构, 并不一定吻合, 也正是因此才为那些完全脱离殖民时代, 大多在上世纪中叶形成的国家,埋下了动乱的根源。我们即将要分析到的也门,包括与之隔 海相望的非洲这角索马里地区,目前都还在消化这颗欧洲人种下的苦果。 从也门的地理形态来看,层次感在阿拉伯国家中算是比较丰富的。基本的地势和整 个阿拉伯半岛的走势相同,即“西高东低” 。这西部的高地,也就是从沙特阿拉伯境内向南延伸过来的“塞拉特山脉” 。这条纵贯整个阿拉伯半岛西边缘的山地,在整个沙特阿拉伯

21、境 内的东西纵深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当它延伸到阿拉伯半岛的西南角,进入也门境内后,却突 然变宽了,并且开始沿阿拉伯半岛的南边缘,向东延伸,并逐渐走低。这种走势,让整个阿 拉伯半岛的西部山地,整体带呈现为一个 “L”形。而也门所控制的区域,主体就是这个 L 型山地的角和下边。 塞拉特山脉的这种变化,也让其南部的山地,有机会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缘板块。相 比于中北部那细长形的山地,西南角这片山地,所拥有的纵深,能够让它内部拥有更多被山 地所保护,少受热带沙漠气候影响的绿洲。在这片高地之上的山谷盆地中,甚至会出现夏季 温度不超过 30 度的凉爽之地。更为重要的是,山体的高度和纵深,也能它能够获得太多的 降

22、雨,涵养更多的水源。在地势最高的,首都“萨那” (海拔 2200 米) ,一年中甚至有两个 雨季。在那张也门地缘结构示意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也门境内由高地向下,形成了 很多河谷。 也门这种相对优越的地理环境,也让它能够保有更多的人口。相比于和它基本呈对 应关系,境内却大都是沙漠化低地的阿曼来说(人口 300万不到) ,也门那 2300 万的人口, 算得上是巨无霸了。这人口数量,已经和面积远大于自己的沙特持平了。需要注意的是,作 为这个世界是获取石油利益最多的国家, 沙特的人口数量是建立在巨额的石油收入之上而爆 发的。而也门却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无法分享波斯湾的石油) ,成为目前却是阿拉伯兄弟

23、 当中,最穷的一个。 当然,也不能说也门边上就没有一点石油,只是相比于波斯湾上巨大储量,也门那 点油根本不算什么。事实上能够让也门地区,能够从内志、汉志地区切割出来的原始原因, 是因为它的山地当中,当初因为有相对丰富的水资源,而较早农业化。也就是说,相比于内 志、汉志地区的商业、游牧文化,也门这部分山地之中的部落,已经偏向倚重农业了(现在 依然有一半以上的农业人口)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处在热带沙漠气候的包围之中,在也门 山地之中已经生存了三千多年的阿拉伯人,所能够拥有的水资源也越来越少了。现在也门境 内已经没有可以入海的河流了。那些只在雨季之中有水的河谷,并不能为也门的发展提供足 够的支撑。

24、 相比邻居沙特,已经依靠海水淡化实现粮食自给(甚至还有出口) ,也门并没有足 够的资源,来帮他们置换农业用水。更多的,只能依靠抽取山中涵养千万年的地下用水,来 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越穷越生) 。即使这样,仍然不能实现粮食自给,更别说过上波斯湾 酋长们, 那样挥金如土的生活了。 很多时候我们在设想, 如果那些财大气粗的阿拉伯产油国, 当初没有了巨额石油收入会怎么样,那么也门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以沙特的环境看,可能还 不如也门) 。其实即使是石油资源最少的也门,也是在把石油产业当作支柱产业,用以维持 国家的运转。 拥有阿拉伯半岛纵深最大的山地资源, 固然是也门可以整合成一个现代意义国家的 根本原因,

25、但地处阿拉伯半岛的西南角,也门也同样是一个海洋国家。尽管阿拉伯半岛的那 些沿海平原,多数因为更易受到热带沙漠气候的攻击,而沙漠化了(还不如山地之中,可以 有屏障) 。但既然临海,并且拥有那么长的海岸线,也门也不可能不从海洋经济中,得到一 点好处的。 事实上也门的海岸线, 的确也一直在也门的形成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 只是就 “作 用”这两个字来说,有好也有坏。很不幸的是,国家化之后的也门地区,就因为他的海岸线 而在上个世纪陷入分裂当中,而这种分裂所造成的后遗症,至今仍未痊愈。至于为什么要这 样说,我们下一节再解读。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南北(东西)分治的国家。比较为我们所熟知的,有东、西德,

26、南、 北越, 以及朝鲜半岛。 而也门在上个世纪摆脱西方控制之后, 也曾经建立过两个 “也门” 。 和上述三国相似的是,这两个阿拉伯国家同样也成为了冷战博弈的战场。以至于南也门在苏 联的“指导”之下,成为了阿拉伯世界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当然,随着苏联的崩溃, 南北也门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内乱之后,也完成了统一(1990 年,北统南) 。虽然俄国人的 介入,让南北也门之争染上了意识形态的色彩,但就南北也门的分治而言,却是有着浓厚的 地缘背景,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大航海时代,或者说是海洋文化也陆地文化的博弈结果。从这 个意义上说,南也门人选择了“社会主义” ,更多的只是地缘独立的需要,并不在于这部分

27、 阿拉伯人就真的信仰共产主义。事实上,抛开意识形态不看,单从冷战博弈的双方:美、俄 两国的地缘属性来看, 我们会发现, 其实陆权的代表俄国, 和北也门应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而反之, 南也门则更多的显示出海洋属性。 为此, 我们先来看看南北也门究竟是怎么分割的, 又是如何造就它们之间差异化的地缘属性的。 就也门的外轮廓来说,我们大致可以把它看成一个长方形,一个将阿拉伯半岛西南 角切割出来的长方形。而分割南北也门的界线,则大致相当于从也门的西南角,拉出一条东 北向的边境线, 只不过这条边境线, 并非指向相对应的东北角, 而指向北部中点偏西的方位。 简单的中学几何知识,也足够以让我们在图上观察出南

28、也门所控制的国土面积,要比北也门 大将近一倍(北也门 19.5 万平方公里,南也门 33.7 万平方公里) 。这似乎在告诉我们,就双 方的人口数量,综合实力对比而言,南也门应该占优。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北也门之所以能 在冷战之后,政治上统一南也门,并非是单纯的由于南也门失去了他们的政治靠山,而是的 确北也门的地理条件更好, 人口数量更多。 在一个以农业为主, 缺乏工业体系的 “原始国家” , 这种差异是决定性的。 在前面我们分析也门的基本地形时, 就已经说到, 也门的国境内, 地理条件最好的, 就是靠近阿拉伯半岛西侧,在南部陡然走宽的“塞特拉山地” 。这些能够涵养更多水源,少 受沙漠气候影响的高

29、地,才是也门的农业根基所在,并保有了也门 75%左右的人口。至于 南也门的境内,自西向东,地形已经开始逐渐走低,那些山地余脉,直至也门与阿曼的边境 算是走完了。从大的格局来看,也门的国土核心,就是阿拉伯半岛西南角的这片山地。只从 山地的角度来看,地势较低的南也门虽然国土面积更大,在北、东两面,却更多的为沙漠所 侵入,农牧业条件,较北方来说要差的多。如果南也门只是一块一无是处的边缘之地,那么 就算他们的面积再大,也没有机会成为一个可以和北也门分庭抗礼的“国家”的。就象利比 亚那“金角银边草包肚”的结构一样,你在非沿海地区占据再多的区域,也只能是以边缘叛 军的面目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与利比亚腹地不

30、同的是,南也门拥有一条漫长的海岸线,这条尽管北也门在红海沿 岸也拥有一条海岸线,但就长度而言南也门占据的那条长边,显然要倍数于北方。不过能够 让南也门在海洋方面占优的主要因素,却并非是它海岸线的长度。毕竟海岸线要想真的发挥 作用,是和港口条件分不开的。如果区位和地理条件,无法让你成为远洋者渴望的彼岸,那 么你可能就只能从海里弄点海产品,而无法享受海洋商业所带来的巨额利益了。 从区位上来看,能够直面亚丁湾的南也门,在海上交通中的作用显然要大的多。当 从东方的波斯、印度,乃至中国来的商船,希望进入红海与埃及交流,包括中转进入地中海, 将商品输入欧洲的话(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须由阿拉伯人在路地中转一

31、次,再入地中海。 对岸一般是意大利人做欧洲的窗口) 。 他们首先要在会希望在亚丁湾找到一个良港作补给站, 以让他们有力量进入红海。当然,你也可以拐过弯去,跨越分割亚丁湾红海的“曼德海 峡”之后,再寻找合适的地点中继站。只不过从东方而来的商品,目的地并非只是红海、地 中海一线,非洲东海岸也同样拥有广阔的市场。有鉴于此,亚丁湾沿岸如果能够找到一个良 港的话,那么作用也就不仅仅是一个补给之地,而更符合一个海上交通枢纽的地位了。 要想寻找一个天然海港并不容易,除了你的背后要有山地依靠,以使你没入海水中 的大陆架,不至于与海平面的角度过小(不然船只就很难靠岸了)以外。能够有凸入海洋中 的山体保护,使停靠

32、的船舶免受风浪影响,以及有充足的水源补给都是很重要的。这些问题 综合在一起,根本要素还是在于沿海山地的结构。如果能够依山靠海的话,那些无论港口的 水深,还是淡水的涵养,都有机会解决。最终,在 2000 多年前那些海上冒险家的考察之下, 靠近曼德海峡,与塞拉特山脉走势成一线的“亚丁”港,成为了连接欧亚非三块大陆的海上 交通枢纽(具体位置,参见也门地缘结构示意图 ) 。 尽管“亚丁”城以及其他有机会成为港口的沿海地区,可以凭借海洋优势,获得巨 大的商业利益,并据此来聚集人口,加强实力。但从基本的补给(特别是粮食) ,它们还是 需要和背后的农业区和着广泛的合作关系。而反过来,那些生活在山地之中的农牧

33、民,也可 以因为这些港口城市的存在,而交换到来自其他地区的商品。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双 方有更多的机会,在政治上达成妥协,并在政治统一的框架之下优势互补。正因为此,即使 在海洋经济如此重要的今天,单纯的港口要想立国也是很困难的。比如新加坡,虽然凭借地 利优势活得有滋有味,但他的政治家们,却无时无刻不为脆弱的地缘结构感到担心,以至于 希望回到马来西亚联邦中去(香港能够回归的深层次原因也是如此,没有大陆的物资补给, 是无法支撑现在的体量的) 。 正如我们是昨天所分析的那样,南也门地区的地缘价值,就在于它在亚丁湾的海岸线,尤其是那个已经开发了二千多年的亚丁港。不过这并不代表,南也门地区自古以来,

34、就形成 了一个独立的政治体。事实上在西方人引入现在意义上的国家概念之前,阿拉伯半岛更多的 是处在部落状态,每个能占据一块绿洲的部落,都有可能是一个“国家” 。不过基于也门山 地和沿海地区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 从文化意义上来看, 生活在也门这片土地上的阿拉伯人, 还是有拥有着共同的记忆。从族群认同上来看,可以整体看成阿拉伯世界的一个亚板块。 既然南也门地区的核心价值在于“亚丁”的海洋枢纽地位,那么南也门乃至和它有 依存关系的北部山地也就很有可能因为这一点,而引起外部大国的注意了。之前有朋友曾经 问到,为什么汉志和内志,这两块在阿拉伯半岛地理条件最差的区域,反而兴成了阿拉伯人 和伊斯兰教的兴盛之地

35、,这其实是和阿拉伯人当时的边缘地位有关。在穆罕默德准备学习犹 太教和基督教的做法,创立属于阿拉伯人的“一神教”时,他和他的民族并没有机会去染指 “新月沃地” 。如果这个时代,坐大阿拉伯半岛的,是来自欧洲的帝国,那么也许地理条件 更好的也门地区,会成为穆罕默德的选择,并诞生一座伊斯兰教的圣城。不过在穆罕默德所 处的时代,波斯人又一次的崛起(萨珊王朝) ,并在和来自欧洲的拜占庭帝国的 PK 中占得 了上风。基于波斯帝国的区位,他们所感兴趣的,就不仅仅是靠近地中海一线的区域了,阿 拉伯半岛东、南部的沿海地区,同样是波斯人征服的方向。 在我们的印象中, 阿拉伯民族似乎是一个即能游牧, 又能航海的两栖民

36、族。 但其实, 这个后发的帝国和民族,在东西方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多的是从波斯文明中学习和继承 的。而正是由于波斯人对于海洋贸易的重视,让他们在由波斯湾南下,控制了阿拉伯半岛沿 波斯湾和印度洋的海岸线之后,进一步控制了亚丁湾北岸的“也门”地区。吸引波斯人的, 并不仅仅是亚丁港的海洋枢纽地位,北部山地优越的农业条件,也同样让波斯人感兴趣。毕 竟在伊朗高原定居已久的波斯人,文化属性中的“农业”成份已经很高了,波斯人没有理由 放弃这样一片有着相似地缘背景,并且有自给能力的土地。更何况帝国需要这片农业区,来 补给沿海的港口。 基于上述原因,在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时(公元 610 年) ,留给阿拉伯人

37、的自留 地,其实就只剩下汉志和内志两块区域了。如果穆罕默德要矮子里拔高子,在这两片高地中 找两片环境较好,又在阿拉伯人内部有区位优势的点,作为地缘中心的话,也就是麦加和麦 地那了。其实对于在控制这两块阿拉伯人“祖地”的沙特人来说,他们应该感谢波斯湾沿岸 的低地,大都是沙漠地带。如果这一区域有一条山脉帮助阻隔沙漠气候,并涵养水源的话, 那么在现代国家的序列中,应当有很大的机会分割出新的国家来。即使我们不能确定最终会 是什么样的政治格局。但象沙特这样,即能够控制阿拉伯人祖地,又能把国土延伸到波斯湾 的格局,是很难出现的(文化与财富兼得) 。 在波斯人控制也门之时,它核心的塞拉特山地还是为阿拉伯人引

38、以为豪的“幸福之 地” ( “也门”二字在阿拉伯语中,就是“幸福之国”的意思) 。只不过随着环境的变化,现 在已经没大国,对这片土地的水资源锐减的土地,有太大兴趣了(地上河早就没了,地图上 的河流大都只剩河床了,最悲观的看法是也门的地下水资源) ,只能撑到 2020 年。很多人认 为,人口越多,越年轻化就是有发展潜力,有“人口红利” 。不过如果你生在农业环境恶化, 工业基础薄弱的也门,看着人口中仅 20 岁以下的人口就有将近 2/3,以及同样不少于这个比 例的青壮失业率,就不会这样想了。当一片入不敷出的土地,已经不能承载他的人口时,最 为紧张的绝对是他的邻居。尤其是本为同根生,现在却富得流油的

39、邻居。也许是为了安抚这 个“光脚不怕穿鞋的”的穷亲戚,沙特最终在 2000 年,将在 1934 年边界战争中,占据的约 4 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土地,交割给了也门。在沙特人看来,这片南部的沙漠之地,价值远比 不上靠近波斯湾,地下有油的东部沙漠。为了这样一块没有价值的土地,让也门那些热血青 年,把矛盾的焦点对准自己是不明智的举动。 既然也门人,已经不指望北部的山地,为他们带来发展的机会了,那么也门要想翻 身的话,就只能看海洋了。最好的情况,当然是红海和亚丁湾地区,突然成为第二个波斯湾, 那样也门人民也就可以象他的邻居们那样,数着石油美元过好日子了。只不过就目前的情况 来看,也门的海岸线,特别是“亚丁

40、”能够引起世人观注的,还只是它的区位优势。问题是, 这种区位的重要程度究竟有多大,对也门的影响是否只是正面的? 首先就区位的重要程度而言,亚丁在历史上就经历过两次命运的改变。最先影响到 “亚丁”地位的事件,是欧洲人所开启的大航海时候。当欧洲人(最先是葡萄牙人)终于发 现可以绕过南非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并直接与南亚、东南亚、东亚沟通时,阿拉伯人 整体的区位优势,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其中,作为欧亚非大陆海上交通枢纽的“亚丁” , 受到的影响也是最大的。最起码,它再也不能指望,那些输往欧洲的货物,会经由亚丁湾 红海地中海路线,转入欧洲了,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沿非洲东 海岸航行

41、而来的欧洲人, 也同样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非洲东海岸的贸易权。 在这种情况下, 真正需要亚丁港和亚丁湾的,也就只剩下红海沿线的阿拉伯人了。 不过历史又一次的给了亚丁机会,让亚丁湾重新成为了海上交通的枢纽地区。因为 绕经好望角的欧洲人发现, 虽然他们可以就此绕过可恶的异教徒, 直接和东方进行商业贸易, 但几乎绕行整个非洲大陆的航线,还是让商人们感到无奈。因此在欧洲人凭借工业革命,将 阿拉伯人和世界其他地区,甩开一个时代以上的差距后,他们终于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志 重新规划世界的地缘结构了。为地球划定新的行政版图固然是瓜分利益的重要手段,但单从 技术的角度看,如果能够打通地中海红海之间那段狭窄的陆

42、地连接点,那么欧亚之间的 物流成本将极大的降低,而欧洲人在亚洲的控制力也将得到增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苏伊 士运河诞生了(1869 年通航,由法国人主持挖掘) 。 也门人有理由为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感到兴奋,因为这让他们在海岸线,重新具有了 世界级的影响力。但同样感到兴奋的,是那些已经视全球为利益区的欧洲人。在欧洲看来, 海洋是他们控制世界的桥梁。挖掘苏伊士运河当然不是为了沿岸的阿拉伯人,或者当时还是 埃及宗主的奥斯曼帝国得益。为了避免这些异教徒,阻碍欧洲人控制世界。红海和亚丁湾沿 线很快成为了欧洲国家角逐的舞台。而也门地区也正是在这场博弈当中,被分割成了两大政 治板块。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在

43、美国经由一、二次世界大战,成为海洋的霸主之前,海洋的 控制权主要是由英国人所掌握的。尽管法国人藉由他们在地中海的地缘优势,在苏伊士运河 的挖掘上占了先机, 但在他们打通这条海洋通道之前, 英国人就已经开始为控制全球的海洋, 进行布局了(其实法国人一开始也是英国的全球竞争者,失败后才把注意力集中在地中海和 非洲的) 。基于亚丁对于红海两岸地区,仍具有一定辐射力,英国人也将其列入了海洋布局 的计划当中。在经历过一系列博弈之后,英国人在苏伊士运河开发前二十年(1839 年) ,就 将亚丁港变为了自己的殖民地。正如他们费尽心机从中国的皇帝那里,得到香港一样。对于 海洋帝国来说,港口是他们进一步扩张的支

44、撑点。与在英国崛起之前控制海洋贸易权的,有 “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人不同。英国的政治家并不满足于在航线上单纯的占据港口,布 设贸易点, 而是试图以港口为起点, 扩张出一块有自我保护能力的殖民地来。 在英国人看来, 海洋利益的获得,是需要有腹地支撑的。如果不能在陆地上获得足够的纵深,你的海洋地位 是很难维持的。 英国人的这种战略性眼光,让他们在美国崛起之前,成为了地球上最成功的国家, 并成为海洋的最强者。而这其中,它在欧洲以外所经营的那些殖民地,起到了决定性的支撑 作用,特别是海洋位置和陆地条件俱佳的南亚次大陆。不过这些远离英国本土的腹地,毕竟 比不上能与自己连成一片的纵深。所以最终即能有海洋

45、优势,又有腹地纵深的美国,成为了 唯一的超级大国。 英国人经营殖民地这种战略,在亚丁湾的控制上面,也同样得到了体现。在占据了 亚丁港之后,英国开始以这个港口为基点,扩张在阿拉伯半岛的势力范围。如果从地缘关系 上来看,亚丁以北人口密集的山地区,显然是最好的选择。不过也正是因为,北也门地区是 阿拉伯人的聚居区,英国人向北扩张的难度也会更大。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做任何决定之 前,总是需要衡量一下成本的。如果是象尼罗河下游地区那样,地形简单,在北非战略地位 又举足轻重的板块,相信英国人一定会下大本钱去谋求直接控制的(后来也的确是这样做 的) 。而阿拉伯半岛西南角的这片山地,战略价值就没有这么大了,最起

46、码英国人不认为, 那些贫瘠的山地(相比印度一类的地区) ,能够为帝国在其他区域的扩张,提供额外的供给。 就整个阿拉伯半岛而言,英国和其他帝国,所看中的主要也是区位价值。这一点直到波斯湾的石油出现,才有所改变。 既然对英国人来说,最重要亚丁港已经在控制之下,那些能够在亚丁周边控制一些 缓冲区,以保障它的安全就足够了。相比于北部山地,亚丁以东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较差, 阿拉伯人的控制力要差的多,人口数量也要少的多。相应的,如果英国无论是武力还是收买 的方式,向东扩张势力范围的话,所要付出的成本也要低很多。对于英国来说,它们并不需 要以占据整个也门,或者阿拉伯半岛为目标(除非他们对骆驼和帐篷特别感兴

47、趣) 。能够在 亚丁湾沿线, 控制一块纵深足够大的区域, 以在战略上保护亚丁湾一线的海洋安全就足够了。 基于上述战略,英国最终和亚丁湾一线的阿拉伯酋长们,达成了协议,将他们纳入了英国的 保护之下。至于这其中用了哪些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英国人觉得,控制这些地广人稀, 而又有漫长海岸线的地区,要比跑到塞拉特山脉腹地做同样的事情,费效比要高。 对于上个世纪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国家的那些第三世界国家而言,当年殖民者 所划定的势力线,是他们之间划定国境线的重要参考。就客观结果来说,现在有些国家也许 要“感谢”之前的宗主国,帮它们整合了割据的地缘结构,将之前一直无法完全控制的边缘 地区,纳入了同一国

48、家的范围之内。虽然这种由外力促进的结合,直至现在还有很多问题需 要磨合,但最起码保证了你能够用内政的概念,来消化这些问题(比如印度、缅甸)而对于 另一些地区来说,殖民帝国根据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些切割,就反过来让一些本来有条件 处在同一政权之下的地区,分割成不同的国家了。象英国人为了控制亚丁湾,而在也门所作 出的这种切割,就是属于后一种情况。基于继续对亚丁湾地区实施影响力的原因,英国人在 上世纪中叶,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允许昔日的殖民地独立时,他更希望南也门地区独立的成 为一个国家。 之前有不少朋友提出了疑问,单从相对位置而言,分割后的也门应该更有理由叫作 “东、西”也门。其实之所以会有南、北的

49、认知,主要还是因为也门的核心区,无论海、陆, 都在西部。去除掉东部那些地广人稀的干旱地区之后,单年萨那和亚丁,这两个陆、海地缘 中心的位置,分割后的也门就是南、北关系了。诚如我们所分析的那样,如果南、北也门基 于历史原因不得不分成两个国家,但却因为地缘的原因,有统一的地缘背景,那么南也门地 区在实力上,是无法也北也门对抗的。这也不英国不希望南北也门统一的原因所在,如果南 北也门统一的话,那么在结构上更为丰满的也门,势必会消弱英国在此的影响力;而假如让 地缘重心在沿海的南也门地区独立, 并试图对抗北也门的话, 那么从英国这样的地区外大国, 获得支持就是必须的了。 从大国的角度来看,如果不能直接控制某一地区,分而治之总是最好的办法。而这 种分而治之的战略当中,扶植弱小的一方,通常


注意事项

本文(24中东之沙特与也门.pdf)为本站会员(李静文)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