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营销策划方案素材案列_PDF格式的_369、文案写作:撰写销售文案的12个步骤.pdf

  • 资源ID:1393310       资源大小:738.74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营销策划方案素材案列_PDF格式的_369、文案写作:撰写销售文案的12个步骤.pdf

1、提升阶段,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35%,分布式电源实现“即插即用”,智能电表普及应用。从国家电网的计划来看,十二五期间的智能电网示范工程目标为,发电环节需满足9000万千瓦风电和8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并网;输电环节,全面实施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智能巡检、状态检修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广泛应用柔性输电技术。另外,在变电环节新建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5100座,改造1000座;配电环节,在31个重点城市的核心区开展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同时在33个省级以上和210个地市级建成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智能电网适应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接入要求,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微型

2、家庭发电、电动汽车、新型储能设备等。同时,还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电网中,有助于电网升级。考虑到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换电需求,智能电网建设有望获得政策机遇期。特别八五计划以来,国家对电力行业的发展采取了各项优惠政策。从1993年开始,在电力系统实施全行业清产核资,落实免交“两金”,加速折旧,实行利税分流和财会“两则”,使电力企业的经济实力有较大增长。近两年,国家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 在压缩固定资产投资和基本建设规模的前提下,电力重点建设项目仍得到了保证,成为受影响最小的行业。同时,国家积极引导资金投入电力行业,使电力行业成为我国最早引入外资的产业。至1994年底,电力行业利用外资大中型项目64项

3、,容量4070万千瓦;外资协议金额 1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1亿美元,占同期电力建设投资11%;投产容量1957 万千瓦,占同期新增大中型容量的25%。而在九五期间, 电力部确定将利用外资占电力建设总投资的比例从原来11%提高到25%,到2000年,每年将筹集约30多亿美元的外资,以满足电力建设高速发展的需求。1996年4月1日,中国第一部电力法正式实施。该法中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引导国内外的经济组织和个人依法投资开发电源,兴办电力生产企业”,这是政府鼓励外资进入电力行业政策的法律化。所以中国电力资源较为丰富。开发程度低,因而开发潜力巨大,这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近几年来,中国

4、电力工业发展迅速,电力供求缺口逐步缩小,但仍长期存在,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不断加剧,这为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中国电力上市公司的队伍日益壮大,公司的经营业绩日益提高。该行业属国家基础产业,享受国家产业政策倾斜,行业风险小,发展前景良好。因此,我们认为,电力板块应引起投资者的充分关注, 电力应成为投资者投资组合的重要成分。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电力行业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对电力产业也是加倍关注。3.1项目建设的背景(1)行业发展背景1、行业发展周期与景气判断电力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公用事业,电力发展周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周期趋于一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

5、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快速发展,拉动重工业和电力工业高速增长。(2)区域发展背景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战略定位,对于内蒙古人而言,2013年3月就是这样一个月份。就在这个月,与区情实际进一步接轨的内蒙古发展定位高调推出。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建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

6、边经济带。与八个发展定位形成呼应的是“三个着力”、“三个更加注重”: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壮大县域经济,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 与发展定位息息相关的是七项重点工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体化;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3.2建设方案针对本项目做的方案造型新颖、体量适中、尺度人性化,立面整体效果简洁且细节丰富。立足乌后旗新城,大胆尝试乌后旗名族建筑元素与现代材料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力求最大限度地尊重

7、乌后旗新城当地地域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却又不失现代建筑气息。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因素,将绿水有机地和建筑发生视觉和感觉上的联系,通过建筑细节的处理,创造一个诗意的园林式的居住环境。同时积极响应和执行国家节能降耗的政策,采用全面采光建筑布局,将房间主要采光面朝向南面和西南面,从而达到降低空调开启频率和开启时间,节约了用电,同时也降低了建造成本。所以本方案即符合乌后旗新城的形象,又符合节能降耗的国家政策,符合乌后旗电力局职工实际居住需要和未来发展,更能塑造乌后旗电力良好的企业形象。12第四章 建设项目平面规划场地条件4.1场地现状地点与地理位置乌后旗供电局住宅小区项目位于巴音宝力格镇,东临赛乌素路,南

8、 道,西至 ,北至巴格毛都街,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4.2场地条件 场地现已平整,水、电、交通便利,符合施工条件。4.2.1自然条件(1) 地形地貌乌拉特后旗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巍巍阴山横贯东西并富集矿产资源,南守8万亩狭长肥沃的秀美粮川,北开3650万亩如茵牧场,形成了典型的南粮北牧中矿山的自然格局。乌后旗地形地貌复杂。阴山山脉横亘旗境南部,形成了河套平原与北部高原的一道分水岭。全旗地形可分为山地,占15.1%,低山丘陵,占10.3%,砂砾石戈壁高原,占52.9%;沙丘戈壁沙地,占20.4%;山前冲积平原,占1.3%。境内较大的河沟有6条,雨大则山洪泄溢,天旱则干涸见底。全旗地势南高北低,

9、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海拔最高点达2365米,是本旗的高寒地带。(2) 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本地区地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3)气候评价乌后旗地处中温带,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8度,平均降水量96105.9毫米,年均无霜期130天,年均冻土深2.3米。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风沙多,夏季干旱降雨少,日照强烈,蒸发量大4.2.2周边建筑环境及交通条件周边建筑少且无重要建筑,工程建设不会对周边建筑造成太多影响。乌后旗供电局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明显。4.2.3项目配套设施条件该项目给排水、供电、能源、通讯等可就近连接赛乌素路上的城市配套

10、设施网络,保证建设阶段和使用阶段需求。第五章 建筑方案5.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乌后旗电业局住宅小区从建筑空间组合与使用需求的内在关系出发,努力创造出以使用对象为中心并适应时代要求的建筑。本工程可用地面积 m2,拟建建筑面积 m2,层数 层,建筑物总高 m,尽量增加绿化率。地面在保证绿化等环境建设的同时设置植草砖停车位。地下部分设地下车库,以满足停车的需要。建筑物考虑南向布置,地下部分通过楼梯、电梯与主楼垂直连接。5.2结构专业(一)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主体结构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二)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三)本项目所在地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四)基本风压为0

11、.35kN/m2,基本雪压为0.25kN/ m2。(五)本工程结构体系:现浇框架结构,现浇楼屋盖。(六)地下水位较高,基础和地下室做防水设计。(七)因无地勘资料,本工程基础暂按筏板基础考虑。5.3给排水专业设计5.3.1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图纸及有关设计资料;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5.3.2生活给水系统 1、生活用水量本建筑生活用水量计算详见下表:序号用水项目用水量标准数量最高日用水量(m3/d)

12、日用水时间(h)均时用水量(m3/h最高时用水量(m3/h)1居民用水50L/人d300人15.008.001.8752.812未预见用水量(1)15%2.250.280.42合计17.252.1553.232、水源本工程设计供水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供水压力为0.3MPa。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本建筑周围的给水管网现状,拟从相邻市政给水管道上引入2路De110给水管进入建筑红线,在建筑外形成环状管网供水。3、室内管网系统根据建筑高度、水源条件,结合防二次污染、节能和供水安全的原则,在保障供水安全、可靠的基础上,为节省能耗、减少投资,根据建筑高度变化,拟采用分区供水,即分为高、低共2区:低区:负1层至

13、4层,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高区:5层至8层,由在地下室设10m3不锈钢生活水箱一座,由变频调速供水泵组加压供水。4、洁具选择办公楼内卫生间蹲便器采用延时自闭阀,坐便器采用带水箱形式的坐便器,小便器均采用延时自闭阀,洗手盆采用陶瓷片密封水龙头。5、管材选用及敷设室外埋地给水干管采用HDPE给水管,热熔连接。室内给水管采用PPR塑料给水管,热熔连接。建筑室内给水干管沿管道井供至各层用水点,进入卫生间内给水管线一律暗装,管道沿室内地坪面层或沿墙嵌装敷设引至各用水点。5.3.3消防给水系统根据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建筑需设置室内、外消防系统。1、消防用水量及水源消防用水量计算详见下表:序号

14、项 目消防流量(L/S)火灾延续时间(hr)消防用水量(m3)备注1室外消火栓2021442室内消火栓2021443自动喷淋27197.2消防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由于室外给水环管(De110)及城市自来水管网压力能满足本工程室外消防用水的水量、水压要求,故室外消防用水由市政管道直接供给;室内消防用水由内部贮水池供给,贮水池设在地下室,消防贮水为241.2m3。2、室外消火栓系统设两路市政水引入管向本建筑供水,两路给水引入管进入红线范围后围绕本建筑形成室外给水环状管网,环管直径De110。环管上共设2个DN100室外地面式消火栓。3、室内消火栓系统本建筑各层均设室内消火栓保护系统,消火栓布置使任

15、一着火点有2股充实水栓到达,各消防电梯前室均设有消火栓。水枪充实水栓不小于10m,流量不小于5L/s。消火栓:消火栓系统不分区,每一消火栓箱内配置DN65消火栓1个,DN6519直流水枪1支,DN65、L=25m麻质衬胶水龙带1条。所有消火栓箱均配带指示灯和常开触点的起泵按钮一个。供水系统:消防给水管网系统竖向不分区。消防泵房设于地下一层,设消火栓泵两台,一用一备。屋顶消防水箱贮存消防水量18T。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20L/s,需设地上式水泵接合器2套。并在其附近设室外消火栓。4、湿式自动喷水系统本建筑湿式自动喷水系统的设置部位为:除变配电室,调度室外均设闭式喷头保护。设计参数:系统按中危险级设

16、计。设计喷水强度8/(minm2),作用面积160m2。系统最不利点喷头工作压力取0.1MPa,系统设计流量约为27L/s。喷头:除各设备机房、卫生间、变配电室、消防控制中心、电梯机房、调度室以外部位均设喷头。采用玻璃球喷头,公称动作温度为68。供水系统:管网竖向不分区,于地下室水泵房内设喷淋泵2台,一用一备。喷淋系统设一组报警阀控制。屋顶消防水箱贮存消防水量18T,并设增压稳压装置一套。报警阀组:设湿式报警阀于地下室消防泵房内,报警阀前最大水压不超过1.2MPa,负担喷头个数不超过800个。水力警铃设于报警阀处的通道墙上。水流指示器: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水流指示器,并在最不利点喷头处末端设试水装

17、置或试水阀。水流指示器前的阀门采用信号阀。水泵接合器:室外设2套DN100水泵接合器。5、气体消防本工程高低压配电室、计算机机房、机密档案室、消防控制中心和其它不宜用水灭火的地方设置无管路柜式ZMC-120型七氟丙烷自动灭火装置。6、建筑灭火器装置本工程灭火器配置,除车库按中危险级B类配置外,其余按中危险级A类配置灭火器,各层的每个消火栓旁均设有2具MF/ABC5型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7、管材选择与管道敷设消火栓、湿式喷淋系统均采用热镀锌钢管,DN100,丝接,DN100沟槽式卡箍连接。5.3.4排水系统1、排水系统分污水、雨水两个系统,其中各层生活污、废水经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室外化粪池,

18、经(化粪池)一级处理后接入市政排水管网系统。建筑雨水采用外排水系统,屋面雨水经雨水斗及室外雨落管排至室外建筑雨水边沟,汇流后直接排入城市雨水管道系统中。2、污水排水量为15.53m3/d。3、污废水系统设普通升顶通气管通气,保证排水通畅;屋面雨水采用重力流外排水系统。4、管材与管道敷设:室内管道采用柔性接口的机制排水铸铁管,橡胶圈密封承插连接。室外排水管道采用UPVC双壁波纹管,粘接。5.3.5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1、本工程生活排水量较少,且大部份为冲厕污水,可回收利用量少,因此本工程不设中水系统。2、本工程卫生洁具采用节水、低噪声产品。5.4电气专业设计5.4.1工程概况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 m

19、2,建筑物总高度为 m,地下1层,地上8层。5.4.2设计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年)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智能建筑设计规范 (GB/T50314-2000)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07)

20、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 (2007年版)其他专业提供的委托资料。5.4.3设计范围(1)10/0.4KV变配电系统;(2)照明系统;(3)防雷保护及接地系统;(4)综合布线系统;(5)有线电视系统;(6)闭路电视监控系统;(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5.4.4 10/0.4KV变、配电系统电源设计分界:由城市电网引入本工程一路10KV电缆线路和一路380V/220V电缆线路属城市供电部门负责范围,不在本设计内;本设计只提供此线路进入本工程建设红线内路径;电源分界点为本工程变配电室高压电源进线柜进线开关。(最终的供电方案由当地供电

21、部门确定)1、负荷等级:本工程为二类高层建筑。大楼的消防电梯、排烟风机、正压风机、防火卷帘门、消防泵、喷淋泵、消防控制室及事故、应急、疏散照明等消防负荷及客梯、生活水泵为二级用电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2、负荷估算本工程用电设备总容量约为:Pe375KW;总计算负荷约为Pjs300KW,设计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500KVA。一路380V电源作为消防备用电源。5.4.5照明设计1、照明办公室、变电所等主要工作场所采用高效荧光灯;车库采用防水防尘灯;走道一般照明采用嵌入式日光灯等。2、应急照明在消防控制室、变电所、消防泵房、综合布线系统工作站、程控交换机房等重要场所采用电源自动切换照明配电箱,车库、走

22、道、楼梯、大厅、安全出口等公共部位的应急照明及疏散照明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动切换的方式供电,以满足消防用电要求,确保电源的可靠性;一至八层配电系统设火灾漏电报警器5.4.6建筑物防雷本大楼根据规范属二类防雷建筑,在建筑物屋面女儿墙设避雷带,利用柱内和剪刀墙内的主筋作引下线,接地装置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利用外墙圈梁、门窗等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构成闭合环防侧击雷。从变电所低压配电柜、层照明配电箱、终端配电箱(即:计算机机房、综合布线系统、火灾报警中心配电箱等)分三级设置避雷器、电涌保护器。本大楼采用共同接地装置,三相五线TNS接地系统,设专用接地线(PE线),接地体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并采用404镀

23、锌扁钢沿建筑物基础周边敷设形成闭合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在变电所内设置总等电位联结板。5.4.7弱电设计1、信息通信系统:在楼内设电话程控交换机总机房,共180门电话,根据不同场所需求分别设置直拨电话或电话分机。2、有线电视系统:本系统由放大器、干线、分配器、分支器及终端组成,电视终端主要设置在会议室。3、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一层设一个监控室,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重点对门厅、楼道口、电梯轿箱及重要办公室等场所进行闭路电视监控。4、公共广播系统:在会议室、办公走道设置音箱,播放背景音乐及传播信息,并与紧急广播结合,事故时,强切进行应急广播。5、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大楼为一级保护对象,采用集中报

24、警系统及联动控制系统,在一层设火灾报警控制室。严格按照规范设置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每层设楼层显示器等。大楼设置一套消防广播装置。6、综合布线系统大楼设置弱电主机房,各层设设备间;系统采用光纤与对绞电缆组网。各办公室根据需要装设语音、信息插座和数据信息插座,以满足建设单位的使用要求。5.5暖通专业设计5.5.1建筑概况本工程为楼高8层的办公大楼。5.5.2设计范围1、空调系统;2、通风系统及防、排烟系统。5.5.3空气调节室外设计参数1、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1.6;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23;夏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77。2、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3;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78。5.5.4空气调节室内设计参数1、夏季空调室内计算温度tx=251,相对湿度=605%;2、冬季空调室内计算温度td=201,相对温度=505%。5.5.5空调冷、热负荷估算1、冷负荷指标按50w/计;2、热负荷指标按45w/计。5.5.6空气调节系统本工程办公用房采用中央空调系统:主机


注意事项

本文(营销策划方案素材案列_PDF格式的_369、文案写作:撰写销售文案的12个步骤.pdf)为本站会员(黄嘉文)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