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营养师培训 营养缺乏病的预防.ppt

  • 资源ID:1699332       资源大小:2.13M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4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营养师培训 营养缺乏病的预防.ppt

1、al/role- based identities) 、 基于群体的认同( group- based identities ) 和集体认同( collective identities) 。 这些认同都有不 同的内容。基于个人的认同指向自我的认知, 关系认 同则是形成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同, 群体认同是个人 相对于群体规范而形成的认同, 与基于个人的认同刚 好是相反的过程。集体认同主要是社会科学中运用 于研究集体行动的概念, 指向基于共同的利益和经验 形成的心理认知。 从这个区分的角度来看, 政治认 同是一种特殊内容的集体认同, 因而也是社会认同的 一个组成部分。 综上可知, 政治认同与合法性、

2、 国家认同、 民族 认同和社会认同等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有交叉重合 之处, 也有不同。对于政治认同的客体存在一个争 议, 那就是政治认同的对象是政治体系、 政治权力 还是政党或者政策? 按照阿尔蒙德的理解, 体系 是指各部分之间的某种相互依存以及体系与环境之 间的某种界限, 政治体系不仅包括政府机构, 而且还 包括所有结构中与政治有关的方面, 例如传统结构 和非政府性组织等。 而政治权力则是一个范围更 狭小的概念。如果认同对象限定为政治权力的话, 对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评价就不能称之为政治 认同, 这样的定义就略显狭隘。把政治认同限定为 对于政党和政策的选择都是基于民主政体这一先决 条件, 这

3、一定义方式不适合于解释非民主政体。因 而本文把认同客体定义为政治体系, 包括制度、 法 律、 以政党为核心的政治主体、 政治领袖、 政治文化 及政治权力关系等。政治认同是一个政治体中的成 员对于政治体系的认知、 情感和评价, 是成员对政治 体系的价值倾向。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可以认为, 一 国人民之大多数打心眼里对之生存其中的一套政治 体系表示出支持、 赞成以及拥护的倾向, 也即表明, 该政治体系获得了较高的政治认同。必须注意到, 我们这里之所以用“打心眼里” 这样的一个大众俗 语, 是因为政治认同这个概念的属性表明, 人们对于 政治的认同与不认同, 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们的 心理、 情感等主

4、观的因素。 二、政治认同的本质属性与外部特征 作为民众对于生存其中的政治体系的情感取向, 个体政治认同的形成是政治认同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现有的研究强调了制度建设、 文化认同、 领土完整 等因素对于政治认同构建的作用, 但是在这些宏观 的、 整体性的特征之外, 还可以从个体层面来解释政 治认同。从个体层面对政治认同的研究都重点强调 了满足个体利益的重要性。 但是这些研究对于个体 的情感因素、 非理性因素和偶然因素对政治认同形成 的作用重视不够。而这些因素对于政治认同的形成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甚至可以说, 一个特定政治体 系的政治认同,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方面的因素所 决定的。 分析政治认

5、同的形成, 首先需要理解政治认同的 本质属性。由于政治认同是由政治和认同这两个成 分有机组成的, 政治认同的本质特征也就与这两者的 属性紧密相关。具体来说, 政治认同具有三个根本属 性: 首先, 政治认同的基础是公共性; 其次, 政治认同 的形成并非是完全的理性计算; 最后, 政治认同是基 于集体身份的情感构建。公共性、 非理性计算和个体 的情感构建都突出了政治认同形成中情感因素的基 础作用, 这三个内在属性决定了政治认同的形成需要 一定的情感基础。 政治认同的公共性是由其政治的属性所决定的。 从自然社会过渡到政治社会, 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 就是国家和政治制度的产生。对于国家和政治制度 为什

6、么会产生, 存在不少解释: 或是抵御外来侵害和 631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Marilynn B Brewer ,“The Many Face of Social Identity:Implications for Political Psychology, ”Political Psychology 221 ( 2001) 李素华 : 政治认同的辨析 , 当代亚太 2005 年第 12 期。 Goldie Shabad,Kazimierz M Slomczynski ,“Political Identities in the Initial Phase of Systemic Tran

7、sformation in Poland,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32 6 ( September 1999) :690 723 加布里埃尔A 阿尔蒙德、 小 G 宾厄姆鲍威尔著, 曹沛霖等译 : 比较政治学 体系、 过程和政策 , 第 5 页。 林尚立 : 现代国家认同构建的政治逻辑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年第 9 期。 周光辉、 李虎 : 领土认同: 国家认同的基础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年第 7 期。 苏曦凌 : 政治认同的生成机制分析 , 学术论坛 2010 年第 2 期。 防止自然状态中的相互侵害; 或是阶级矛盾不可调 和的产物;

8、又或是基于 “公意” 而达成的社会契约, 等等。而无论何种理由或者何种解释, 其中很重要的 一个特征就是, 政治关乎的是公共问题。孙中山曾直 言, 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 政治的公共性来源于人的政治或者社会属性。 亚里士多德指出,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 “凡人由于本 性或由于偶然而不归属于任何城邦的, 他如果不是一 个鄙夫,那就是一位超人” 。 马克思把人的政治属 性发展成为社会属性, 指出 :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 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 总和。 ” 政治性和社会性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公 共性。由于政治认同是对于政治体系及运行其中的 政治制度的的评价, 由此,

9、 政治认同的基础就是公共 性。政治认同的公共性基础意味着, 无论是公民个 人、 社会团体、 政党或政府等各类政治主体形成认同 应该是基于整体思考和出于“公意” 的目的。个体通 过参与公共生活来形成对公共事务的认知, 在这个过 程中形成对政治主体的情感, 这种情感是政治认同形 成的基础。 政治认同的公共性问题还在于, 政治本质上是一 种公共性的产物。甚至可以说, 正因为政治本质上具 有公共性的特征, 才有需要获得认同的问题。换句话 说, 如果单纯是某人私人性的事务或者行为, 无论其 是对是错, 都无关乎其他人的认同; 而正因为政治是 一种 “众人之事” , 所以其是非曲直就涉及到那“众 人” 的

10、认同。在政治实践中, 我们并不排斥政治人物 的一片公心以及高超的治理能力和技术, 也并不排斥 其给社会带来非常积极的治理效果, 但是同样存在着 是否具有广泛的认同性的问题, 因为其掌控的领域是 “众人” 的领域, 掌管的事务是“众人” 的事务, 需要获 得 “众人” 的认同。 另一方面, 政治认同的公共性还表现为, 政治认 同是个体认同的总和。每个个体之间在社会地位、 经 济基础、 学识、 判断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所形成 的政治认同也有所不同。个体政治认同的差异决定 了一个国家中整体政治认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但 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并不能否认认同资格的平等性, 每个个体都有平等的权利对于身

11、处其中的政治体系 形成自己的认同倾向。政治认同的公共性就意味着, 每个个体认同资格是平等的。举个例子来说, 在很多 情境下, 作为资深政治家的基辛格与任何一位杂货店 主或者农民兄弟的政治认同 “份量” 是相同的, 如他们 投出的选票具有同等的效应。 政治认同并非是完全的理性计算。长期以来, 理 性人假设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处于主导地位, 而且对于 现实世界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但是绝非所有的政治行 为都是理性计算的结果。人是非常复杂的一种“对 象” , 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很多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但是发生在人身上的很多问题, 科学似乎还没有办法 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譬如说, 即使是出生以及成长 于一

12、个家庭的兄弟姐妹甚至双胞胎, 即使是从小学同 学到大学的同班同学, 他们之间也可能形成完全不同 的政治观和世界观, 我们尚无法找到为什么会导致这 种不同的原因。在政治领域, 丈夫把票投给民主党而 妻子把票投给共和党以及父亲和儿子之间在政治观 点上的分道扬镳也司空见惯, 这些现象也难以找到令 人信服的解释。更为重要的是, 作为政治主体的个 人, 受到信息的不完整、 个人知识的有限性等因素的 影响, 不可能完全依据理性思考形成判断。政治中的 人往往是在感情和本能的刺激下行事, 人据以形成政 治见解的许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过程都有可能是非 理性的。 当个体形成群体的时候, 完全理性计算就 更加困难。当

13、个体组成群体的时候, 集体目的就取代 了个人目标, 个人的责任心会消失, 情绪易受影响, 会 表现出群体无意识心理。群体也不受理性的影响, 身 处其中的个人往往也就成为“乌合之众” 。 群体会 731 政治认同是如何形成的? 霍布斯著, 黎思复、 黎廷弼译 : 利维坦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年, 第 131 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4 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 第 170 页。 卢梭著, 何兆武译 : 社会契约论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年。 孙中山著 : 孙中山选集 ( 下)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1 年, 第 661 页。 亚里士多

14、德著, 吴寿彭译 : 政治学 , 第 7 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 第 56 页。 格雷厄姆沃拉斯著, 朱曾汶译 : 政治中的人性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 年, 第 5 页。 古斯塔夫勒庞著, 冯克利译 : 乌合之众 ,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年。 放大个人的非理性因素。国家或其他政治实体是由 大量群体组成, 个人要想在其中保持完全理性思考也 就更加的不可能。 此外, 政治认同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和情感倾向, 本身是无法完全用理性计算来考量的。在实际的政 治生活中, 由于对某政党的忠诚而无条件支持该党的 选民、 为维护少数

15、群体权利而斗争的政治激进分子等 都并非理性的行动者, 而是出于对某个政党的忠诚或 政治信念的认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理性计算对于 政治认同不重要, 恰恰相反, 政治制度的绩效和个人 利益依然是影响个人政治认同形成的最主要因素。 构建和发展政治认同的首要条件依然是满足个人的 利益需求。 政治认同是基于集体身份的构建。 政治认同的 基础是集体身份, 身份和角色在集体中是一致的。角 色是由社会的组织和制度规范来界定的, 而认同是个 人构建出来的意义。认同建立的是意义, 而角色建立 的是功能。 集体身份是认同政治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现代国家的体系中, 国家认同的基础就是公民身 份。公民身份有两种形式:

16、政治法律公民身份和文 化心理公民身份, 这两种身份分别对应于赞同性认 同和归属性认同。 政治认同虽然是一个集合化的概念, 但政治认同 的构建却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 正是社会个体认同的 总和构成了一定政治体系的认同情景。认同形成于 对自我根源的反思, 是一个个人自主选择的结果。 国家的特征、 政治结构和社会发展状况都会影响个体 的自主选择, 但是这些因素对于个人政治认同形成的 影响是通过塑造个人的政治情感而实现的。因而, 政 治认同的三个本质属性决定了情感因素在个体政治 认同形成中的基础作用。 除了公共性、 非理性和情感构建这三个本质属性 之外, 政治认同还具有三个基本的外部特征。这些外 部特征

17、决定着政治认同在政治生活中的突出作用, 也 突出了研究政治认同形成机制的意义。 第一, 政治认同普遍存在于各类政治实体中。亚 里士多德在 政治学 中就指出了城邦中政治认同的 存在 : “政体要依赖内在均势来求其稳定, 至于就内在 力量而言, 有大多数人维护这种制度还是不够的, 一 个不良的政体也是可能得到多数人拥护的, 只有全邦 没有任何一部分存在着改变现制的意愿, 这才算是稳 定。 ”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国家理论中, 国家分为古 代国家和现代国家。古代国家的基础是部落和族群, 现代国家的基础是原子化个人基础上的政治制度规 范。在古代国家, 认同问题的核心就是要把族群认同 整合成共同的政治认同

18、。在现代国家里, 政治制度所 要处理的关系就更为多样和复杂。但无论是在哪类 国家形态中, 政治认同都是国家制度得以实施和秩序 得以保障的基础条件。 第二, 不同制度形态会形成不同的政治认同。在 共产主义性质的国家, 意识形态成为了政治认同的主 要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 度进行了批判, 认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不是靠把政 权经常保存在同样一些手中而使自己永存下去的, 而 是采用这样的办法: 它轮流使一只手中放下, 又立刻 被另一只手接住” 。 因而, 仅依“票决” 获得合法性, 往往是一种程序性、 形式上的合法性, 而不是实质的 合法性。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民主选举本身就是政

19、 治认同的一种重要来源, 两只手的轮换胜过一只手的 持续负重, 可以防止两只手之间的偏废。 不同的政治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不断地 寻求不同的认同资源。除了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理 性化的规则, 通过一定时期的投票机制来获得其政治 831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孔德永 : 政治认同的逻辑 , 山东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年第 1 期。 彭勃 : 自我、 集体与政权 : “政治认同” 的层次及其影响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年第 1 期; 周光辉、 刘向东 : 全球化时 代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认同危机及治理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年第 9 期。

20、 曼纽尔卡斯特著, 夏铸九、 黄丽玲等译 : 认同的力量 , 北京: 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第 3 页。 肖滨 : 两种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双元结构 , 武汉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年第 1 期。 查尔斯泰勒著, 韩震等译 : 自我的根源: 现代认同的基础 , 北京: 译林出版社, 2001 年。 林尚立 : 现代国家认同构建的政治逻辑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年第 9 期。 亚里士多德著, 吴寿彭译 : 政治学 , 第 205206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11 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2 年, 第 399 页。 李崇富 :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

21、国家认同问题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年第 9 期。 统治的认同性以外, 那种通过民族的传统、 创造发展 和财富、 维系良好社会秩序等等的绩效, 也能够获得 一定程度上的认同资源。 第三, 政治认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一般而 言, 政治认同不可能是固定的形态, 它始终是一种动 态的过程。从较少认同到较多认同, 或者相反, 从获 得认同到丧失认同, 这不仅仅取决于政治体系本身, 同时也反映了人民对政治体系要求和期待的变化。 在现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影响到人们对于政治体 系的认同倾向。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通信和网络技 术的发展对于政治认同的构建形成了新的挑战。已 有研究表明, 阿拉伯地区民

22、众接触越多的跨国电视节 目, 就越有可能形成跨国的穆斯林认同而降低了对自 身国家的认同。 信息对于欧盟政治认同具有“定时 炸弹” ( Time Bomb) 的作用。 网络社会的崛起对于 过去的认同构建形成挑战, 并且引发了新的社会变迁 问题。 这些变化与其说是政治体系本身的变化, 还 不如说是认同主体即社会公众 “主观情境 “的变化。 三、政治认同的内心情感与外部行为的统一 正如上文所言, 情感因素在民众政治认同的形成 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这是由政治认同的基本属性所 规定的。那么, 政治认同的情感因素又是如何影响政 治稳定和政治发展的呢?只有界定清楚了政治认同 中情感因素对于政治稳定的作用机

23、制, 才能有针对性 地构建政治认同。 从政治系统论的观点来看, 政治系统与其环境之 间的互动包含了输入、 转化和输出的过程。输入包括 支持和要求两种形式。支持主要就是通过参与表达 对政治资源的支持或者遵守法律以表示顺从, 前者是 参与性支持, 后者就是顺从性支持。在现代的一些政 治体系中, 政治支持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投票。作为 输入的要求一般是指民众对于政治体系提出自己的 主张和需求, 这种主张和需求可以是积极的, 也可以 是消极的, 如社会抗争就是消极的形式。输出方面表 现为国家的政策供给, 这需要公民的认可和配合。由 此可见, 政治认同在不同的领域中有不同的表现并发 挥其特有的作用, 一种

24、持续稳定的政治体系, 有赖于 社会公众政治认同的内心情感与外部行为的相对平 衡和统一。研究表明, 民众政治认同的内心情感与外 部行为的平衡和统一, 有可能产生如下的一些政治 效应: 首先, 政治情感能够降低社会治理的成本。作为 个体对于政治体系的情感, 政治认同是统治者所拥有 的重要社会资本。以罗伯特帕特南( obert D Putnam) 的经典命题来看, 社会资本是影响治理绩效 的重要因素。 政治情感之所以能够提高治理绩效, 关键在于政治情感能够促进合作、 鼓励自治和帮助统 治者顺利化解危机。对于任何社会来说, 法律的遵守 和政策的执行是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政治认同高 的个体更倾向于遵守法

25、律和制度, 配合治理者的行 为, 统治者的执法成本也就降低了。合作的态度就是 来源于个体对于政治体系的认同。另外, 政治情感还 会鼓励自治。当个体具有较高政治认同的时候, 会形 成不给国家添麻烦的心理态度, 个体之间会倾向于自 发组织解决公共问题, 这样社会治理也就更加有效。 政治情感还可以避免政府陷入 “塔西佗陷阱” , 帮 助统治者顺利化解危机。对于社会治理来说, 政府公 信力是影响治理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危急时刻更是 政府公信力的试金石。当政府陷入 “塔西佗陷阱” 中, 个体对于政府具有本能的不信任, 微小的危机会引发 更大的冲突和对立, 社会治理就处于低效的状态中, 在现实中的表现就是消解公权力权威乃至对抗公权 力现象的频发。这对于统治者和社会本身都是不利 的。提升统治者公信力的办法固然有很多, 培育政治 情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形式。而且政治情感一旦 形成, 就具有稳定的特征, 这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大 有裨益。对于治理者来说, 个体的政治认同可以降低 社会治理的成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 931 政治认同是如何形成的? Erik C Nisbet and Teresa A Myers ,“Challenging the State:Transnational TV and Political Identity in the Middle East, ”


注意事项

本文(营养师培训 营养缺乏病的预防.ppt)为本站会员(魏子好的一塌糊涂的文献)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