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二战时期美国海军主要作战装备发展研究_戴博元.pdf

  • 资源ID:17264954       资源大小:1.50M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二战时期美国海军主要作战装备发展研究_戴博元.pdf

1、 世界军事史研究 2022 年第 4 期100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in Battle Equipment of U.S.Navy in the Second World War二战时期美国海军主要作战装备发展研究 戴博元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海军超越英国海军成为新的海上霸主的关键时期,也是其海军发展受到战争影响的特殊时期。装备技术发展程度的高低,是衡量一支军队是否强大的主要标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海军通过不断大规模建造新型装备,不断服役应用新技术装备,不断根据战争经验改造更新装备,在水面、水下作战舰艇以及海军航空兵方面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实

2、现了整个海军的全面扩充与升级。通过二战时期主要作战装备的发展与更新,到战争结束时,美国海军已经成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海军。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海军 作战装备中图分类号:K712.53 E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83-(2022)04-0100-1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海军完成大洋海军向世界海军转型,奠定海上霸权的关键时期。目前国内研究美国军事和美国海军方面的专著与译著较多,成果颇丰,但主要集中在冷战与现代时期。关于 20 世纪初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国海军发展的论文虽也有一二,但是关于战时,特别是将二战时期美国海军作战装备发展作为一个整

3、体进行的研究却罕有相关成果呈现。而且,研究二战时期的美国海军专著较集中于对战役战斗方面的研究与描写,以战争史为主,对同一时期美国海军装备建设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本文试图将目光集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海军装备技术的发展上,以“三面海军”理论为依据,分别论述该时期内美国海军水面作战舰艇、潜艇、航空兵的装备发展和改造过程,以更全面地了解美国海军是如何在战争期间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海军,更深入地把握这一时期在美国海军整体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一、美国海军水面作战舰艇的发展及改造虽然二战时期的海上作战已完成从 20 世纪初的“单面”(即水面)到“三面”的转变,但是水

4、面仍然是海军作战的主要空间场所,水面舰艇仍然是海军的主要作战装备。二战时期美国海军的主要水面作战舰艇大致可以分为战列舰、航空母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四个类型。(一)战列舰。二战期间的美国海军战列舰以高航速为特点,这一设计理念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美国海军在发展战列舰的初期,便受到了约翰费舍尔(John Fisher)“战列巡洋舰”概念的影响。面对广袤的太平洋,重装甲和大口径火炮组成的航速较慢的设计方案显然不太适用,轻装甲和高航速理念则受到青睐,而且装甲厚度的削减并不意味着舰只防御能力的降低,正如费舍尔所说,“速度就是装作者简介戴博元,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近代史。由美

5、国海军少将威廉富勒姆(William F.Fullam)在20世纪初提出,主要理论是:海军要重视空中“层面”和水下“层面”作战力量,未来海军无法脱离空中和水下力量,凭水面舰艇的力量进行攻击作战。参见:William M.Mcbride,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United States Navy,1865-1945,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0,pp.150-151.二战时期美国海军主要作战装备发展研究2022 年第 4 期101甲”。此后美国的战列舰则沿袭了这一传统。其次,发动机技术的进步

6、与装甲材料的发展破除了技术上的障碍,使得美军可以在使用更轻的装甲的同时,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再次,来自潜在的主要竞争对手的压力,使美国海军不得不提高战列舰的航速,“根据1936年的海军情报,长门级的速度超过26节,而大和级的速度预计比它还要快的多”。最后,在经历了 20 世纪 30 年代的关于海军应按船型还是任务进行舰队组织的辩论之后,以任务为导向的特遣舰队成为太平洋战争期间对日作战的基础。在航母的建造方向被确定为大量的小型快速航母集群的前提下,战列舰必须要跟上航母的航速。因此,在太平洋战争期间,速度成为了战列舰设计与建造的首要指标。1937 年开始修建的北卡罗来纳级(North Caroli

7、na Class)的航速为 27 节,1940 年的南达科他级(South Dakota Class)提高到了 30 节,而 1941 年的衣阿华级(Iowa Class)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 35 节。另外,当空中行动受到限制时,海军的行动以及地面行动通常都是在夜间,而美军指挥官面临的两难境地是,在天黑后是否要冒着撞上日本海军战列舰和巡洋舰的风险,用航母追击日本舰队,而战列舰在没有航母控制空域的情况下进行作战,也等同于自杀。因此,战列舰必须要跟上由快速航母、巡洋舰、驱逐舰组成的特遣舰队,以相互防御。战争期间的美国海军战列舰大致可以分为 1921 年前建造入役和 1937 年后建造入役两个部分

8、。因与二战间隔时间较长,第一部分战列舰的建造情况不再做具体的介绍,这一部分的战列舰,其中有 8 艘在珍珠港事件中被击沉或击伤,但是在事件后,有 6 艘被打捞修复,继续作战,战争前期多在大西洋地区执行护航任务或中立巡逻,在 1942 至 1944 年间均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主要改建上层建筑、拆除副炮,安装高平两用炮,以加强防空火力为主,其中部分加强了鱼雷防护能力,在改装过后,多执行支援两栖登陆的任务。第二部分,是 1937 年后新建的战列舰,这部分战列舰一共有 10 艘,分别为北卡罗来纳级、南达科他级和衣阿华级。这部分战列舰均为快速战列舰。其中北卡罗来纳级是美国海军根据 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建造的第

9、一级快速战列舰,在南达科他级服役之前,北卡罗来纳级是当时为美国海军快速航母编队护航的唯一战列舰。值得一提的是,两艘舰均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火控雷达,大幅度提高了主炮的远距离命中率,这也在后来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中得到了验证。南达科他级在北卡罗来纳级的基础上改进而来,重点加强了装甲防护,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条约型战列舰”。在战争期间,南达科他级服役早期被部署在大西洋地区,协助英国海军执行护航任务,同时也对部分北非战役进行了火力支援,随后,陆续被调回并编入太平洋舰队,大多执行为快速航母编队提供防空保护、为两栖作战提供火力支援等任务。南达科他级之后的衣阿华级是美国海军历史上建造的吨位最大、航速最高的战

10、列舰,该级舰的最后两艘:伊利诺伊号、肯塔基号的建造因战争结束而被取消。在设计时,为了使其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方便在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调动,衣阿华级限制了舰宽,拉长了舰体,舰体长宽比达到了 8.18 1,而当时的战列舰长宽比普遍不足 7,虽然较高的长宽比有利于提高航速,但是也影响了船身稳定性。该型舰服役时间普遍较晚,其时太平洋地区已无较大规模的海战。因此,在太平洋战场主要担任为两栖作战提供火力支援的任务。William M.Mcbride,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United States Navy,1865-1945,Baltimore:The Johns H

11、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0,p.113.详见 Chapter 4:Technological Trajectory:Geostrategic Design Criteria,Turboelectric Propulsion,and Naval-Industrial Relations,in William M.Mcbride,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United States Navy,1865-1945,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0.LaurenceF.Saf

12、ford,“ABriefHistoryofCommunicationsIntelligenceintheUnitedStates”inRonaldH.Spector,ed.,Listening to the Enemy:Key Documents on the Role of Communications Intelligence in the War with Japan,Wilmington:Scholar Resources,1988,p.9.首舰 1937 年 10 月 27 日动工,共 2 艘。首舰 1939 年 7 月 5 日动工,共 4 艘。首舰 1940 年 6 月 27 日动

13、工,共 4 艘。USS Illinois 舷号 BB-65,USS Kentucky 舷号 BB-66。世界军事史研究2022 年第 4 期102(二)航空母舰。在战争期间美国海军的航母在数量上有了大幅扩充,战前美国海军只有 8 艘航母,其中,第一艘“兰利号”和第四艘“突击者号”均为实验、侦察性质的轻型航母,真正用于战争的只有20 年代的两艘列克星敦级和 30 年代的约克城级。但到战争结束时,这个数字变成了 99 艘,包括 28 艘大型舰队航母和 71 艘护航航母,美国海军也依靠这些航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在大型航母方面,战争期间主要建造的是埃塞克斯级(Essex Class)、提康德罗加级(T

14、iconderoga Class)和独立级(Independence Class),这三型航母是二战期间美国海军航母的主力。在埃塞克斯级之前,美国海军的航母设计与建造均受到了1922年 华盛顿海军条约 和1930年 伦敦海军条约 的限制。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爆发后条约随即失效,埃塞克斯级的设计方案也在此时被确定下来。随后的提康德罗加级根据战争经验改动了舰体设计,为了强化防空火力、加装高射炮,全舰长度由埃塞克斯级的 872 英尺增至 888 英尺,因此也被称为长舰体埃塞克斯级(Long Hull Essex)。而独立级是由于战争初期,美国亟需航母力量

15、用以对日作战,但是埃塞克斯级航母在 1941 年中旬才开始建造,建成尚需时日,罗斯福总统为了快速扩充海军航母力量,批准把 9 艘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改装为航母,这便是独立级航母。在战争期间,这些航母根据战斗与舰队活动经验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其中,埃塞克斯级的首要改进是加强防空火力,“在作战中学到的最重要的经验便是航母急需增强自身的防御能力,特别是在舰首和舰尾部分”。为了在舰首部分加装高射炮,舰体被重新设计改装,舰首的飞行甲板被截掉一部分,而船体甲板则向外延伸,这种设计也被延续到了后来的提康德罗加级上。其次,撤除了机库弹射器,机库弹射器在设计之初是为了在机库直接弹射侦察机而不影响甲板上战斗飞机

16、的起降。但是到了 1944 年,随着雷达技术的改进,雷达替代了部分侦察机的作用,“机库弹射器的使用率一直偏低,而甲板弹射器则不敷应用”。机库的弹射器被转移到了飞行甲板的左舷,既节省了机库空间,又提高了航母的作战效率。再次,是舰艇涂装的变化。在战争初期,航母多以 31/32/33 号涂装为主,这类型的涂装是海洋灰(Ocean gray)、阴霾灰(Haze gray)和海军蓝(Navy blue)的混合,主要是为了防止潜艇的袭击,降低从水下或水面观察的能见度。而到了战争后期,随着日军“神风敢死队”自杀式袭击威胁性的增大,便于降低从空中观察的能见度,以海军蓝为主的 21 号涂装备受青睐,最终,除了列

17、克星敦号,其余的埃塞克斯级航母都使用了这种涂装。最后,是雷达系统的加装与改进。早期埃塞克斯级延续了约克城级上的 SK 和 SC-2 雷达,但是在实战中,这种雷达效果很差,随后陆续将 SK 雷达升级为 SC-2 雷达,在1943 年末,各舰分别加装了由陆军 SCR-584 雷达改装而来的 SM 雷达,探测效果才有了较明显的提升。实际上“SM 雷达作为美国海军第一批战斗机调配雷达,要到此时美国航母才可以有效地调配战斗机拦截敌军飞机”。提康德罗加级航母作为埃塞克斯级的长舰体型,是美国海军为了加强航母的防空能力而对舰体和舰 首舰 1941 年 4 月 28 日在纽波特纽斯海军造船厂动工,至战争结束一共

18、建造了 10 艘,关于埃塞克斯级的后续改进型(舷号分别为 CV14、CV15、CV19、CV21、CV32-40、CV45-47)是否应被划作新一级舰型 提康德罗加级,有不同说法,此处以Paul H.Silverstone,The Navy of World War II 1922-1947,New York:Routledge Taylor&Francis Group,2008.pp.15-17.为准。首舰 1943 年 2 月 1 日在纽波特纽斯海军造船厂动工,至战争结束一共建造 16 艘。首舰 1941 年 5 月 1 日动工,一共建造了 9 艘。Michael C.Smith,Esse

19、x Class Carries in Action,Carrollton:Squadron Signal Publications,1997,p.10.Friedman Norman,U.S.Aircraft Carriers: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Annapolis:Naval Institute Press,1983,p.134.埃塞克斯级设计之初可携带飞机数量为91架,但在战争结束时,每艘埃塞克斯级航母最多可携带超过103架飞机,详见:Michael C.Smith,Essex Class Carries in Action,Carrollton:S

20、quadron Signal Publications,1997,p.10.关 于 美 国 海 军 涂 装 类 型 的 介 绍,参 见:Michael C.Smith,Essex Class Carries in Action,Carrollton:Squadron Signal Publications,1997,p.28.Friedman Norman,Naval Radar,London:Conway Maritime Press,1981,p.146.二战时期美国海军主要作战装备发展研究2022 年第 4 期103岛作了重新设计,切割前后的飞行甲板,以在舰首与舰尾加装高射炮,多出的长度

21、主要是由于采用剪型舰首(Clipper Bow)导致的。独立级航母则是由克利夫兰级巡洋舰改装而来,由巡洋舰改装航母实际上已有先例。作为一款轻型航空母舰,独立级的防护能力仍然有限。因此在战争期间,独立级的升级主要限于通过增加高射炮数量以及火控雷达提升防空火力;雷达方面的升级则和埃塞克斯级类似,在 1944年以 SM 型雷达替换了 SC-2 型雷达。在护航航母方面,战时美国海军一共建造了 119 艘,其中以博格级(Bogue Class)、卡萨布兰卡级(Casablanca Class)和科芒斯曼特湾级(Commencement Bay Class)为主。护航航母建造的初衷是执行护航任务,为商船队

22、提供保护。因此,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前建造的 4 艘复仇者级(Charger Class)以及参战后建造的 45 艘博格级中的 34 艘都被转移或租借给了英国皇家海军,用以加强大西洋地区的护航力量。在太平洋地区,由于科芒斯曼特湾级航母从1944年中旬才开始陆续在海军中服役,在整个战争期间,活跃在太平洋战场的护航航母主要是在战争中期开始建造的卡萨布兰卡级。卡萨布兰卡级是美国海军第一级在设计之初就按照护航航母进行设计的护航航母,卡萨布兰卡级之前的护航航母则均是由商船改装而来。由于工业生产专家亨利凯泽的提议,卡萨布兰卡级得以采用以流水线方式制造标准化零件,再进行统一组装的建造模式,这一模式使得卡萨布兰卡

23、级的建造速度大大加快,从1943年7月8日首舰服役,到 1944 年 7 月 8 日最后一艘进入现役,短短一年的时间完成了 50 艘的建造任务,这一壮举在满足美国海军作战需求的同时,不得不说是亨利凯泽和他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创造的另一个奇迹。由于卡萨布兰卡级是采用与自由轮相似的追求速度的流水线模式进行生产,而卡萨布兰卡级之后的科芒斯曼特湾级是由油轮改装而来,因此,这些护航航母的特点是轻量、航速慢、防御能力较差,无法跟随主力舰队作战。在太平洋地区的护航航母除了执行护航及运送飞机的任务以外,主要以从空中掩护两栖登陆作战为主。在战争后期,由于“神风敢死队”的肆虐,太平洋地区的护航航母在舰载机配置上甚至取

24、消了鱼雷机,只剩下战斗机和轰炸机,以加强制空力量。在整个战争期间,护航航母只作了一些小的改动,如把油水贮藏室转移到弹药库周围,用以加强对弹药库的防护;以及根据战争需求变更舰载机的配置等。(三)巡洋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巡洋舰主要可以分为轻、重巡洋舰两种类型,两个类型的划分标准一般是依据 1922 年华盛顿海军条约和 1930 年伦敦海军条约。美国海军建造了二战时期的大多数巡洋舰。虽然这一时期的巡洋舰建造主要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技术,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巡洋舰也随之进行了部分装备技术改进。在轻巡洋舰方面,二战时期美国海军主要建造和使用的是亚特兰大级(Atlanta Class)和克利夫兰级

25、(Cleveland Class),其中克利夫兰级有 9 艘在建造阶段被改造成了独立级航空母舰。亚特兰大级在建造时承袭了布鲁克林级的部分设计,被称为“迷你版布鲁克林”,其船身设计与布鲁克林级并无不同之处。只有在武器装备方面,两者有所不同。亚特兰大级在战争期间的改造中,拆除了用于对舰作战的鱼雷发射器,更换了新型高射炮,加强了对空火力,由于强大的防空火力,亚特兰大级也被戏称为“高射炮巡洋舰”。两艘列克星敦级航母是由 1920 年开工建造的两艘战列巡洋舰改造而来,1922 年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了战列舰的吨位与口径,但是条约允许美国将这两艘已经在建造中的战列巡洋舰改造为 33000 吨的航空母舰,详见

26、:Paul H.Silverstone,The Navy of World War II 1922-1947,New York:Routledge Taylor&Francis Group,2008,p.10.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了巡洋舰的吨位不得超过 10000 吨,主炮口径不得大于 203 毫米,伦敦海军条约则更加明确地制定了划分标准主炮口径 155 毫米以上为重巡洋舰,以下为轻巡洋舰。首舰 1940 年 4 月 22 日动工,一共建造 11 艘。首舰 1940 年 7 月 1 日动工,一共建造 27 艘。M.J.Whitley,Cruisers of World War II:An Int

27、ernational encyclopedia,London:Arms and Armour Press,1996,p.256.Eric W.Osborne,Weapons and Warfare: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ir Impact,Cruisers and Battle Cruisers,Santa Barbara:ABC-CLIO,2004,p.130.世界军事史研究2022 年第 4 期104在之后的克利夫兰级中,这种加强对空防御的趋势也非常明显。克利夫兰级在建造之初便装备了 12门性能良好的博福斯 40 毫米高炮,在后期的改造与建造中,这一数量

28、被提高到了 28 门。“重量总是至关重要的”,降低重量、提升舰体的稳定性也是克利夫兰级战时改造的重点。在改造中,克利夫兰级先后移除了导航室上方的指挥塔和 1 号、4 号炮塔上的测距仪,以降低上层建筑重量,这些改造除了提高舰体的稳定性之外,也为舰上的高射炮提供了更好的射击角度。此外,克利夫兰级还拆除了舰尾的水上飞机弹射器,更换为两座高射炮,同时,为舰上 20 毫米以上的防空武器都加装了火控系统,以更好地发挥这些装备的火力。在重巡洋舰方面,美国海军战时主要使用的是北安普顿级(Northampton Class)、新奥尔良级(New Orleans Class)和巴尔的摩级(Baltimore Cl

29、ass)。北安普顿级和新奥尔良级都是战前建造的“条约型巡洋舰”。其中,北安普顿级是第一级条约型巡洋舰彭萨科拉级的改进型。在设计之初,考虑到可能面对的主要敌人是日本的重巡洋舰,因此该级舰主要针对彭萨科拉级的装甲防护进行了改进。但是,在 1922 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下,巡洋舰的吨位不能超过 10000 吨,而“在一万吨级的巡洋舰上装备可以防御 8 英寸(203 毫米)主炮炮弹打击的装甲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在条约的限制下,该级舰仍然最大限度地对舰体的重点部位加装装甲。战争爆发后,北安普顿级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主要是加强防空火力、升级雷达系统,拆除不必要的装备以减轻全舰重量。作为北安普顿级的改进

30、型,新奥尔良级同属战前美国海军建造的“条约型巡洋舰”。由于采用了新的设计,以及充分利用了条约规定的 10000 吨排水量,新奥尔良级又被称为“毫无疑问是最好的条约型巡洋舰,同时,也是在任何国家生产的条约型巡洋舰中性能最平衡的”。新奥尔良级在设计之初依然强调加强全舰的防护水平,相比于北安普顿级多出来的 1000 吨排水量,全部被用于加装防护装甲,装甲重量占全舰吨位比重达到了 15%,同时,重新设计了船舱,减少了舰体长度,舰体长度的减少意味着装甲带长度的减少,节省下来的重量又被用于加厚重点部位的装甲防护。新奥尔良级在战时的改动基本与北安普顿级相同,主要是提升全舰的防空火力。在 1942 年瓜达尔卡

31、纳尔岛战役中,该级舰有三艘被击沉,余下的 4 艘也有 3 艘受损严重,当这些舰只返回本土修理时,再次接受了改装。它们的上层建筑被重新设计,主要是为了减轻舰体重量和加装防空武器,“船只的重量已经到了极限,任何防空武器增加的重量都必须在其他部位得到补偿”,这些上层建筑的重新设计也为防空武器提供了更宽广的射击角度。1943 年中期,又进行了大规模改进,对防空武器进行了升级,取消了水上飞机、机库与弹射器。巴尔的摩级是二战时期美国海军建造与装备数量最多的重巡洋舰,也是美国海军摆脱条约限制后设计建造最为成功的重巡洋舰,其前身为带有实验性质的威奇塔级(Wichita Class)重巡洋舰。巴尔的摩级的设计保

32、留了威奇塔级的基本布局,但是,因为没有了吨位限制,得以加宽了船体,拥有更好的稳定性;装甲防护上,也基本与威奇塔级相同,装甲重量为 1790 吨,相当于整船排水量的 12.9%,与之前的新奥尔良级相比,并没有增加额外的装甲防护。由于该级舰的建造时间较晚(首舰 1943 年 4 月入役)、M.J.Whitley,Cruisers of World War II:A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London:Arms and Armour Press,1996,p.263.Norman Friedman,U.S.Cruisers,An illustrated Design

33、 History,Annapolis:Naval Institute Press,1984,pp.259-265.首舰 1928 年 4 月 12 日动工,共建造 6 艘。首舰 1931 年 3 月 14 日动工,共建造 7 艘。首舰 1941 年 5 月 26 日动工,共建造 14 艘。Mark Stille,U.S.Heavy Cruisers 1941-1945:Pre-war Classes,New York:Osprey Publishing,2014,p.18.Mark Stille,U.S.Heavy Cruisers 1941-1945:Pre-war Classes,New

34、York:Osprey Publishing,2014,p.30.M.J.Whitley,Cruisers of World War II:A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London:Arms and Armour Press,1996,p.243.Mark Stille,U.S.Heavy Cruisers 1941-1945:Pre-war Classes,New York:Osprey Publishing,2014,p.37.Mark Stille,U.S.Heavy Cruisers 1941-1945:Pre-war Classes,New York:

35、Osprey Publishing,2014.p.16.Paul H.Silverstone,The Navy of World War II 1922-1947,New York:Routledge Taylor&Francis Group,2008,p.34.二战时期美国海军主要作战装备发展研究2022 年第 4 期105设计较为平衡,而且,为了保证生产与服役速度,后续舰只根据战争经验进行的部分改进,也多在建造时就已经完成,因此,该级舰在二战时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改进。(四)驱逐舰。二战时期,随着战争的进行,海军作战方式发生改变,以航母为中心的快速航母编队成为美国海军的主力,在战争中发挥了中

36、流砥柱的作用。驱逐舰作为快速航母编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舰队侦察、防空、反潜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美国海军在二战时期主要建造和使用的驱逐舰是本森级(Benson Class)、弗莱彻级(Fletcher Class)和萨姆纳级(Allen M.Sumner Class)。其中本森级是战前建造,弗莱彻级和萨姆纳级主要是战争爆发后建造并投入使用。本森级是战争爆发初期美国海军使用的主力驱逐舰,是在驱逐舰任务和武器装备发生根本性变化深水炸弹和自动火炮正逐渐取代传统的重型双用途火炮和鱼雷发射管的时期建造的。在1941年的第二批24艘订单之前,本森级的前六艘被交付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使用。“1941年

37、8 月后,驱逐舰的基本设计有两个方向,即舰队驱逐舰和用于对抗潜艇、飞机和水面突袭力量的偏向于制海的驱逐舰,海军委员会想让本森级担任这一角色因此必须强调防空和反潜”。而根据使用中的经验以及战术任务的改变,本森级在建造第二批订单时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深水炸弹携带量,去除了第二排鱼雷发射器以抵消这些重量;去除了原来的 127 毫米舰炮,替换为两门 20 毫米高射炮。此外,本森级还加装了雷达装置,“雷达系统直到 1941 年才被改进到小得能够装配在驱逐舰上”。由于这些战前的修改,本森级成为了“要么是战前最现代的,要么是战时最不现代的驱逐舰,他们在战争期间几乎没有做过任何改进”,直至 1945 年春季,随

38、着“神风敢死队”威胁的增大,本森级去除了所有鱼雷发射器,加强了防空火力。本森级之后建造的弗莱彻级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设计最成功的驱逐舰,也是美国历史上建造数量最多的驱逐舰。该级 175 艘全部在战时建造入役。弗莱彻级拥有高航速、空间大、防护性好等优点。在防护性方面,美国海军借鉴了英国海军的战时经验,即爆炸产生的碎片也会严重破坏驱逐舰轻薄的装甲,因此增加了全舰的装甲防护,特别是在发动机舱,使用了 20 毫米的侧面装甲和 13 毫米的正面装甲进行保护;在航速方面,由于采用了新的涡轮发动机,弗莱彻级的航速达到了 38 节,完全满足了跟随快速航母编队进行作战的能力,在执行任务时也有更好的机动规避能力;在

39、空间方面,弗莱彻级作为美国海军在后条约时代的第一代驱逐舰,摆脱了条约对吨位的限制,排水量由本森级的 1620 吨增加到了 2050 吨。船体的增大使弗莱彻级有充分的空间装备所需的武器,可以执行多重任务。此外,充足的空间也使其在战争期间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在续航方面,最初设计时虽然考虑到将来美国海军的主战场可能是太平洋海域,有意加强了弗莱彻级的续航能力,但事实上,18 节航速下 6500 海里的续航能力仍然略显不足,在实际作战中需要使用加油船加油续航。弗莱彻级被大量建造的原因除了性能优良、满足美国海军的需求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标准化生产线的普及,弗莱彻级设计完成开始建造时,正是美国海军造船业在二

40、战前与二战早期快速发展的时期,“标准化生产的特点是只有一级驱逐舰可以被大量 本文主要论述美国海军在战争中较广泛使用的跟随舰队作战的常规驱逐舰(Destroyer,下文的驱逐舰即指此类型的驱逐舰)。首舰 1938 年 5 月 16 日动工,共建造 32 艘。首舰 1941 年 10 月 2 日动工,共建造 175 艘。首舰 1943 年 7 月 7 日动工,共建造 70 艘。Norman Friedman,U.S.Destroyers: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Annapolis:the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1982,p.

41、99.Eric W.Osborne,Weapons and Warfare,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ir Impact:Destroyers,Santa Barbara:ABC-CLIO,2005,p.105.Norman Friedman,U.S.Destroyers: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Annapolis:the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1982,p.107.Paul H.Silverstone,The Navy of World War II 1922-1947,New York

42、:Routledge Taylor&Francis Group,2008,p.71.世界军事史研究2022 年第 4 期106建造”,当弗莱彻级的生产线开始运转时,战争的迫切需求就不允许美国海军再转而生产其他驱逐舰。战争期间,弗莱彻级也进行了一些改进,这些改进主要是以增强防空火力为主。之后的萨姆纳级是对弗莱彻级的补充,由于建造时间较晚,到 1944 年才陆续入役,所以萨姆纳级只参加了二战末期的作战行动。作为一级建造时间较晚的驱逐舰,萨姆纳级在设计时结合了战时经验,同时,针对弗莱彻级的缺陷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如:上层装备重量过大造成舰体稳定性不足,缺少防空火力等,“到 1943 年中期,美国海军已

43、经认识到了对空防御的必要性”,因此,萨姆纳级在建造时留出了大量甲板空间,以在必要的时候增加防空武器。在建造完成前,海军作战部副部长批准在舰桥下安装战斗情报中心(即 CIC:Combat Information Center),这也使其成为第一级安装此类装置的驱逐舰。鉴于已经装备了足够的防空武器以及进行了服役前的修改,在战争期间萨姆纳级除了在1945年时针对“神风敢死队”的威胁继续加强了防空火力之外,几乎没有再做任何改进。二、潜艇的发展与运用潜艇在二战时期作为一种重要的战术性武器,已经被各国广泛应用。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把潜艇应用于军事的国家,以及第一个成功使用潜艇炸沉敌舰的国家,对潜艇的重视程度

44、自不必说。美国海军的潜艇部队也在二战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无论是在战争之初“无限制潜艇战”中对日军攻势的遏制;还是在战争中期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以及所罗门海战、圣克鲁兹海战中对日军的袭扰;以及战略反攻阶段击沉的数艘日军主力战舰,美国海军的潜艇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美国海军在潜艇的发展上经历了数次争论。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美国国内关于如何运用潜艇的争论,持续了近 20 年。在最初的争论中,“一部分军官想将潜艇的身量缩减至 800 吨,主要用于海岸防御和布雷。另一部分则主张按照 1930 年伦敦海军条约规定的 2000 吨的上限建造大型潜艇,用以紧密配合舰队行动”。因为 1930 年伦敦

45、海军条约的限制,美国海军潜艇的总吨位不得超过 52700 吨,所以这次争论在当时关乎美国海军潜艇将如何建造与发展,是建造数量较少的大吨位舰队潜艇,还是建造大量的小型潜艇。最终,美国海军在 30 年代末之后广泛接受了另一种意见,即“建造1450吨左右的中型潜艇,其使命是针对敌军战舰进行独立的消耗战,这样的潜艇可以脱离舰队和海岸巡逻队单独行动”。1936 年,美国海军做出决定,建造 1450 吨的中型潜艇(即重牙鲷级,Sargo Class)。1940 年,在重牙鲷级的基础上开始建造 2000 吨的小鲨鱼级(Gato Class),加上在战争期间开始建造的白鱼级潜艇(Balao Class),以及

46、战争后期建造的丁鲷级(Tench Class),这三型潜艇实际构成了二战期间美国海军潜艇的主力。在后来的战争中,小鲨鱼级的设计被证明非常适合太平洋地区的作战,如:强大的续航里程(作战半径为 11000 英里)、强悍的火力(舰首一支六联装鱼雷发射器、舰尾一支四联装鱼雷发射器、以及一 Norman Friedman,U.S.Destroyers: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Annapolis:the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1982,p.111.Eric W.Osborne,Weapons and Warfare,An Illus

47、trated History of Their Impact:Destroyers,Santa Barbara:ABC-CLIO,2005,p.105.详见 Antony Preston,Submarine Warfare,London:Brown Books,1998,pp.8-11.美乔治贝尔:美国海权百年:18901990 年的美国海军,吴征宇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年,第 163 页。Gary E.Weir,Building American Submarines,1914-1940,Washington D.C.:Naval Historical Center,1991,pp

48、.23-46.首舰 1937 年 5 月 12 日动工,一共建造 10 艘。首舰 1940 年 9 月 11 日动工,一共建造 77 艘。首艇 1942 年 3 月 31 日动工,一共建造 120 艘。首艇 1944 年 2 月 8 日动工,一共建造 29 艘。细节参见 John D.Alden,The feet submarine of the U.S.Navy:A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History,Annapolis:Naval Institute Press,1979,pp.58-75,101-109.二战时期美国海军主要作战装备发展研究2022 年第 4

49、期107门 127 毫米甲板炮)。因此,后续的白鱼级和丁鲷级只是根据战争经验做了微小的改进,加固了船体,使之有更深的下潜深度(下潜深度可达 400 米),而在其他设计方面,实际上是和小鲨鱼级重复的。在作战思想上,战争爆发前,美国海军仍然停留在潜艇只对敌人主力舰发起攻击的阶段,正如 1939年美国海军的一份政策指针中对它作战目标的描述:“潜艇的首要任务是攻击敌军的大型舰。大型舰指的是战列舰、战斗巡洋舰以及航空母舰。”但这一思想在珍珠港事件后发生了转变。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海军的潜艇被指示“击沉水面上所有悬挂日本国旗的物体”,开始了无限制潜艇战。三、美国海军航空兵主要作战装备的发展美国海军航空兵

50、的发展与其战术地位和自身装备技术的提升紧密相关。在 20 世纪 30 年代,由于舰载航空兵装备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缺乏有效的进攻手段,海军航空兵的进攻能力在与战列舰的对比中受到质疑,“水平轰炸机在飞行过程中很难击中军舰,还可能被防空火力击落。30 年代中期前,尽管俯冲轰炸机是令人生畏的武器,可以用来攻击航母没有保护的飞行甲板(但其)携带的重型炸弹也不足以击沉一艘战列舰”。战争爆发后,海军航空兵的装备在数量(详见表 1 与表 2)与质量上进行了大量扩充和升级。在战争中,美国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是舰载形式的舰载机,因此,以下将主要阐述美国海军航空兵三种主要舰载机的发展与升级。(一)舰载战斗机。舰载战斗机


注意事项

本文(二战时期美国海军主要作战装备发展研究_戴博元.pdf)为本站会员(爱文献爱资料)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