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oc

  • 资源ID:2002335       资源大小:3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7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oc

1、【中国古代史】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0181107【论文标题】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论文来源】文史哲【论文提纲】(可以不写)【摘要概述】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始于战国,成于秦汉,取代了西周的奴隶制贵族政治一直延续到清,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特点。其基本特征是国家把一切政治权力集中到皇帝和他统率的各级官僚机构手上。其演化过程是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唐以后的三省六部制,总的趋势是日益强化,日益僵化,也显现了循环往复式的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战国时生产力发展和地主经济的需要,到明清,它成了生产力与新生产关系发展的桎梏,而又无法

2、与无力因时变更,终于被历史摈弃。【精彩摘抄】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简单地说,它是把国家一切政治权力,诸如行政权、军权、司法权、立法权、财政权、监察权、选拔用人权等,高度集中到中央政府,最后集中到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和代表皇帝的手里,形成最高的、唯一的、绝对的政治权力即皇权。皇帝任命各级官僚机构的人员,令他们秉承皇帝的旨意办理政事、统治人民。自然,这仅是概约言之,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皇权有时强大,有时软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时严密,有时松弛,其各个方面也有变化发展,总的趋势是逐步严密、强化,最后是僵化。西周中期

3、以后,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在奴隶制社会内部出现,经过春秋到战国,地主土地所有制终于占据了统治地位。与此相对应,奴隶制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战乱兼并中,周王朝瓦解了,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无法维持了。周王、诸侯、卿大夫的权力一层层逐次瓦解,到了战国,终于初步形成了与中国封建生产关系地主制经济相适应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奴隶制的贵族政治有什么不同呢?1地主阶级把政治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集权),中央再集中到皇帝(专制主义),而非层层分割。皇权是最高的、唯一的、绝对的。2皇权或皇帝通过各级官僚机构和官僚来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力。各级官僚机构和官僚对皇帝负责,地方行政制度是所

4、谓的郡县制,由皇帝任命官僚去统治管理,可随时调换。中央机构亦然。贵族当然也有,但基本上排除在核心权力之外。如果要有权力,则要参加到官僚机构中去而起作用。他们参与权力机构有便利之处,可以掌握大权,但需作为高官,才能掌握大权。3除皇帝仍是以长子继承制以维持政权的连续性、稳定性,官僚是任命的j而非世袭的,随时可以调换罢免。官僚的选拔权原则上归皇帝,而由官僚机构来执行,即原则上凭才能德行而非血统家世。4家务和国事分开。皇帝和各级官僚不像过去的周王和贵族,国家就是家庭,家事也是国事,即所谓的“家国同构”。总起来说,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在地主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地主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土地私有

5、制。有一种意见认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土地国家所有制,这是一个可以争论的问题。笔者认为,无论如何宋以后很难说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土地国有制,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却越来越加强了。但不管怎样,从经济基础的特点的角度去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特别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这个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方向还是对的。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结构与机制大体上如下:皇帝所代表的皇权是最高的、唯一的、绝对的,在它之下,有各级官僚组成的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以及选拔官僚的选举制度和监察官僚(也包括皇帝)的台谏制度。另外还有一套军事机构和制度及选兵的制度。立法权在于皇帝

6、诏旨、法令,真正形成条文的法律不多,也简单。司法权在地方基层,往往即由行政官僚执行。一个总趋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越来越严密,越来越强化,也越来越僵化。早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可以西汉为代表,可以称之为三公九卿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第一,还保留着奴隶制贵族政治的残留。贵族政治时期经济、政治、家族结合,因此家事、国事不分,管家也就是治国。第二是制度不严密。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第二个方面的演化,来自于这个制度本身的矛盾,带有一种重演、循环的特色,颇为有趣。这种制度本身就存在的矛盾,一是在中央,是皇权和相权(官僚制度)的矛盾,二是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则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从西汉以来

7、,中央官僚机构大体经历了三公九卿制及三省六部制这样两个阶段,而执行机构六部在唐已大体完备,一直沿袭到清。惟宰相一职迭经变更,其趋势大体是以皇帝的内朝官代替外朝的宰相,掌宰相之权,但因需要而又逐渐变成外朝官,原来的宰相的官职成为虚衔,由此而又出现了新的内朝官,新内朝官又嬗变成了外朝官。这种循环式的变化主要是专制主义制度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的表现。在此变化中,相权逐步削弱。且被分割,但又不能没有,所以历代宰相,官衔繁多,变化繁复,职事不一。皇权与相权要结合、要协调,若非如此,宰相可不要。既要,又有矛盾,就出现了上述的局面。与之相较,具体行政的六部,一千多年来,一直是比较稳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8、的另一个由内部矛盾引起的演变,是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的。为了统治各个地方,中央的权力要贯彻下去,要经过各地的政府机构。为此,中央的权力必须下分一些给地方,但又不能使地方权力过大,形成尾大不掉或割据的局面。这样一个矛盾,遂使得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出现了类似中央政府中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的那种循环式的变化。即中央为了监督地方官或者专门办某些事,由中央派代表到地方去,先是临时性的,然后转成长期性的派出机构。这些由中央派到地方去的官逐渐参与地方具体事务的处理,有了专门的衙门和人员,逐渐变成了正式的地方官,然后又需再派新的代表去地方监察或办事,逐渐又成了新的地方官。三、专制主义中

9、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地位第一,国家政权包括政体,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且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一旦产生以后,就相对独立于经济之外,而对经济起着巨大的作用,有时甚至在一定时期里和一定条件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归根结底,它的作用还是由经济决定的。第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国家政权形式即政体,而国家政权的内容即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体是更根本的,决定性的。中国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专政,其形式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归根结底是讲地主阶级国家或地主阶级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能抽象地讲制度的作用,地主阶级在历史上当它出现的时候是必要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10、产物,比起奴隶制社会来它是一个进步。为这种生产关系服务的政治上层建筑,有其产生的历史原因,不是偶然的。总的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是适合中国封建地主经济这样的经济基础的,它的形成起着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作用,因此其形成是历史的进步。当然,历史发展到后来,地主阶级走向没落,而社会内部出现了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时,封建生产关系从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种维护封建生产关系的政权形式也就走向僵化。而由于其强大严密的组织与控制能力,它也就对新的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阻碍作用,这种制度也就必须要推翻和打破了。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到了旧生产力完全不适应的程度?打破它的任务是否已

11、经提到日程上来?光凭内部的因素是否能打破?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研究的。第三,从以上基本的两点,我们可以进一步看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具有何种历史作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组织严密,控制强烈,各级机构层次分明,统属清楚,互相制约,而权力最后集中到一个人即皇帝身上。因此:1.它有利于统一。不是说统一一切都好,有时不统一倒可能发挥地方的作用,使地方能不受限制地发展。2它的统治力量是强大的,对人民的统治是强大而严密的。3它对社会生活包括经济生活与思想意识的干预是强烈的。4有相当严密与完备的制度、规章、法令、机构,真正好好运作的话,行政效率相当高。5由于权力层层集中到中央,最后集中到皇帝手中,因此各级官僚只对上级负责。【读后感】(可以不写)【相关推荐】(可以不写)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oc)为本站会员(魏子好的一塌糊涂的文献)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