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史海索道之上古时期90.pdf

  • 资源ID:21355408       资源大小:2.10MB        全文页数:9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3.99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3.99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史海索道之上古时期90.pdf

1、 史 海 索道 上 古 前 3077 前 2037 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2/90 目 录 总 目 录.3 上古 前 3077前 2037.18 盘古开天辟地.18 女娲补天造人.20 伏羲建八卦.24 随人钻燧取火.25 有巢构木为巢.26 共工怒触不周山.27 神农尝百草.29 禅让制.33 阪泉之战.37 涿鹿之战.40 蚩尤.41 仓颉造字.58 黄帝.60 少昊.67 颛顼.69 帝喾.70 帝挚.72 帝尧.72 帝舜.77 大禹治水.86 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3/90 总 目 录 上古 前 3077前 2037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造人 伏羲建八卦 随人钻燧取火 有巢构木

2、为巢 共工怒触不周山 神农尝百草 禅让制 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 蚩尤 仓颉造字 黄帝 少昊 颛顼 帝喾 帝挚 帝尧 帝舜 大禹治水 夏朝 前 2037 年前 1559 年 涂山之会 钧台之享 禹划九州 禹伐三苗 皋陶作刑 甘之战 太康失国 寒浞夺位 少康中兴 孔甲乱政 鸣条之战 商朝 前 15591046 景亳之命 伊尹放太甲 伊尹辅政 九世之乱 盘庚迁殷 武丁中兴 宗法制 分封制 井田制 酒池肉林 牧野之战 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4/90 甲骨文 青铜器 西周 前 1046 年前 771 年 封邦建国 周公辅政 三监之乱 周公东征 成康之治 周昭王南征 周穆王西征 周夷王伐戎 周厉王专利 国

3、人暴动 周召共和 宣王中兴 烽火戏诸侯 犬戎之祸 春秋 前 770 年前 476 年 平王东迁 携王余臣 庄公小霸 楚国称王 共叔段之乱 王子带叛乱 周郑交恶 东门之战 曲沃灭翼之战 齐灭纪之战 管仲相齐 管鲍之交 长勺之战 北杏之会 齐桓公称霸 九合诸侯 尊王攘夷 召陵之盟 假道伐虢 葵丘之会 泓水之战 重耳流亡 城濮之战 崤之战 秦霸西戎 赵盾主盟 问鼎中原 若敖氏之乱 邲之战 鞍之战 华元弭兵 鄢陵之战 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5/90 晋悼公新政 弭兵之会 晏婴相齐 子产相郑 伍子胥奔吴 王子朝之乱 鸡父之战 刺杀王僚 柏举之战 堕三都 卧薪尝胆 田恒弑君 越灭吴之战 晋阳之战 三家分

4、晋 田氏代齐 战国 前 475 年前 221 年 李悝变法 魏灭中山之战 三晋伐齐之战 吴起变法 阴晋之战 战国七雄 泗上十二诸侯 棘蒲之战 韩灭郑 浊泽之战 商鞅变法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徐州相王 河西之战_(战国)楚灭越 合纵 连横 五国相王 函谷关之战_(前 318 年)古蜀 秦灭古蜀 争夺九鼎 齐秦互帝 稷下学宫 诸子百家 胡服骑射 宜阳之战 赵灭中山之战 垂沙之战 五国攻秦之战 伊阙之战 齐灭宋之战 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6/90 济西之战 田单复国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齐魏灭薛 楚辞 负荆请罪 鄢郢之战 庄蹻起事 远交近攻 华阳之战 阏与之战 陉城之战 战国四公子 长平之战 窃符

5、救赵 义不帝秦 债台高筑 秦灭周 荆轲刺秦王 秦灭六国之战 秦朝 前 221 年前 206 年 统一度量衡 郡县制 秦驰道 焚书坑儒 阿房宫 秦始皇东巡 骊山陵 北击匈奴 徐福东渡 沙丘之变 赵高专政 大泽乡起义 秦末农民战争 巨鹿之战 望夷宫之变 约法三章 鸿门宴 暗渡陈仓 楚汉战争 彭城之战 成皋之战 垓下之战 西汉 前 202 年公元 8 年 11月 郡国制 白登之围 和亲匈奴 消灭异姓王 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7/90 吕雉称制 诸吕之乱 萧规曹随 七国之乱 文景之治 汉武盛世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夜郎自大 汉匈战争 马邑之谋 汉武帝币制改革 尊儒尚法 汉四郡 李广利降匈奴 苏武牧

6、羊 汉攻大宛之战 东瓯内迁 巫蛊之祸 霍光辅政 盐铁论 昭宣中兴 西域都护府 西汉外戚干政 昭君出塞 王莽篡汉 新朝 公元 8 年 12 月23 年 10月 王莽改制 昆阳之战 刘玄称帝 绿林军 刘盆子称帝 赤眉军 东汉 25 年220 年 东汉统一战争 云台二十八将 王景治黄河 光武中兴 造纸术改进 明章之治 白虎观会议 地动仪 班超再通西域 外戚宦官乱政 邓氏称制 邓骘 梁冀 党锢之祸 西域长史府 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8/90 汉羌战争 十常侍 黄巾之乱 凉州之乱 董卓讨伐战 群雄割据 凉州军劫天子 孙策渡江 募民屯田 袁术称帝 易京之战 官渡之战 曹操征乌桓 仓亭之战 三顾茅庐 赤壁

7、之战 合淝之战 潼关之战 建安文学 益州之战 汉中之战 樊城之战 曹丕篡汉 挟天子令诸侯 三国 220 年280 年 九品中正制 石亭之战 魏灭燕之战 高句丽讨伐 提倡玄学 曹爽专权 高平陵之变 司马氏专权 东兴之战 寿春三叛 司马昭弑君 竹林七贤 魏灭蜀之战 司马炎篡魏 刘备称帝 夷陵之战 水淹七军 诸葛亮南征 诸葛亮北伐 五丈原之战 姜维北伐 孙策平江东之战 黄皓_(宦官)专权 交州领化 孙权建国 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9/90 吕壹专权 二宫之争 诸葛恪专权 孙皓暴政 西陵之战 晋灭吴之战 西晋 265 年316 年 徙戎之议 八王之乱 永嘉之乱 衣冠南渡 五胡十六国 五胡乱华 胡汉分

8、治 东晋 317 年420 年 五马渡江 王马共天下 王敦之乱 苏峻之乱 冉闵杀胡 桓温北伐 枋头之战 北府军 淝水之战 台壁之战 参合陂之战 王恭叛乱 卢循孙恩之乱 桓玄之乱 刘裕北伐 南北朝 420 年589 年 元嘉之治 北魏统一北方 国史之狱 大明历_(祖冲之)永明之治 神灭论论战 孝文帝改革 均田制 三长制 锺离之战 大乘教起义 六镇大起义 河北起义 河阴之变 孝武西迁 北魏分裂 沙苑之役 邙山之战 玉璧之战 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10/90 侯景之乱 江陵之战 武帝灭佛 北周统一北方 尉迟迥之乱 隋灭陈之战 隋朝 581 年619 年 开皇之治 隋与突厥之战 三省六部 大兴城 隋

9、唐洛阳 隋唐大运河 三征高丽 隋末民变 唐朝 618 年907 年 晋阳起兵 唐朝统一战争 虎牢之战 武德之治 武德律 开元通宝 玄武门之变 渭水之盟 唐灭突厥 贞观之治 道_(行政区划)租庸调制 羁縻 都护府 守捉 唐灭薛延陀之战 唐太宗对西域诸国的战争 永徽之治 唐律疏议 唐朝灭西突厥 唐灭百济之战 白江口之战 唐与高句丽的战争 罗唐战争 中亚方孔钱币 近体诗 贞观遗风 武周革唐 武周之治 唐朝与契丹、奚的战争 神龙革命 受降城 韦后之乱 唐隆政变 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11/90 开元之治 翰林院 市舶司 节度使 募兵制_(唐朝)怛罗斯战役 马嵬驿之变 五京制 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两税法

10、 清水之盟 六次出幸 泾原兵变 平凉劫盟 贞元之盟 第二次宦官时代 永贞革新 元和中兴 牛李党争 甘露事件 会昌废佛 大中暂治 归义军 河朔三镇 藩镇割据 唐诏之战 唐末民变 庞勋之变 王仙芝起义 黄巢起义 白马之祸 五代十国 891 年979 年 兴教门之变 燕云十六州 白藤江之战_(938 年)契丹灭后晋之战 郭威灭汉 高平之战 邺都之乱 辽朝 916 年979 年 契丹文 高丽与契丹之战 大延琳起事 滦河之乱 萧干起事 北辽 金灭辽之战 西辽 东辽国 后辽 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12/90 宋朝 960 年1279 年 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北宋统一战争 烛影斧声 金匮之盟 宋辽战争

11、高梁河之战 白藤江之战_(981 年)瓦桥关之战 君子馆之战 王小波起义 禁榷 咸平之治 澶渊之盟 汴梁 宋夏战争 重熙增币 庆历新政 更戍法 濮议 王安石变法 熙河开边 宋越熙宁战争 新旧党争 元佑更化 六贼 方腊起义 宋江起义 海上之盟 靖康之变 苗刘兵变 宋金战争 郾城之战 绍兴和议 采石之战 隆兴和议 程朱理学 永嘉学派 绍熙内禅 嘉定和议 端平更化 端平入洛 泉州市舶司 宋元战争 钓鱼城之战 襄樊之战 厓山海战 金朝 1115 年1234 年 出河店之战 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13/90 女真文 伪楚 伪齐 海陵王政变 移剌窝斡起义 蒙金战争 野狐岭战役 九公封建 红袄军 三峰山之

12、战 西夏 1038 年1227 年 西夏文 三川口之战 好水川之战 定川寨之战 永乐城之战 蒙灭西夏之战 元朝 1271 年1368 年(98 年)十三翼之战 蒙古攻西辽之战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 窝阔台攻宋之战 蒙古侵略欧洲 旭烈兀西征 蒙古四大汗国 蒙古入侵高丽 蒙越战争 元军侵日战争 海都之乱 延佑复科 至正新政 元代民变 鄱阳湖水战 亦思巴奚兵乱 明朝 1368 年1644 年 洪武之治 明朝治藏历史 卫所制 南北榜案 金山之战 捕鱼儿海之役 明初四大案 郭桓案 空印案 蓝玉案 胡惟庸案 建文改制 靖难之役 永乐盛世 郑和下西洋 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14/90 明入越 安南属明时期 贵

13、州建制 明成祖远征漠北之战 迁都前的南京 唐赛儿起义 朱高炽监国 仁宣之治 朱高煦叛乱 宣宗废后 王振擅政 麓川之役 土木堡之变 明朝午门血案 京师保卫战 明朝浙闽民变 邓茂七起义 叶宗留起义 夺门之变 曹石之变 汪直擅政 荆襄流民起义 藤峡盗乱 弘治中兴 九边 满仓儿案 刘六刘七起义 明武宗南巡之争 宸濠之乱 阳明学 大礼议 海禁 壬寅宫变 北虏南倭 庚戌之变 嘉靖大地震 隆庆新政 俺答封贡 江陵柄政 万历中兴 万历怠政 万历三大征 宁夏之役 朝鲜之役 播州之役 霸田抗租 妖书案 楚太子狱 争国本 南京教案 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15/90 齐楚浙党 东林党 东林党争 阉党 明末三大案 梃

14、击案 红丸案 移宫案 奢安之乱 王恭厂大爆炸 徐鸿儒起义 清兵入塞 己巳之变 吴桥兵变 明末民变 张献忠起义 李自成起义 甲申之变 清朝 1636 年1912 年 八旗制度 萨尔浒之战 山海关之战 松锦之战 清兵入关 绿营 逃人法 圈地令 剃发令 剃发易服 嘉定三屠 扬州十日 庚寅之劫 南北党争 反清复明 郑成功攻台之役 咒水之难 明郑王朝 康熙历狱 三藩之乱 迁海令 澎湖海战 雅克萨战役 尼布楚条约 多伦会盟 清代蒙古 康乾盛世 西学东渐 奏销案 文字狱 清朝治藏历史 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16/90 中国礼仪之争 密折 摊丁入地 军机处 改土归流 乾隆帝南巡 十全武功 平定准噶尔 大小和

15、卓之乱 大小金川之役 大金川之战 第二次金川之战 清越战争 嘉道中衰 川楚白莲教起义 川楚教乱 天理教 癸酉之变 天地会 闭关政策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三元里抗英斗争 太平天国 广东洪兵起义 上海小刀会起义 捻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 瑷珲条约 辛酉政变 垂帘听政 洋务运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同治陕甘回变 天津教案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 中法战争 唐胥铁路 中国通商银行 北洋水师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三国干涉还辽 中俄密约 瓜分中国 新军 戊戌变法 己亥建储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17/90 东南互保 海兰泡事件 庚子赔款 清末新政 日俄战争 苏报案 立宪运动 国会请

16、愿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 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18/90 上古 前 3077前 2037 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 盘古(或称盘古氏或盘古大帝)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关于盘古的传说有很多版本,但都普遍认同盘古是开天辟地的人物。传说 五运历年纪说: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1。炎帝、蚩尤等部落从黄河流域迁徙南方以后,伏羲的传说演变为盘古,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当中。范文澜认为盘古的传说,是古代先民吸收了南方少数民族中盘瓠或盘古传说,加以古代经典中的哲理成分和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来的用于填补鸿蒙时代空白的2。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最早有盘瓠之说。闻一多伏羲考一文考证盘古

17、即匏瓠,即葫芦,盘字古义为开端,盘即葫芦,寓意生命繁衍。饶宗颐盘古图考指出汉献帝兴平元年(194 年),四川益州讲堂石室已有盘古像。有学者亦称盘古乃是伏羲的音转3。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19/90 盘古的故事,较早见于三国时候徐整作的三五历记4:“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

18、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从此以后,盘古开天辟地的记载越来越多起来,并发展为他死后头化为东岳,腹化为中岳,左臂化为南岳,右臂化为北岳,足化为西岳,眼睛化为太阳和月亮,泪水化为江河,呼气化为风,声音化为雷电,夫妻二人化为阴阳。董斯张在广博物志中条引五运历年纪云:盘古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枕中书中说: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述异记称今南海有盘古氏墓,垣三百余

19、里,俗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20/90 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注记 在土卫五上有一座环形山称为 盘古,便是以盘古的名字命名的。盘古的名字可能源自记载于搜神记中的盘瓠。5 注释 1董期张广博物志卷九引五运历年纪 2范文澜中国通史 3袁珂中国神话通论 4艺文类聚卷一 5台湾盘姓客家人之初探源,国立中央大学客家学院电子报第四十八期.女娲补天造人 女娲 女娲,凤姓,生于成纪,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拥有人类女性的上半身,和蛇类的下半身。女娲为华夏之初的三皇之一。她是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人类为她和其兄伏羲的后代。传说曰 炼石补天,捏土造人,立极造物,别男女,通婚姻,造笙簧。神话中说伏羲和女娲

20、是兄妹,同时也是夫妻。在中国的图腾上更有女娲和伏羲交合的图像。传说 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21/90 女娲造人 根据传说,女娲是人首蛇身的女神,某一天,她经过黄河的河畔,想起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山川湖海、飞禽走兽,改变原本一遍寂静的世界。但是,女娲总觉得这世界还是缺了点甚么,但又一时想不起是些甚么。当她低头沉思,看到黄河河水里自己的倒影时,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还缺少了像自己这样的人。于是,女娲就参照自己的外貌用黄河的泥土捏制了泥人,再施加法力,泥人便变成了人类。女娲高媒 女娲造了男人和女人,并使他们结合,于是有了婚姻,故又被视为媒神。女娲制乐 女娲创造了瑟、笙簧、埙等中国的传统乐器。女娲

21、补天 根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其他古籍记载有差别。淮南子天文训记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 原道 记为共工与高辛氏之战;雕玉集 壮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22/90 力记为共工与神农氏之战;路史太吴纪记为共工与女娲之战。女娲补天是一个很著名的传说。红楼梦 的第一回即引用这个传说,女娲为了补天,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但剩下了一块未用。有人认为,不周山暗喻房柱,其实补天就是

22、盖房子,女娲补天的故事,其实是讲女娲这个人很聪明,会炼石盖屋。后事 根据山海经,女娲在肉身死后,她的肠化作了十个神人,到了西方的大荒广粟之野守护去了。另据传说,女娲死后埋葬在今中原河南省西华县。故西华县又名娲城。另有传说女娲灵魂后来升天,由神兽白螭和腾蛇保护着去了天宫,成为天神。女娲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复姓。中国古代有个著名的部落女首领名字为女娲,是伏羲的妹妹,埋葬在今中原河南省西华县。双系性 女娲神话具有双系性。第一系就是作为创世女神的女娲,就是伏羲的妹妹,这个跟女娲是词源有关,女娲的娲字,在远古时代本意就是女神的意思。女娲是巫神教的主神。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23/90 第二系是古代英灵女娲

23、,需要指出的是,远古时期叫女娲的女人并不是只有一个,只不过有个比较有名。就如后羿,古代也有两个比较有名的,一个是帝尧时代的人,一个是夏朝的其中一代天子。双系女娲神不是同一个神,有如下证据。词源,娲字作为象形字,本身就是女神的意思,这个字在第二系女娲出生前就存在,并且其形象是人首,龙身(或蛇身)。时代,女娲作为巫神教主神,从古代就是如此,而第二系女娲的时代,巫神教已经是盛行时期了,一个教派的主神不可能是在其存在的好几百年后出生的。女娲作为复姓在现代还存在,并且族系能追索到古代,这个证据说明,远古时期,古人拿主神的神名为自己的孩子取名是很正常的。双系女神形成的可能性 第一系 女娲作为创始神之地位是

24、无须质疑的,因为娲字本身就是女神之意。远古时代的人创造了一个象形字来描述他们心目中的主神。意即女娲这两个字在远古来说,相当于当代汉字女神之意。第二系 女娲作为英灵神的地位也是符合逻辑的。伏羲的妹妹女娲出生的年代对古代来说,是传说时代,既然类似时代的黄帝,炎帝都已被神化了,因此伏羲与女娲被神话也是合理的。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24/90 创作中的女娲 封神演义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纣王因对女娲不敬,女娲便在盛怒之下命令三妖(其中狐精假装成妲己)迷魅纣王,加速商朝的毁灭。法宝为招妖幡。仙剑奇侠传 在单机游戏仙剑奇侠传系列中有女娲后裔的设定,她们皆为女性,代代单传,秉承女娲遗志,世代守护着苍生。相关

25、媒体报导 2012 年 6 月 2 日到 5 日,大陆一批考古、历史、神话与民俗等专家出席山西吉县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鉴评听证会,鉴定了在山西省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所发现人骨,经北京大学碳 14(C14)同位素测定,人骨的年代距今约 6200年前,与神话传说中女娲所出现的年代近似,也有可能是作为祭司的某一代女娲的遗骨。伏羲建八卦 伏羲 伏羲(读音:f x,生卒年不详),又称宓羲、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太昊等,史记中称伏牺,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君主。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与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中国神话中与女娲一样,龙身人首、蛇身人首。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25/90 简介 伏羲,又称太昊。生于

26、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徙治陈仓,定都于陈宛丘(今河南淮阳)。相传伏羲教民结网,渔猎畜牧,制造八卦等,亦传说伏羲创文字、古琴。传说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做八卦。八卦衍生 易经,开华夏文明。近代之灵签或掷杯,实是 易经之简化版。因其制造八卦,人奉之为神,尊其为八卦祖师。另有一说,伏羲即盘古。1学者以文字学的角度考证盘古,盘字古义为开端,古即葫芦,寓意生命繁衍。黄帝部落兴起,炎帝、蚩尤等部落的一部分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以后,其先祖伏羲在传说中演变为盘古,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当中,演变出盘古开天的传说。注解 1 袁珂中国神话通论 随人钻燧取火 燧人氏 燧人氏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火的发现者,有一种

27、说法他为三皇之一。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26/90 韩非子 五蠹 有记载:民食果蓏蜯蛤,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是新石器初期河套附近一个母系氏族,他们以打猎为生,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撞时产生火花。燧人氏受到启发,于是发明了钻木取火。据说燧人氏是在商丘发明钻木取火,因此商丘被授予火文化之乡称号。当地更设有一个占地 4 万多平方米的燧皇陵陵园1。资料来源 燧人氏陵风景区.新华网.2010-10-14 2011-10-30.有巢构木为巢 有巢氏 有巢氏,中国上古传说人物、氏族,亦称大巢氏1。传说中华初民穴居野处,受野兽侵害,有巢氏教民

28、构木为巢,以避野兽,从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2 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27/90 从这个角度看,有巢氏实际上代表着当时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从原始的山洞居住发展到建造房屋的阶段,是进步的一个标志。注释 1 通志三皇志 有巢氏亦曰大巢氏 2 庄子 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共工怒触不周山 共工氏 共工又作龚工,中国上古神话人物,洪水之神。传说中共工形象凶恶,人面蛇身而红发,性情愚蠢而凶暴,野心勃勃,是黄帝系部族长期的对手。据说共工姓姜,是炎帝的后代1。关于他的神话传说,几乎全与水有关,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触不周山。一说共工部落活动区域在

29、今河南辉县。他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共工发动洪水 淮南子本经篇中记载,帝舜之时,先前死去的共工再度出现,振滔洪水,以薄空桑,给原始初民带来了一场大灾难。负责治水的部落首领禹为了消除水害的根源,率领黄帝系的部落成员与共工展开了一场激战,山海经 大荒西经 中提到 有禹攻共工国山,很可能就与这场大战有关。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28/90 荀子 成相篇 中说:禹有功,抑下鸿,为民除害逐共工,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共工发动洪水与禹逐共工的神话传说。淮南子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最后共工战败,被放逐于幽州的龚城(共城)

30、。因此尚书舜典说: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括地志亦说:故龚城在檀州燕乐县界,故老传云舜流共工幽州,居此城。清人顾炎武作昌平山水记称,其城仍在,亦曰共城,在密云县东北五十里。共工之臣相柳 传说中有一个九头蛇身的怪物名叫相柳2,是共工的臣子。它贪婪无厌,所经过的地方会陷为沼泽,而且这些沼泽中的水不是辛辣便是苦涩,成为人畜无法生存的荒地。禹在治理洪水、驱逐共工的同时也斩杀了相柳,结果相柳之血腥臭无比,被它渍过的土地不生五谷,又低洼潮湿;禹用土壤填塞这些土地,三次填塞而三次塌陷。最后禹只能把这块土地辟作池塘,建造众天帝的神坛,以镇压妖魔。水神 共工死后,人

31、们奉他为水师(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虽然共工残暴而作恶多端,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29/90 但由于他的神力和他与初民生活的密切联系,他始终受到人们的敬畏。山海经中记载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向),就表达了这种原始的敬畏。注释 1 国语周语:共工之从孙四岳佐禹。贾逵注说:共工,炎帝之后,姜姓也。2 山海经大荒北经作相繇。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 神农氏,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也因为此两项重要贡献,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 等,为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不但能保佑农业收成、人民健康,更被医馆、药

32、行视为守护神。传说神农氏的样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体除四肢和脑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内脏清晰可见。神农氏尝尽百草,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甚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后来,由于神农氏服太多种毒药,积毒太深,终于身亡。近些年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遗址考古发现,约在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30/90 7000 年前至 1 万年前,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已经出现了农业社会。传说 因为上古时代并未有完整文字,故多为口耳相传之传说。而有关神农氏的传说也有不少。但亦有古籍用神话般的形式提及到神农氏的一些事情。易经系辞 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

33、天下。白虎通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至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太平御览引周书 神农耕而作陶。史记补三皇本纪 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世本 神农和药济人。淮南子 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教民耕种 相传是神农氏发明耕种的方法,他命百姓把谷种收集,然后播在开垦过的田土上,以后百姓便照这方法耕植五谷了,神农氏之称一源为此。发明耒耜 神农氏首创木制的耒耜,被认为是农业发明之始。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31/90 尝百草 相传神农氏为辨别各类草药,更作亲自尝试,最后试到一种含有剧毒的草药,无法可解,最终便牺牲了生命。神农氏有一条神鞭,名为赭鞭,

34、用来鞭打各类花草,可令到花草的药、毒、寒、热等特性显露出来。神农本草经 剧毒的草药传说是断肠草 发明陶器 神农氏还发明了陶器,陶器是与农耕同时出现的,被誉为继火的使用之后的又一大创举 神农后裔 相传炎黄时期,炎帝和黄帝皆神农氏之后,两部落联合形成华夏族。炎帝败于黄帝,黄帝为共主,炎帝部落一部分迁离了黄河流域。蚩尤亦神农氏之后,蚩尤部落在黄河流域战败后,一部分融入黄帝部落,一部分南迁,后又西迁。鄂、湘、贵间均有苗民生活,为蚩尤之后,因先祖以务农,故而得名。蚩尤为神农氏后裔,蚩尤部落文明程度本来较高,但因战败后后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32/90 裔居于偏远之山间,日久之后,文化并无进步,抑且退化

35、,反而成为了化外之民。神农故居 相传神农氏出生于烈山,有人在在湖北距随州北四十公里的厉山镇列山神农洞修建了神农故居。神农故居,设有神农洞二处(一为谷物药材贮藏,一为居住),并有神农亭、神农塔、神农庙、山南建神农茶室、神农花卉、九龙亭及山北神农母安登浴池,百草园等十数处。湖北西部山区,也有一地称为神农架,也与神农氏有关,缘于神农氏曾到此地搭架采药之传说。神农洞和神农碑 距离随州市区五十五公里处的烈山上,洞中原有石桌、石凳、石碗及石榻等,传说是神农氏所用的器物。烈山还有神农井、神农宅、神农观、炎帝庙等古建筑。厉山镇北有 炎帝神农氏碑一座,保存至今。日本 日本人也信奉神农,尤其药商、医师、摊贩,在东

36、京的汤岛圣堂有神农节。基于古时的摊贩团体演变为江湖极道团体,连黑道指定暴力团与赌博中人也崇信神农。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33/90 禅让制 禅让制 禅让制(禅,拼音:shn(国)sin6(粤),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 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 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起源 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

37、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中国传说中的禅让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或帝王让位给别人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禹之子启为王。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据说首领要躲在树林中,然后由族人拥戴他出来。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34/90 但另一种说法是,禅让制只是到禹之子启就终止了,他

38、建立第一个朝代夏朝。真实性的怀疑,主要是因为把上古的首领和后来的帝王类比,因为条件的恶劣,当上古的首领其实是个苦差,不象后来的帝王。中国历史上的禅让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这些所谓的禅让,都是朝中权臣胁迫皇帝退位,而由于继承者是当政者的臣子,为避免不忠的骂名,便打着禅让的旗号,以取得正统性。因此,以禅让而灭亡某一朝代,史书中也多表述为篡(如王莽篡汉),而若以武力直接推翻某一朝代,则用灭(如元灭宋),以表明某种价值判断。疑点 顾颉刚指出:禅让之说乃是战国学者受了时势的刺激,在想象中构成的乌托邦。又说 这时墨家为了宣传主义而造出来的1。1936 年,他还发表禅让传说起

39、于墨家考。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对丹朱称呼帝。荀子在正论中说: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是陋者之说也。韩非子在 说疑 一文中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人者,人臣弒其君者也。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35/90 竹书纪年认为: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见也。2 汲冢琐语云:舜放尧于阳,而书云某地有城,以囚尧为号识者,凭斯异说,颇以禅受为疑。广弘明集十一引汲冢竹书云: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今见有囚尧城 1993 年郭店一号墓出土的唐虞之道与 2002 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收录的子羔、容成氏三篇都记载上古的

40、禅让。唐虞之道推崇禅让,指出不禅而能化民者,自生民未之有也。年表 以禅让形式完成的政权更替见下表:西汉新朝 8 年,西汉的孺子婴禅让给新朝的王莽 东汉曹魏西晋 220 年,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 265 年,曹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西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 420 年,东晋恭帝司马德文 禅让给南朝宋武帝刘裕 479 年,南朝宋顺帝刘准禅让给南朝齐高帝萧道成 502 年,南朝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南朝梁武帝萧衍 557 年,南朝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南朝陈武帝陈霸先 东魏北齐 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36/90 550 年,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给北齐文宣帝高洋 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后梁

41、 557 年,西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581 年,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朝文帝杨坚 618 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705 年,周圣神皇帝武曌禅让给唐中宗李显(内禅)907 年,唐哀帝李祝禅让给后梁太祖朱温 南吴南唐 937 年,南吴睿帝杨溥禅让给南唐烈祖李昪 后汉后周北宋 951 年,后汉李太后下诰将后汉皇位禅让给后周太祖郭威 960 年,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 其他 以下是其余在中国历史上曾完成禅让程序,但随即以失败告终的政权 前 316 年,战国时代的燕王姬哙禅让给子之 403 年,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禅让给桓楚武悼帝桓玄 551 年,南梁帝萧栋禅让给汉帝侯景

42、619 年,隋帝杨侗禅让给郑帝王世充 兰芳共和国 华人在南洋婆罗洲建立的兰芳共和国,总长实行禅让和选举结合的形式。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37/90 注释 1 古史辨第七册 2 司马贞史记正义,括地志有一段话:故尧城在濮州鄄城县东北十五里。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又有偃朱城,在县西北十五里。竹书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是中国上古时期传说中的一场战争,见于史记五帝本纪。介绍 史记相关记录如下: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集解】服虔曰:阪泉,地名。皇甫谧曰:在上谷。括地志云:阪泉,今名黄帝泉,在妫州怀戎县东五十六里。出五里至涿鹿东北,与涿水合。又有涿鹿故城,在妫州东南五

43、十里,本黄帝所都也。晋太康地里志云涿鹿城东一里有阪泉,上有黄帝祠。阪泉之野则平野之地也。三战,然后得其志。【正义】黄帝修整军队,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在阪泉和炎帝进行决战。经过三次激烈的战斗,最终黄帝战胜了炎帝,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38/90 组成炎黄部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正义】言蚩尤不听黄帝之命也。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集解】服虔曰:涿鹿,山名,在涿郡。张晏曰:涿鹿在上谷。【索隐】或作浊鹿,古今字异耳。地理志上谷有涿鹿县,然则服虔云在涿郡者,误也。遂擒杀蚩尤。【正义】炎帝联合黄帝击败蚩尤。【集解】皇览曰: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

44、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郡巨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索隐】案:皇甫谧云 黄帝使应龙杀蚩尤于凶黎之谷。或曰黄帝斩蚩尤于中冀,因名其地曰绝辔之野。1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正义】诸侯都奉黄帝为主,不顺从者黄帝都派兵攻伐,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披山通道,未尝宁居。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39/90 【正义】平定天下之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里安定的居住过。【集解】徐广曰:披,他本亦作陂。字盖当音诐,陂者旁其边之谓也。披语诚合今世,然古今不必同也。【索隐】披音如字,谓披

45、山林草木而行以通道也。徐广音诐,恐稍纡也。黄帝,名轩辕。黄帝时期,神农氏统治着各部落,但神农氏日渐衰微,于是各部落之间争战不断。以轩辕为首领的部落,在战争中逐渐强大起来。很多小的部落都归附了轩辕。炎帝和蚩尤也是两个很强大的部落的首领。炎帝和蚩尤成为黄帝最大的两个对手。2 战争地点分析 阪泉之战的地点,一种说法认为在河北涿鹿东南。也有说在今北京延庆。另一种说法认为是阪泉在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理由有二:解州镇春秋晋国时称解梁,汉代置解县。据解县志记载:解梁古时曾称作涿鹿。第二,从如今的地图看,炎帝的都城是蒲阪,即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黄帝居于轩辕之丘,是在今日郑州市轩辕丘,而运城正好处于两者之间,

46、离永济相当近。参考资料 皇览,书名也。记先代冢墓之处,宜皇王之省览,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40/90 故日皇览。是魏人王象、缪袭等所撰也。史记五帝本纪 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是相传中国远古时代,有熊氏黄帝与神农氏炎帝两族联合,同蚩尤九黎族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争。介绍 约四、五千年前中国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兴起于今冀鲁豫交界地区的蚩尤九黎族,属东夷集团,他们的势力不断由东方向西发展。九黎族原居于南方,后北上中原,与以黄帝为首的部落(华夏集团)发生了冲突,这两股势力为争夺适于牧猎和浅耕的地带,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地带相遇,于涿鹿之野(今河北省涿鹿县)展开长期争战。黄帝先把炎帝的部落并吞(一说炎帝

47、部落逃至南方),再把蚩尤擒杀。蚩尤率领所属 72 氏族(或说 81 氏族)对抗。由于蚩尤的武器装备较好,所以在战斗之初,黄帝处于守势。黄帝族率领以熊、罴、狼、豹等为图腾的氏族,数战不胜。黄帝使应龙蓄水,抵挡蚩尤。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天大晦冥,雷电交作,冲破了应龙的水阵。黄帝在危急关头,又请来女神女魃,使天气放晴。蚩尤和黄帝在战场上各自斗法。蚩尤利用浓雾,使黄帝的部队迷路。黄帝发明了指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41/90 南车辨别方向,成功冲出浓雾的封锁。经过几个连场战斗,最后黄帝终于在中冀之野(即冀州,今河北省涿州,至今那里还保存有蚩尤墓遗迹)擒杀了蚩尤,获得全胜,成为中原各部落的共主。从此黄帝

48、声名大震,他的势力也日益强大起来,为华夏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文中记述的这场战事,有不少神话色彩,但也不难看出,蚩尤及其部族英勇善战,具有很强的实力。黄帝是位有圣德之人,他的聪明才智、德望实力又胜于蚩尤,所以说黄帝当时是众望所归的。蚩尤 蚩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部落首领,以在涿鹿之战中与黄帝交战而闻名。蚩尤在战争中显示的威力,使其成为战争的同义词,尊之者以为战神,斥之者以为祸首。1蚩尤也是苗族相传的远祖之一。其活动年代大致与华夏族首领炎帝和黄帝同时。传说概述 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以来的古籍对蚩尤传说的记录相当丰富,但常有矛盾之处。根据这些记录,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的领袖。234学者依照逸周

49、书5、盐铁论6推测蚩尤属于太昊、少昊氏族集团。7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个部落之意,一说七十二个8),骁勇善战,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42/90 势力强大。9 古籍中提及蚩尤最多的,是其与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展开的激战,具体情况有三说。第一说见于史记五帝本纪,即黄帝在阪泉之战中战胜炎帝后,蚩尤作乱,黄帝又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从而巩固天子之位;10 第二说见于 逸周书 尝麦篇,即蚩尤驱逐赤帝(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11 第三说见于 山海经 大荒北经,即蚩尤作兵攻伐黄帝,黄帝令应龙迎战,双方在冀州之野大战,蚩尤兵败被杀。12 尽管各说略有差异,但蚩尤与黄帝曾经交

50、战是无疑的。战争过程则更为曲折,且极具神话色彩。蚩尤善战,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作大雾,弥三日,黄帝九战九不胜13、三年城不下14。鱼龙河图载黄帝不敌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15,即依靠女神玄女的力量方才取胜。131516一说黄帝藉助风后所作之指南车方在大雾中辨明方向,获得胜利。1718 蚩尤的结局,传说多称兵败被杀,101112或者臣服于黄帝,并主军事。15 后来天下又乱,黄帝画蚩尤的形像,威慑天下,天下都史海索道 中庸無相录编 43/90 以为蚩尤不死,并且居黄帝之幕府,于是八方万邦皆为弭服。15 轩辕黄帝战蚩尤,是中国传说时代极其重要的事件。黄帝胜利之后,一统中原地区,


注意事项

本文(史海索道之上古时期90.pdf)为本站会员(中庸记事本)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