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经济学基础答案及课件第十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ppt

  • 资源ID:21530721       资源大小:221K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经济学基础答案及课件第十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ppt

1、第十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第一节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世界各国生活水平存在巨大差别,这种巨大差异主要是由经济增长能力的差异造成的。(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总量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经济总量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衡量。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设 为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为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则经济增长率(G)就可以用下式表示:例如,2001年我国的GDP为95933亿元,2002年按可比价格计算的GDP如果能够达到102695亿元,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为6762亿元(102695亿元95

2、933亿元),则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即为7(6762亿元95933亿元)。如果要计算某一时期的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则可以用下式求得:式中:年平均增长率 基年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 末年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 从基年到末年的年数 例如,1978年我国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为3624.1亿元,2001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约为28704.1亿元,那么,从19782001年的23年间,我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即为: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而人均经济总量的增长则体现了经济效率的提高。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分为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

3、两种方式。所谓粗放型增长,是指在生产要素效率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数量而实现的经济增长;集约型增长则是指在要素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效率而实现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具有更广的外延。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1、影响短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在短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总需求。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没有被

4、充分利用之前,即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会拉动经济增长,相反,总需求的减少则会使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经济出现负增长。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即不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通常只会导致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而总需求的减少则会起到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作用。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或政府需求、净出口需求四个分量。在总需求的四个分量中,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三个变量是内生变量,通常被称为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这三个变量中,消费需求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投资需求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利率;净出口需求的大

5、小主要决定于国民收入和汇率。政府需求是外生变量,它的大小决定于政府的经济政策。无论是作为内生变量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还是作为外生变量的政府需求,其增加或减少都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或减少,从而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起推动作用或抑制作用。2、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一个社会的长期经济增长,则主要受总供给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概括地说,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1)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2)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在生产要素中,劳动和资本常常被看作是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生产要素。如果其他条件是一定的,那么一个社会投入的劳动数量和资本数量越多,产出就越多,经济总量的增长就越快。劳动的数量取决于劳动

6、者的人数和劳动时间,在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取决于人口的增长。资本的数量则主要取决于资本积累,包括资本积累的规模和资本积累的速度,也包括引进外资的数量。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而且与生产要素的效率高度相关。如果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不变,则要素的效率越高,经济总量的增加就越快。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机器设备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结合方式的改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管理效率的提高以及人力资本的增进、知识的积累和教育的发展都会极大地促进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期经济增长。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经济学在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时,往往

7、把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管理效率的提高以及人力资本的增进、知识的积累和教育的发展视为除劳动、资本之外的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第三因素。二、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家所关注的问题。18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探讨国民财富是什么,以及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实际上就是研究经济增长问题。在历史上许多经济学家都对经济增长提出了至今仍有影响的思想,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是在二战以后发展并形成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通常都是通过一定的经济增长模型来表达的,在经济增长模型中主要有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和新剑桥模型。1、哈罗德多马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是在20世纪40年代分别由英国经济学家R.哈罗

8、德和美国经济学家E.多马提出的,这是早期最有影响的经济增长模型。这个模型的中心是分析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基本公式是:资本产出比率(C)是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资本量,它由生产的技术状况决定。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比率是不变的。哈罗德多马模型假使技术不变,这样,经济增长率就取决于储蓄率。例如,假设资本产出比率C为3,当储蓄率S为15%时,经济增长率G就是5%。在资本产出比率不变的条件下,储蓄率高,则经济增长率高;储蓄率低,则经济增长率低。可见这一模型强调的是资本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的是资本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哈罗德模型还用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这三个概念分析

9、了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与波动的原因。实际增长率(G)是实际上所发生的增长率,它由实际储蓄率(S)和实际资本产量比率(C)决定,即:有保证的增长率(Gw),又称合意增长率,是长期中理想的增长率,它由合意的储蓄率(Sd,符合居民意愿储蓄需求)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 r,符合企业家意愿投资需求)决定,即:自然增长率(Gn)是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它由最适宜的储蓄率(So)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 r)决定,即:哈罗德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一致,即:如果这三种增长率不一致,则会引起经济的波动。具体来说,实际增长率与

10、有保证的增长率的背离,会引起经济的短期波动。当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GGw)时,会引起累积性的扩张,因为这时实际的资本产量比率小于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Cr),资本家会增加投资,使这两者一致,从而就刺激了经济的扩张;相反,当实际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GGw)时,会引起累积性的收缩,因为这时实际的资本产量比率大于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Cr),资本家会减少投资,使这两者一致,从而引起了经济收缩。在长期中,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GGn)时,由于有保证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的程度,将会出现长期停滞。反之,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GGn)时,由于有保证的增长率

11、不会达到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的程度,将会出现长期繁荣。所以,应该使这三种增长率达到一致。哈罗德多马模型是最早的经济增长模型,它虽然比较简单,而且有缺点,但以后的经济增长模型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对它的发展与改进。2、新古典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经济学家R.索洛等人提出来的。这一模型强调了经济增长取决于三个因素:劳动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在生产中,劳动与资本的比率是可以变动的。在经济增长中,劳动与资本的比率也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这就是说,如果劳动的相对价格低于资本的价格,就可以使用多用劳动少用资本的劳动密集型方法来实现增长;如果资本的相对价格

12、低于劳动的价格,就可以使用多用资本少用劳动的资本密集型方法来实现经济增长。市场调节,即劳动与资本价格的变动,可以通过调节劳动与资本的比率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稳定的增长取决于合意的储蓄率与实际储蓄率的相等,在现实中这个条件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哈罗德多马模型指出的稳定增长之路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被称为“增长的刃锋”。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来实现稳定增长,这就现实多了。因为这个模型强调了稳定增长中市场机制的作用,所以称为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索洛研究实际资料之后还有一个“余量”。例如,经济增长

13、率为3%,劳动增加引起的增长为0.8%,资本增加引起的增长为0.7%,剩下的1.5%来自于什么呢?索洛把这种“余量”的来源归因于技术进步。尽管从现在来看索洛对技术进步的分析尚不全面、深入,尤其是他把技术进步作为增长模型的一个外生变量,而不是内生变量,但他对技术进步的关注是一个重大贡献。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肯德里克等人进一步对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进行了定量分析。他们用经济计量学方法计算出了知识进步、规模经济、经济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这些构成技术进步的因素以及整体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小,这样对技术进步在经济中的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3、新剑桥增长模型 新剑桥增

14、长模型是在1956年,由英国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和卡尔多等人提出和建立的。这个模型把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结合起来,说明了经济增长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以及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新剑桥增长模型以研究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重点,它的基本假设是:第一,社会成员分为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两个阶级;第二,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是不变的;第三,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新剑桥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其中,C是资本产出比率,P/Y是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W/Y是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社会上只存在两个阶级,利润收入者和工资收入者,即国民收入分为利润和工资两部分,所以

15、P/Y+W/Y。Sp是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即储蓄在利润中所占的比例),Sw是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即储蓄在工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根据假设,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即SpSw,而且Sp与Sw都是既定的。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当资本产出比率既定时,可以通过调整储蓄率S来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而储蓄率的调整可以通过改变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P/Y,或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W/Y来实现。所以调整储蓄率实际上就是调节分配的比例。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在Sp和Sw既定时,储蓄率的大小取决于国民收入分配的状况,即利润与工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在SpSw的假定之下,利润在国民收入

16、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则储蓄率越高;相反,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则储蓄率越低。可举一例说明这一点:假设Sp=30%,Sw=10%,如果P/Y=40%,W/Y=60%,则 S=40%30%+60%10%=18%如果改变收入分配,P/Y=60%,W/Y=40%,则 S=60%30%+40%10%=22%在资本产出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储蓄率越高则增长率越高。因此,经济增长是以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而且经济增长的结果会拉大利润和工资在分配比例上的差距,使工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趋于下降。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结合起来,说明了经济增长中收入分配的变化

17、趋势,以及收入分配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它的重要结论就是:经济增长是以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必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要实现经济稳定、均衡地增长,根本方法不是新古典模型倡导的调节资本产出比率或促进技术进步,而是调节储蓄率,即调整资本收入(利润)和劳动收入(工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 在任何制度下,要求一国经济在其增长过程中长时期地保持一种同样的速度或增长率,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表现为直线式地增长,而总是表现为非线性的运动。一国经济在沿着其经济发展总体趋势的增长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并且总

18、是呈现出周期性的特征。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1、经济周期的含义 国民经济中的许多重要变量(如国民收入、投资和储蓄、物价水平、利润率、利息率、就业量等),每年均不是按相同的幅度增长,而是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波浪式的上升与下降。国民经济表现出的有规律的扩张与收缩相互交替的运动过程,就是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又称经济波动。2、经济周期的特征 从图101中可以看出,经济的周期波动有三个特征:(1)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假定一个经济周期从繁荣阶段开始,此时的经济处于高水平时期,消费旺盛,就业增加,产量扩大,社会总产出逐渐达到最高水平。繁荣阶段不可能长期

19、保持下去,当消费趋缓、投资下降时,经济就开始下滑,走向衰退阶段。在衰退阶段初期,由于消费需求的减少,投资也逐步减少,进而生产下降、失业增多。随着消费的不断减少,产品滞销,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减少,致使企业投资进一步减少,相应地,社会收入也不断减少,最终使得经济跌落到萧条阶段。在萧条阶段,经济活动处于最低水平,这一阶段存在着大量的失业,大批生产能力闲置,工厂亏损甚至倒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设备不断损耗和消费引起的库存减少,企业开始增加投资,于是就业开始增加,产量逐渐扩大,经济便进入复苏阶段。复苏阶段是经济走出萧条并走向上升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生产和销售逐渐回升,就业增加,价格有所上涨,整个经济呈现

20、上升的势头。随着就业与生产的继续扩大,价格上升,经济又走向繁荣阶段,开始了又一个经济循环。(2)虽然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从逻辑上肯定按这个顺序排列,但它们在每次周期中的长度和实际形态将会有很大的差异。例如,一次周期的谷底或峰顶可能持续几周,也可能持续几个月。(3)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着生产能力的增长趋势。所以,在某一谷底阶段中,其实际的生产和就业水平,有可能比以前周期的峰顶还要高。如图101所示,第四个谷底时的经济活动水平要比第一个峰顶高。繁繁荣荣经济水平经济水平时间时间萧萧条条萧萧条条萧萧条条繁繁荣荣繁繁荣荣复复 苏苏复复 苏苏复复 苏苏衰衰 退退衰衰 退退衰衰 退退图图10101 1 经济周期

21、经济周期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根据经济周期波动的时间,我们可以把经济周期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1、短周期。又叫基钦周期。英国经济学家J.基钦于1923年提出了存在着一种40个月(34年)左右的周期,这是一种小周期,又称为“基钦周期”2、中周期。又叫朱格拉周期。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910年的周期波动,一般称为“朱格拉周期”。这属于中等长度的周期,故称中周期。在现实生活中,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的是中周期,人们最关注的也是中周期,国内外经济文献中所提到的经济周期或商业循环也大都是指中周期。3、长周期。又叫康德拉季耶夫周期。1925年,俄国经济学家W.康德拉季耶夫

22、在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中研究了美国、英国、法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长期的时间序列资料,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有一种为期5060年,平均长度为54年左右的长期波动。这就是长周期,又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4、库兹涅茨周期。又叫建筑业周期。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了存在一种与房屋建筑相关的经济周期,这种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这也是一种长周期,被称为“库兹涅茨”周期,也称建筑业周期。5、熊彼特周期。又叫综合周期。奥地利经济学家J.熊彼特在1939年出版的两大卷经济周期第一卷中,对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和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进行了综合分析。熊彼特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他以

23、重大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第二个长周期从1842年到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第三个长周期从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在每个长周期中仍有中等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中周期。在每个中周期中还有小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短周期。三、经济周期的波动原因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周期形成原因众说纷纭。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分为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和外生经济周期理论。所谓“内生经济周期理论”,是用经济体系本身内在的因素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的总称。这类理论从经济体系本身寻找经济周期的原因,认为经济周

24、期是由货币、消费、私人投资和政府开支等经济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纯货币理论、消费不足理论、投资过度理论、乘数加速数模型等经济周期理论都属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所谓“外生经济周期理论”,是“内生经济周期理论”的对称,它是一类用经济体系以外的因素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它认为经济周期不是由经济体系本身的因素引起的,而是由某些外在因素,例如太阳黑子和气候的变化、科学技术重大的创造发明以及人口的变动等所引起的。(一)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1、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 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是指一种用西方发达国家政治活动周期来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原因的理论。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们认为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政治家们为了有利于赢得选票而

25、制定不同的经济政策,由此而引起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由于这种经济周期是随着选举的政治周期而发生变动的,故而称之为政治性经济周期。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政策制定者为了在选举中获胜,往往从选举的需要出发来制定经济政策。一般说来,在选举之前经济形势的改善,特别是失业率的降低,有利于现任政府连选连任。因此,现任政府就要在选举之前采用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这类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这就引起了选举前的经济繁荣。在选举之后,为了制止这种繁荣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般要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从而又会引起经济萧条。2、太阳黑子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杰文斯以及穆尔等人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于太阳黑子变化这一自然因素引起的。这种理

26、论认为,太阳黑子的活动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而农业生产的状况又会影响工业及整个经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决定了经济的周期性。具体来说,太阳黑子活动频繁就使农业生产减产,农业的减产影响到工业、商业、工资、购买力、投资等方面,从而引起整个经济萧条。相反,太阳黑子活动的减少则使农业丰收,整个经济繁荣。他们用长期中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经济周期基本吻合的资料来证明这种理论。3、创新理论 这是一种用技术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新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例如,采用新生产技术、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开辟新产品、新市场等。这种理论首先用创新来解释繁荣和衰退。这就是,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

27、为创新者带来了盈利,引起其他企业仿效,形成创新浪潮。创新浪潮使银行信用扩大,对资本品的需求增加,引起经济繁荣。随着创新的普及,盈利机会的消失,银行信用紧缩,对资本品的需求减少,这就引起经济衰退,直至另一次创新出现,经济再次繁荣。(二)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1、投资过度理论 这种理论主要强调了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生产结构的不平衡,尤其是资本品和消费品生产之间的不平衡。人们把当期收入分成储蓄和消费两部分,消费的部分直接去购买消费品,储蓄的部分则进入资本市场,通过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种金融机构进入各企业经营者手中,被投入到资本品购买和生产之中,这一过程就是投资。如果利率政策有利于投资,则投资的增加首先引起

28、对资本品需求的增加以及资本品价格的上升,这样就更加刺激了投资的增加,形成了繁荣。但是,这种资本品生产的增长要以消费品生产下降为代价,从而导致生产结构的失调。当经济扩张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整个生产结构已经处于严重的头重脚轻状态,于是经济衰退不可避免的发生了。2、消费不足理论 这种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霍布森等人提出的。认为萧条是由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均造成富人储蓄过度而穷人收入水平太低,因而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生产的增长。而消费品需求不足又引起对资本品需求不足,进而使整个经济出现生产过剩性危机。消费不足的根源则主要是由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所造成的穷人购买力不足和富人储蓄过度。3、心理

29、周期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心理预期对经济周期各个阶段形成的决定作用。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和庇古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预期对人们的经济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乐观与悲观预期的交替引起了经济周期中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当任何一种原因刺激了投资活动,引起高涨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的乐观程度一般总超过合理的经济考虑下应有的程度。这就导致过多的投资,形成经济过度繁荣。而当这种过度乐观的情绪所造成的错误被觉察以后,又会变成不合理的过分悲观的预期。由此过度减少投资,引起经济萧条。凯恩斯认为,萧条的产生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而造成这种崩溃的正是人们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因为这种理论强调了引起人们预期过分悲观或乐观的原因

30、仍然是经济因素。4、纯货币理论 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的扩张和紧缩信用造成的,因而是纯粹的货币现象。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纯货币现象,经济中周期性的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流通工具主要是银行信用。商人运用的资本主要来自银行信用。当银行体系降低利率,扩大信用时,商人就会向银行增加借款,从而增加向生产者的订货。这样就引起生产的扩张和收入的增加,而收入的增加又引起对商品需求的增加和物价上升,经济活动继续扩大,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是,银行扩大信用的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当银行体系被迫停止信用扩张,转而紧缩信用时,商人得不到贷款,就减少订货,由此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进入萧条阶段。


注意事项

本文(经济学基础答案及课件第十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ppt)为本站会员(bubibi)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