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小学陶艺美育之路径探究.pdf

  • 资源ID:21551940       资源大小:1.14M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小学陶艺美育之路径探究.pdf

1、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第50卷,2023年6月(Research on Modern Basic Education)Vol.50,Jun.2023中小学陶艺美育之路径探究周胤君1,郭海鹏2(1.上海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上海 200234;2.上海大学 上海美术学院,上海 200072)摘要:陶瓷艺术作为东方美学典型的艺术门类,是我国中小学生美育培养的极佳载体。陶艺美育以“大美育”为基本理念,以陶艺为媒介的教育方式,对培养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中小学陶艺美育存在着场域局限、课程体系滞后、教学方式单一、师资匮乏等困境,有必要在“大美育”观的指引

2、下,基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场域,创新课程体系,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优化师资队伍,完善中小学陶艺美育的培养模式。关键词:中小学美育;陶艺美育;路径一、陶艺美育概述1.从美育到“大美育”美育作为独立的教育范畴由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席勒于1795年在其著作 美育书简 中提出。20 世纪初期,现代美育理论传入我国,逐渐与美学一起得到融合式发展。然而,公众对于美育的理解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他们往往认为美育只是音乐或美术等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美育”已不再等同于艺术教育或技能教育,而逐渐发展为一种跨学科、多方式,旨在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美育”。1987年,滕纯首次提出了“大美育”概念,他认为:“在所有的

3、课程中,在一切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在青少年的全部生活中,都有美育的因素,可以说美育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大美育”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中,抑或是教学安排中,皆突破了以往艺术教育的学科限制,体现出了数量“多”、领域“宽”、范围“广”的特征。其中,数量“多”意味着“大美育”旨在面向社会全体,让每个人都得到美学教育的熏陶;领域“宽”意味着“大美育”外延范围的扩大,即不仅包括艺术美,也包括科学美、自然美、社会美等;范围“广”则意味着“大美育”培养体系的延伸,即能够将艺术专业教育、审美通识教育以及社会美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串联起来。可以说,“大美育”并不局限于对艺术的考虑,也不仅仅表达对艺术的认同。2.陶艺美育

4、的界定陶艺作为少有的触觉艺术形式,可以使学生作者简介:周胤君,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雕塑、陶瓷教学与实践研究;郭海鹏,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字雕塑与公共艺术研究。陈育德:西方美育思想简史,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07 页。曹坤:中国电视艺术美育功能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104 页。陈哩尔:“美育”之义的历史增识,美术观察 2021 年第 5 期,第 52 页。230230周胤君,郭海鹏:中小学陶艺美育之路径探究通过体会泥土在手中不断变化的过程,提升审美感知力及创造力。此外,陶艺技艺的传承可以与现代人文思想相结合,又可以

5、训练学生的艺术技能,也可以培育学生的审美态度,与“大美育”在“知、能、识”三个层面相得益彰,是中小学美育培养的极佳载体。基于此,本文所提到的陶艺美育,便是指以“大美育”为基本理念,以陶艺为媒介,培养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提高其艺术素养和人文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换言之,陶艺教学应该融入“大美育”理念,通过传授陶艺文化之美、展示陶艺作品之美、实践陶艺技能之美,使学生能够感受“美”的魅力,提高“美”的创造力,获得“美”的升华。3.陶艺美育的意义陶瓷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精美的外观,不仅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还蕴含着宝贵的美育价值。具体而言,通过对陶艺的感知、理解和实践,开展审

6、美教育,不仅能够完善中小学生的审美人格,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对美和真理的追求,还可以锤炼中小学生不怕困难、勤于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此外,陶艺美育还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以及增强民族自豪感。因此,中小学重视陶艺美育,开设陶艺美育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身心、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平台。二、中小学陶艺美育之困境分析1.美育场域局限现阶段,我国陶艺美育的教育场域以学校为主,社会层面和家庭层面的陶艺美育无法充分与学校结成伙伴关系,致使难以形成美育合力。具体而言:一方面,学校、社会和家庭没有形成较强的合作意识。陶艺教育责任归属也多集

7、中在学校与教师方面,家庭与社会方面往往参与性不高。加之各方对于美育认识不统一,沟通渠道的不通畅,进而削弱了各方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学校、社会、家庭之间未建立长期有效的交流与协作机制。陶艺美育不仅需要专业的教师团队,而且对于实践场地、材料设备都有一定要求,常规的教室有时很难满足陶瓷制作的基本需求,而不少社会机构、艺术团体拥有较为健全的陶艺教育平台。由于三方各自为政,缺少合作,加上地域范围的约束等因素,使得三方资源缺乏协调与配合,尚未形成长期有效的交流与协作机制。2.课程体系滞后当前我国中小学陶艺美育存在课程体系滞后的情况。首先,从陶艺美育课程设置来看,陶艺美育并未与其他学科实现双向融合。陶艺美

8、育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其内容涵盖历史、化学、物理等多学科。然而,现阶段的中小学陶艺美育往往与相关的课程相脱离,难以形成系统的陶艺“大美育”课程体系,影响了陶艺美育的教学效果。其次,课程理论与技能实践失衡。当下的中小学生陶艺美育仍以理论为主,实践严重缺失。只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陶瓷艺术审美,才能让他们在吸收理论知识的同时,从精神层面上感知陶瓷之艺术美、自然美与社会美,从而达到美育目的。最后,学科和课时安排不合理。陶艺制作需要一定的时间与周期,有些学校可能因为时间等原因,只能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制作,无法让学生真正体验陶艺的魅力。3.教学方式单一从教学方式来看,大部分学校在进行陶艺美育教学时仍沿用

9、了传统且单一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首先,课堂仍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而陶瓷艺术欣赏课也不能从本质上将陶艺作品的美传达给学生。在技法实践方面,往往也是教师在讲解后给予学生一些简单的步骤示范,让学生模仿制作。这种模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完成一些基本的陶艺制作,但是却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陶艺的知识和技能。其次,中小学陶艺课程普遍采取传统线下课堂教学方式,很少结合多元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如数字化、AI化、可视化等,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当前的年轻人普遍喜欢互动、创新和多样化,但是单一的陶艺教学方式无法满足 徐玉玲,程红璞:美育视野下高校陶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文化产业 202

10、2 年第 6 期,第 134 页。231231第50卷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esearch on Modern Basic Education)2023年6月这些需求,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退,失去学习动力。4.师资力量薄弱现阶段,在大多数开设陶艺课程的中小学,教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往往在艺术理论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但是在陶瓷制作实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若教师自身不具备应有的陶瓷制作技能,便意味着没有相应的教学能力,这将导致陶艺美育质量大打折扣。此外,教师传统的美育观念对陶艺美育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很多教师将陶艺教育与陶艺美育画等号,过于强调学生对陶瓷艺术理论知识与制作技艺的学习,而忽略了学

11、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最终导致美育教学质量不理想。三、中小学陶艺美育之路径构建针对上述困境,下文将分别基于美育场域、课程构建、教学方式以及师资整合这四个角度,对中小学陶瓷艺术“大美育”之路径进行具体的构建与完善,以更好地实现以陶养情、以美育人之目的。1.拓展陶艺美育的场域学校、社会、家庭美育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先生便针对美育实施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将美育类型划分为学校美育、家庭美育、社会美育三个部分,提出:“学生不是常在学校的,又有许多已离学校的人,不能不给他们一种美育的机会。”在蔡元培看来,社会层面与家庭层面的美育资源也应当予以充分利用。因此,陶艺“大美育”有必要充分整合社会、家庭中的美育资源

12、,形成学校第一美育主体,社会、家庭第二美育主体的协调机制,实现美育资源之大整合。首先,学校是体现美与培育美的主阵地,陶艺美育离不开课堂教学的完善与教学方式的创新。学校应当始终针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综合学生的艺术素质水平、学习能力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与此同时,教师有必要始终将学生置于首要地位,利用创新思维优化教学设计。其次,充分整合陶艺美育社会资源。大美育理念下的陶艺美育不应局限于学校,而应充分利用社会中的专业陶艺美育资源,与学校层面的美育体系形成双向交流平台,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利用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年度活动和馆藏资源,结合学校的陶艺学科课程知识

13、点,选择主题,构建跨学科团队,这样既可实施陶瓷艺术校馆美育活动,也可实施场馆研学美育活动;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博物馆、美术馆进校园”活动,具体包括校园巡展、场馆数字资源与学科融合的课程教学、专题场馆教育内容的剧目演出、讲座等。可以说,整合社会美育资源,实现陶艺美育之社会化是现阶段及将来陶艺美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方向,是实现陶艺美育价值之关键所在。最后,要重视家庭陶艺美育。家庭作为人生的起点和归宿,是培养美育意识和实践的摇篮。相较于学校、社会美育,家庭美育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全方位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美育的根源在家庭。因此,“大美育”理念下的家庭陶艺美育有必要通

14、过艺术之美、自然之美、环境之美来实施,家长应当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陶艺之美。例如,多带孩子去陶吧、美术馆、博物馆、陶瓷考古遗址等地欣赏陶艺之美,体验陶瓷制作的乐趣。家用陶瓷器物也要讲究形式美,以便使孩子通过观察与使用生活陶艺器物,感受陶艺独特的“泥味”之美。2.创新陶艺美育的课程体系学科融合课程、活动课程以及环境课程的构建“大美育”理念下的陶艺美育除了需要重视陶艺教育中的理论知识及陶艺实践技能,还需注重陶艺美育融合课程、活动以及环境的重要性。首先,创新陶艺融合课程。“大美育”理念下的陶艺美育强调知识的横向联系,主张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交叉、渗透和融合的关系。也就是

15、说,陶艺美育课程应当与其他关联性学科进行组合优化,从相关学科中吸收信息,使美育课程从形式到内容都得到一定的 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396 页。完善。从陶瓷制作的角度来看,矿物质泥土通过高温烧制形成坚实的瓷器,粉质釉料通过火的洗礼化作绚丽的晶体。这一过程不仅是物质在物理形态上的变化,更是一种人与自然、技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产物,可以说,陶瓷艺术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历史、美术、工艺、科技等学科领域。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陶瓷器皿制作的原理与过程,感知陶瓷之艺术美、自然美与科学美,陶艺美育便不应拘泥于传统且单一的课程内容,而应当打破固有思维,将美术类学科

16、与其他相关学科中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运用到陶瓷艺术教育中来,培养学生从美的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开设“中国陶瓷工艺与科学”的融合课程,由科学教师和陶艺教师共同备课,共同执教,引导学生感悟陶艺的魅力。其次,丰富陶艺美育活动。陶艺美育教学具有明显的实践性,为了改善我国中小学陶艺美育课堂时间有限、理论大于实践等困境,有必要将陶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陶艺实践技能的培养,充分发挥美育的功能。“大美育”理念下的陶艺美育需要学校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校本特色、教育特质的陶艺美育第二课堂,开展多样化的陶艺实践活动。例如,学校可以开展陶艺知识竞赛、陶艺作品展演;举办“

17、陶艺美育大讲堂”,邀请陶瓷艺术名家进校开展讲座,分享陶瓷艺术创作经验;开展外出研学,前往陶瓷产区,如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等地,使学生通过研学收获课堂内无法获得的技巧与经验,实现“游中学、学中游、游中悟、悟中乐”的教育目标。最后,重视陶艺美育环境建设。“大美育”理念下的陶艺美育需基于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及生活经验,强调审美空间的延展性,通过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完善学生的人格之美。因而,学校的建筑物、教学设施、自然景观等应当融入陶艺文化,构建学校陶艺美育的环境。例如在教室、图书馆、食堂,包括建筑外观、走廊、橱窗等设施中,基于陶瓷艺术规划和校园环境,引导学生感知陶艺之美。3.采取多元化陶艺美育的教学方式

18、陶艺美育教学具有一定特殊性,需讲求方式方法,单一的教学方式、陈旧的教学模式,都非常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大美育”理念下的陶艺美育讲求以对话式与“互联网+”式的教学方式强化课程意识,培育核心素养,将“以美育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一方面,“大美育”理念下的陶艺美育应当采用一种走向开放、对话的平等式教育模式。“对话教育模式”强调“联系”和“对话”,鼓励提倡通过启发、辩论的方式“唤醒”人心灵中的智慧和潜能。例如,在陶艺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仔细观察陶瓷作品,并以三个基本问题重复交谈讨论,即“在该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从作品的哪个细节可以说明你所看到的?”“还有其他的发现吗?”这种对话式教育

19、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凸显了体验式学习,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有益于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和挖掘他们的各种潜能。另一方面,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陶艺美育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进行线下陶艺美育教学的同时,应当充分整合线上美育资源,开展线上陶艺课程。其一,应当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整合陶艺的教育资源,包括各学校之间的网络教学资源,产瓷区之间的网络资源共享,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此外,互联网陶艺美育资源还包括展会、博物馆及美术馆的资源。当前国内外的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都有3D数字资源,数字化能够通过AR、VR、AI等方式展现艺术品的实物形态,使陶艺作品超越时空

20、桎梏,丰富教师的教辅资源;其二,互联网可以实现师生在线交流学习,极大地拓展陶艺美育的教学边界,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互联网+”陶艺美育教学模式。4.优化陶艺美育的师资队伍对于陶艺美育而言,素质过硬、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的构建与完善极其重要。针对现阶段所存在的陶艺美育师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第一,提升陶艺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美育素养。合格的教师要具备扎实稳固的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这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因此,陶艺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专业能力。除此之外,学校也应更加重视在岗陶艺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相关领域的理论及实践课232232周胤君,郭海鹏:中小学陶艺美育之路径

21、探究完善。从陶瓷制作的角度来看,矿物质泥土通过高温烧制形成坚实的瓷器,粉质釉料通过火的洗礼化作绚丽的晶体。这一过程不仅是物质在物理形态上的变化,更是一种人与自然、技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产物,可以说,陶瓷艺术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历史、美术、工艺、科技等学科领域。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陶瓷器皿制作的原理与过程,感知陶瓷之艺术美、自然美与科学美,陶艺美育便不应拘泥于传统且单一的课程内容,而应当打破固有思维,将美术类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中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运用到陶瓷艺术教育中来,培养学生从美的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开设“中国陶瓷工艺与科学”的融合课程,由科学教师和陶艺教师共同备课,共同执

22、教,引导学生感悟陶艺的魅力。其次,丰富陶艺美育活动。陶艺美育教学具有明显的实践性,为了改善我国中小学陶艺美育课堂时间有限、理论大于实践等困境,有必要将陶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陶艺实践技能的培养,充分发挥美育的功能。“大美育”理念下的陶艺美育需要学校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校本特色、教育特质的陶艺美育第二课堂,开展多样化的陶艺实践活动。例如,学校可以开展陶艺知识竞赛、陶艺作品展演;举办“陶艺美育大讲堂”,邀请陶瓷艺术名家进校开展讲座,分享陶瓷艺术创作经验;开展外出研学,前往陶瓷产区,如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等地,使学生通过研学收获课堂内无法获得的技巧与经验,实现“

23、游中学、学中游、游中悟、悟中乐”的教育目标。最后,重视陶艺美育环境建设。“大美育”理念下的陶艺美育需基于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及生活经验,强调审美空间的延展性,通过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完善学生的人格之美。因而,学校的建筑物、教学设施、自然景观等应当融入陶艺文化,构建学校陶艺美育的环境。例如在教室、图书馆、食堂,包括建筑外观、走廊、橱窗等设施中,基于陶瓷艺术规划和校园环境,引导学生感知陶艺之美。3.采取多元化陶艺美育的教学方式陶艺美育教学具有一定特殊性,需讲求方式方法,单一的教学方式、陈旧的教学模式,都非常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大美育”理念下的陶艺美育讲求以对话式与“互联网+”式的教学方式强化课程意识

24、,培育核心素养,将“以美育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一方面,“大美育”理念下的陶艺美育应当采用一种走向开放、对话的平等式教育模式。“对话教育模式”强调“联系”和“对话”,鼓励提倡通过启发、辩论的方式“唤醒”人心灵中的智慧和潜能。例如,在陶艺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仔细观察陶瓷作品,并以三个基本问题重复交谈讨论,即“在该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从作品的哪个细节可以说明你所看到的?”“还有其他的发现吗?”这种对话式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凸显了体验式学习,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有益于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和挖掘他们的各种潜能。另一方面,数字信息技术的

25、发展也为陶艺美育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进行线下陶艺美育教学的同时,应当充分整合线上美育资源,开展线上陶艺课程。其一,应当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整合陶艺的教育资源,包括各学校之间的网络教学资源,产瓷区之间的网络资源共享,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此外,互联网陶艺美育资源还包括展会、博物馆及美术馆的资源。当前国内外的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都有3D数字资源,数字化能够通过AR、VR、AI等方式展现艺术品的实物形态,使陶艺作品超越时空桎梏,丰富教师的教辅资源;其二,互联网可以实现师生在线交流学习,极大地拓展陶艺美育的教学边界,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互联网+”陶艺美育教学模式。4.优化陶艺美育的师资队伍

26、对于陶艺美育而言,素质过硬、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的构建与完善极其重要。针对现阶段所存在的陶艺美育师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第一,提升陶艺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美育素养。合格的教师要具备扎实稳固的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这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因此,陶艺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专业能力。除此之外,学校也应更加重视在岗陶艺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相关领域的理论及实践课233233第50卷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esearch on Modern Basic Education)2023年6月程的学习,如美育理论、美学理论、艺术史、教育学与心理学等,提升陶艺教师的美学素养与学科知识储备。第二,实

27、行专兼结合的用人机制。学校在已有师资的基础上,应积极整合社会美育资源,打造一个专兼结合的陶艺“大美育”教学团队。一方面,学校可以与高等艺术院校进行合作,将专业院校教师与优秀学生引入课堂,利用专业的师资力量提升陶艺美育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校还可招纳社会上优秀的陶艺工作者、德艺双馨的陶瓷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定期到校进行教学与指导,这些专家作为美育教师队伍的重要支持,能够为学校带来丰富的专业资源。第三,树立正确的陶艺“大美育”观。为了实现“以美育人”的目标,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陶艺“大美育”观,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始终遵循平等的教育理念。教师要避免将陶艺美育等同于陶瓷艺术理论与技法课

28、,要认识到陶艺美育的本质在于对人文与情感教育的关注,始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美育能够促进美的认知与发展,是一种使人格完整和谐的教育。陶瓷艺术作为中小学美育培养的载体之一,不仅具有典型的审美特征,也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属于融合多学科内容的艺术门类。中小学陶艺美育仅从陶艺的概念范畴及陶瓷的制作、技法、造型、材料等方面进行教学与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构包括陶艺鉴赏、陶艺审美心理、陶艺体验融合一体的美育课程体系。有必要在“大美育”理念的指导下,拓展美育场域,实现学校、社会及家庭的互相协作,完善教学模式,注重交流与互动,将陶艺美育融入学习和生活中,使学生通过陶瓷艺术的学习,发现美、认识美、创造

29、美,进而实现美育将人培养成一个更“完整的人”的时代使命。Research on the Path of Aesthetic Education of Ceramic Art in Primary andSecondary SchoolsZHOU Yinjun1,GUO Haipeng2(1.College of Fine Arts,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34;2.Shanghai Academy of Fine Arts,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200072)Abstract:As a typical

30、art category of oriental aesthetics,ceramic art is a perfect carrier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rainingfor the students from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ceramic art is based on the basic concept of“bigaesthetic education”,using ceramic art as a medium of education.It is

31、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recognize,appreciate,and create beauty,and promot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At present,thereexist such problems in aesthetic education of ceramic art in schools as the field limits for the education,the backwar

32、d curriculumsystem,simple teaching mode and teacher shortages.Thus,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curriculum system,diversify teachingmethods,optimize teaching staff and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of ceramic ar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ducational field of schools,society and famil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big aesthetic education”.Key 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aesthetic education,aesthetic education of ceramic arts,path234234


注意事项

本文(中小学陶艺美育之路径探究.pdf)为本站会员(爱文献爱资料)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