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重大主题报道中沉浸式新闻报道的实施与探索.pdf

  • 资源ID:21552129       资源大小:1.27M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重大主题报道中沉浸式新闻报道的实施与探索.pdf

1、136新闻文化建设 2023.8 下广电传媒作者简介:李淑霞,女,汉族,山东惠民人,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主任编辑,本科,新闻报道。重大主题报道中沉浸式新闻报道的 实施与探索李淑霞摘要:重大主题报道是记录经济社会重要发展阶段的里程碑,是展现主流媒体专业能力的重要时机。随着我国媒体事业的持续推进,社会各界对重大主题报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并且在 5G、VR 等现代技术的加持下,重大主题报道的呈现方式迎来了全新的变革,以沉浸式为核心的新闻报道模式成为主流,其优质的感官体验和强大的情感渲染能力瞬间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青睐。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沉浸式重大主题报道的实施与探索,以带来更好的新闻服务。关键词:重大

2、主题报道;沉浸式;5G;VR 技术;融媒体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我国媒体事业的发展,在诸多现代技术的加持下,新闻报道被赋予了更加强大的活力与生命力,以 5G 技术为核心的沉浸式新闻报道一经问世就深受喜爱。而重大主题报道作为当下最受欢迎的新闻类型之一,其丰富、宏大的叙事内容与沉浸式新闻报道形式形成了完美的配合,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可以最大限度提高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能效和内容体验。故此,新闻媒体应迅速开展相关方面的探索,尽快落实沉浸式重大主题报道。一、沉浸式新闻报道是媒体产品升级的重要趋势当前时代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还是一个形式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内容呈现形式扑面而来,在提升内容表达张力

3、的同时也为受众提供了良好的新闻体验,使其能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其中,沉浸式新闻报道便是一次由平面传播到立体传播的大胆尝试1。沉浸式传播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一种延伸表现形式,其核心便在于采用第一人称的报道视角,给受众一种目击感,让受众在后期浏览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效果。沉浸式新闻报道除带给受众视觉、听觉上的强大体验外,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众的心灵感受,故此更受群众欢迎。一般来说,沉浸式新闻报道的核心目的是带给受众与众不同的新闻体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新闻内容可视化,将其核心内容以数据、表格、数字的方式进行呈现,大部分会用于金融、经济领域的新闻报道,借助大量的可视化数据来提升报道

4、表现力;第二阶段是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进行有机融合,带给受众综合感官的体验,常见的有短视频、Vlog、动画、H5 等;第三阶段是采用 VR 技术完成新闻报道,带给受众截然不同的内容体验、感官体验、心灵体验。但同时,以当下的 VR技术发展现状来看,其在内容传播方面仍有较大的局限性,不仅生产成本高、周期长,而且对使用设备的要求较高,受众阅读较为困难,大面积普及 VR 传播在当前来看并不现实。故此,当下所能达到且体验感较强的沉浸式报道便是第二阶段的延伸,既不局限于 VR 技术,也不受制于常规的表现形式,而是将大量的技术、资源、内容进行深度融合,由此赋予新闻报道沉浸感。重大主题报道作为媒体围绕党

5、和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中心工作、重大活动和社会热点等所进行的重点报道工作,其对情感的渲染能力、内容的表现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常规的新闻报道形式并不能完整、全面地彰显内容核心价值。因此,将重大主题报道与沉浸式新闻报道形式相融合,将会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二、沉浸式重大主题报道的重要意义(一)增强情感渲染,引发受众共鸣重大主题报道相比其他新闻报道有着更为特殊的职能与作用,因此增强重大主题传播力、提升可读性成为开展报道的重中137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广电传媒之重。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内容的特殊属性,导致其在形式选择、内容风格、情感渲染方面有着一定的限制

6、,受众难以对其保持长期的热情与兴趣,故而难以保障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效果。在社会环境逐渐开放以及网络媒体迅速崛起的双重作用下,受众接触到了大量新鲜事物,并对其展现出了较强的好奇心和关注度,对新闻内容和表现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沉浸式报道形式与重大主题报道相融合,进一步增强情感渲染效果,带来优质的感官体验2。(二)突出技术应用,凸显专业能力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以技术为主导的媒体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智能、移动智能、VR、5G 等现代技术被赋予了强大的媒体属性,新闻媒体在大量的实践应用中已经完成了技术内化,这些技术最终成为新闻活动的重要助力。当下,在很多人心中,地方主流媒体仍旧停留在

7、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中心传播媒介的原始层面,所以对拥有新媒体技术的网络媒体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和兴趣。沉浸式新闻报道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内容的表现形式,也能充分彰显地方主流媒体的专业能力,打破长久以来人们对主流媒体的刻板认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主流媒体正在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而不断优化、创新。(三)强化内容叙事,满足受众需求在媒体事业不断发展的当下,人们也已经从最初被动接收新闻信息而无法进行反馈变为有选择地接收新闻信息并进行信息反馈与交流。而沉浸式重大主题报道则是精准满足了受众的交互性需求,没有什么方式比亲自参与更有满足感、参与感。与此同时,沉浸式重大主题报道能够进一步强化内容叙事,将新闻内容以更加立体

8、、形象的方式进行展现,打破长久以来所形成的说教式风格,让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喜欢听。三、沉浸式重大主题报道的核心方向(一)树立正确导向,点亮时代色彩重大主题报道作为拥有极强政治属性的新闻报道类型,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导向,坚持党报姓党、政治家办报,在政治方向、舆论方向、价值取向等方面始终坚持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3。自觉承担起监督舆论、引导舆论环境、宣传党的最新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与此同时,相关从业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站位,能够牢牢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加强政治学习。要能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思想、方针,并在大量的工作中不断地实践、贯彻、领悟,最终形成自己独

9、立、科学、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科学、更健康、更具时代性地开展沉浸式重大主题报道活动,真正点亮新时代色彩,让更多人领悟时代内涵。(二)创新策划视角,助力主题旋律在新媒体时代,原始的传播格局已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科学、富有活力的媒体格局。这意味着传统的报道策划已经不再适用,需要及时创新、迅速完善,以此来助力重大主题报道的主旋律更加激昂。一方面,相关媒体要能不断强化自身策划意识,落实现代化工作模式,才能精准把握时代脉搏。不仅要迅速落实“全员策划”,更要做到大胆实践,要将创新想法真正地付诸实际,在大量的实践探索中总结规律、经验,吸取教训,找到不足,最终打造成熟的策划体系;另一

10、方面,要尽可能地发挥主体作用,找准自身定位。要能紧紧围绕地方开展工作,搞清楚当下自己的首要任务、次要任务等,能够针对地方受众、政府、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自我,做到有的放矢,坚持以地方服务为核心传播内容,逐步向外延伸,在凸显地方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竞争力。(三)创新报道思维,深化报道内涵新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一定要创新报道思维,采用现代化思维方式进一步深化报道内涵,更好地配合沉浸式报道形式。第一,要具备新媒体思维。要全面运用新媒体媒介实施重大主题报道,尽可能地丰富传播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最新的热点内容;第二,要树立团队协作思维。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寻求团队协作的时代,过去那种一人多用的单兵作战模式已经

11、不再适用于当前时代,当下媒体活动所寻求的是完整、规范、灵活的团队协作体系,团队协作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的专业水平和价值,实现“1+12”的效果;第三,要树立受众本位思维。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受众的角度来观察社会、思考问题,将其需求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沉浸式重大主题报道的实施与探索(一)深化内容,强化集体记忆内容永远是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是新闻媒体的生命力与竞争力,传统媒体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恪守“内容为王”的原则。同样,深化新闻内容也是发挥沉浸式新闻报道作用的重要条件,只有拥有深刻价值与内涵的新闻内容才能获得更好的展现形态,进而达到强化集体记忆的效果,

12、使受众拥有深刻的印象。时下,不少新闻媒体在沉浸式重大主题报道中更加重视技术而忽略了内容,最终导致新闻产品华而不实。相关媒体要引以为戒,不仅要重技术,更要重内容4。以人民日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报道为例,其通过策划“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特刊,打造了高质量的内容产品,一度成为重大主题报道的标杆。从 2021 年 1 月到 7 月,人民日报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分为“历史篇”“地方篇”“行业篇”三个部分,其中“地方篇”是最能体现内容价值138新闻文化建设 2023.8 下广电传媒的部分,使用了 32 期报道、128 块专版来体现建党百年历程中全国代表地方的发展与建设情况,并采以图片、

13、可视化数据等形式来展现百年间地方建设的情况。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了短视频系列报道,将这些地方的实际变化、前后对比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再配上感人的背景音乐,让人身临其境。由此可以看出,开展沉浸式重大主题报道并不仅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同样也需要强大的内容做支撑,使新闻报道更加饱满。(二)强调稳定,保障报道质量技术的应用程度、应用范围决定了新闻产品最终的质量,但同样,在大量先进技术的融合与配合下,其拍摄难度会大幅提升,这对新闻媒体团队而言无疑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在实际应用当中,新闻媒体应当格外强调整体效果的稳定性,进而确保最终的内容质量。以 2021 年全国“两会”报道听会为例,此

14、次沉浸式新闻报道可以称得上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视觉盛宴,其将 5G、VR、8K 拍摄等技术融为一体,由近百人团队完成此次策划与拍摄,几百个项目同时推进,整个过程严丝合缝,最终呈现出了完美的内容状态5。此次报道通过 5G 技术将人民大会堂实时信号以“8K超高清分辨率”直播传回,与 3D 建模的人民大会堂场景进行拼接,通过五个立体屏幕还原了最真实的场景,还将提前准备好的多个主题画面按顺序进行穿插播放。此次报道完美地采用了“5G+VR+8K”的技术手段,各项目团队之间紧密配合,充分保障了报道过程的稳定和最终质量。(三)融合传播,提升传播广度为进一步确保新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及传统媒体的现代化转型顺利进行,我

15、国提出了媒体融合战略布局,通过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最终打造为现代化的主流传播体系。时至今日,融媒体战略布局已经完成了初步建设,即将迈进新的发展阶段。其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最为密切的便是传播形式的融合与互补,网络传播作为当下新闻市场的重要支撑,有着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能够有效提升传播广度。新闻媒体应尝试借助网络媒体开展宣传、报道等活动,在提升传播能效的同时增强自身知名度。一方面,深化“两微一端”提升宣传效果。现阶段,不少地方主流媒体对“两微一端”的应用程度不足,浅尝辄止之后就没有后续的动作,从而浪费了初期资源。要进一步深化“两微一端”,切实发挥其宣传作用,学习运营技巧,借助其特色功能来增

16、强宣传力度,通过链接、二维码、转发的方式吸引受众;另一方面,开展网络联动,强化传播范围。在自媒体盛行的当下,相关新闻媒体可以与网络大 V、“红人”或是地方知名自媒体进行联动,推出合作新闻产品,吸引更多的流量和受众。(四)开发技术,强化传播效果当下所能做到的沉浸式重大主题报道便是停留在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距离完全使用第三阶段还有很长的距离。相关媒体还可以通过对现代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从其他层面来间接提升报道的沉浸式体验,帮助受众获得更加多层次的感受。例如,强化报道的精准性,提供定制化新闻服务能够迅速抓住受众需求,从内容需求层面来激发其兴趣。相关媒体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其与沉浸式新闻

17、报道相融合,对相关受众的基本数据,如基本信息、兴趣爱好、内容偏好等进行收集,并进行筛选、整合与分析,最终形成可视化的用户画像,分类之后开展特殊的内容推送服务。如此一来,受众的体验感将会大幅提升。五、结束语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带动了大量媒体形式、内容、内涵的深度融合,重大主题报道与沉浸式新闻报道便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重大主题报道拥有了更为强大的表现张力和浓厚的情感氛围,帮助受众迅速地进入状态,立体化、形象化的新闻报道也让受众感到身临其境,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新闻体验。新闻媒体应从内容、效果、方式、形式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入探索,加以实践,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为优质的新

18、闻服务。参考文献:1 潘捷.浅谈地市级传统主流媒体重大主题报道创新J.传媒论坛,2023,6(2):26-28.2 郭新峰,何伶凌,金若晗.传统媒体如何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 J.新闻前哨,2022(18):31-32.3 陈黎超,厉易承.如何做好重大主题的“沉浸式”新媒体产品 J.新闻文化建设,2021(19):39-40.4 郭宇靖,屈萌.“沉浸式”新闻对重大主题报道创新的启示:以2021年全国两会报道听会为例J.青年记者,2021(8):58-59.5 常新,王璟晋,陶开俭.做好重大主题的“沉浸式”新媒体产品:以苏报集团3D版H5我的苏州70年为例 J.新闻文化建设,2020(1):82-84.


注意事项

本文(重大主题报道中沉浸式新闻报道的实施与探索.pdf)为本站会员(爱文献爱资料)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