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阿德勒的情绪整理术.pdf

  • 资源ID:21723298       资源大小:2.44MB        全文页数:1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阿德勒的情绪整理术.pdf

1、前言有时候,我们会在职场、在家里发脾气,会对未来有很多担心,会莫名地沉溺在抑郁的心境中难以自拔,还总是对自己的性格、外表怀有自卑的感觉。像这样经常感受着负性情绪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努力地压抑自己的情绪。但是,情绪被压抑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需要重新压抑像这样重复“压抑情绪情绪爆发再压抑情绪”过程的人,近来是不是越来越多了?还有,大家可能认为,一个人的情绪模式遗传自父母,并在后天养育环境中被逐渐塑造而成,所以我们是无法改变自己的情绪模式的。父亲是个脾气暴躁的人,经常把我和周围的人当作出气筒。母亲的嫉妒心很强,她不但总是吃着父亲的醋,对我的事情也要一件一件地审问。所以我担心,总有一天自己也会变成像

2、父母那样性格的人。有这样想法的人应该不少吧。但是,阿德勒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关于遗传的问题有这样清晰的观点:遗传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影响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重要。比起一个人被遗传给予了什么特质,更加重要的是一个人怎么利用小时候被遗传给予的这些特质。同样的,“是否使用情绪”是可以由自己决定的。换句话说,即使你整天用怒气冲冲、患得患失、火烧火燎的情绪模式与周围事物互动,也并不能说这都是遗传的恶果。至于成长环境,虽然对你有影响,但要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最终还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所说的“自我决定性”。某些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情绪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而人无法控制自己的

3、情绪,等等。阿德勒心理学站在与这些观点完全相反的立场上,强调情绪的“自我决定性”,认为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使用情绪,即人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与思考、行动一样,是人类必备的基本心理功能之一,它不可能脱离我们的意愿独自运行。不断完善的阿德勒心理学理论体系,对情绪有以下三个坚定的信念:第一,一个人可以通过调节情绪实现改变自己的目标。第二,想要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永远都不会太晚。第三,只要自己能改变,人生就会随之改变。我们践行以上信念的关键是调节情绪。敬请各位务必将此铭记在心。以阿德勒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撰写的本书,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情绪:1.情绪包括正性的“阳性情绪”和负性的“阴性情绪

4、”。阿德勒也将它们称为“连接性情绪”和“分离性情绪”。2.情绪具有时间特性,可分为面向现在的情绪、面向过去的情绪、面向未来的情绪。3.有些情绪是由理想(目标)和现实(现状)之间的落差而引发的。详细内容,请阅读本书的各个章节。请您千万不要将本书将要探讨的愤怒、怨恨、不安、担心、恐惧、焦急、嫉妒、羡慕、抑郁、自卑感等情绪看作不好的东西,因为它们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心理功能。本书聚焦于如何使用我们身上必备的这些基本心理功能,希望它能成为你学习如何建设性地使用自己与别人的情绪的指南。我们不会对谁都表达同样的情绪。我们的情绪必定是在某种情况下、为了某个目的、针对某个特定的人使用的。这本书将帮助你认识到

5、这一点。人们对于情绪和对其他事物一样,倾向于粗糙地、绝对地将其分为好和坏、对和错。这不利于我们有效地调节情绪。而本书将以新的、建设性的视角引导读者合适地使用自己的情绪。能否驾驭这些似乎无法驾驭的情绪,关乎我们能否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无论是哪一种情绪,都是你我鲜活、多彩的人生伴侣。如果本书可以帮助你自由地选择、有效地调节情绪,从而明显改善你的人生,这对我来说无疑是无上幸福的事情。岩井俊宪第一章情绪是可以调节的其实你已经在驾驭自己的情绪了“对优柔寡断的人火冒三丈!”“担心未来没钱花。”“总觉得情绪低落。”“羡慕比自己更能干的人。”“反正自己再努力也没用。”一个人只要活在世上,多少要面对这样那样的烦

6、心事。可以说,没有烦恼的人在这个世上是不存在的。我是从事阿德勒心理学研究的学者,每天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在倾听来访者烦恼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很容易情绪化、经常出现厌烦情绪。这使他们担心自己不能合适地处理这些情绪。另外,不管是在职场、在家里,还是和朋友在一起,他们常常一不小心就会生气。这又不禁让他们自问:“这样下去,真的可以吗?”他们反复地受到负性情绪的支配,总是自己把自己搞得很疲惫。但是,事实上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个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因为我们早已具备了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情绪的能力。比如说,你和配偶或者恋人大吵了一架,这时候体验到的情绪叫作“愤怒”。“你给我滚出去!”“要

7、滚出去的是你!”就这样,你们通过言语不停地相互伤害,使两人的感情急速阴云密布。这时候,你的手机响了,你会一边想:“到底是哪个不知死活的家伙,在这个时候打我电话!”一边自然地将手机贴近自己的耳边。接着,从电话那边传来了大学时代学长的声音,这时候你会怎么回复电话呢?“哇!好难得啊,好久不见!”你会立刻停止你的怒火。发现了吗,你快速改用和先前完全不同的、非常平静的语气回复电话。如果你不能控制你的愤怒,这个时候你应该会延续先前的愤怒情绪,不加掩饰地对对方说:“即便你是学长,也不要在这个时候打我电话!”但事实上,你一般不会用这样恶劣的态度对待对方。这个例子说明,人在愤怒的情境下,可以瞬间区分不同对象和情

8、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负性情绪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没错,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对象和情景区别使用我们的情绪。那么,像无法自制地生气、无法抑制地不安,这样的烦恼是怎么产生的呢?这是因为你自己想使用这些情绪,是你不想控制它们,而不是你难以控制它们。这种想法存在于你内心深处,在你觉察不到的潜意识里。你愤怒,完全是因为你想愤怒;你不安,完全是因为你想不安。也就是说,担心自己整天怒气冲冲无法自制、不由自主地对他人发怒的人,事实上不是他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是他没有觉察到自己不想控制而已。我们苦恼自己无法控制情绪,是因为我们未能觉察我们的情绪指向的对象和目的。如果能够准确觉察情绪指向的对象和目的,就会发现我们的情

9、绪都在自己期待的方向上、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路上,就可以感觉到我们的情绪依然在我们自己的掌控之中。如果你正为自己烦躁不安的情绪而烦恼,还因此引发职场、家庭、邻里关系的困扰。没关系,只要你下点功夫,稍微调节下你的情绪强度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了。因为情绪原本就在我们的掌控之中,调节情绪根本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请你一定记住,使不使用情绪、使用什么样的情绪本来就是由你自己做主的事。容易调控的情绪种类“他是个情感丰富的人。”“不能过于情绪化。”“因为打击太大,情绪难以平复。”在日常生活中、在形形色色的场合,我们总是将与情绪有关的事情挂在嘴上。虽然大家都在谈论情绪,却往往不知道情绪的深处混杂着很多不同的要素。

10、心理学上,将人的情绪粗略地分为三种类型:1.感觉性情绪;2.心境;3.激情。感觉性情绪是一个人伴随五官感知觉过程经历的愉快或不愉快体验,是“好香啊”“味道好极了”“好漂亮啊”那样的心理觉察。与此相对应的,心境是像爽快、忧郁那样与身体机能紧密相关、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情绪状态。考试失败后的消沉、体育比赛观战后的兴奋等都属于心境。心境一般由某种事物、某种情景引发,发生后长时间存在、无特定指向、具有较强的感受性。而激情是快速发生、比较强烈、持续时间较短的喜怒哀乐情绪。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愤怒”“悲伤”“喜欢”等情绪都可以被归为激情。与愉快和不愉快相关的感觉性情绪,我们无法控制。就像平淡无味的食物放进嘴里

11、的时候,我们很难回避“啊,好难吃”的体验一样。因为这种情绪体验是伴随感官知觉自主发生的,你想回避、想控制都是很困难的。也因此,很多心理学理论认为,想通过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件很难的事情。的确,阿德勒心理学也承认控制感觉性情绪与心境的巨大难度。阿德勒认为可以控制的激情可是,在阿德勒心理学看来,激情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控制的。激情是生活中最让我们烦恼的东西。调节激情能力的高低是决定我们人生幸福与否的关键。从这里开始,本书阐述的情绪就特指激情。阿德勒心理学关于激情有以下观点:激情一定是朝着某个对象的。激情一定是为了实现某个目的。激情的对象是分享喜悦、发泄愤怒、表达嫉妒等情绪活动指向的人或事物。激

12、情的目的是情绪表达旨在得到的好处、结果。比如说,愤怒者想通过愤怒情绪的表达让自己占领优势地位,达到支配对方的目的。因此,一个人如果能有意识地明晰激情的对象、弄清激情的目的,就可以更好地控制情绪。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喜悦有时候也会变成负性情绪要学习情绪(指激情)的控制方法,我们首先需要详细、深入地理解情绪。一般来说,心理学将情绪分为阳性情绪和阴性情绪两种类别加以研究。阳性情绪是积极向上的、建设性的情绪,即所谓的正性情绪。成就感、满足感、祝福感、憧憬、好奇、喜悦、喜欢等感觉都属于正性情绪。相反地,阴性情绪是颓废消沉、非建设性的,即所谓的负性情绪。愤怒、嫉妒、悲伤、灰心、抑郁、胆怯等都属于负

13、性情绪。阳性情绪和阴性情绪还可以根据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轴进行分类。属于过去的情绪有怀念、原谅、后悔、怨恨等,属于未来的情绪有期待、焦急、担心、不安等。怀念是对过去的阳性情绪,后悔是对过去的阴性情绪,期待是对未来的阳性情绪,焦急是对未来的阴性情绪。不过,即使是同样的情绪,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是正性的也可能是负性的。从这个角度看,阿德勒认为:对于情绪体验,如果不按照情景、场所、对象进行详细区分、判断,就有可能出现问题。比如,一个人在嘲笑、戏弄另一个人的时候,开玩笑的人体验到的是开心的情绪,属于正性情绪。但是,被取笑的人体验到的可能就是屈辱感。对此,我们头脑中会冒出一个疑问:难道可以将这种喜悦归为

14、正性情绪吗?!正因为这样,阿德勒放弃使用阳性情绪和阴性情绪的分类,取而代之地,他从情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角度将情绪作了如下分类:连接性情绪:促进自己和他人相互联结,具有接纳别人倾向的情绪。比如喜悦、共情、同情、羞耻等。分离性情绪:疏远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对他人具有敌意的情绪。比如愤怒、伤感、不安、恐怖等。使用这样的词语来讨论情绪,就很容易理解某种情绪表达的结果是拉近人际关系还是疏远人际关系。这种思路体现了阿德勒心理学的思维风格:站在人际关系的基点上考虑问题。就像前面提到的,嘲笑他人时体验到的情绪,就可以说是一种有问题的情绪。这是我亲身体验过的事。我作为助手在一家公司进修的时候,曾被邀请参加一次聚

15、会。开始我很开心能参加这次聚会,但不知怎么,我居然成为大家酒兴正浓、兴高采烈时开玩笑的对象,事后还成为同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说起这事的时候看上去都很开心,而作为被嘲笑对象的我只能露出苦笑。的确,对于把我当作玩笑对象的同事们来说,他们体验到的是连接性情绪,这种情绪促进了他们彼此之间的联结;而作为被开玩笑的对象,我对周围的人似乎怀有分离性情绪。这个例子就可以说明:即使是正性情绪,有时候也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控制情绪的理性信号灯那么,情绪容易波动的人与不容易波动的人之间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呢?差别就在“理性回路”和“非理性回路”(情绪回路)之间的平衡水平。当一个人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时,有

16、的人理性回路占主导地位,有的人非理性回路占主导地位。理性回路占主导地位的人,更倾向于“理性思考后再行动”。体重好像要增加了,要抵制美食的诱惑,管住自己的嘴了。为了赶上截止日期,每天要完成定量的工作。他们往往只在对事情作出理性判断之后才付诸行动。理性回路占主导地位的人,做事不太需要情绪参与,可以潇洒地行动。这样的人,从外表上看是缺少情绪、非常冷静的人。与之相对的,也存在非理性回路占主导地位的人。这一类型的人,高度倾向于情绪化行动,情绪表达非常丰富。人的情绪就像路上的红绿灯,通常向我们发出三种信号:通行、停止和注意通过。其中,重要的自然是通行和停止信号。比如,当一个人被人嘲笑的时候,他就会不知不觉

17、地提高嗓音、靠近对方,此时,愤怒情绪向他发出了“通行”的信号。再比如,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人会不自主地体验到不愉快的感觉,而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种“不愉快”就是情绪红绿灯发出的“停止”信号。曾经有位会务策划人,被朋友提议邀请专业摔跤手举办一场摔跤活动。因为他自己也对摔跤很感兴趣,觉得专业摔跤很有意思,所以立刻就同意了。但是,他回家后再三考虑,觉得这个活动似乎与公司的风格不太匹配。此后,他无论怎么试图说服自己,总能感觉到无法驾驭的不安和不协调感。据说,他最后还是拒绝了举办摔跤活动的事。他说:“为什么要拒绝这事,我也说不清楚原因。”这就是所谓的,情绪红绿灯发出的“停止”信号。控制情绪不是要压

18、抑情绪以阿德勒心理学为基础从事了30多年心理咨询的我认为,没有必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因为控制情绪与压抑情绪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压抑情绪是否认情绪价值的做法,实际上是在让一个人尽量没有情绪。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压抑情绪,对眼前的问题视而不见,不仅会把自己搞得可怜兮兮的,还可能将别人也卷进来,给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如果这样,要想过上幸福的生活,难度就会很大。情绪,在必须使用的时候,就要适当地使用;在没有必要使用的时候,就不要使用。控制情绪就是要根据时间、地点、场合使用适当的情绪。善于调节情绪的人,是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地使用理性回路和情绪回路的人。就像能力出众的培训师,都擅长给听众打鸡血、让听众情绪高涨。这个

19、技能的秘密就隐藏在情绪控制方法里。具体地说就是,有时候使用理性回路,持续推进逻辑性的话题,有时候又开放情绪回路,用充满热情的语言让听众情绪高涨。像这样,能够适当地使用情绪,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取得成功的人,大多是可以和情绪友好相处的人,不是吗?利用理性回路保持自责和他责的平衡如果自责和他责之间的平衡崩塌了,负责调节情绪的理性回路就可能启动不起来。在现实生活中,与责备别人相比,很多人更习惯于责怪自己,存在过度自我责备的倾向。抑郁就是一种将愤怒情绪朝向自己发泄的状态。他们担心将这种负性情绪朝向别人就会变成赤裸裸的愤怒。在自责与他责之间的平衡崩塌后,一个人就会陷入不能适当调节情绪的状态。为了防止这种状

20、况,让自责与他责处于五五等分的状态是比较理想的。不论是过于自责,还是过于他责,都有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风险。我有一位男性作家死党,接受了一项出版社委托他撰写书稿的工作。因为实在太忙,到了约定交稿的时间还未能完成书稿。在出版社的多次联络催促下,正处于艰难挣扎状态的他只能拜托出版社再给他一个月时间。对方很不情愿地答应了。但是他依然很难抽出时间来写书。两周后,他收到编辑的信息说:“书稿已经委托别人撰写了。”看到这条信息,他瞬间暴跳如雷。因为他的书稿已经写了三分之二了。于是,他在愤怒之中给编辑回了信息:“我确实没能按照当初约定的时间完成书稿,给编辑部增添了麻烦,但是只因为迟了两星期交稿就撤销原来的出版

21、约定,实在让人无法接受。”接着,他单方面地宣告,将正在写的书稿让其他出版社出版。这是他采用一成自责与九成他责的方式处理自己情绪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可以让双方都不会陷入情绪化的状态呢?请记得运用“自责和他责的五五法则”。出版社在没有与他商量的情况下撤销了委托确实不对;但另一方面,虽然不是有意而为,但毕竟是他没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书稿撰写在先,造成双方情绪化而互相责备,让双方关系陷入破裂的边缘。这个时候,如果将自责与他责进行五五分成,他会感到“没有好好遵守约定按时完成书稿自己也不对”,自然不会对出版社感到愤怒。所以,在调控情绪的时候不要忘了这个“五五法则”。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第二章

22、中详细说明。面对情绪事关幸福生活大家可能会想,这些让我们困扰的情绪还不如没有的好。但是,如果真的没有了情绪,人就变成了机器,也就基本不能叫作人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可以感受到各种各样的情绪。“自己还能活几年呢?”“老后的生活没问题吗?”拥有这样的不安情绪,是因为人们具有预测未来的能力。此外,我们正因为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才会涌现“那个时候失败过”的后悔情绪;正因为怀着“那个时候真的好开心”的记忆,才有怀念的情绪;也正是因为情绪时间轴在不断地延长,才有我们的成长。总之,我们一旦获得情绪,就无法将它消除。但是,尽管不能让情绪完全消除,我们还是可以选择不去使用某种情绪,或者调节情绪的强度。在

23、阿德勒心理学看来,情绪不是从心底自动冒出来的东西,它是我们在具有某种目的的前提下,用来实现这个目的而使用的东西。它是可以被我们的意志操控的。下一章我们将专门介绍熟练区分情绪强弱的方法。本章小结1.情绪可以为了某种目的、在某种情景下、对特定的对象使用。2.情绪可以因为时间、场景和目的的不同有相反的意义。3.阿德勒将情绪看作维持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关键。4.情绪(特别是激情)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加以调节。5.情绪不是可以随便释放、压抑的东西,它是人生的伴侣。第二章借助愤怒认识真正的心情你为什么要愤怒?“看他那样子,真的让人很生气!”“被那家伙那么说,气不打一处来!”愤怒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频繁出现的负

24、性情绪之一吧。其中,本来是不想生气的,但说着说着就不知不觉地大声起来,随之陷入情绪旋涡。一个人有时候就是这样生起气来的。像这样容易生气的人应该不少见吧。阿德勒心理学并不认为愤怒像火山爆发时喷发出的能量一样无法抑制。就像第一章阐述的那样,一个人愤怒的时候必定存在对象。他是想通过对对方的愤怒,来实现某个目的。那么,愤怒到底是为了实现什么目的呢?人们的愤怒主要有以下四种目的:1 想支配对方;2 想争取主导权,占领优势地位;3 维护自己的权利;4 弘扬正义。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地详细解说它们的具体内容。怒气冲冲背后的四种目的1.支配对方支配对方,顾名思义,就是想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思想、行动。父母为孩

25、子不听话而生气,是最典型、最好理解的例子。对父母来说,自己的孩子应该是最容易支配的对象。相反,容易对孩子生气的人,如果也为了同样的目的,经常在工作场合对自己的上司表达愤怒,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因为,愤怒的情绪一般是用在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身上的。2.争取主导权,占领优势地位这是支配对方目的的变形。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夫妻吵架。比如说,夫妻在讨论要让孩子学习些什么的时候,开始还能心平气和地商量,然后慢慢地两个人开始对立起来,最后就发展为争吵。“你一直只让他参加体育活动,接下来是不是要让他学习点英语了?”“孩子这么容易生病,把身体锻炼强壮才是他当前最优先的事情啊!”人们用争吵的方式相互对抗的时候,为了把

26、握主导权,就要用到愤怒情绪。在主导权争夺的过程中,胜利者诞生的同时也必定诞生失败者,而失败者将品尝到强烈的挫折感。3.维护自己的权利这种情况,可以看看下面的例子。有一天,邻居B带着点心来到A家打招呼,说因为要重新装修房子,打算重新垒砌自家的围墙。同时由于砌墙的费用是由B负担,对于砌墙过程中发出的噪音,A很快就接受了。但是在砌墙的过程中,A看到对方不是将原来围墙的中心线作为两家的界限,而是明显地侵占了自家的地盘。为此,A匆忙地、愤怒地冲到B家,对B吼道:“没听说过有这种做法的!”“马上给我停工,立即恢复原样!”在这个例子中,A表现愤怒情绪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土地”。如果A不表现出这种旨在维护权利的

27、愤怒,他家的领地就会被更多地侵占。所以,绝不要一概否认有目的的愤怒的价值。4.弘扬正义这种愤怒产生于“我绝对正确”的强烈信念。比如,C看见有人在车站前的禁止吸烟区吸烟,顿时怒发冲冠。那是因为C具有建立在强烈正义感基础上的“必须让不遵守规矩的吸烟者彻底改变态度”的信念。建立在强烈正义感基础上的愤怒固然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好,但是需要注意自己的信念是否可能是自以为是、正义的表达方式是否合适。为了更好地觉察自己愤怒的对象与目的,我特别推荐大家填写下面的愤怒情绪自检工作表。我建议大家一定要亲身体验这个练习,它能让你更加明确地把握自己的愤怒是针对哪个对象、为了什么目的。这样你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28、聚焦愤怒的后果在知晓愤怒目的的基础上,我们再探讨愤怒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概括地说,人们通过表达愤怒可以获得以下三个结果:1 证明自己的优势地位;2 让对手屈服;3 获得成就感。我们来看一个上司斥责部下的例子。在拓展新销售渠道的会议上,关于如何进一步提升销售业绩,大家各抒己见。但是上司发现,部下提出的尽是花钱打广告之类不现实的想法。最初,上司只是尴尬地笑着说:“这些应该不可行吧。”心平气和地否决了这些方案。随着讨论的推进,上司逐渐焦躁起来,最终怒不可遏地说道:“从一开始我就说了,这样的方案不可行!你们应该从提高销售沟通成效、重新整合运行区域等角度,考虑一些更加现实的方案!”这是很常见的

29、场景,上司通过表达愤怒情绪来证明自己的优势地位。在他的愤怒情绪中,暗藏着“我的责任就是纠正你们的错误”“你们必须服从我这位上司的意志”等主张。在前面提到的为了孩子要学习什么而吵架的夫妇的例子中,他们表达愤怒情绪的意图也是为了让对方屈服,让对方服从自己的意志和要求。还有,参加政治集会的人愤怒地高喊着口号,好像自己多了不起似的,他们通过愤怒情绪的表达可以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在不同的情景下,表达愤怒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收获,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某种利益,这是所有愤怒的共同点。愤怒绝不是不好的情绪依据愤怒强度的不同,可以将愤怒分为气恼、恼火等轻度的愤怒,和盛怒、暴怒等程度较重的愤怒。与

30、身体紧密关联是愤怒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常说“噘着嘴不高兴”“愤愤不平”“气不打一处来”“七窍冒烟”等都是愤怒的说法。这些表达非常实在地表明,正因为愤怒是与身体紧密关联的情绪,经常遭遇它、体验它就成为很自然的事情。平时,我们主要通过发泄愤怒,以保持心理平衡。并且,为了弘扬正义而表达的愤怒不仅不会直接伤害别人,还可以让世界向更好的方向改变。因此,“愤怒情绪=不好”这个方程式并不成立。愤怒解决不了问题但是,如果你期待通过愤怒来改变对方,这个目标是很难实现的。想通过愤怒强制性地改变对方,一般的结局是越是强迫对方改变,对方就越顽固。在人世间,习惯于愤怒的人和不习惯于愤怒的人都存在。习惯于愤怒的人,一般

31、是从孩提时代就开始“练习”使用愤怒的人。比如,在小孩闹着要买甜点和玩具的时候,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全盘满足,孩子就会将这个体验当成成功的经验,即只要闹一下,想要的东西就可以到手。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就形成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愤怒的习惯。反感不听取自己意见的上司。超市收银员动作慢了点,就对他发怒。列车迟到了,就对乘务员恶语相向。对不听话的孩子怒吼。就像上面这些例子一样,已经形成愤怒习惯的人,总是通过表达愤怒来解决问题。但是,使用愤怒并不能让所有的事情都变得顺利,这点正处在愤怒状态的人自身应该觉察不到。上司可能很忙、超市的收银台可能突然间零钱不够、列车迟到本来就不是乘务员的原因等,向对方发怒并非都能

32、立即解决问题。此外,对着孩子怒吼,可能只会让他更加哭闹。现在,我可以再问大家一遍:从现在开始,你是想继续使用已经习惯的愤怒生活下去,还是学会熟练地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更加平和地生活下去呢?当然,你可以选择这两条道路中的任何一条。但是,如果选择后者,你就必须重新学习情绪的使用方法,这个学习是可以随时随地开始的。提取隐藏在二次情绪背后的一次情绪其实,愤怒情绪的背后有时候隐藏着别的情绪。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在一个电器机械厂营业部,上司正在斥责一位月销售额未达标的部下:“这是什么成绩啊!真没出息!”“你看着这样的数字真的没感觉吗?”“你自己说说看吧!”在公司,经常可以看到上司斥责部下的情景。这个

33、时候,很多人心里或许只是在想:“那位部长又生气了啊”事实上,我还希望大家知道,大部分对部下发怒的上司,对部下抱有“失望”的一次情绪。他们本来心中抱有“这个部下应该可以做得更好”的期待,而这个期待却被一次次地辜负了,他们感到很失望。“失望”的一次情绪最终通过“愤怒”的二次情绪朝部下发泄而出。这种情景在家庭中也很常见。丈夫在体检之后被诊断为糖尿病。妻子因为担心丈夫的健康开始学习饮食治疗法,希望能够做出更能平衡营养的饭菜。但是,丈夫也不知道抽的是什么风,一如既往地在外面胡吃海喝,饭后还喜欢喝一杯加了大量砂糖的咖啡,更不听从医生要开始锻炼身体的忠告。大概是因为实在忍无可忍了,妻子向丈夫大发脾气:“你在

34、做什么啦!完全没有要把病治好的意思,不是吗?”“你有没有想过我为什么这么努力地做好饭菜?”此时,妻子的愤怒情绪背后是她对丈夫身体健康的担心。这个担心就是一次情绪。可见,妻子首先有担心这种一次情绪。而丈夫的不当行为加剧了这种情绪,直到妻子无法忍受,最后才不得不对丈夫使用愤怒的二次情绪来试图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上述两个例子中,不论是表达愤怒的一方还是被发泄愤怒的一方,都没有注意到愤怒背后的一次情绪。被发泄愤怒的一方,往往心中只是留下了“别人对我发火了”的难受感觉,感觉到自己的人格尊严被践踏了,接着就逐渐丧失了寻找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意愿。有时候,你越生气,对方为了对抗你就会变得更加固执。最终的结局

35、是愤怒的原因逐渐被隐藏起来。用第一人称表述一次情绪信息控制自己愤怒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用第一人称表述一次情绪信息”。即首先找到愤怒背后的一次情绪是什么,然后站在自己的角度用“第一人称”表述这个一次情绪信息。有许多人在对他人发泄愤怒情绪的时候,倾向于使用“你小子,为什么只能想出这种烂办法?”“你总是让我白费功夫!”等以对方为主语的表达。这是最不应该做的事情。这种做法被称为“第二人称表述”。所谓“第二人称表述”,是对对方持有评判、批评的态度,基于主观臆断对对方的态度、行动下结论、贴标签。相反地,将“你”这个第二人称改成“我”这个第一人称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就是“第一人称表述”。“我觉得换一种做法

36、会比较好。”“我觉得,如果是我就会这么做吧?”这样的“第一人称表述”就不会让双方有被评判、被批评的感觉,充其量只是对当前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用于表达接纳、共情的态度,而基于接纳、共情的沟通正是阿德勒心理学者努力的目标。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重新审视一下前面说过的担心糖尿病丈夫的妻子的例子。如果妻子用“第二人称表述”表达对丈夫的担心:“老公,你到底在做什么啊?!你完全就没有要把病治好的意思,不是吗?”这样就变成了向丈夫表达愤怒。那么,如果改成用“第一人称表述”传递一次情绪,会是什么样呢?“我是担心你的身体状况,才希望你能够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怎么样?不觉得这样就变成十分柔软、温

37、柔的说法了吗?着眼于传递“担心”这个一次情绪,让对方明白自己在为了对方努力,传达了想与对方一起努力的想法。这就是阿德勒所说的,在共情基础上的应对。即使你曾经不经意地将愤怒情绪发泄在对方身上,也可以重新改用“第一人称表述”来改变信息传递的效果。比如,在开会现场对部下发泄愤怒后,上司可以在午餐时候叫来部下继续沟通:“刚才对你使用了比较严厉的口气,那是因为我对你抱有期待,希望我们能一起思考出更好的方案。”这样就可以软化部下心中“自己被否定了”的情绪感受,找回原来良好的关系。缩放自己的愤怒虽然前面说过,如果对他人有过多的愤怒,就可能伤害对方,让对方对你产生怨恨情绪;如果向他人发泄“责备他人”的愤怒,就

38、很可能让你与对方的关系恶化。另一方面,愤怒的情绪也可以朝向自己。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搞不懂自己为什么总是做出让自己难以理解的事情,让自己心烦意乱”。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呢?当愤怒情绪被用来“自我责备”的时候,就存在引发“抑郁”的风险。如果这样,就会给我们的心理增加相当大的负担,我们必须注意避免它。如果难以避免愤怒情绪,我们还可以考虑适当调节愤怒的朝向。我们在第一章讨论过,将自责和他责的比例调整到五五等分的状态是最理想的。一旦对别人过度愤怒,对自己就会缺少自我反省,所以这个时候应该有意识地适当增加自责的比例,修正自己的态度。相反地,一味地对自己愤怒,自己的能量就会减少,这时候就应该增加他责

39、的比例,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为了更好地保持自责和他责之间的平衡,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测量自己愤怒水平的方法。通过这个方法,你可以对自己在某件事中是出于什么原因责备对方或责备自己进行自我分析。这个工作可以在头脑中完成,但是更加推荐每天都在日记本中进行记录。具体地说,就是以表2-2为工具,每天对自己的愤怒进行客观化、数值化的分析。这张表的结果可以告诉我们自责与他责的比例。如果发觉自己明显对他人存在过度指责,你就要增加对自我的反省;相反地,如果发觉你在过度地指责自己,将愤怒的矛头指向他人多一点就好了。用提醒对方“注意”来代替愤怒调控愤怒的核心是“调控沟通”,以调控语言中呈现出来的想法为主。一个人一旦

40、怀有愤怒情绪,心中的焦躁感就会逐步增加、直到爆发,最终很可能发展为臭骂对方。如果在愤怒的起点,在刚刚感觉到不舒服的阶段就对对方提出“关于,我觉得存在问题,能不能做些改善?”等,就可以在向对方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与对方一起努力解决问题。另外,在向对方传递信息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损害自己与对方之间的信赖关系,这是沟通的关键所在。有人认为,愤怒与斥责不同。相对于原本只是情绪表达的愤怒,斥责还存在引导对方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行动的目的。而且,斥责容易变成情绪化的应对方式。在被大声斥责之后,被斥责的人,心中留下的往往只是自己被否定的感觉,对于自己被斥责的理由反而糊里糊涂。因此,相比斥责,我更推荐大家

41、用提醒对方“注意”的方法。提醒对方注意,是向对方传递“在这个地方要注意噢”,是没有情绪化的柔和的应对方式。提醒对方注意需要留意以下三个方面:1.让对方改掉不好的习惯、行为等;2.促进对方的成长;3.让对方鼓起干劲。在留意这些事项的基础上向对方传递自己的期待,可以增强与对方之间的信赖关系。在表达愤怒情绪的时候,清晰地让对方明白自己想告诉他的是什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的沟通就不会只是单纯的发泄愤怒情绪,也不会给对方被斥责的感觉,而是柔和地提醒对方注意。有效传递期待、提醒注意的两种方法此外,使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将你的期待传递给对方,并有效提醒对方注意。1.提醒他注意现状用“画重点

42、”的方式提醒对方注意。即将现实互动引发的问题部分特别凸显出来,以提醒对方注意。“你正在做的事情和我教给你的不一样噢。”“你正在做不像你该做的事情噢。”“只要你稍微停下来看看,就可以发现问题。”就像这样,将问题很具体地告诉对方,提醒对方注意。2.提醒他打破现状在肯定对方现状的基础上,向对方传递对他未来的期待。具体地,可以像下面这样子告诉对方:“我不想让你陶醉在现在这个水准上。”“我很期待你能去挑战更高的目标。”在给予以上提醒时,原则上要选择一对一单独见面的场合。但如果能满足以下条件,在团队中给予提醒可能效果更好。给予提醒能对团队全体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能让被提醒注意的对象更加坚强。被提醒注意的对

43、象确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合适的后续措施。听说过去,指挥读卖巨人军团 的川上哲治教练有时候会斥责长嶋茂雄选手,但是不怎么去斥责王贞治选手。这是因为,长嶋选手在被斥责后不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发生。事实上,长嶋选手在被斥责后依然能平心静气,川上教练斥责长嶋选手主要是做给团队其他成员看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整个团队的紧迫感。另外,从这个例子还可以知道,在给予提醒的一方与被提醒的另一方之间,如果没有高度的信赖,在团队中给予提醒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请大家特别不要忘了这一点。注释1:读卖巨人军团是日本著名的棒球队。译者注软化自己的信念调控愤怒,也可以从调整思维入手。一个人感到愤怒的时候,心中经常拥有“必须

44、做”“不做不行”等信念。比如说,当大家在银行的自动取款机前井然有序地排队时,突然有人要插队,这时的你可能会瞬间涌现出愤怒情绪。这是因为,在你心中存在“排队就必须井然有序地一个接一个地排,不允许插队”等信念。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树立“未必要”“不一定是”等观念来缓和愤怒情绪,更好地控制情绪。“未必都要井然有序地一个接着一个地排队。”“世间也可以存在公然插队的人。”“今天只是偶然遇见了公然插队的人。”经过这样的思考,你就可以更好地接受现实状况。还有,信念与义务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怀有“必须做”“不做不行”等强烈信念的人,一方面会有自己需要百分之百做到这一点的义务感,另一方面又有“凭什么只有自己不得

45、不这样做”的愤怒情绪。如果是这种情况,让自己从义务感中部分解放出来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说,被上司安排加班的时候,在义务感引导下,你可能不自觉地就同意了。其实,如果你对被安排加班怀有愤怒的情绪,也可以对上司说“不”,对他说“对不起,今天实在不是很方便”“如果是明天上午的话,我可以帮这个忙”。我觉得应该不会出现因一两次拒绝加班而使自己的处境变得非常不好的情况吧?此外,在内心的某个角落,因为有“希望被人喜欢”“不想被人讨厌”等期待与想法,我们容易给自己背上过多的义务与责任。因此,有时候你也应该拥有说“不”的勇气。在“建设性非建设性”判断轴上思考有时候,我们因为愤怒而怎么都不能原谅对方,甚至想诉之法律。

46、大家有过这种想法吗?不瞒大家,我是有过的。有些人认为自己的名誉受到了损害,向律师咨询,得到的建议也常常是“这种情况,有十足的理由可以控告对方”。我曾向在中国出生的气功老师咨询过这种情况。老师不慌不忙地在白板上写下“怒而不争”这几个字,意思是“虽然愤怒,但是不宜争辩”。学习并实践阿德勒心理学的我,是这样解释这句话的:虽然愤怒的出现是没有办法控制的,但是否让愤怒发展到“怀揣愤怒,与对方争辩”的境地,是可以自己决定的。所以,我们必须做到一边感受着自己的愤怒,一边又做出不与对方争辩的选择。这个思想来自中国,与阿德勒心理学似乎没什么关系。但事实上,类似的、突出呈现阿德勒心理学本质的观点还有很多。例如:“

47、只要一个人还在与人争斗,他的愤怒也必然不会停止”;相反地,“一旦选择不与人争斗,愤怒就会变得可以控制”。要选择哪一种,是由自己决定的。据说,很多任由自己发泄愤怒情绪而诉诸法律的人,一边明确决定“不能原谅对方”,一边又在努力避免让自己陷入法律审判的最糟糕的泥潭。确实,将对方告上法庭,只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就可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但是,这种胜利只是争夺主导权的胜利,绝不是建设性的应对方法。而且,这也说明你已经选择走上负面使用愤怒情绪的道路。将愤怒情绪发展为争斗的情况不在少数。这个时候,一个人是在用“哪一方是正确的,哪一方是不正确的”的“正确不正确”的判断轴思考问题。如果一个人持有“正确不正确”的

48、判断习惯,他会很容易陷入到“必须”的思维中,也必然会持续感受着愤怒情绪。阿德勒心理学并不采用“正确不正确”的判断轴,它主张用“建设性非建设性”的判断轴来看待事物。“建设性非建设性”的判断轴从更加宽广的视角来思考自己与他人,或职场与家庭,从“共同体”的角度判断某个情绪的作用对于“共同体”而言是建设性的还是非建设性的。养成用“建设性非建设性”的判断轴看待事物的习惯非常重要。只要坚持锻炼这种习惯,你控制愤怒的力量必定会越来越强大。“不原谅”转化为“怨恨”“怨恨”是一种与愤怒有关的情绪。所谓的不原谅,不仅仅包含瞬间的愤怒情绪,还包含一种持续的怨恨情绪。怨恨是弱者对强者的,以复仇为目的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情

49、绪状态。简单地说就是,弱者对强者持续持有的“我要报仇”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在亲子之间,孩子单方面地怨恨父母的情况非常常见。我作为心理咨询师,接触过不少对父母使用家庭暴力的孩子。在这些孩子的内心深处,深埋着怨恨的情绪。比如说,有些受到父亲频繁虐待的孩子,在成人后成为对父母使用暴力的人;一名女性是家中的长女,因为小时候时常感受到父母更偏爱弟弟,她直到30岁还在不断地用粗暴的语言攻击自己的父母。结合这些事例,我们可以对怨恨的特点做以下小结:属于愤怒情绪的范畴;是一种弱者对强者的情绪;基于未能满足的欲望;无论怎么补偿都不能满足。由于怨恨情绪是在愤怒情绪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属于愤怒情绪的范畴。和瞬间发生

50、的愤怒不同,怨恨会长年累月地持续。怀有怨恨的人,常常拥有“自己是正确的”“自己的权利正被损害”“自己正在被伤害”等感觉。“因为自己正在承受这样的伤害,所以理所当然地拥有伤害对方的权利。”“为了维持这种权利,又必须坚持宣称自己受到过对方的伤害。”这样,一个人只要怀有怨恨,就可以站在比对方更加有利的心理位置上;况且,一旦怀有怨恨情绪,就很难简单地把它放下。怨恨持续的三个条件在人际互动中,可以举出以下三个容易引发怨恨的条件:1.强者一方不够细腻;2.强者一方持续作出缺少边界感的道歉;3.能够协调双方的第三方缺席。容易引起别人怨恨的人是关系中的强者一方,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缺少细腻的感受与互动,不太善


注意事项

本文(阿德勒的情绪整理术.pdf)为本站会员(天鹅人)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