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

  • 资源ID:21727941       资源大小:3.02M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

1、高二12月生物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75分钟,满分100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总共60分,1-20题每题1分,20-40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 下列种群基本特征中不是决定种群密度的是()A. 年龄结构B. 出生率C. 死亡率D. 迁入率【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结构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详解】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关键因素,年龄结构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A错误,BCD正确。故选A。2. 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A. 血浆B. 淋巴C. 消化液D. 组织液【答案】D【解析】【详解】人体的肌肉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吸收葡萄糖。【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

3、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3. 维生素D3可从牛奶、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也可在阳光下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活化维生素D3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研究发现,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D3的活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肾功能下降可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B. 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C. 小肠吸收钙减少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D. 肾功能障碍时,补充维生素D3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目信息可知,维生素D3既可以从

4、食物中获取,又可以在阳光化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来,而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其活化,从而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详解】A、肾功能下降会导致维生素D3的活性下降,进而减少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A正确;B、因为阳光下皮肤中可以进行维生素D3的转化,而它又能促进钙的吸收,因此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B正确;C、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提供,小肠吸收钙减少并不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C错误;D、肾功能障碍时,维生素D3的活化受阻,只有活化的维生素D3才能促进钙的吸收,因此补充维生素D3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D正确。故选C

5、。4. 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可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其中有()A.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B.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 过氧化氢酶催化底物分解成水和氧气D. 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详解】A、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发生在细胞内,A不符合题意;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都发生在细胞内,B不符合题意;C、过氧化氢酶催化底物分解成水和氧气,发生在

6、细胞内,C不符合题意;D、细胞代谢产生的乳酸进入内环境,与内环境中起缓冲作用的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以减缓对内环境pH的影响,D符合题意。故选D。5. 尼古丁一种能使人高度成瘾的物质,可作用于植物性神经,其作用机理之一为作用于POMC神经元,使其膜上钠离子通道打开,进而引起“饱腹感”神经元兴奋,使食欲下降。吸烟或使用烟草制品时,尼古丁会通过肺部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尼古丁与POMC神经元膜上钠离子通道结合,为钠离子内流供能B. 有双重神经支配的器官上,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C. 与不吸烟的人相比,吸烟者的体重增加更容易D. 尼古丁成瘾的机制可能是神

7、经细胞膜上受体增多【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详解】A、尼古丁一种能使人高度成瘾的物质,其作用是与POMC神经元膜上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膜上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而钠离子内流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A错误;B、有双重神经支配的器官上,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B正确;C、吸烟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能促进脂肪细胞中物质的氧化分解,与不吸烟的人相比,吸烟者的体重更容易减少,C错误;D、尼古丁成瘾的机制可能是神经细胞膜上受体减少,D错误

8、。 故选B。6. 流感病毒感染者往往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咽痛等症状。感染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感染者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B. 感染者机体内的O2、神经递质、血红蛋白等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 感染者血液中每一种成分的含量都是固定不变的D. 感染者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可能会引起肺水肿【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

9、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感染者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但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错误;C、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感染者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可能会导致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增多,导致肺水肿,D正确。 故选D。7. 效应T细胞具有识别和杀伤癌细胞的能力。效应T细胞表达出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能与正常的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结合,使正常细胞不触发免疫反应而免受伤害。研究发现,部分癌细胞也能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其

10、逃避机制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效应T细胞可通过合成和分泌抗体杀伤肿瘤细胞B. 效应T细胞和衰老的细胞结合可导致细胞坏死C. 癌细胞可通过抑制PD-L1的合成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D. 过度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可能会引起自身免疫病【答案】D【解析】【分析】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详解】A、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A错误;B、效应T细胞和衰老的

11、细胞结合而不触发免疫反应,不会导致细胞坏死,B错误;C、肿瘤细胞能逃避“追杀”,与PD-L1的表达(过量)有一定关系,其量越多,越能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C错误;D、过度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会导致T细胞无法识别正常细胞,从而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引发自身免疫病,D正确。故选D。8. 俗话说“旱极必蝗”,在干旱年份,土壤变得坚实,地面植被稀疏,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和孵化场所;而阴潮多雨的环境易使传染病在蝗虫间发生,发生蝗灾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气候干旱是蝗虫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B. 潮湿环境中蝗虫的 K 值比干旱环境中的 K 值大C. 使用

12、杀虫剂使蝗虫数量大幅下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D. 非生物因素通过影响蝗虫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后者则包括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详解】A、在干旱的年份,土壤变得坚实,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所以气候干旱是蝗虫数量爆发

13、式增长的主要原因,A正确;B、根据题干“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产卵场所,阴湿多雨的环境易使传染病在蝗虫间发生,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可知:阴湿多雨环境中蝗虫的K值小于干旱环境,B错误;C、杀虫剂的效率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即使用杀虫剂使蝗虫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D、题中非生物因素,如水分的多少,通过影响蝗虫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D正确。故选B。9. 醉酒之人往往语无伦次、呼吸急促、行动不稳,以上生理活动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 ()A. 大脑脑干小脑B. 大脑大脑脑干C. 大脑下丘脑小脑D. 大脑小脑脑干【答案】A【解析】【分析】考点是人脑的功能,涉及大脑、小

14、脑和脑干的功能,考查识记和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详解】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行动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选A。10. 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 )A. 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血压增高B. 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支气管扩张, 胃肠蠕动减慢C. 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支气管收缩,瞳孔扩张D. 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 胃肠蠕动加快【答案】D【解析】【分析】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

15、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相反的。【详解】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肠胃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肠胃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D正确。故选D。11. 下图是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能准确地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 ) A. 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B. 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C. 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D. 若上图实线表示体温调

16、节过程,则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和神经体液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图示也表面明动物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其中CDE只涉及体液调节,如血糖调节;ABCDE设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如体温调节;ABE只涉及神经调节。【详解】A、水盐平衡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通过抗利尿激素作用于靶器官,可表示为ABCDE,A错误;B、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即血糖上升或下降的刺激直接作用于胰岛,刺激胰岛分泌相应的激素来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实现对血糖的调节,B正确;C、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

17、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该过程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正确;D、若上图实线即ABE和ABCDE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和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A。12. 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A. 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B. 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C. 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D. 治疗艾滋病【答案】A【解析】【分析】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可以降低免疫作用,属于免疫抑制剂。【详解】A、由于降低细胞免疫能力有利于减弱移植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

18、,因而可用于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A正确;B、环孢霉素A能抑制T细胞增殖,导致T细胞数量减少,使细胞免疫能力下降,因而环孢霉素A不利于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B错误;C、环孢霉素A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受到影响,不能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C错误;D、环孢霉素A能抑制T细胞的增殖,而抵抗艾滋病病毒需要靠大量的T细胞,所以不能治疗艾滋病,D错误。故选A。13. 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B. 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

19、 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D. 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答案】D【解析】【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A、浆细胞产生抗体,组织胺不是浆细胞

20、产生的,一般是由肥大细胞产生,A错误;B、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而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C、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严重损伤,但是有时会危及生命,C错误;D、艾滋病患者的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所以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多种病原体引起的复合感染或者恶性肿瘤等疾病,D正确。故选D14. 设置对照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对照实验设置错误的是( )A. 验证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时,设置保留尖端和去除尖端的两组B. 探索扦插枝条生根的NAA最适浓度的预实验中,需要用蒸馏水处理作对照组C. 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

21、作用,对照组注射等量不含甲状腺激素的生理盐水溶液D. 公鸡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中,睾丸摘除后与重新移植的处理体现自身前后对照【答案】A【解析】【分析】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A、验证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时,必须是对尖端进行遮光和不遮光处理。切去尖端,可能会导致其他因素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B、在做探究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

22、中,设定蒸馏水作为对照组,其目的是对照,B正确;C、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对照组应加入不含甲状腺激素的生理盐水,C正确;D、实验中摘除公鸡的睾丸观察现象,是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睾丸摘除后与重新移植的处理体现自身前后对照,D正确。故选A。15. 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A. 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 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C. 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D. 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

23、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详解】A、如果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浓度增加,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过度传递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A不符合题意;B、如果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兴奋传递减弱,会缓解兴奋过度传递引起的肌肉痉挛,可达到治疗目的,B符合题意;C、如果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突触间隙中的

24、神经递质不能有效降解,导致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持续结合,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C不符合题意;D、如果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B。16. 某患者,54岁,因病切除右侧肾上腺。术后检查发现,患者血浆中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仍处于正常范围。对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错误的解释是()A. 切除手术后,对侧肾上腺提高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B. 下丘脑可感受到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变化,发挥调节作用C. 下丘脑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

25、激素的分泌D. 垂体可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信号,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下丘脑能合成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进而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不至于使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过高。【详解】A、题意显示,术后检查发现,患者血浆中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仍处于正常范围,据此可推测,切除手术后,对侧肾上腺提高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A正确;B、下丘脑可感受到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变化,如当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上升时,则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被抑制,

26、从而维持了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的稳定,B正确;C、下丘脑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C错误;D、垂体可接受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信号,合成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分泌,D正确。故选C。17. 夏季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大量出汗,体内失水过多,但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细胞外液渗透压总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具体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A是抗利尿激素,B是大脑皮层B. 机体大量出汗使得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C. 由体内失水

27、过多引起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D. 垂体除具有释放激素A作用外,还具有分泌生长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与人体盐平衡调节相关的激素是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详解】A、图中A由垂体释放,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是抗利尿激素,B能产生口渴感是大脑皮层,A正确;B、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机体大量出汗使得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

28、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B正确;C、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由体内失水过多引起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调节是反馈调节的过程,C正确;D、垂体除具有释放激素A作用外,还具有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作用,而不是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D错误。故选D。18. 机体内各种激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参与调节同一生理活动。下列对激素间相互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 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作用相抗衡B. 雌激素和雄激素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二者为协同关系C.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都对血糖的稳定起作用,二者为协同关系D.

29、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发育,二者作用相抗衡【答案】A【解析】【分析】1、胰岛分泌的主要物质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其中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2、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促使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当血液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详解】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水平,而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水平升高,它们之间的作用相反,属于拮抗作用,A正确;B、

30、雌激素和雄激素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但两者不在同一个生物体内发挥作用,B错误;C、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作用相抗衡,C错误;D、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生长发育,二者为协同关系,D错误。故选A。19. 立体农业是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下列关于立体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果树林下种植草菇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的能力B. 果树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有关C. 果树林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条件下,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D. 果树林中环境条件充裕,各种群的数量增长

31、曲线都会呈现“J”型【答案】B【解析】【分析】群落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如果树林中的所有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详解】A、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果树林下种植草菇,是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植物的分层现象可以提高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A错误;B、鸟类的垂直分层的现象与植物垂直分层的现象密切相关,因为植物可以为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B正确;C、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不同生物生存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空间是不一样的,同一环境为不同生物

32、种群提供的营养物质的量和生存空间的体积也不同,所以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不相同的。C错误;D、果树林中环境条件充裕,但资源依然是有限的,在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各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都会呈现“S“型,D错误。故选B。20. 人的排尿活动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下图是与人体内尿液形成、排出相关的部分调节简图。数字代表结构。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它们的活动往往不受意识支配B. 膀胱充盈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有利于完成排尿C. 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有强烈尿意但不能排尿可能是大脑皮层抑制了排尿反射D. 某患者神经系统部分受损,不能产生尿

33、意,但刺激排尿反射仍能完成【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膀胱中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传出神经为自主神经。【详解】A、自主神经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上有神经节,属于传入神经,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A错误;B、膀胱充盈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尿液排出,交感神经兴奋不会使膀胱缩小,B错误;C、正常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有时易出现虽有强烈尿意但排尿困难的现象,应该是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机制发挥作用,据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大脑皮层抑制排尿反射的发生,C正确;D、是传出神经,刺激仍能排尿,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活动,D错误。

34、故选C。21. 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由毛细血管的动脉端不断产生,同时一部分组织液又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返回毛细血管内,另一部分组织液则经淋巴管流入血液。组织液的量与有效滤过压有关,如果有效滤过压为正值,表示有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且滤出量与有效滤过压呈正相关;如果为负值,表示有液体被重吸收回毛细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组织细胞的活动参与组织液的形成和维持B. 毛细血管动脉端和静脉端的有效滤过压分别为正值和负值C. 从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大部分能够被静脉端重吸收回血浆D.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动脉端的有效滤过压会降低,而发生组织水肿【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

35、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A、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依赖于组织液提供的营养物质和条件,细胞代谢的产物也参与组织液的形成和维持,A正确;B、组织液的量与有效滤过压有关,如果有效滤过压为正值,表示有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如果为负值,表示有液体被重吸收回毛细血管,因为组织液由毛细血管的动脉端不断产生,同时一部分组织液又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返回毛细血管内,所以毛细血管动脉端和静脉端的有效滤过压分别为正值和负值,B正确;C、从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大部分能够被静脉端重吸收回血浆,C正确;D、如果有效滤过压为正值,表示有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且滤出量与有效滤过压呈正相关,若某人长期

36、营养不良,动脉端的有效滤过压会增大,从而发生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D。22. 研究发现,果蝇通过训练能记住并避开某种气味,训练的方法是接触这种气味时伴随着电击。该记忆由一种被称为蕈形体神经元的细胞管理,其机制如图1、图2所示。电击能将多巴胺传递给蕈形体神经元,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存储了将电击与气味联系起来的记忆,但这段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学习、记忆和情绪都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B. 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C. 果蝇避开某种气味的非条件反射建立过程,是气味与电击关联形成的D. 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可能与多巴胺分子数

37、量和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种类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都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A正确;B、比较图1和图2,发现在压力和睡眠基础上,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减少,说明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 ,B正确;C、果蝇通过训练能记住并避开某种气味,则果蝇避开某种气味的条件反射建立过程,

38、C错误;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电击的情况下,神经元释放了神经递质和相应的受体结合,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产生学习和记忆,而在压力和睡眠条件下,释放的多巴胺减少,且多巴胺只和DAMB受体结合,说明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可能与多巴胺分子数量和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种类有关 ,D正确。故选C。23. 学生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大有益处。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运动对学习和记忆的促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部分作用机理如图,其中a表示过程,物质b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物质c为突触小泡膜上的某种蛋白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锻炼和劳动能通过增加

39、b物质的分泌量来促进学习和记忆活动B. 物质b与AMPA结合起作用后,会使d处的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 若a表示BDNF基因表达过程,则需要解旋酶的参与D. 若向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会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较少【答案】C【解析】【分析】1、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由题图可知,BDNF一方面作用于突前膜,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另一方面作用于突触后膜,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详解】A、由图可知运动应激可促进突触前膜表达BDNF,可以增加b物质的分泌量来促进学习和记忆活动,A正确;B、物质b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物b与AMPA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内流,

40、产生动作电位,当动作电位传导至d时,使d处的膜内变为正电位,B正确;C、解旋酶参与DNA的复制过程,而过程a表示BDNF基因表达,包含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解旋酶不参与该过程,C错误;D、若向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导致BDNF不能作用于突触前膜,突触前膜不能释放b物质至突触间隙,从而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减少,D正确。故选C。24. 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主要与黑质损伤、退变和多巴胺合成减少有关。图甲是帕金森病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示意图,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其中“一”表示抑制,图乙是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下列叙述错误的

41、是()A. 对比图甲、图乙,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神经元合成分泌多巴胺,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B. 脑内纹状体和黑质之间相互抑制,为负反馈调节C. 神经元释放多巴胺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过度兴奋,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D. 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多巴胺与神经元轴突末梢上的受体结合使其兴奋性下降,将减少多巴胺的合成与释放【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脑内纹状体通过抑制黑质影响a释放多巴胺,而黑质也可以通过抑制纹状体而影响b释放乙酰胆碱,以上两种途径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图乙表示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与甲图比较乙酰胆碱减少,多巴

42、胺增多。【详解】A、对比图甲、图乙,图乙表示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与图甲比较,乙酰胆碱减少,多巴胺增多,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神经元合成分泌多巴胺,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A正确;B、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图甲中脑内纹状体和黑质之间相互抑制(-)不属于反馈调节,B错误;C、图甲中,大脑中神经元a可以分泌多巴胺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抑制其兴奋,防止其兴奋过度,说明高级中枢可以调控低级中枢的活动,C正确;D、治疗过程中,若多巴胺与a轴突末梢的多巴胺受体结合,则会导致轴突末梢的兴奋性下降,从而减少多巴胺的

43、合成和释放,D正确。故选B。25. 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钠、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点之前神经纤维膜处于静息状态B. ab段和bc段钠离子通道开放C. 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等于0mVD. cd段的外向电流是钾离子外流引起的【答案】C【解析】【分析】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为钠离子内流;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为钾离子外流。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

44、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详解】A、a点之后,细胞存在内向电流,即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所以推测a点之前神经纤维膜没有受到刺激,处于静息电位,A正确;B、ab段和bc段存在内向电流,钠离子通道开放导致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B正确;C、c点时动作电位达到峰值,膜内外表现为外负内正的电位,C错误;D、cd段的外向电流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由钾离子外流引起的,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需要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理和外向电流、内向电流进行联系,分析出

45、图中各段所代表的含义。26. 信息经突触传递时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误称突触延搁。下图1中两点距离abcd,分别在a:b、c、d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图2中表示测得的其中部分电流表偏转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刺激a点或b点,电流表的偏转情况均为B. 不同于是因为化学信号传递速度小于电信号C. 刺激d点,电流表的偏转情况为D. 刺激最左侧的神经元上某一点电流表可能不偏转【答案】A【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传导方式: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传导特点:双向传导。神经纤维静息状态时,主要表现 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多),产生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该电位叫静息电位。兴奋时, 主要

46、表现Na内流(导致膜内阳离子多),产生一次内正外负的膜电位变化,该电位叫动作电位。图中刺激后会产生动作电位,向左向右双向传导。【详解】A、刺激a点,兴奋首先到达电流表左侧接头,而刺激b点兴奋首先到达的是电流表右侧的接头,因此两次刺激电流表的电流指针的偏转方向是不同的,A错误;B、对比与,都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但是的两次偏转间隔时间长于,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是因为刺激c点后,突触间化学信号的释放及在突触间隙间的扩散需要耗费时间,传递速度小于电信号,B正确;C、刺激d点,由于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因此电流表只偏转一次,电流表的偏转情况为,C正确;D、刺激最左侧的神经元上电流表两个接头

47、的中点,电流表不偏转,D正确。故选A。27. 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下图是解释感染后机体体温上升的一种假说,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状态下为3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过程仅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参与B. 体温持续维持在39期间,机体主要依靠排汗散热C. 体温持续维持39期间,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 寒冷刺激也会引起正常机体出现如图所示的反应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机体的体温调节是神经和激素(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时间较长。在寒冷的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导致产热量增多,以维持体温正常。皮肤是与体温调节相关的重要器官,其中血管舒张是为了增加散


注意事项

本文(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13792139969@163.com)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