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自考行政管理学小抄.doc

  • 资源ID:21742262       资源大小:62.0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考行政管理学小抄.doc

1、 一 概述1. 行政管理: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2. 行政管理特点: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3. 行政管理研究对象:对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的管理。4. 行政管理研究内容和范围:行政管理学的基本问题;行政环境;行政权利;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事务;管理行为;管理过程;管理方法;管理规范;行政绩效评估;行政发展。5. 行政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行政管理学产生必然性:从理论上看,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

2、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行政管理学的迅速崛起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6. 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三十年代以古典学派为代表(伍德罗威尔逊、古德诺、怀特、法约尔、韦伯、泰罗);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行为科学 梅奥、决策理论 西蒙、系统理论学派 希冯贝塔朗菲);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7. 学习行政管理学方法: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具体(规范方法、经验、案例、比较)8. 学习行政管理学意义:理论意义(有助于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依据);实践意义(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

3、管理学存在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有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良好合作,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二 行政环境1. 行政环境: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2. 行政环境基本属性:复杂性;相关性与综合性;层次性;动态性。3. 行政环境类型:自然与人造;宏观、中观与微观;国际与国内4. 行为生态学最早提出者约翰高斯。 模式:农业社会融合型;工业社会衍射型;过渡社会棱柱型。5. 经济环境因素对行政

4、管理影响:经济力量;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科技发展水平6. 我国现行经济环境基本特点: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受限市场模式。7. 政治环境因素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实际运行状况;政党制度;社会团体与社会流通性的发达程度8. 政治环境基本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人名代表大会制度;社会团体组织的迅猛发展9. 文化环境因素对行政管理影响:行政价值文化;行政功能文化(全能普化型、有限分工型);行政运行文化;行政公共关系文化10. 文化环境基本特点:管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转变;

5、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向有限分工型功能文化转变;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转变;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文化关系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转变。三 行政权力1. 行政权力概念: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性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i,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2. 行政权力类型:权力特性(本原性和从属性);权力主体及目的(公共和私人);权力作用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3. 行政权力基本特征: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

6、成的社会组织;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4. 行政权力发展:传统缺乏相应的行政体制,行政人员没有明确的职权范围,上下级之间等级制度不合理,行政人员缺乏专门技术训练; 现代行政权力自主性增强,表现同外部权力的分离和在作用范围日益广泛和内部功能日趋分化,其为法理型权力。5. 行政权力来源:强制力;诱导力;组织制度;信息;个人因素6. 行政权力特性:公共性;执行性;有限性(作用范围、行使方式、受监督和制约)7. 行政权力的价值取向公共利益。 体现:出发点是基于公共利益考虑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体现服务行政的精神,其运作过程就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过程;运行过程中贯彻公平原则;活动强调公开性

7、和透明度。8. 行政权力与责任关系密切体现:就行政责任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就行政责任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就行政责任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9. 国外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基本类型:联邦制(美、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单一制(英、法、日) 中央与地方分权程度有政治性分权、行政性分权和行政权转让三种分权模式。10. 西方国家分权化主要原因:由于政府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中央集权制难以适应这一变化。 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发展;是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11. 重构我国中央

8、与地方行政权力关系的思路: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实现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四 行政职能1. 行政职能含义:是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需求,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中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的功能作用。 国家两种基本职能(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2. 行政职能特点:执行性;整体性;多样性;动态性。3. 研究行政职能意义:对于合理确定行政活动的方向和重点有重要意义;对于行政组织建设有重要意义;对于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意义;对于促进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重要意义。4. 行政职能发展:弱势政府时期 亚当斯密(

9、守夜人时期), 特点(政府职能非常有限、政府很少对经济干预), 意义(积极适应了自有资本主义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消极导致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起经济危机爆发) / 强势政府时期凯恩斯(积极干预), 特点(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扩展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兴办国有企业、加强对企业的规范和管制、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加强 ; 行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广泛适用法律手段、计划手段、制定产业政策、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经济手段、采取直接行动手段) 意义(积极促进50至60年代经济繁荣 ;消极出现新的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有限政府时期有限政府 (哈耶克、罗宾斯、拉佛尔、卢卡斯) ,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10、认为政府的干预对社会和经济而言是必要的,政府应该承担经济社会管理职能,维持社会秩序,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政府行政职能发展趋势(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政府放松规制更好的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形式包括政府业务合同出租、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伙伴关系、公共服务社会化)5. 我国改革开放前职能特征:集中计划管理;微观直接管理;片面强调政治职能 弊端:造成政府机构膨胀;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容易产生腐败。6.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必要性: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11、;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7. 行政职能转变主要内容:职能重心转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职能方式转变(以行政为主向以从经济为主并将经济与法律、行政手段结合,由微观、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间接管理为主,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于市场结合);职能关系转变(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理顺企业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理顺政府与社会关系,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关系政府要弱化某些职能、应强化某些职能、需要增加新的职能)8. 全国人大2003年通过了行政许可法,并于2004年7月实施标志转变成果被法律所确认。五行政管理机构 1. 行政管理机构含义:是按照宪法

12、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一定程序组建起来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各地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称,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为行政机关、政府机关。2. 行政管理机构特性:合法性;主体性;系统性;权威性;执行性和管理性3. 行政管理机构作用: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执行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维持社会治安和良好的市场秩序4. 行政管理机构组成形式:内阁制(英) 总统制(美)半总统制(法)委员制(瑞典)国务院制(中国)5. 行政管理机构类型:性质分(领导、执行、监督、咨询、信息、辅助、派出机构);职能分(经济类、社会类、政治类)6.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原则:适应性;协调性;权责相

13、称;精干高效;法制性原则7. 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程序:提出行政管理里机构设置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评估和论证;批准;落实与实施8.行政管理机构编制: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定额、职务名称、工作量、工资标准和经费额度的总称。9.行政编制管理:对行政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人员数量以及人员结构的管理。 特点(集中程度高、综合性强、是一种经常性和长期性的工作) 内容(职能管理、机构管理省级40个县级30个、人员编制管理)10.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原因:外部(经济体制转变会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社会发展程度也会影响;国际环境的转变也会激发 内部(机构过度膨胀

14、;人员素质不高弱化)11. 行政机构改革总目标具体分为: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权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12. 西方行政管理机构改革主要内容: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13. 我国改革基本内容:下放权力、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减少人员。14. 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经验: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

15、标被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关键;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定不移的迈出改革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推进改革;坚持机构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六 行政管理事务1. 行政管理事务含义:指作为行政管理对象的全部事务,既包括政府内部的行政管理事务也包括政府所管理的全部社会公共事务。2. 行政管理事务类型:层级(高层、中层、低层、基层);性质(宏观、微观);事务同政府关系(政府内部事务和外部社

16、会公共事务)3. 政府内部事务:指政府自身的管理事务;是为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服务的;处理得当与否是决定政府行政管理是否有效的一个因素。4. 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是一种社会公共事务;是需要政府处理并被政府纳入行政管理对象范围的事务;处理得当与否是衡量政府行政管理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5. 人事行政管理:指各级政府的人事部门通过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和措施对政府公务员所实施的管理活动。 内容(计划和组织、使用和开发、激励和监督、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6. 1993年10月公务员制度初步形成。包括:职位分类、新陈代谢(有关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调任辞职辞退退休等一系列制度总和)、激励约束(有关国家公务员考

17、核奖励处分职务升降轮换回避等一系列制度总和)、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有关国家公务员培训挂职锻炼工资保险福利等一系列制度总和)。7. 财务行政管理包括:预算、会计、审计管理(作用服务于宏观调控、维护国家经济、促进廉政建设)8. 审计内容:预算审计、预算外、金融、国有资产、国家建设项目、社会保障、外国援助或贷款审计。9. 后勤行政管理包括:物资管理(日常管理、使用与维护管理、检查与检修管理、物资设备的改造与更新);生活后勤管理;机关环境管理;服务后勤管理;接待工作管理10. 机关行政管理包括:会议管理、机关文件工作管理、机关档案工作与信息工作管理、保密工作管理、信访工作管理。11. 经济行政管理包括

18、:宏观经济行政管理(内容总量调控、结构调控、规范性调控);工商行政管理;国有资产行政管理(固定、流动、无形资产)。12. 政治行政管理:国防;司法;公安;外事行政管理13. 文化行政管理包括:教育行政管理(内容制定教育规划、健全教育法律和政策体系、对教育机构和教育过程实行有效的管理、合理调配教育资源);科学技术行政管理(内容科技政策管理、科技规划与计划管理、科技经费与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人才信息管理);文化与体育行政管理(内容制定文化与体育事业发展战略、进行各项文化与体育事业的基础建设工作、实施文化与体育市场管理);卫生行政管理(内容卫生法制与监督管理、妇幼保健、医政管、疾病控制、药品监督管

19、理)14. 社会行政管理:人口行政管理(户籍、居民身份证、计划生育、流动人口行政管理);民政行政管理;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制定社会保障法律与法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社会保障对象管理)七 行政管理行为1. 行政管理行为含义:指行政管理者为了调到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并使之努力工作以有效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领导、沟通以及指挥、协调等行政活动的总和。2. 行政管理行为类型:层级(中央与地方);过程(行政决策行为、行政执行行为、行政监督行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行政组织行为、行政领导行为、行政沟通行为)。3. 行政管理行为分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 群体行为特征: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需要和目标

20、;具有共同的规范和行为模式;具有共同的归属感;群体成员要相互作用。4. 行政组织四个要素:行政职位、行政人员、行政体制、精神要素5. 行政组织行为特点:政治性、法制性、持续性、系统相关性。6. 行政组织设计影响因素:行政组织的目标、职能与环境;行政组织的技术特征;行政组织目标、职能与环境和行政组织技术特征的匹配性7. 行政组织结构类型:纵向结构;横向结构;直线职能结构。8. 行政组织结构管理层次: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组织中设置多少层级的组织机构。9. 管理幅度:指一级行政组织或一个行政领导者所直接控制和指挥的下级单位过人员数目。10. 行政组织冲突类型:主体(个人之间、个人与团体之间、团

21、体之间、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冲突功能(正常的冲突与失调的冲突)11. 解决行政组织冲突的主要方式:谈判;调处(在冲突当事人自愿参与前提下调处人帮助有争议双方去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过程);服从权威12. 领导构成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客观环境13. 行政领导特点:统一性;权威性;服务性;综合性14. 行政领导类型:运用权力不同方式(专断式、民主式、放任式);工作重心(重人式、重事式、人事并重式)15. 授权艺术:原则权责统一、视能授权、信任与监督相统一、单一隶属原则。 方式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弹性授权、制约授权.16. 用人艺术包括: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用人所长;敢用新秀17. 处事艺术:

22、注重分权;应该当机立断不得犹犹豫豫18. 用时艺术:要运筹好自己的时间;不要浪费他人的宝贵时间。19. 行政沟通行为:政府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政府系统内部以及政府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凭借一定媒介交流传递政策信息思想观点、以达到相互理解协同合作最终实现政府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和过程。20. 行政沟通特点:交互性;媒介性;目的性21. 行政沟通种类:组织系统(正是与非正式);沟通方向(上行、下行、平行沟通);信息是否进行反馈(单向与双向)22. 行政沟通基本形态:环式,链式,轮式,y式,全通道式。23. 行政信息方式:口头;文字;非语言;电子沟通24. 行政信息特征:客观性;时效性;共享性

23、;政治性25. 行政信息在行政沟通过程中的地位:行政信息是行政沟通的物质基础;其质量是行政沟通高效、畅通的依据和保证。26. 行政信息公开化:指政府将凡不属保密范围的行政信息依法向社会公开发布以使行政信息为社会所广泛知晓并得到充分利用的行政沟通行为,它属于单向沟通的一种形式,也是政府向社会进行信息沟通的一种形式。27. 行政信息公开化作用:有助于促进民主行政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我国政府跟好的适应WTO的要求。八 行政管理过程1. 行政管理过程含义:指在一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行政管理机构或行政管理人员按照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运

24、用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方法来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2. 行政管理过程特点:是由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是管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它与管理过程有着共同的特点;是行政权力运用的过程。3. 为什么说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过程的基本内容或基本阶段?答: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的根本标志,也是行政管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行政执行是将行政决策的主观意图变为客观现实的必经阶段;行政监督是保证行政管理不偏离行政决策目标的一个重要阶段。4. 行政决策:是行政机关或行政管理者在管理政府内部行政事务或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为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依法运用行政权力

25、作出决定的过程。5. 行政决策特点:主体是行政机构过行政人员尤其是行政领导者;行政决策内容是行政事务;行政决策过程是一种行政权力的运用过程;行政决策目标在于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6. 行政决策的理论模式:理性决策模式(步骤发现问题、提出要求、设计方案、预测后果、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有限理性决策模式(西蒙);渐进决策模式(林德布洛姆);混合扫描决策模式(埃佐尼)优点:它对决策的方法和过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克服了理性决策模式与渐进决策模式各自存在的片面性,同时看到了二者的合理性并力求把它们结合起来,对人类决策过程做出较为全面的解释。7. 行政决策基本程序:信息的收集好处理;决策方案的设计

26、;决策方案的分析、论证与选择;决策方案的实施8. 我国政府在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完善措施: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强化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咨询工作;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9. 行政执行:指行政管理机构在其权力和职责范围内依法实施行政决策方案以实现行政决策目标的过程。 特点:是由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的;特定的行政管理机构只能在其特定的权力与职责范围内从事行政执法工作;行政执行活动必

27、须在行政决策的指导下进行;行政执行过程是行政管理机构对人财物的有机组合过程;行政执行的结果必然导致原有客观环境或客观状况的改变。10. 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计划(战略计划、策略计划、工作计划);动员(动员必须紧紧围绕行政决策目标的实现进行,利于调动执行者以及与执行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动员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指挥;协调(信息沟通法,利益协调法,行政命令法);控制。11. 行政执行控制系统包含四个基本要素:是衡量行政执行是否符合要求的正常标准;是衡量当前行政执行情况的手段;是将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与标准相比较的方法;是校正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以便达到标准的方法。12. 行政监督特点:实质在于对行政权力运

28、用的限制和对行政管理机构与人员的监督;行政监督对象是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管理人员及其行政管理活动;行政监督主体具有广泛性;行政监督是一种依法实行的法定活动。13. 行政监督意义:加强行政监督是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的一项十分有效地措施;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14. 行政监督方式:合法性(司法监督)与合理性(行政裁量权)监督;事前(听证会制度)、事中、事后(国政调查)监督;长期与暂时监督。 15. 行政监督系统:外部(权力机关法律和工作、政党、司法机关、公民及其社会团体、新闻舆论) / 内部:一般监督(上下级、职能、主管监督);专门监督(行政监察是行政系统内部专门设立的纪律监察部门对行政管理机构及其人员

29、及纪律状况进行监督。 职权(检察权、调查权、建议权、行政处理权) ;审计监督 职权(检察权、调查权、建议权、通报权、处理权)九 行政管理方法1. 行政管理方法含义:指在行政管理领域中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为开展行政工作和实现行政目标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手段、方法技巧等的总和。2. 行政管理方法特点:实践性;针对性;系统性;技术性。3. 行政管理方法作用:是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是执行行政功能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行政目标的途径4. 行政方法特征:强制性;权威性;层次性;具体性;无偿性。 运用其必要性: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行政管理本身要求。 原则

30、:调查研究在先,坚持具体指导,思想政治工作领先原则。5. 经济方法特点:利益性;有偿性;平等性;间接性。 原则:适度,与法治相结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原则。6. 法律方法特点: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 原则:法制教育优先,法制面前人人平等,法治与心治相结合原则。7. 行为激励方法:目标激励,奖励激励,竞争激励,反激励。8.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因特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9. 电子政务符合的基本条件:必须是借助

31、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数字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的综合服务系统;是处理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内部事务的综合系统;是新型的先进的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10. 电子政务特点:核心内容是政务,即政府的两大职能管理和服务,只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好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流程电子化;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电子政府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11. 电子政务产生原因:政府转型的背景;因特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的驱动;全球化的竞争;大公司的驱动;领导人的政治意志。12. 电子政务内容:政府间的(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务管理系统、

32、电子办公系统、电子培训系统、业绩评价系统);政府对企业(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政务);对公民(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务)13. 电子政务功能:能够简化行政环节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能够提高行政透明度方便公众监督有利于廉政勤政建设;有利于政府管理模式从集权管理型向集散管理型转变;有利于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4. 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方法现代化意义:有助于改善行政管理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信手段;有助于创立全新的行政管理方法和行

33、政措施;为全面实现行政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手段。十 行政管理规范1. 行政管理规范含义:指由社会约定俗成或由国家机关文明规定的,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有效履行各项行政管理职能、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准则的集合。2. 类型:行政法律规范 特点:制定主体的特定性,调整对像的特定性,效力上的权威性强制性与普遍适用性,行政法律规范类型的多样性与效力等级上的层次性,行政法律规范的相对稳定性。 行政道德规范 特征:政治性,自律性,相对稳定性。3. 行政法律规范的内容构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律解释与国际条约。4. 行政

34、法律规范功能:规范与控制功能,组织与调节功能,改革与稳定功能。 5. 行政道德规范内容构成:行政道德准则;行政道德具体规范(勤政、廉政、遵纪守法依法行政、实事求是科学行政、热情待人协调行政)6. 道德规范功能:导向和约束;自我调节;示范与激励功能7. 依法行政理解:是一种民主宪政原则,是一种行政管理模式,法律规范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始终是依法行政的精髓所在8. 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行政职权的法定化;行政编制的法定化;行政程序的法定化;行政责任的法定化9. 依法行政的作用与意义:是现代国家民主尤其是行政管理民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保证;是控制行政权力

35、膨胀趋势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与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10. 以德行政基本内容: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以德修身;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服众;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行政,行德政;建立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11. 以德行政意义:有助于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助于增强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有助于优化社会风气。12. 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关系:区别(形成理论依据不同;运行手段与内容不同;运行机制不;运行后果的表现形式及效果不同) 联系(对行政权力以及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精髓所在;实现责任行政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目标;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具有一些

36、共同的基本功能;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基石,以德行政是依法行政的补充。十一 行政绩效评估1. 行政绩效评估含义:就是行政机关利用法律、政策等手段进行社会管理活动和自身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工作成就以及积极效果。2. 行政绩效评估特点:系统性;层次性;注重定量性;多角度性;公正性;复杂性。3. 行政绩效评估地位与作用: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对比作用;计划辅助作用;监控支持作用;民主和教育作用;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4. 行政绩效评估效果:开展行政绩效评估能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能够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绩效;能改善和提高我国政府的信誉形象。5. 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是指行政组织根据一定的价值准

37、则所设定的作为衡量行政绩效高低的一系列数据、标准的总和。6. 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类:根据行政绩效内容性质分(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政治发展指标) 根据评估的方法划分(经济评估指标;效率评估指标;效益评估指标质的量化展示、用民意测验测定效益和服务质量、质量保证体系;公平评估指标单纯的个人公平、分部化的公平、集团性的公平、机会公平;代际公平。7. 行政绩效评估程序:制定计划(制定计划目的、计划的具体内容、书面计划);初步调查;管理控制评估;详细评估(详细评估的目的、详细审查的内容);撰写评估报告。8. 行政绩效评估方法:信息收集方法(利用官方记录,培训观测者的方法,公众满意意见调查方法,

38、特别的资料收集方法) ; 定量测定方法(经济合理性评估方法成本与投入的比率测定法、行政开支和业务开支的比率测定法、人均投入测定法、单位成本测定法、经济改进余地测定法 ; 成本收益评估方法 ;成本效益评估方法。9. 成本收益评估方法步骤:估计成本和收益;可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成本及收益;首要和次要成本及收益;净收益值和再分配性收益。10. 成本效益评估模式关注焦点:最低成本评估、最大效益评估、边际效益评估。11. 行政绩效制约因素:行政环境因素(经济体制的类型会制约行政组织的绩效,政治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程度也制约行政绩效,大众传播媒介对行政绩效的制约作用); 行政体制因素(政府活动受资金预算的限制

39、、政府部门的权力也受到限制、在官僚制政府中会导致行政机构人员自我膨胀在行政事务和职责未增加的情况下行政人员和行政机构数量及政府规模会不断扩大从而增加不必要的任务量和繁琐的办事程序降低了行政效率) ;公务员素质对行政绩效的制约(公务员往往在主观上排斥绩效管理、公务员的知识道德水平等职业素质必然制约行政绩效) ;行政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政府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量化、绩效管理项目本身存在问题)。12. 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途径: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法治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完善科学化民主化

40、决策机制、实现依法行政、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绩效管理需要立法保障、公民参与机制是行政评估体系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十二 行政发展1. 行政发展含义:行政系统为了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和提高行政效率,按照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变革行政体系,改善行政活动方式和行政关系,以改善生存状态,提升行政能力。更好地执行国家政治意志,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2. 行政发展特点:行政发展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良性互动过程;是一个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秩序化的过

41、程;是一种制度支撑下的行政动态过程;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变化发展过程。3. 行政发展模式:按照地区特点划分(英美模式、法德模式、希腊模式、内源式发展模式、外源式发展模式);按照行政发展内容划分(以解除政府管制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实行企业家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模式、以进行授权改革来实现的模式、以实行灵活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模式)。4. 行政发展动力分析:行政发展的外部动力(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技术因素); 内部动力(行政组织的演化、组织分工的细化、政府内部改革人士的推动) 5. 行政发展阻力分析:外部阻力(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内部阻力(

42、来自既有行政制度惯性的阻力、来自公务员的阻力、来自行政文化的制约)。6. 行政发展途径:行政改革内容功能调整、结构重组和行为变革。 行政改革原则:综合配套整体推进、坚持依法行政改革、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方案的论证。7. 我国行政发展特征:始终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借鉴国外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并举;坚持渐进式改革;立足于中国国情。8. WTO规则对我国行政发展直接影响的途径:通过修订法律法规和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途径产生影响;通过限制政府权力的途径产生影响;通过变革权力结构的途径影响。9. 加入WTO后我国的行政发展趋势:加快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的步伐;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由权力行政向规则行政的行政理念转变;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转变。


注意事项

本文(自考行政管理学小抄.doc)为本站会员(Wallisgabriel)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