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对现代设计流行色的启示 孙.doc

  • 资源ID:21742708       资源大小:8.42M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对现代设计流行色的启示 孙.doc

1、第一章 绪论1.1 概念的界定及研究范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差异较大。而我们的现代设计要面对这样的多民族人群。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民间美术复杂的分类等问题作一个探讨,使现代设计更符合需求性和人文力量。邓福星先生在论民间美术一文中将民间美术研究归纳为宅居、服饰、贴饰、游艺、器用、供奉六大类。1左汉中先生在中国民间美术造型中将民间美术分为综合造型、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和三大类。2李锦璐先生在对民间美术的一些认识一文中,将民间美术的研究对象分为“日常活动中的”,“节日活动中的”和“祭祖活动中的”三大类;王朝闻先生在中国民间美术研究一书的序言中将民间美术的研究对象分为直接的和间接

2、的两种:前者包括年画、印花、刺绣、剪纸、泥塑以及日用陶器;后者包括和民间美术具备一般艺术本质的民歌、舞蹈、传说、神话以及谚语、歇后语等。3王朝闻先生在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中运用了从民间美术自身特征出发的分类方法,将民间美术分成了生产劳动中的民间美术、生活器用中的民间美术、民俗信仰中的民间美术、衣饰穿着中的民间美术、传统商业中的民间美术、环境装饰中的民间美术、建筑陈设中的民间美术、戏曲表演中的民间美术、游艺竞技中的民间美术等如此繁多的民间美术。4 由于涉及的范围和方面较多,不可能对所有的民间美术进行探讨和研究。基于笔者作为美术学专业的研究生,以及笔者的爱好和能力所在,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从色彩的角度对

3、民间美术进行分析和研究,本篇论文主要以中国民间美术中最具特色的木版年画艺术、剪纸艺术、印染艺术、陶瓷艺术等民间美术门类为例,分析了不同民间类型色彩的运用特征,进一步探讨民间美术色彩与现代设计色彩的关系。找出两者的相似性,不断升华我们的现代设计。1.2 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民间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面临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不同文化激烈碰撞、快速转化的大环境下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对民间美术的的保护和传承,特别是对民间色彩的运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不可推卸的重任。现代设计又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重新了解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如何将中国民间美术色彩运用到

4、现代设计中,是中国民间美术色彩能够传承和延续下去最效的方法,同时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流行色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中国民间美术是一种民俗现象,它包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和文化价值,具备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这种民俗文化底蕴与现代设计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将中国民间美术的“俗”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去,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实践。文章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为全文的引论部分。第二章主要阐述是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概念、形式、发展及基本特征,从而提出了民间美术色彩对现代设计流行色的可借鉴之处。第三章首先解析了现代设计流行色,深入研究了中

5、国民间美术色彩流行趋势形成的原因从而完整的探讨了中国民间美术色彩与现代设计流行色的关系。第四章主要阐述述如何利用民间美术的色彩,融入到现代设计流行色中。第三章第四章在内容上分别与第二章相呼应。最后一章主要阐述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色彩在现代设计流行色应用的新视角:结合民间美术色彩营造情感力量,运用民间色彩、流行色体现品牌文化,从而在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影响下开发现代流行色新领域。1.3 研究的现状及评价中国民间美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它运用夸张和随心所欲的色彩构建一种自然的艺术形象。民间色彩常常采用互补的色彩对比关系:如黄与蓝、红与绿等等单纯亮丽的色彩搭配,是现代设计借鉴和发挥的最好母体。体现一种列热

6、、真挚、朴实的情怀。目前在中国,关于民间美术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其中民间美术色彩的分析仅仅围绕着民间美术展开,却没有进一步的探讨,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和创新,特别是对于现代流行色趋势的预测和现代设计色彩的借鉴作用有很少的涉及,我觉得这一点是目前色彩学研究的重点,也是需要克服的难点之一。没有色彩的世界是黑暗而恐怖的,有了色彩,世界才充满生机。色彩是一种体现生活的符号语言,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工具。21世纪是一个经济政治全球化互通的年代。现代设计流行色记载着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作为一种国际语言符号和其他流行元素一样影响着全人类的生活。在流行的色彩变化中,国际流行色彩,洋溢着每个国家传统艺术的色

7、彩基因。每个国家的流行色彩,或多或少在国际颜色背景的影响下继续承载着本国的传统和色彩特色。因此,深入探索民间美术色彩与现代设计流行色彩是一项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它潜在的经济效益是无可估拟的,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第二章 对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特点的分析自古以来,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历史上,中国是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中国的民间艺术很多是在农耕文明中产生的,因此可以说民间艺术是一个具有艺术画卷般的历史轨迹,具有绚丽夺目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人们习惯把民间美术称之为表现各种文化的造型艺术。千百年来,在中国,对“民间美术”的概念和寓意界定方面分析的很少,什么是“民间美术”

8、?其包含的范围和形式种类有哪些?我认为在研究中国民间美术色彩之前首先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是十分有必要的。2.1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概念 产生2.1.1 民间美术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民间美术史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在中国历史上,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具有独特的文化性质,它是相对于官方或宫廷美术而言的。民间美术作品的与现代艺术家的创作在寓意上来讲是不相同的。流传于市井百姓或民间的美术作品,它源于生活,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它与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当地人民的风俗有着非常亲密的联系。其创作者往往也都是

9、来源于市井中那些默默无闻的工匠师们。民间美术凭借其完美的造型和功能,不断的满足了劳动者在物质以及精神上的多层次需求。其大众化的形式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并为人民所掌握。中国的民间美术是凭借人民纯朴的审美观念创造出来的宝贵的遗产,是丰富的民族文化瑰宝。中国的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总之,中国的民间美术具有较高的价值,其贯穿并应用于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了劳动人民审美情趣和情感的提高,显示出无比的智慧和艺术能力。民间美术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民间美术过去是珍贵的民族艺术瑰宝,现在则是人民群众多姿多彩的艺术生活呈现,凝聚着广大劳动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

10、对高层次美的崇拜。2.1.2 民间美术色彩的产生人类的精神活动由原始时代的自发精神层面发展到自觉的精神层面,经过几万年的演变过程。而人类对色彩的本能选择,则可追溯到15至20万年以前的冰河时期。人类不同区域性色彩艺术活动,起源超越了原始状态的色彩本能而在这一基础之上。原始人对色彩的认识是从单色发现开始的。原始人类通过对自然界的深入研究,本能的对色彩有了最初的选择,感知到黑与白这两个充满宇宙意识的色彩元素和代表生命的第二性征的鲜红的血色。原始人的这一发现,开启了人类色彩史的第一篇章。随着历史的发展从原始彩陶的单色逐渐向五彩过渡,周礼冬官考工记载:“画到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

11、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古人这种发乎自然,源于本能的彩色观已经突破了旧有的时间和空间限制。5不过,人类由单色崇拜发展到五彩并用,不是说人类从此只崇拜彩色而不运用单色。在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后期五彩并用以后,直到现在近三千年时间内,“单色崇拜”和“五彩并施”始终是并行发展的,许多偏远山区以及部分农村,民间色彩艺术在自发本能的沿袭古老的五色传统,并表现着浓郁的色彩风格。民间美术色彩以清新、质朴、强烈的色彩韵味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色彩河流,震撼着现代人们追求色彩的心灵。图2-1 五色说 作者:(周伯桂)中国的民间美术从自然界中获得灵感,通过对原有形态的抽象和概括,创造出了使用美观的造型和

12、变化丰富的装饰形象。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手法和表现特征。作为民间美术重要构成元素色彩,以异样的色彩表达某种特定的理念。是人民群众寻求精神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民间色彩不仅仅是创作者与受众进行对话的文化语言,更是具有欣赏功能的一种物质存在,代表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识存在,体现了民众心理的深层需求,是文化思想和民族心理情感的综合载体。6民间美术色彩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民间,具有普遍性和大众化的特征。民间美术的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涵盖了和超越了一般意义的美术范畴,因此,民间美术因其特定的性质、性态、功能所形成的品种、类别和规格等,都远远超出宫廷美术和文人美术的范围”。7中国民间美术色彩也就相应地

13、呈现出五光十色的面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格局。民间美术色彩对比强烈,大胆夸张,热情奔放。以淳朴为美,憧憬美好未来,追求幸福生活。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民族艺术中最具有本土精神和民族特色的,具有自己独特的色彩、造型和构成观念。作为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之余而创作的自由、朴素的表达形式,显示出原始而强烈的东方色彩观念。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即“五色观”。五色观:周礼载: “画绩之事杂五色”。这是目前见到的最早提出五色观的文字。“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 红、黄、青( 蓝、绿) 、白、黑这五种原色与五行宇宙结构模式相对应, 而被作为色彩之正, 即正色或五色”。传统的所谓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至今在中国的绘

14、画、传统的年画、刺绣等民间美术中广泛应用。8 如图(2-1)传统的五色在现代的绘画中仍然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显示着重要的特征。因此,在绚丽多彩、光彩夺目的色彩视觉效果背后,隐藏着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是对民间美术色彩语言深入探索的结果。现代设计创造性的运用中国的民间美术色彩,给本土化的创意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给现代设计的发展带来新的视觉语言和创意源泉。2.2 丰富的中国民间美术色彩 在广无边际的历史长河中,民间匠师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大量的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品,他们凭借着超强的想象力以及对本土文化的关怀,设计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这些艺术珍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审美享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

15、感情震撼。也令我们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浑厚文化充满敬意和感叹。民间艺术品的施色赋彩表现了艺人们执着于色彩浓度与纯度的追求。比如人们常说,“红红绿绿,图个吉利”,就极力显示出色彩特有的吸引力和刺激性,色彩最具价值的部分正是所呈现出来的这种质朴、鲜活、粗放、简纯的视觉特征。以下我们主要以中国民间美术中最具色彩感染力的木版年画、民间剪纸、民间印染和民间陶瓷为例总结民间美术色彩的规律和特征。2.2.1 民间术版年画艺术特色木版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在汉代已有出现。在宋代木版年画叫做“纸画”,至明代时期叫做“画贴”,在清代道光年间最初定为“年画”。中国民间的木版年画在形式和题材上保持着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16、,在千百年的流传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风格的代表性年画。传统的木板年画色彩鲜艳,多用大红大黄,以原色为主,很少用复色,线条简单,表现的场面热闹。内容上主要为辟邪厌胜、喜庆吉祥,两大类。由于木板年画价格低廉,印制方便,题材又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东西,因此广为中国老百姓喜爱,直今成为中国民间逢年过节,办理喜事婚庆等必不可少的内容。它的普及性和流行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图2-2 杨家埠木板年画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板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在朱仙镇、开封及其周边地区,它用色讲究色彩浑厚鲜艳、对比强烈、古拙粗犷、概括性强、饱满紧凑等。以传统技法构图,对象明确,画面有主有次,人物情景安排巧妙,表现出对

17、称匀实的美感。此外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的桃花坞等地的年画都受其影响。天津的杨柳青年画色彩对比强烈,构图丰满和谐,版刻粗犷简朴,线条匀称流畅,其题材多为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人物的头、脸、衣饰等重要部位,用以粉金渲染,别具韵味,山东潍县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其工艺精湛,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制作方法简便,色彩以红、黄、绿、蓝、紫为主,讲求醒目的视觉效果,例如图(2-2)其门神木板年画线条流畅而又简练挺拔。风格较为浑厚、粗犷。颜色对比跳跃,活泼大胆,烈而不俗,这些特色的存在与山东地区人们的性格稳重相关。山东潍县年画富有很强的装饰效果,情趣味儿十足。除此之外其与前面讲到的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四

18、川绵竹年画,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2.2.2 民间剪纸艺术特色图2-3 单色剪纸剪纸是一种在中国民间流行的历史悠久的镂空艺术。“剪纸:以纸张为材料,采用剪、刻、染等方法,通过镂空效果产生虚实对比体现各种形象。”9在以前,每逢过节或者是新婚喜庆,人民便将鲜艳的各式剪纸贴在家中的门、墙壁、窗户和灯笼上。因此节日的气氛被烘托的更加热烈。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将剪纸锤炼的日趋完善。形成了多种技法,主要以剪刻镂空为主,如染色、拼色、衬色、撕纸、烧烫、勾描等。在我国民间美术中,全国各地都有许多不同风格的剪纸种类。在汉唐时代,人民就已经用金银箔剪成各种花鸟,贴在鬓角来装

19、饰自己。后来逐渐发展,剪成各种各样的人物、花草、动物,贴在家中门上、窗户上以作活动中的装饰,民间剪纸讲究构图的整体性、舒适性、造型手法别具特色。民间剪纸分为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彩色剪纸色彩对比强烈、虚实对比鲜明、形象概括非常简练、线条规整流畅。如(2-3,2-4)。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因此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大体北方造型简练、豪放粗犷。南方造型繁茂、秀美精巧。中国的民间剪纸内容十分丰富,正如人民期盼的那样,多用以表达美好、吉祥的寓意。图2-4 彩色剪纸剪纸在生活中也同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除了用于挂千、 窗花等起烘托节日或活动的气氛之外,用作刺绣的“花样”也是通过剪纸的图样衍生出来的。近现

20、代的民间剪纸,从表面形式上看主要包括单色剪纸,填色剪纸、点色剪纸,复色剪纸等品种。民间剪纸艺术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是广大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发明创造的,它不受价值观念和功利思想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生活观念和艺术特色。2.2.3 民间印染艺术特色图2-5 民间蜡染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了各种染色以及染料的提取工艺。他们利用矿、植物等对纺织物进行染色,生产出各式各样的纺织品。中国民间传统纺织印染工艺主要有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

21、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所谓贵州通志曾有如下记载:“用蜡绘画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蜡染可以是多彩的如图(2-5),它可以是在已制成的蜡染上,涂饰其他彩色染料或者先画一两种色彩,再用蜡封盖入染。中国民间印染工艺还有一种比较突出的就是扎染,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它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用针和线将织物缝成一定形状,或直接用线捆扎,然后抽紧扎牢,使

22、织物皱拢重叠,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从而形成别有风味的晕色效果。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营造出古朴的意蕴。扎染,朴素自然,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它是人民勤劳,质朴,纯洁,善良等美好品格的完美体现。它已成为地区最特有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徽。图2-6 蓝印花布中国的蓝印花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印染制品。它源于秦汉盛于宋代。靛蓝是蓼蓝草中的,可以把布染成蓝色,经过民间几千年的发展,早已经成为纯朴成熟的染料。蓝印花布在民间相当流行,并逐步发展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饰用品。如图(2-6)在湘南与湘西各地亦有不少民间印染作坊,在湘潭、常德、邵阳等地也同样拥

23、有蓝印花布的集中生产地。在苍南县有一处不足100平米的民间小作坊,至今里面仍保持着夹缬这种最古老的织染工艺。在民间,蓝印花布不仅是多姿多彩,它和百姓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可以作为百姓的衣料。同时蓝印花布也为中外人士交口称赞。民间印染中色彩是艳丽中透着质朴、明亮的感觉,它的颜色虽然饱和、明亮、艳丽、但具有沉稳的民间人民的纯朴气息。这种色彩魅力当然这与勤劳的民间艺术家是分不开的,更在于它源于自然的工具和材料。民间印染艺术不但具有审美价值也同样具有实用价值,它选用的纹样素材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民族共同的愿望。含有某种吉祥的意义。人们常常凭借一件或几件美好的事物,间接的来表达他们心中期盼。民间印染的

24、艺术价值仍然与日俱增、历久弥新,其浪漫淳朴的艺术特色吸引着更多人的关注,不少旧日的实用品,正在转化为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民间印染艺术所创造的辉煌成就是现代印染技术的根基。2.2.4 民间陶瓷艺术特色民间陶瓷艺术是民间匠师们在反复的操作实践中,凭借自己高超的技艺手段通过对自然、泥土的热爱成就的一种造型艺术,是民间匠师们给予物体鲜活的生命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图2-7 陶瓷艺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大部分手工生产方式逐渐转化为为机器化的生产方式。一些民间陶瓷艺术也受到工业化的洗礼,在制造生产上采用了工业化和半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的民间陶瓷仍然保留手工制陶的技艺,采用了传统的制

25、陶方式。一方面,民间陶瓷相对于“官窑”的宫廷铸造来说,是为普通民众日用而生产的,他们针对的需求对象不同。所以,没有官窑制品苛刻的要求和严格的需求。匠师们以纯粹的手工为主,随意的表达心中所想就可以达到产品要求,另一方面,生产产区有其传统手艺的师徒传承方式,手工成型方式等,许多居民靠手工技艺来养家户口,并且许多的传统工艺要转型为工业化的生产模式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正因为这样,许多民间陶瓷产区仍一直保留传统的手工艺成型的生产方式。民间陶瓷制品中大多数是具有使用价值的日常生活用品。它具有象征性、抽象性、夸张性、随意性、程式性等特征。“合理的功能效用是构成形式美感的重要因素之一。”10许多丰富多彩的

26、优美的造型样式都是基于合理的功能效用而构成的。如民间有一种瓷枕做成镂空形式,既是独具一格的装饰方法又具有很好的散热功能。民间匠师成功地把形式美感和功能效用相结合,创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陶瓷艺术品。如图(2-7)此作品色彩简单大方,既具有功能性而又将形式美感表现的极为彻底。民间陶瓷艺术品的生产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运用本地区的材料发挥其特色,因其品质不同,材料不同等原因形成不同的装饰方法、成形方式和烧成工艺。民间陶瓷多以手工艺为主,它的多种技艺为现代民间陶瓷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民间匠师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的智慧的结晶。民间陶瓷艺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审美情趣,展示了醇厚的传统文化魅力,以形式美

27、感和功能效用相结合,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陶瓷艺术品,亲切而又喜闻乐见,拉近了与人与自然的感情。它以传统手工艺为主的生产方式,制作过程以及稚拙中所显示的成熟、粗犷中所透露的细腻是它本身亲和力的体现,自然的体现,对于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总之,中国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经过实践创造的一种文化,即包括了物质文化同时也包括了精神文化,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中国的民间美术是我们当代一切民族民族文化、造型艺术、艺术创作的的源头。从古代到现代,无论哪一种非民间艺术,其最初的艺术心理又或是其最初的艺术雏形都来来自民间美术。从艺术受众心理来讲,民间美术奠定着一种审美感受能力的基础或者

28、又叫民族心理基础。民间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其风格多彩纷呈,思维方式独特,造型千变万化,审美意识纯朴。因此民间美术色彩必定呈现出多种样式和形态。其变化也是层出不穷。在形式上,民间美术色彩色彩艳丽、造型朴拙、构图简练、形式多样,是民族文化凝聚和精华的写照。民间美术色彩作为民间美术重要的构成要素,它的发展与中国的民间美术密不可分,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是现代设计创作的源泉。2.3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特征总结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有着其自身的发展演变历程,有着属于它的历史。我国的民间美术色彩理论更是渊源流长。古老的五色观是中华民族色彩观的基础,而后的色彩理论便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中国

29、民间美术色彩是有特定的理论让我们去深入研究,进而去运用。本节就将对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特征做一个总结。2.3.1 主观意象性中国民间色彩的特征之一是主观意象性,这种主观意象又因我国的多民族特征而呈现出不同的倾向。这些倾向受各民族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审美要求影响而成。有一句市井民谣这样说:“红红绿绿,图个吉利”这句话便体现了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主观意象性。“红红绿绿”表达的是色彩的基本形态,是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感知,更折射出一种热情、积极的审美心理。也表达出了中华民族喜庆、吉祥的民族语言。“图个吉利”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的文化观念导致的一种审美趋势,体现了民间色彩的主观性。 民间艺人们从感受出发,民间色

30、彩的运用总是迎合广大民众心中招财纳福、驱疫避害等世俗意愿和基本生活需要。即从人类生活的基本层面来阐述民间美术色彩所包含的真正的审美意义,例如,装饰活动或者节日的民间年画作品,都是以红色为主调,黄色为辅,烘托出喜庆、吉祥的热闹气氛。如图(2-8)民间绘画作品多采用喜庆的红色和黄色,呈现一种红火,幸福的场面。在施色赋彩中艺人们经过实践总结出年画配色口诀:“红兼黄,喜煞娘”,“要喜气,红兼绿”,“要求扬,一片黄”等等都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心理。可见,从这些赋色口诀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民间色彩理论的主观意象性,即色彩反映民俗传统,反映文化风俗,反映民族的审美心理。2.3.2 装饰性图2-8 民间绘画作品中

31、国民间美术色彩的另一特征便是装饰性纯净、明快、质朴。中国民间色彩在配色习惯上多利用补色,比如红与绿的搭配。黄与紫的交织。补色的运用必然会使色彩对比鲜明,从而造成视觉的强烈冲突。这一点在我们的现代设计流行色中也可以大为运用,表达一种特殊或时尚的内涵。在古代,材料、价格和工艺水平与现代相比有各种制约,民间艺术家智慧的运用了提炼和概括来应对这些制约,色彩的运用同样也体现了这一点,表现出巧妙性与限制性的统一。比如有些年画的色彩搭配单纯简洁,而效果却极具装饰性。这种装饰性是通过对色块空间的距离、形状、大小的经营来达到的,现代设计的色彩也同样需要如此经营,在这一点上,它们是一致的。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对民间

32、色彩的装饰性特征的研究来给现代设计流行色一些新的启发。如果我们巧妙地将民间色彩的装饰特征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就能创作出更符合民族审美心理的作品,更易为大众所接受。2.3.3 象征性我国的民间色彩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色彩附加了不同的象征寓意。流传至今便很自然的富含了一定的文化特色,指代了一定的内涵寓意,形成了一定的民俗语汇。这对整个民族文化语汇的形成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节就针对民间美术色彩的象征性特征作一个研究。我国古代色彩语汇的表达就已相当发达,表示“红”这个概念的就有“赤” “红”“朱” “丹” “绛” “绯”等,表示其间色调的不同,后来统一称红色。凡喜庆之事必用“红”,因为“红”在传统人眼

33、里具有 “喜庆”、“幸福”、“吉祥”、“热烈”等象征意义。“红”这个词之所以会衍生出这些美好的象征意义,可能要追溯到远古时期人们对太阳和火的崇拜,太阳和火是早期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条件,由此而产生对具有“红”的太阳与火的颜色崇拜,同时赋予红色以太阳和火的特性。比如在现代从商的人喜欢听人说“开门红”、“走红运”、“红红火火”这些吉利话,目的是为了讨个好彩头,这些口彩中的“红”蕴含着,“好运”、 “顺利”、“发达兴旺”的意思。“黑”色是庄严,尊贵,神秘,深沉的象征。同时黑的色彩特征又具有死亡,阴险,黑暗,恐怖,邪恶的象征意义。比如民间有 “黑道日” “黄道日”的说法,“黑道”为凶日,“黄

34、道”为吉日,再比如我们通常称民间的秘密组织为“黑帮”、“黑社会”称其话语为“黑话”。因此同样是色彩语汇却形成了“吉”“凶”两种完全相反的文化意义。因此可以说在色彩民俗语汇中色彩词素承载着双重体现,一是客观的色彩寓意,它揭示所指事物的色彩特征,在整个词义构成中有直接的体现;一是精神的文化寓意,其构成词义的内容”是不直接被感知的、是隐含的,是潜伏、沉淀在人们的经验性认识中的,它在整个词义构成中不直接体现出来。精神上的寓意在语汇构成中起着更为重要的的作用,而色彩语汇的本义以其象征意义的存在为依托与整个民俗语汇息息相关。综上所述,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是历代传承的色彩赋予民间色彩独特的风格, 是一种文化语言

35、,富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深刻的文化意蕴。是一种供人愉悦的色彩。为了使我们进一步深刻了解民间美术、继承发展民族美术中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必须得深入了解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特征。在现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艺术正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各民族和国家艺术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借鉴,对艺术家们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第三章 探索中国民间美术色彩与现代设计流行色的关系3.1 现代设计流行色的含义色彩是造型艺术的要素之一,远看色彩近看花,先看颜色后看花,七分颜色三分花,都说明了色彩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因此,色彩作为造型艺术的构成元素其地位是极为重要的。但是色彩又不能脱离空间、面积、肌理、位置、形体等单独存在。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

36、创造了无数色彩绚丽的艺术珍品。11流行色译为“时尚的色彩”。即新鲜、新颖的生活用色。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近几十年以来在国际上出现的。色彩,在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被广泛的应用到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流行色是客观规律和主观预测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一种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与之间的边缘科学。流行色是适应季节变化和时代要求而出现的一种色调。如果一种色调受到当地众多时尚青年的接受并风行流行起来,那么这种色调就可以称为地区性流行色;如果这种色调在国际上得到一致的好评并通过了国际流行色委员会的认同,向世界发布,那就是国际流行色。人们本来就具有模仿的本性,而且另一方面喜欢新奇与变化,这就为当下流行色的产生创造

37、了有利条件。流行色之所以能在工业发达国家刺激商品竞争,指导消费,推动产品更新,其原因就在于此它是一种新型色调,它是冲破了平时的色彩应用重新规总组合起来的,流行色代表了季节的新鲜感,这也是其魅力之所在。图3-1 2020各国申奥标志流行色在经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种共性,并且实行重视。但是,由于各国之间文化、风俗、经济等的差异,其影响程度和应用范围,是不能完全相同的。现代艺术与设计日益对人们的审美活动广泛的产生着影响。由于人类心理感受以及本能的偏爱着色彩,导致了色彩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情。色彩成为人类精神享受的重要内容,渗入到日常环境和生活的各个角。随着每一个时代人们表现出来的对不同色彩喜好,反映出各

38、个时代中人们对色彩刺激的需求。3.2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流行趋势形成的原因图3-2 化妆用品当代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流行趋势形成和发展受到社会背景、人文力量、经济状况、生活条件、传统习惯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分析。3.2.1 经济生活方式的转变在科技和生产力的推动下,影视、广告、传媒等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加之商业发展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推陈出新。这些直接影响了民间美术色彩的流行的变化,以各种化妆品为例,如图(3-2)像眼线笔、眉刷、睫毛夹、粉扑、化妆棉等数十甚至上百种,充斥在各大超市商场以及百货商店内。令人眼花缭乱,怦然心动。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进行,民间美术色彩在一定程度上

39、也得到了巨大发展的空间。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裕,对美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为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不断变换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社会变革的突出表现就是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民纷纷走出农村、走进城市,城市人口向往城镇的田园生活,大学生流动在不同的城市之间。他们在服饰搭配、建筑修缮等颜色的选择运用方面相互影响,不同地区文化的交融,这种现象使人们的色彩观念有了更多的互补性和趋同性。这也是中国民间色彩流行的重要原因。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不同地区文化交流地持续深入,色彩观念也将进一步的深入人心。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色彩将会绽放的更加的绚丽多姿,呈现新的时

40、代特征。3.2.2 思想文化观念的转变思想观念的变化决定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变化,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变化则会导致某些特定色彩的形成和流行。需要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领导人的思想对社会人民大众的观念起着引导作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色彩的选择和爱好虽然是由个人的心理感觉决定的,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多数人,深受领导人某些观念的影响。1964年,毛泽东主席和法国文化部长马尔罗谈话时说,应当消灭中国过去的思想、文化和风俗;应当出现的是那些现在还不存在的思想、风俗和文化。12引导主流社会宣传的是,“劳动人民是很勤俭朴素的,只有旧社会那些剥削阶级的寄生虫,才是成天装饰自己,追求美观”

41、。 13这种思想直接导致了人们的穿着大部分选择被视为朴素简朴标志之一的黑、灰、蓝色。文革期间,“极左”思潮泛滥,人们认为红色是太阳、是胜利,绿色是革命、是斗士,红色和绿色成为其时服饰色彩的显著标志。14改革开放以后,受国际流行色彩流行和审美观念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与世界接轨”成为人们选择多种流行色、多种生活方式的时髦口号。对美的追求更加的强烈。从上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一些从没有过的行业如美容行业,在瞬间兴盛起来,各种种类繁多的 “美发屋” 、“发廊”等在全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与此同时应运而生的各种 “化妆培训班”、 “美容讲座”也接踵而至。一些爱美的女子便学会了比较现代的化

42、妆技术,开始采用以前不用的化妆品来打扮自己,让自己更加的亮眼;一些中老年人的思想也跟着开放起来,连年过花甲的老太太也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满足涂脂抹粉,努力用颜色装扮着自己,中老年人穿着年轻人习惯穿的艳丽的服饰走亲访友,便成了城市街道的一末亮丽的风景。诸如此累,均是思想观念变化导致的审美情趣的提高。而社会大众对以前那些被指责、看不惯甚至被禁止的色彩现象逐渐也视若无睹,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示出了普遍的平和与宽容,反映出思想文化观念的更新。3.2.3 个人行为的示范带动图3-3 唐装风采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某些统治阶级的思想将直接影响其属下甚至广大的市井百姓,他们将个人的喜好强加在人们身上。在当代社会,人们目

43、光的焦点则多为中外文化、影视、明星。这些偶像的一个发型、一件衣饰都往往会致使众多仰慕者、崇拜者的模仿。因此,特定颜色在某段时期的广泛流行,往往和那一时期某些个人的倡导和示范有密切的关系。如2001年上海APC会议期间,如图(3-3)江泽民、吴作栋、布什、等各国领导人齐聚一堂他们穿着红、蓝、褐等各色唐装,自此以后,各种颜色的唐装迅速风靡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一些人就会以他所崇拜、尊敬的领导人的着装颜色为标准。在领导人行为的带动和示范下色彩流行速度逐渐加快。对此,中外学者也曾有过深刻的分析。格罗塞说:“时髦,往往是从上向下传的。某一种时髦,在起初的时候,专在社会的最上层中流行”;鲁迅先生曾经说:“

44、中国的老百姓,习惯把绅士阶级的思想拿来当作自己的思想。在习俗文化上,上行下效,习以成俗是屡见不鲜的。”因此,那些装扮和服饰往往成为了地位和阶级的符号,地位低一点的人为了寻求这种时髦的服饰,往往都会竭尽所能。绅士阶级的服饰被大众化以后,便成为了全国的服饰和颜色。当代的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国家领导人的模仿已不是社会大众的主流,而是对世界大大小小的影视、广告明星的推崇向往。像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电影第一滴血、日本电视剧血疑的放映,社会上马上流行“泰龙装”、“幸子服”、 “光夫衫”,青年人可谓趋之若鹜。153.2.4 从众心理的行为趋向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旦社会上大多数人

45、偏爱某种色彩,于是跟踪而来的服装、纺织、室内陈设、商品装潢等便会应用这种颜色。起初从个别或者少数偏爱为主,随着人数的增多、宣传力度的增加和人们从众心理的趋向,往往会导致大部分人的追随和效仿。这种现象也往往会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反映:一种是不被人们所认可甚至会遭到指责或反对,而另一种则是被推崇和追求。一旦追求和效仿的人增多,便会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时尚潮流,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会给社会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流行风暴。这就是从众心理行为趋向的巨大社会效应。3.2.5 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影响主要包括中外民族文化之间和中国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和影响。这种影响和交流:既有中国各民族影响国外的民

46、族文化,国外的民族也同时影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在中国,既有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也有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影响,还有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如西北地区的保安族,较早时期的服饰受藏族和蒙古族影响,一年四节季戴礼帽,穿长袍。后来保安族受汉族和回族的影响妇女喜穿墨绿色或紫红色灯芯绒大襟上衣,黑色或蓝色的裤子。男子喜欢戴白色圆帽,套青背心,穿白衫。建国以后,随着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内容越来越多,色彩流行的相互影响更为显著。如京族青年男女结婚,在婚礼上新娘穿浅红或大红长袍衫,新郎则穿浅绿或早绿色的长袍衫,这种习俗仍然是沿袭传统的服饰。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新婚夫妇的服装有了很大的变化。女子不仅

47、穿上了笔挺的西裤和艳丽的时装,男子也穿上了崭新的大翻领西装,还搭配上流行的领带。凡是汉族地区婚礼上男女流行的服饰,各民族都极力仿效和追求。有的还穿起了蓝色或黑色的翻领时装。80年代的老年妇女大都改穿汉族地区的唐装衫。各民族中年、青年妇女衣着也跟以前大大的不同,保安族服饰色彩的巨大变化也是受民族文化交流下的影响。在现代社会,青年人喜欢独具一格,他们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的颜色,则是受外国风俗的影响。3.2.6 大中城市流行的引导城市是文化昌盛,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社会风尚最显著、变化速度最快的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它们是流行的现行者,一旦大城市流行展开,必然会影响中小城市的效仿和追求。以前,城

48、市的快速发展追求流行色彩的现象与乡村延续的传统风俗习惯二者并存,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现在,这种鲜明对比的色彩流行现象几乎是不复存在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对农村的影响更为迅速、广泛。中小城市在民俗演变中的传播和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以前新旧并存风俗的局面随着城市流行的很难延续下去。例如,近些年,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和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青年人结婚,女士都是穿着亮丽的婚纱(以白色为主),男士则是穿着帅气的西装(以蓝黑色为主)。这些色彩的流行和不断的传播,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城市色彩效应带动了中小城市甚至农村人们的色彩观念。以上海为例,近代以来,上海服饰仿效欧美新潮,大胆变革,追求时尚,特色越见明显。上海人的服饰,不在乎衣料的高级,而是着眼于服饰气质的体现。不拘泥豪华繁琐的装饰,而在乎整体的搭配效果。所以说,为了达到一种宽宽大放的美感呈现高雅的气质,即使即使是一般的衣料,她们也竭尽所能,用色彩语言组织搭配服饰。上海市民往往是时尚追求的最为强烈的推动者,以前,一些爱美的女性们,常常要跑遍整个七浦路的各大店面,目的就是为了购买一段合适的衣料。然后在经过各方面的比较和挑选之后,自己设计制作服饰,有时候甚至从外国的服装杂志或是明星的穿着来启发灵感。创造出丰富多彩、别具一格、争奇斗艳的样式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对现代设计流行色的启示 孙.doc)为本站会员(海外认知)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