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GB50648-2011 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规范.docx

  • 资源ID:21747349       资源大小:376.35KB        全文页数:15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B50648-2011 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规范.docx

1、J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0648-2011.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in chemical palnt010-12-24发 布2011-12-01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in chemical palntGB 50648-20

2、11主编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化工分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1 年 1 2 月 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北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规范GB 50648-2011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 座4层)(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63906433 63906381)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世界知识印刷厂印刷8501168毫米 1/32 3印张 76千字2011年11月第1版 2011年11月第1次印刷印数1-10100册统一书号:1580177 684定价:18.00元中华人民共

3、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78 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 号为GB 506482011,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 3.1.9、7.4.2(1、2、4)、10.1.3、10.4.2、11.2.1、11.2.3、11.2.4条 (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 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前 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2007126号)的要求, 由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给排水 设计专业

4、委员会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国 多年来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和运行经验,参考有关标准,并广 泛征求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循环冷却水系 统,系统水平衡,冷却设施,循环冷却水处理,泵站及附属建(构)筑 物,管道布置,监测与控制,节水、节能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 等。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化工分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天 辰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 如有意见或

5、建议请寄送主编单位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化学工 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天津市京津路521号, 邮政编码:300400,传真:022-86810147),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给排水设计专业 委员会参编单位: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成达工程公司14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美国哈希公司主要起草人:刘洁玲韩 玲仲伊三毕喜成杨建琪张建国马

6、强蒋晓明刘扬帆江开伟王 威李学志韩红琪施洪昌郭增民主要审查人:薛树森吴文革蓝珍瑞黄纪军陈宇奇张 俊邱利祥杨文忠郑培钢 2 目 次1 总 则 (1)2 术 语 (2)3 循 环 冷 却 水 系 统 (4)3.1 一 般规定 (4)3.2 基础资料 (5)3.3 系统划分 (6)3.4 位置选择 (6)3.5 装置布置 (7)4 系 统 水 平 衡 (8)4.1 一般规定 (8)4.2 水量平衡计算 (8)4.3 水质平衡 (9)4.4 系统容积 (10)5 冷 却 设 施 (12)5.1 一 般规定 (12)5.2 冷却设施选择 (12)5.3 冷却设施布置 (13)6 循 环 冷 却 水 处

7、理 (15)6.1 一 般规定 (15)6.2 阻垢缓蚀 (16)6.3 微生物控制 (17)6.4 清洗和预膜 (18)6.5 旁流水处理 (18)6.6 补充水 (19)1 6.7 排 水 处 理 (19)6.8 药剂储存和投配 (19)7 泵 站 及 附 属 建 ( 构 ) 筑 物 (21)7.1 一 般 规 定 (21)7.2 泵 站 (21)7.3 吸水池及过水廊道 (22)7.4 附属建(构)筑物 (22)8 管 道 布 置 (24)8.1 一 般规定 (24)8.2 管道敷设 (25)9 监 测 与 控 制 (27)9.1 一 般 规 定 (27)9.2 监测、控制 (27)9.

8、3 分 析 化 验 (28)10 节 水 、 节 能 与 环 境 保 护 (31)10.1 一般规定 (31):10.2 节 水 (31)10.3 节 能 (31)10.4 环境保护 (32)11 劳动安全卫生 (33)11.1 一般规定 (33)11.2 安全卫生设施 (33)本规范用词说明 (35)引用标准名录 (36)附:条文说明 (37) 2 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 Terms (2)3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4)3.1 General requiremen (4)3.2 Basic data

9、 (5)3.3 System classification (6)3.4 Location selection (6)3.5 Plot plan (7)4 System water balance (8)4.1 General requirement (8)4.2 Water quantity balance (8)4.3 Water quality balance (9)4.4 System volume (10)5 Cooling facilities (12)5.1 General requirement (12)5.2 Cooling facilities selection (12)

10、5.3 Cooling facilities layout (13)6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treatment (15)6.1 General requirement (15)6.2 Scale and corrosion inhibition (16)6.3 Microorganism control (17)6.4 Cleaning and prefilming (18)6.5 Side stream treatment (18)6.6 Makeup water (19)3 6.7 Blowdown treatment (19)6.8 Chemicals

11、 storage and dosing (19)7 Pumping station and auxiliary (structure)buildings (21)7.1 General requirement (21)7,2 Pumping station (21)7.3 Suction pit and water channel (22)7.4 Auxiliary structure and buildings (22)8 Piping layout (24)8.1 General requirement (24)8.2 Piping layout (25)9 Monitoring and

12、control (27)9.1 General requirement (27)9.2 Monitoring and control (27)9.3 Laboratory analysis (28)10 Water conserv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31)10.1 General requirement (31)10.2 Water conservation (31)10.3 Energy conservation (31)10.4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32)11 Saf

13、ety and health (33)11.1 General requirement (33)11.2 Safety and health facilities (33)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35)List of quoted of standards (35)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37)4 1 总 则1.0.1 为使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符合国家方针、政策 和法律法规,统一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管理方便、利于维护,并满足节水、节能和保护环境、劳 动安

14、全及卫生防护等要求,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化学工程项目的循环冷 却水系统工程的设计。1.0.3 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应在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 技术、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采用行 之有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1.0.4 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工程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 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2 术 语2.0.1 循环冷却水系统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并循环运行的一种给水系统,由换热设 备、冷却设施(备)、处理设施、水泵、管道及其他有关设施组成

15、。2.0.2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indirect open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 接触散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2.0.3 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indirect closed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冷却介质 也是间接传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2.0.4 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direct open recirculatingcooling water system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直接接触换热且循

16、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散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2.0.5 二次水 secondary water经过第一次使用后,不经处理其水质能满足再利用的水。2.0.6 湿式冷却塔 wet cooling tower水和空气直接接触,热、质交换同时进行而使水温降低的冷却 塔。2.0.7 干湿式冷却塔 dry-wet cooling tower组合了空气冷却与湿式冷却塔功能的冷却塔。2.0.8 自然通风冷却塔 natural draft cooling tower由塔内、外空气密度差形成的抽力提供塔内空气流动动力的 2 冷却塔。2.0.9 机械通风冷却塔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ool

17、ing tower塔内空气流动动力是由通风机械(风机)提供的冷却塔。2.0.10 逆流式冷却塔 counter-flow cooling tower空气从塔的下部进风口进入塔内,向上与自塔上部淋下的水 流进行热交换而使水温降低的冷却塔。2.0.11 横流式冷却塔 cross-flow cooling tower空气从塔的进风口水平方向进入塔内,与水流方向正交穿过 填料而使水温降低的冷却塔。2.0.12 淋水填料 packing设置在冷却塔内,使水与空气间有充分的接触时间和面积,有 利于热、质交换作用的填充材料。2.0.13 有效淋水面积 net area of water drenching冷

18、却塔淋水填料顶部扣除梁、柱面积的断面面积。 2.0.14 收水器 drift eliminator设置在冷却塔内,用来回收出塔气流中所夹带的液态水(水 滴、水雾)的装置。3 3 循环冷却水系统3.1 一 般 规 定3.1.1 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应包括系统的划分和循环冷却水装 置区的布置、循环水冷却设施设计、循环冷却水水质处理设计、循 环冷却水泵站和输配水管网设计及配套设施设计。3.1.2 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应根据全厂水平衡方案,充分利用再 生水、降低水资源的消耗。3.1.3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满足生产装置的换热工况要求;2 对于水温、水质或水压要求差别较大的工艺换热设

19、备,宜分别设置循环冷却水系统;对个别水压要求较高的换热设备宜采 用局部升压措施;3 生产工艺要求不能中断循环冷却供水的装置或单元,应有 安全供水保障措施。3.1.4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水量,应按工艺生产装置和辅助生 产装置的正常小时用水量计算,并应用最大小时用水量校核。3.1.5 间冷开式和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供水温度,应 根据生产工艺允许的供水温度,并结合建厂地区的气象条件进行 热力计算确定。3.1.6 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的供水温度应按生产工艺要求,并结 合冷却介质温度确定。3.1.7 间冷闭式系统的膨胀罐应具有氮气自动调压、水位检测、 自动补水与泄水,以及防止空气进入系统等功能。

20、3.1.8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回水的压力应充分利用。3.1.9 循环冷却水系统冷却塔下集水池及吸水池不应兼作消防 4 水池。3.2 基 础 资 料3.2.1 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选取的建厂地区或邻近地区的多年 气象统计资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干、湿球温度和大气压等气象资料应以日平均湿球温度为 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宜采用建厂地区近5年平均的每年最热时期 3个月中最热天数不超过5d10d 日平均湿球温度作为设计湿球 温度,并应以与之相对应的日平均干球温度、大气压作为设计干球 温度、大气压;2 大气中的含尘量资料,宜采用近5年日最大含尘量的平均 值作为设计基础资料;3 宜采用全年的风向和风频作为设

21、计基础资料;4 当循环冷却水装置位于已有厂区或邻近其他建(构)筑物 及可能散发湿、热气源的装置时,应注意周边环境对循环冷却水冷 却设施的影响;对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区,应注意地区小气候的影 响。3.2.2 生产工艺换热工况的资料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1 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和材质;2 被冷却的工艺介质和性质;3 换热器的工艺操作条件。3.2.3 补充水水源和水质资料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地表水、地下水及可利用的再生水水源供应条件;2 地表水源不宜少于近1年的逐月水质全分析资料;3 地下水源不宜少于近1年的逐季水质全分析资料;4 再生水水源不宜少于回用水处理系统近1年的逐月稳定运行的水质全分析资料。3

22、.2.4 建厂地区的基础资料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1 建厂地区及周边地域可用于控制微生物繁殖的杀生剂种5 类和供应条件;2 建厂地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3.3 系 统 划 分3.3.1 循环冷却水系统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集中或分区设置:1 生产工艺对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水量、水温、水压的要求;2 各生产装置的平面位置、高程;3 工厂总体规划及分期建设的要求;4 开、停车运行周期。3.3.2 生产过程中与工艺物料间接换热的冷却水宜采用间冷开 式循环冷却水系统。3.3.3 工艺换热工况要求高,需要软化水或脱盐水作为冷却介质 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应采用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3.3.4 生产过程中与

23、工艺物料直接接触受到污染的循环冷却水, 应设置独立的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3.3.5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为多种水源且水质相差较大时, 宜根据补充水水源的水质、可供水量,划分不同的循环冷却水系 统。3.3.6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规模可按下列范围划分:1 系统能力大于或等于15000m/h 时,应为大型;2 系统能力大于或等于3000m/h 且小于15000m/h 时,应为中型;3 系统能力小于3000m/h 时,应为小型。3.4 位 置 选 择3.4.1 循环冷却水装置位置应按下列因素综合比较确定:1 靠近循环冷却水主要用水装置或车间;2 远离厂内露天热源、粉尘污染源、烟气排出口、化

24、学品堆场、散装库及噪声敏感区等;6 3 气流通畅、湿热空气回流影响小;4 有足够的布置场地和发展扩建的便利条件;5 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3.4.2 循环冷却水装置宜建于邻近建(构)筑物、变(配)电装置的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3.4.3 循环冷却水装置宜设置在生产装置划分的防爆区以外,当 位于防爆区内时,其电气、仪表设备选型及安装设计,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防爆标准的规定。3.4.4 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装置宜布置在生产工艺装置区,也可 与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装置合并布置。3.5 装 置 布 置3.5.1 循环冷却水装置内的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并结合各单 体建(构)筑物相互关系及装置内管线综合

25、等因素合理布置。3.5.2 循环冷却水装置内的变(配)电间、水质处理间、药剂间等 建(构)筑物,宜与泵站毗邻。3.5.3 循环冷却水装置内各建(构)筑物之间应设巡回、检修、运 输通道。3.5.4 循环冷却水装置内各建(构)筑物周围地坪宜铺砌。3.5.5 在环境条件许可时,循环冷却水装置内的泵站、旁滤等设 备和设施,宜采用露天布置。3.5.6 采用重力自流回水的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其热水提升泵 组的吸水池与循环给水泵组的吸水池宜紧邻布置,并应设顶部溢 流连通。3.5.7 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回水沉淀处理池宜靠近生产 工艺区,并应设沉淀物的清除设施和临时堆场。7 4 系统水平衡4.1 一 般

26、规 定4.1.1 循环冷却水系统应根据补充水水质、循环冷却水水质,以 及环境要求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浓缩倍数。问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 统的浓缩倍数不宜小于5.0,且不应低于3.0。4.1.2 循环冷却水系统应根据设计水量和换热工况、地区气象条 件和浓缩倍数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并应确定系统的蒸发损失水量、 风吹损失水量、排污损失水量和系统补充水量。4.1.3 在生产工艺允许的条件下,间冷循环冷却水应串级使用。4.2 水量平衡计算4.2.1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蒸发损失水量宜按下式计算:Q.=k t Q (4.2.1)式中:Q. 蒸发损失水量(m/h);At 冷却塔进出水温差();Q. 循环冷却水量(

27、m/h);k 气温系数(1/),按表4.2.1的规定选用,中间值按 内插法计算。表4.2.1 气温系数进塔空气干球温度()-10010203040k(1/)0.00080.00100.00120.00140.00150.00164.2.2 冷却塔的风吹损失水量宜按下式计算:(4.2.2)式中: Qw- 风吹损失水量(m/h);8 Pw 冷却塔的风吹损失水率(%)。4.2.3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水量,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Q=Qu+Q式中: Q.- 排污水量(m/h);(4.2.3-1)(4.2.3-2)Q 强制排污水量(m/h);Qm- 系统损失水量(m/h);N 浓缩倍数。4.2.4

28、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Qm=Q.+Q+Q (4.2.4-1)(4.2.4-2)式中:Q。 补充水量(m/h)。4.2.5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的浓缩倍数可按下式计算:(4.2.5)4.2.6 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宜为循环冷却水量的1。4.2.7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水应统一控制,并宜在循 环冷却水装置区内集中排放,且总排污水量应控制在循环冷却水 系统的允许排污水量范围内。4.3 水 质 平 衡4.3.1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中需去除水中悬浮物时,应 采用旁流过滤处理,旁滤水量可按下式计算:(4.3.1)式中:Q 旁滤水量(m/h);9

29、 Cm, 补充水悬浮物含量(mg/L);C 循环冷却水悬浮物含量(mg/L);C. 滤后水悬浮物含量(mg/L);A 冷却塔空气流量(m/h);C 进塔空气含尘量(g/m);K, 悬浮物沉降系数,可通过试验确定,无资料时可选 用0.2。4.3.2 循环冷却水系统当采用旁流水处理去除碱度、硬度、某种 离子或其他杂质时,其旁流处理水量应根据浓缩或污染后的水质 成分、循环冷却水水质指标和旁流处理后的水质要求等确定,可按下式计算:(4.3.2)式中:Q,- 旁流处理水量(m/h);Cmi补充水某项成分含量(mg/L);C. 循环冷却水某项成分含量(mg/L);Ci 旁流处理后水中某项成分含量(mg/L

30、)。4.3.3 当采用多种水源作为补充水或使用再生水作为补充水水 源时,应进行水质平衡计算,应合理分配多种水源的补水量比例, 并应确定相应的浓缩倍数。4.3.4 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应按系统水质指标的控制要求, 进行水质平衡计算,并应确定合理的排污水量及相应的处理措施。4.4 系 统 容 积4.4.1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停留时间不应超过药剂的 允许停留时间。设计停留时间可按下式计算:(4.4.1)式中: Ta 设计停留时间(h); 10 V 系统水容积(m)。4.4.2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容积可按下式计算:V=V。+V:+V. (4.4.2)式中:V: 循环冷却水泵、换热器、处理

31、设施等设备中的水容积 (m);V,循环冷却水管道容积(m);V、水池水容积(m)。4.4.3 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容积可按下式计算:V=V,+V,+V,+Vx (4.4.3)式中:Vp 工艺生产设备内的水容积(m);Vx膨胀罐或水箱的水容积(m)。11 5 冷 却 设 施5.1 一 般 规 定5.1.1 冷却设施的能力应与生产装置要求的热负荷相匹配,可不 设备用。5.1.2 冷却塔的热力计算宜采用焓差法,也可采用分段积分法。5.1.3 冷却塔的淋水面积应是填料的有效淋水面积。5.1.4 机械通风冷却塔设置不宜少于2座;多座组合冷却塔的塔 下集水池宜结合塔体维护、管理、检修等需要采取必要的

32、分隔措 施。5.1.5 多沙尘地区的冷却设施应设置防沙及排沙措施。5.1.6 冷却塔设计应满足运行、检修需要及安全防护的要求。5.1.7 寒冷地区的冷却塔应设置防冻设施。5.2 冷却设施选择5.2.1 冷却设施的选择应根据生产装置的工况条件和当地的气 象条件确定。在气象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采用湿式冷却塔以外 的其他冷却设施。5.2.2 冷却塔塔型选择,应根据循环冷却水的水量、水温、水质和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方式等条件,并结合下列因素,通过技术经 济比较确定:1 当地的气象、地形和地质等自然条件;2 材料和设备的供应情况;3 场地布置和施工条件;4 冷却塔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5.2.3 冷却

33、塔设计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冷却水供水温度条件 12 下,塔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 逼近度(t-t)4 时,宜采用逆流式机械通风冷却塔;2 45 时,可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或机械通 风冷却塔。5.2.4 含有酚、氰等污染物的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其冷却 设施宜采用鼓风式机械通风冷却塔或自然通风冷却塔;塔体内壁 应进行防腐处理,配水设施、淋水填料、收水器等应耐腐蚀、抗老 化、防污堵。5.2.5 易受到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污染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其 机械通风冷却塔的电气、仪表设备选型和安装及塔顶照明,宜按国 家现行有关防爆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5.2.6 当选用成品冷却塔时,应根据该型产品实测的热力特性曲

34、 线选用。5.3 冷却设施布置5.3.1 冷却塔在平面布置中应符合下列规定:1 冷却塔之间或冷却塔与其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除应 满足冷却塔的通风要求外,还应满足施工、检修场地的要求;2 单侧进风的机械通风冷却塔进风面宜面向夏季主导风向; 双侧进风的机械通风冷却塔进风面宜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3 冷却塔与其他建(构)筑物的净距不应小于冷却塔进风口 高度的2倍。5.3.2 相邻的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净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宜为0.45倍0.5倍塔的进风口 下缘的塔筒直径;2 横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不应小于塔的进风口高度的3倍;3 当相邻两塔几何尺寸不同时应按较大的冷却塔计算。 1

35、3 5.3.3 机械通风冷却塔格数较多,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塔的格数较多时,宜分成多排布置。每排的长度与宽度 之比不宜大于5:1;2 周围进风的机械通风冷却塔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冷却塔 进风口高度的4倍;3 两排以上的塔排布置,长轴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相邻塔排净 距不宜小于4m;4 两排以上的塔排布置,长轴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相互平行布 置的塔排净距,不应小于塔的进风口高度的4倍。5.3.4 自然通风冷却塔与机械通风冷却塔之间净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面积大于3000m 时,不宜小于 50m;2 当自然通风冷却塔淋水面积小于或等于3000m 时,不宜 小于40m。14 6 循

36、环冷却水处理6.1 一 般 规 定6.1.1 循环冷却水处理应包括下列内容:1 补充水处理;2 阻垢缓蚀处理;3 微生物控制;4 旁流水处理;5 排污水处理。6.1.2 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方案应根据换热设备对污垢热阻 值和年腐蚀率的要求,并结合下列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 定 :1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控制指标;2 补充水的水量、水质;3 系统设计及控制条件;4 旁流水处理方式;5 排污水处理方式;6 处理药剂对环境的影响。6.1.3 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以补充水水质分析数据的平均值 作为设计依据,并应以最不利的水质校核。6.1.4 间冷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水质指标应根据系统补充水水 质及换热设备的

37、结构型式、材质、运行工况条件、污垢热阻值、腐蚀 速率,并结合水处理药剂配方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的有关规定,当循 环冷却水系统为铜材和铜合金换热器时,循环冷却水系统水中的 NH-N 指标应小于1mg/L。 15 6.1.5 间冷闭式系统循环冷却水水质指标应根据系统运行特性 和用水设备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 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 的有关规定。6.1.6 直冷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水质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运行 工况、补充水水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6.2 阻 垢 缓 蚀6.2.1 循环冷却水的阻垢缓蚀处理药剂配方宜

38、经动态模拟试验 和经济比较确定。6.2.2 循环冷却水换热设备传热面水侧污垢热阻值、腐蚀率和粘 附速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的有关规定。6.2.3 循环冷却水系统阻垢缓蚀剂的首次加药量,可按下式计算 :(6.2.3)式中:G: 首次加药量(kg);g 每升循环冷却水加药量(mg/L)。6.2.4 循环冷却水系统正常运行时阻垢缓蚀剂的加药量可按下 列公式计算:1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可按下式计算:(6.2.4-1)式中: G. 系统运行时加药量(kg/h)。2 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可按下式计算:(6.2.4-2)6.2.5 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硫酸调

39、节 pH 值时,硫酸的投加量宜 按下式计算:16 (6.2.5)式中:A. 硫酸投加量(kg/h, 纯度以98%计);Mm- 补充水碱度(mg/L, 以 CaCO 计);M. 循环冷却水控制碱度(mg/L, 以 CaCO 计)。6.3 微生物控制6.3.1 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控制宜采用氧化型杀生剂为主、非氧 化型杀生剂为辅的处理方式。6.3.2 非氧化型杀生剂应具有高效、低毒、广谱、适应 pH 范围 宽、对系统中的阻垢缓蚀剂干扰小或互不干扰,并易于降解等性 能。6.3.3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微生物控制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1 异养菌总数不宜大于1105个/mL;2 生物黏泥量不宜大于3m

40、L/m。6.3.4 氧化型杀生剂连续投加时,加药设备能力应满足冲击投加 药量的要求。加药量可按下式计算:(6.3.4)式中:Go- 氧化型杀生剂加药量(kg/h);8o每升循环冷却水氧化型杀生剂加药量(mg/L), 以有效氯计,连续投加时宜采用0.1mg/L0.5mg/L; 冲击投加时宜采用2mg/L4mg/L。6.3.5 非氧化型杀生剂,宜根据微生物监测数据不定期投加,每 次加药量可按下式计算:(6.3.5)式中:Gn 非氧化型杀生剂每次加药量(kg/h);gn 每升循环冷却水非氧化型杀生剂加药量(mg/L)。17 6.4 清洗和预膜6.4.1 循环冷却水系统开车前应进行系统清洗,间冷开式及间冷 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并应进行预膜处理。6.4.2 系统清洗应按人工清扫、水清洗和化学清洗顺序进行。开 车前的系统清洗水应从换热设备的旁路管通过。


注意事项

本文(GB50648-2011 化学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安鸟文学)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