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南通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 资源ID:21747481       资源大小:93.52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南通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1、南通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序 言“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南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率先崛起,在全省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南 通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进一步加强教育在 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促进各 类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为我市现代化建设 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 化的决定, 按照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南通市教 育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送审稿) 。本规划在认真总结分析 了“十五”时期南通教育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

2、上,提出了“十一 五”期间我市各类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 措施, 是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办好教育、发展教育的重要依据, 是各级各类学校科学规划、依法办学的指导方针,是加强教育现 代化建设, 促进南通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纲要。 2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五”以来,我市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投入持续增加,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 力显著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办学 体系日臻完善; 教育体制、机制更加灵活, 教育管理更为规范, 办学活力明显增强;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质量高位走强, 办学效益继续

3、攀升。南通教育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多样化、多 层次的受教育机会,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 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 成为体现城市形象的一大标志品牌。全社会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全市各地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 多渠道增加投入的原则,为实现教育发展目标提供了较好的物质 基础。“十五”期间, 全社会教育经费总投入达160亿元, 其中 全市各级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达86亿元,占全社会教育经费总投入 的53.75%。全市各级地方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均有了新的增长,保 证了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运转。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乡镇和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稳步 推进,全市现有的125个乡镇中已有68个乡

4、镇通过了实施教育现 代化工程验收, 占全市乡镇总数的54.4%, 如东县、海安县所有 乡镇通过教育现代化验收。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任务 全面完成,“三新一亮”、“六有”工程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农 3 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改扩新建校舍85.69万平方米, 撤并初中98所, 新建11所; 撤并小学933所, 新建28所。864所 中小学基本完成“校校通”工程, 232所学校建成校园网。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 调整,初步建立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南 通市、区两级政府教育管理体制和权限进行了调整,部分义务教 育阶段学校划归区级政府管理。稳

5、步实施办学体制改革,推进办 学主体多元化、教育投入渠道多元化, 全市现有民办高校1所,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3所, 民办中小学68所, 民办幼儿园252所,其 他民办教育机构346个。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全市现有小学529所, 普通初中 245所, 其中省实验小学59所, 省现代化示范初中76所, 在校小 学生43.53万人、初中生29.4万人, 小学、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分 别达到99.7%、94.44%,小学、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分别达到100%、 99.22%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现有普通高中73所,在校学生14.72 万人, 其中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37所; 有中等职业学校19所, 在校学生1

6、1.08万人,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1所,省级重点 职业学校2所, 形成了以重点职中和骨干型职中为主体的、行业 办学为补充的多元互补格局。高中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初中毕业 生升学率达到91.58%, 南通市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已达97.02%。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现有幼儿园452 4 所, 在园幼儿12.2万人, 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 其中城镇幼 儿入园率达100%。全面普及了特殊教育, 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 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5%。高等教育基本实现大众化。高等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南 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和南通师范学院合并组建了南通大学,南 通技师学院与南通职业

7、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南通职业大学,升格 组建了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南通高 等师范学校、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全市现有普通高校6所, 在校 学生6. 1万多人;成人高校2所,在校学生1.58万人;五年制高等 职业学校3所, 在校学生1.29万人。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全 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87%, 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3 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深入推进。加强了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 深入开展德育工艺的研究和实践,“难忘教育” 等 一大批学校德育创新成果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积极推进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市所有小学、 初中、高

8、中起始年级先后全部进入课改。基础教育继续保持较高 质量,高考成绩连续十多年全省领先,我市学生在国际中学生奥 林匹克竞赛中、世界中学生体育竞赛中屡创佳绩,数百项学生科 技制作获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奖。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较大提升。加强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现代 化建设和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中 5 等职业教育有省级示范专业14个,有国家级紧缺人才培训基地2 个,实行开放办学、订单培养。高等学校布局和本、专科层次结 构趋于合理,在通高校现有4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联合培养 博士点、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实验室) 培育建设点、2个省级重 点学科、3个省(部) 级重点实验室。师资队伍整体素

9、质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加快了教师教育结构 调整,完成了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的过渡。全市中小学教师的学 历层次有了大幅度提高,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教师 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23%、96.56%、89.82%、77.7%。参加骨干 教师培训、新课程师资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达到10万人 次。 “十五”期间全市共有77人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中等 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有838人。在通高校现有博 士生导师5人, 硕士生导师132人,教授254人。一批高水平的学 科带头人和具有广泛影响的教学专家和管理专家脱颖而出,成为 南通教育的中坚力量。第二节 存在问题“十五”期间,南通教育保

10、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高的质 量,“十五”计划确定的八项主要发展指标顺利实现,取得了显 著的成绩,为“十一五”期间南通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 础。但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与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相比,还 有很大距离,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比较薄弱,整体水平不高,发 展不均衡,培养模式滞后,教育现代化的程度比较低,不能满足 6 人民群众普遍要求接受优质、公平教育的迫切需求,不能适应我 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的发展要求。教育改革 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 急待解决的问题不少:1教育经费投入仍然不足“十五”期间,我市教育经费投入虽然增长比较快,但仍然 不能满足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九年义务教

11、育普及水平和质 量较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债务累计达 20亿元,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的任务仍然很重。普通高中建 设发展资金缺口大,一些重点中学债务包袱沉重。职业教育办学 机制不活, 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少; 高等教育由于办学主体单一, 筹资渠道过窄, 导致办学经费紧张, 办学设施相对紧缺。2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我市城乡教育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严重滞 后,农村中小学只能勉强维持日常运转。城市学校之间办学条件、 教育质量的差距不断拉大, 一些重点学校盲目扩张, 举债建设, 持续发展后力不足,也制约了其他学校的合理发展。一些薄弱学 校生源、师资大量流失,教育质量较低。基

12、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严 重制约着我市高标准、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影 响了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巩固与提高。3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不高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总体规模偏小,普及水平不高,2005年全 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虽然已达91.58%,但离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 7 育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不适应初中毕业生源规模持续高位的现 状。普通高中优质资源还比较短缺,不能满足学生要求接受优质 普通高中教育的迫切需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规模比例不尽合 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规模和质量仍未能满足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需要。4 高等教育规模层次不合理我市研究生教育规模太小,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 较弱。

13、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数量偏少,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偏弱,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率亟待提高。本科教育规模仍然偏小, 学科专业覆盖面较窄,主要集中在工学、医学、文学和管理学等 领域,不适应我市电子信息、船舶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化工医 药、港口海洋、建筑交通、现代农业、商贸旅游、金融保险、现 代物流、中介咨询、城市发展、法律、社会事业等产业的发展需 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有待拓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办 学质量也需要提高。5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我市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改革发展仍然不相适应,农村中小 学和城市薄弱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整体水平不高,影响义 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中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

14、率仍然不高,在苏 中地区处于落后位置,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在通高校高水 平师资严重短缺,研究生导师队伍不强,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不高, 少数学校的基础课和新兴学科专业的专任教师严重缺乏。中高等 8 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偏少,现全市“双师型”教 师人数仅占专任教师数的27.94%。第三节 发展环境“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 遇与挑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 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 政策保障。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日益突出,教育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为密切。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 确立,

15、 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抓住机遇, 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 要和紧迫的任务。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决定了未来510年教育 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我市确立的“崛起苏中、融入苏南、 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发展思路,要求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提 供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多门类的技能型人才和丰富的高素质人力 资源。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样 化的教育需求也不断增长。办高质量、高水平、让人民满意的教 育,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实现教育公平既 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 求。努力促进

16、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 职业教育,将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逐步建立学习型组织和 学习化社会,完善满足群众对各类教育的需求。更好地发挥教育 9 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竞争将愈加激烈,呈现出多元化、多样 性的格局,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高等教育知识创新、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素质教育 深入实施等将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知识和人才、 劳动者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 关键因素。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发展道路,继续推 进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考试评 价

17、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使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更加适应我市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章 发展定位与目标第四节 发展定位“十一五”时期,南通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以“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 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 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开 放为主要动力,以建立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为有力支撑,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推 动知识贡献、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为重要使命, 构筑教育思想、 内容、技术、装备、师资和管理现代化的综合优势,全面提高育 10 人质量和办学

18、效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努 力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健康、水平一流、人民满意” 的教育工作局面,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南通作出 更大贡献。根据南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南通教育发展的总体定位 是: 围绕南通“科教兴市、以港兴市、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战 略,推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均衡化,进一步提高教育对我市 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贡献率,增强南通教育对外辐射功能,使 我市成为长三角地区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地区。到2010年, 在全市构建起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相协调的统筹发展格局、政府 宏观指导与学校自主办学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公办学校为主 与民办学校为辅相促进

19、的学校办学体制、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相 结合的素质育人模式、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南通教育文 化,在全省江北率先建成教育强市,使我市成为科教领先、人文 荟萃、享誉全国的现代“教育之乡”。第五节 指导原则“十一五”时期, 南通教育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大力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 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促进教育与南通经济社会发展 相协调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的关 11 键时期。要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培养大量 高素质的人才,加快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步伐,必须贯彻实 施教育强市战略,要采取坚

20、决有效措施,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 的战略地位,依法加大教育投入,使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2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要把建立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新型教育体制,作为“十一 五”期间教育工作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深入推进教育管理 体制、投入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完 善学校招生制度,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 度改革, 建立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依法办学的现代学校制度。3 推进教育教学创新,促进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相适 应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针

21、,不 断推进教育教学创新。要从“三个面向”出发,促进教育的体系 结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要以 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深入改革教育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 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小学考试与评价制度,培养与未来社会发 展的需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4 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均衡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方向,要把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 12 益摆在突出位置,促进教育发展方式从重视外延规模扩张向着力 内涵质量提升转变, 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教育发展速 度、学校布局与建设规模。加大教育宏观调控,优化教育资源配 置,促进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加强

22、和改进农村教育工作,统筹 城乡教育发展。第六节 发展目标1教育规模满足需要。到2010年, 小学在校生人数36.8万 人左右, 初中在校生人数25.6万人左右, 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 12.6万人左右,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2.6万人左右,普通高校本 专科在校生10万人左右, 研究生在校生1500人左右, 各类成人 高等教育在学人数2.5万人左右, 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等在学人 数2.5万人左右, 自学考试在学人数2万人。2 现代教育体系比较完善。到“十一五”期末, 构建起各 级各类教育结构合理、相互衔接,沟通、开放、比较完善的现代 教育体系, 推进普及十五年教育, 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4 年

23、。初步形成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 才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3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 区域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 在全 省江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农村教育工作得到切实加 强,城乡教育差距显著缩小,免费义务教育得到全面实施。农村 中小学布局科学合理, 教学设施完备, 办学条件标准化率达到 100%。高质量、高水平实现“校校通”,80%的中小学建成校园 13 网。4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村义务教 育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发展教育的责任落实到位。建立与经济和 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以公办教育为 主体、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得到

24、不断完善。5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普及。学前教育普及率继续巩固和提 高, 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九年义务教育高水平、高质 量普及, 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巩固率达100%; 高中阶段教育得 到全面普及, 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7%以上,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到95%。所有普通高中达到省三星级高中办学标准。基础教育质 量保持在全省的领先位置。6 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快发展。整合中高等职业教育资源, 重点建设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成1 2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67所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 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 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

25、的一半以上。职业教育 建立起面向市场的高素质技能型培养人才机制。7 高等教育规模层次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规模 达到15万人左右,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初步进入高等教 育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和层次有较大提高,支持 南通大学等院校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 和品牌、特色专业。 14 8教师队伍素质不断优化。到2010年, 中小学教师学历达 标率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70%、75%, 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75%、95%、90%,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高校教师硕士学位 以上学历达到50%,

26、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学科带头人。第三章 主要任务第七节 基础教育1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工作, 大力推进学前教育的全面普及, 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6%。到 2007年, 70%以上的中心幼儿园达到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和基本 实现现代化幼儿园标准; 到2010年,80%以上的中心幼儿园达到 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幼儿园标准。2 实施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程。高水平、高 质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保持100%, 在校生年巩固率达100%。到2007年, 60%以上的中心小学达到省 实验小学标准,60%以上的中心初中达到省现代化示范初

27、中标准; 到2010年, 80%以上的中心小学达到省实验小学标准, 80%以上 的中心初中达到省现代化示范初中标准。所有中小学达省合格学 校标准。各县(市) 、市区均有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到 2010年,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8%。 15 3实施普通高中建设工程。加快普通高中建设,加大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通过资源整合,消除薄弱高中,进一步扩大优质 教育资源, 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到2007年75%的普通高 中达到江苏省三星级以上, 到2010年所有普通高中达到江苏省 三星级以上。4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8年小学所有年级进入 新课程,2006年所有初中年级进

28、入新课程,2007年所有高中年级 进入新课程, 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全省领先。全面实施国家体育、 艺术课程标准,保证中小学生体育、艺术教育、环境教育等活动 的正常开展。从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要,形成学校各具特色的体 育与健康、艺术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5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工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素 质教育方向,落实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行动计划,整体规划好 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优化 教育功能, 使新课程成为实现中小学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 根据生源变化趋势, 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6推进教育教学科研工程。大力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 进一步促进

29、教育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实现教研与科研的 有效结合。发挥教育科研优势,在德育研究、学生创造思维、创 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适应新世纪教育自身发展的新要求。7加强基础教育装备建设。提升实验室、图书馆、校园网、 16 多媒体教室等教育设施现代化水平,全市所有学校都建有基本满 足教学要求的标准化计算机网络教室,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优化 校园网层次结构, 努力提高第二、三层次校园网的数量及比例。第八节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1加强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十一五”期间, 基本完成 全市中高等职业院校布局调整,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全市 职普招生比大体相当。重点建设好16所左右在校生规

30、模在2500 人4000人, 达到国家重点职业学校标准的主体中等职业学校。 大力改善各县(市)的职教中心和南通中专的办学条件,努力建 成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着力建设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具 有较高质量优势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力争12所院校进入国家 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先进行列。2 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中等职业教育以各县 (市)职教中心为依托,建立一个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 优质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配合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学科、紧缺学 科建设的需要, 建设12个国家级、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加强 职业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中高等职 业院校要以职教实训基地建设为契

31、机,大力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 培养工程。3 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合理调整专 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全面深化 中等职教课程改革,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第一轮职教课程 17 的改革。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积 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 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 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 面向市场办学。4 实施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教育就业培训工程。 职业院校、成人培训机构要为就业再就业服务,面向初高中毕业 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 培训和创业培训。大力实施农

32、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 人才培训工程,“十一五”期间培训和转移20万农村劳动力,培 训10万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30%,到2010 年全市成人教育培训规模达到140万人次。认真落实发展成人教 育的各项政策,大力发展职工教育、社区教育、远程教育、自学 考试, 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机会。5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 探索和完善民办教育发展模式,制定出台发展民办教育的优惠扶 持政策,落实民办学校在建设用地、招生计划、教育科研、扶困 助学等方面与公办学校的同等待遇。从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高 度,遵循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各

33、 县(市、区)要办好一至两所示范性民办学校。建立健全激励和 风险防范机制,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第九节 高等教育 18 1加强高校办学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 加大投入, 加强高校办学设施建设,扩大校园占地面积,增设教学、师生生 活以及实验设施等建筑,增加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2008年普及 高校多媒体教学, 2010年基本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2 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积极支持南通大学建成国内 有较大影响、特色学科众多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使之成为我市高 等教育的龙头、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和高层次人才培养、集聚 的高地。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优化高等师范办学格局。提 升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

34、,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建成一所高质 量、综合性的本科高职院校。3加快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支持南通大学申报博士培养单 位,培育和建成博士学位授予点35个和硕士学位授予点60个左 右,支持高校分层面重点建设国家级或教育部重点学科12个、 省级重点学科3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0个左右, 创建一批 国家级、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增强在通高校承担国家、省 市级重大课题研究和高水平原创性研究的能力,提高应用型科技 成果转化率。第十节 教师队伍建设1推进中小学师资培训工程。全面启动和实施新一轮师资 培训工程,抓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鼓励在职教师参加自考、读 研等提高学历层次,加大骨干教师和校长的培训、培养和

35、选拔力 度。到2010年, 全市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 19 历达标率分别提高到100%、98%、95%、90%, 小学教师专科以上 学历、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提高到75%, 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 比例达到5%,四星级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达到20%以上,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加强教师职业道德 建设,切实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聘任、奖惩的 重要依据。2优化教师队伍人才结构。大力推进中小学“名师名校长 工程”和“青蓝工程”,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和学科梯队建设,培 养1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00名市级骨干教师、300名市级教坛 新秀。依法实施教师资格

36、制度,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择优聘用具 备教师资格的优秀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任教。合理设置教师职 务岗位,适当提高农村学校教师高级职务的比例。进一步优化城 乡学校师资配置,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服 务期制度。3实施高校学科专家培养工程。实施高校“特聘教授计划”, 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 引进12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培养 50位左右本学科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和200名 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培养和引进,拥有院士、 专家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的高水平学术团队。 20 第四章 重点建设工程第十一节 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继续推进教育现代化乡镇创建。实行整

37、体推进各县(市)区 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乡镇创建工作, 到2007年, 80%的乡镇 通过教育现代化工程创建验收,34个县(市)区所有乡镇通过 验收, 到2009年全市所有乡镇通过验收。积极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强化宏观统筹,将推进教育现代 化作为重要的政府行为,在创建教育现代化乡镇的基础上,实施 分类指导, 由点及面,扎实有序推进,力争早日实现区域教育现 代化。到2007年,2个以上县(市) 区达到区域教育现代化要求; 到2009年,所有县(市) 区达到区域教育现代化要求,全市基本 实现教育现代化, 在苏中率先基本建成教育强市。第十二节 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根据我市到2010年总人口数和“十

38、一五”学生预测情况,全 市到“十一五”期末,按照江苏省中小学建设标准,规划小学480 所,初中220所,高中66所。其中市区规划小学48所,初中24所, 高中10所。1科学规划好农村中小学布局。加强农村初中、定点小学 标准化建设,扩大施教规模,提高办学水平。要根据区域地理条 件、人口分布情况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 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十 21 一五”期间,农村中小学基本实现每2万人一所小学、每4万人一 所初中的目标,每个乡镇要办好中心初中、中心小学和1所公办 示范性幼儿园。2 搞好城市居住区配套中小学建设。合理控制城市中心区 域学校的规模,改

39、造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公平配置义务教育 资源,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城市初中、小学和幼儿 园设置、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整合、盘活城市教育预留用 地, 将全部出让收益用于新居住区配套中小学建设。3 进一步优化普通高中布局。调优高中学校布局结构, 按 每10万人设置一所普通高中, 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的办学格局。逐步推进初、高中分离, 到2010年基本实现初中 学校的独立设置。以江苏省三星级高中为标准积极推动普通高中 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高中教育的 需要。4积极推进新城区学校建设。为推进新城区建设进程和人 气的聚集,实施教育配套设施建设,满足新城区

40、居民对优质教育 资源的需求,促进老城区和新城区之间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到 2010年, 新城区要建设6所配套中小学校。要充分整合现有教育 资源,依托名校大力发展新城区的教育事业,把南通教育品牌在 新城区打造成新的亮点,提升新城区的吸引度,推进新城区的发 展。 22 第十三节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加强各县(市) 职教实训基地建设。坚持统筹规划, 多方投 入, 以县(市) 职教中心为依托, 加强学校间、校企间的合作, 抓紧职教实训基地建设,有效解决职教发展中实训条件薄弱的问 题。各县(市)分别建立一个功能较为完备、区域资源共享的职 教实训基地和一批企业实训基地。完成南通中专实训基地建设工程。依

41、托南通中专,联合有关 职教院校、企业,建成一个以机械、服装、电子电工、计算机和 汽车等专业为主的现代化的大型职教实训基地。政府、学校、企 业等多方多渠道筹措资金,实行共建共享,服务市区职教院校教 学和企业员工培训的需要。加快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统筹、 协调全市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形成区域性职教集团与网络,各高 等职业技术学院以网络形式加强横向联系,在专业设置、招生计 划上相互协调,在师资、教学设备与仪器、实习场地等方面资源 共享, 合力打造南通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第十四节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中小学“校校通” 工程,每所学校要有一个以上计

42、算机教室或多媒体教室,三星级 以上普通高中、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提高南通教育信息资源的辐射能力。加强教育信息资源整 合,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处理和传送能力,逐步实现全市教育信 23 息资源共享,提高南通教育信息资源的辐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 育信息化在南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贡献。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依托,构建开放 式教育体系。开发高等教育网络课程,开展网络远程教学,建设 高校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校园,大力推广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 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第十五节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现代教育基础设施建 设,完善教育教学、师生生活以

43、及实验实训设施。加快南通大学 新校区工程建设、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天星湖校区工程建设, 积极推进加快实施南通高等师范学校等高职院校新校区建设。第十六节 校外教育基地建设工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外教育基地建设。 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建设各具特色的 校外教育基地,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 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完善现 有设施和功能, 建成更为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校外教育场所。 到2010年, 南通市区及各县(市) 均建成一个设施比较完善的 素质教育基地。积极创造条件,筹建一座体现南通教育之乡特点 的教育博物馆,开

44、展南通教育文化研究,弘扬崇文重教的历史优 良传统。改扩建南通市少年宫,充分发挥其作为校外教育基地的 功能。 24 第五章 保障措施第十七节 促进优先发展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有力的措施,扎扎实实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促进南通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重视发 展各项社会事业,把加快教育发展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把优先 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目标之中, 要把教育普及率作为各地全面实现小康的核心指标, 纳入考核体系,建立教育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

45、。各级政府要全面 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 处。科学筹划教育事业发展。各级政府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 观,正确把握教育发展规律,科学筹划教育发展工作,不断提高 教育工作水平。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协 调、密切配合,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财政部门要确保教师 工资尤其是农村教师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要确保教育经费支出 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要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经费 保障。建设与规划部门要做好中小学、高等学校的布局规划,必 须与城市或区域总体规划相同步,要加强对中小学、高等学校规 划、建设的指导, 为学校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技术支持。 2

46、5 国土部门要加强对土地计划的编制、审核工作,把学校建设用地 优先列入各地的土地利用计划。公安部门要把创建“平安学校” 作为平安建设的重点工作,为学校创造安全、健康的教育教学环 境。人事、劳动保障、发展改革等各部门要在各项工作中体现教 育优先发展的原则。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充分发挥人民 群众尊师重教的积极性,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 形成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良好环境。第十八节 保障教育投入加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财政要根据教育 优先发展的战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 制,制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办法。建立各级政府教育投入责任制, 把

47、确保教育投入作为各级政府建立公共财政的首要任务,促进政 府教育经费的稳定增长。落实教育投入法律规定,依法保证教育 财政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决算数)的增长,并使按在 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 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本级及下一级政府教育经 费投入情况审计,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专题报告 政府教育经费增长情况。各地要努力增加农村教育经费预算,所 有教师工资(含国标工资,省、市出台的地方津贴) 按时足额统 一发放到位,要在“十一五”期间完善和解决农村教职工住房公 积金和医疗保险, 逐步提高教职工社会保障水平。完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2006年开始基本免除农村中小 26 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免除农村中小学贫困学生课本费和补助 贫困寄宿生生活费,2008年前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各级 财政预算内要足额安排公用经费,“十一五”期间财政预算内公 用经费拨款提高到小学300元、中学500元。逐步解决教育债务问题。各地在化解农村


注意事项

本文(南通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ewewa)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