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pdf

  • 资源ID:21747621       资源大小:1.99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pdf

1、实证分析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吕洁华吴家璇摘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研究我国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2 0 11一2 0 2 0 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在东部地区,能源消耗的强度是导致碳排放的关键原因,而LMDI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率、人口密集程度以及能源消费的结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一点。为了降低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应该转变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重点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前景,以促进能源结构清洁化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主要的策略。关键词: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LMDI分解法D01:10.19456/ki.tjyzx.2023.0

2、4.001一、引言中国首次承诺于2 0 3 0 年前后实现碳排放峰值,并尽可能早的实现碳排放峰值的提前。这一承诺将标志着由实现相对减排向绝对减排的转型。新常态下,既要保证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又要实现我国在2 0 3 0 年之前碳达峰的减排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既需要先进的碳减排技术,又需要科学的政策指导,而切实的政策指导是源于对碳排放的科学预测。“新常态”显示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但是,由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性对实现最高峰值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东部地区的工业发展已进入成熟期,中西部地区总体上处于工业发展的成长期。东部地区是

3、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目前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占比仍然较大,并且东部地区不同省份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也各有不同。本文采用LMDI,对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效应分解,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影响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二、文献综述在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解研究层面,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有LMDI分解法、Laspeyre指数法、STIRPAT模型、VAR模型和Kaya公式方法等。张余和姜博(2 0 2 2)通过应用VAR模型,对广东省的土壤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展开深人的探讨,详细阐述了每一个因素的作用机制。马晓明、包金梅等(2 0 2 2)运用LMDI模型,研究我国3 0 个省区在20

4、042009和2 0 0 9 2 0 14两个时间段的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把这两个时间段进行对比分析 2 。闫庆友、尹洁婷(2 0 17)研究了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的时间区段是2 0 0 6 一2 0 15 年,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广义迪式指数分解法3。王勇、许子易等(2 0 19)建立了门限一STIRPAT模型,门限变量是能源消耗强度,研究对象为六个超大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4。张帅(2 0 17)基于改进的Kaya等式和LMDI分解法,对2 0 0 7 一2 0 13 年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 5 。近年来,为了预见全球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高峰,全球各地的科学家们纷

5、纷开展相关的研究,并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如投入产出法、情境模拟法、弹性系数法、随机时序数列法和灰色预测法,以期获得更准确的预测结果。刘宇、周梅芳(2 0 15)利用投入产出2023.42统计与咨询实证分析法对不同影响因素对碳排放测算的影响进行了分解四、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分析 6 。王永利、蔡成聪、陈鑫(2 0 2 2)利用情景分析1.LMDI因素分解法法,深人探讨了不同电能替代程度对中国碳排放的影Anglol借助Kaya恒等式,开创性的推导出对数响 7 ,而许向阳(2 0 2 2)则利用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并且得到了普遍的应评估模型和岭回归分析,对13 种

6、情景下造纸行业碳用。本文针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采取LMDI排放的峰值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碳排放分解法,将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分解为人口总量的变化规律 8 。郭煜,刘丽丽(2 0 2 2)基于两种情景(P)经济增长(G)能源消耗结构(E)和能源消耗运用灰色关联法和弹性系数法预测2 0 3 5 及2 0 5 0 年强度(T)四个效应因素,具体的分解公式如下:陕西省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并通过分能源增量贡献C=ZC=P*6*E*0值法预测陕西省主要能源消费及经济发展状况 9。PGE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研究11个省份在东部地C表示能源消费碳排放量;P表示东部地区人口区的能源消费二氧化碳

7、的排放情况。我们将使用数;G表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总量;E表示东部地区LMDI分解法来分解这些影响因素,以确定各影响能源消耗总量;i表示东部地区的各个省;P表示东部因素对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大小。最地区人口总量,代表人口规模;A表示人均GDP,代表后,我们将根据分解结果,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有效经济产出;I表示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代表能源的碳减排路径的建议。消耗强度;S表示单位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代表能三、能源消费碳排放测算源消费结构。1.测算方法LMDI分解分为加法分解和乘法分解两种形式,根据IPCC的标准,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各个部相对于乘法分解方式,加法分解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门、设

8、备和燃料的活动水平来估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采用加法分解的形式描这些排放量可以通过乘以相应的排放因子来计算,最述研究时间内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化情况:终可以通过累加综合的方式来获得总体的排放量。C t =C i -C o =C p +C g +C e +C c剔除固碳产品后的燃料消费量(热量单位)微*总二氧化碳排放量=ZZ2单位热值燃料合量*燃料燃烧过程中的碳氧化率*12其中:i为部门类型,j为设备技术类型;k为燃料类型,并且燃料消费量以热量值表示。2.测算结果测算数据来源于2 0 11一2 0 2 0 年的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如表1所示。可以得出,2 0 11一2 0 2

9、 0 年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逐渐增加。表12 0 112 0 2 0 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年份碳排放量/万吨2011408735.19762012413572.20872013397671.99812014395185.07362015400563.06622016401336.20962017420278.67772018420060.31232019425130.38242020ZP*A*1*S418454.737(1)(2)统计与咨询302023.4实证分析在这些因素中,C,表示人口规模的影响;ACg表示经济产出的影响;C。表示能源碳排放强度的影响;C。表示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式

10、中各碳排放因子的影响效应的具体分解式如下:AC=Inc,-IncCoCi-Co*n(PoCi-CoACg=*In(ln Ci-ln CoAoC-CoIC e=*1n(ln Ct-In CoIoCi-CoStC e=*In()In Ci-In CoSo式中P,A,I,S,;Po,A o,l o,S。表示研究年份与前一年份的东部地区的人口数量,经济产出,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费结构。2.分解结果LMDI加法的分解结果如表2 所示:表2 2 0 112 0 2 0 年间各因素对东部地区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年份AC,2011-2012-954.55867836926.30049-32905.18594177

11、0.4552782012-2013 4665.160963 30820.2921147139.42733-4246.236328-15900.210582013-20144612.2917724526.3501234425.798372800.231962-2486.9245242014-20153172.54903627032.4857729650.156974823.1147025377.9925432015-20163932.0015927885.6775835176.4754131.9392982016-20173296.91984334407.95499-8357.522534-10

12、404.88419201720182790.88206930320.0595550887.4775717558.170532018-20192367.39733226023.11237145515.2892122194.84962019-2020 569.0881362 12586.7463195548.36554-115379.8454-6675.645427累积贡献值2 445 1.7 3 2 0 6 2 5 0 5 2 8.97 92-2 8 8 5 0 8.96 7 49719.539383从2 0 112 0 2 0 年的LMDI分析结果来看,2 0 12年,人口规模对东部地区能源消

13、费碳排放的影响是负面的,而其余年份则是正面的;此外,能源消耗强度也是影响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的重要因素,累计贡献值高达-2 8 8 5 0 8.9 6 7 4万吨;而经济产出变动则是第二大影响因素,在这一时期,累计贡献值达到2 5 0 5 2 8.97 92 万吨,其中,人口规模的影响力排名第三,达到2 445 1.7 3 2 0 6 万吨;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力则是最小的,仅有2 16 5 4.8 万吨。(1)能源消耗强度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能源消耗强度效应是促进碳减排的最主要的因素,从2 0 0 6 年开始,我国高新科技行业逐渐取代传统的重工业,导致能源消耗强度大幅度下降,能源消耗

14、强度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减少累积贡献量显著,累P(3)积贡献值为-2 8 8 5 0 8.96 7 4万吨。2 0 112 0 15 年,为实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社会”的战(4)略目标,我国政府大大增强了节约资源的意识,并在十二五规划阶段大规模实施节俭型经济,使得我国的(5)能源消费碳排放大大减少。2 0 16 一2 0 18 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进一步转型也促进了能(6)源消耗强度的降低,对能源消费碳排放起到了抑制作用。(2)经济产出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较大经济产出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仅次于能源消耗强度效应。2 0 12 一2 0 2 0 年间,经济产出对能源消

15、费碳排放的影响强度逐渐减弱。这是因为,2 0 12年之后,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理念的提出,使得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越来越AC,AC.AC.21654.8AC4837.011149773.143462218942.46811-218.36547015070.070121大,第二产业比重越来越小,制造业由高速发展逐渐转向中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能源消费的碳排放。(3)人口规模是影响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第三大因素人口规模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态势,2 0 12 一2 0 14年,人口规模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随后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这是因为,随着经济水

16、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开始发生变化,逐渐转变成优生优育的生育意识,同时也和社会文化发展形态和价值观的转变有关。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口规模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逐步减弱。(4)能源消费结构是能源消费碳排放最微弱的影响因素由表2 可知,能源结构效应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总体为正,能源消费结构效应只有在2 0 12 一2013和2 0 19 2 0 2 0 这两个时间区间是负的,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分别为-42 46.2 3 6 3 2 8 万吨和-115 3 7 9.8 45 4万吨。随着2 0 12 年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而推动了能源消20

17、23.4(4)统计与咨询实证分析费的转型。其中,清洁能源的使用率大幅增加,而传石能源的使用。统燃料的使用率则有所下降。根据2 0 12 年的数据,与2 0 11年相比,燃煤的使用率下降了1.2 5%,煤炭类的碳排放系数最高,因此在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会直接影响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变化。五、建议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依赖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依赖于技术水平的进步。为了保护环境,政府应该采取措施,鼓励技术创新,减少对能源和污染的依赖,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培养创新型人才。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经济产出是能源消

18、费碳排放的第二大影响因素,经济规模的增长,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需要发展绿色产业,寻找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相关的碳排放交易权的市场政策。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双重调控来促进碳减排。3.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居民的低碳消费意识。东部地区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人口数量的持续上升。因此需要加强低碳出行的宣传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升居民的低碳消费意识。4.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产业结构应该在鼓励传统产业更新换代的同时,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的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同时减少化参考文献:1张余,姜博.基于VAR模型的广

19、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J.福建农业学报,2 0 2 2,3 7(0 8):110 0-110 8.2马晓明,包金梅.基于LMDI分解的中国多区域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J.现代管理科学,2 0 17,(0 8):6 3-6 5.3闫庆友,尹洁婷.基于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的京津冀地区碳排放因素分解 J.科技管理研究,2 0 17,3 7(19):2 3 9-2 45.4王勇,许子易.中国超大城市碳排放达峰的影响因素及组合情景预测一基于门限一STIRPAT模型的研究 J.环境科学学报,2 0 19,3 9(12):42 8 4-42 9 2.5张帅.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及低碳经济“脱钩”的

20、分解研究 J.中国物价,2 0 17,(0 6):7 4-7 7.6刘宇,周梅芳.投入产出法测算CO2排放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 0 15,2 5(0 9):2 1-2 8.7王永利,蔡成聪、陈鑫.基于电能替代的中国碳排放演化趋势研究 J.生态经济,2 0 2 2,3 8(10):2 0-2 8.8许向阳,胡佳男.多情景下中国造纸行业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一基于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评估模型 J.林业经济,2 0 2 2,44(0 5):5-22.9郭煜,刘丽丽.基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的能源消费预测一以陕西省为例.煤炭经济研究,2 0 2 2,42(0 1):4-10.10Ang

21、 B W.The LMDI approach to decomposition analysis:Apractical guideJ.Energy Policy,2003,33(7):867-871.1ljYork R,Rosa E A,Dietz T.Bridg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with environmental policy:Plasticity of population,affluence,andtechnologyJ.Social Science Quarterly,2002,83(1):18-34.12张省,王金营.十四五期间节能减排约束下的经济增长优化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 0 2 2,43(0 5):45-5 6.13杨富强,吴迪.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转型碳达峰的路径建议.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 0 2 1(Z2):21-22.14杨富强,陈心怡.十四五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碳排放达峰.阅江学刊,2 0 2 1,13(0 4):7 3-8 5+12 4.(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统计与咨询502023.4


注意事项

本文(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pdf)为本站会员(爱文献爱资料)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