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计算机基础-北理-第三版.docx

  • 资源ID:21763708       资源大小:2.90MB        全文页数:25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计算机基础-北理-第三版.docx

1、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全国统考课程辅导丛书计 算 机 基 础(第三版)张雪兰徐宝云主编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图书在版编目 ( CIP) 数据 计算机基 础/ 张雪 兰 , 徐宝云主 编 . 3 版 , 北京 : 北京理 工大 学 出版社 , 2002. 4 ( 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全国统考课程辅导丛书 ) ISBN 7 - 81045 - 938 - 4 . 计 . . . . 张 . . . 徐 . . . . 电子 计算机 - 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 - 自学参考资料 . T P3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02) 第 019239 号 出版发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社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

2、村南大街 5 号 邮 编 100081 电 话 ( 010 )68914775( 办公室) 68459850 (传真 ) 68912824( 发行部 ) 网 址 h tt p :/ / ww w .bit pr es s .com .c n 电子邮箱 ch iefedit bit pr es s .com .c n 经 销全国各地新华书店 印 刷北京房山先锋印刷厂 装 订河北三河司庄装订厂 开 本 787 毫米1092 毫米 116 印 张 16 .25 字 数 391 千字 版 次 2002 年 4 月第 3 版 2002 年 4 月第 7 次印刷 印 数 3100136000 册责任校对陈

3、玉梅 定 价 23. 00 元责任印制王 军 图书出现印装质量问题 , 本社负责调换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全国统考课程辅导丛书(修订版)编委会主任:聂德林 编委:(按姓氏笔画为序)王立文艾久红刘书田刘志实刘俊彦张雪兰张燕玲赵继香聂德林前言计算机应用已成为当前各行各业工作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计算机基础 课是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 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较快地适应工作需要。为了按照统一标准对教育质量进行客观、准确地评估检测,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 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制定了“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全国

4、统一考试课程”教学大纲。 本书完全按照其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内容包括:计算机及其应用基础知 识、Windows 98 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及使用、文字处理软件 Word 的功能和使用、数据库管 理系统 Visual Foxpro 的使用、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等。书中对教学 和考试内容进行了分析讲解,并配有一定数量的上机操作和练习题。书后还附有各章习题的 参考答案及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大纲,便于检测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提高应试能力。本书的特点是紧扣大纲,内容精炼,突出其实用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便于考生自学、 自练、自测。 本书适用于参加全国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的考生,

5、也可作为参加计算机自学考试、等 级考试(一级)和其他各类人员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参考用书。 本书由张雪兰、徐宝云、倪树祥同志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相应教材的一些 内容,在此特向这些教材的作者深表谢意。书中若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编 者 的 话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2001 年制定的高等教育 学历文凭考试全国统一考试课程的最新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为了满足参加全 国统考课程的考生进行复习考试的需要,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组织了北京师范 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国际关系学院有丰富教 学经验的优秀老师编写了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全国统考课程的辅导丛

6、书。包 括大学语文、政治经济学、基础英语、高等数学、会计学基础、计算机基础、 中国革命史、哲学共 8 个科目。新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试行)在 1998 年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试行)的 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除了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 完整性,还突出了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了职业技能训练和实践性 教学环节。对已开展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的民办高等学校组织教学有指导作 用,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全国统考课程命题的依据。这套辅导丛书 完全按照大纲的要求和考试的需要编写,题型多样化,既有理论性复习内容, 又有考试内容分析。内容精炼,少而精。把每门课需要掌握的重点、考试的

7、要 点归纳起来,并在每章后有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以利考生复习和掌握。这套丛书是在 1999 年版基础上修订而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相应 教材的一些内容,在此特向这些教材的作者深表谢意。另外,书中如有不妥之 处敬请批评指正。编委会目录第一章 计算机及应用基础知识1 1 .1 计算机概论1 1 .1 .1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1 1 .1 .2 计算机的工作特点2 1 .1 .3 计算机应用2 1 .2 数的进位制及字符编码3 1 .2 .1 计算机的进位制3 1 .2 .2 二进制数运算5 1 .2 .3 数据及其编码6 1 .3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7 1 .4 计算机系统简介8

8、 1 .5 微型计算机简介9 1 .6 键盘操作11 1 .7 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与防范措施14 1 .7 .1 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14 1 .7 .2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16 1 .7 .3 CMOS 系统配置20 1 .8 上机操作25 1 .9 习题27第二章 Windows 98 操作系统30 2 .1 W indo ws 98 基础知识30 2 .1 .1 W indo ws 98 的特点30 2 .1 .2 W indo ws 98 的运行环境31 2 .1 .3 W indo ws 98 的启动与退出32 2 .2 W indo ws 98 窗口结构与基本操作33 2 .2 .

9、1 W indo ws 98 界面的组成33 2 .2 .2 窗口的组成34 2 .2 .3 窗口的基本操作35 2 .2 .4 键盘和鼠标的基本操作36 2 .2 .5 菜单的组成及操作37 2 .2 .6 对话框的组成及操作38 2 .3 W indo ws 98 桌面系统与基本操作40 2 .3 .1 桌面的功能及使用40 2 .3 .2 图标的使用401 2 .3 .3 任务栏的各项功能及使用41 2 .3 .4 任务栏的调整43 2 .4 中文 Window s 98 环境的汉字输入45 2.4.1 汉字输入方式的启动45 2.4.2 关闭汉字输入法45 2.4.3 常用的几种汉字输

10、入法46 2.4.4 输入法属性设置47 2.4.5 新增或删除输入法472 .5 W indo ws 98 的资源管理系统48 2.5.1 基本概念48 2.5.2 资源管理器的启动和退出49 2.5.3 资源管理器窗口及其使用50 2.5.4 资源管理器的文件管理操作52 2.5.5 资源管理器的磁盘管理操作58 2.5.6 剪贴板的使用58 2.5.7 “ 我的电脑”窗口59 2 .6 W indo ws 98 系统环境设置60 2.6.1 控制面板的启动61 2.6.2 日期和时间的调整61 2.6.3 键盘环境设置62 2.6.4 鼠标环境设置62 2.6.5 声音参数设置63 2.

11、6.6 区域设置63 2.6.7 显示器环境设置64 2.6.8 添加、删除程序65 2.6.9 多媒体环境设置65 2 .7 W indo ws 98 应用程序和系统工具66 2.7.1 W indo ws 98 的文字处理软件66 2.7.2 W indo ws 98 的图形处理67 2.7.3 计算器功能71 2.7.4 W indo ws 98 打印管理72 2.7.5 修改计划任务72 2.7.6 W indo ws 98 的 DOS 方式73 2.7.7 W indo ws 98 系统工具简介73 2 .3 .5 在“ 开始”菜单中添加及删除应用程序43 2 .8 上机操作74 2

12、 .9 习题75第三章 Word 文字处理软件79 3 .1 Word 基础知识792 3 .1 .1 Word 的主要功能特色79 3 .1 .2 Word 的启动和退出80 3 .1 .3 Word 的工作窗口80 3 .1 .4 Word 的操作方式83 3 .1 .5 帮助信息的使用85 3 .2 Word 的基本操作85 3 .2 .1 基本文件操作85 3 .2 .2 文本编辑操作86 3 .3 Word 的格式与版面基本设置操作88 3 .3 .1 字符格式的设置88 3 .3 .2 段落格式的设置89 3 .3 .3 项目符号和编号91 3 .3 .4 边框和底纹、页眉和页脚的

13、设置93 3 .3 .5 页面的设置94 3 .4 Word 样式与模板的概念和操作96 3 .4 .1 样式和样式库96 3 .4 .2 模板97 3 .5 表格的建立与编辑98 3 .5 .1 表格的建立98 3 .5 .2 编辑表格100 3 .5 .3 表格风格的设定101 3 .5 .4 表格中数据的排序和计算101 3 .6 图形的建立与编辑102 3 .6 .1 图形的插入102 3 .6 .2 图形的编辑与处理103 3 .6 .3 简单图形的绘制104 3 .6 .4 文本框和图文框105 3 .7 打印预览与打印输出106 3 .7 .1 打印预览106 3 .7 .2 打

14、印输出107 3 .8 上机操作108 3 .9 习题108第四章 数据库管理系统 Visual FoxPro113 4 .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13 4 .2 Visual Fox Pro 基础知识115 4 .2 .1 Visual Fox Pro 6 .0 的运行环境115 4 .2 .2 Visual Fox Pro 6 .0 的文件类型116 4 .2 .3 Visual Fox Pro 6 .0 的启动、使用和退出117 4 .2 .4 Visual Fox Pro 6 .0 的用户界面1173 4.2.5 VisualFox Pro 命令及命令窗口的使用120 4.2.6 Vis

15、ualFox Pro 的项目管理器122 4.2.7 VisualFox Pro 设计器、向导器和生成器124 4.2.8 VisualFox Pro 语言的基本规定126 4.2.9 VisualFox Pro 的常用函数130 4 .3 Visual Fox Pro 中表的操作134 4.3.1 数据库及表的概念134 4.3.2 创建新表134 4.3.3 表结构的查看与修改136 4.3.4 追加与删除记录137 4.3.5 记录的浏览和编辑139 4.3.6 替换字段内容141 4.3.7 表的索引141 4.3.8 定制表144 4 .4 Visual Fox Pro 数据库的操作

16、146 4.4.1 数据库设计146 4.4.2 数据库的创建与基本操作147 4.4.3 定义表的字段级属性149 4.4.4 定义表的记录级属性150 4.4.5 使用工作区152 4.4.6 表的关联154 4.4.7 设置参照完整性157 4 .5 Visual Fox Pro 的查询与视图158 4.5.1 查询的设计158 4.5.2 视图的应用163 4.5.3 视图与查询、视图与表的比较164 4 .6 Visual Fox Pro 程序设计基础165 4.6.1 VF P 程序的建立、编辑与执行165 4.6.2 VF P 程序设计的一些常用命令166 4.6.3 常用的程序

17、逻辑结构及逻辑结构语句167 4.6.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170 4.6.5 表单的使用172 4 .7 上机操作175 4 .8 习题176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基础知识178 5 .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78 5 .1 .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78 5 .1 .2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179 5 .1 .3 计算机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1794 5 .1 .4 计算机局域网简介180 5 .2 多媒体基础知识及应用183 5 .2 .1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183 5 .2 .2 多媒体系统简介183 5 .2 .3 多媒体 P C 机标准184 5 .2 .4 多媒体处理技术

18、184 5 .2 .5 W indo ws 98 提供的多媒体工具185 5 .3 Inte rnet 简介188 5 .3 .1 Inte rnet 概述188 5 .3 .2 Inte rnet 的组成188 5 .3 .3 TCP/ IP 协议与 IP 地址189 5 .3 .4 域名与域名服务191 5 .3 .5 互联网 In tern et 的服务功能192 5 .4 计算机与互联网的连接196 5 .4 .1 计算机接入 In tern et 的方法196 5 .4 .2 安装与配置调制解调器196 5 .4 .3 拨号网络与网络协议的安装与配置200 5 .4 .4 W ind

19、o ws 98 中 Inte rnet 连接向导的使用206 5 .5 浏览器的使用与配置207 5 .5 .1 启动 In tern et E xp lor er207 5 .5 .2 浏览 In tern et 的基本方法209 5 .5 .3 超链接的识别与打开210 5 .5 .4 收藏夹的使用211 5 .6 Ou tlook E xpr ess 的电子邮件的收发与管理212 5 .6 .1 Ou tlook E xpr ess 简介212 5 .6 .2 邮件账号的创建与管理213 5 .6 .3 电子邮件的接收、阅读、创建和发送216 5 .6 .4 通讯簿的使用与管理220 5

20、 .7 互联网中的信息搜索222 5 .7 .1 搜索引擎的基本概念222 5 .7 .2 常用的搜索引擎与中文搜索引擎的基本知识222 5 .8 从互联网上下载软件或文件226 5 .8 .1 通过浏览器下载软件或文件227 5 .8 .2 利用浏览器通过 F T P 站点下载228 5 .8 .3 利用下载工具下载文件229 5 .9 上机操作231 5 .10 习题232附录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236 1 .9 习题参考答案2365 2 .9 习题参考答案236 3 .9 习题参考答案237 4 .8 习题参考答案237 5 .10 习题参考答案237主要参考文献239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大

21、纲240 一、考核目标240 二、考核内容241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244 四、题型示例2446第一章计算机及应用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也是学习其他计 算机课程的先导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上机操作实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 的基本知识和具有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工作特点、 分类以及计算机的一般应用。掌握中文 Windows 操作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重点掌握 Windows 的基本使用方法和 Word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数据库应用基础知识、计 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的基本概念以及使用互联网的

22、基础知识等。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工 作中计算机应用的需要。按照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的要求,本章将讨论以下几点: 计算机概论: 数制的概念、各种进位制的转换及字符编码: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基本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计算机软件系统、分类及应用: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 标及系统配置: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与防范措施。1.1计算机概论本节主要讨论: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工作特点及应用等。1.1.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1. 计算机发展阶段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创造了许多计算工具,例如我国古代就开始使用的算盘, 17 世纪后欧美科学家发明的计算尺、手摇计算机、电动计算机等。现在人们所说的计算机通 常是指电子数

23、字计算机,本书所讨论的也是指电子数字计算机,简称为计算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 1946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被命名为 ENIAC(埃尼 阿克),用于军事上的弹道计算。虽然 ENIAC 体积、速度以及能耗等方面都无法与当今的计 算机相提并论,但它却标志着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电子计算机时代。在 ENIAC 研制的 同时,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提出了在计算机上采取“存储程 序”的思想,并首次在 EDVAC(埃德瓦克)计算机上实施, 但由于种种原因,EDVAC 于 1951 年才问世。这种“存储程序”的解决方案一直沿用至今,因此以“存储程序”原理为

24、基 础的计算机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采用“存储程序”思想, 把程序(指令序列)和数据事先存放在存储器中,由指令 计数器控制顺序执行指令,使计算机工作时能自动控制。 1 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 冯诺依曼对计算机界的最大贡献是“存储程序”的思想,人们把“存储程序”的特征当作当代计算机的重要标志。但由于冯诺依曼的“集中控制、顺序执行”已成为现代计算 机性能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因此,计算机科学家仍在不断探索各种非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 机。而本书讨论仅限于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的范围。从第一

25、台计算机诞生以来,它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代,现正在向第五代迈进。 计算机各代划分及主要特征见表 1一1。表 1一1 计算机划代及主要特征代起止年代逻辑器件一20 世纪 40 年代末50 年代中期电子管二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60 年代中期晶体管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70 年代初期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四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现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划代年限众说不一,像这种不确定问题只需了解即可,但每代采 用的逻辑器件应牢记,例如第一代采用的是电子管,人们通常就把第一代计算机称作电子管 计算机。2. 计算机发展方向 当前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

26、、多媒体化、智能化。 为了适应军事和尖端科学技术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使计算机朝巨型化发展。由于微电子技术和其他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的需要,使得计算机进一步微型化。 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间通信,应当把计算机按照协议互连起来,实现网络化。使计算机不仅能够处理数字和文本信息,还应能够处理图形、图像、声音、文字等多媒 体信息。使计算机能像人一样具有演绎推理的能力,即智能化。1.1.2计算机的工作特点计算机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具有记忆能力: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通用性强。由于计算机具有以上突出特点,它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科技、军事、文教卫生、家庭生活等

27、各个领域。1.1.3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数值计算: 数据处理和信息处理: 过程控制: 辅助设计: 人工智能。 2 1.2数的进位制及字符编码本节主要讨论计算机的进位制、不同进位制间的转换、二进制数运算、数据及其编码等。1.2.1计算机的进位制1. 什么是进位制“进位制”也叫“计数制”, 是指用一组固定的数字符号和统一的规则表示数的方法。 讨论进位制要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基数和权。在进位制中,每个数位(数字位置)所用到 的不同数字的个数叫做基数。例如人们习惯使用的十进制,是采用 09 这十个数字表示的, 它的基数是十。在一个数中,数字在不同的数位所代表的数值是不同的,每个数

28、字所表示的 数值等于它本身乘以与所在数位有关的常数,把这个常数叫做位权,简称权。例如十进制数 个位的位权是 1,十位的位权是 10,百位的位权是 100,千位的位权是 1000,。相邻两 位权的比值就等于基数 。一个数的数值大小就等于它的各位数码乘以相应位权的总和。例如 十进制数 698=6100+910+81。2. 计算机中常用的进位制在计算机中,常使用的有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1) 十进制 由十个数字 09 组成,10 为基数,小数点左边从右至左其各位的权依次是: 100、101、102、103、,小数点右边从左至右其各位的位权依次是:10-1、10-2、10-3、。 例如十

29、进制数 678.5 可以表示为:678.5=6102+7101+8100+510-1(2) 二进制由二个数字 0、1 组成,2 为基数,小数点左边从右至左其各位的位权依次 是:20、21、22、23、,小数点右边从左至右其各位的位权依次是:2-1、2-2、2-3、。(3) 八进制由于用二进制表示太长,因此在计算机中还经常使用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八进制数由八个数字 07 组成,8 为基数,小数点左边从右至左其各位的权依次是:80、81、82、83、,小数点右边从左至右其各位的位权依次是:8-1、8-2、8-3、。(4) 十六进制 由十六个数字符号(数字 09、符号 A、B、C、D、E、F)组成,

30、16 为 基数,小数点左边从右至左其各位的位权依次是:160、161、162、163、,小数点右边从 左至右其各位的位权依次是:16-1、16-2、16-3。表 1一2 几种常用进位制的基数和数码表进位制基 数数码二进制数20,1八进制数80,1,2,3,4,5,6,7十进制数100,1,2,3,4,5,6,7,8,9十六进制数160,1,2,3,4,5,6,7,8,9,A,B,C,D,E,F3. 进位制间的相互转换(1) 把其他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其方法是把其他进制数按各数位的权值展开求和。 3 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1110.1)2=123+122+121+020+12-1=(14.5)

31、10。即二进制数 1110.1 等于十进制数 14.5。 八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4567)8=483+582+681 +780=(2423)10即八进制数 4567 等于十进制数 2423。 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56AF)16=5163+6162+A161 +F160=(22191)10即十六进制数 56AF 等于十进制数 22191。(2) 把十进制数转换成其他进制数把十进制数转换成其他进制数的方法较多,通常采 用以下方法:整数转换采用除基数取余法,所得的第一个余数为最低位,最后一个余数为最高位:小 数转换采用乘基数取整法,所得的第一个整数为最高位,最后一个整数为最低位。十进制数转换

32、成二进制数:整数转换采用除二取余法,小数转换采用乘二取整法。 例如,把十进制数 14.125 转换成二进制数,需要对整数和小数部分分别转换,然后把它们拼接到一起,见图 1一1。 把整数和小数部分力起来得到转换结果,即(14.125)10=(1110.001)2 注意,小数部分有时通过有限次乘法得不到 1.0 的结果,则应按照精度要求截取适当的位数。对整数部分的转换对小数部分的转换214余 00. 1 2 527余 123余 121余 10余 020. 2 5 0整数为 0220. 5 0 0整数为 0021. 0 0 0整数为 1图 1一1 十进制数 14.125 转换成二进制数同理,把十进制

33、数转换成八进制数,其整数转换采用除八取余法,小数转换采用乘八取 整法。把十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其整数转换采用除十六取余法,小数转换采用乘十六 取整法。(3) 其他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二进制数与八进制数之间的转换:把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方法是以小数点为界, 整数部分向左(小数部分向右)每 位二进制数组成一位八进制数,不足 位者以 0 补齐(整 数部分左补 0,小数部分右补 0)。要把八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只需把每位八进制数用 位二进制数表示即可。例如, 把(10110.1)2 转换成八进制数:(10110.1)2=(010110.100)2=(26.4)8 4 又如,把(32.5)8 转

34、换成二进制数(32.5)8=(011010.101)2 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把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方法是以小数点 为界,整数部分向左(小数部分向右)每四位二进制数组成一位十六进制数,不足四位者以 0 补齐(整数部分左补 0,小数部分右补 0)。要把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只需把每位十六进制数用四位二进制数表示即可。例 如,把(10110.1)2 转换成十六进制数:(10110.1)2=(00010110.1000)2=(16.8)16又如,把(3A.5)16 转换成二进制数:(3A.5)16=(00111010.0101)21.2.2二进制数运算1. 二进制数算术运算二进制

35、数算术运算非常简单,其运算规则如下:(1) 加法运算规则二进制力法运算规则是逢二进一,即:0+0=00+1=11+0=11+1=10例如:1101+1011=11000(2) 减法运算规则二进制减法运算规则是借 1 当 2,即:0一0=01一0=11一1=00一1=1(向高位借 1) 例如:1101一1011=0010(3) 乘法运算规则二进制乘法运算规则是 0 乘以任何数得 0,1 乘以任何数得该数, 即:00=001=010=011=1例如:1101101=1000001(4) 除法运算规则二进制除法运算规则是 0 除以 1 得 0,1 除以 1 得 1,0 做除数无意 义,即:01=01

36、1=1例如:10000011101=1012. 二进制数逻辑运算计算机所能实现的另一基本运算是逻辑运算,逻辑运算的结果只能是“真”或“假”,在 计算机中用“1”或“0”表示。逻辑运算是按位进行的,基本的逻辑运算包括或、与、非运 算。(1) 逻辑或逻辑或运算规则是 1 或任何数得 1,只有 0 或 0 得 0。其运算符号为V或+。0V0=00V1=11V0=11V1=1或者表示为:0+0=00+1=11+0=11+1=1例如:1100V1001=1101(2) 逻辑与逻辑与运算规则是 0 与任何数得 0,1 与任何数得该数。其运算符号为或。 5 00=001=010=011=1或者表示为:00=

37、001=010=011=1例如: 11001001=1000(3) 逻辑非逻辑非运算是单目运算,其运算规则是 1 非为 0,0 非为 1。其运算符号为寸,或者在逻辑量上方力一横线。1寸0=1寸1=0或者表一 示为:0=1一 =01.2.3数据及其编码1. 数据位:计算机中数据存储的最小单位是一位二进制数,简称位,英文为 bit, 音译为比特, 可用小写字母 b 表示。字节:微型机中数据存取的最小单位是一个字节,英文为 byte,可用大写字母 B 表示。 一个字节由八位二进制数组成,其位编号自左至右为 b7、b6、b5、b4、b3、b2、b1、b0。字:一个字数据占用两个字节(16 位),其位编

38、号自左至右为 b15b0。 双字:一个双字数据占用四个字节(32 位),其位编号自左至右为 b31b0。 一个字节、字、双字可表示的最大无符号数如下所示:数据类型十进制数字节255字65 535双字4 294 967 295注意:人们通常所说的 1K 是指 1 024 字节(210),1M 指 1 024K 字节(220)。2. 字符编码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数,因此计算机中的数字、字母、符号也必须用二进制进行编码, 编码方法有多种,微型机中普遍采用的是 ASCII 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的英文缩写),ASCII 码现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接收为国际标准, 称为 ISO-646。ASCII 码有 7 位版本和 8 位版本两种,国际上通用的 ASCII 码是 7 位版本。它包含 10 个阿拉伯数字、52 个英文大小 写字母、32 个标点符号和运算符、34


注意事项

本文(计算机基础-北理-第三版.docx)为本站会员(海外认知)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