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福柯规训理论视角下解读《最蓝的眼睛》中佩克拉的悲惨命运.pdf

  • 资源ID:21771524       资源大小:2.77M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柯规训理论视角下解读《最蓝的眼睛》中佩克拉的悲惨命运.pdf

1、美化生活 BETTER LIFE1322023.09文/于程1赵芙蓉2福柯规训理论视角下解读最蓝的眼睛中佩克拉的悲惨命运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最早的一部作品。小说讲述了生活在白人世界中的黑人女孩佩克拉的故事,她从小在黑人社区长大,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在家不被父母待见,面对一系列的不公平对待,她将一切归结为自己的丑陋,因此渴望拥有一双蓝色的眼睛,而她的结局在被遭遇特殊经历后走向悲剧。本文以福柯规训理论为基础,从规训空间、权力监督以及反抗尝试等方面对小说主人公佩克拉的悲惨命运进行解读,旨在探讨其对当代年轻人的启示,使其能够在生活中保持自我意识的独立性。托妮莫里森是20世纪的美国黑人女作

2、家,于1993年取得诺贝尔奖,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而最蓝的眼睛是托妮莫里森最早的一部作品,这本书以女主好朋友克劳迪亚的第一视角讲述了女主的故事,反映出当时社会中边缘人物的社会地位。福柯认为规训权力的成功归因于其运作方式往往是最简单且最普遍的,他认为社会就像是一个圆形监狱,在这种环境中,无须监视者,人们会通过自我监视来实现自我监督和自我规训。本文将从福柯规训理论的角度去研究佩克拉的悲惨命运,为鉴赏该小说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希望佩克拉的悲惨结局能够对当代年轻人有所警示,并且在信息繁杂的时代,旨在提醒人们保持意识清醒独立,并且减少精神内耗。佩克拉所处的规训空间福柯在规训

3、与惩罚中提到了“全景敞视监狱”,即英国功利主义哲们觉得佩克拉多少也有点过错。由此可见,白人与黑人之间,甚至黑人群体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圆形监狱的社会形态,而这种形态可以很好地对黑人展开监视,以此达到从肉体到精神的双重驯服。规训空间下的佩克拉福柯认为,规训是社会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形式。规训是指通过对人们的言行举止进行约束、规范、训练和教育,从而影响人们的思维、行为和价值观的过程。规训通过各种方式对人们施加影响,使人们适应社会的规范和期望,从而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在当时白人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时代,黑人生来就是服务白人,拥有不同的思想便是违背了社会的要求,扰乱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佩克拉便是如此。最初

4、的佩克拉拥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她并不认为自己就是白人或者是其他男人的附属品,她对一切充满好奇,试图掌握身体权。佩克拉渴望自己掌握话语权,试图保持与其他人平等的交流。在学校时,她愿意与混血女孩莫丽恩交朋友,并且遇到不懂的会询问,就像是两个好朋友在探讨一件事情,在佩克拉看来,此时并没有种族优劣之分,而是朋友间的平等交流。因此在后来面对莫丽恩的质疑以及嘲讽时,她也会为自己大声争辩。在这种规训空间下,佩克拉显然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在圆形监狱的社会形态下,阻碍权力运行的人需要被规训,佩克拉作为被监视者,理所应当地会成为被规训的对象,直到被驯服。全景敞视下的权力监督学家边沁所设计的“圆形监狱”。这种监狱与一般

5、监狱不同,它相当于一座瞭望塔,被囚禁者会知道自己正在受观察,因此会给自己一种有意识的自我监督,从而保证权力的运行。从此监狱不再仅仅是囚禁的场所,同时也是确保权力正常运行的一种方式。最蓝的眼睛中佩克拉所在的生活环境十分符合圆形监狱的建筑形态,在这一建筑中,规训权力运行的十分隐秘,却又无处不在。圆形监狱的社会形态最蓝的眼睛中的圆形建筑形态并非在于建筑本身,而是在于相同的权力规训,黑人的生活环境就像是无形的监狱,而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关系就好比监狱里的监视者和被囚禁者的关系,甚至于黑人男性和黑人女性之间的地位也不对等。在这种监狱中,黑人和白人的关系仿佛生来就是不对等的,黑人只有被观察的权力,而没有观察别

6、人的权力。在权力的压制下,黑人不敢反抗,他们循规蹈矩,接受这种明目张胆的注视。小说中乔利与黑人女孩达琳娜初尝禁果时受到了两个白人的惊吓,他惊恐万分,虽然十分不情愿,但还是乖乖完成了指令。作者在小说中将主人公佩克拉置于某种群体内,除了受白人监督外,黑人内部也能实现相互监视。黑人不会想到去监督白人,他们会将一切愤怒朝向自己或者其他黑人女性。黑人社区内部不会相互伸出援助之手,也不会露出宽容的微笑,当她们听到乔利致使佩克拉怀孕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冷漠,她们的反应是佩克拉应该退学,因为她美化23年9月上.indd 1322023/9/14 星期四 下午 04:06:39LITERARY LIFE

7、文学生活1332023.09最蓝的眼睛中规训社会对于黑人的监督有三个层面:强势文化主体的监视、黑人社区内部的监视以及个体间的监视,而其中佩克拉的悲惨命运的形成并接受自己的悲惨命运与这几种手段的运行有着密切关系。白人的监督佩克拉所处的环境就是以白人为主流的社会,无论是从她的父母,还是在学校或者是黑人社区,白人强势文化的压制无处不在。在学校里,白人小孩被拥护,而佩克拉被辱骂,也没有人愿意和她玩。混血儿莫丽恩刚进学校,全校都为其神魂颠倒。甚至在她用厕所时,黑人女孩都要让到一边,谦卑地等她用完再去。而佩克拉总是会成为被调侃的对象,如果有某个女孩想羞辱某个男孩,或者很嫌弃那个男孩,就会说这个男孩喜欢佩克

8、拉。在社区里,白人看待黑人也没有人类该有的认同。去水果店买糖果,白人店主雅格勃斯基都没正眼看过佩克拉,甚至在佩克拉付钱时还有些犹豫,因为他不想碰到佩克拉的手。在白人文化为主流的时代,强势文化的监视无处不在,即使只是一个眼神,对于黑人来说,也是权力的象征。他们在这种监督下会逐渐被驯服,按照要求去做事,最终失去自我。父权的监督权力并不是某一个确定的主体,在权力运行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只是权力网中的一个点。这也就是说一个人既可以是权力的实施对象,又可以是权力的实施者。前面提到规训社会对于黑人的监督有三个层面,除去强势文化主体的监视,最明显的权力监视便是父权的监督。如果说黑人在当时的生存很艰难,那么黑人

9、女性的生存更是难上加难。在面对问题时,男性也好像不会有错,至少女性多少也有点过错。主人公佩克拉从小就生活在黑人社区,佩克拉的父亲乔利嗜酒,有天酒后他竟深深伤害了他的亲生女儿。而佩克拉悲惨的经历并未得到其他人的安慰,相反,佩克拉的母亲将愤怒发泄到她的身上,社区的其他人认为这个女儿多少也有点过错,即使佩克拉只有十二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黑人女性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而佩克拉作为一个自我意识本就不健全的小孩,在这种父权的监视下,所有违背时代要求的行为都不被允许。在这样的长期规训下,佩克拉逐渐失去自我,被权力驯服,最终走向悲剧。规训下反抗尝试的失败最蓝的眼睛中佩克拉也曾试图自己掌握话语权,拥有支配身体的

10、权利,但她失败了,由于佩克拉本就在自我意识构建的年纪,因此她的悲剧是必然的,而这些失败注定只会加速佩克拉悲惨结局的到来,于是话语权以及身体权被剥夺,最终自我意识完全丧失。美化23年9月上.indd 1332023/9/14 星期四 下午 04:06:42美化生活 BETTER LIFE1342023.09话语权的丧失福柯认为话语既是权力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是知识传播与权力控制的工具。一个人内心所想、价值观的体现都要靠说,一个人只有掌握了话语权,在精神上才是自由的,而一个群体只有掌握了话语权,才掌握了权利。相反也是如此,只有权力握在自己手中,你才有话语权。在学校里,一群小男孩将佩克拉围起来捉弄她,

11、说佩克拉的父亲光屁股睡觉,还用他们随口胡诌的打油诗去辱骂她,而他们口里的小黑人,殊不知说的也是他们自己。即使他们也是黑色皮肤,或者他们的父亲有类似的睡眠习惯,因为他们对自己太了解了,对这个颜色太憎恨了,所以他们将这种愤怒发泄在佩克拉身上。此时的佩克拉还会大声反抗,奈何他们人多势众,她的声音显得微乎其微,没有起到任何的效果。白人小孩朱尼尔用拙劣的谎言诱骗佩克拉去他家里看猫,他将佩克拉锁在房间里,并大喊着佩克拉是他的俘虏。他的语言充满了攻击性和针对性,而佩克拉只能苦苦哀求让朱尼尔放他出去。最后当朱尼尔引诱佩克拉杀害了那只猫并嫁祸给佩克拉时,佩克拉没有再为自己辩解,因为她知道不会有结果。在朱尼尔看来

12、,猫只是一个物品,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当然佩克拉也是。此时的佩克拉已经基本丧失了话语权。自我意识的泯灭在最蓝的眼睛中,由于白人文化占主导地位,且父权的主导力也始终占上风,女性所受到的双重规训也让她们始终无法得到平等的话语权,甚至无法支配自己的身体。丧失了话语权和身体权的黑人女性,倘若不坚定地保持意识独立,那等待她们的只有悲剧结尾。佩克拉从小的生活环境就是如此,在家庭里,母亲更偏爱白人小孩,将所有的爱都给了白人家的孩子;在学校中,老师对待白人学生更温柔,同学也不会欺负白人女孩。真正击垮佩克拉的是来自父亲乔利的伤害、众人的指责以及母亲的责备,这些都让她将所有的错归结到自己身上,因此失去话语权和身体

13、权的佩克拉已经无法进行客观的独立思考,她偏执地认为就是因为自己没有一双蓝色的眼睛。而佩克拉之所以对蓝色眼睛如此渴望,是因为她本质上还是渴望平等的话语权,希望自己能够和白人一样受到平等的对待,但是在当时的时代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她才会疯狂地希望自己拥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因为蓝色的眼睛是白人的标志,意味着她希望自己变成白人。在当时的社会中,可能不止一个佩克拉,只是她们力量过于渺小,还无法与权力抗衡,在重重规训下,她们会进行自我监视,认为是自己格格不入,与时代不符,而不会去怀疑权力,甚至是同伴,最终实现自我规训。最蓝的眼睛作为莫里森的处女作,它将19世纪黑人女性的社会地位展现得淋漓尽致,佩克拉的悲惨经历

14、更是吸引了很多读者以及学者去研究。当我们透过时代背景,结合福柯理论再去分析,不难发现佩克拉的悲剧其实就是权力规训的结果。佩克拉身处在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里,并且被统治者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监督,这便为权力规训提供了完美的规训空间。权力有了规训的空间后,具体的规训方式便可以运行。她将同学的辱骂、父亲的伤害、母亲的责备都归结为自己没有蓝色的眼睛。规训权力就这样通过自己隐秘而特有的运行方式,使得佩克拉成为驯顺的人。佩克拉始终将过错归结在自己身上,不断自我驯服,她的悲剧已成必然。虽然佩克拉已经无法改变自己的悲惨结局,但是借鉴佩克拉的经历,我们也许可以从中有所启发。我们要积极调整心态,多肯定自我,时刻保持思想意识独立,不被外界负面情绪影响,从而减少精神内耗。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莫里森小说在中国的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1YBA197)研究成果。(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美化23年9月上.indd 1342023/9/14 星期四 下午 04:06:43


注意事项

本文(福柯规训理论视角下解读《最蓝的眼睛》中佩克拉的悲惨命运.pdf)为本站会员(爱文献爱资料)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