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共同富裕视域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建构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pdf

  • 资源ID:21774615       资源大小:5.57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共同富裕视域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建构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pdf

1、73共同富裕视域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建构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金文龙(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合肥230601)摘要:在共同富裕视角下,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家庭为基点,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家庭发展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就,但依然面临家庭价值有待彰显、协同性有待强化以及家庭整体效应尚未显现等现实困境,需进一步确立以家庭为核心的建设理念,引人整体性治理模式,同时注重家庭整体效能等方面着手,以家庭发展能力为基点,进一步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质量。关键词:共同富裕;幼有所育;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家庭发展能力中图分类号:C913

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 0 1-8 6 2 X(2023)05-0073-008在我国人口转型的背景之下,家庭照护功能弱化已成为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婴幼儿照护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一项重要的民生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幼有所育”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婴幼儿照护服务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是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有关婴幼儿照护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国家的角度分析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中的国家责任问题,强调在人口转型的背景下,国家应该积极承担起婴幼儿照护服务

3、的公共责任 2 ,主张国家应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等社会化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婴幼儿照护的压力。二是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出发,对国外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进行分析,并尝试从其中提炼出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3-4 三是探讨我国当前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建设路径,这一方向的研究囊括了儿童福利视角 5、市场供需视角 6 等。这些研究具有启发性,但一定程度上却忽略了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与现实语境,缺少系统性的阐释我国当前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理念与建设基点,所提出的对策建议也相对碎片化。7 不同于建基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系与劳动力商品化基础之上的西方式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幼有所育”是我国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

4、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不断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高质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一方面是解决人民对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与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能够为婴幼儿提供健康、友好的成长环境,为其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话语,发展性、共享性与可持续性构成了共同富裕的三个核心特征,其中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共享是共同富裕的核心元素,同时共同富裕必须坚持本刊网址在线杂志:*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生命历程视角下安徽职业女性生育决策机制及政策供给精准化研究”(AH-SKQ2022D

5、106);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三孩背景下安徽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路径研究(2 0 2 2 AH040006)作者简介:金文龙(19 8 7 一),安徽望江人,博士,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家庭社会学。74江淮埋2023.5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与人口和环境资源的可承载能力及财政能力相协调 8 ,这不仅超越了“发展型国家”与“福利国家 的话语体系 8-9 ,也是理解我国当前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视角本研究将首先在共同富裕视角下分析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建构逻辑,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其优化路径。一、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建构

6、逻辑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的根本作用是从问题视角出发,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2 0 世纪7 0 年代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困境重重,西方国家开始以社会投资理念为导向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以应对福利资本主义危机。【10 与西方福利国家不同的是,随着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我国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和福利待遇明显改善,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建基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系之上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与我国政治经济语境、与我国传统格格不人,由于失去理论前提和现实基础,而只具有部分的理论解释力与有限

7、的政策指导力。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有着中国独特的理论与现实逻辑。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逻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家庭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石,同时也是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引领下,共同富裕是我国以家庭为核心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视角。首先,家庭发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赋能家庭、支持家庭发展能够为个体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也是促进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共同富裕视角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是以家庭为建设基点,以提升家庭婴幼儿

8、照护服务能力为直接目标,进而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改善和提升每个家庭的婴幼儿照护质量,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步骤与根本要求。其次,公平正义是共同富裕实现的关键。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它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制度实践和制度保障。12 建立面向全体人民、全体家庭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现,保障每个家庭的权利和机会平等,可以帮助所有家庭更好地应对早期教育和护理的挑战,缓解家庭照料危机。从长期的角度看,高质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帮助家庭更好地行使婴幼儿照护责任,能够有效地提升家庭抵御现代社会风险的能力,为家庭的发展积累重要的人力资本最后,相对贫

9、困治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社会保障是国家反贫的基础制度安排 13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消灭了绝对贫困,但是相对贫困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构建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其中家庭是核心发力点。婴幼儿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科学、专业的照护服务有助于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14,有助于家庭发展能力的提升,从源头上预防绝对贫困的发生。(二)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逻辑一方面,家庭的照料压力已经成为社会压力的重要来源,是共同富裕的阻碍因素。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应强调以家庭发展为基础,调和国家目标与家庭目标之间的张力。

10、以生育政策为例,我国在调整人口政策以后,生育率经过短暂的上升后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逆转,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总和生育率从2 0 19 年的1.52 下降至2 0 2 2 年的1.0 7,已经跌破了2.1的替代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兴衰和民众福让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但是对于单个家庭而言,由于育儿的不断精细化与育儿成本的提升,多生育子女将意味着家庭压力的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正是通过调整国家与家庭之间的责任分配,提升家庭发展能力,弥合家庭目标与国家目标之间的张力,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从性别的角度看,共同富裕离不开妇女的发展。但由于传统的性别分工,现代社

11、75共同富裕视域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建构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会中,女性依然是婴幼儿照料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女性难以在家庭与职业发展间取得平衡,“母职惩罚问题凸显。一些研究表明,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都在其生育一孩当年明显下降,持续至孩子4岁才逐渐回升 15,而一个国家在产假、父母假和幼托服务等方面的生育支持制度安排,直接关系到固化或消除母职对女性职业地位的惩罚。【16 根据安德森的观点,良好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够满足未来国家与社会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婴幼儿照护服务不仅关系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能够减轻家庭照料成本,促进家庭内部的性别平等,增加男性的育儿参与。17 从这个角度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

12、系的建设也是一种“借力家庭,缓解社会不平等,特别是性别不平等的有效措施。三)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关键维度作为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举措,支持家庭、提升家庭的发展能力是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核心。在共同富裕的视角之下,以家庭为基点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应具有“理念-实践-目标”三个关键解释维度。首先,在理念层面上注重家庭的能力。家庭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基础。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家户传统,家户制是中国社会的本源型制度 18 ,这决定了中国在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将家庭放在关键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

13、要重视家庭建设”。“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庭建设有赖于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即家庭凭借所获取的资源满足每一个家庭成员生活与发展需要的能力。19 从共同富裕的视角来看,我国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回应家庭整体层面的发展需求,提升家庭的发展能力。因此家庭发展能力的提升可以为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提供重要的指导原则与整体框架。其次,在实践层面上注重主体的协同。婴幼儿照护服务是作为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配套举措,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肩负重要使命。建设高质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由于家庭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是多方面

14、的,具有复杂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因此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人口问题或者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多个领域的政策问题。【2 0 从牵涉的主体来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包括了政府、市场、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家庭等多个主体。从政府部门内部来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也同样牵涉到卫健、教育、发改等多个部门。自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婴幼儿照护服务”以来,从国务院到中央各部委出台的涉及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多达3 0 多项。协同理论认为,多部门、多主体围绕着提升家庭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这一共同目标基础上的协同合作可以保证婴幼儿照护服务的

15、均衡,满足家庭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确保所有家庭和婴幼儿都能接受到适合的照护服务,从而推动全社会共同富裕。最后,在目标层面上注重家庭的整体性。家庭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单元,内部包含了横向的夫妻关系以及纵向的代际关系,成员之间休戚与共,因此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考虑所有家庭成员的生活与发展机会。在家庭本位的传统之下,中国家庭更加强调家庭的整体性,特别是目前我国已经步人少子老龄化的社会,“一老一小”问题的治理,涉及家庭全人口全生命周期发展。因此在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将两代人统合起来考量,充分考虑家庭的真实需求,通过向家庭而非向个人提供资源支持。2 1二、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困

16、境在共同富裕视角之下,国家的发展与家庭的发展相互促进的,家庭的发展是衡量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准。在传统社会,以“家国同构”为核心的国家主义的治理逻辑占主导。家庭是国家与个人的中间性组织,也是国家转嫁责任的通道。2 2 随着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家庭在婴幼儿照护方面的压力已经成为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影响共同富裕的实现的制约因素。自2 0 19 年以来,我国在婴幼儿照护服务领域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以下的现实困境。76江淮埋2023.5(一)价值之困: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家庭价值彰显不足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中家庭的价值已有注人,但尚未充分彰显。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婴幼儿照护服

17、务主要采取的是去家庭化策略,侧重于发展单位福利性质的托幼机构,有关家庭照料的支持严重缺失。在2 0 世纪9 0 年代后期,国家将社会福利负担打包给家庭 2 2 ,这一时期家庭扮演着社会负担兜底者的角色。当前中国家庭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家庭结构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扁平化 2 3-2 4,中国家庭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承担责任的能力越来越弱。随着我国人口问题凸显,家庭照护压力从家庭领域的问题变成公共领域的问题,国家开始重视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提供,以减轻家庭照料压力。2 0 19 年之前我国儿童照料的公共政策主要是针对困境儿童,补救模式占据主导,面向普通家庭婴幼儿照料的支持一直是缺失的状态,这给普

18、通家庭带来巨大的照料压力,严重影响了生育意愿,重构儿童照顾政策体系迫在眉睫。2 5在共同富裕的视角之下,国家需要积极回应家庭在婴幼儿照护方面的需求,帮助家庭更好地承担婴幼儿照护的责任。但是受制于长期以来的政策惯性与路径依赖,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2 0 19 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需要“家庭为主,托育补充”“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但是目前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方面的支持政策主要是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支持社会化托育机构的发展,相关政策措施主要是强调托育机构数量上的

19、增长,缺乏对家庭照料的相关政策支持或者很少有操作性的措施,整体上表现出“重社会托育、轻家庭照护”的特征 2 6 ,婴幼儿照护服务去家庭化倾向明显,这与我国传统的家庭本位是有差异的。正如一些研究者所言,在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中,我国还没有走出家庭化与去家庭化之间的摇摆 2 2 ,少有预防和发展的思路体现,缺乏建设性,同时相关政策之间缺乏联系,存在相互矛盾和自相矛盾。2 7 整体来看,尽管有关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但是对家庭价值的重视依然所有不足,如何在未来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中彰显我国家庭价值依然任重道远(二)实践之困: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协同不够婴幼儿照护服务相关的政

20、策系统协同效果初现,但是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从各个方面整体推进,坚持系统性思维才能进一步优化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现“幼有所育”作为“七有”民生问题之首,足见其重要性与紧迫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而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应是多主体协同参与、多政策工具协调的综合系统,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政策系统的协同性依然不足2019年以来,我国政府加大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方面的投入力度,各地也出台相应的地方性规范、措施,为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也相应地明确了以卫健部门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主要负责部门

21、。但是目前只有部分地区具体明确了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各职能部门的分工,部分地区仅罗列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事项。同时,部分地区政策设计尚停留在政策文本层面,没有可以操作、具体的协同行动,缺乏实操性。【2 0 以时间支持政策为例,由于政府与企业间缺乏必要的协同,导致目前对婴幼儿照护的时间支持政策出现诸多痛点。比如,目前各地相关政策都明确了育儿假和护理假,在实践过程中育儿假和护理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均由用人单位承担,间接地提高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其次,目前有关育儿假与护理假的规定都并未对休假期间职工的薪资待遇作明确说明,育儿假、护理假是否必须连续休、能否按家庭实际情况分散休也不明确。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婴幼儿照

22、护服务体系建设时间较短等因素影响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暂时没有以家庭为核心发力点,相关主体主要从自身立场出发,对家庭的需求没有进行充分考虑。以公共托育为例,尽管自2 0 19 年国家开始建设以普惠为导向的公共托育体系,但是由于缺乏家庭发展的视角,没有充分考虑公众的需求,导致目前公共托育服务市77共同富裕视域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建构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场中市场需求与机构空置现象并存 2 8 ,服务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价格偏高,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不可否认公共托育服务是减轻家庭照料压力的重要方式,但是根据婴幼儿自身的特征,家庭始终是婴幼儿照护的第一场所,也是婴幼儿照护服务

23、体系建设的核心。以OECD国家为例,作为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质量较高的OECD国家,其对家庭支持政策不仅包括了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同时还涵盖了从时间、服务、津贴、就业、住房等多方面配套措施,只有对家庭协同、综合发力,才有可能消除家长在生育决策面前的顾虑和担忧。20(三)目标之困:家庭整体效应政策空间开拓不足共同富裕之下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家庭的发展能力是关键。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西方国家的福利政策在我国是无本之木,容易使我国陷人高福利陷阱。因此我国要注重从整体层面提升家庭发展能力,更多地纳入代际视角、性别视角,利用家庭整体发展能力,实现对不同福

24、利领域的帮助,如养老、生育养育、弱势家庭成员保障等,“多数家庭往往包含不同代际成员,要优化某一群体的生存发展状况可以通过对其他人群的政策投人来实现”2 9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为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目前我国已经开始注重从“全生命周期”角度优化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注重家庭的整体效应,但是依然具有广阔的政策空间。首先,目前我国少子化与老龄化并行,但是尚未针对“一老一小 问题推行更为系统性的方案。“一老一小 问题指向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协调健康发展,其应对路径应置于家庭而非个体的视域之下,即以家庭整体为视角将“一老一小”统合起来考量。2 3 改革开放以后,隔代

25、照料是我国婴幼儿照护的主要模式,特别是对城市双职工家庭而言,更是如此。调查显示,隔代照料会同时促进子代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和照料支持 3 0 ,其他的相关研究也证明在老年人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隔代照料行为不但能够有效地减轻子代家庭的负担,而且能够增进代际间的情感交流,同时隔代照料行为还有利于提高中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并降低陷人抑郁情绪的概率。【3 1 尽管有诸多证据证明“一老”与“一小 之间的关联性,但是目前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家庭整体视角依然不足,例如我国尚没有相关政策措施针对性地对祖辈的隔代照料行为予以制度性支持。其次,性别视角在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中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目前的

26、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中,女性往往被要求在家庭和职业之间找到平衡。如各地给与女性产假假期均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至少6 0 天以上的政策空间,但是很多职场女性在产假未结束就提前返岗,部分企业甚至还存在隐性的性别比例要求。这造成产假越长,部分女性群体越不敢休产假的论。性别视角之下还应注重男性群体的育儿参与。男性群体的育儿参与不仅有利于改善育儿的家庭环境,同时能够减轻女性的育儿负担,促进家庭和谐,从而在整体层面提升家庭的发展能力。男性陪产假、父母育儿假对男方参与育儿有一定帮助,但由于有效监管措施的不足与传统观念的栓楷,目前我国男性休假比例不高,男性的家庭育儿参与呕待加强,“丧偶式育儿”成为我国很多家

27、庭的痛点。三、共同富裕视角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优化路径在共同富裕视角之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应尊重中国人口规模巨大这一现实 3 2 ,应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不同于西方福利社会,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应秉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家庭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福利的基本单元。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应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立足家庭整体构建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以家庭整体发展能力的提升作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目标。在共同富裕的视角之下,提出如下路径优化建议。(一)确立以家庭为核心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建设理念在共同富裕视角下,婴幼儿照护体系建设需要

28、以家庭为核心。首先,从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面对人口规模如此巨大的78江淮2023.5现代化,国家需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为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更需要激活家庭内生的发展能力。其次,从国家-家庭-个体的关系来看,家庭为个体提供全面的保障与情感支持,家庭也是最基本的福利单位与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因此,作为个人与国家的中介性组织,家庭的发展内在地统一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最后,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而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具有独特而鲜明的文化逻辑。中国文化是典型的家庭本位文化,这也决定了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中家庭的核心地位。因而,不同于福利

29、资本主义国家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应充分发挥千万家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既是适应我国国情的现实要求,也是传承发展好我国优秀传统的要求,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一是突出家庭在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中的价值。家庭是人类社会中最早形成的社会制度,它能够为家庭成员提供经济、情感支持,同时也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在个体的婴幼儿时期,家庭发挥着其他社会机构与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何种条件,都需要突出家庭的价值,避免家庭在社会政策中过于工具化的倾向。这要求从中央到地方都应以支持家庭为基本出发点,重视家庭在婴幼儿早期健康成长中的积极作用,提升家庭的整体发展能力,帮助

30、家庭积极地承担婴幼儿照护的责任。从长远意义来看,还应进一步提升家庭在包括婴幼儿照护服务在内的社会福利领域的价值,同时从更为整体、系统性的家庭政策角度来考虑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建设思路。二是重视家庭内生发展能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因此实现共同富裕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的国情决定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要注重激发家庭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因此国家、社会在外部支持家庭的同时还需注重家庭内生能力建设,从而实现婴幼儿照护服务领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政府要注重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形成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氛围,使家庭成员都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为家庭婴幼儿照护服务

31、能力的提升注人精神动力。同时可以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调动乡贤力量开展相关的公益服务,强化宣传舆论导向作用,形成生育友好、家庭友好的社会环境(二)引人“整体性治理 模式,强化政府高位推动效应、优化多元主体的网络效应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距离人民对高质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基础性的民生工程,牵涉的政策部门众多,关乎到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政府部门需要科学统筹推进,同时也需要市场、社会等主体也需要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如一些研究指

32、出的,“共同富裕治理本质上是一种多元共治的后现代社会网络结构,多元主体的合作共同构成了共同富裕的复杂系统场域”8。在共同富裕的视角之下,我国政府需要进一步转变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建设思路,以整体性治理的模式协调政府各部门、市场主体以及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资源,统筹不同社会系统的作用,设计与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相匹配的政策工具组合。2 7 整体性治理包含了无缝隙政府、网络化治理的部分要素,强调在政府内部整合的基础上,实现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众之间合作所形成的整合。33-34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府高位推动效应。流畅的部门协同机制需要提高政府对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首先需要加强

33、制度建设,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分工,强化牵头单位领导作用,设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有效协同机制。在纵向上,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允许不同地方根据自身的人口、经济等发展状况建构适合本地家庭需求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再到机构的层层渗透的“决策-管理-操作 体系。其次,在政策工具层面,应强调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与其他相关领域之间的联系,围绕家庭,将婴幼儿照护服务与教育、相对贫困治理、妇女权益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政策相结合,形成政策合力,尽可能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政策效能的目标。二是要明确各主体的责任,优化政府-市场-社区-家庭的协同网络效应。政府部门作为婴幼儿照

34、护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力量和推动者,应尽79共同富裕视域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建构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领和推动市场、社区、家庭在婴幼儿照护服务中扮演他们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市场机构如商业托幼机构等,要按照政府设定的高标准和规定,注重服务质量,满足各类家庭多元化的需求。通过合理、有序、适当的市场竞争,驱动婴幼儿照护服务模式创新和质量提升。用人单位应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采取灵活安排工作时间等措施,为员工的婴幼儿照护提供便利条件。条件允许的用人单位可向员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社区作为婴幼儿照护的重要阵地,要发挥便民优势,大力开展各类直接

35、入户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包括家庭教育、家庭服务、健康指导等,面向社区内的家庭提供低门槛、高频次、便捷化的服务。家庭作为婴幼儿照护的主体,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响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与政府、市场和社区形成合力,共同为婴幼儿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三)注重家庭整体效能,着力提升家庭发展能力家庭是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载体,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点。我国人口规模巨大,这决定了我国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过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发展可以为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借力”家庭,从家庭整体层面人手,提升家庭内生的发展能力,从而实现婴幼儿照护服务领域“四两

36、拨千斤的效果。在婴幼儿照护体系建设方面,要以家庭为整体进行政策评估,以家庭整体作为支持的对象,充分考虑家庭的整体利益 19 ,制定支持措施,保证家庭成员都能在高质量的婴幼儿招呼服务中获益,促进家庭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一是要支持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婴幼儿照护,并在相关政策方面给予支持。考虑到婴幼儿照料主要由女性承担,应当鼓励父母共同参与婴幼儿照顾,强调父亲和母亲都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此可以采取父母共享育儿假或者适当延长男性育儿假等更为灵活的时间支持政策。针对当前男性参与育儿普遍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设立“父亲假”的方式,鼓励男性参与育儿的同时也可以提高男性参与育儿的意识,树立男性参与育儿的良好社会风气

37、。媒体可以通过电影、电视、广告等形式,展现父亲参与育儿的积极形象,使社会逐步接受和尊重男性育儿的行为。考虑到隔代照料是我国目前比较普遍的婴幼儿照护形式,政府应认可老年群体在家庭内部的这种非市场化劳动,并给与相应的经济支持,如祖辈可以申请政府的专项补助等。针对祖辈与年轻父母在育儿方面的观念差异,可以针对性地对祖辈进行育儿技能培训,减少代际间因育儿产生的矛盾纠纷,促进家庭和谐。二是要大力发展社会托育。大量的研究表明,社会托育服务能够给予家庭更多的生育选择、减轻家庭的照料责任与负担,能够显著提高家庭生育意愿。3 2 值得肯定的是,随着国家对社会托育服务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普惠性托育机构规模越

38、来越大,但是依然存在着较大的供给缺口,同时托育机构空间分布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因此政府需要在不断加大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力度的同时调整托育机构的供给结构,以实现公共托育服务质量可靠、价格合理、对象广泛和范围可及三是提高家庭的照料能力。随着科学育儿观念日益普及,除了照料压力之外,生育率低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育儿焦虑,即年轻的父母们,特别是母亲普遍存在着母职焦虑,担心自已或者祖辈无法很好地承担科学照料者的角色。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专业化服务进人家庭,为包括祖辈在内的家庭成员提供关于婴幼儿养育的科学指导,包括喂养、健康管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家长更好地照料婴幼儿,缓解育儿方

39、面的精神压力。对于确有照护困难的家庭或婴幼儿,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比如提供短期或长期的托育服务,协助处理特殊情况下的照护问题。家庭和托育机构应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建立通常的信息交流机制与高效的合作机制,确保家庭和托育机构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全面覆盖。参考文献:1林艳琴,林祺雨.我国婴幼儿托育服务制度中的国家责任 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2 3,(1):186-200.80(责任编辑蔡华玲)江淮壇2023.52刘中一.我国儿童公共照顾资源政府给付方式 J宁夏社会科学,2 0 2 2,(1):153-16 0.3马春华.去家庭化和儿童非正规照顾:欧洲跨国比较研

40、究 J.社会学研究,2 0 2 2,(4):6 9-9 2,2 2 7-2 2 8.4但菲,张德佳,索长清.重视并提高托育过程质量:OECD的建议及其启示 J.学前教育研究,2 0 2 2,(12):11-21.5万国威.迈向“儿童投资型国家”:我国低生育率的福利逻辑及儿童福利制度的转型升级 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3 7(3):41-49,112.6刘中一托育服务供需均衡以何实现:一个需求管理的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 0 2 3,(2):56-6 3,156-157.7陶艳兰.中国儿童照顾政策建议的碎片化与整合性公共托育体系建构 J.当代青年研究,2 0 2 2

41、,(3):108-117.8郁建兴,刘涛.超越发展型国家与福利国家的共同富裕治理体系 J.政治学研究,2 0 2 2,(5:3-12,151.9范逢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何推动共同富裕?J.理论与改革,2 0 2 3,2:9 7-10 8,151.10唐丽萍,黄德良.“社会投资型国家对解决就业困境的探索 J.社会科学,2 0 0 6,(4):6 2-6 7.11贾玉娇.共同富裕型社会政策:理论内涵、政策体系与实践路径 J.社会科学战线,2 0 2 3,(2):194-203.12王立.公平正义视阅下的共同富裕 N.光明日报.2023-10-2(8).13何文炯,潘旭华.基于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

42、制度深化改革 J.江准论坛,2 0 2 1,(3):13 3-140.14黄振中,李曼丽.基于专业标准的儿童早期发展保教师及其核心知识能力框架研究 J.教育学报,2 0 19,(6):8 2-9 2.15杨凡,何雨辰.中国女性劳动供给中的“母职惩罚 J.人口研究,2 0 2 2,(5):6 3-7 7.16庄渝霞.母职惩罚理论及其对女性职业地位的解释理论进展、路径后果及制度安排 J.国外社会科学,2 0 2 0,(5):140-149.17Esping-andersen Gosta.The Incomplete Revolu-tion:Adapting Welfare States to Wo

43、mens NewRolesMJ.Cambridge:Polity Press,2009:162-166.18 徐勇.中国家户制传统与农村发展道路一以俄国、印度的村社传统为参照 J.中国社会科学,2013,(8):102-123,206-207.19吴帆,李建民.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的政策路径分析 J.人口研究,2 0 12,(4):3 7-44.20王玲艳,席春媛.政策回应能否满足人民群众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一协同理论视角下的3 1份照护政策文本分析 J.教育发展研究,2 0 2 3,(10):50-59.21胡湛,袁晶.家庭建设视角下的“一老一小 问题及应对措施 J.江苏社会科学,2 0 2 2

44、,(2):147-155.22吴小英.公共政策中的家庭定位 J.学术研究,2012,(9):50-55,159.23岳经纶,张孟见.社会政策视阈下的国家与家庭关系:一个研究综述 J.广西社会科学,2 0 19,(2):61-66.24王磊.中国家庭结构变化及其政策意涵-一对“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思考 J.人口与发展,2 0 2 3,(1):118-12 2,111.25岳经纶,范昕.中国儿童照顾政策体系:回顾、反思与重构 J.中国社会科学,2 0 18,(9):9 2-111,206.26邓和平,蔡迎旗.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的演进逻辑、问题及改进思路各一基于“理念-任务-工具的分析框架

45、J.基础教育,2 0 2 2,(2):6 9-7 7.27彭希哲,胡湛.当代中国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重构 J.中国社会科学,2 0 15,(12):113-13 2,2 0 7.28杨菊华.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问题和路径J.人民论坛,2 0 2 1,(2 8):6 0-6 4.29胡湛.新时代家庭政策发展的中国路径一一基于人口负增长的视角J.社会科学辑刊,2 0 2 3,(5):97-104.30王海漪.被照料的照料者:隔代照料与子代行孝互动研究 J.人口学刊,2 0 2 1(4):7 4-8 8.31汪连杰.促进还是抑制:隔代照料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2,(4):51-6 3.32万国威.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保障的高质量发展J.江淮论坛,2 0 2 2,(6):14-2 0,19 3.33曾文革,高颖.整体性治理视域下教育新基建协同共建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 0 2 3,(6):19-2 6.34杨晶,钟巧,邓大松.中国退役军人社会保障一体化改革:实践逻辑、内生困境及整体性治理转向J.公共行政评论,2 0 2 3,(4):1-17,19 5.35吴帆,李建民.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的政策路径分析 J.人口研究,2 0 12,(4):3 7-44.


注意事项

本文(共同富裕视域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建构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pdf)为本站会员(爱文献爱资料)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