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昭通减震支座项目预算报告.docx

  • 资源ID:2337957       资源大小:52.70K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昭通减震支座项目预算报告.docx

1、隔震支座技术。由广州大学周福霖、华中科技大学唐家祥等学者作为学术带头人,进行了橡胶隔震支座研制、隔震结构分析和设计方法、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橡胶支座产品性能检验、检测技术、施工技术等全方位的系统研究工作,提出了橡胶支座隔震建筑的成套技术。1993年由周福霖院士设计建造的汕头陵海路八层框架结构商住楼成为我国早的隔震建筑。1994年5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权威专家将这个隔震居民楼的建成誉为“世界建筑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2001年,建筑隔震技术与消能减震技术写入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标志着隔震技术在我国的重要发展。目前,建筑隔震技术在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有应用

2、,云南、新疆、四川、陕西、甘肃、河北、江苏、山西、北京、山东、宁夏、天津、海南、福建、内蒙、青海等省市已建成隔震建筑4,000多栋。鉴于建筑减震技术与隔震技术有一定的替代关系,以下分析减隔震在全国范围的应用情况。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在2015年2月25日颁布的关于印发2014年城乡建设抗震防灾有关统计数据的函(建质抗函201512号)、在2016年2月26日颁布的关于印发2015年城乡建设抗震防灾有关统计数据的函(建质抗函20167号)、在2017年3月7日颁布的关于印发2016年城乡建设抗震防灾有关统计数据的函(建质抗函20178号)以及在2018年5月4日颁布的关于印

3、发2017年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有关统计数据的函(建质抗函201823号)的统计情况,截至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全国累计已建成隔震房屋建筑工程分别为2,662栋、3,181栋、3,659栋和4,295栋,全国累计已建成减震房屋建筑工程分别为174栋、270栋、432栋和824栋,全国累计已建成减、隔震房屋建筑工程分别为2,836栋、3,451栋、4,091栋和5,119栋。其中,云南省由于减隔震技术发展起步较早,技术普及程度高,形成了研究、设计、产品制造相关成套技术,同时政府支持力度较大,使减隔震技术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

4、年,云南省隔震房屋建筑数量分别占到全国81.55%、74.90%、67.85%和71.59%,云南省减震房屋建筑数量分别占到全国36.74%、29.57%、35.55%和56.71%,均为全国高比例。云南省已成为国内减隔震技术推广应用的代表地区,对全国其他省份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目前,全国房屋减、隔震行业以隔震建筑为主,截至2014年末、2015年末、2016年末和2017年末,全国累计建成房屋隔震建筑占比分别为93.86%、92.18%、89.44%和83.90%。近三年,全国房屋建筑减、隔震行业的容量有增长趋势,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全国累计已建成的减、隔震

5、建筑分别增加了21.69%、18.55%和25.13%。其中,2015年,减震建筑增加了55.17%,隔震建筑增加了19.50%;2016年,减震建筑增加了60.00%,隔震建筑增加了15.03%;2017年,减震建筑增加了90.74%,隔震建筑增加了17.38%。近几年,随着政府对于隔震行业的法规规范和政策扶持,国家对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视和隔震技术宣传普及度的提高,未来隔震技术推广和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整个行业处于平稳成长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属于典型的朝阳产业。(三)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1)建筑隔震技术与传统抗震技术的比较传统抗震技术通过增强结构强度来抵抗地震,同时允许结构构件在地震时进入非

6、弹性状态,具有一定的延性,以某些特定结构本身的损坏为代价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反应。由于结构构件在地震中的不断损伤,累计到一定程度还会引起房屋倒塌,不能保证房屋在超大地震下的安全,即使房屋没有倒塌,房屋也很难在震后修复,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与传统的抗震技术相比,建筑隔震技术的抗震效果更好。建筑隔震技术就是在建筑物的基础或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由隔震器、阻尼装置等组成),形成隔震层,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减少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同时延长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达到预期的抗震防震要求,使建筑物的安全得到更可靠的保证。采用隔震技术,不仅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的

7、整体完整、防止非结构构件的破坏,还能免建筑物内部结构、设施的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次生灾害。工程试验经验和近10多年的地震灾害损失案例表明,隔震技术能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水平方向的破坏,采用隔震技术的建筑物,基本可以保证房屋在大地震中不倒塌。建筑减震技术,又称建筑消能减震技术,是在建筑物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预埋件)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抗震目的。(3)建筑隔震技术与建筑减震技术的替代关系抗震原理隔震技术是指在房屋基础、底部或下部结构与

8、上部结构之间设置由橡胶隔震支座和阻尼装置等部件组成具有整体复位功能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达到预期防震要求。减震技术是指在房屋结构中设置消能器,通过消能器的相对变形和相对速度提供附加阻尼,以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防震减震要求。抗震效果从抗震效果角度,隔震技术能降低地震作用的50%-80%,减震技术能降低地震作用的20%-30%。抗震设计对建筑结构的要求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结构采用隔震技术时,应符合如下要求:A、结构高宽比宜小于4,且不应大于相关规范规程对非隔震结构的具体规定,其变形特征接近剪切变

9、形,大高度应满足本规范非隔震结构的要求;高宽比大于4或非隔震结构相关规定的结构采用隔震技术时,应进行专门研究;B、建筑场地宜I、II、III类,并应选用稳定性较好的基础类型;C、风荷载和其他非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总水平力不宜超过结构总重力的10%;D、隔震层应提供必要的竖向承载力、侧向刚度和阻尼;穿过隔震层的设备配管、配线,应采用柔性连接或其他有效措施以适应隔震层的罕遇地震水平位移。消能减震技术可用于钢、钢筋混凝土、钢-混凝土混合等结构类型的房屋。抗震技术的应用范围隔震技术主要用于抗地震,减震技术应用范围较广,可用于抗地震、抗风震。因此,隔震技术与减震技术在抗震原理、抗震效果、抗震设

10、计对建筑结构的要求以及抗震技术的应用范围方面都有区别,两种抗震技术并不具有完全替代关系,而是各有利弊。(四)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目前,国内建筑隔震行业发展不成熟。近年来,随着建筑隔震技术在近几次大地震中表现出了良好性能,加上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一些企业(如传统橡胶制品企业,桥梁支座生产企业等)开始进入建筑隔震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行业的发展。但这些企业因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始终局限于单纯隔震产品的生产,缺乏为客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的能力。(五)行业壁垒(1)法律法规及政策壁垒随着隔震产品对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意义被逐步认识、隔震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

11、策,对隔震产品的设计、生产、质量检测、指导安装、后期维护等都加强了监管力度。根据2014年2月21日国家住建部颁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建设单位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施工单位编制的减隔震装置及其构造措施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通过后方可进行安装施工。安装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生产厂家、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减隔震装置生产厂家,编制减隔震工程使用说明书,并与竣工图同时报有关部门备案。”“减隔震装置生产厂家对其产品质量负责。生产厂家提供的减隔震产品,必须通过型式检验

12、,出厂时应明确标注有效使用年限。生产厂家应认真做好施工配合,参加减隔震装置安装的验收,履行合同服务承诺,配合编制减隔震工程使用说明书。”“减隔震装置在质保期内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生产厂家应及时予以免费维修或更换,并按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对于早期进入行业的企业,在隔震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指导安装、后期维护等都已形成了较为严谨的内部控制流程,并且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业主单位等也已形成了较紧密的合作关系,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2)产品标准壁垒除了法律法规和政策壁垒,隔震产品还需要满足多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国家标准主要有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

13、B20688.3-200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云南省地方标准主要有建筑工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性能要求和检验规范(DBJ53/T-47-2012)、建筑工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施工及验收规范(DBJ53/T-48-2012),行业标准主要有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118-2000)、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360-2015)。多项标准对隔震产品的质量、性能、检验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隔震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隔震产品标准预期也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进入壁垒也会逐步提高。(3)行业准入壁垒根据国家标准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B20688.3-2

14、006),隔震橡胶支座的检2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所示。折旧及摊销一览表序号项目运营期合计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1建(构)筑物原值4327.724327.72当期折旧额3462.18173.11173.11173.11173.11173.11净值865.544154.613981.503808.393635.283462.182机器设备原值4082.594082.59当期折旧额3266.07217.74217.74217.74217.74217.74净值3864.853647.113429.383211.642993.903建筑物及设备原值8410.31当期折旧额6

15、728.25390.85390.85390.85390.85390.85建筑物及设备净值1682.068019.467628.617237.766846.916456.064无形资产原值564.72564.72当期摊销额564.7214.1214.1214.1214.1214.12净值550.60536.48522.37508.25494.135合计:折旧及摊销7292.97404.97404.97404.97404.97404.97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达产年指标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1外购原材料费万元17856.809821.2412499.7617856.8017856

16、.8017856.802外购燃料动力费万元1450.84797.961015.591450.841450.841450.843工资及福利费万元2793.352793.352793.352793.352793.352793.354修理费万元46.9025.8032.8346.9046.9046.905其它成本费用万元4307.162368.943015.014307.164307.164307.165.1其他制造费用万元1196.08657.84837.261196.081196.081196.085.2其他管理费用万元545.83300.21382.08545.83545.83545.835.

17、3其他销售费用万元1162.76639.52813.931162.761162.761162.766经营成本万元26455.0514550.2818518.5326455.0526455.0526455.057折旧费万元390.85390.85390.85390.85390.85390.858摊销费万元14.1214.1214.1214.1214.1214.129利息支出万元-10总成本费用万元26860.0216212.2619761.5126860.0226860.0226860.0210.1可变成本万元23661.7013013.9416563.1923661.7023661.70236

18、61.7010.2固定成本万元3198.323198.323198.323198.323198.323198.3211盈亏平衡点56.76%56.76%达产年应纳税金及附加255.21万元。(五)利润总额及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综合总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补贴收入=7178.98(万元)。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7178.9825.00%=1794.74(万元)。(六)利润及利润分配1、本期工程项目达产年利润总额(PFO):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综合总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补贴收入=7178.98(万元)。2、达产年应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7178.9

19、825.00%=1794.74(万元)。3、本项目达产年可实现利润总额7178.98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1794.74万元,其正常经营年份净利润:企业净利润=达产年利润总额-企业所得税=7178.98-1794.74=5384.23(万元)。4、根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可以计算出以下经济指标。(1)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9.95%。(2)达产年投资利税率=58.62%。(3)达产年投资回报率=37.46%。5、根据经济测算,本期工程项目投产后,达产年实现营业收入34039.00万元,总成本费用26860.02万元,税金及附加255.21万元,利润总额7178.98万元,企业所得税1794.74万元,

20、税后净利润5384.23万元,年纳税总额3040.15万元。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序号项目单位达产指标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1营业收入万元34039.0018721.4523827.3034039.0034039.0034039.002税金及附加万元255.21201.74219.56255.21255.21255.213总成本费用万元26860.0216212.2619761.5126860.0226860.0226860.025增值税万元990.20544.61693.14990.20990.20990.206利润总额万元7178.9815751.1020220.117178.98717

21、8.987178.988应纳税所得额万元7178.9815751.1020220.117178.987178.987178.989企业所得税万元1794.743937.7辞职而了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企业支付的解聘费用或职工“跳槽”过程中发生劳动争议诉讼费等。6, 机会成本。指职工在调动期间耽误工作而造成的损失,或者在选择工作岗位时放弃某种机会而造成的损失。7, 沉没成本。又称旁置成本。指的是已经投入的人力资源成本,因某种原因没有加以有效地使用而闲置起来造成的损失。8, 重置成本。职工调动后,要重新物色合适的人顶替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对于人力资源会计帐户体系的设置,会计界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初步确立

22、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帐户,除保留传统会计中的有关帐户外,还应增高以下帐户:1, “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帐户。核算企业在人力资源取得方面投资总额的增加、减少及其余额。2, “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帐户。核算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投资总额和增加、减少及其余额。3, “人力资源投资”帐户。核算企业因人力资源的取得和开发所引起的人力资源投资总额的增加和由于人力资源的离职而导致人力资源投资总额的减少。4, “人力资源投资摊销”帐户。核算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累计摊销额。5, “人力资源投资损失准备”帐户。理论上讲,人力资源的取得和开发成本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但是并非企业的每一位职工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一方面

23、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取得邢成本应予以资本化;另一方面,为了充分遵守谨慎原则,企业应计提的人力资源损失准备。“人力资源投资损失准备”帐户用来核算企业计提的人力资源损失准备。6, “人力资源投资损益”帐户。该帐户核算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的损益。当然,人力资源成本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首先,开始意义的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只是管理会计的简单扩展;修正的模式也只是对原有会计核算程序的改良,即依据人力资源会计所反映的人力资源价值,只是将传统会计中列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有关人力资源开发取得费用,按一定的方式归类并予以资本化计量为人力资产价值,未有所突破。其次,人力资源历史成本会计并没有对人的能力和产出价值

24、进行计量,也就是说,帐面上的人力资源资产并不代表人力资源所创造或所能创造的价值。从而也不能体现出人力资源的真实经济价值。最后,更重要的是,由于人力资源成本没能明确人力资源的所有权的归属,而只是将花费在人力资源上的支出资本化为一项单独的资产,因而也就不能从跟本上调动劳动者的内在积极性。(二) 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人力资源价值是蕴含于人体内的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潜在劳动能力,人在运用这种劳动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人内在劳动能力的价值只能推测、判断而无法准确计量,但它创造出的外在价值伊春减震支座项目行业调研报告行业调研及投资分析伊春减震支座项目行业调研报告目录第一章 宏观环境分析第二章 行业发展概

25、况第三章 区域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第四章 重点企业调研分析第五章 重点投资项目分析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第一章 宏观环境分析一、行业发展背景分析(一)国家主要法律法规、政策及技术标准1、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118-2000规定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的产品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所用的建筑橡胶支座。对构筑物、桥梁、铁路、设备等隔震减震所需的隔震橡胶支座也可参照适用。2、叠层橡胶隔震支座隔震技术规程(CECS126:2001)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房屋和桥梁结构的隔震设计与施工。3、建筑结构隔震构造详图03SG610-1适用于在建筑上部结构与

26、基础之间设置隔震层以隔离地震能量的房屋隔震设计,是关于主要由橡胶隔震支座等部件组成的隔震层的结构布置、节点设计、构造连接等4、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国家鼓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制定、修订工程建设标准时,应当及时将先进适用的抗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体系纳入标准、规范,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降低抗震设防标准。产权人和使用人不得擅自变动或者破坏房屋建筑抗震构件、隔震装置、减震部件或者地震反应观测系统等抗震设施。5、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增强城

27、乡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能力。推进隔震等新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6、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2007标准规定了建筑消能阻尼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7、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B20688.3-2006规定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及所用橡胶材料和钢板的要求,包括隔震橡胶支座的分类、要求、设计准则、允许偏差、检验规则、标志和标签。适用于建筑结构所用的隔震橡胶支座。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抗震设防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

28、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国家鼓励、支持防震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逐步提高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经费投入,推广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和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以及隔震、消能减震设计。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本)鼓励类“二十一、建筑”第1项“建筑隔震减

29、震结构体系及产品研发与推广”。1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扶持建筑业的发展,支持建筑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房屋建筑设计水平,鼓励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提倡采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工艺、新型建筑材料和现13、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开展住宅抗震与防灾、新建筑材料开发与应用。1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自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上述鼓励类产业企业是指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70%以上的企业,西部地区鼓

30、励类产业目录包括国家现有产业目录中的鼓励类产业和西部地区新增鼓励类产业两部分,主营业务属于国家现有产业目录,即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本)中的鼓励类“二十一、建筑”第1项“建筑隔震减震结构体系及产品研发与推广”)。15、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2013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新建建筑结构和既有建筑结构抗震加固的消能减震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16、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暂行)对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含8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或地震灾后重建阶段的新建3层(含3层)以上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应优先

31、采用减隔震技术进行设计。鼓励重点设防类、特殊设防类建筑和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含8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的建筑采用减隔震技术。对抗震安全性或使用功能有较高需求的标准设防类建筑提倡采用减隔震技术。我国隔震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隔震技术的有效性及综合效益未得到广泛认可,隔震技术的市场推广仍需要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引导。200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率先出台一系列文件和法规,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减隔震技术应用,并对减隔震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近年来住建部及山西、甘肃、海南、山东、新疆、合肥等省市也相继出台推广减隔震技术应用的政策,但由于从各省市发布支持政策到市场真正推广采用尚存在较长时间(按云南经验为1

32、-2年),其他地区大部分地方政府或者设计院对减隔震技术的认知度仍然较低。建筑隔减震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建设,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利于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提高农村住房设防措施和抗灾能力。随着国家对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视和隔震技术宣传普及度的提高,以及强制政策的实施起到的示范和鼓励作用,未来隔震技术推广和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整个行业处于平稳成长期,市场前景广阔。(二)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隔震技术的有效性在隔震支座的作用下,建筑的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一般仅相当于不隔震时的20%-50%,保证建筑物内部设施

33、在强震下的安全性,保持震后建筑物继续使用的能力,确保建筑物内部财产不遭受损失,保障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目前国内外已建成的隔震建筑,很多都通过了大地震的考验,表现出了隔震技术的有效性。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近1.6万人遇难。其中,超过90%是因为大地震引发的海啸而淹死,只有不到5%是因为地震导致的房屋损害、塌压所致(数据来源:平成23年版防灾白书)。仙台、福岛等震区的数百栋隔震建筑(包括超过100米的高层隔震建筑)经历地震后完好无损,室内设备和物品几乎没有发生任何移位。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采用隔震技术的芦山县人民医院新建门诊综合楼

34、在震后主体结构完好无损,内部设备正常使用,在抗震救灾工作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2)、隔震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公共类建筑物设防烈度每提高1度,将增加造价20%左右,使用隔震技术可以节约这部分成本,而隔震装置的购置和安装费用只占总成本的5%左右。采用隔震技术的经济效益体现在:1)混凝土和钢筋用量减少。建筑物受到地震的损害作用将会减少,抗震等级也可能降低,这样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构件的配筋等也将减少,即混凝土和钢筋用量均随之减少;2)建筑物使用面积增加。采用隔震技术后,建筑物内部梁柱截面减小,房屋使用面积增加。另外,采用隔震技术,还能增加建筑物的层数或者高度,从而大大摊低了开发商的土地成本

35、。从长期来看,采用隔震技术,在地震发生时,使得建筑物及其内部的设备和物品只受到轻微损坏或者不损坏(不维修或简单维修即可使用),从而有效降低了震后建筑加固维修或重建的费用以及内部设备物品维修或更换的费用等直接经济损失,也降低了因为地震对建筑物和内部设备物品的损害导致企业和工厂无法正常工作和生产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3)、市场需求巨大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41%左右的国土面积处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7度以上地区,同时,这些地震多发地区往往又是人口密集地区,地震对这些地区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害更加严重。建筑隔减震产品有利于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提高农村住房设防措施和抗灾能力,能有效减少地震对

36、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害。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对于隔震技术的应用不足,远落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对于隔震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和现实需求体现了隔震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4)、相关法律法规强制规定、产业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有利于隔震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为隔震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和政策基础。近年来,云南、山西、甘肃、山东、新疆、四川、海南、合肥等省市陆续对部分地区(主要是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上地区)的学校、医院等建筑物要求强制或优先使用隔震技术。其中,云南、山西、甘肃对学校和医院为强制使用;山东对学校和三级医院为强制使用;新疆自2016年起,具备条件的房屋、市政

37、工程等建筑物强制使用;四川、海南对学校和医院为优先使用;合肥市对于重大医疗用建筑强制使用,学校优先使用。另外,隔震行业被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订本)纳入鼓励类第二十一类“建筑”第1款“建筑隔震减震结构体系及产品研发与推广”,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5)、原材料资源供应充足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钢材、橡胶、铅锭、胶黏剂,其中,报告期内钢材和橡胶成本合计占直接材料成本比重平均在70%以上。2、不利因素(1)隔震技术的认知度较低相比国外,我国隔震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隔震技术的有效性还未通过足够的案例被广泛认可,其良好的综合效益也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从而还未形

38、成社会公众的强烈需求和政府机构的高度重视,目前隔震技术推广在很大程度上仅限于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物对使用隔震技术安全性的需求和开发商对使用隔震技术经济性的需求。(2)隔震行业的市场竞争无序隔震技术是我国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国家标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较低,产品质量检测规范尚不完备,且行业内的大部分隔震产品生产企业还不具规模性,研发能力较弱,产品质量不稳定,施工质量低,后期检测和安装维护不到位,且多采用价格竞争的模式进入市场。无序的竞争可能导致劣质产品进入市场,不利于隔震行业这一新兴行业的发展。随着国标、行业标准等逐步完善,产品质量检测逐步规范化,行业预期将形成有序竞争。二、宏观政策分析(一)

39、中国制造2025工业是立市治本,强市之基,当前我市工业发展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市实现跨越发展必然趋势,也是关键路径,是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城市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着力健全保障机制,以此推动形成绿色发展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风尚。我们相信,只要全市上下坚定信心,抓铁有痕,久久为功,打造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市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美丽城市的壮丽画卷就一定能成为现实,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美好。以制造业行业龙头企业及循环经济工业园、低碳园区、生态工业园区等为重点,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园区,

40、对照相关评价标准要求,组织开展本地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的对标摸底,初步确定2018至2020年创建申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及绿色产业链的重点企业、园区名单,建立市级绿色项目库。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高举绿色发展大旗,紧紧围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以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制度建设为保障,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工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提高绿色

41、国际竞争力,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三)xxx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8%左右。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四)xx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有机融合,强化块状经济中小企业的智能化数字改造。要引导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推动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努力打造大平台、大基地、大产业、大集群。要突出招大引强,大力引进和集聚一批重大项目。在交通建设项目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

42、想,强化全盘谋划,加强顶层设计,改革创新思路,切实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现代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于传统产业的基础,而且往往是脱胎于传统产业的基础之上。中国制造2025列举了十大重点领域,其中七个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衍生而成长为先进制造业的。因此,现代产业虽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较高,代表了产业发展方向,但发展现代产业不等于完全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和转型升级,也绝不是放弃传统产业。在传统产业体系内,除了有低水平生产技术外,也有先进生产技术、高附加值环节。纺织服装是传统产业,但前期高端设计是其高附加值环节。而且,有些低技术传统产业通过改造提升,推动产业链条向“微笑曲线”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使

43、传统产业不再“传统”,在现代产业体系中仍能发挥重要作用。普通种植业是传统农业,而基于生物技术的种植业及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市场化、社会化的种植业则是现代农业。反过来,高新技术产业也有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如组装加工环节普遍被认为是高技术行业的低附加值环节。而且,强大的传统产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等现代产业的基础和前提。当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尚不充分时强行布局现代产业,实质上就是超越发展阶段的“拔苗助长”,就会在实践中出现“产业空洞化”现象。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传统产业不能丢。去产能、去库存,淘汰的是落后过剩产能,不是淘汰传统产业。实践证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

44、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要清醒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的进程中。越是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就越要认识到明年贯彻好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才能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才能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对各地、各部门在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提出了十条要求,包括清理规范现有针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准入条件、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资金等公共资源对民营企业同等对待、支持民营企业充分利用新型金融工具,等等。这一系列的

45、措施,目的是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从促进产业发展看,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等方面力度很大,成效很好。据统计,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从吸纳就业看,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是就业的主要承载主体。全国工商联统计,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的占比超过了80%,而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了90%。从经济的贡献看,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了

46、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0%,撑起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同时,民营经济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新一轮经济转型的特征更趋明显。经济转型是经济发展向更高级形态、更复杂分工、更合理结构演变的“惊险一跃”。在这个过程中,各类风险易发高发,有可能集中释放。本文用系统化、网络化的视角,将经济社会系统划分为六个部门,以居民、企业、金融、政府


注意事项

本文(昭通减震支座项目预算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惜红莲)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