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019传统文化与社科书_孟子译注.pdf

  • 资源ID:2392513       资源大小:598.72KB        全文页数:2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019传统文化与社科书_孟子译注.pdf

1、礼 在伏尔泰以前,史学家多半效法希腊和罗马的楷模,以纪传体为主。传 统的写法以政治和军事为主,兼论当时的帝王将相,伏尔泰却一反以前的写 法,把人物放在广阔的时代范围内来评述。在本书里,除了政治、军事以外, 财政、贸易、宗教、哲学、文艺、科学都说到了。伏尔泰第一次把人类精神 的进步摆到应有的地位上。因此,本书是阐述人类文明的最初尝试,开世界 文化史的先河。 以年鉴学派为代表的现代法国新史学派则把历史放在迄今从未有过那样 广阔的范围内去考察。它不仅跨学科,而且把现代科学(如地理学、社会学、 计量经济学等)的方法广泛地应用到历史研究之中。他们提倡写“全面的历 史”,反对孤立地研究历史事件。政治和帝王

2、的作用退居微不足道的地位。 该派大师吕西安费弗尔的拉伯雷着重描写的也是拉伯雷那个时代的精 神面貌,当然手法、范围和内容已大为变异。就其根源来说,也是受了伏尔 泰历史思想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说法国新史学派的远祖可以追溯到伏尔 泰。 本书对于启蒙思想运动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著者主张尊重事实,尊 重良心”,否认冥冥中有神意在指导历史的运行。他不厌其详地叙述并坚定 地相信人类文明的进步,理性必然战胜迷信和谬误。他反对宗教狂热、宗教 迫害和教派纷争。在最后四章中,他指出无谓的神学争论是对人类理性的侮 辱。他的反宗教思想还应当同他的其他哲学论著联系起来认识,才是完整的。 由于出身、教育和社会条件使然,他

3、的反宗教思想仍然是有局限的。但是, 作为启蒙运动先驱者,他这一历史著作将永放光芒。 几乎每一本法国文学史都提到本书。它的文学价值也是很明显的。法国 历史学家米什莱和朗松都欣赏路易十四时代。“每一章都是一篇明晰畅 达和才思充溢的杰作。他伏尔泰把许多材料缩写成短小精悍的故事,引 人入胜。” 综上所述,读者不难发现,把伏尔泰这本历史名著介绍到我国来是有益 的。二百多年以来,各国论述路易十四及其时代的书已经多得很。伏尔泰这 本书当然不是唯一可读的,但却是主要的和必不可少的。 李 澍 泖 1 9 8 1 年 2 月 1 6 日 第一章 导言 本书拟叙述的,不仅是路易十四的一生,作者提出一个更加宏伟的目标

4、。 作者企图进行尝试,不为后代叙述某个个人的行动功业,而向他们描绘有史 以来最开明的时代的人们的精神面貌。 每个时代都产生过英雄和政治家;每个民族都经历过剧烈的变革。对只 愿记忆事实的人说来,所有历史都彼此相似,大体相同。但是勤于思考和善 于鉴别的人(这更加罕有)却认为世界历史上只有四个时代值得重视。这四 个兴盛昌隆的时代是文化技艺臻于完美的时代;是作为人类精神的崇高伟大 的划时代而成为后世典范的时代。 这四个真正享有盛誉的时代中的第一个是菲利浦和亚历山大的时代 , 或 者说是伯里克利、德谟斯提尼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阿佩尔、菲迪阿斯和 普拉克西泰尔 这类人物的时代。但是这种荣誉只局限于希腊

5、的疆域之内。世 界当时已为人所知的其他地区还处于野蛮状态。第二个是凯撒和奥古斯都 的时代。这个时代还以卢克莱修、西塞罗、李维、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 瓦龙和维特吕弗 等人的名字著称。 第三个是紧接穆罕默德二世 攻占君士坦丁堡之后的时代。读者还会记 得,当时意大利一个普通公民的家族完成了本应由欧洲各国国王进行的事 业。美第奇家族 把被土耳其人驱逐出希腊的学者召请到佛罗伦萨。这是意大 利光辉灿烂的时代。艺术已经在该国获得新的生命。意大利人给予艺术以德 行的称誉,正如早期的希腊人把艺术尊誉为智慧一样。当时一切都趋于完美。 文化技艺一如既往,由希腊移植到意大利,种在适宜的土地上。它在这 块沃壤里,顷

6、刻之间变得果实累累。法国、英国、德国和西班牙也想收获这 些果实。然而,它们在这些国家,或则根本不发芽成长,或则很快就蜕化变 种。 弗朗索瓦一世 奖励过一些学者。但是,这些学者仅仅是学者而已。这位 菲利浦为马其顿国王,公元前 359336 年在位。亚历山大为菲利浦之子,公元前 336323 年在位。 译者 伯里克利(约公元前 495429),雅典杰出的政治家。德谟斯提尼(公元前 384322),雅典政治家、 演说家。译者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322),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 428347),希腊哲学家。阿佩尔为公 元前三世纪的希腊画家。菲迪阿斯为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雕刻家。普拉克西泰尔为

7、公元前四世纪的雅典雕 刻家。译者 凯撒(公元前 10144),罗马政治家,前三雄之一。奥古斯都(公元前 63 公元 14),即屋大维、罗 马帝国元首。译者 卢克莱修(约公元前 9455),罗马诗人。著有物性论。西塞罗(公元前 10643),罗马演说家、 政治家。李维(公元前 59 公元 17),罗马历史家。维吉尔(公元前 7019),罗马诗人。贺拉斯(公 元前 658),罗马诗人。奥维德(公元前 43 公元 17),罗马诗人。瓦龙(公元前 658),罗马农学 家。维特吕弗为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建筑家。译者 穆罕默德二世、土耳其素丹,14511481 年在位。他于 1453 年攻陷君士坦丁 堡,灭东

8、罗马帝国。 译者 美第奇家族为佛罗伦萨的统治家族。译者 弗朗索瓦一世,法国国王,15151547 年在位。译者 君主有过一批建筑师,但却没有象米开朗琪罗或帕拉迪奥 那样的艺术巨匠。 他想创立各种绘画流派,但未成功。他召请的意大利画家没有培养出一个法 国弟子。一些讽刺短诗和内容猥亵的故事构成我国当时的全部诗歌。拉伯雷 的散文是亨利二世 时代我们唯一风靡一时的作品。 总而言之,除了当时尚未臻于完美的音乐,以及到处无人知晓、最后始 由伽利略 使之为世人所知的实验科学之外,无不具备的只有意大利人。 第四个时代被人称为路易十四时代。可能这是四个时代中最接近尽善尽 美之境的时代。其他三个时代的发现使这个时

9、代得以充实丰富,因此它在某 些方面的成就比其他三个时代的总和还多。说实话,在这个时代,也并非所 有文化技艺都比在美第奇家族,在奥古斯都和在亚历山大统治之下更有发 展。但是,总的说来,人类的理性这时已臻成熟。健全的哲学在这个时代才 为人所知。这种说法是千真万确的:从黎世留红衣主教 统治的后期起,一直 到路易十四去世后的几年止,在这段时期内,我国的文化技艺、智能、风尚, 正如我国的政体一样,都经历了一次普遍的变革,这变革应该成为我们祖国 真正光荣的永恒标志。这种有益的影响甚至还不局限于法国的范围之内。它 扩展到英国,激起这个才智横溢、大胆无畏的国家当时正需要的竞争热情。 它把高雅的趣味传入德国;把

10、科学传入俄国。它甚至使萎靡不振的意大利重 新活跃起来。欧洲的文明礼貌和社交精神的产生都应归功于路易十四的宫 廷。 不应该认为这四个时代已经灾难消除,罪恶绝迹。热爱和平的公民培植 的各种技艺臻于完美,并不能阻止王公贵族野心勃勃,平民百姓兴风作浪, 教士僧侣骚动叛乱,欺诈作伪。所有时代因人心邪恶而彼此相似。但是在所 有时代中,因拥有才能卓越的伟人而超凡出众的,我只知道这四个时代。 这个被我称为路易十四的时代大约始于法兰西科学院的创建时期,在这 个时代之前,意大利把所有位于阿尔卑斯山背后的民族统称为野蛮人。必须 承认,法国人在某种程度上受这一辱骂,倒也该当。他们的祖先把摩尔人 具有浪漫色彩的殷勤风流

11、和哥特人 的粗野土俗合为一体。 他们似乎没有任何 令人喜欢的技艺可言。这证明有用的技艺受到他们忽视,因为当生活必需品 已趋完善的时候,人们很快就会找到美好和令人喜爱的事物。无怪乎,在一 个虽然濒大西洋和地中海都有港口,但却无船队;虽然酷爱豪华奢侈,但却 只有极少简陋的制作工场的国家里,绘画、雕刻、诗歌、雄辩术、哲学等几 乎都闻所未闻。 犹太人、热那亚人、威尼斯人、葡萄牙人、佛兰德尔人、荷兰人和英国 人都先后与对贸易原则毫无所知的法国进行过贸易。路易十三登位时,法国 连一艘大船也没有。巴黎居民不到四十万。城内宏伟壮丽的建筑不到四座。 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著名画家、雕刻家。帕拉迪

12、奥(15181580),意大利著名建筑家。 译者 拉伯雷(14951553),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译者 亨利二世,法国国王,15471559 年在位。译者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杰出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译者 黎世留(15851642),法国政治家,16241642 年任法国首相。译者 摩尔人即中世纪侵入西班牙的阿拉伯人。译者 哥特人为罗马帝国末期侵入西欧的日耳曼人的一支。译者 王国的其他城市与现在卢瓦尔河彼岸的市镇相似。整个贵族阶级与世隔绝, 蛰居于乡下有护城河围绕的城堡中,残酷压榨种地人。通衢大道几乎无法通 行。城市没有警政。国库空空如也。政府在国外几乎毫无信誉可言。 毋庸讳言,

13、自从查理曼家族 没落衰败以来,法国已经或多或少在这种虚 弱状态中萎靡不振,因为它从来没有过良好的政府。 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使人民享有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的自由,或者使 最高权力巩固强化,无人非议。在法国,直到将近菲利浦奥古斯特 统治时 期,人民还始终是奴隶。直到路易十一 即位,庄园主还专制横暴。国王始终 忙于维护自己对于诸侯封臣的权威,既无暇考虑臣民的幸福,也无力使之幸 福。 路易十一曾经积极致力于巩固王权,但却没有为国家的幸福和光荣作过 丝毫努力。弗朗索瓦一世权威的研究机构的一批极其权威的研究人员写的一 本极其权威的书的书名。自从人类进入现代工业文明以来,关于能源枯竭的 “世界未日”式的警世

14、箴言就不曾绝于人耳。但也有人论证过,人类这几百 年的发展,不仅不曾遇到过极限,可利用的资源相对于产品数量,不是少了, 而是在不断增多;能源的相对价格不是在上涨而是在下降;人类活得不是更 糟,而总是活得更好。 “极限派”忽视的一件事是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最根本的意义在于为 人类开拓新的疆界、新的空间、新的资源。铁矿原本对人类来说只是废石, 后来有了冶铁术,它才成了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倒退几百年,谁能想象到人 类会用核能发电?甚至不会想到石油、天然气会成为人类在一定时期的主要 能源。技术进一步发展,现在的废石头可能被用来织布,打桶井水倒进“油 箱”就能开起拖拉机耕地,这都是说不准的事情。月球、火星上

15、的东西现在 当然不属于我们人类所拥有的资源(资源这个概念不是指自然存在的一切, 而只是指自然界中那一部分能被我们人类利用的东西),但说不定哪天我们 人类会建立起“飞船货运公司”每天从月球上往回拉东西烧火做饭、炼铁发 电,就像现在日本人每天从澳大利亚用船往回拉铁矿炼钢一样;或者,建立 起“星际移民局”每天给一定数量的人类发“绿卡”去月球上定居,同时在 月球上修三环路、四环路、“月亮庄小区”(那时候或许会有“郑也夫八世” 批判“飞船文明”)。就像凡尔纳小说中的事情若干年后许多都成为现实一 样,我这里不是仅仅在说神话。至少,这种乐观的设想与“发展极限”式的 悲观设想一样可以获得逻辑与历史的同等支持。

16、这不说明别的,只是说明, 我们人类所拥有的,或潜在地拥有的,不会仅仅是目前我们知道的那点资源、 那点疆界、那些技术能力和那种生活方式。 现在让我们反过头来谈谈逻辑。人类为什么要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拓 展自己的疆界?说到底无非就是为了追求新的享受、 新的满足、 新的 “文明” , 今天想出这样一种文明来享受、明天想出那样一种文明来享受,生活才不至 于停滞,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物质不能无中生有,任何一种物质享受都 是消耗能源、占用空间的。若给定技术从而给定人类可利用的资源,用于这 种享受的多些,用于另一种享受的就必然少些,一种享受可能还损害另一种 享受,现有的资源会趋于减少,于是逼得不想降低生活

17、水平的人类去发明新 的技术,开发新的资源。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新开发的科学技术只有在旧资 源逐步减少而人类又产生了新的需要,才变得“值得”、“合算”,才会被 实际地应用,也才会有人花精力、花资金去进行有关的研究。即使科学的进 步在历史上有时是吃喝不愁的贵族探索真理的结果,但科学转化为实用技 术,应用于生产活动,一定与需要的增长相关联。有些新的原材料(包括能 源),开始时造价比现有的原材料贵,不能被实际采用,但随着现有原材料 供给减少、价格提高,替代物便逐步变得合算起来,同时生产新的替代物的 成本也在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下降,最终使其得到广泛的应用。在遍 地是草木、随手拖些回来就可以生火做饭取

18、暖的时代,到地底下去挖煤显然 太贵了,更不用说要钻几千英尺到地底下找石油,那时即使有了那个技术, 也不会被广泛应用,只是到了后来,在地上找草木所需花的时间、精力越来 越大,“挖地三尺”才成为合理的、经济的选择。现在核能已经变成有实用 价值的能源了,科学技术实际已经能把许多东西变成能源,包括“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也只是现在说说而已)的水和空气,只是它们现在还太贵,现 有的能源还太便宜罢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发展的极限不是外在世界或 自然资源,而只是他自己。 人性的悖论 现在让我们集中地来谈一谈“空间的拥挤”问题,这更直接地关系到人 类为什么要发展汽车,什么是“符合人性的道路”。 如果假定人类

19、不能离开这个星球,那么我们就得假定有一种“资源”是 绝对有限的,那就是空间。有两个基本的原因使人类生活空间出现紧张,首 先是人口增长。即使假定每个人的生活面积不变,生活质量不变,饮食结构 不变,人口的增长本身导致拥挤,使得人们不得不把更多的土地用于居住和 道路。 2 0 0 人的一个村子只需修 1 0 0 米的路,人口增长到 5 0 0 人至少要修 2 0 0 米的路。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与人交往的空间距离随之扩大,所 需时间也会增加,以前用 1 0 分钟可以从村子这头走到那头,现在得用 2 0 分 钟,于是产生了如何加快交通速度以节省交往时间的问题。这就需要改进交 通工具。可见,人口

20、增长这件事本身引起了路与车的共同发展与相互冲突。 而这一对矛盾的根源于人口规模与生存空间的矛盾。所以,在讨论路与车的 矛盾时,我们得首先讨论人口问题你能否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人口 太多了,地球太挤了,这个事实逼着我们去改善技术,进行新的开拓。但我 们已不可能再回到人烟稀少毫无交通堵塞的时代,不可能再回到批判家们万 般留恋的“旧大陆”,那样会“侵犯人权”新增加的人口也要有一份属 于他的生有空间。纽约市在 1 9 0 7 年马车时速 6 公里,现在汽车也是 6 公里, 即使这是真的,首先也是因为现在纽约的人口更多了,而不是车多了。对那 些危言耸听的所谓“论据”应该多作些分析。 第二个基本因素是我

21、们在前面已经涉及的人类(现在可以假定人口数量 不变)生活质量的改善。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类不再满足一辈子在一 个村子里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多种多样物质产品的享受又促使人们突破 一个村子里资源条件的局限而向外伸展,开拓更多的资源与市场。物质享受 越多,所需付出的时间精力越多,活动空间也需要越大,这就是为什么人类 社会越发展,人在时间上显得越是忙碌、社会在空间上越是显得拥挤、越是 要有更快的交通工具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相互交往的基本原因(这也是总会 有人批判人类物质进步或物质文明包括汽车文明的一个基本原因)。于是, 在讨论人与车、车与路的矛盾之前,我们似乎还得讨论一下:你是否能阻止 人类其他各

22、方面生活质量的改善?这里“其他方面”指的是除了 “拥有私车” 之外的各种生活享受。仔细研究一下就可以发现,几乎每一种人类的新享受 都会需要更多的空间;而人类又不得不接受空间有限的事实, “拥有私车”, 在“私车”里享受在公共汽车里或自行车上享受不到的那些乐趣,不过是在 人类逐步发展起来的享受当中的一项新享受罢了,它当然也需要占用空间。 当然,像在其他方面一样,人类也在不断改善和利用新的交通工具以缓 解空间的拥挤。另外许多方面的努力也都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比如电话、 电报、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就是为了减少人们在空间中的运动;粮食高产技 术的改进则可以节省耕地、“腾出”更多的空间干别的,包括供人跑

23、路,或 者反过来,因为不得不用更多的空间来跑路而改进技术在单位面积上生产出 更多的粮食(以实现吃饭的文明)。但人类面临的最基本的矛盾就在于:她 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这种追求本身会遇到时间、空间、各种资源 的限制,于是人们也就不断地为自己制造出了更多的难题、更大的麻烦,于 是又要花力气发展自己以解决这 前 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享有了父兄们在三十余年中未能享有的种 种自由与福祉:经商、从业、移居、迁徙,以及本书行将展开的“争论”。 争论自由也像经营自由与居住自由一样重要吗?争论自由也称得上是一 种福祉吗?是的。一方面,对一个“自觉”的个体而言,他的“意见”同他 的财产一样弥足珍贵

24、,他可以拥有自己的资产并借此从事一种经济活动,同 样他愿意维护自己的见解并以此参与社会生活,影响该社会的选择和决策。 对一个普通的人是这样,对一个智者尤其是这样。另一方面,对整个社会而 言,争论可以拓宽其视野,深化其思考,使其脱去偏狭与浮浅。不是说有了 争论就一定能做出最佳选择,而是说争论至少可以使我们避免低级的错误、 常识性的错误,使我们更有希望做出明智的选择。 我们生活在一个时时面临选择的时代。不必说在形而上的层面上价值观 念与意识形态的重建,亦不必说对一个社会发生深远影响的制度安排,仅在 生活方式,即所谓衣食住行上,我们便面临着一重又一重的选择。生活方式 的选择不仅仅属于个体,它同时也属

25、于社会,其原因在于一个人总是生活在 群体中,一种特定的生活追求总是要以特定的产业构成为基础。而一种生活 以及使之赖以维持的生产必将受到该社会已有的知识、能力和共有的空间、 资源的制约。 当一个社会面临选择时往往就发生了争论。在我们的前面不是已经有了 发达国家的现代生活方式吗?但是事实上发达国家的经验正在被不同的人们 (包括其内部的人士)做出不同的解释。它虽然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 镜,却没有为一个面临选择的民族弥合分歧,相反为其争论增添了内涵。正 如老资格的自由派思想家密尔所说:“不是单靠经验,还必须有讨论,以指 明怎样解释经验”。于是,争论发生了,它必然发生,它是正常的,更是正 当的。 1

26、 9 9 3 1 9 9 5年,围绕中国是否要发展私人轿车展开了一场大争论。它 先是由学者出题,由大学生的电视辩论会开始的。而学者们不满意学生们的 争论水准,便亲自上阵了,且对立的双方争相出场,将这一题目辩得有声有 色。自然,它己不再是一场游戏,而是一场严肃的、关乎今后几十年亿万人 生活方式选择与数万亿元投资的产业选择的大论战。 过去有争论,今后还将有争论。而关于轿车的这一场争论将在中国的社 会生活和智力生活中占据什么位置呢?其特征或许在于,它告别了那种目标 无限的、大而无当的、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空洞争论;它指向了一个与 大家切肤相关的、迫在眉睫的而又范围有限的问题。它是一种真实而且可能

27、的社会参与。 这场争论还未有共识之结论,或许双方还都未拿出全部论据。而唯其如 此,有必要将已有之言论集结成册,以便于更多的同仁投以关注,从而深化 这一思考。 本书按文章风格分为两篇。篇内文章次序基本循发表时间排列。所选文 章均保持原貌或恢复原貌(有些在报刊发表时曾被删节),文责自负。 感谢对这一论战投注了巨大热忱的每一位参与者和关注者。 编者 1 9 9 6 年 3 月 4 日 编者的话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举世瞩目,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与此同 时,各种矛盾和问题也不断出现。人们的视点聚焦于关系中国发展道路、国 计民生的几个重大问题:中国的改革应选择哪条道路渐进还是激进?中 央与地方的关

28、系是集权还是分权?谁来养活中国中国能养活自己吗?中 国的轿车工业在道路拥挤、人口密集的条件下如何发展?国有企业能够摆脱 债务困绕焕发“青春”吗?国内市场是需要保护还是开放?这些热点论 题引起了国人乃至全世界的关庄。 冷静、客观、全面地审视中国社会经济面临的各种问题,寻求解决这些 问题的方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极其艰辛又意义深 远的事情,而真实地记录、反映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趋势和思想轨迹,亦是 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愿注入一腔热忱,出版此套“焦点问题论丛”,承 担一份社会责任,促进改革开放和思想进步。 “焦点问题论丛”收录社会各界人士对国内外普遍关注的若干热点问题 阶发表的见

29、解,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展开深入讨论。在坚持党的四项基本 原则的基础上,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主张从 中国的实际出发,切实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力求把深奥的理论 问题用深入浅出的写作方式,精练活泼的语言予以表达;努力将严谨的治学 态度和现代精品意识结合起来。我们企望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是一套思想新颖 的高质量、高品位的“焦点问题论丛”。 应该说明的是,本套丛书所涉及的观点并不表明我们是赞同或反对,收 录国外学者的观点,也仅供读者了解某种观点的背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各种观点都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愿和广大作者、读者一道,为了

30、中国现 代化的明天,为了中国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并希望 通过“焦点问题论丛”唤起更多的人对“焦点问题”的关注。 1 9 9 6 年 5 月 轿车大论战 专论篇 大多数工程师、开发者、实业家和政府官员都是单一目标计划者。 很少注意,甚至根本不去衡量新体系的多种后果。 丹尼尔贝尔 对一些人来说,知识分子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家,干扰了严肃的生活事物; 对其他人来说,他们是“人类的触角”。 刘易斯科瑟 轿车文明批判 郑也夫 百年回首,路在何方 轮,是人类无与伦比的伟大发明。 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最古老的轮出土于中东地区的墓地,造于公元前 3 5 0 0年。自公元前 2 0 0 0年始,轮

31、已经滚动在古代叙利亚、埃及和中国国王 的战车之下了。 尽管以后的纺轮、齿轮、涡轮为文明开创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天地,但对 人类发生了最大影响的仍然是车轮的演进。 1 8 2 9年史蒂文森发明的火车使得巨轮飞速地运转在铮铮铁轨之上,但 是敬畏之余,人们仍在寻找一种兼有火车之快捷和马车之轻便,可以保持个 人的独立性与秘密感的车辆。 1 8 8 5年德国人本茨用四冲程汽油机制成三轮汽车。然而本茨作梦也不 会想到这种汽油机怪物在他死后一发不可休止地繁衍起来。 1 9 5 3 年世界汽车年产量突破 1 0 0 0 万辆大关。 1 9 6 9 年世界汽车年产量再破 3 0 0 0 万辆大关。 今天,我们这个星

32、球上拥有 5 4亿人口和 5亿辆汽车,其中 1亿辆商用 汽车,4 亿辆私人轿车。 轿车文明冲击着今天的世界。 号称“汽车动物”的美国人已经拥有 1 . 8 亿辆汽车,而且每年仍以 1 1 0 0 万辆汽车(其中 7 0 0 万辆轿车)的速度不停地生产着。 以商场为战场的日本人,国内汽车拥有量已达 5 0 0 0万辆。他们每年造 出 1 3 0 0 万辆汽车, 轿车生产量在向 1 0 0 0 万大关挺进, 轿车年出口量达到 6 0 0 万辆以上。 欧洲人也不甘落后,德国年产量 5 0 0万,法国 4 0 0万,西欧共 1 5 0 0万 辆。 自 7 0年代以来,巴西、韩国、墨西哥、阿根廷、印度也

33、加入到轿车生 产的大潮之中,韩国的年生产量已达 2 0 0 万,其中半数以上推入了国际市场。 现今全世界每年降生 9 0 0 0 万人口, 与此同时每年将造出 5 0 0 0 万辆汽车。 伴随着每对新生儿的啼哭就必有一辆新的轿车间世。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轿车吗? 轿车文明真的是人类交通的福音吗?是其最佳的选择吗? 追求轿车的人们是为了赢利,为了虚荣,还是为了社会生活的便利? 每个民族都能像山姆大叔那样做个“每人一辆车”的美梦吗? 我们的地球能够承载无穷多的轿车吗,她的限度在哪里7亿辆?8 亿辆?2 0 亿辆?她是否将要甚至已经对我们发出了她的嘲讽? 在追寻轿车梦的大潮中,中国姗姗来迟。 1

34、9 0 1年,两辆汽车被送到了上海滩轿车第一次闯入中国。1 0年后 中国的汽车数量将近 3 0 0辆。又是 5年过后,达到 1 0 0 0辆,1 9 4 8年时中国 拥有汽车 7 万辆,其中轿车 2 万辆。不过那统统是洋人造的。当时的中国只 有维修和配件厂。 1 9 5 6 年中国有了她第一个汽车制造厂,当年产出 1 6 0 0 辆。1 9 5 8 年中国 第一次造出了轿车。1 9 6 0年汽车产量 2 . 2万辆,1 9 6 6年突破 5万辆,1 9 7 1 年 1 0万辆,1 9 8 0年 2 0万辆,1 9 9 2年突破 1 0 0万辆大关,今天的中国拥有 5 0 0 万辆汽车,其中轿车

35、 1 0 0 万辆。 中国人在拥抱轿车文明。购买私人轿车的数量正呈几何级数增长。“现 代化”令中国人如醉如痴。我们 2 0 0 0年的目标是年生产能力 2 0 0万辆,我 们几乎一定可以达到和突破这一目标。 但是更严峻的问题不是我们能否进入轿车文明,而是我们应否进入轿车 文明。 即使我们只达到俄国人的水平(莫斯科每 2 0人拥有一辆私人轿车), 那都将是一项资金高达数万亿元人民币的重大抉择。 我们有那么多能源吗?有那么多道路吗?有那么多停车场地吗?在 作出这一抉择时须算算家底。 这是我们交通问题上的唯一选择吗?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吗?轿车文 明已经走过了 1 1 0年的历程,它正遭遇到日益纷繁的问

36、题和空前猛烈的批 判。在我们一头扎进轿车文明的尘流之前,务必再度回首,反省轿车文明 它的起因,它的功过,它的得失,它在今日世界的遭遇,它在明日中国的 可行性,以及它前方的暗礁与陷阱。 轿车文明,是耶非耶 道路、汽油、停车场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同轿车一道构成了一个系统。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 贝尔在其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一书中引用杰克 伯 纳姆的话:“当我们购买一辆汽车时,我们再不是购买汽车这个词的旧含义 所表示的物品,我们是以购买一个 3 5年的租借权来参加州政府认可的私 丰田汽车公司推出“花冠”牌轿车。 1 9 6 7 年 1 0 月 丰田英二接任丰田汽车公司总裁。 1 9 6 7 年 福特

37、汽车公司推出“美洲豹”牌象华跑车和“侯爵”牌轿车。 1 9 6 8 年 丰田汽车公司东富士研究所成立。 1 9 7 0 年 1 2 月 艾柯卡就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 1 9 7 1 年 8 月 尼克松总统下令对进口产品征收 1 0 的关税。 1 9 7 3 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起石油危机。 1 9 7 4 年 丰田汽车公司与丰田汽车销售公司、日野汽车工业公司、大发工业 公司等 1 6 家公司组成丰田集团。 1 9 7 7 年 日本汽车年出口总量达 4 4 7万辆,占年生产总量 5 1 ,创历史最 高纪录。 1 9 7 8 年 7 月 艾柯卡被福特汽车公司解除总裁职务。 1 9 7 8 年

38、 1 1 月 艾柯卡就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 1 9 7 9 年 第二次石油危机。 1 9 7 9 年 石田退三逝世,终年 9 0 岁。 1 9 8 0 年 丰田汽车公司除产品数量亚于通用汽车公司外,其余各项经济指标 均雄居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之首。 1 9 8 0 年 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汽车生产国,同时汽车出口量亦居各国之首。 1 9 8 0 年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全面亏损:通用汽车公司亏损 7亿美元;福特汽 车公司亏损 1 5 . 4 亿美元;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亏损 1 7 亿美元。 1 9 8 1 年 日美汽车贸易谈判。日本实行自动限额,将年输美汽车数量减少 8 ,即 1 6 8 万辆。 1

39、9 8 0 年 美国联邦政府向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提供 1 5 亿美元贷款担保。 1 9 8 0 年 3 月 亨利二世辞去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职务,把管理大权移交给家族以 外的人。 1 9 8 6 车 6 月 日本首相铃木访欧。日本汽车输欧实行自动限额。 1 9 8 9 年 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达到 3 0 。 1 9 9 1 年 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达 4 1 2 0 亿美元,其中汽车及其零部件占 3 / 4 。 1 9 9 2 年 7 月 日本和欧洲共同体达成协议。日本输欧汽车再次实行自动限额。 1 9 9 2 年 1 月 布什总统率团出访日本。两国达成协议,进一步限制日本汽车向美 国出口。

40、1 9 9 2 年 日、美、欧三大汽车生产中心,日本成为最大的输家。 前 言 这里呈献给您的,是一部人类汽车的创业史。 自 1 9世纪末人类发明了第一辆简陋的汽车,迄今不过 1 0 0余年,而开 始仅仅被视作交通工具的汽车,无论从材料到性能、从内部构造到外型设计、 从生产方式到营销策略、从管理手段到科技应用、从产品风格到消费观念, 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并且仍在继续发生着变化。 无数风流人物在这部创业神话中,贡献才智,谱写华章,迸射出与日月 同辉的光彩。 本书将生动地向您描述:发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使“奔驰”汽车誉满 天下的戴姆勒和本茨;创建世界上第一条自动生产流水线,使 T型车产销量 高达

41、 1 5 0 0万辆的亨利福特;提出“协调控制,分散经营”的现代企业管 理原则,使美国通用汽车长盛不衰的阿尔弗雷德斯隆;命运大起大落、救 活濒临绝境的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李艾柯卡;创立独具特色的“丰田 生产方式”,使世界汽车业进入“丰田时代”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始人丰 田喜一郎,及其事业继承人石田退三和丰田英二,等等。 这是一部事迹翔实、人物鲜活的世界汽车发展史。 全球的超级汽车大王及其麾下的庞大公司,都将在这儿展演他们坎坷崎 岖的成长历程和百折不挠的悲喜人生。 同时,这又是一幅气势磅礴的当代汽车帝国各路诸侯争夺全球霸主地位 的宏伟画卷。 1 9世纪末,德国人发明汽车,欧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汽

42、车生产中心。 但进入 2 0世纪不久,便很快让位给美国。直到 本世纪 6 0年代,“车轮上 的美国”一直处于无可置疑的霸主地位。 然而形势在悄悄发生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废墟中挣扎而起的 德、意、英、法等欧洲汽车业,渐渐开始重振昔日的雄风;而以丰田汽车公 司为代表的日本汽车业;更集各家之大成,迅猛发展壮大。在此前后,各汽 车王国积极攻占海外市场,由此在全球范转内逐步形成了日本、美国和欧洲 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三足鼎立的格局。 7 0年代后期,日本以集中生产低耗能、少污染的小型车为主要战略战 术,并借助两次世界性的石油危机,向美国市场发动了全面进攻,并终于打 败美国,跃居群雄之首,成为世界最大

43、的汽车生产王国。 在这场争夺世界霸权的汽车大战中,欧洲汽车业以其优质低产的特色, 取相对保守的态势;而美日之争则被推向前台,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到本 世纪 9 0年代初,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高达 4 0 0多亿美元,且一直居高不 下,其中汽车就占了 2 / 3以上。它引起美国朝野高度震惊,纷纷疾呼筑起国 门壁垒。 美国一方面调整对策,一方面谴责日本封闭国内市场;日本则一面赔笑 脸说好话,一面紧紧咬住美国市场不放。美、日之间的汽车贸易磨擦火垦迸 溅,愈演愈烈。 乘日本委顿之势,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对日本发动了全面反击。在这一轮 较量中,日本频频受挫,叫苦连天。与此同时,日本对欧洲市场的攻势也遭 到了

44、惨重的打击。 2 0世纪末,日本、美国、欧洲三大汽车生产基地加快了实施各自的全 球合纵连横战略的步伐,敌我之间互相渗透,既斗争又联合,你中有我,我 中有你,从而形成了关系错综复杂、敌我阵势模糊的新格局。 然而商场就是战场。2 0世纪末的这场汽车之战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世 界大战。 鏖战正未有穷期,究竟谁是来日霸主,仍当待以时日。 因此,这是一部企业神话,也是一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这是一幅争 霸图,也是一部世界汽车工业竞争史。 作者相信,一切关心汽车的人,都会喜欢书中的内容。 汽车帝帝国风云录 第一章 梦想成真 划时代大发明 火车吐着浓烟朝德国开来。平静的田园生活一去不返。马车商人的生意被抢 走

45、了。父亲狂怒不已,提出跟火车商打赌,谁输谁滚蛋。于是展开了一场马 车和火车的竞速比赛。结果父亲丢尽了脸。儿子戴姆勒决心替父亲挽回面子, 发誓要造出一种不用马拉的车辆。 1 8 8 6 年,戴姆勒和另一个德国人本茨几乎同时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辆汽 车。从此,一颗吉祥之星高高升起,这就是那颗闪烁在圆环之中的三角星。 1 8 8 3年 8月 1 5日,这是人类渴望已久的日子,也是工程师特利布戴 姆勒一生中最走运的时刻。 在他面前,世界上第一台轻巧的内燃发动机正飞快地转动着! 这个面包师的儿子挥舞双手,欣喜若狂地高喊起来:“我成功了!我成 功了!” 是的,成功了。呆在发动机前的威廉迈巴赫,用沾满油渍的双手拭擦 着自己兴奋的泪水。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这一对同胞兄弟在一起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这 个梦想,自幼年时代就一直萦绕在他们的心头。 在戴勒姆无忧无虑的童年,父亲经常赶着四轮马车往返于城市与乡镇的 土道之上。父亲那时还是一个贩运货物的马车商人,每次回家,


注意事项

本文(019传统文化与社科书_孟子译注.pdf)为本站会员(黄嘉文)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