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13章 变态心理犯罪.ppt

  • 资源ID:2506084       资源大小:109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5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3章 变态心理犯罪.ppt

1、第十三章 变态心理犯罪 第一节 变态犯罪概述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变态心理与犯罪 第三节 变态心理犯罪的法律责任与防治 按“Esc”键返回到章目录 第一节 变态犯罪概述 一、变态心理概念 (一)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 (二)变态心理的判别标准 1.经验标准。 2.统计学标准。 3.社会适应性标准。 4.病因、症状标准。 (三)变态心理的常见类别 1.身心疾病。 2.轻度的心理变态。 3.人格障碍与性变态。 4.严重的心理变态。 5.大脑疾患及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变态。 6.各种特殊条件下的心理变态。 二、变态心理的形成原因 (一)变态心理的生物基础 (二)心理因素在变态心理产生中的作用 (三)心理变态的

2、社会文化根源 三、变态心理与犯罪行为 (一)变态心理者的犯罪现象概况 1.变态心理的发生率。 2.变态心理者的犯罪率。 返回 (二)变态心理现象与犯罪行为 1.感知觉变态与犯罪行为。 2.注意变态与犯罪行为。 3.记忆变态与犯罪行为。 4.思维变态与犯罪行为。 5.情绪情感变态与犯罪行为。 6.意志变态与犯罪行为。 7.智能变态与犯罪行为。 8.意识变态与犯罪行为。 (三)变态心理患者犯罪的基本特点 1.变态心理者的犯罪动机。 2.变态心理者犯罪的行为特征。 3.变态心理者在犯罪后的一般表现。 返回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变态心理与犯罪 一、精神病 (一)精神病与犯罪 1.精神分裂症 2.偏执性精

3、神病 4.情感性精神病 5.反应性精神障碍 6.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 (二)精神病人违法犯罪的特点 1.动机不明或离奇。 2.危害行为极端残忍而不符合常情。 3.作案往往无预谋与计划,常常是冲动性的,单独 作案,缺乏自我保护。 二、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是一种 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人格发展内在不协调的状 态。 (一)人格障碍与犯罪 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冲动型人格障碍 3.偏执型人格障碍 4.分裂型人格障碍 5.情感型人格障碍 6.轻佻型人格障碍 7.孱弱型、社会疏离型、幼稚型人格障碍 8.怪癖型人格障碍 (二)人格障碍犯罪特点 1.一般带有偶

4、然性,作案前较少预谋,有的甚至没 有预谋。 2.违法目的不明显。 3.自我保护性差,在危害社会的同时亦对自身造成 不利,甚至对自身的损害更大。 4.作案类型多为攻击型、爆发型。由于病理性的猜 疑、记仇,极易进行报复性的伤害、凶杀、毁物、 破坏、纵火等恶性犯罪。 5.由于性格极其异常且顽固,常进行持续性犯罪, 行为习惯难以改变。 6.犯罪活动一般是单独进行。 三、性变态 性变态,又名性倒错、性偏离和性心理障碍, 指性心理与性行为严重偏离正常轨道,表现为性爱 对象、性身份、性目的或满足性欲的方式异常。 (一)性变态与犯罪 1.恋童癖 2.近亲相奸癖。亦称乱伦。 3.恋物癖 4.恋尸癖 5.异装癖

5、6.露阴癖与窥淫(阴)癖 7.摩擦癖。亦称摩擦淫 8.性施虐癖与性受虐癖 (二)性变态违法犯罪的特点 1.性变态者作案一般都是有预谋和有计划的,对侵 害对象有一定的选择性。 2.有自我保护能力,往往会采取某些掩饰罪行和逃 避打击的反侦查手段。 3.作案有一定的较为固定的行为模式并系列性作 案。如系列性施虐色情毁装、毁容或其他较固定部 位的伤害。 4.作案手段凶残,特别是性施虐狂表现更加突出。 5.缺乏罪责感、焦虑感,抓获后比较容易交代问 题,对犯罪过程能较清楚地陈述。 四、精神发育迟滞 (一)精神发育迟滞与犯罪 1.轻度精神发育迟滞。 2.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3.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4.极重度

6、精神发育迟滞。 (二)精神发育迟滞违法犯罪的特点 返回 第三节 变态心理犯罪的法律责任与 防治 一、变态心理犯罪的法律责任 (一)法学依据 (二)变态心理者责任能力的分组与鉴别 1.精神病和精神发育迟滞的责任能力划分。 (1)无责任能力 (2)部分责任能力 (3)完全责任能力 2.性变态者的法律责任 3.人格障碍者的法律责任 (1)反社会人格。目前国内外绝大多数司法精神病学 家曾认为反社会人格者应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 (2)情感性人格,强迫性人格,孱弱型、社会疏离型 与幼稚型人格等几种人格障碍者,在出现犯罪行为 时应具有完全责任能力。 (3)偏执性、分裂性和爆发性人格障碍者,在实施危 害行为时如果障碍的程度较严重并明显影响了患者 的辨认或自控能力时,可评定为部分责任能力,否 则应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 (4)癔症性人格障碍者在癔症发作时实施了犯罪行 为,应评定为部分责任能力,否则应评定为完全责 任能力。 二、变态心理犯罪的预防及其治疗 (一)变态心理犯罪的预防 1.发病的预防 2.犯罪的预防 (二)变态心理者的治疗 1.药物治疗 2.电休克疗法 3.心理治疗 4.康复治疗 返回


注意事项

本文(第13章 变态心理犯罪.ppt)为本站会员(peixunshi)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