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古代中国通史提纲.doc

  • 资源ID:3354817       资源大小:88.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代中国通史提纲.doc

1、上看来,他非常温和豪放,然而其中贯穿着激烈的解放斗争中锻炼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敏锐高深的智慧。这样的人恐怕就是举世无双的巨人吧。 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材料三 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作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 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请回答:(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欧美国家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指什么?孙中山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摘抄原材料不得分)1924年后,孙中山在解决该问题上有什么新主张?(2)结合材料二,指出毛泽东“敏锐

2、高深的智慧”在20世纪2040年代的“解放斗争中”的主要体现。(3)材料三中外国学者对邓小平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位伟人有何共同特点。22. 阅读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二 孙中

3、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摘编自孙中山全集材料三 西周时期,夏商周三族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民族雏形夏。西周后期,北方民族戎狄内迁,南方自称“蛮夷”的楚国强大起来,威胁诸夏,夏民族意识高涨,于是改族称为“华夏”,意为“大而华丽”,以区别夷狄的“野蛮”,“夷夏之辨”由此出现。到春秋中晚期,孔子作春秋以礼乐文化作为判别夷夏的最高标准。孔子还主张对周边民族采取怀柔政策,他的弟子就有来自夷狄地区的子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民族

4、观成为中国传统民族观的基本主张。摘编自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材料四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分子发挥“夷夏之辨”中开放的一面,主张学习西方,为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19世纪末,维新派考证了“夷夏之辨”的本义,提出诸国平等的观念。梁启超是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他于1901年提出:“民族主义者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将“五族共和”“五族平等”确立为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开始将反帝与反封建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了近代民族主义新的内涵。摘编自耿云志近代思想史上的民族主义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

5、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做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民族观相比,中国近代民族观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民族观。2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材料二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

6、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材料三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请回答:(1)材料一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

7、的民族观又有何新的发展?(3)结合材料三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说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24. 孙中山先生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汉族光复 ,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1919年三民主义材料二 1920年10月31日,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致函孙中山,表示坚信中国人民“将会走上与帝国主义的世界性压迫进行斗争的道路”,希望建立贸易关系和相互友好合作。随

8、后孙中山与苏俄越走越近,思想上也完成了以“英美为师”到“以俄为师”的转变。在著名的孙越宣言中,两国达成了反对世界列强进行民族压迫等一系列的共识。在孙中山的文章著作和讲话中,都能体现出那种昂扬向上的国际主义般的民族主义精神和与世界各民族并驾齐驱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陈天翔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变化及对中华民族的构建材料三我们今日要把中国失去了的民族主义恢复起来 ,用此四万万人的力量为世界上的人打不平,这才算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天职。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而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民族主义过于狭隘,应该提倡世界主义。近日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

9、理所诱惑。但是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应该讲的。我们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1924年民族主义完成下列要求:(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思想转变的背景以及由此展开的实践活动。(3) 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并说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4) 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的特点。25.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传播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盖民族主义 ,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

10、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经济之压迫, 致吾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 苟无民族主义, 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 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 ,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

11、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 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5月1日, 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1924年的新内涵。结合史实说明在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革命的新发展。(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打破日本“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的幻想的

12、事件是什么。“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和确立的过程。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不愿帮助少数人去增殖他们的势力,直至成为财阀”“以社会主义为归宿”体现了孙中山希望节制资本,使社会财富可以均衡地分配。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选B。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 AD.“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说明体现了

13、三民主义的思想,其思想缘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与西方的启蒙思想,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精神,故AD正确。B.“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说明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革命全新内容,故B正确。C.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故C错误。故选C。3.【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表格信息。【解答】C.根据表中信息可知,三民主义不仅吸收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同时也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故C正确。ABD.说法均不准确。故选C。4.【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略5.【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

14、息。【解答】A.题干反映孙中山近代民族国家构想的变化,与民主共和制的实质无关,故不选A。BC.两项说法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不选BC。D.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族国家的观念由反满族统治到民族统一观念的形成,说明孙中山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这种变化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故D正确。故选D。6.【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孙中山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下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和农民部,支持工人运动讲习所及农民自卫军,可见他具有鲜明的扶助农工倾向,故A正确。B.“实现了国民各阶层的普遍觉醒”不符合史实和本题的主旨,故排除

15、B。C.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北伐战争,而孙中山已于北伐开始的前一年(1925年)去世,故排除C。D.“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革命新道路,与孙中山无关,故排除D。故选A。7.【答案】C【解析】略8.【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题干强大的是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该项不是题干主旨,故排除A。B.据“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所学可知,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有一致之处,都要求反帝反封建,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故B正确。C

16、.改组国民党与题干不符合,故排除C。D.该项是新三民主义提出后带来的影响,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故排除D。故选B。9.【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民生主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孙中山认为实现民生主义最切实的举措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故A项错误。B.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是不断发展的,由最初的平均地权发展到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反对资本家和地主的剥削压迫,有利于维护工农民众的权益,故B项正确。C.有效缓解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D.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并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B。10.【答案】A【解析】【分析

17、】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解答】A.表格所示为孙中山对三民主义进行的新解释,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奠定了第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故A项正确。B.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B项错误。C.孙中山自始至终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D.该项与题干无关,故排除D。故选A。1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要求具备正确解读题干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B.题干“中国几千年来所战的都是皇帝一个问题”体现出孙中山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制,故B正确。A.“推翻清朝”说法片面,故排除B。

18、C.“防止内战”不是主要目的,故排除C。D.题干并未体现“平均地权”的相关信息,故排除D。故选B。12.【答案】B【解析】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来的,故A项错误;据题干材料可以得出,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倡导了三大政策,故B项正确;孙中山晚年领导了辛亥革命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平均地权”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来的,故D项错误。13.【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C.由题干“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可知,孙中山主张将民族与民权问题同时解决,即将政治革命与社

19、会革命相结合,故C正确。A.如果A项成立,那么就不会有“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的评论,故排除A。B.这一时期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还未有深刻的认识,其还未发展出新三民主义,无法得出C项结论,故排除B。D.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主张缩小贫富差距,但不可能主张建立贫富完全均等的大同社会,故排除D。故选C。14.【答案】D【解析】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民族革命,材料中“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将其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体现了革命派的斗争策略,故选D项。15.【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

20、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选项赞同社会主义不属于孙中山先生的精神,故排除。这三项反映了孙中山先生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转变,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明确了反帝的主张,更加关注工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到来。故正确。故选B。16.【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要求具备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A.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与兴中会的宗旨相比,中国同盟会的纲领不仅在文句上表述更精确简洁,而且增加了“平均地权”,比较完整地体现出了孙中山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思想,表明同盟会的纲领在革命目标上的巨大进步,

21、故A正确。BC.从“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孙中山的近代民族观念和民族国家构想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故排除BC。D.兴中会的宗旨中没有社会革命的内容,故排除D。故选A。17.【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和三民主义的影响,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A.各界思想趋同的表述不符合事实,故排除A项。B.标榜主义不是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故排除B项。C.本题意在强调为什么北洋军阀专制统治也要打着民主人权的幌子。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成为时代的潮流,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时代的潮流影响下,也不得不抬出“民主”这块牌子,故C符合题意。D.他们

22、只是“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可知这些人根本不接受三民主义,并非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故排除D项。故选C。18.【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南方省份定期发行关于农民运动的刊物”“以三民主义耕者有其田等为话题”等信息可推知此应为国民革命时期,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南方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故选C项。19.【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等信息可推知“革命的三民主义”应为新三民主义。A、C两项均为旧三民主义,排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B项正确;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

23、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于中共二大上,D项错误。故选B项。20.【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与“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可知,材料强调孙中山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A、B两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均排除;材料未体现C项,故排除。21.【答案】(1)“社会问题”指贫富分化问题严重。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涨价归国家所有)。提出实行“耕者有其田”。(2)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理论。(3)符合。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4、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了世界和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4)共同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事求是。【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材料“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体现了社会问题是贫富分化问题严重。第二小问,材料“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体现孙中山解决的方案是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涨价归国家所有)。第三小问,根据所学,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即实行“耕者有其田”。(2)本

25、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内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所学内容,毛泽东思想在20世纪2040年代的主要体现在创造性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创造性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3)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内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外国学者对邓小平的评价符合实际,“最成功的改革家”体现在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中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现代化之父”体现在邓小平的领导,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世界和平的

26、维护者”体现在邓小平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了世界和平;“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体现在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4)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的共同特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三位伟人的共同特点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事求是。22.【答案】(1)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2)变化:扬弃“夷夏之辨”,主张学习西方;宣扬国内与国外各民族平等;反对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

27、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原因:西方列强的侵入,民族危机的加深;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新的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近代政治运动的推动,如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等;西方近代民族观对中国的影响。(3)坚持民族团结与民族平等,增强民族凝聚力;坚持民族自信,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坚持开放进取,认清自身不足,学习他人所长。【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主思想,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概括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不同点:根据材料一信息“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可知王韬思想

28、是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根据材料二信息“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可知,孙中山的思想为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根据材料一、二信息综合分析,可以概括出二者的共同思想为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2)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思想,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三、四信息并结合做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观的新变化主要从对传统民族观念的扬弃,中国近代面临的民族危机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注意结合好材料信息进行根据。关于原因分析,主要从内因、外因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区

29、分好层次,把材料三、四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注意中国近代时代背景。(3)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观,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我们应该坚持的民族观,主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我国目前民族建设的形势,主要从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学习进取等方面进行论述即可,坚持我国的正确民族政策原则、观念,防止出现偏颇。23.【答案】(1)中国民族危机严重;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在中国传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内容: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民族统一(“五族共和”)民族平等。意义:有利于化解民族矛盾、团结各民族进行革命。新发展:国民革命时期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解放。(3)辛亥革命解

30、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其失败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新的革命道路。【解析】(1)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2)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时期和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24.【答案】(1) 变化: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民族主义主要是以“驱满”和“反清”为主要特征。辛亥革命后,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创建,其民族主义思想以“五族共和”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为主要内涵。(2) 背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维护共和斗争的失败;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和影响;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革

31、命精神。实践活动: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3) 内涵: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强调自求解放。关系: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4) 特点:承认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始终将谋求国家的统一作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涵;在处理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关系上,反对以强凌弱,寻求民族主义与世界大同理想的辨证统一。【解析】略25.【答案】(1)新内涵:对外反帝,对内各民族平等。新发展:北伐战争,收回九江、汉口英租界,打击了帝国主义。(2)淞沪会战。表现:政治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军事上,正面战场大规模会战和敌后战场相配合。(答具体会战、百

32、团大战、少数民族武装等可酌情给分)(3) 过程: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了初步探索,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 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可知对内反对封建势力,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第二小问,结合“1924年”和国民革命的史实,围绕着北伐战争、收回九江等租界和打击帝国主义来阐述。(2)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主义。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政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军事方面(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配合)的表现来阐述即可。(3)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材料中“1941年5月1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可从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方面来阐述。第23页,共23页


注意事项

本文(古代中国通史提纲.doc)为本站会员(A小芳)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