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和辐射效应研究.pdf

  • 资源ID:366588       资源大小:1.48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和辐射效应研究.pdf

1、貨幣銀行學之外的金融世界台灣大學經濟系大學部演講謝煜鴻 2006.9.21從全球金融業談起108/6/1 2演講者簡歷進入台大地質系1992 19971999 2002 20051994轉入台大經濟系畢業入伍-退伍,進入萬泰銀行服務-消費性貸款專員-徵信處領組-進入台灣工業銀行-任職風險管理部-任職綜合企劃部-進入國泰金控-任職綜合企劃處策略規劃部,負責M&A及中國業務規劃考入台大EMBA學分班台大EMBA學分班結業考入台大經 所在研職專班2001 2004台大經研所在職專班畢業2006108/6/1 3Agenda 從全球經濟看金融業 全球金融業 況概 金融 業工作 觀產 概 如果 想進入金

2、融業你108/6/1 4金融業是做什麼的!?Balance Sheet家計單位(資金剩餘者)公司企業(資金需求者)DebtLoanStocks銀行保險證券投信資本市場(股、債市)存款保單基金股票/債券 金融機構:資金的仲介者108/6/1 5全球股市排名108/6/1 6金融機構發展潛力13.278.84.946.693.32 14.262.0610.896.176.510.350123456780 3 6 9 12 152007 GDP% (F)Financial / GDP(%)泰菲韓印尼台新印度馬越日港010203040506070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

3、000GDP Per capita (美元)%菲印度泰馬 台韓 港新日中家計信貸占GDP比重 金融業占GDP比重 希望在 個國家的金融業工作?你 哪108/6/1 7Agenda 從全球經濟看金融業 全球金融業概況 金融 業工作 觀產 概 如果 想進入金融業你108/6/1 8台灣主要金融機構排名Short Name Currency Adj Market Cap(USD Mn) Net Income(2005)1 CATHAY FINANCIAL 17518.11 21787.052 MEGA FINANCIAL H 7495.02 22529.693 FUBON FINANCIAL 637

4、5.06 10641.254 CHINATRUST FINAN 5843.67 16120.285 CHINA DEVELOPMEN 4071.69 10489.916 FIRST FINANCIAL 3835.24 14175.387 HUA NAN FINANCIA 3752.40 9526.878 SHIN KONG FINANC 3788.24 7055.629 SINOPAC FINANCIA 3268.60 5787.0210 CHANG HWA BANK 2781.86 (36515.75)11 TAISHIN FINANCIA 2650.56 (2913.56)12 TAIWA

5、N COOP BANK 2471.51 2634.3513 YUANTA CORE PAC 2217.43 1224.7614 E.SUN FINANCIAL 1965.86 4656.3515 FUHWA FINANCIAL 1320.02 (1207.56)資料來源:Bloomberg,市 截至值 2006.9.19, Net Income為2005年資料,單位 台幣為108/6/1 9亞洲主要金融機構排名Short Name Currency Adj Market Cap(USD Mn) Net Income(2005)1 HSBC HLDGS PLC 206,716 15,0812 M

6、ITSUBISHI UFJ F 137,186 8,9523 BANK OF CHINA-H 110,158 3,1634 CHINA CONST BA-H 95,565 5,7495 MIZUHO FINANCIAL 92,217 6,9806 SUMITOMO MITSUI 79,545 6487 MANULIFE FIN 49,712 2,7198 CHINA LIFE INSUR 49,042 1,1369 COMMONW BK AUSTR 44,622 2,93510 NATL AUST BANK 44,127 3,16311 AUST & NZ BANK 37,680 2,3101

7、2 NOMURA HOLDINGS 35,414 15813 RESONA HOLDINGS 33,998 2,64214 STANDARD CHARTER 33,263 1,94615 WESTPAC BANKING 31,515 2,157 資料來源:Bloomberg,市 截至值 2006.9.19, Net Income為2005年資料,單位皆 美金百為萬元108/6/1 10全球主要金融機構排名Short Name Currency Adj Market Cap(USD Mn) Net Income(2005)1 CITIGROUP INC 243,687 24,589 2 BANK

8、 OF AMERICA 235,029 16,465 3 HSBC HLDGS PLC 206,716 15,081 4 AMER INTL GROUP 169,777 10,477 5 JPMORGAN CHASE 161,421 8,483 6 BERKSHIRE HATH-A 149,366 8,528 7 MITSUBISHI UFJ F 137,186 8,952 8 AXA-CEDEAR 133,516 5,187 9 WELLS FARGO & CO 120,008 7,671 10 UBS AG-REG 119,487 11,258 11 BANK OF CHINA-H 110

9、,158 25,921 12 ROYAL BK SCOTLAN 108,601 5,501 13 BNP PARIBAS 98,567 5,852 14 SANTANDER 96,904 7,729 15 CHINA CONST BA-H 95,565 5,749 資料來源:Bloomberg,市 截至值 2006.9.19, Net Income為2005年資料,單位皆 美金百萬為元 CF40 课题 报告 2013 年 9 月CF40 课题 报告 2013 年 9 月 课题 报告 2013 年 9 月 CF40 课题报告 2013 年 9 月 基于 G20 视角的我国国际经济金融战略问题研究

10、 ( 终 审 稿) 课题主持人:金中夏 2013.9 2 基于 G20 视角的我国国际经济金融战略问题研究 CF40 课题报告 2 2013 年 9 月 3 顾问:易纲 李克新 陈诗新 各章主要执笔人: 第一章 郭学军 第二章 查道炯 李良松 第三章 黄 薇 龚 俸 郭凯 第四章 周 晴 郭学军 执笔人: 郭学军 查道炯 黄薇 龚俸 周晴 袁佳 李良松 郭凯 莫万贵 姚 斌 姜晶晶 熊爱宗 曹莉 高鼎新 查宏 策划与总撰:金中夏 3 基于 G20 视角的我国国际经济金融战略问题研究 CF40 课题报告 3 2013 年 9 月 3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 5 第一节 从 G7 到 G20:国际

11、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及未来可持续性 5 第二节 G20 同各国际组织的联系及我国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情况 . 12 第三节 G20 的权力、决策架构及其在未来国际经济金融治理格局中的地位 . 17 第四节 中国参与 G20 的情况 . 22 第二章 G20 成员国的利 益关系分析 . 25 第一节 从国际政治框架和历史文化角度看 G20 . 25 第二节 从国际经济和金融角度看 G20 成员的利益关系 . 30 第三节 G20 成员利益格局演变的可能性分析 . 44 第四节 细分对手方,拓展 G20 框架内的多种利益共同体 . 58 第三章 中国的 G20 议题策略 . 63 第一节 确定对外倡导

12、新议题的原则 . 63 第二节 主动提出对我有利的议题 . 71 第三节 积极参与对我有益的议题 . 102 第四节 妥善应对我处于弱势的议题 . 104 第四章 建设性参与 G20 框架、优化我国国际经济金融布局的战略选择 . 113 4 基于 G20 视角的我国国际经济金融战略问题研究 CF40 课题报告 4 2013 年 9 月 3 第一节 客观认识我国在 G20 中的定位,积极参与并有所作为. 113 第二节 树立由内而外、内外兼修、内圣外王的理念 . 115 第三节 妥善处理好几组关系 . 117 第四节 超越 G20 拓展更多利益共同体 . 119 第五节 重点推出有自身特色的议题

13、 . 124 第六节 完善国内的决策和组织支持体系 . 127 5 基于 G20 视角的我国国际经济金融战略问题研究 CF40 课题报告 5 2013 年 9 月 3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从 G7 到 G20: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及未来可持续性 一、 G20 峰会的诞生 2008 年,源 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短短数月内,危机从金融业传染至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从美国本土扩张至世界主要经济体。其来势之猛让世界各国政府充分认识到,如不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21 世纪的这场金融危机将造成比上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萧条”更严重的灾难。同年 11 月 14 日至 15 日,来自 20 个世界主

14、要经济体 1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齐聚美国华盛顿,为全球经济把脉,并一致“决心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实现世界金融体系必要改革。” 2二十国集团( G20)领导人峰会由此诞生。 二、 截至 2012 年, G20 共举行了 7 次领导人峰会 3,出 台了一系列积极务实举措,特别是在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国际金融监管、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2009 年 G20 匹兹堡峰会将 G20 确定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 4。 从作用上看, G20 站在全球经济治理的制高点和最前沿的位置,是全球经济发展方向的领路人, 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逐步确立, 这在金融危机期间得到

15、充分体现 , 也获得 广泛认可。 G7 形成并演变成 G20 的历史进程 G20 进程及其代表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并非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新产物。上世纪 70 年代,在经历了二战后近 30 年的繁荣 后,世界经济面临巨大挑战。一是美国总统尼克松于 1971 年 8 月正式宣布废除 1 盎司黄金 =35 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实施浮动汇率,标志着二战后确立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二是 1973 年至 1974 年爆发石油危机,国际油价翻了 4 番,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出现1 这 20 个经济体分别是: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

16、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印尼、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和欧盟。 2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华盛顿峰会宣言。 3 这七次峰会分别是:华盛顿峰会( 2008 年 11 月 15 日)、伦敦峰会( 2009 年 4 月 1 日至 2 日)、匹兹堡峰会( 2009 年 9 月 24 日至 25 日)、多伦多峰会( 2010 年 6 月 26 日至 27 日)、首尔峰会( 2010 年 11 月 11日至 12 日)、戛纳峰会( 2011 年 11 月 3 日至 4 日)、洛斯卡沃斯峰会( 2012 年 6 月 18 日至 19 日)。 4 二十

17、国集团匹兹堡峰会领导人声明。 6 基于 G20 视角的我国国际经济金融战略问题研究 CF40 课题报告 6 2013 年 9 月 3 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在此背景下,世界主要经济体迫切需要加强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恢复因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带来的国际汇兑紊乱、国际贸易锐减,共同推动世界经济恢复增长。 1973 年 3 月,美国、英国、西德 、法国四国财长在美国白宫图书馆举行首次会议,史称“图书馆集团”( Library Group) 5。同年 9 月,日本财长应邀加入,五国集团( G5)雏形初具。鉴于这种新型沟通方式的良好效果, 1975 年,法国总统德斯坦主持召开首次 G5

18、领导人峰会,并邀请意大利作为非正式成员参加。 1976 年,随着意大利和加拿大正式加入,七国集团( G7)正式成立。此后的数十年里,世界七大发达工业化国家领导人通过年度会晤方式就世界经济形势交换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达成政策共识,在财政、金融、货币、贸易等全球经济治理诸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G7 在相当 长时期内被视为全球经济“指导委员会”。 随着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俄罗斯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应邀参与 G7 峰会期间的部分活动,并于 1997 年正式成为成员。 G7 由此变成八国集团( G8) 6。 与此同时,拉美和亚洲国家先后爆发金融危机 7,促使 G8 意识到,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应获

19、得更多关注。一方面,在财长和央行行长层面, 1999年成立 G20 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就财政、金融领域具体政策进行沟通协调。另一方面,在领导人层面, 2005 年成立了 G8 同 5 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机制( G8+5) 8,作为对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 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补充。 然而,上述安排具有明显缺陷。一方面, G8 意识到邀请新兴市场国家在部长级层面参加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效果超出预期 9。另一方面, G8 也意识到只邀请新兴市场国家领导人在 G8 峰会期间参加“边会”,而不参与关于全球经济治理的实质讨论,既是对发展中国家及其领导人的侮辱,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10。因此,要么 G8

20、 做出制度性改变,真正纳入新兴市场国家,要么新兴市场国家就会创建他们自己的机制 11。随着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 G20 最终升级为领5 Gordon S. Smith, G7 to G8 to G20: Evolution in Global Governance, CIGI G20 Papers, No.6, May 2011。 6 同上。 7 这些金融危机包括: 1994 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7-98 年亚洲金融危机(印尼、韩国、泰国), 1998 年俄罗斯金融危机, 1999 年至 2002 年土耳其金融危机, 2000 年至 2001 年阿根廷金融危机。 8

21、这 5 个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 9 作为 G20 机制的发起人和倡导者,加拿大前总理保罗马丁曾惊讶于 G20 财长会机制的高效( The G20 finance ministers group proved its worth as a way of opening up and rationalizing the international dialogue. Paul Martin, in particular, was by its effectiveness.)同 5。 10 同 5。 11 Martin Paul, Hell or High Water: M

22、y Life In and Out of Politics. Toronto: McClelland & Stewart, 2008. 7 基于 G20 视角的我国国际经济金融战略问题研究 CF40 课题报告 7 2013 年 9 月 3 导人峰会机制,并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宏观经济 政策对话和协调的最重要平台。 三、 对 G-N 形式组合兴起并不断演变的分析 从最初的 G5,到 G7、 G8 的盛极一时,再到 G8+5 的出现,最终发展到 G20,由若干国家组成的非正式国家集团模式在上世纪 70 年代以后的全球经济治理中方兴未艾。其中,国家集团的形式( G)是恒量,而由哪些国家参

23、与( n)以及以何种方式参与(例如需不需要以“ +”的方式参与)是变量。这恰恰反映了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全球经济治理的特点,也说明了 G-N 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 (一)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对全球公共产品的需求是根本动力。 从经济角度看,全球化是 指“由人类创新和技术进步引发的历史进程,表现在通过货物、服务以及资本跨境流动带来的世界经济不断一体化。” 12在 19 世纪后半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全球化趋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正在形成。与任何一个国内市场一样,超越国界的世界市场也需要必要的公共产品来维护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包括有序的汇率安排,共同的贸易规则等。一些学者因

24、此提出国际机制( International Regimes)理论,指的是某个国际关系领域内的一系列隐含或明示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行为体围绕它们形成相互预期 13。经济全球化要求一定的国际机制安排来提供必要的全球公共产品。 (二)国家集团治理形式是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乃至后冷战时代的客观选择。 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最突出表现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从 19 世纪末到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货币体系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 19 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作为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其主导的金本位制度有力支持了第一波全球化浪潮。第二阶段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上世纪 20、 3

25、0年代,在“英国无力扮演主导者角色,而美国尚不愿接受这一角色” 14的情况下,旧的金本位制崩溃 ,新 的货币体系尚未建立,各国货币竞相贬值,“贸易战”大打出手,“以邻为壑” 15的政策成为各国争相自保的“救命稻草”。最终,经济危机席卷各主要经济体,“大萧条”的困境令各国难以自拔,客观上催化了二战的爆12 IMF, Globalization: A brief Overview,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ssues Brief, 108, No.2, May 2008 13 Stephen D. Krasner, Structural Causes an

26、d Regime Consequences:Regimes as Intervening Variables, International Regimes, edited by Stephen D. Krasner, 1-21,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3. 14 Barry Eichengreen, Hegemonic Stability Theor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No.2193 15 Beggar-Thy-Neighbo

27、ur 8 基于 G20 视角的我国国际经济金融战略问题研究 CF40 课题报告 8 2013 年 9 月 3 发。第三阶段是二战后到上世纪 70 年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绝对霸主,通过构建战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确保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经济秩序顺利运行。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定运行 30 年后,世界经济在上世纪 70 年代又站在了十字路口。一方面,尽管美国仍是头号经济强国,但因无法维持美 元同黄金的固定汇率而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并在接踵而至的石油危机的冲击下,美国对全球经济的统治力显著下降。另一方面,各主要经济体都意识到必须避免重蹈上世纪

28、20、 30 年代覆辙,“以邻为壑”、各自为战的政策没有出路。在此背景下,主要经济体之间开展政策协调,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指导,维护国际金融、货币、贸易体系的有序运行,是符合各方利益的共同选择。总之,国家集团治理模式因而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实选择。 冷战结束是加速多边治理结构发展的重要条件。 冷战结束后,两大对立阵营已经消亡。可与美国抗衡的大国和大国 集团不复存在,全球呈现出美国一超独大、多国格局并存的局面。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得以协调出一个 G20 多边组织,此外已无其他大国。从全世界角度看 G20 的出现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它创造出一种可能性,使大国之间的竞争可以在一个既定框架下

29、进行协调。 (三)参与国家的数量是世界经济政治格局调整的必然结果。 在国家集团治理模式成为必要的前提下,由哪些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则是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化调整、各国综合实力继续消长变化的结果。进入本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金融全球化飞速推进,商品、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在全球 范围内前所未有地流动,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空前提高。同时,全球化带来世界经济增长点的多元化,积累并增大了经济金融领域的风险和挑战,任何一国无力单独应对的情况更加凸显。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压力和紧迫性上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应对、规范、塑造全球化发展方面力

30、不从心。 G7 主导下的传统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能力愈显不足。相对而言, G20 代表性广,行动能力强,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的作用凸显,地位上升。由 G20 峰会协调南北主要各方经济利益,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引领并指导国 际经济金融机构,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南北经济力量对比失衡的现象发生变化。面对新兴大国日趋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9 基于 G20 视角的我国国际经济金融战略问题研究 CF40 课题报告 9 2013 年 9 月 3 力,发达国家需要通过某种制度性安排实现“共治”。如前所述, G8+5 的出现一定程度反映了对

31、现有体系的改良和修补,但这种过渡性安排未赋予新兴市场国家足够的平等地位、参与决策权和规则制定权。 G20 的出现使新兴市场国家首次以平等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这既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客观变化,也将推动这一格局继续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 (四)经济金融危机和主要大国利益博弈是促使治理模式调整的催化剂。源自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对全球各国产生严重冲击,而且更凸显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缺陷和不足。危机的全球传导性促使主要大国通过多边机制寻求相互协调与合作,各方均有意探寻合适的大国合作平台,以协调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引领国际合作。 G20 峰会脱颖而出成为顺理成章之事。首先, G20 成

32、员涵盖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国际金融中心,经济总量占全球 85%,人口占三分之二,在世界经济领域具有广泛代表性和一定的合法性。其次, G20 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成立 10 多年 来,在推动主要大国宏观经济政策对话与协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世界经济金融领域的作用举足轻重, G20 向更高层次发展有一定基础。 同时,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调整与重塑,实质上也是全球经济权益的再分配和主要大国及全球经济地位的再调整。 G20 峰会机制化既是 G8+5 对话会与 G20两大机制影响力此消彼长的反映,更是美、欧、新兴市场三股力量博弈与妥协的产物。对美国而言,奥巴马政府几经掂量,高调力推 G20 峰会机制化,体

33、面结束G8+5 对话。这反映出美战略考虑:在金融危机后,美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面临欧洲“争权”,新兴大国“要权 ”的双重压力,而 G20 既能反映新兴大国代表性,且美传统盟友较多,美可藉此规范新兴市场国家并制衡欧洲,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主导权。对欧洲而言,法、德、意等国家虽曾一度希以 G8+5 为基础打造对欧洲更有利的 G14 机制,但对确保其发言权无实质损害的 G20 也能接受。对新兴大国而言, G20 是现阶段最有利于其平等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机制。澳大利亚、韩国等更是力挺 G20 峰会机制化,借此顺势跻身全球经济治理决策圈。 总之,从 G7 到 G20 的进程是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推动下,在世界

34、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南升北降”深入调整的背景下,各主要经 济体根据自身实力和战略需要进行博弈而形成的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均衡。 四、 G20 机制及未来可持续性 G20 财长和央行行长机制诞生仅 14 年,峰会机制则只有 5 年历史,总体上10 基于 G20 视角的我国国际经济金融战略问题研究 CF40 课题报告 10 2013 年 9 月 3 仍属于处在起步阶段的新兴机制。 G20 未来如何发展,是否能真正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导性机制,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能否向发达国家与新兴大国力量对比更加均衡的方向持续调整。 总体上, G20 是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推动下,在世界政治

35、经济格局发生“南升北降”深入调整的背景下,主要经济体根据自身实力和战略需要而形成的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均衡 ,而 且目前 发达国家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力对比正在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G20 区别于 G7、 G8 的重要意义在于其符合这种趋势的发展方向, 与以往发展中国家被动接受国际规则不同 , 它 提供了一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以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协调机制和平台,使发展中国家有机会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中。 16但 G20 目前只是一个大国共治的雏形,离真正成熟的全球治理精英模式还有相当距离。 发达国家仍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占据优势和主导地位。可以说,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

36、国际格局还将持续下去。至于具体由多少国家、哪些国家参 与更合理, G20 是否是成员构成最合适、最理想的平台,这涉及全球经济治理的代表性和参与度,但上述“共治”格局所依托的大国合作基础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 G20 能否 从短期危机应对向 全球经济 长期治理 成功 转型。 一方面,不管是 G20 财长和央行行长机制,还是 G20 领导人峰会机制,均诞生于金融危机,其短期危机应对的目标明确、效果显著。 G20 在应对危机过程中积累了较高信誉,这也是 G20 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继续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国际社会更需要一个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发挥长效作用的

37、机制。到目前为止, G20 在此方面的表现毁誉参半,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详见本章第三节),外界对 G20 的质疑声有所增加。如果 G20 不能在未来全球经济治理中顺利完成转型并积累新的信誉,其前景可能面临更多挑战。 同时,应客观看待 G20 的表现,不能简单地将每次峰会能取得多少令外界眼前一亮的成果作为评判 G20 是否有效和转型是否成功的标准。 G20 作为主要大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平台,必然伴随着世界经济周期的波动、各国政策步调的缓急而出现起伏。应对危机的“战时”合作系 G20 高潮之作,不可能一以贯之。 G20在经济复苏时期“不温不火 ”,议程多元化,反映了金融危机后的阶段性调整。从历史经

38、验看,“大国俱乐部”政策协调历来是利益博弈的过程,也必然伴随着16 感谢孙元江专家的意见。 通过子公司经营从传统银行业务到证券、投资咨询、保险经纪的任何金融业务,但并不要求必须从事两种以上金融业务才可以成为金融控股公司。美国这种禁止性规定是贯彻金融业与工商业产权分离原则,延续美国银行业与工商业严格分离的传统,继续发挥直接金融市场在企业融资中的主要地位。欧盟2001年4月6日通过的对金融企业集团中的信用机构、保险业及证券公司之补充监管指令及修订其它相关指令之建议案(以下简称(2001年指令建议案)第13条对金融集团作了如下规定:其业务活动主要为在金融领域内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其至少应包括一个受制实

39、体,受制实体指信用机构、保险企业或投资公司;其至少应包括一保险或再保险业实体,且至少其中另一实体从事某一不同的金融业。我国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法第四条第二款将金融控股公司定义为:“对一银行、保险公司或证券商有控制性持股,并依本法设立之公司”。所谓“控制性持股”,依本条第一款规定系指:“持有一银行、保险公司或证券商已发行有表决权股份总数或者资本总额超过25,或直接、间接选任或指派一银行、保险公司或证券商过半数之董事。”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以金融企业为主的企业联合体,它一般以产权为纽带,在集团的框架下,拥有多家附属金融机构,并通过附属金融机构从事多样化经营,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40、它既是金融企业的一种结合方式,同时也是金融企业集团的一种经营、管理体制。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到现在,定义更加广泛,从广义上说,金融控股公司既包括了以金融为核心的金融集团,也包括了并非以金融作为核心的,只是进行了金融多元化投资的企业集团。而从狭义上来说,也就是从金融控股公司的本义上来说,金融控股公司指的就是以金融业务为核心,以综合经营、交叉整合为目标的金融集团。本文主要从金融控股公司的本义上来分析。金融集团中的控股公司是核心,控股公司通过资本这个纽带,将各个附属企业联系起来,并加以整合。它的实质就是资本投资最优化、资本利润率最大化的资本运动形式。212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历史背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经济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浪潮,带来了金融业创新的迫切需求,金融业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变革的标志之一就是伴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重新出现,一些以控股金融性公司为目的的金融集团,在欧美发达国家悄然涌现。4刍刍n of the thermo fuse with a defined low melting point(有固定低熔点的温度保险丝中的锡焊料);19. Lead in lead oxide g


注意事项

本文(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和辐射效应研究.pdf)为本站会员(杨浈)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