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HJ-T 429-2008 清洁生产标准 化纤行业(涤纶).pdf

  • 资源ID:485097       资源大小:284.3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HJ-T 429-2008 清洁生产标准 化纤行业(涤纶).pdf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T 425-2008 清洁生产标准 制订技术导则 Cleaner production standard Directive for standardization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080408 发布 2008 - 08 - 01 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发布 HJ/T 425-2008 i目 次 前 言 .II 1 适用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 . 2 5 编制原则和标准框架 . 3 6 清洁生产指标确定 . 3 7 编制说明

2、的编写 .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清洁生产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框图 . 7 附件 B(资料性附录)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开题报告提纲 . 9 附录 C(规范性附录)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指标框架示意图 .11 附件 D(规范性附录)行业清洁生产指标要求格式示例 . 12 HJ/T 425-2008 ii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保护环境,加快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标准体系,规范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编制,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框架结构、编制原则、编写规则和工作程序、编制内容和方法以及格式体例的要求。适用于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编制。 本标准为首次发

3、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 2008 年 4 月 8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08 年 8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HJ/T 425-2008 1清洁生产标准 制订技术导则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框架结构、编制原则、编写规则和工作程序、编制内容和方法以及格式体例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

4、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 1.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2 部分: 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GB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12452 企业水平衡与测试通则 GB/T 18820 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 16 号)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6 年第 41 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清洁生产 cleaner production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

5、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注: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3.2 清洁生产标准 cleaner production standard 指依据生命周期分析原理,从生产工艺与装备、资源能源利用、产品、污染物产生、废物回收利用和环境管理六个方面,对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给出阶段性的指标要求,指导企业清洁生产和污染的全过程控制。 3.3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production process and equipment requirements 指对产品生产中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装备的种类、自动化

6、水平、生产规模等方面的要求。 3.4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resources and energy utilization indicators 指在正常的生产工艺中,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新水量、能耗和物耗,以及水、能源和物质利用的效率、重复利用率等反映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 3.5 综合能耗 total prod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指规定的耗能体系在一段时间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为一次能源后的总和。 注:引自 GB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HJ/T 425-2008 23.6 单位产品取水量 quantity of wat

7、er intake for unit product 指企业生产单位产品需要从各种水源提取的水量。 工业生产取水量,包括取自地表水(以净水厂供水计量) 、地下水、城镇供水工程,以及企业从市场购得的其他水或水的产品(如蒸汽、热水、地热水等) ,不包括企业自取的海水和苦咸水等以及企业为外供给市场的水的产品(如蒸汽、热水、地热水等)而取用的水量。 注:引自 GB/T 18820 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 3.7 水的重复利用率 water reuse rate 指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包括循环利用的水量和直接或经处理后回收再利用的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 注:引自 GB

8、/T 18820 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 3.8 产品指标 product indicators 指影响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性能、种类和包装,以及反映产品贮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等的指标。 3.9 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pollutants generation indicators (before end- of-pipe treatment) 即产污系数,指单位产品生产 (或加工 )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量 (末端处理前 ) 。包括废水产生量、废气产生量和固体废物产生量等指标。废水产生量是指污水处理装置入口的污水量和污染物种类、单排量或浓度。废气产生量是指废气

9、处理装置入口的废气量和污染物种类、单排量或浓度。固体废物产生量是指固体废物处理装置入口的污染物种类和单排量。 3.10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waste recycling indicators 指反映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废物可回收利用特征及废物回收利用情况的指标, 如废物利用的比例、途径和技术,以及利用废物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废物利用比例等。 3.11 环境管理要求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指对企业所制定和实施的各类环境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和措施的要求,包括执行环保法规情况、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环境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相关环境管理等方面。 4 标准制修订

10、工作程序 4.1 总体要求 清洁生产标准工作程序应遵循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各有关文档参照此文件和 GB/T 1.1、GB/T 1.2 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编制。 4.2 标准制修订的四个阶段 清洁生产标准的制修订分为四个阶段(见附录 A) :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 组织行业专家、环保专家等有关方面专家组成标准编制工作组;收集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和地方环境法律、法规,国内外相关企业的产品、产值、主要生产过程工艺设备、原材料、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污染物的产生、废物回收利用、环境管理水平等相关数据和资料;根据收集的资料,分析国内外行业清洁生产发展现状、趋势和特征;编制制(修)订

11、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提交标准制修订开题报告(见附录 B) ,采取函审或召开会议的形式进行开题报告的专家论证。 HJ/T 425-2008 3第二阶段(起草阶段) : 进行企业数据调查和必要的实测,了解国内外企业生产工艺、资源消耗、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及污染过程控制状况;分析汇总相关资料和数据;制修订行业典型生产工艺各生产单元清洁生产指标。提交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第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标准的意见和建议;标准编制工作组汇总整理、进一步核查论证相关意见,修改标准征求意见稿。提交标准送审稿及编制说明。 第四阶段(审查和发布阶段)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持召

12、开标准审议会;标准编制工作组根据审议会上的意见和建议,编制标准报批稿及编制说明,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履行审批程序后,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发布实施。 5 编制原则和标准框架 5.1 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编制原则 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编制过程应该体现如下原则: a)突出过程控制原则。标准主要是控制生产过程污染物的产生,使之尽可能地减少到最低水平的前提下,再进行末端治理。标准的制定,应对生产工艺的整个过程和每一生产环节,提出明确的控制目标和要求。注重引导物耗能耗的降低、单位产品的污染物产生量的降低和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b)突出提高效率原则。引导企业生产的资源、能源高效利用,追求低投入、高产出。 c)与相关标

13、准紧密结合原则。标准应遵照国家相关节能、节水、节材标准以及行业准入条件的基本要求,并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相衔接。 d)突出重点原则。标准指标的取舍应突出重点,抓住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和影响清洁生产较大的环节,所设指标应便于数据采集、测定、计算、范围明确清晰,可操作性强。 e)高起点和持续改进原则。标准提出清洁生产三个级别的指标要求,以便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洁生产目标进行持续性改进,引导企业向更高的要求发展。 f)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原则。标准尽可能定量化,但对一些管理、工艺方面的指标不能定量时,也可采用定性的指标。 5.2 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内容框架 行业清洁生产标准采用如下结构: 前言 1

14、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规范性技术要求 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6 标准的实施 6 清洁生产指标确定 6.1 指标分级和分类 6.1.1 指标分级 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原则上将各项指标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为国际清HJ/T 425-2008 4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对于我国特有的行业,三个等级可定义如下:一级为国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二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6.1.2 指标分类 从污染预防思想出发,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原则上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个大类,即:生产工艺与装备

15、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各行业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必要调整。 指标框架参见附录 C,指标格式示例参见附件 D。 6.2 指标的选定 6.2.1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该类指标为定性指标。应通过调查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生产工艺与装备水平,在满足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基础上,采用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清洁生产工艺、装备和制造技术。要具体提出符合清洁生产思想的先进生产工艺、装备和制造技术。 具体指标可包括装备要求、生产规模、工艺方案、主要设备参数、自动化控制水平等。因行业性质不同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6.2.2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16、该类指标为定量指标。可选择行业最常用的经济技术指标。原辅材料应得到充分利用,并在生产过程中不对生态环境产生大的影响;原辅材料应是无毒或低毒的,进入环境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无负面影响或影响轻微。 具体指标可包括原辅料的选择、单位产品原辅材料的消耗、单位产品取水量、水的重复利用率、水的循环利用率、单位产品耗电量、单位产品耗蒸汽量、综合能耗等,因行业性质不同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其中,综合能耗是生产工艺消耗的各种能源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折算为标准煤之和与产品总量之比。各种能源折合标煤系数可结合行业能源消耗种类,参照国家统计局当年发布的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确定。 6.2.3 产品指标 该类指标为定

17、量指标。具体指标可包括产品一次合格率,以及产品(特别是有毒有害主、副产品)贮存、包装、装卸、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的清洁生产要求等。 6.2.4 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 该类指标为定量指标。主要根据总量控制要求,给出单位产品的污染物产生指标,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三类污染物。结合行业污染物产生的特点,应重点关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工业粉尘、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重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行业特征污染物。 6.2.5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该类指标为定量指标。为了避免废物流失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应对其合理有效的综合利用和处置进行规定。对生产过程

18、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应在经济技术可行的条件下,积极拓展综合利用途径,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 具体指标可包括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工艺气体重复利用率、固体废物回用率以及本企业不能HJ/T 425-2008 5回收利用的废物但可作为其他企业的原辅材料的利用率等。因行业性质不同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6.2.6 环境管理要求 该类指标为定性指标。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与清洁生产水平密切相关。应围绕企业管理环节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各个方面,根据行业特点提出规范和改进环境管理的具体要求。 具体可包括环境法律法规标准指标、环境审核指标、生产过程环境管理指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指标、相关方环境管理指标等。

19、因行业性质不同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各项环境管理指标应侧重本行业的环境薄弱环节、特征污染物或环境风险的问题。 6.3 指标值的确定 6.3.1 数据调查和测量 标准指标值的确定,应建立在实际数据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现场清洁生产审核、现场实测、发放调查表、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方法,获取国内和国际企业的实际数据。 调查表可区分为一般调查表和重点调查表两类。一般调查表发往全国主要企业,了解企业的主要物耗、能耗、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环境保护等指标状况。为保证数据的代表性,调查统计的企业数量原则上应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50%以上;( 2) 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量的 20%以上。重点调查表用于典型企业的现场调查和清洁生产审核,以对企业基本情况和各指标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 6.3.2 指标值确定方法 一级指标采用国际先进水平数据。二级指标采用国内先


注意事项

本文(HJ-T 429-2008 清洁生产标准 化纤行业(涤纶).pdf)为本站会员(Koalabear)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