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1∕T 2723-2020 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技术规范(四川省).pdf

  • 资源ID:5626071       资源大小:548.63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1∕T 2723-2020 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技术规范(四川省).pdf

1、 ICS 13.080.99 CCS B 1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7232020 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技术规范 2020 - 12 - 17 发布 2021 - 01 - 01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1/T 27232020 I 目 次 前言 . 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内容与方法 . 2 5 成果表达 . 4 附录 A (资料性)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流程 . 6 附录 B (资料性)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内容 . 7 附录 C (资料性) 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区域划分 . 8 附录 D (资料性)

2、 耕地质量检测项目及方法 . 9 附录 E (资料性) 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 10 附录 F (资料性) 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隶属度 . 12 附录 G (资料性) 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 16 DB51/T 2723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解释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欧阳平、李昆、王永东、李廷轩、代天飞、苟曦、欧阳华璘、杨璇、刘红兵、张奇、武娟、杨皓

3、宇。本文件首次发布。 DB51/T 27232020 1 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 乡镇级行政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7296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 GB/T 33469 耕地质量

4、等级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DB 51/T 1048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第1部分:适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耕地 cultivated land 用于农作物种植的土地。 3.2 耕地地力 cultivated land productivity 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立地条件、自然属性等相关要素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3.3 耕地健康状况 cultivated health condition 耕地作为一个动态生命系统具有的维持其功能的持续能力,用清洁程度、生物多样性表示。 注:清洁程度反映了土壤受重金属、农

5、药和农膜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影响的程度;生物多样性反映了土壤生命力丰富程度。 3.4 耕地质量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3.5 耕地质量等级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DB51/T 27232020 2 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 通过综合指数法对耕地地力、 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进行评价划分出的等级。 4 内容与方法 4.1 概述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是在基础资料收集、调查点布设、调查采样、样品检测基础上,构建耕地质量基

6、础数据库,形成耕地质量评价单元,利用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划分耕地质量等级并进行验证,形成最终耕地质量等级的过程。 评价流程图参见附录A。 4.2 基础资料准备 4.2.1 图件资料 收集评价区域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类型分布图、行政区划图等必要图件资料,以及农田水利分区图、数字高程模型、地貌类型图、 主要交通、 水系等相关图件。图件资料包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4.2.2 文本资料 评价区域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报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水利区划情况,近年种植面积、粮食单产及总产统计资料,土壤典型剖面照片及其对应的景观照片,历年肥料投入情况等资料。 4.3 调查点

7、布设 4.3.1 布点原则 综合考虑行政区划、土壤类型及面积、种植制度、地形部位、点位数量、管理水平等因素,样点基本覆盖区域耕地主要土壤类型(土属或土种)和所有农业乡镇。 4.3.2 布点方法 按照DB51/T 1048规定的分块随机与系统随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布点。 4.4 调查采样 4.4.1 调查内容 在每个点位上开展地理坐标、耕地立地条件、土壤自然属性、土壤健康、田间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等调查,具体内容参见附录B。 4.4.2 采样方法 按照DB51/T 1048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 4.4.3 样品检测 检测项目为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效铜、锌、铁、锰、硼

8、、钼、硫、硅含量,交换性钙和镁(石灰性土壤不测),土壤铬、镉、砷、铅、汞含量等。按照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区域划分(参见附录C),所属青藏区的县,土壤样品加测水溶性盐总量。调查点土壤样品检测项目及方法参见附录D。 DB51/T 27232020 3 4.5 清洁程度评价 以GB 15618规定的筛选值作为评价标准,按照HJ/T 166规定的方法开展评价。 4.6 基础数据库构建 4.6.1 基本要求 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比例尺为1:1万的,采用高斯-克吕格(Gauss-Kruger)投影,按经差3度分带;比例尺为1:5万1:50万的

9、,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经差6度分带;比例尺为1:100万的,采用兰勃特(Lambert)投影或阿尔伯斯(Albers)投影。 长度单位采用米(m),保留一位小数;面积计算单位采用平方米(m2),保留两位小数;面积统计汇总单位采用公顷(hm2),保留两位小数。 矢量数据以Shapefile格式存贮;栅格数据以TIFF、Grid等格式存贮;属性数据以Excel表格或MDB数据库等形式存贮;图片以JPG格式存贮。 4.6.2 耕地质量调查点位图 汇总调查内容、检测结果等数据,形成耕地质量基础数据表。以耕地质量基础数据表为基础,利用调查点位经纬度坐标生成耕地质量调查点位图,包括矢量数据层及属性数据

10、表。 4.6.3 耕地资源管理单元图 利用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提取耕地地块,与土壤类型分布图、最新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集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行政区划等信息为一体的耕地质量评价单元。 4.6.4 其他数据 空间数据图层,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耕地地块分布图、土壤类型分布图、行政区划图、水系图、道路图以及其它相关图层。 属性数据,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及代码、行政区划名称及代码、土地利用类别及代码、水系、道路以及耕地质量基础数据等。其他属性数据库中各数据项的规定,包括字段代码、字段名称、字段别名、英文名称、释义、数据类型、数据来源、量纲、数据长度、小数位、值域范围、备注等内容参照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11、字典。 4.7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 4.7.1 评价指标确定 四川省各区域耕地质量指标由基础性指标和区域性补充指标组成。 其中, 基础性指标包括地形部位、有效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耕层质地、土壤容重、质地构型、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生物多样性、清洁程度、障碍因素、灌溉能力、排水能力、农田林网化率等14个指标。区域性补充指标包括海拔、酸碱度和盐渍化程度, 其中西南区的区域性补充指标为海拔和酸碱度; 青藏区的区域性补充指标为海拔和盐渍化程度。四川省各县(市、区)所属二级农业区参见附录C。 4.7.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按照GB/T 33469,采用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

12、。评价指标的权重参见附录E。 DB51/T 27232020 4 4.7.3 隶属度计算 按照GB/T 33469,对数值型评价指标采用特尔斐法与隶属函数法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隶属函数,对定性概念型评价指标采用特尔斐法直接给出隶属度。四川省各评价指标隶属度参见附录F。 4.7.4 评价单元赋值 按照确定的评价指标,将耕地质量调查点位图属性数据赋值给耕地资源管理单元图。酸碱度、有机质、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指标采用空间插值后栅格化赋值于评价单元;海拔指标采用DEM栅格图叠加赋值;质地构型、有效土层厚度、土壤容重指标用土壤类型图关联赋值;地形部位指标采用与地貌类型图叠加归并赋值; 其他概念型指标

13、如盐渍化程度可采用以点代面等方法进行赋值, 也可采用其它方法赋值。 4.7.5 耕地质量综合指数计算 以赋值后的耕地资源管理单元图为基础, 按照GB/T 33469, 采用累加法进行耕地质量综合指数计算。 4.7.6 耕地质量等级划分 根据计算出的耕地质量综合指数,采用累积频率曲线法确定分级标准,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将耕地质量等距划分为10个耕地质量等级。 耕地质量综合指数越大, 耕地质量水平越高, 一等地耕地质量最高,十等地耕地质量最低。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参见附录G。 4.7.7 结果验证 依据耕地质量等级划分结果, 结合评价区域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报告、 历年肥料投入情况等数据资料,采用产量

14、对比、耕地质量主要性状对比、实地验证、专家验证等多种方法进行等级结果核实确认,形成最终耕地质量等级结果。 4.8 耕地质量综合评估 依据耕地质量等级划分与清洁程度调查评价结果, 对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估, 查明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农田建设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等耕地培肥与土壤改良对策措施与建议。 4.9 更新评价 土地利用现状未发生较大变化时, 利用更新的耕地质量基础数据重新开展评价。 土地利用现状发生较大变化时,需重新生成耕地资源管理单元,再利用更新的耕地质量基础数据重新开展评价。 5 成果表达 5.1 数据成果 包括耕地质量基础数据、耕地质量等级数据、耕地质量主要性状数据等

15、表格。 5.2 图件成果 包括耕地土壤类型分布图、耕地质量调查点位分布图、耕地质量等级分布图、耕地质量主要性状专题图等图件。 5.3 文字成果 DB51/T 27232020 5 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报告、技术报告与成果报告等。 5.4 数据库成果 包括耕地土壤类型、耕地质量调查点位、耕地质量等级结果、耕地质量主要性状等数据库。 DB51/T 27232020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流程 图A.1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流程图。 图A.1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流程 布点 调查 采样 检测 清洁程度评价 耕地质量基础数据表 耕地质量调查点位图 耕地资源管理单元图 土

16、壤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 行政区划图 计算耕地质量综合指数 划分耕地质量等级 结果验证 耕地质量综合评估 成果表达 年度更新 赋值 叠 加 DB51/T 27232020 7 B B 附 录 B (资料性)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内容 表B.1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时需填写内容。 表B.1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内容 项目 项目 项目 项目 统一编号 亚类 耕层质地 盐化类型* 固定编号 土属 耕层土壤容重(g/cm3) 地下水埋深(m) 省(市)名 土种 质地构型 障碍因素 地市名 成土母质 常年耕作制度 障碍层类型 县(区、市)名 地貌类型 熟制 障碍层深度(cm) 乡镇名 主栽作物名称 生物多样性 障碍层厚

17、度(cm) 村名 地形部位 农田林网化程度 灌溉能力 采样年份 海拔高度(m) 土壤 pH 灌溉方式 经度(度) 田面坡度(度) 耕层土壤含盐量(%)* 水源类型 纬度(度) 有效土层厚度(cm) 盐渍化程度* 排水能力 土类 耕层厚度(cm) 年产量(kg/亩) 注1: 经纬度:根据 GPS 定位填写,以度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五位。 注2: 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土壤分类命名采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修正稿(GB17296)进行填写,表格上记载的土壤名称应与土壤图一致。 注3: 地貌类型:填写大地貌类型,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高原。 注4: 地形部位:指中小地貌单元,填写山间盆地、宽谷盆

18、地、平原低阶、平原中阶、平原高阶、丘陵上部、丘陵中部、丘陵下部、山地坡上、山地坡中、山地坡下。 注5: 海拔高度:采用 GPS 定位仪现场测定填写,单位为米,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注6: 田面坡度:实际测定田块内田面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度数。 注7: 耕层质地:填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黏土。 注8: 质地构型:按 1m 土体内不同质地土层排列组合形式填写,分为薄层型、松散型、紧实型、夹层型、上紧下松型、上松下紧型、海绵型。 注9: 生物多样性:通过现场调查土壤动物或检测土壤微生物状况综合判断,分为丰富、一般、不丰富。 注10: 农田林网化程度:农田四周的林带保护面积与农田总面积之比,填高

19、、中、低。 注11: 盐渍化程度:根据耕层含盐量与盐化类型统一测算,填轻度、中度、重度、无。 注12: 盐化类型:填氯化物盐、硫酸盐、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盐、氯化物盐硫酸盐、氯化物盐碳酸盐、碳酸盐氯化物盐。 注13: 障碍因素:填盐碱、瘠薄、酸化、渍潜、障碍层次、无等。 注14: 障碍层类型:1m 土体内出现的障碍层类型。 注15: 障碍层深度:按障碍层最上层到地表的垂直距离来填。 注16: 障碍层厚度:按障碍层的最上层到最下层的垂直距离来填。 注17: 灌溉能力:填充分满足、满足、基本满足、不满足。 注18: 灌溉方式:填漫灌、沟灌、畦灌、喷灌、滴灌、无灌溉条件。 注19: 水源类型:填地表

20、水、地下水、地表水地下水、无。 注20: 排水能力:填充分满足、满足、基本满足、不满足。 *数据项为区域补充性指标仅青藏区各县填报。 DB51/T 27232020 8 C C 附 录 C (资料性) 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区域划分 表C.1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时四川省所属二级农业区的划分。 表C.1 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区域划分 一级农业区 二级农业区 县(市、区) 西南区 秦岭大巴山林农区 南江、通江、万源、朝天、青川、旺苍、北川、平武 四川盆地农林区 巴州、恩阳、平昌、成华、崇州、大邑、都江堰、高新、金牛、金堂、锦江、龙泉驿、彭州、郫都、蒲江、青白江、青羊、邛崃、双流、温江、武侯、新都、

21、新津、天府新区、达川、大竹、开江、渠县、通川、宣汉、广汉、旌阳、罗江、绵竹、什邡、中江、广安、前锋、华蓥、邻水、武胜、岳池、苍溪、剑阁、利州、昭化、峨眉山、夹江、犍为、井研、乐山市市中区、沐川、沙湾、五通桥、合江、江阳、龙马潭、泸县、纳溪、丹棱、东坡、洪雅、彭山、青神、仁寿、安州、涪城、江油、三台、盐亭、游仙、梓潼、高坪、嘉陵、阆中、南部、蓬安、顺庆、西充、仪陇、营山、东兴、隆昌、内江市市中区、威远、资中、安居、船山、大英、蓬溪、射洪、宝兴、芦山、名山、天全、荥经、雨城、翠屏、高县、江安、南溪、叙州、长宁、安岳、简阳、乐至、雁江、大安、富顺、贡井、荣县、沿滩、自流井 黔桂高原山地林农牧区 古蔺

22、、叙永、珙县、筠连、兴文 川滇高原山地农林牧区 屏山、峨边、金口河、马边、泸定、布拖、德昌、甘洛、会东、会理、金阳、雷波、美姑、冕宁、宁南、普格、西昌、喜德、盐源、越西、昭觉、东区、米易、仁和、西区、盐边、汉源、石棉 青藏区 川藏林农牧区 黑水、金川、九寨沟、理县、马尔康、茂县、松潘、汶川、小金、巴塘、白玉、丹巴、道孚、稻城、得荣、九龙、康定、理塘、炉霍、乡城、新龙、雅江、木里 青藏高寒地区 阿坝、红原、壤塘、若尔盖、德格、甘孜、色达、石渠 DB51/T 27232020 9 D D 附 录 D (资料性) 耕地质量检测项目及方法 表D.1为检测项目及方法。 表D.1 耕地质量检测项目及方法

23、序号序号 项目项目 标准名称标准名称 标准代号标准代号 1 土壤 pH 土壤检测第 2 部分:土壤 pH 的测定 NY/T1121.2 2 土壤容重 土壤检测第 4 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NY/T1121.4 3 土壤有机质 土壤检测第 6 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1121.6 4 土壤有效磷 土壤检测第 7 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NY/T1121.7 5 土壤有效硼 土壤检测第 8 部分: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NY/T1121.8 6 土壤有效钼 土壤检测第 9 部分:土壤有效钼的测定 NY/T1121.9 7 交换性钙和镁 交换性盐基的测定(适用于中性和酸性土壤) NY/T295 土

24、壤检测 第 5 部分: 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NY/T1121.5 8 土壤有效硫 土壤检测第 14 部分:土壤有效硫的测定 NY/T1121.14 9 土壤有效硅 土壤检测第 15 部分:土壤有效硅的测定 NY/T1121.15 10 土壤速效钾、缓效钾 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 NY/T889 11 土壤有效锌、锰、铁、铜 土壤有效态锌、锰、铁、铜含量的测定 NY/T890 12 土壤全氮 土壤检测第 24 部分:土壤全氮的测定自动定氮仪法 NY/T1121.24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 NY/T 53 13 土壤碱解氮 土壤碱解氮的测定 DB51/T 1975 14 土壤

25、总汞 土壤检测第 10 部分:土壤总汞的测定 GB/T22105.1 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第一部分:土壤中总汞的测定 15 土壤总砷 土壤检测第 11 部分:土壤总砷的测定 NY/T1121.11 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第一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 GB/T22105.2 16 土壤总铅、总镉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1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土壤样品中铬、铜、镉、铅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DB51/T 2113 17 土壤总铬 土壤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491 土壤检测第 12 部分:土壤总铬的测定

26、NY/T1121.12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土壤样品中铬、铜、镉、铅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DB51/T 2113 18 水溶性盐总量* 土壤检测第 16 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 NY/T1121.16 *为青藏区各县测定。 DB51/T 27232020 10 E E 附 录 E (资料性) 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表E.1为四川省所属西南区的各二级农业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权重, 表E.2为四川省所属青藏区的各二级农业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权重。 表E.1 西南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权重 A (目标层) B (准则层) C (指标层) 指标权重 秦岭大巴山林农区 四川盆地农

27、林区 黔桂高原山地林农牧区 川滇高原山地农林牧区 耕地质量 立地条件(B1) 地形部位(C1) 0.1134 0.1227 0.1000 0.0942 农田林网化(C2) 0.0321 0.0368 0.0282 0.0266 海拔(C3) 0.0825 0.0585 0.0471 0.0892 剖面性状(B2) 有效土层厚度(C4) 0.0731 0.0861 0.0911 0.0694 质地构型(C5) 0.0472 0.0503 0.0484 0.0683 障碍因素(C6) 0.0491 0.0471 0.0550 0.0525 耕层理化性状(B3) 质地(C7) 0.0840 0.07

28、41 0.0859 0.0843 容重(C8) 0.0730 0.0388 0.0600 0.0493 pH(C9) 0.0457 0.0525 0.0614 0.0623 养分状况(B4) 有机质(C10) 0.0732 0.0942 0.0894 0.0844 速效钾(C11) 0.0675 0.0528 0.0743 0.0699 有效磷(C12) 0.0519 0.0566 0.0454 0.0519 健康状况(B5) 生物多样性(C13) 0.0419 0.0375 0.0331 0.0361 清洁程度(C14) 0.0281 0.0276 0.0272 0.0355 土壤管理(B6

29、) 灌溉能力(C15) 0.0865 0.1014 0.0995 0.0792 排水能力(C16) 0.0508 0.0629 0.0542 0.0469 DB51/T 27232020 11 表E.2 青藏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权重 A (目标层) B (准则层) C (指标层) 指标权重 川藏林农牧区 青藏高寒地区 耕地质量 立地条件(B1) 地形部位(C1) 0.1350 0.0995 海拔(C2) 0.1318 0.1288 农田林网化(C3) 0.0325 0.0366 剖面性状(B2) 有效土层厚度(C4) 0.0888 0.0542 质地构型(C5) 0.0470 0.0900

30、障碍因素(C6) 0.0684 0.0759 耕层理化性状(B3) 质地(C7) 0.0708 0.0859 容重(C8) 0.0558 0.0618 盐渍化程度(C9) 0.0319 0.0398 土壤养分(B4) 有机质(C10) 0.0556 0.0604 有效磷(C11) 0.0407 0.0539 速效钾(C12) 0.0339 0.0375 土壤管理(B5) 灌溉能力(C13) 0.1231 0.0721 排水能力(C14) 0.0354 0.0499 健康状况(B6) 生物多样性(C15) 0.0275 0.0304 清洁程度(C16) 0.0218 0.0232 DB51/T

31、27232020 12 F F 附 录 F (资料性) 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隶属度 表F.1为四川省所属西南区的各概念型评价指标隶属度, 表F.2为四川省所属西南区的各数值型评价指标隶属度, 表F.3为四川省所属青藏区的各概念型评价指标隶属度, 表F.4为四川省所属青藏区的各数值型评价指标隶属度。 表F.1 西南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概念型指标隶属度 地形部位 山间盆地 宽谷盆地 平原低阶 平原中阶 平原高阶 丘陵上部 丘陵中部 丘陵下部 山地坡上 山地坡中 山地坡下 隶属度 0.85 0.9 1 0.9 0.8 0.6 0.75 0.85 0.45 0.65 0.75 耕层质地 砂土 砂壤

32、 轻壤 中壤 重壤 黏土 隶属度 0.5 0.85 0.9 1 0.95 0.65 质地构型 薄层型 松散型 紧实型 夹层型 上紧下松型 上松下紧型 海绵型 隶属度 0.3 0.35 0.75 0.65 0.45 1 0.9 生物多样性 丰富 一般 不丰富 隶属度 1 0.85 0.7 清洁程度 清洁 尚清洁 隶属度 1 0.9 障碍因素 瘠薄 酸化 渍潜 障碍层次 无 隶属度 0.3 0.5 0.75 0.65 1 灌溉能力 充分满足 满足 基本 满足 不满足 隶属度 1 0.9 0.7 0.35 排水能力 充分满足 满足 基本 满足 不满足 隶属度 1 0.9 0.7 0.5 农田林网化

33、高 中 低 隶属度 1 0.85 0.7 DB51/T 27232020 13 表F.2 西南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数值型指标隶属函数 指标 名称 函数 类型 函数公式 a 值 b 值 c 值 U 的 下限值 U 的 上限值 条件内容 海拔 负直 线型 y=b-a*u 0.000295 1.026724 300.0 3475.4 秦岭大巴山林农区 海拔 负直 线型 y=b-a*u 0.000302 1.042457 300.0 3446.5 黔桂高原山地林农牧区、 川滇高原山地农林牧区、 四川盆地农林区 有效土 层厚度 戒上型 y=1/(1+a*(u-c)2) 0.000155 112.54255

34、 5 113 土壤 容重 峰型 y=1/(1+a*(u-c)2) 7.766045 1.294252 0.50 2.37 pH 峰型 y=1/(1+a*(u-c)2) 0.192480 6.854550 3.0 9.5 有机质 戒上型 y=1/(1+a*(u-c)2) 0.001725 37.52 1 37.5 速效钾 戒上型 y=1/(1+a*(u-c)2) 0.000049 205.2539 5 205 有效磷 峰型 y=1/(1+a*(u-c)2) 0.000253 63.712849 0.1 252.3 DB51/T 27232020 14 表F.3 青藏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概念型指标隶

35、属度 地形 部位 河流宽 谷阶地 河流低 谷地 洪积扇 前缘 坡积裙 台地 湖盆 阶地 山地 坡下 洪积扇 中后部 山地 坡中 起伏侵蚀 高台地 山地 坡上 隶属度 0.95 0.85 0.84 0.79 0.64 0.58 0.56 0.53 0.46 0.37 0.27 耕层 质地 砂土 砂壤 轻壤 中壤 重壤 黏土 隶属度 0.4 0.7 0.9 1 0.8 0.6 质地 构型 薄层型 松散型 紧实型 夹层型 上紧 下松型 上松 下紧型 海绵型 隶属度 0.3 0.35 0.7 0.6 0.5 1 0.9 生物 多样性 丰富 一般 不丰富 隶属度 1 0.85 0.75 清洁 程度 清洁

36、 尚清洁 隶属度 1 0.75 障碍 因素 盐碱 瘠薄 酸化 渍潜 障碍 层次 沙化 无 隶属度 0.4 0.6 0.6 0.5 0.5 0.5 1 灌溉 能力 充分 满足 满足 基本 满足 不满足 隶属度 1 0.8 0.6 0.3 排水 能力 充分 满足 满足 基本 满足 不满足 隶属度 1 0.8 0.6 0.4 农田林 网化 高 中 低 隶属度 1 0.85 0.75 盐渍化 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无 隶属度 0.85 0.75 0.4 1 DB51/T 27232020 15 表F.4 青藏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数值型指标隶属函数 指标名称 函数类型 函数公式 a 值 b 值 c 值

37、U 的下限值 U 的上限值 条件内容 有机质 戒上型 y=1/(1+a*(u-c)2) 0.00092 45.690316 5.0 45.0 有效磷 戒上型 y=1/(1+a*(u-c)2) 0.001324 40.438873 3.0 40.0 速效钾 戒上型 y=1/(1+a*(u-c)2) 0.000013 322.935272 10 322 海拔 负直线型 y=b-a*u 0.000216 1.116926 550.0 4600.0 川藏林农牧区 海拔 负直线型 y=b-a*u 0.000205 1.117359 600.0 4600.0 青藏高寒地区 土壤容重 峰型 y=1/(1+a

38、*(u-c)2) 6.347613 1.309506 0.50 2.00 有效土 层厚度 戒上型 y=1/(1+a*(u-c)2) 0.000462 86.018551 10 85 DB51/T 27232020 16 G G 附 录 G (资料性) 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表G.1为四川省所属西南区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表G.2为四川省所属青藏区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表G.1 西南区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耕地质量等级 综合指数范围 耕地质量等级 综合指数范围 一等 0.8550 六等 0.73600.7598 二等 0.83120.8550 七等 0.71220.7360 三等 0.80740.8312 八等 0.68840.7122 四等 0.78360.8074 九等 0.66460.6884 五等 0.75980.7836 十等 0.6646 表G.2 青藏区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耕地质量等级 综合指数范围 耕地质量等级 综合指数范围 一等 0.8573 六等 0.72200.7511 二等 0.83840.8573 七等 0.69290.7220 三等 0.80930.8384 八等 0.66380.6929 四等 0.78020.8093 九等 0.63500.6638 五等 0.75110.7802 十等 0.6350 _


注意事项

本文(DB51∕T 2723-2020 四川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技术规范(四川省).pdf)为本站会员(秋儿)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