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1).pdf

  • 资源ID:5640593       资源大小:2.59MB        全文页数:57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9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9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1).pdf

1、目录第一部分复习笔记第1章翻译概述第2章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第3章简明英语和简明英语运动第4章简明英语的基本原则第5章Google、电子辞书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第6章英语词典和电子语料库在翻译中的运用第7章译文臃肿和减肥方法第8章新旧信息和信息流动第9章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和强势动词第10章句子的长短和简繁第11章核心句分析:克服句法障碍的有效手段第12章语篇的衔接第13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第14章段落与篇章的布局和重组第15章酌情改写原文第16章原文错误的识别与翻译方法第17章批判性阅读与批判性思维:译文连贯的保障第18章译文的修改第19章法律翻译应注意的问题第二部分翻译示例汇总第1章翻

2、译概述第2章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第5章Google、电子辞书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第6章英语词典和电子语料库在翻译中的运用第7章译文臃肿和减肥方法第8章新旧信息和信息流动第9章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和强势动词第10章句子的长短和简繁第11章核心句分析:克服句法障碍的有效手段第12章语篇的衔接第13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第14章段落与篇章的布局和重组第15章酌情改写原文第16章原文错误的识别与翻译方法第17章批判性阅读与批判性思维:译文连贯的保障第18章译文的修改第19章法律翻译应注意的问题第三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详解201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翻译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201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翻译基

3、础考研真题及详解2017年中山大学英语翻译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附录汉英翻译练习及详解第一部分复习笔记第1章翻译概述一、翻译的历史由于地域的分割,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的语言。两个操不同语言的民族,只要进行交往,就离不开翻译。所以,翻译的历史可能与人类语言的历史同样久远。1. 有记录的翻译史(1) 在中国,最早记载翻译的书籍是周礼和礼记。两书记载了周王朝的翻译官职,其具体任务就是负责接待四方民族和国家的使节与宾客及通译事宜。(2)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改周代之行人为典客(意为“译者”),又另设典属国一职,掌管蛮夷降者。西汉因秦制。(3) 魏、晋、南北朝和隋代掌管四方民族和外国交往事务并配

4、有译员的官方机构,大体上沿两汉之制,或有所损益,或有所省并。(4) 从东汉末年到宋代进行了大量的佛经翻译。(5) 辽朝为了沟通语言,始在州以上官署置译史,从事笔译。同时,还首置通事,从事口译。金朝和辽朝一样,也有译史和通事职称,安排在若干政府机构内,从事口笔译工作。(6) 元朝和辽、金一样,都设有译史和通事。译史是笔译吏员,有蒙古译史和回回译史之分。(7) 明朝永乐五年为了适应外事翻译的需要设四夷馆,原为八馆,后又增添两馆,学习蒙古、西藏、印度、暹罗及回教等国家的语言。毕业的学生分发各部,充当译员,凡外国人与中国官员往还,谈话交际,都由他们翻译。(8) 明末清初,大量西方传教士来华,与中国士大

5、夫结合翻译编写书籍三百余种。除了经院哲学、神学和其他宗教文献外,有关科学的占一百二十种左右,涉及天文学和数学,物理学和机械工程学、采矿冶金、军事技术、生理学和医学、生物学、舆地学、语言学和文学等。(9) 清朝更加重视翻译。清军入关前,就建立文馆,以“翻译汉字书籍”和“记注本朝政事”。清军入关后,设立“笔贴式”,以沟通两族语言。清朝重视各族语言教学,培养通晓满文、蒙文和韩汉文的各级官吏、笔贴式和口译人员。清朝的科举考试,还特设翻译一科。在中央一级设立多种翻译机构。这些机构负责满汉蒙藏诸语言之间的翻译。鸦片战争以后,有识之士和政府组织的西学翻译,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2. 翻

6、译的目的(1) 进行国家的日常管理。这在多民族国家是必需的,尤其是少数民族统治时期。(2) 外交。在汉族统治时期外交似乎是翻译的主要目的。(3) 吸收外来先进文化,表现为对国外或外族先进文化的翻译吸收。例: 东汉末年至宋代对佛经的翻译,以及伴随佛经翻译进行的对印度药书和历法的翻译。 辽代、金代、西夏、元代、清代把汉籍翻译为本民族语言属于对汉民族先进文化的学习。 清末对西学的大量翻译是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二、翻译的历史作用1. 翻译推动了世界文化交流和社会进步。(1) 各民族历史中的启蒙时期,无不以翻译为开端。凡是翻译活动盛行的时期,都是两种文化或操两种语言的民族之间存在重大差异或不平等的时期

7、,其中一个民族认为自己需要向另一个民族学习先进知识,包括政治、宗教和科学知识。(2) 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翻译发挥着重要作用。2. 历史实例(1) 大规模的佛经翻译,从梵文和巴厘语翻译为汉语;(2) 希腊哲学和科学著作的翻译,从希腊文和叙利亚文翻译为阿拉伯文。3. 从翻译的角度考察世界文化史发现,各种思想文化正是通过翻译不断传播,同时也通过翻译吸收新鲜血液,东西方文化在不断交融,并不存在严格的东方和西方的界线。4. 中日文化交流中日文化交流历史上可以说有两次高潮。(1) 第一次是公元630至894年间的遣唐使时代。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经济与文化高度发达的盛唐时期,而日本则处于从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

8、渡的时期。当权的新贵族在260年间先后向中国正式派遣了18次使团,大批的留学生和学问僧随同使团前来中国,学习中国的思想文化和典章制度,回国后改革和构建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促进了日本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2) 第二次高潮是在近代。第二次高潮主要是中国向日本学习。明治初期,日本全面移植西方近代科学技术,英美书籍的翻译介绍盛行。甲午战争之后,为求速效,从日语转译了大量西方书籍,内容涉及哲学、法律、文学、教育、地理历史、自然科学、军事、医学等等领域。清末自然科学方面的教科书几乎全是日文译本,如物理译解分析化学动物学新论微分积分学纲要等,甚至可以说近代中国人的新知识大部分是通过日本书籍得到的

9、。Translators have invented alphabets, helped build languages and writtendictionaries. They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emergence of national literatures,the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 spread of religions. Importers offoreign cultural values and key players at some of the great moments ofhistory,

10、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have played a determining role in thedevelopment of their societies and have been fundamental to the unfolding ofintellectual history itself.三、职业翻译是一种沟通行为1. 一般翻译的目的(1) 翻译练习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外语的掌握情况。翻译为外语可以检测或提高学生的外语写作能力,至少是通过词语和结构转换,把原文变为外文的能力;翻译为母语,可以检测或提高对外语词语和句子结构的理解情况。(2) 另一

11、种翻译活动,是把翻译视为娱乐。例:译者觉得某个作品不错,试着翻译出来供自己欣赏;或者把自己得意的作品翻译出来,供自己欣赏。翻译的乐趣可能来自推敲文字的过程,或者翻译本身的创造性。2. 职业翻译职业翻译与上述翻译不同。(1) 职业翻译除了自己(译审、评委)外,还有受众。受众感兴趣的是文本、文本所传达信息或原文的作者,对译者或翻译的过程不感兴趣。(2) 职业翻译是在别人要求下进行的,是有偿的。所以,职业翻译是职业的沟通行为。四、翻译的种类1. 直译与意译自汉代佛经翻译开始,我国就有“直译”“意译”之争,一直持续到现在。(1) 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

12、式。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存在共同之处,所以有些情况下直译是可能的。(2) 由于语言本身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差异,使用原文的形式无法表达原文的意思,这时就舍弃原文的形式,直接表达原文的意思,即意译。2. 纽马克的翻译方法分类侧重译出语(程度由高到低):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逐字对译) Literal translation (字面翻译) Faithful translation (忠实翻译) Semantic translation (语意翻译)侧重译入语(程度由低到高):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传意翻译) Idiomatic tr

13、anslation(符合语言习惯的翻译) Free translation(自由翻译) Adaptation(改写)从逐字对译到改写是一个连续体,逐字对译与原文的形式最为对应,改写最强调译入语的流畅性。3. 周兆祥的翻译分类周兆祥根据“翻译的自由度”,把翻译分为以下几类: 逐字对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 字面翻译(literal translation) 语意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 传意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更多各类考试资料 v:344647 公众号:顺通考试资料 编译(free translatio

14、n) 改写(adaptation)4. 翻译方法分为几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同的情况下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有时需要照顾原文,有时要照顾读者。可以逐字翻译,可以较为自由,还可以对原文做较大幅度的调整。每种翻译方法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5. 笔者认为直译可以达意的,就直译;直译不能达意的,就意译;遇到特殊情况或委托人有明确要求,可以对原文进行必要的调整、增删,甚至于改写。五、翻译的各种标准1. 清末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被后人奉为翻译原则或翻译标准,有广泛影响。2. 林语堂提出“忠实、通顺、美”的标准,但基本上没有超出“信、达、雅”的范畴。3. 傅雷

15、提出“形似神似”说。4. 钱钟书提出“化境”的翻译标准。5. 王佐良认为“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浅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6. 葛传槼认为,“翻译必须在把原文变成另一种文字时,做到不增,不减,不改”。7. 彭卓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对“信、达、雅”作了新的解释:“信”应是译文要忠于原文的思想;“达”应是译文要使用合乎全民规范化的语言;“雅”应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风格。8. Tytler在1791年出版的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中提出翻译的三原则:(1) The transal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

16、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original work;(2)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of the original;(3)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第一条相当于严复的“信”,第二条相当于经过重新解释的“雅”,第三条相当于严复的“达”。9. 奈达的“动态对等”与“功能对等”(1) 圣经翻译专家奈达在翻译科学的探索(Toward a Si

17、cence ofTranslation, 1964)一书中提出了“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的概念作为翻译的标准。鉴于“动态对等”常被曲解,他在语言、文化与翻译(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 1993)中遂将之改为“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2) 所谓“功能对等”或“动态对等”,就是指翻译不应拘泥于原文的语法结构和字面意义,而应着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在阅读、欣赏原文时相似的心理感受。这就要求译文在词汇意义、文体特色等诸层面上尽可能地与原文保持一致,要求译文是原文“最近似的自然

18、对等语”(closest naturalequivalence)。六、适用各种翻译标准时遇到的问题由从事经典作品(如圣经、文学、诗歌等)翻译的人提出的翻译标准,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商业翻译活动中未必全部适用。1. 问题:在英语已成为世界语的今天,很多英语文件都是非母语人士起草的,文字上的问题很多。如果按照“信”的观点,译文也要文理不通。解决之道:凡是语言本身造成的问题,除非作者故意为之(如故意含糊),译文均应当做到清楚、通顺,就好比是原文作者用母语写的。遇到辞不达意的地方,应当查找有关资料、询问作者,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客观现实,把意义表达得比原文更清楚。翻译是一种沟通行为,而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2.

19、 问题:把外国古典作品翻译为中文时,如果按照“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浅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的观点,则中文也必须用古汉语。解决之道:既然要求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获得相似的感受,一定要用现代读者可以理解的语言形式,即现代汉语。3. 问题:在翻译政府文件时,译者是否有足够的权利完全抛开原文的形式,做到“神似”和“化境”,从而达到“功能对等”?客户要求译者把小说改编为戏剧,是否必须使用“不增、不减、不改”的标准?解决之道:翻译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要在翻译之前向委托人了解译文的用途、对译文有无特殊要求,然后选择翻译策略和翻译标准;委托人没有提出特殊要求时,译者可以根据文件内容,合理推定译文用途。如

20、果译者认为,根据译文用途需对原文进行较大调整甚至改写,可以向委托人提出建议或自由改写。七、翻译的目的论1. 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两位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弗米尔(Hans J. Vermeer)和赖斯(Katherina Reiss)创立。目的论大胆地摆脱等效论的束缚,以目的为准则,把翻译放在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中进行考察。2. 目的论将“行为理论”引入翻译理论中,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其自身的目的,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方法策略。3. 目的论的三原则(1) 目的原则目的原则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目的

21、原则认为,一项具体翻译任务的目的决定了翻译一个文本需要直译、意译或是二者的中和。翻译目的也决定了具体的翻译策略。例: 给外国写信时,外国的地址不用翻译,翻译了反而寄不到外国。翻译策略:不译。 参考书目的翻译翻译策略:若该书没有外文或中文译本,不译为好。 为电影翻译脚本翻译策略:翻译时需考虑音节的数量,词的发音与原文的口形要一致。 把一般小说编译为儿童读物,要考虑语言要适合儿童的特点。(2) 连贯原则语篇内连贯也称“连贯原则”(the coherence rule),是指译文必须符合逻辑,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能够让译文读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3) 忠实原则语篇

22、间连贯又叫“忠实原则”(the fidelity rule)。在目的论中,忠实原则是指译文不违背原文,译文和原文存在某种联系,并不要求译文和原文在内容上一字不差。目的论所要求的忠实,其程度和形式是由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来决定的。(4) 在上述三个原则中,语篇间连贯从属于语篇内连贯,而二者同时受目的原则的统领。也就是说,当目的原则要求语篇间或者语篇内不连贯时,二者都将失去作用。4.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的比较。翻译必定会涉及到文化和文化的特殊性。(1) 弗米尔认为,文化就是个人作为社会一分子,为使自己与其他人相同或相异,必须了解的一整套社会规则和习惯。而文化的特殊性就是指在进行两种

23、文化的对比时,存在于一种文化而不存在于另一种文化中的现象。(2) 赖斯认为,文本类型决定翻译方法。对文本功能进行划分有助于分析原著,进而有助于翻译。 赖斯的文本功能分类信息功能(informative)语言本身传达的信息;表达功能(expressive)语言表达情感的功能;祈使功能(operative)语言作用于接收者所产生的效果。很多情况下,一个文本可能会具有双重或多重功能,那就意味着翻译的时候需要把不同的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的学者将赖斯对翻译不同文本的不同策略归纳如下:信息功能的文本:译文应充分传达原文的指代及观念内容。翻译应直白易懂,无累赘现象,必要时需要将原文显化(explicat

24、ion)。表达功能的文本:译文应传达原文的审美及艺术形式,翻译应使用“认同法”(identifying method),亦即译者应采用原文作者的视角。祈使功能的文本:译文应在译文读者那里产生预想的反应。翻译应采用“归化法”(adaptive method),在译文读者中创造与原文同等的效果。八、写作是翻译的基础1. 任何翻译标准,都要求译文符合语言习惯。所以,英语写作能力是汉译英的基础(反之亦然)。2. 翻译就是写作,只是参照物不同。写作的参照物可以是直接经验,也可以是间接经验,而翻译的参照物永远是间接经验,直接经验起到帮助理解的作用。3. 就翻译而言,至少在翻译非文艺作品时,我们应当遵循简明

25、英语的原则。(1) 总统备忘录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执政时,与副总统戈尔共同发布了一项总统备忘录,要求所有的政府文件使用简明英语(plain English)。简明英语要求篇章布局、句子结构、用词等要简单明了,以达到交流的目的。(2) 简明英语运动在过去的25年里,简明英语运动在很多国家蓬勃发展。简明英语的倡导者包括世界各地的企业、组织、机构和个人,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简明英语的使用已扩展到很多领域,如法律、金融、商业、技术、医疗等领域。九、翻译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翻译过程就是决策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要确定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然后要解决大量的技巧性问题。就汉英翻译而言,主要包括词语的翻译、词

26、的搭配、句子结构、句子与句子的连接、如何翻译比喻等文化负载词,如何翻译长句、复杂句,如何处理无主句、流水句、主题句,如何处理重复和多余的信息,如何做到篇章的衔接和连贯,如何处理原文欠妥之处,是否进行篇章结构的调整。这些问题有的是英语基本写作问题,有的是汉译外时特有的问题,有些则是双向翻译共有的问题。十、对原文的调整1. 李运兴认为,语篇中的文化成分体现在两个不同的语篇层次上:信息单位和语篇结构。信息单位上所体现的是与文化相关的基本概念或形象,其具体表现形式即文化词语和形象语言;语篇结构上所体现的是语言使用者组句成篇的特定模式。2. 为了更好地达到交流目的,翻译时经常需要对原文进行调整。根据作品

27、的种类、译者的自由度和交际的需要,调整的幅度可大可小,可能是单词、短语的调整,也可能是句子、段落的调整,还可能是整个篇章的调整,最大的调整就是对原文进行改写。十一、对中译外水平要有合理期望1. 一般认为,理想的翻译模式是把外语翻译为母语,这是因为,“一个人即使学习和使用外语多年,也不一定能够完全达到自如的程度”(Sofer1998)。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由本国人把文献资料从母语翻译为外语。2. 与英语相比,汉语处于劣势,短期内由中国人自己做中翻外的局面不会有根本性改变。鉴于以上情况,对汉译英的语言质量应有合理的预期。语言水平不同,翻译的结果也会有差异。例:As is now well known,

28、 civilians, rather than combatants, are the maincasualties of conflicts today, with women and children constituting anunprecedented number of the victims. More than 2.5 million people have dieddirectly as the result of conflict in the last decade, and over ten times thisnumber (31 million people) ha

29、ve been displaced and uprooted by conflict.【直译】正如现在被很好知道的,平民而不是战斗人员是今天冲突的主要伤亡人员,伴随着妇女和儿童构成前所未有的受害者的数目。在过去十年,超过250万的人们由于冲突的结果已经直接死亡,和多余这个数目十倍的人们(3100万)已经被转移和连根拔起。【意译】众所周知,在当今冲突中伤亡的主要不是战斗人员,而是平民,其中妇女和儿童数量之多,史无前例。过去10年来,武装冲突直接造成250多万人死亡,3100多万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后者是前者的十几倍。(“后者是前者的十几倍”属于冗余信息,可以省略)。中国人的外语水平不太高,表达

30、不够生动,但经过努力,可以把意思清楚表达出来,达到相当于以下译文的水平:【译文】我们都知道,今天冲突中的主要伤亡者不是战斗人员,而是平民,其中妇女和儿童受害者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在过去10年中,冲突直接导致250多万人死亡,10倍于此的人(3100多万)离开自己的家园,流落在外。3. 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母语译为外语的优势就是我们的理解可以做到十分准确。这样才能翻译正确。所以,最好的做法是中外联手翻译。第2章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一、文学与非文学翻译的消长1. 非文学翻译远远多于文学翻译,在今天,非文学翻译占绝对优势。2. 非文学翻译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3

31、. 翻译机构和部门众多,除了对外承接业务的商业性翻译机构外,不少国际机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企业、研究机构都设有专门的翻译部门,这些翻译活动很多都是非文学翻译。4. 在现代,很多多民族、多语言国家都有多种官方语言,政府行政和企业活动也离不开翻译。5. 非文学翻译在推动历史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现代翻译实践中占很高的比例,但非文学翻译好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文学和非文学作品的特点与翻译策略与文学作品相对的文本有不同的称呼,有人叫非文学文本(这个称呼最准确,穷尽了文学之外的所有作品),有人叫学科著作,有人叫科学文章,有人叫应用文(广义),笔者有时把它们统称为“文件”。如无特

32、殊情况,本书认为这几个说法是同义词。1. 文学和非文学作品的比较与翻译策略(一)(1)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2)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家始终进行的是形象思维的活动(或方式)。它具有三个特点:首先,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从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铸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其次,始终离不开想象(幻想、联想)和虚构;第三,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3) 文学作品与学科著作的区别 从内容来说,它们虽然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学科著作采取了“对世界的科

33、学的掌握方式”,材料、事件、事物及所举的数字、图表、例子必须准确可靠,一切都有具有客观的实在性;而文学作品则采取了“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方式”,它的人物、事件、环境等都没有绝对性,跟现实未必吻合,一切都具有客观情理性。翻译策略:非文学作品的这一特点要求译文同样准确无误地反映客观事实。如果发现原文有误,视情况应予以纠正或指出。 从形式来说,它们虽说运用的媒介都是语言,但学科著作的语言贵在朴实明白;而文学作品语言贵在文采飞动。翻译策略:非文学作品的这一特点要求译文朴实明白,不追求文采。 从作者来说,它们都是思维的成果,但学科著作主要用的是逻辑思维,以客观事实、统计数字、逻辑的判断和推理说话;而文学作

34、品主要用的是形象思维,以生动感人的形象描绘说话。翻译策略:这一特点要求译文必须符合逻辑,前后意思连贯,数字、推理等不出现矛盾;在审查译文时,如果发现矛盾之处,可以首先推定为来自理解、翻译错误;如果理解、翻译不错,则推定原文错误,进一步调查,以明确是非。不能认为自己不懂而专业人士会懂,就敷衍了事。 从读者来说,它们都有认知的价值,但学科著作诉诸读者以事实与理智,鉴赏者侧重于科学真实和实用功能的评价;而文学作品诉诸读者以感情和想象,鉴赏者侧重于艺术真实和审美创造的判断。翻译策略:这一特点说明,读者评价非文学作品译文优劣,会侧重于其科学真实和实用功能,对语言的艺术性可能不太在意。所以译文应当反映其客

35、观真实,实现其实用功能。 从功能来说,它们都有社会的价值,但学科著作主要是传递信息的工具,重在实用;而文学作品是社会感化的手段,重在审美。翻译策略:这一特点再次说明,非文学文本翻译首先要做到信息传递的准确,在此基础上考虑语言美。(4) 文学作品与其他著作的区别,在于它不以传递特定的具体知识为目的,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不可能获得科学技术专门知识或具体的科学实验、生产与工作方法;如果某种著作的主旨为传达特定的具体知识,那么尽管它具有优美的文学价值,如司马迁的史记,也不属于文学范畴。(5) 对于有文学价值的非文学作品,翻译时如不改变原文功能,即使原文有文采,如译入语相应题材通常不讲求文采,则应把有文采

36、的地方朴实化;或者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不能兼顾事实和文采时,应牺牲文采,准确表达事实。2. 文学和非文学作品的比较与翻译策略(二)下文中所说科学文章也是指非文学作品:(1) 文章可以区分为两种,科学文章和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是一种以文学手段创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并最终表现作者主体生命及其创造自由本质的语言艺术,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文学作品的特点一是内容虚构,是想象的产物,是个体生命的表现;二是间接服务于社会,最终目的是提高个体生命和人类整体生命的层次,是“人的文学”人写的、写人的、为人的;三是心理化的语言,以心理真实为准则,呈现无序性、多义性、模糊性和音乐性。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

37、小说、戏剧和影视等等。诗歌可以说是其代表。 由于文学作品的虚构性、目的的不显著性和读者的不确定性,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可以有较大的创造余地。文学作品的翻译即使偏离原文,一般也不会产生法律后果,最多会有批评家指出来。 非文学翻译则强调客观真实性,不能有任何虚构和想象成分。翻译时即使根据需要对原文增删,改变原文的措辞,也要保证原文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否则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或法律后果,如使用手册、合同、法律、医药等实用性文本的翻译。(2) 科学文章是一种用来反映真实的客观事物的组成篇章的语言形式。 特点一是内容真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二是直接服务于社会,是实践工具;三是语言规范,具有单义性,比

38、较严格地按照语法进行。 科学文章包括议论文体、说明文体、应用文体和记叙文体(如新闻)。公文是其代表。 翻译策略译文正确反映客观事实;实现原文服务社会的功能;语言规范,不用新奇的表达方法,即词语搭配为无标记搭配或普通搭配,符合一般的语法规范;因原文具有单义性,译文也要意思明确,没有歧义。即使原文看似有歧义,那也不是作者故意设计的,所以应通过语篇内外知识,在译文中消除可能产生的歧义。(3) 公文公文,又称公务文书,是一种应用性的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科学文章,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实施管理、开展公务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公文写作,既有科学文章写作的一般特点,又有自身的特点: 突出的受命

39、性,又称被动性。a. 文学作品的创作,有感而发,从根本上说是受到了自身创作欲望的驱使。大多数科学文章的写作也是这样。公文写作完全是受命写作。起草者必须遵照社会组织的要求,表达全体成员的意愿,写作公务活动的内容。大多情况下,起草之前就要接受领导的具体指令,“遵命”写作。当然,起草者应该有一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它们主要表现在公文写作内容的选择和提炼上。b. 职业翻译的工作也是被动的。委托人在委托译者翻译之前,可能会提供翻译说明,译者根据这些信息,决定或和委托人共同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和翻译形式,这也是译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在。委托人可能不知道译者希望了解的情况,这时译者要主动了解有关情况,以

40、便生产适合客户需要的译文。如果客户对最终产品的看法不一致,译者可以拒绝接受委托,或者服从委托人的要求,但后果由客户承担。如果无法了解客户需求,则按照此类文本常规的处理方法进行翻译,如翻译法律文本的自由度较小,而一般的报告可能自由度较大。与非文学翻译相反,文学翻译可能是主动的。译者可能出于兴趣或特定目的选择翻译某一本书或一类书。 显著的目的性。a. 文学创作不应该受到具体目的的支配。作品内容和目的的关系越隐蔽越好。创作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个体生命和人类整体生命的层次。而公文写作的目的是明确的、专一的,一定是为了办理某一政务或者事务。b. 公文及其他科学文章具有明确的目的,译文应帮助实现原文的目的。了

41、解文章的目的,有助于解决翻译操作中出现的技术困难。文学创作不受具体目的支配,但作品的每句话在特定上下文中都有其目的或用意,只有把握了每句话的用意,才能做到上下文的连贯。 读者的规定性。a. 文学作品的读者是不确定的。有的科学文章也确定了读者对象,但这种确定性是不明显的。公文写作则全都规定了自己的读者,用“主送机关”、“抄送机关”和“阅读(传达)范围”以及发文范围来表达。公文写作要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选择不同的文种、语言和内容。b.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科学作品,如果其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在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出现差异,翻译时可以视情况在语言的使用、内容增删上照顾读者需求。如读者文化层次偏低,可以

42、简化原文语言;如读者对国外文化背景情况不了解,可以增加背景情况的介绍。 作者的集体性。a. 文学作品是个体性最强的创造活动,这是由它的本质所决定的。一般科学文章也都要讲究个体创造性。公文的作者则是集体性的。公文常常由某个人执笔起草初稿,进行讨论修改,最终一定要由规定的人员或者领导来审核或由起草小组写作的。整个公文的拟写过程由几个环节构成。公文作者,是法定社会组织及其领导人。而由领导人署名的公文,其实也是以社会组织中最高职位来表示的,代表着社会组织整体。b. 公文和许多文件的起草属于集体创作,力求准确无误,符合特定领域一般表达习惯;其语言一般经过反复推敲、锤炼。涉及公文或其他重要文件翻译时,理应

43、一人或多人译出草稿,经多人反复修改、锤炼,才能发布。但由于资源不足,或没有认识到翻译的重要性,除非特别重要,否则文件的翻译往往由一个人完成,最多再由一、两个审校把关,而且译者往往不是该领域的专家,这样译文往往带有较多的个人语言特征,而不是本领域公认的语言。我们需要改进翻译程序,发挥集体智慧,但更重要的是提高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加大对翻译的投入。有些国家,如加拿大,在立法时,已经开始使用所谓“平行起草”(parallel drafting)的方法,即英语和法语起草人员同时根据政策指南,分别起草两种语言文本,以保证两种语言文本的真正平等和效力的等同。 写作的规范性。a. 表现个体感受体验的文学作品,

44、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标新立异。一般科学文章同样要主题新颖、材料新鲜。公文写作则是规范性非常突出的。公文的内容,是公务和对公务的认识,尽管要求新颖、深刻、精炼,但本质上还是社会化的、理性化的,甚至常常受到众所周知的法规政策的制约。公文的形式,更为清晰地具有规范性。公文语言,是理性化的认识表达,更有许多体式用语。公文结构,比起某些文章的模式来更进一步,已经发展成为格式。我国行政公文的格式,更由国家行政机关发布法规作为依据。b. 公文的内容和形式译者无权改变,但公文翻译的语言应当符合译入语常规。公文语言也可能出现不规范、不理性的现象。3. 非文学文本中的文学成分“文采”及其翻译策略(1) 中国作为

45、一个有几千年美文传统的国度,文学的影响无处不在,即使实用性文本,也会不时冒出华丽的词句。有“文采”的段落,会给翻译带来很多麻烦,即使能够勉强翻译出来,也可能出力不讨好,得不到英语读者的认可。(2) 东方智慧和西方智慧的比较 在中国文化中,有“文采”的文章里,作者用比喻、借喻、夸张、拟人等文学手法来间接婉转地表达思想,平铺直叙讲大白话被认为文字水平较低。 西洋画的特点是写实、写生,绘画以忠实模写自然为第一要义。西洋文章的特点是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中国画的特点是写意,画家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同样,东洋文章的特点则是文字表达的比喻和夸张,著重“写意”。 中国文人极其重视文字的华

46、丽和表现的优雅,却非常忽视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因此中国无法诞生西方式科学论文体裁。 中国人把写作文采当作智慧的标准,造成长年来中国文人华而不实的文风。古文运动,提倡学习先秦古人朴实的文风,认为文章应以内容为重,“言必近真、不尚雕彩”。 白话文长于“表达思想”,文言文则长于“卖弄学问”。“表达思想”越简单清晰越好,而“卖弄学问”却是越曲折绕弯越显得有学问。 尽管废除科举引进西学以后,中国人的智慧观有所改变,但中国仍然是诗的国家,人们喜欢比喻和夸张,喜欢中国画那样诗般的意境,对西洋追求真实的科学和追求写实的艺术,总是敬而远之。(3) 翻译策略 文学作品。翻译时如要照顾西方读者的习惯,就需把我

47、们的“文采”朴实化。但既然文学本身就强调语言的新颖性,超出语言常规,所以,翻译时可以在读者能够理解的范围内,把“文采”传递过去;如果读者对“直译”无法理解,或感到可笑,则仍然需要朴实化或改写。如果译者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西方了解我们的浮夸文化,当然可以直译过去,但需要做很多解释。 非文学作品。非文学作品使用修辞和典故,不符合非文学写作简洁、朴实的要求,所以翻译时没有必要保留“文采”,只需要把“文采”背后的意思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这样做既符合英语准确、客观的表达习惯,又简单易行(“文采”翻译起来很困难)。 英译汉时,如果原文是文学作品,因其本身就是想象的产物,译者增加一些合理的想象也未尝不可。如果是

48、非文学作品,则不能凭空加入想象的成分,而应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4) “文采”英译的危害已故著名对外宣传工作者段连城曾写过一篇题为讨“美文”檄文的文章(载于新华社对外部主办的对外宣传参考1988年第10期),呼吁对外宣传要“切忌美文”。 他说:“美文”者,指华而不实,堆砌辞藻的文字。对外宣传,要求生动,辞藻华丽,未必就能生动。 美文,即使译得很好,也往往让读者感到空洞无物。更何况美文比一般文字难译,如果译文粗糙,就使得美文之美走向反面,不但不美,反而令人费解,或者感到好笑,甚至生厌。 他认为,“美文”之于对外宣传,有四大危害:因词害意,使外国人感到吹嘘;爱用典故,外国人不能理解;诗词楹联,外国

49、人很难欣赏;缺少信息,外国人不愿看。 解决方法需要教育原文作者,在写作上与国际接轨,先研究国外旅游手册的写法,再下笔写自己的;需要译者直接参与对外宣传材料的编写中,而不仅仅是翻译。从长远来看,需要从娃娃抓起,区分文学教育和非文学教育,将新文化运动进行到底。 早在清朝对外交往中,就有关于外国人笑话中国人浮夸的记载。在当代社会,我们仍然无法摆脱这种浮夸作风。4. 非文学翻译的特点小结根据上文分析,我们对非文学翻译的特点做如下初步总结和归纳:(1) 译者要根据委托人提供的信息或特定情景下的翻译习惯,确定翻译种类或策略,提供符合客户需要的翻译产品。译者要了解翻译目的、原文和译文的读者、使用时间、地点、

50、场合、媒介、功能等;据此确定翻译种类或策略,即在多大程度上对原文进行调整;最终提供符合原文功能要求的产品。(2) 译者要准确无误地再现原文所反映或意欲反映的客观现实。 意思连贯。包括数字没有前后矛盾;推理没有前后矛盾;发现矛盾时仔细审查是译者理解错误、表达错误,还是原文错误。 语言准确,句子表达严密。 意思明确,没有歧义;作者无意中造成歧义的,通过语篇内外知识消除歧义。 如果发现原文有误,视情况予以纠正或指出。 对原文的任何增删,不能损害原文基本信息的准确性。 要反复校对,保证意思准确,尤其是集体创作的文本,如法律文书。(3) 译文要用朴实的语言。 语言要规范:句子符合语法规范;词语搭配为普通


注意事项

本文(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1).pdf)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