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中国“AI+制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pdf

  • 资源ID:6363444       资源大小:13.63M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3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中国“AI+制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pdf

1、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智”造未来2021中国“AI+制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亿欧智库 https:/ reserved to EqualOcean Intelligence, July 2021序言INTRODUCTION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速推动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制造大国建设为制造强国,成为了中国重点发展任务。全球经济越来越呈现数字化特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智能制造是数字经济的皇冠,

2、必将成为各国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的主战场。作为双循环基础发力点,智能制造将成为提升国家整体制造业水平不可忽略的增长引擎。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目标将进一步加速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 截止至2021年初,我国共有23个城市迈进GDP万亿的门槛。智能制造作为这23个万亿俱乐部城市市辖区出现频次最高、发展位置最靠前的产业,成为了亿欧智库万亿俱乐部系列报告的重点研究对象。亿欧智库将研究各市辖区智能制造的发展情况,从区域发展潜力与区域发展水平两大维度建立评价体系,评选出智能制造TOP15市辖区,剖析其成因。最后,总结了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图景与发展建议。2目录CONTENTS04中国智能

3、制造发展概况1.1 全球智能制造发展背景1.2 智能制造定义及研究范围1.3 中国智能制造政策发展情况1.4 中国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情况1.5 中国智能制造社会资源发展情况1.6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情况1.7 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图谱132021中国智能制造市辖区TOP15榜单2.1 区域智能制造评价体系2.2 中国智能制造区域TOP15榜单50中国智能制造区域发展图景4.1 中国智能制造区域发展图景162021中国市辖区智能制造TOP15剖析3.1 中国智能制造TOP15市辖区情况介绍3.2 中国智能制造TOP15市辖区发展总结34中国是制造大国,在优秀的制造基因下实现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4、是向制造强国进发的重要路径。自2015年起,智能制造成了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关注的重点。本章将介绍全球智能制造的发展进程,主要从经济、政策、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等多维度介绍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情况。换图中国智能制造概况全球智能制造发展背景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概况2021中国“AI+制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5全球工业化进程全球主要国家智能制造战略蒸汽机的产生机械化机械生产代替手工制造,经济社会转为工业、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新模式18世纪60年代工业1.0发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第一条生产线的制造电气化、自动化在劳动分工基础上用电力开辟机械化大规模生产19世纪后期工业2.0PLC、PC等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的

5、机械设备与IT系统的广泛应用自动化、信息化制造技术进一步自动化,机器代替人类生产20世纪70年代工业3.0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基础上,将实体世界与虚拟网络系统连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最大程度实现自动化2013年至今工业4.0美国国家先进制造战略该战略提出了中小企业投资、教育体系建设、多界合作关系、联邦投资、国家研发投入等战略目标。注重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国家先进制造领先战略该战略强调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人力、扩展提升国内制造业供应链3大战略方向。技术包括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网络空间安全、高性能材料、增材制造、连续制造、生物药物制造、半导体设计工具与制造、农业食品安全生产与

6、供应链等。德国工业4.0战略实施建议该战略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工业4.0,并定义工业4.0,提出工业4.0愿景为作为智能、网络化世界的一部分,重点是创造智能产品、程序和过程,关键主题为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德国工业4.0重点关注5大领域价值网络下的横向集成、全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纵向集成和网络化制造系统、工作场所中新的社会基础设施、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技术。新工业法国战略该战略提出通过创新重塑工业实力,使法国处于全球工业竞争力第一梯队。 该战略为期十年,主要解决三大问题:能源、数字革命和经济生活,共包含可再生能源、电池电动车无人驾驶、智慧能源等34项具体计划,展现了法国在第三次工业革

7、命中实现工业转型的决心和实力。法国日本制造业白皮书白皮书分析了日本制造业现状及面临问题后除了相继推出大力发展机器人、新能源汽车、3D打印等的政策之外,特别强调了发挥IT的作用。白皮书还将企业的职业培训、面向年轻人的技能传承、理工科人才培养等视作亟待解决的问题。白皮书已经更新到2019版,对于原有概念调整,开始专注到“互联工业”,与美国工业互联网建立不同的定位,希望突出“工业”的核心地位。日本中国中国制造2025”一“个目标: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步走战略目标,每一步用十年左右时间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四”项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

8、当前,着眼长远;全面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合作共赢“五”条方针: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五”大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强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十”个重点领域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中国在中国制造2025基础上又推出关于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两化融合等政策,智能制造成为十四五规划重点。智能制造定义及研究范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概况智能制造相关概念工业4.0主要是以CPS(Cyber

9、-Physical Systems,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技术核心,实现端到端集成、横向集成和纵向集成的新工业价值生态。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解,把工业4.0定义为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网络化(三个高度化标准)。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全球化的网络,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目标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让世界更美好、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洁且更经济。美国工业互联网包含三大要素智能机器、高级分析、工作人员。中国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定义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

10、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吴澄教授定义智能制造为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中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本报告研究范围亿欧智库以GDP超过1万亿元的23个城市的市辖区为研究主体,对数字技术,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区域内的传统制造业中的应用情况。其中,亿欧智库主要聚焦于生产环节,系统层级研究至企业层,主要研究区域内重点发展的制造业,探索其制造企业内管理与工厂的智能化发展情况,并研究区域内智能制造系统/软件服务提供商、智能设备提供商的数量与体量。2021中国“AI+制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6中国智能制造政策发展情况中国

11、智能制造发展概况7关于智能制造的政策总结2015201620172021中国“AI+制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提出国家智能制造的一个发展目标,三步走战略,四项发展原则,五条方针。五大工程实行及十大重点发展领域。3月国务院提出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7月国务院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制定智能制造建设思路智能制

12、造系统体系结构、框架等,制定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关键技术、重点行业三大标准。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3月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规划中明确,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聚焦智能生产、智能物流,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等6种标志性工业机器人产品,引导我国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5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提出打造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

13、推进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等七项主要任务。国务院7月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提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产品、装备融合创新,推广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国务院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

14、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提出十大重要任务。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制造智能化的升级。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研发智能产品及智能互联产品、智能制造使能工具与系统、智能制造云服务平台,推广新型制造模式,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进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智能化。7月国务院制造业“双创”平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平台为主线,打造资源富集、开放共享、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双创”新生态,到2020年底,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超过85

15、%。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工业互联网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025年,实现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标识解析体系不断健全并规模推广,形成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到2035年,我国工业互联网重点领域实现国际领先;到本世纪中叶,工业互联网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意见提出要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推进大型企业集成创新和中小企业应用普及两类应用,构筑产业、生态、国际化三大支撑7项任务,简称“工业互联网发展323行动”。11月国务院中国智能制造政策发展情况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概况2021中国“AI+制造”产业

16、发展研究报告8关于智能制造的政策总结明确提出到2018年,累计制修订15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到2019年,累计制修订30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全面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和国际化水平。8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多部联合提出推进建设智能工厂、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等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如原材料、消费品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发挥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作用等意见。8月关于推动先进制造

17、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展改革委员会等15部门意见提出促进工业数据汇聚共享、融合创新,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着力打造资源富集、应用繁荣、产业进步、治理有序的工业大数据生态体系。2月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意见提出促进工业数据汇聚共享、融合创新,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着力打造资源富集、应用繁荣、产业进步、治理有序的工业大数据生态体系。2月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三年行动计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南明确,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重点研制数据、算法、系统、服务等重点急需标准,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安防、家居、养老、环保、

18、教育、医疗健康、司法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推进。建设人工智能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供公共服务能力。8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9202020182021从设计、材料、生产制造、装备、供应、管理、标准以及相关软件、硬件等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和明确的目标。提出“六大行动”,即智能制造技术攻关行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领航行动、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改造行动、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工业软件突破提升行动、智能制造标准引领行动等;提出”两大目标“,即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

19、转型。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4月“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情况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概况9智能装备识别与传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设备、智能工艺装备智能工厂设计、建造、交付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管理智能物流、继承优化智能工厂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运维服务、网络协同制造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人工智能应用工业大数据工业软件工业云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工业无线通信工业有线通信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关键技术结构在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层面,根据国家出具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可将智能制造技

20、术分为三大结构。国家专利数量可以直观地体现全国及万亿俱乐部城市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情况。选择针对工业场景且样本量足够大的工业大数据、工业软件、工业云、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专利情况反映技术的发展情况。以数量庞大的工业互联网与工业机器人的专利为例,多集中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地区;其中各省万亿俱乐部城市的专利聚集率高于60%,发明专利的聚集度明显更高。在智能装备专利分布上,传统重工业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更具优势;在工业互联网专利分布上,珠江三角区的优势并不明显。整体来看,拥有优秀教育资源的地区的技术优势突出,京沪穗杭宁苏汉地区凭借其当地的高校资源,贡献了许多发明专利推动智能制

21、造技术发展。亿欧智库: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主工业机器人)专利分布情况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亿欧智库备注:数据截止至2021年4月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专利情况2021中国“AI+制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4667江苏湖北 山东1157广东总计582北京浙江11988上海63575717741932484其他其他专利发明专利浙江杭州浙江宁波浙江其他江苏南京江苏苏州江苏无锡江苏其他广东广州广东深圳广东佛山广东其他393654520549347382420348373633山东北京江苏上海 广东湖北其他浙江1777292851252129238总计839浙江杭州浙江宁波浙江其他江苏南京江苏苏州江苏其他471

22、424433349其他专利发明专利244中国智能制造社会资源发展情况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概况2021中国“AI+制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10智能制造试点项目空间分布据人社局数据统计,到2025年,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900万人,人才缺口将达到450万人。智能制造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交叉学科背景的工程师是当下急需人才。在此背景下,多个高校开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被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评级为B级以上的高校中,江苏有11所,山东有7所,天津有6所,位居前三。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等专业突出的传统理工高校也是国家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的输送带,多集中于北京

23、、西安、南京等地。除此之外,东北三省拥有许多智能制造学科优势的高校资源。来源:公开资料,亿欧智库备注:只研究万亿城市所在省份,智能制造试点数据截止至2018年,工业互联网试点数据截止至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高校资源分布与人才情况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项目除广泛分布于京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山东地区的项目数量最为集聚。非万亿城市中,辽宁、新疆、江西、河北与四川重庆等地区的项目数量持平。024681012江苏山东天津湖北陕西上海北京湖南安徽广东河南重庆亿欧智库:中国开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高校资源的区域分布来源: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亿欧智库:中国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项目分布南海诸岛252125

24、162011156106南海诸岛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情况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概况11050100150200250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天津宁波无锡青岛战略投资IPO上市C轮至Pre-IPOC轮前亿欧智库:万亿俱乐部城市智能制造企业分布与融资情况统计来源:亿欧智库智能制造企业多处于成长初期和成熟期。在珠三角地区,上市企业的数量接近甚至超过成长期企业的数量,珠三角智能制造比较发达。自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来,一级市场对智能制造版块的关注热度久居不下,即使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智能制造投资额也在不断增长。智能制造投融资事件主要集中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从融资金额来看

25、,长三角地区融资总额最高;珠三角地区融资主要集中在深圳。亿欧智库:2015年2021年全国智能制造企业融资金额(亿元)来源:亿欧智库来源:亿欧智库智能制造企业分布及融资情况2021中国“AI+制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亿欧智库:2015年2021年各省市智能制造融资金额(亿元)及占比24.8137.04116.30221.06207.45276.29215.28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Q1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图谱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概况2021中国“AI+制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12亿欧智库:智能制造垂直领域投资机构智能制造企业与投资机构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成长也依托于以下优秀

26、的智能制造投资机构。亿欧智库:智能制造企业图谱来源:2020工业互联网产业研究报告服务商案例集,亿欧智库13本章将从区域发展潜力、区域发展水平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的评价体系,量化统计万亿俱乐部各市辖区智能制造综合发展指数,评选出2021中国智能制造TOP15市辖区。2021中国智能制造市辖区TOP15榜单中国万亿俱乐部市辖区智能制造评价体系2021中国智能制造市辖区TOP15榜单2021中国“AI+制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14亿欧智库将从区域发展潜力与区域发展水平两大层面评价市辖区智能制造的发展。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智能制造评价体系指标发展水平(40%)政府扶持成果产业扶持政策实施情况政府侧基金

27、投资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工业GDP产值、增速及占比服务水平智能制造技术提供商聚集情况与一级市场关注度制造水平制造业企业工厂建设情况.制造业上市企业、500强数量占比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等发明专利数量.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区形成情况园区、孵化器、孵化企业数量.智能制造应用情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工厂数量智能制造试点项目情况.发展潜力(60%)政府扶持力度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人才扶持政策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扶持政策政府建立相关协会/平台/联盟等数量及规模相关政府引导基金、专项基金数量及规模.区域发展能力工业聚集园区数量、企业聚集情况、配套服务科研水平与高校合作实验室、科研所数量及发展情况.科

28、研人员数量R&D投入生产用地情况.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产业园区位置中国万亿俱乐部智能制造市辖区排名2021中国智能制造市辖区TOP15榜单区域发展潜力得分区域发展水平得分总分佛山顺德区南京江宁区苏州吴江区广州黄埔区山东黄岛区(西海岸区)深圳龙华区深圳宝安区上海宝山区杭州萧山区无锡新吴区(高新区)万亿俱乐部智能制造市辖区TOP152021中国“AI+制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15北京大兴区(亦庄经开区)深圳南山区苏州工业园区北京海淀区上海浦东新区亿欧智库将从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潜力两个维度评价区域智能制造发展情况。依托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差距,亿欧智库将智能制造TOP市辖区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为跻身世界一

29、流水平的智能制造强区。在制造业基因深植区域的基础上,其制造数字化、信息化甚至智能化的发展水平远超中国其他省市的辖区,形成了智能制造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企业聚集。智能工厂、智能设备解决方案提供商、工业互联网技术服务提供商云集。第二梯队为向中国智能制造强区发展的市辖区,其在区位条件、政策扶持、产学研合作、产业集聚等部分方面形成优势,拥有较大发展潜力。969492939198959290908786868483838280797890908788868484848481979592929189888686858483828280第二梯队青岛黄岛区(西海岸区)广州黄埔区佛山顺德区深圳龙华区南京江宁区深圳宝

30、安区上海宝山区苏州吴江区杭州萧山区无锡新吴区(高新区)南海诸岛第一梯队北京海淀区上海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区深圳南山区北京大兴区(亦庄经开区)16基于亿欧智库构建的智能制造区域评价体系与榜单,本章将主要关注智能制造TOP区域的发展情况,将从区域概况、产业定位、产业政策、产业成就、产业动能、产业聚集区情况、产业图谱等多方面阐述各区发展水平与发展潜力。2021中国智能制造市辖区TOP15剖析上海浦东新区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高地2021中国智能制造市辖区TOP15剖析2021中国“AI+制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172020年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3207亿元,位居上海第一,工业产值为9670.68亿

31、元。浦东新区已呈现集聚发展态势。2020年,浦东新区已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地区,其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全区汽车制造业产值超过2600亿元;浦东新区聚集了超11000家生物医药企业,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626亿元。浦东智能制造产业平稳发展,龙头企业集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高端装备制造规模以上产值约980亿元。产业成就产业政策支持发展重点领军企业、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重点优势企业、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重点培育企业、新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围绕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开展技术改造。浦东新区“十三五”期间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财政扶持办法2017

32、.11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浦东新区南与奉贤区、闵行区两区接壤,西与徐汇区、黄浦区、虹口区、杨浦区、宝山区五区隔黄浦江相望,北与崇明区隔长江相望。该区境内集聚复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优秀高校,以及中科大上海硏究院、张江实验室、李政道研究所等高水平科研机构。浦东新区将构建“一主(川沙主城片区)、一新(南汇新城)、一轴(东西城镇发展轴)、三廊(滨江文化商务走廊、南北科技创新走廊、沿海综合发展走廊)、四圈(南汇新城、祝桥-惠南、浦江-周浦-康桥-航头、唐镇-曹路-合庆四个城镇圈)”的总体空间结构。其中,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产业园区集中于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区域概况产业定位浦东新区重点发展“中国芯”、“创新药”

33、、“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六大硬核产业。浦东新区关于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人才发展的若干意见2018.04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率先试点8项人才制度:主要针对外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人员、优秀毕业生等。实施7大人才工程:上海高峰人才服务工程(开设独立服务窗口)、国家实验室人才服务工程(提供生活配套保障、产学研合作)、海外高层人才引进工程(国家“千人计划”、上海“千人计划”、浦东“百人计划”)、实施独角兽人才培育工程(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大数据、文化创意等领域独角兽定制化扶持)、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工程、社会使用紧缺人才引进工程(名师、名医、文化大师等专家领衔项目支持

34、政策)。建设7大人才平台:浦东产业创新中心、浦东国际人才港、创业孵化空间体系、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人才智能化信息平台等。浦东新区促进重点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2020.04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对新引进的产业生态塑造能力强、产业链带动能力强的领军企业、创新型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和重点产业配套等优质产业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额不低于1000万元的工业项目给予一定奖励。支持创新成果产业化,奖励主要针对针对创新药、医疗器械研发、药品生产等。 鼓励产业链协同联动,主要针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产业。上海浦东新区全

35、球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高地2021中国智能制造市辖区TOP15剖析2021中国“AI+制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18产业动能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产业图谱上海浦东智能制造协会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浦东新区产业创新中心、量子信息技术协同创新平台 联盟合作产学合作中心支持2019年建立浦东科技创新投资基金,总规模55亿元。2015年浦东新区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约20亿元。2006年浦东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基金支持上海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复旦大学张江实验室、李政道研究所 空间布局与产业集聚规划面积 10万平方米定位围绕智能安防、语音识别、机器视觉等,人工智能新技术和应用场景深度融合企业情况入驻企业包含

36、IBM中国研发总部、英飞凌大中华区总部、微软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实验室、Ada Health等跨国企业巨头,阿里巴巴创新中心(平头哥芯片研发)、中国联通、中建大数据等国内巨头,同济大学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等科研院所,云从科技、黑瞳科技、远景智能、水镜科技等“独角兽”企业。产业园情况德国工业4.0示范产业园、IC装备和智能制造产业园、微电子产业园、航空配套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企业情况商汤、云从、科大讯飞、燧原科技等人工智能独角兽,汉能、登临科技、映驰科技、黑芝麻智能、思岚科技、玻森数据、达观数据等企业。定位集聚精密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设备、智能机器人、3D 打印、高精密检测等产业和技术企业情况

37、全球150家企业入驻,瑞典山特维克、以色列伊斯卡、瑞典山高、美国肯纳飞硕、瑞士ABB、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日本那智不二越等制造企业落地产业园。外高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定位围绕智能安防、语音识别、机器视觉等,人工智能新技术和应用场景深度融合企业情况有美迪西医药、方达医药等一批已上市平台服务企业,助推药物创新、提供专业服务,加速推动张江科技成果产业化;也有德琪医药、宣泰医药等一批上市筹备期高成长创新企业,将快速形成集聚效应,为张江高新科技产业在园区以总部、研发中心为主的集群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还有紫光展锐、安恒信息等一批集成电路产业项目。临港片区张江人工智能岛张江集成电路产业

38、园规划面积2.3 平方公里定位金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家电、食品和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企业情况入驻企业包括诺基亚贝尔、华为、上海芯泳半导体有限公司、上海图双精密装备有限公司、上海化合积电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除此之外, 上汽联创智能网联汽车电子创新中心、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5G应用创新中心、中国信通院5G标准开放实验室、阿里云创新中心-宝马初创车库联合创新基地等开放平台也聚集于此。金桥5G产业生态园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2020第八届先进制造业大会产业论坛北京海淀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2021中国智能制造市辖区TOP15剖析2021中国“AI+

39、制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192020年区域生产总值达到8504.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0%左右。海淀园总收入突破3万亿,年均增速达到13.8%,国高新企业突破1万家,上市企业达到236家,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加速兴起,在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产业成就产业政策包括全球顶尖人才、创业领军人才、创新领军人才、科技服务领军人才、青年英才等5个项目。对入选的“海英人才”给与“个人贡献奖励+创业扶持+创新培育+生活保障”的全方位扶持。支持范围:大信息、大健康和新材料、先进制造、能源环保、科

40、技服务等“高精尖缺”及其他优势产业领域的人才。中关村科学城促进人才创新创业发展支持办法2020.10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海淀区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东与西城区、朝阳区相邻,南与丰台区毗连,西与石景山、门头沟区交界,北与昌平区接壤,区域面积430.77平方公里,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2.6%。海淀区是全国高校资源集中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中国一流名校均聚集于此,对产业发展给予了支持。海淀全域范围内形成了“两横一纵三轴格局,一带一核多极体系”,形成了贯通联动的城市空间发展新格局。区域概况产业定位海淀区依托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通信产业、科技服务业等优势产

41、业,聚焦培育云计算、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文化创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2018.01海淀区人民政府支持航空发动机、微纳制造等关键技术突破,做强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现代医疗器械、服务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部件研发和产业化为重点的智能制造产业。率先落实北京市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用地政策的意见,调整产业准入条件、创新产业用地利用方式、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关于加快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的十五条措施2019.05海淀区人民政府鼓励高校院所、新型研发平台

42、和顶尖科学家团队聚焦人工智能重大原创学术思想和理论开展研究。重点支持面向未来开展跨领域、跨学科、大协同的超前研究和创新攻关。重点支持基础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特别重大的项目可连续支持三年,最高支持3000万元。突出支持产业链协同创新、开源及共性技术和公共计算平台,重大平台连续支持三年,最高支持3000万元。重点围绕交通、医疗、金融、制造、教育等领域打造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鼓励相关行业重点企业和专业机构建立特定领域、应用场景的资源库,支持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及产业化。对于示范作用强、产业带动效果好的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企业拓

43、展服务型制造业务,探索面向全国的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支持制造业柔性化、智能化发展。鼓励和引导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产业领域部分重大科技成果的高端环节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围绕工业机器人、3D打印、智能仪器与试验设备等智能制造产业领域,适度发展智能控制、智能检测、智能诊断等核心模块的研发、孵化和高端制造环节。北京市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04海淀区人民政府2021中国智能制造市辖区TOP15剖析2021中国“AI+制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产业动能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代表企业海淀区人才发展联盟工业机器人中关村机器人产业

44、创新中心联盟合作产学合作中心支持中关村科技创新基金 总规模50-55亿元海淀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认缴规模200亿元2016年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基金支持国家智能制造系统创新研究院、海外中国学联驿站北京基地空间布局与产业集聚定位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为软件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体系企业情况园区集聚了联想(全球)总部、百度、腾讯(北京)总部、新浪总部、滴滴总部、亚信科技、科大讯飞(北京)总部、软通动力、华胜天成、广联达、IBM等700多家国内外知名IT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园区设施中关村软件园成立总规模5亿元的“Z计划”创新专项基金,基金将重点投资信息通信设备、操作

45、系统与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核心设备、新型软件等细分领域的早期创业企业尚东数字谷中国国科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创新中心落地中关村软件园永丰产业基地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产业论坛北京海淀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定位“国家新材料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中关村北斗和空间信息服务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情况上市公司16家,亿元以上企业30家,已初步形成了以安泰科技、航材院、钢研总院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和以用友软件、大唐电信、航天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两大产业格局。定位打造新能源环保产业区、电子信息产业区、科技金融产业区、生物医药产业区和国

46、际商务区的“4+1”格局。企业情况以用友软件、航天电子、大唐电信、神舟软件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安泰科技、钢研高纳、航材院、百慕航材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中联煤层气、光大环保、国核电力规划设计院为代表的能源环保产业;以华为、佳讯飞鸿、中科海讯为代表的网络通信产业中关村翠湖科技园定位重点发展计算机、通信、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情况华为、联想、北大方正、用友、彩虹、东方电子、许继、浪潮、鲁能、华环、清华同方、神州数码等公司都在上地设立了公司总部及研发中心。同时包含IBM中国工程技术中心与研究中心、发那科、诺维信等海外大型企业。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定位专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情况软

47、通动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智能装备初创企业北京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定位以“智能机器人、3D打印、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装备研发、新能源技术、新材料研发、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等智能制造企业作为园区重点招商方向企业情况天坛家具厂、北京风机二厂、建金大厦、增材制造与建材类企业金隅智造工场制造厂高端创新集聚发展走廊前沿科创发展走廊长安街及其延长线首都功能走廊产业图谱深圳南山区打造世界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2021中国智能制造市辖区TOP15剖析2021中国“AI+制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12020年,南山区生产总值达6502

48、亿元,全年增长5.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00.61亿元,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到71%。南山区拥有ABB等跨国智能制造企业,华为、腾讯等国内通信、互联网巨头,京东方、中国生物、博通集成、法本信息、三旺通信等上市企业,吸引兆易创新、纳芯微、西人马等企业聚集。产业成就产业政策加快“南山智园”二期、三期和留仙洞“南山智城”、茶光总部“南山智谷”等产业用房建设,确保到2020年供应不少于200万平方米的创新型产业用房。在智园片区打造南山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基地,着力打造一批高度智能化的第五代工业园区。支持中试基地、中试生产线建设,加快推进创新科研成果

49、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全力支持海内外创新型企业在南山率先开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试验,建立完善政府优先采购和带头使用创新型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制度。南山区落实深圳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8.11南山区科技创新局南山区东与福田区毗邻,西与宝安区相连,北与宝安区、龙华区接壤,南临蛇口港、大铲岛和内伶仃岛,东南隔深圳湾与香港元朗区比邻,西南隔珠江口与澳门、珠海相望。区境内拥有深圳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产业发展。南山将在辖区构建 一心两轴三区 城区发展新格局,即以西丽湖为心,依托沙河西路的南北轴,依托留仙大道的

50、东西轴,大学城创新片区、石壁龙创新片区、西丽中心区三片区。区域概况产业定位南山区着力打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文旅、数字经济四大产业集群。南山区自主创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9.11南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或实现新产品产业化,提升资源利用率和产业技术水平。对上年度技术改造数据纳入南山区统计或者工业产值纳入南山区统计的企业,按照不超过其上年度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额30%的贷款金额和不超过当年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基准利率给予贴息,每家企业每年资助金额不超过300万元。中共南山区委关于制定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注意事项

本文(2021中国“AI+制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pdf)为本站会员(知识的力量)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