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5高考语文最后10天冲刺宝典:专题15鉴赏诗词的语言.doc

  • 资源ID:6402705       资源大小:215.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5高考语文最后10天冲刺宝典:专题15鉴赏诗词的语言.doc

1、专题15 鉴赏诗词的语言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邹忌讽齐王纳谏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 。2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 :3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 。4在课文第二段找出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相对应的语句, 。5文中邹忌先从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的 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皆朝于齐”的成效。【答案】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3,乃下令:“群

2、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5“王之蔽甚矣”易错成语勤温习76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不形容变化莫测。) 77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只能形容人的态度,不能形容事情的性质;只表示痛恨,不表示痛心。) 78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这种由假说发展成定律、原理的情况,真是俯拾皆是。(俯拾皆是,

3、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此处没有“易得”之意。) 79我国已经加入WTO,广大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对有关规则做到胸有成竹。(胸有成竹,指做事很有把握。不表示对情况很了解。改为“了然于胸”。) 80不少语文老师上课就是以一连串的问与答贯串课堂教学始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是目无全牛了。(把“目无全牛”理解为“不能整体把握”。错。)写作素材常积累备考话题:法与情经典素材:楚庄王有次夜宴群臣,满庭酒溢语喧,酣畅淋漓。忽有一阵风过,烛台灯灭,漆黑一片。使者急急忙忙寻火点灯之际,楚庄王的爱妃轻轻拽其袖耳语道:适才有人暗中对她不轨,她挣脱时顺手扯去了他帽顶的缨子,灯亮其人自显。“慢!

4、” 楚庄王突喝住点灯使者,于黑暗中命令群臣拔掉各自的帽缨。灯再亮时,众人皆无缨而饮。几年后的一场大战中,楚庄王困扼于绝境,身旁一猛将,死命拼杀,护驾突围。化险为夷后楚庄王恭身相谢,该将领顿然跪拜道:上次卑臣酒后失礼,若非大王宽宏,早已是刀下鬼了。时新素材白发苍苍的老母在得知儿子海州药业集团公司总裁郭小鹏是通过制造冰毒而“发财致富”时,出于良知、责任感,在儿子回家看望她时,配合刑警汪静雯等人将儿子绳之以法。郭小鹏是个极端的孝子,从小他就和母亲相依为命。他们孤儿寡母、历尽沧桑,直到郭小鹏大学毕业有了一份安定的工作,他们母子才过上了好日子,母子深情可想而知,但郭母的大义凛然更让我们为之钦佩。在情与法

5、的天平上,母亲做出了艰难但却是不悔的抉择这动人的一幕便是电视剧黑冰为观众诠释出的“大义母爱”。清词丽句背一点1大地有高山和峡谷,人间有高尚和卑下。人世中充满着七情六欲的烟和雾,一切亲情友情爱情2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爱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面目。3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4浩渺的星空呀,你永远闪耀着动人的灵光。你哪里知道纵使万丈的火山灰能掩埋整个的庞贝古城,却永远也掩

6、埋不了真理的曙光。5感情如水,理性如冰,八分之一的冰块浮动在水面上显现着庄重和威严,一任冰下蓝色的水漂荡,不减半点高雅,这是理性的美。技能再提高一、炼字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词性改变的活用词经常是作者着意炼字所在。1动词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

7、,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2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3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一寸二寸之

8、鱼,三竿两竿之竹。(小园赋庚信)“一”“二”“三”“两”,了了几笔,鱼不一定就这么大,竹未必就这么多,但却写出了鱼虽小而有趣,竹虽少而有味的境界。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这首诗中,“一”原作“数”,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这是数词用得妙。4虚词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

9、,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这是副词用得妙。5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主要是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形容词或副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摹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生动更形象。A叠韵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

1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6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却是相近的,就是一般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要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

11、:“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7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使这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起到不同寻常的作用,而成为一句诗或一首诗中的关健词,甚至成为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词性的活用,大的方面有实字虚用,虚字实用,小的方面有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破山寺后禅院常建)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山光美好而使鸟儿感到愉悦,潭影幽深而使心性感到空灵。炼字

12、的题目的分析主要结合诗歌从炼意、炼境、炼手法和炼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也就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分析此字在这四个方面的作用,一般“炼意”是必不可少的,其它三个方面适当考虑。二、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一)语言特色类主要是对诗歌语言风格的概括,主要有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1平淡。具有平淡风格的诗歌,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第五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有人评述陶渊明的诗“平淡而思致。” 2工丽。具有工丽风格的诗歌,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13、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并在每句开头用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具有直率风格的诗词,则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的诗句,直斥统治者的不劳而获和无情压榨。 4委婉(含蓄)。具有委婉风格的诗歌,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夜雨寄北,诗的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自然。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

14、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具有雄奇风格的诗歌,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意思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

15、放。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10洗练。这种风格的作品在语言表达上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

16、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绝句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趣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浑成,语言上,“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11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这些是形成这一风格的主要因素。如杜甫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

17、作。全诗意境深远,语调沉郁悲凉,借暮秋的江天萧瑟之景,抒写颠沛流离、老病孤愁的暮年情怀。既包蕴着诗人客里悲秋的无限心事,又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思。 12清新。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来源:gkstk.Com(二)语言特色类在诗歌解答中经常套用的关于语言的术语。1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2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3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4

18、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5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6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7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8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9诗情画意:即诗歌本身富于感情,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如入画境。10富有哲理:也称理趣,即诗歌中包含着某种人生或社会的哲理,使读者有所领悟。这种哲理或存于诗歌的某一联中,一般为最后一联,如王之涣登鹳鹊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或整首诗都在说理,一般见于宋以后诗歌中,如苏轼的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诗虽只是两问,实是苏轼巧妙地回答了琴与指的辩证关系。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19、11淋漓尽致:指诗歌写得详尽透彻,或对某些东西暴露的彻底。基础提升练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 题。 (8 分)春日南宋 吴锡畴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注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小题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4 分)【小题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4分)【答案】【小题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

20、”是偏爱的意思。(2分)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小题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一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痛郁结心头。(2分)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赠程处士 (唐)王绩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日光随意落,河水

21、任情流。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注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订的。【小题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答案】【小题1】运用叠词。“忧忧”、“悠悠”,突出了世事的纷乱繁多,让人忧愁思虑不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质朴(通俗易懂)。全诗语言不事雕琢,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率真。全诗议论抒情自然率真,直截爽利,好恶分明。(6分)【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传统观念、追求自由(或“任情”)人生的思想感情。首联写人生百年纷繁,表达对世事的厌倦;颔联以日出日落之

22、随意、河水流淌之任情反衬人生的不自由,表达对自由的渴望;颈联指责“礼乐”囚禁“姬旦”,“诗书”缚住“孔丘”,表达对儒家观念的批判和鄙弃。最后一联写诗人宁愿以睡忘世,以酒消愁,表达其忘怀世俗、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5分)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泪李商隐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注:青袍,古时读书人常穿的一种袍子,此指贫寒之士。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

23、是个地位低微的小官,经常要送迎贵客,饱受奚落和排挤,诗中常以青袍自嘲。玉珂,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指骑着骏马的达官贵人。【小题1】此诗题为“泪”,可全诗并不见一“泪”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此诗是如何扣题写“泪”的。(4分)【小题2】前人评价此诗“前六句一气赶下,忽以后二句拨转,手段高明”,这里的“手段”说的是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来源:gkstk.Com【答案】【小题1】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手法的题目,没有直接写“泪”,但引用典故写“类”,实际是考核典故的作用,答题时答出典故表达的情感即可。此诗句句写“泪”,前六句用典。(1分)这些典故讲的都是前朝那些令人悲伤流泪的事,如:

24、首句用汉武帝时宫女的不幸遭遇言宫女失宠之悲,第二句化用江淹别赋诗意言游子思乡之悲,第三句用了湘妃竹的典故言逝者永别之悲,第四句用了晋书有关羊祜的典故言思念先贤之悲,第五句用了王昭君的典故感念昭君远嫁之悲,第六句用楚霸王项羽典故言兵败受困之悲。(2分,六个典故只要指出两个即可)最后两句写作者亲身经历的伤痛流泪之事。(1分)【小题2】“手段”说的是对比(衬托)手法。前六句用了六个有关泪的典故,衬托后两句“青袍送玉珂”的痛苦。(2分)前六句所述古时伤心之泪,皆不及诗人以一介寒士送显贵出京时感伤之泪,从而抒发了诗人仕途坎坷、宦海沉浮、职位卑微、耻居人下的悲愤之情(2分)。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25、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能力捷进测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早 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答案】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飞雪白草,道路

26、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答案】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2014年高考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

27、言。(1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答:来源:学优高考网 【答案】(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 (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15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三上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

28、题。(6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沭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小题1】这首诗的前四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小题2】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3分)【答案】【小题1】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病中感伤,客中孤寂思归。【小题2】尾联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1分),“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写出了“孤灯”不嫌弃诗人的情态(1分),表达了诗人

29、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1分)。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15届甘肃天水三中高三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落第长安 常建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杂诗 无名氏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小题1】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5分)【小题2】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6分)【答案】【小题1

30、】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主人公的旅思乡愁,(1分)但常诗的感情更倾向于落第之后羁留京师的失落、羞愧与沮丧。这从二三句可以看出。(2分)杂诗不涉及具体情事,但表现的乡情乡愁更苦涩难堪,更深更细更普遍更富于感染力,能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共鸣。(2分)【小题2】“溪”字的表达效果有三,其一,溪水是流动的,这又与一树梨花的景美相映衬,动静结合,显出景物生机。其二,以“溪”修饰月,将月色具象化、有形化,把不可揽结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生动形象。其三,溪月相映,更见美感,溪水清澈,月光皎洁,梨花摇曳,一派幽静景色。“溪”本是名词,移用到这里作定语后仍保留其名词的形象感,(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每点2分)来源:学优高考

31、网gkstk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五、(15届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秋 浦 途 中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注】 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小题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5分)【小题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答案】【小题1】“萧萧”和“淅淅”使用了拟声手法,“萧萧”摹秋雨声,“淅淅”摹溪风声。凄风苦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寂悲凉之情。【小题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无人可问,所以问新雁,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至于“来时还下杜陵无”,则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把他宦途的感触、羁旅的愁思,婉转深致地表现了出来。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注意事项

本文(2015高考语文最后10天冲刺宝典:专题15鉴赏诗词的语言.doc)为本站会员(初中学霸)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