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特色文化产业: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doc

  • 资源ID:68990       资源大小:430.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特色文化产业: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doc

1、特色文化产业: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施俊玲 文化消费热潮下,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7 月 27日,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原副巡视员施俊玲在“融资中国 2016 文化产业资本大会”上就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如何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施俊玲特色文化产业的概念和内涵我认为,特色文化产业应该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特色就是独有,体现的就是独一无二的魅力。特色是历史积淀、文化的传承,是由其赖以产生发展的特定环境所决定的。因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由于其历史、地理的原因,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构成了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为什么要讲这个呢?因为

2、现在特色文化应该说是“十三五”时期应该很好去研究和发展的方面。什么样的文化都可以做出特色来,只有特色、独特、独有才能够捕捉到市场的先机。无论是历史的更迭、社会的兴衰还是自然环境的变迁,而特色依旧、文化长存。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唤起了人们对特色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发展的自觉意识。正是这样一种时代的感召,让许多沉睡了几百、甚至上千年的特色文化逐步走进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特色文化的涵盖面是非常广的。按照有关部门 2014 年发布的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特色文化产业就是指依托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提供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

3、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唐卡指导意见在主要任务里面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内容,我说其中一个方面内容,就是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工艺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庆、特色展览等特色文化产业,引导特色文化产业与建筑、园林、农业、体育、餐饮、服装、生活日用品等领域融合发展。所以我说它的范围是非常之广泛的。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发展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带,建设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打造特色文化城镇和乡村,健全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培育特色文化品牌,促进特色文化产品交易等。由此可见,我国特色文化产业内涵之丰富、资源之博大、空间之广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我国文化产业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文化金融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快

4、速发展,规模效益不断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凸显。文化产业增加值从 2004 年的 3440 亿元,增长为 2014 年的 2.39 万亿,占 GDP 的比重为 3.76%,年均增长速度 15%以上,2010 年以前大约在 20%以上。2015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3.82%,也是有相当幅度的增长,大大高于同期 GDP 的增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我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纵观文化产业的发展成就,特色文化产业表现出色、贡献巨大,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统计可能还没有分的那么细,没有把特色文化从文

5、化产业里面摘出来认真的去统计,这方面还不到位。可以说文化产业中任何一个产业门类的发展均离不开特色文化资源的供给,特别是经过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等的长期发掘、保护、传承至今,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而以此为源头、为基础,经过开发创造而形成的一系列文化产品和服务,既是中国 5000 年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精髓的根基,为丰富人们的精神物质文化生活,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这就是我们要讲的发展特色文化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全球文化发展浪潮中,中华大地数千年积累形成的特色鲜明、积淀深厚、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是我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天然优势,构成了中国文化产业

6、的核心竞争力意义所在。只有珍惜和善用这一优势,将创新、创意、创造的力量深入文化资源的沃土,特色文化才能够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支点。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才可以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在汲取文化营养的过程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对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民、乐民、富民的作用意义重大,更是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选择

7、。特色文化产业的供给与需求实际上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其蕴含的经济思想非常朴素。人们总希望在一个运行良好的市场上实现供需两端产品包括服务的数量、结构、层次等总体匹配。这样买家,就是需求侧,能以合适的价格买到他所需要的东西;卖家,就是供给侧,则可以适当的盈利卖给需求的对手方,实现供需平衡,这几乎是所有经济政策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我国特色文化产品和需求与供给情况来看,我认为正处在良性发展的阶段。举几个例子,比如河北传统特色工艺产品,像民间乐器、年画、剪纸等,不仅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门类,而且销售情况旺盛,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还有青海省依托唐卡、彩画、雕刻等形成了一批文化产业品牌,包括民族工艺品、演艺

8、、文化旅游等特色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高成长型的企业,非常之多。广西阳朔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大家都知道,印象刘三姐利用传唱至今的广西刘三姐这样的民歌素材像中外的旅游名胜漓江山水作为舞台,运用现代的声、光、电创新创作的综合性、特色性、民族性的巨型演出。从 2004 年这个实景演出公演至今经久不衰,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创新发展的成功案例。大家现在要去漓江看的可能不光是漓江的山水了。由于这个案例的出现,丰富了我国文化产业的业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贡献。实景演出从那时候开始就开响了第一枪。已经形成特色文化品牌的产品和服务还有,比如说特色工艺美术,像我们国家的四大名绣、宜兴的紫砂、自贡彩灯等等数不胜数,还有特色演

9、艺,像九寨沟演艺群、印象刘三姐等等。特色文化旅游,像乌镇、同里、成都宽窄巷子等等,非常丰富,而且都享誉中外。自贡灯会目前中国已经很少有排浪式的消费了,而这个现象在特色文化领域依然存在,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排浪式消费不是坏的概念,只是那个时期已经过去了,但是在特色文化领域还依然存在。比如我今年年初春节的时候去了一趟四川的自贡,自贡彩灯非常有名,我五、六年前去过一次,觉得很震撼,今年年初的时候更被震到了,基本上人流如潮,已经快闭会了,人挨着人,所以大家对文化的需求,对特色文化的向往是非常迫切。这种现象,排浪式消费,我觉得有点可怕了,容易出现踩踏事件,已经出现安全隐患了,说明非常火爆。这样排浪式消费怎

10、么形成的?就是我们国家中央政府的节假日制度安排所提供的,到那个时候文化旅游非常火爆。我认为这也是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我们也应当善加利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位示意图2014 年国务院出台了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这个目录涵盖了所有西部 12 省、区、市的特色文化产业,2014 年开始实施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发展规划所涉及的地区,沿着历史所形成的纵跨陕西、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贵州、西藏七省区的民族迁徙大通道发展文化产业,让这个文化积淀带转化文化产业带,发挥其育民、乐民、富民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近年来在国家文化产业的支持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通过纳入发展规划、制定相应

11、政策、发掘文化资源,将特色文化产业作为先导性产业加快发展,不断壮大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中央财政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去年开始支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实际上是从 2014 年开始,真金白银支持了数十个项目,大大提振了文化特色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可以预计,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特色文化产业必将成为“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因而我认为,在之前的发展基础上,未来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深入研究特色文化现状、特点、资源禀赋和市场调整,研究结构性的问题,不断调整充实我们的工作思路和内容。要注意改革GDP 至上的情结,要从供给侧改革入手,从规模导向转向

12、结构导向,以其实现提质升级。需求与供给均衡发展,借助文化市场的优势构建新型产业结构、培育结构性竞争力,创造结构性效益,要从供给侧改革研究特色文化消费规律,要思考如何在世界范围内配置文化资源,形成一个国际化的特色文化供给侧结构布局。一定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特色更多的是民族的东西;二是要努力实现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加快实现品牌化发展。特色文化加速发展需求也在加快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供给要跟上,这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企业才能做强、做大。因此,第一要提供以现实需求为导向的供给;第二要提供潜在的消费市场的供给;第三要满足新兴市场的供给;第四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供

13、给。总之,随着产业的全面发展,体现的特色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实力,要确实研究和把握本地区的特色优势,下工夫抓好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促进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提质升级;三是实施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战略。特色文化产业的阶段要求是产业集群,集群本身就是一种特色。集聚有两种模式,一是纵向型。围绕成长起来的特色文化产业,众多上游、中间、下游企业集聚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拉动整个产业全面发展。二是横向集聚,即同类企业、产品集聚,形成专业化生产、供给和销售平台,加快提高产业集中度。我们的企业都太弱小了,要提高产品集中度,这样的集聚一定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提升经济竞争力,形成经济增长极,不仅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将增强市场机制、激发人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最终促进特色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注意事项

本文(特色文化产业: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doc)为本站会员(您的好秘书)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