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巴利三藏-《中部》(2) 萧式球 译.pdf

  • 资源ID:7080761       资源大小:1.66MB        全文页数:40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巴利三藏-《中部》(2) 萧式球 译.pdf

1、汉译巴利汉译巴利经经藏藏中中 部部(二)(二)中五十篇中五十篇香港香港萧式球萧式球译译目目 录录051.紧达罗迦经. 1052.八城经. 10053.学人经. 15054.颇多利耶经.21055.耆婆经. 28056.优波离经. 31057.狗戒经. 46058.无畏王子经.51059.多种受经. 54060.无诤经. 58061.芒果林教化罗睺逻经.75062.大教化罗睺逻经.81063.小摩伦迦经.86064.大摩伦迦经.92065.跋陀离经. 97066.鹌鹑喻经.107067.遮偷摩经.116068.那逻迦波那经.121069.瞿尼师经.128070.基多山经.131071.三明婆蹉种

2、经.139072.火婆蹉种经.141073.大婆蹉种经.146074.长甲经. 153075.摩紧提耶经.157076.散陀迦经.167077.大沙俱逻.优陀夷经.181078.须摩满提经.198079.小沙俱逻.优陀夷经.203080.韦迦那经.215081.伽提迦罗经.220082.赖咤和罗经.228083.大天王经.243084.摩偷罗经.252085.菩提王子经.258086.央掘摩罗经.278087.钟爱生经.285088.斗篷经. 289089.法庙经. 294090.紧那迦陀逻经.300091.梵寿经. 306092.舍罗经. 316093.阿娑逻经.323094.瞿多目迦经.3

3、33095.阐基经. 343096.伊须迦利经.356097.陀然经. 362098.婆舍多经.369099.须跋经. 375100.僧伽罗婆经.3861礼敬那位世尊、阿罗汉、正自觉者礼敬那位世尊、阿罗汉、正自觉者051.紧达罗迦经紧达罗迦经这是我所听见的:有一次,世尊和人数众多的比丘僧团一起,住在瞻波的瞿伽罗莲池岸边。这时候,毕沙象伕子和紧达罗迦游方者一起前往世尊那里,毕沙象伕子对世尊作礼,然后坐在一边。紧达罗迦游方者和世尊互相问候,作了一些悦意的交谈,然后站在一边。紧达罗迦游方者观察宁静的比丘僧团后,对世尊说: “乔答摩贤者,真是罕见!乔答摩贤者, 真是少有! 乔答摩贤者能使这个僧团正确地

4、行践法义。乔答摩贤者,过去的阿罗汉等正觉世尊也会善于使僧团正确地行践法义, 就正如现在乔答摩贤者能使这个僧团正确地行践法义那样; 将来的阿罗汉 等正觉 世尊也会善于使僧团正确地行践法义,就正如现在乔答摩贤者能使这个僧团正确地行践法义那样。”2“紧达罗迦, 正是这样, 正是这样。 紧达罗迦, 过去的阿罗汉 等正觉世尊也会善于使僧团正确地行践法义,就正如现在我能使这个僧团正确地行践法义那样;将来的阿罗汉等正觉世尊也会善于使僧团正确地行践法义, 就正如现在我能使这个僧团正确地行践法义那样。“紧达罗迦,在这个僧团之中,一些比丘是阿罗汉,尽除了所有漏,过着清净的生活,完成了应做的修行工作,放下了重担,取

5、得了最高的果证, 解除了导致投生的结缚, 以圆满的智慧而得解脱;一些比丘是有学,长期修习戒行,有深入的修持,内心善安放在四念处之中。这四念处是什么呢?一位比丘如实观察身,勤奋、有觉知、有念,以此来清除世上的贪着和苦恼;如实观察受,勤奋、有觉知、有念,以此来清除世上的贪着和苦恼;如实观察心,勤奋、有觉知、有念,以此来清除世上的贪着和苦恼;如实观察法,勤奋、有觉知、有念,以此来清除世上的贪着和苦恼。”世尊说了这番话后,毕沙对他说: “大德,真是罕见!大德,真是少有!世尊所展示的四念处能使众生清净,超越忧悲,灭除苦恼,得正道,证湼槃。大德,即使是我们在家生活、穿白色衣服的人,内心也能时常善安放在四念

6、处之中。我们也是如实观察身,勤奋、有觉知、有念,以此来清除世上的贪着和苦恼;如实观察受,勤奋、有觉知、有念,以此来清除世上的贪着和苦恼;如实观察心,勤奋、有觉知、有念,以此来清除世上的贪着和苦恼;如实观察法,勤奋、有觉知、有念,以此来清除世上的贪着和苦恼。“大德,真是罕见!大德,真是少有!人们这样掩藏自心、这样坏、这样奸诈,但世尊知道众生的利益与不利。大德,人们是掩藏自心的,动物是率直的。大德,我能骑着驯象在瞻波到处行走,牠们所有的奸诈、欺骗、不诚实、不正直都会显示出来,但我的仆3人、佣人或工人,身体和语言所显示的往往和内心不同。”“毕沙,正是这样,正是这样。毕沙,人们是掩藏自心的,动物是率直

7、的。 毕沙, 世上有四种人, 是哪四种呢?一种人折磨自己,常做折磨自己的行为。一种人折磨其他众生,常做折磨其他众生的行为。一种人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常做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的行为。一种人不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不做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的行为;他在现生之中平伏、寂灭、清凉、体验快乐,像梵天那样生活。毕沙,这四种人哪一种最符合你的心意呢?”“大德, 折磨自己, 常做折磨自己的行为的人不符合我的心意。折磨其他众生,常做折磨其他众生的行为的人不符合我的心意。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 常做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的行为的人不符合我的心意。 不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 不做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的行为;在现生之中平伏、寂灭、清凉

8、、体验快乐,像梵天那样生活的人最符合我的心意。”“毕沙,为什么前三种人不符合你的心意呢?”“大德,一个折磨自己,常做折磨自己的行为的人,为想得到快乐的自己带来痛苦,所以不符合我的心意。大德,一个折磨其他众生,常做折磨其他众生的行为的人,为想得到快乐的众生带来痛苦,所以不符合我的心意。大德,一个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常做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的行为的人, 为想得到快乐的自己和想得到快乐的众生带来痛苦,所以不符合我的心意。大德,一个不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不做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的行为;在现生之中平伏、寂灭、清凉、体验快乐,像梵天那样生活的人最符合我的心意。“大德,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要告辞了。”“毕沙,

9、如果你认为是时候的话,请便。”毕沙对世尊的说话感到欢喜, 感到高兴, 之后起座对世尊作礼,4右绕世尊,然后离去。毕沙离去不久,世尊对比丘说: “比丘们,毕沙是一位智者,毕沙有大智慧。比丘们,如果毕沙多坐一会儿,我将会为他详细讲解这四种人,他将会更深入地明白有关的义理,得到更大的得益。”“世尊,现在是时候了,善逝,现在是时候了,请世尊详细讲解这四种人,当比丘听了之后,便会受持世尊的说话。”“比丘们,既然这样,你们留心听,好好用心思量,我现在说了。”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世尊说: “比丘们,什么是折磨自己,常做折磨自己的行为的人呢?“比丘们,一些裸体外道,不跟随常人的生活习惯,不用钵而只

10、用手来盛载食物吃,不接受别人呼唤过去取的食物,不接受别人呼唤停下来取的食物,不接受别人带来的食物,不接受专为自己准备的食物,不接受别人邀请供养的食物,不取盘中的食物,不取锅中的食物,不在门槛间接受食物,不在棒杖间接受食物,不在杵臼间接受食物,不在有两人在吃食物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人怀孕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人哺乳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人性交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人专作布施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有狗看守的地方接受食物,不在苍蝇群集的地方接受食物,不接受鱼类,不接受肉类,不饮酒,不饮果酒,不饮米酒。“他们只去七家化食及只取七口食物,只去六家化食及只取六口食物以至只去一家化食及只取一口食物;一天化食

11、一次,两天才化食一次以至七天才化食一次;一天吃食物一次,两天才吃食物一次以至七天才吃食物一次。他们以这方法来修习,直至每逢半个月才吃食物一次。5“他们只吃野菜、麦、生米、野米、水草、谷、米水渣、芝麻、草、牛粪;他们只吃树下的果子和野果。“他们穿麻、粗麻、裹尸布、破布、树皮、羚羊皮、羚羊皮条、吉祥草衣、树皮衣、木条衣、头发衣、马尾毛衣、猫头鹰羽毛衣。“他们是一些修习拔须发的人,常把自己的须发拔除;他们是一些修习长期站立的人,不使用坐具;他们是一些修习长时间蹲下的人,尽力保持蹲下的姿势;他们是一些修习睡刺床的人,睡在带有尖刺的床上;他们是一些每天沐浴三次的人,晚上也会到水中沐浴。“他们修习以上各种

12、的方法,不断折磨、严重折磨这个身体。比丘们,这就是称为折磨自己,常做折磨自己的行为的人了。“比丘们,什么是折磨其他众生,常做折磨其他众生的行为的人呢?“比丘们,一些屠羊、屠猪等屠夫,捕鸟、捕兽、捕鱼等猎师,盗贼、刽子手、狱卒,或做任何血腥、残忍行业的人。比丘们,这就是称为折磨其他众生,常做折磨其他众生的行为的人了。“比丘们,什么是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常做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的行为的人呢?“比丘们,一些灌顶剎帝利王或有大坛场的婆罗门,在都城东面建造一所新的聚集堂后,剃掉头发和胡须,穿上皮革衣,涂上酥油,用鹿角来搔背痒;他与夫人、婆罗门、主祭师一起进入铺上青草的聚集堂,首先从母牛身上喝一口牛乳,夫人

13、喝第二口,婆罗门与主祭师同喝第三口,再把剩下来小牛赖以生存的牛乳挤干,用来祭火,他这样说: 宰杀多些公牛来祭祀吧,宰杀多些小牛来祭祀吧,宰杀多些小乳牛来祭祀吧,宰杀多些绵羊来祭祀吧,宰杀多些山羊来祭祀吧,斩截多些树来造祭祀柱吧,收割多些草来作祭祀6草吧! 他的仆人、佣人、工人迫于无奈,只好哭泣、脸上带着泪水地做祭祀的工作。比丘们,这就是称为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常做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的行为的人了。“比丘们,什么是不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不做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的行为;在现生之中平伏、寂灭、清凉、体验快乐,像梵天那样生活的人呢?“比丘们,如来出现于世上,是一位阿罗汉等正觉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者

14、天人师佛世尊;亲身证得无比智,然后在这个有天神、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国王、众人的世间宣说法义;所说的法义开首、中间、结尾都是善美的,有意义、有好的言辞、圆满、清净、开示梵行。“居士或出身于各种种姓的人听了这些法义之后,对如来生起了敬信;有了这份敬信,他这样反思: 在家生活有很多障碍,是尘垢之道;出家生活有如空旷的地方那样没有障碍。在家生活不易生活在圆满、清净、如螺那样洁白的梵行之中。让我剃掉头发和胡须,穿着袈裟衣,从家庭生活中出家,过没有家庭的生活吧。后来,他舍弃所有财富,舍弃所有亲属,剃掉头发和胡须,穿着袈裟衣,从家庭生活中出家,过没有家庭的生活。“他成为一位出家人,具有比丘的修学和比

15、丘的正命。他舍弃杀生、远离杀生,放下棒杖、放下武器,对所有生命都有悲悯心。他舍弃偷盗、远离偷盗,别人不给的东西便不取,别人不给的东西便不要; 有一个不偷盗的清净心。 他舍弃非梵行, 他是一个梵行者,远离性行为这世俗的行为。他舍弃妄语、远离妄语,他说真话、只说真话、诚实、可信赖、说话没有前后不一。他舍弃两舌、远离两舌、不会说离间别人的话,他帮助分裂的得到复合、喜欢和合、景仰和合、欣乐和合、说使人和合的话。他舍弃恶口、远离恶口,无7论他说什么,都柔和、悦耳、和蔼、亲切、有礼、令人欢喜、令人心悦。他舍弃绮语、远离绮语,他说适时的话、真实的话、有意义的话、和法有关的话、和律有关的话、有价值的话,他在适

16、当的时候说话,说话有道理,适可而止,对人有益。“他远离损害种子和植物的行为;他一天只吃一餐,过了中午不吃东西,远离非时食;远离观看跳舞、唱歌、奏乐、表演;远离花环、香水、膏油、饰物;远离豪华的大床;远离接受金银钱财;远离接受谷物;远离接受生肉;远离接受妇女;远离接受仆人;远离接受禽畜;远离接受农田;远离替人做信使;远离做买卖;远离欺骗的量秤;远离贿赂、欺骗、诈骗;远离伤害、杀害、綑绑、拦劫、抢掠。“他对能蔽体的衣服知足、 对能果腹的食物知足, 无论去哪里,都只是和衣钵随行。就正如雀鸟和牠的羽翼,无论雀鸟飞去哪里,都只是和双翼随行。同样地,一位比丘对能蔽体的衣服知足、对能果腹的食物知足,无论去哪

17、里,都只是和衣钵随行。他具有圣者之戒蕴,亲身体验没有过失之乐。“他在眼看到色之后,不执取形,不执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约束眼根的话,贪着、苦恼这些恶不善法便会漏入内心,因此他约束眼根,守护眼根,修习眼根律仪。“他在耳听到声之后“他在鼻嗅到香之后“他在舌尝到味之后“他在身感到触之后“他在意想到法之后,不执取形,不执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约束意根的话,贪着、苦恼这些恶不善法便会漏入内心,因此他约束意根,守护意根,修习意根律仪。他具有圣者之根律仪,亲身体验8无染之乐。“他在往还的时候,对往还有觉知;在向前观望、向周围观望的时候,对向前观望、向周围观望有觉知;在屈伸身体的时候,对屈伸身体有觉知; 在穿衣持钵的

18、时候, 对穿衣持钵有觉知; 在饮食、咀嚼、感受味觉的时候,对饮食、咀嚼、感受味觉有觉知;在大便、小便的时候,对大便、小便有觉知;在行走、站立、坐下、睡觉、睡醒、说话、静默的时候,对行走、站立、坐下、睡觉、睡醒、说话、静默有觉知。“他具有圣者之戒蕴、圣者之根律仪、圣者之念和觉知,居住在丛林、树下、深山、山谷、岩洞、墓地、森林、旷野、草堆等远离的住处之中。 他在化食完毕, 吃过食物后返回, 然后盘腿坐下来,竖直腰身,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系念的地方。“他舍弃世上的贪欲,超越贪欲;内心清除了贪欲。“他舍弃瞋恚,心中没有瞋恚,只有利益和悲悯所有众生;内心清除了瞋恚。“他舍弃昏睡,超越昏睡,有光明想,有念和觉

19、知;内心清除了昏睡。“他舍弃掉悔,没有激荡,有一个内里平静的心;内心清除了掉悔。“他舍弃疑惑,超越疑惑,没有疑惑;内心清除了对善法的疑惑。“他舍弃使内心污秽、使智慧软弱的五盖,内心离开了五欲、离开了不善法,有觉、有观,有由离开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乐;他进入了初禅。他平息了觉和观,内里平伏、内心安住一境,没有觉、没有观,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乐;他进入了二禅。他保持舍心, 对喜没有贪着, 有念和觉知, 通过身体来体会乐圣者说:9这人有舍,有念,安住在乐之中。 他进入了三禅。他灭除了苦和乐,喜和恼在之前已经消失,没有苦、没有乐,有舍、念、清净;他进入了四禅。“当他的内心有定、清净、明晰、没有斑点、

20、没有污染、柔软、受驾驭、安住、不动摇时,把心导向宿命智。他能忆起过去无数生的事情不论一生、两生、三生、百生、千生、百千生,不论无数的成劫、无数的坏劫、无数的成坏劫在那一生之中是什么姓名,什么种族,什么种姓,吃什么食物,体会什么苦与乐,寿命有多长,死后又投生到另一生;而在另一生之中又是什么姓名,什么种族,什么种姓,吃什么食物,体会什么苦与乐,寿命有多长,死后又再投生到另一生。他能忆起过去无数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细节。“当他的内心有定、清净、明晰、没有斑点、没有污染、柔软、受驾驭、安住、不动摇时,把心导向众生生死智。他以清净及超于常人的天眼,看见众生怎样死后再次投生;知道不同的业使众生在上等或下等、

21、高种姓或低种姓、善趣或恶趣的地方投生这些众生由于具有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责难圣者,怀有邪见,做出由邪见所驱动的业,因此在身坏命终之后投生在恶趣、地狱之中;那些众生由于具有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称赞圣者,怀有正见,做出由正见所驱动的业,因此在身坏命终之后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当他的内心有定、清净、明晰、没有斑点、没有污染、柔软、受驾驭、安住、不动摇时,把心导向漏尽智。他如实知道什么是苦,如实知道什么是苦集,如实知道什么是苦灭,如实知道什么是苦灭之道;他如实知道什么是漏,如实知道什么是漏集,如实知道什么是漏灭,如实知道什么是漏灭之道。当他有了以上的知见时,心便10从欲漏、有漏、无明漏

22、之中解脱出来。在得到解脱时会带来一种解脱智,他知道:生已经尽除,梵行已经达成,应要做的已经做完,没有下一生。比丘们,这就是称为不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不做折磨自己和其他众生的行为;在现生之中平伏、寂灭、清凉、体验快乐,像梵天那样生活的人了。”世尊说了以上的话后, 比丘对世尊的说话心感高兴, 满怀欢喜。紧达罗迦经完052.八城经八城经这是我所听见的:有一次,阿难尊者住在毗舍离的毕楼婆村。这时候, 一位居住在八城的达沙摩居士在波咤厘子的地方处理一些事务,他前往鸡园精舍,去到一位比丘那里,对他作礼,坐在一边,然后对那位比丘说: “大德,阿难尊者现在住在哪里呢?我想探望阿难尊者。”“居士,阿难尊者现在住

23、在毗舍离的毕楼婆村。”于是,达沙摩居士在波咤厘子的地方处理完事务后,便前往毗舍离的毕楼婆村,去到阿难尊者那里,对他作礼,坐在一边,然后对阿难尊者说: “阿难大德,世尊阿罗汉等正觉知法、见法、说法,究竟有没有一种法义,能令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奋、坚定,得到之前没有得到的心解脱,尽除之前没有尽除的漏,随顺之前没有随顺的最高安稳呢?”“居士,世尊阿罗汉等正觉知法、见法、说法,是有一种法义,能令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奋、坚定,得到之前没有得到的心解脱,尽除之前没有尽除的漏,随顺之前没有随顺的最高安稳的。”“阿难大德,这一种法义是什么呢?”11“居士,一位比丘内心离开了五欲、离开了不善法,有觉、有观,有由离开

24、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乐;他进入了初禅。他这样观察: 初禅是无比的行,初禅是无比的意识,但我知道任何无比的行、无比的意识都是无常法、灭尽法。 他确立了这种观察后,便能把漏尽除;如果不能把漏尽除,也能以这种法欲、法喜来断除五下分结,在上界化生,在那里入灭,不会从那世间回来。居士,这就是一种法义,能令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奋、坚定,得到之前没有得到的心解脱,尽除之前没有尽除的漏,随顺之前没有随顺的最高安稳。“居士,再者,一位比丘平息了觉和观,内里平伏、内心安住一境,没有觉、没有观,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乐;他进入了二禅。他这样观察: 二禅是无比的行,二禅是无比的意识,但我知道任何无比的行、无比的意识都是

25、无常法、灭尽法。 他确立了这种观察后,便能把漏尽除;如果不能把漏尽除,也能以这种法欲、法喜来断除五下分结,在上界化生,在那里入灭,不会从那世间回来。居士,这也是一种法义,能令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奋、坚定,得到之前没有得到的心解脱,尽除之前没有尽除的漏,随顺之前没有随顺的最高安稳。“居士,再者,一位比丘保持舍心,对喜没有贪着,有念和觉知,通过身体来体会乐圣者说: 这人有舍,有念,安住在乐之中。 他进入了三禅。他这样观察:三禅是无比的行,三禅是无比的意识,但我知道任何无比的行、无比的意识都是无常法、灭尽法。 他确立了这种观察后,便能把漏尽除;如果不能把漏尽除,也能以这种法欲、法喜来断除五下分结,在上

26、界化生,在那里入灭,不会从那世间回来。居士,这也是一种法义,能令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奋、坚定,得到之前没有得到的心解脱,尽除之12前没有尽除的漏,随顺之前没有随顺的最高安稳。“居士,再者,一位比丘灭除了苦和乐,喜和恼在之前已经消失,没有苦、没有乐,有舍、念、清净;他进入了四禅。他这样观察: 四禅是无比的行,四禅是无比的意识,但我知道任何无比的行、无比的意识都是无常法、灭尽法。 他确立了这种观察后,便能把漏尽除;如果不能把漏尽除,也能以这种法欲、法喜来断除五下分结,在上界化生,在那里入灭,不会从那世间回来。居士,这也是一种法义,能令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奋、坚定,得到之前没有得到的心解脱,尽除之前没有

27、尽除的漏,随顺之前没有随顺的最高安稳。“居士,再者,一位比丘的内心带着慈心,向一个方向扩散开去,向四方扩散开去;向上方、下方、横向扩散开去;向每个地方、所有地方、整个世间扩散开去。他的内心带着慈心,心胸宽阔、广大、不可限量,内心没有怨恨、没有瞋恚。他这样观察: 慈心是无比的行,慈心是无比的意识,但我知道任何无比的行、无比的意识都是无常法、灭尽法。 他确立了这种观察后,便能把漏尽除;如果不能把漏尽除,也能以这种法欲、法喜来断除五下分结,在上界化生,在那里入灭,不会从那世间回来。居士,这也是一种法义,能令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奋、坚定,得到之前没有得到的心解脱,尽除之前没有尽除的漏,随顺之前没有随顺的

28、最高安稳。“居士,再者,一位比丘的内心带着悲心,向一个方向扩散开去,向四方扩散开去;向上方、下方、横向扩散开去;向每个地方、所有地方、整个世间扩散开去。他的内心带着悲心,心胸宽阔、广大、不可限量,内心没有怨恨、没有瞋恚。他这样观察: 悲心是无比的行,悲心是无比的意识,但我知道任何无比的行、无比的意识都是无常法、灭尽法。 他确立了这种观察后,便能把漏尽13除;如果不能把漏尽除,也能以这种法欲、法喜来断除五下分结,在上界化生,在那里入灭,不会从那世间回来。居士,这也是一种法义,能令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奋、坚定,得到之前没有得到的心解脱,尽除之前没有尽除的漏,随顺之前没有随顺的最高安稳。“居士,再者,

29、一位比丘的内心带着喜心,向一个方向扩散开去,向四方扩散开去;向上方、下方、横向扩散开去;向每个地方、所有地方、整个世间扩散开去。他的内心带着喜心,心胸宽阔、广大、不可限量,内心没有怨恨、没有瞋恚。他这样观察: 喜心是无比的行,喜心是无比的意识,但我知道任何无比的行、无比的意识都是无常法、灭尽法。 他确立了这种观察后,便能把漏尽除;如果不能把漏尽除,也能以这种法欲、法喜来断除五下分结,在上界化生,在那里入灭,不会从那世间回来。居士,这也是一种法义,能令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奋、坚定,得到之前没有得到的心解脱,尽除之前没有尽除的漏,随顺之前没有随顺的最高安稳。“居士,再者,一位比丘的内心带着舍心,向一

30、个方向扩散开去,向四方扩散开去;向上方、下方、横向扩散开去;向每个地方、所有地方、整个世间扩散开去。他的内心带着舍心,心胸宽阔、广大、不可限量,内心没有怨恨、没有瞋恚。他这样观察: 舍心是无比的行,舍心是无比的意识,但我知道任何无比的行、无比的意识都是无常法、灭尽法。 他确立了这种观察后,便能把漏尽除;如果不能把漏尽除,也能以这种法欲、法喜来断除五下分结,在上界化生,在那里入灭,不会从那世间回来。居士,这也是一种法义,能令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奋、坚定,得到之前没有得到的心解脱,尽除之前没有尽除的漏,随顺之前没有随顺的最高安稳。“居士,再者,一位比丘内心想着无边的虚空,超越了所有色想,灭除了有对想

31、,不思维各种想,他进入了空无边处。他这样观14察: 空无边处是无比的行,空无边处是无比的意识,但我知道任何无比的行、无比的意识都是无常法、灭尽法。 他确立了这种观察后,便能把漏尽除;如果不能把漏尽除,也能以这种法欲、法喜来断除五下分结,在上界化生,在那里入灭,不会从那世间回来。居士,这也是一种法义,能令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奋、坚定,得到之前没有得到的心解脱,尽除之前没有尽除的漏,随顺之前没有随顺的最高安稳。“居士,再者,一位比丘内心想着无边的心识,超越了所有的空无边处,他进入了识无边处。他这样观察: 识无边处是无比的行,识无边处是无比的意识,但我知道任何无比的行、无比的意识都是无常法、灭尽法。

32、他确立了这种观察后,便能把漏尽除;如果不能把漏尽除,也能以这种法欲、法喜来断除五下分结,在上界化生,在那里入灭,不会从那世间回来。居士,这也是一种法义,能令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奋、坚定,得到之前没有得到的心解脱,尽除之前没有尽除的漏,随顺之前没有随顺的最高安稳。“居士,再者,一位比丘内心想着 没有任何东西 ,超越了所有的识无边处,他进入了无所有处。他这样观察: 无所有处是无比的行,无所有处是无比的意识,但我知道任何无比的行、无比的意识都是无常法、灭尽法。 他确立了这种观察后,便能把漏尽除;如果不能把漏尽除,也能以这种法欲、法喜来断除五下分结,在上界化生,在那里入灭,不会从那世间回来。居士,这也是

33、一种法义,能令比丘保持不放逸、勤奋、坚定,得到之前没有得到的心解脱,尽除之前没有尽除的漏,随顺之前没有随顺的最高安稳。”1阿难尊者说了这番话后,达沙摩居士对他说, “阿难大德,就正如有人找寻一个宝藏的入口,但忽然间得到十一个入口。同样15地,我找寻一道甘露门,但忽然间得闻十一道甘露门。“阿难大德,又正如一间有十一道门的房屋,当起火的时候,屋主能从任何一道门安全地逃生。同样地,我将能从任何一道甘露门安全地出离。“阿难大德,一些外道老师常寻求别人的供养,我何不供养阿难尊者呢?”于是,达沙摩居士聚集了在波咤厘子的地方和毗舍离的僧团后,亲手将美味的硬食物和软食物递送给比丘僧团,使比丘得到满足,使比丘掩

34、钵示意吃饱,再向每一位比丘供养一套衣服,向阿难尊者供养三衣,还为阿难尊者建造一座价值五百钱的寺院。八城经完-1 在汉译本中阿含经二一七八城经之中,在无所有处之后还有非想非非想处这个定境。 巴利文本这里没有非想非非想处,可能是这定境观察能力薄弱的原因。053.学人经学人经这是我所听见的: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毗罗卫释迦人的榕树园。这时候,迦毗罗卫的释迦人刚刚建成了一所新聚集堂,还没有任何沙门婆罗门或任何人入住过。于是,迦毗罗卫的释迦人前往世尊那里,对世尊作礼,坐在一边,然后对世尊说: “大德,我们刚刚建成了一所新聚集堂,还没有任何沙门婆罗门或任何人入住过。大德,让世尊首先使用它。世尊首先使用它,这将

35、为迦毗罗卫的释迦人长期带来利益和快乐。” 世尊保持沈默以表示接受供养。16迦毗罗卫的释迦人知道世尊接受邀请后,起座向世尊作礼,右绕世尊,然后前往聚集堂。他们去到聚集堂后,铺盖整个聚集堂的地面,摆设坐具,放置水瓶,挂起油灯,之后前往世尊那里。他们去到世尊那里后,对世尊作礼,站在一边,然后对世尊说: “大德,聚集堂的地已经铺好,坐具已经摆好,水瓶已经放好,油灯已经挂好了。如果世尊认为是时候的话,请便。”于是,世尊穿好衣服,拿着大衣和钵,和比丘僧团一起前往聚集堂。世尊洗足后进入聚集堂,靠在中央的柱,面向东方坐下来。比丘僧团洗足后进入聚集堂,靠在西面的墙,面向东方坐下来,向着世尊坐。迦毗罗卫的释迦人洗

36、足后进入聚集堂,靠在东面的墙,面向西方坐下来,向着世尊坐。世尊整夜为迦毗罗卫的释迦人说法, 对他们开示, 对他们教导,使他们景仰,使他们欢喜,之后对阿难尊者说: “阿难,为迦毗罗卫的释迦人讲说成为学人的法义吧。我背痛,需要休息伸展。”阿难尊者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于是,世尊把大衣摺为四叠,右侧睡狮子卧,一只脚比另一只脚高些,有念和觉知,心里知道什么时候要起来。阿难尊者对释迦人摩诃男说: “摩诃男,一位圣弟子具有戒,守护根门,饮食知量,保持觉醒,具有七善法;很容易便能得到四禅增上心学,当下体会当中的快乐。“摩诃男,什么是一位圣弟子具有戒呢?“摩诃男,一位圣弟子具有戒、具有波罗提木叉;在戒的

37、学处之中修学:修习戒律仪,在戒律仪这片牧养德行的牧地而行,即使细小的过错也不会忽视。摩诃男,这就是一位圣弟子具有戒了。“摩诃男,什么是一位圣弟子守护根门呢?“摩诃男,一位圣弟子在眼看到色之后,不执取形,不执取相。17他知道如果不约束眼根的话,贪着、苦恼这些恶不善法便会漏入内心,因此他约束眼根,守护眼根,修习眼根律仪。“他在耳听到声之后“他在鼻嗅到香之后“他在舌尝到味之后“他在身感到触之后“他在意想到法之后,不执取形,不执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约束意根的话,贪着、苦恼这些恶不善法便会漏入内心,因此他约束意根,守护意根,修习意根律仪。摩诃男,这就是一位圣弟子守护根门了。“摩诃男,什么是一位圣弟子饮食知

38、量呢?“摩诃男,一位圣弟子如理计量真正所需。他受用食物不是为了享乐、满足自我、得到美丽的身段、得到美丽的外貌,而是为了使身体持续下去、平息身体的苦困,因此有助修习梵行。他受用食物是要驱除旧病和不让新病生起,这样他将没有病痛,能安稳地生活。摩诃男,这就是一位圣弟子饮食知量了。“摩诃男,什么是一位圣弟子保持觉醒呢?“摩诃男,一位圣弟子在白天的时候,以行禅和坐禅来净化内心,清除内心的障盖法;在初夜时分,以行禅和坐禅来净化内心,清除内心的障盖法;在中夜时分,右侧睡狮子卧,一只脚比另一只脚高些,有念和觉知,心里知道什么时候要起来;在后夜时分起来后,又以行禅和坐禅来净化内心,清除内心的障盖法。摩诃男,这就

39、是一位圣弟子保持觉醒了。“摩诃男,什么是一位圣弟子具有七善法呢?“摩诃男,一位圣弟子有信:他对如来的觉悟有敬信,明白世尊是一位阿罗汉等正觉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18御者天人师佛世尊。“一位圣弟子有惭:他对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有惭;对心中的恶不善法有惭。“一位圣弟子有愧:他对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有愧;对心中的恶不善法有愧。“一位圣弟子多闻:法义开首、中间、结尾都是善美的,有意义、有好的言辞、圆满、清净、开示梵行;他聆听和受持这些法义,聆听和积聚这些法义,以正见紧记、读诵、心系、观察、洞悉这些法义。“一位圣弟子精进:他为舍弃不善法和修习善法而持续作出精进,在善法之中坚定、坚决、不放弃。“一

40、位圣弟子有念:他具有崇高、良好的念,即使是很久以前所作、很久以前所说,这些崇高、良好的念也会忆持不失。“一位圣弟子有慧:他具有生灭的智慧,具有圣者洞察力的智慧,具有能把苦彻底清除的智慧。摩诃男,这就是一位圣弟子具有七善法了。“摩诃男,什么是一位圣弟子很容易便能得到四禅增上心学,当下体会当中的快乐呢?“摩诃男,一位圣弟子的内心离开了五欲、离开了不善法,有觉、 有观, 有由离开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乐; 他进入了初禅。他平息了觉和观,内里平伏、内心安住一境,没有觉、没有观,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乐; 他进入了二禅。 他保持舍心, 对喜没有贪着,有念和觉知,通过身体来体会乐圣者说: 这人有舍,有念,安

41、住在乐之中。 他进入了三禅。他灭除了苦和乐,喜和恼在之前已经消失,没有苦、没有乐,有舍、念、清净;他进入了四禅。摩诃男,这就是一位圣弟子很容易便能得到四禅增上心学,当19下体会当中的快乐了。“摩诃男,由于一位圣弟子这样具有戒,这样守护根门,这样饮食知量,这样保持觉醒,这样具有七善法,这样很容易便能得到四禅增上心学,当下体会当中的快乐,他称为一位成为学人的圣弟子,他具有可孵化的蛋,正觉、无上安稳的质素能破壳而出。“摩诃男,就正如一只有八只蛋、十只蛋或十二只蛋的母鸡,牠适当地孵蛋,适当地给予温暖,即使没有想到让小鸡以爪尖或喙破壳,平安地出生;那些小鸡都有能力以爪尖或喙破壳,平安地出生。同样地,由于

42、一位圣弟子这样具有戒,这样守护根门,这样饮食知量,这样保持觉醒,这样具有七善法,这样很容易便能得到四禅增上心学, 当下体会当中的快乐, 他称为一位成为学人的圣弟子,他具有可孵化的蛋,正觉、无上安稳的质素能破壳而出。“摩诃男,一位圣弟子有无上的舍、念、清净时,能忆起过去无数生的事情不论一生、两生、三生、百生、千生、百千生,不论无数的成劫、无数的坏劫、无数的成坏劫在那一生之中是什么姓名,什么种族,什么种姓,吃什么食物,体会什么苦与乐,寿命有多长, 死后又投生到另一生; 而在另一生之中又是什么姓名,什么种族,什么种姓,吃什么食物,体会什么苦与乐,寿命有多长,死后又再投生到另一生。 他能忆起过去无数生

43、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细节。这是他第一种破壳而出的质素。“摩诃男,一位圣弟子有无上的舍、念、清净时,能以清净及超于常人的天眼,看见众生怎样死后再次投生;知道不同的业使众生在上等或下等、高种姓或低种姓、善趣或恶趣的地方投生这些众生由于具有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责难圣者,怀有邪见,做出由邪见所驱动的业,因此在身坏命终之后投生在恶趣、地狱之中;那些众生由于具有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称赞圣者,20怀有正见,做出由正见所驱动的业,因此在身坏命终之后投生在善趣、天界之中。这是他第二种破壳而出的质素。“摩诃男,一位圣弟子有无上的舍、念、清净时,能清除各种漏,现生以无比智来体证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这是他

44、第三种破壳而出的质素。“摩诃男,一位圣弟子具有戒,这就是他的行持;一位圣弟子守护根门,这就是他的行持;一位圣弟子饮食知量,这就是他的行持;一位圣弟子保持觉醒,这就是他的行持;一位圣弟子具有七善法,这就是他的行持;一位圣弟子很容易便能得到四禅增上心学,当下体会当中的快乐,这就是他的行持;一位圣弟子具有宿命智,这就是他的明;一位圣弟子具有天眼智,这就是他的明;一位圣弟子具有漏尽智,这就是他的明。“摩诃男,这称为具有明的圣弟子,具有行的圣弟子,明行具足的圣弟子,梵天长青童子曾诵出这首偈颂来称赞:“ 于族群之中,剎帝利最胜;于人天之中,明行足最胜。“摩诃男,梵天长青童子所诵的偈颂是好的唸诵、好的演说,

45、是有意义的偈颂,受世尊认可。”这时候,世尊起来对阿难尊者说: “阿难,十分好,十分好!阿难,你能很好地为迦毗罗卫的释迦人讲说成为学人的法义!”导师认可阿难尊者所说的话, 迦毗罗卫的释迦人对阿难尊者的说话心感高兴,满怀欢喜。学人经完21054.颇多利耶经颇多利耶经这是我所听见的:有一次,世尊住在央掘陀罗的阿波那镇。在上午,世尊穿好衣服,拿着大衣和钵入阿波那化食。在化食完毕,吃过食物后前往一个密林午休;当进入那个密林后,坐在一棵树下。同一时间,颇多利耶居士穿着衣鞋、带着阳伞在散步。他进入那个密林, 前往世尊那里, 和世尊互相问候, 作了一些悦意的交谈,然后站在一边。世尊对颇多利耶居士说: “居士,

46、这里有座位,如果你喜欢的话,可以坐下来。” 当世尊说了这番话后,颇多利耶居士心想: “乔答摩沙门称呼我为居士。” 他恼怒、不高兴、默不作声。第二次世尊对颇多利耶居士说: “居士,这里有座位,如果你喜欢的话,可以坐下来。” 当世尊说了这番话后,颇多利耶居士第二次心想:“乔答摩沙门称呼我为居士。” 他恼怒、不高兴、默不作声。第三次世尊对颇多利耶居士说: “居士,这里有座位,如果你喜欢的话,可以坐下来。” 当世尊说了这番话后,颇多利耶居士心想: “乔答摩沙门称呼我为居士。” 他恼怒、不高兴,对世尊说: “乔答摩贤者,称呼我为居士是不适当的,称呼我为居士是不正确的。”“居士,但你的形态、表征、外相不就

47、是一个居士吗?”“乔答摩贤者,我已经放下了所有工作,断除了所有俗事了。”“居士,你是怎样放下所有工作,怎样断除所有俗事的呢?”“乔答摩贤者,我把所有财富、物产、银子、金子交给了儿子,22不再向他们作出教导和劝诫, 我安住于少量食物和简单衣服的生活方式之中。乔答摩贤者,我就是这样放下所有工作,断除所有俗事的。”“居士,你说的断除俗事是一样东西,在圣者的律之中,断除俗事是另一样东西。”“大德,在圣者的律之中,是怎样断除俗事的呢?大德,如果世尊为我说法,讲解在圣者的律之中,怎样断除俗事就好了。”“居士,既然这样,你留心听,好好用心思量,我现在说了。”颇多利耶居士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世尊说:

48、“居士,在圣者的律之中,有八种东西有助断除俗事。这八种东西是什么呢?受持不杀生,舍弃杀生;受持不偷盗,舍弃偷盗;受持说真话,舍弃妄语;受持不两舌,舍弃两舌;受持不贪婪,舍弃贪婪;受持不争执,舍弃争执;受持不忿恨,舍弃忿恨;受持不自大,舍弃自大。居士,这就是在圣者的律之中,八种有助断除俗事的东西了。”“大德,世尊简略而不是详细地说这八种东西。大德,愿世尊悲悯,为我详细地说,在圣者的律之中,八种有助断除俗事的东西就好了。”“居士,既然这样,你留心听,好好用心思量,我现在说了。”颇多利耶居士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世尊说: “居士, 受持不杀生,舍弃杀生 这句说话是基于什么原因而说的呢?一位圣弟

49、子这样反思: 我进入断除结缚的道路,如果我杀生,会因此而带来结缚;以杀生为缘,我会因此而谴责自己,智者知道后也会因此而谴责自己;以杀生为缘,在身坏命终之后将会投生在恶趣之中。杀生是结缚也是障盖,以杀生为缘便会生起漏、激荡、热恼,远离杀生便没有漏、激荡、热恼。23受持不杀生,舍弃杀生 这句说话就是基于这个原因而说的。“不偷盗“不妄语“不两舌“不贪婪“不争执“不忿恨“居士, 受持不自大,舍弃自大 这句说话是基于什么原因而说的呢?一位圣弟子这样反思: 我进入断除结缚的道路,如果我自大,会因此而带来结缚;以自大为缘,我会因此而谴责自己,智者知道后也会因此而谴责自己;以自大为缘,在身坏命终之后将会投生在

50、恶趣之中。自大是结缚也是障盖,以自大为缘便会生起漏、激荡、热恼,远离自大便没有漏、激荡、热恼。受持不自大,舍弃自大 这句说话就是基于这个原因而说的。“居士,这就是详细地说,在圣者的律之中,八种有助断除俗事的东西了。但是,在圣者的律之中,到了这个阶段还没有把所有的俗事断除。”“大德,在圣者的律之中,是怎样断除所有俗事的呢?大德,如果世尊为我说法,讲解在圣者的律之中,怎样断除所有俗事就好了。”“居士,既然这样,你留心听,好好用心思量,我现在说了。”颇多利耶居士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世尊说: “居士,就正如一只受饥饿和疲惫困扰的狗站在屠房侧, 善巧的屠夫或屠夫的弟子把一些只是染着血而完全没有肉


注意事项

本文(巴利三藏-《中部》(2) 萧式球 译.pdf)为本站会员(宜品文库)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