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wbf0428 问答丨既然认知意味着痛苦为什么不能选择舒适?.pdf

  • 资源ID:7558364       资源大小:498.93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wbf0428 问答丨既然认知意味着痛苦为什么不能选择舒适?.pdf

1、bf0428 问答丨既然认知意味着痛苦,为什么不能选择舒适?问答丨既然认知意味着痛苦,为什么不能选择舒适?吴伯凡2018-04-27问答丨既然认知意味着痛苦,为什么不能选择舒适?吴伯凡亲述吴伯凡认知方法论开课以后,有些问题被反复问到,这次问答我们就来回答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问题。其实在我看来,这两个问题也可以合成一个问题,答案也可以合成一个答案。吴小书按照吴老师的公式:原始舒适区=零认知,要想提升认知就要不舒适呀!那这个是不是很反人性呢?人可不可以在大部分时候做个追求舒适的人呢?这样不好么?低调的喃喃认知就一定是痛苦的吗?就像运动后产生的多巴胺能让人产生快感,因此让人爱上运动。认知是否有什么机制

2、能让人产生快感,让人爱上认知呢?对这两个问题,我的统一答案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痛快。“痛快”我们经常说到,但并没有仔细品味过它的含义。1. 犬儒主义犬儒主义第一个同学的问题可以上升到一种哲学流派:犬儒主义(cynicism)。古希腊有一个哲学家叫第欧根尼,他发明了一种学说,认为人在这个世界上不需要太多的东西,没那么多雄心壮志,完全可以像狗一样活着,活着就好。比如人没必要去住那些宫廷般的房子,只要有个小小的窝就可以了第欧根尼自己就没有房子,住在一个大缸里。他的这种哲学受到当时很多人的认可,很有影响力。当时还有一个大有作为的人,跟第欧根尼持有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他就是征服了欧亚非,建立了一个

3、庞大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有一天,亚历山大大帝听说第欧根尼就在附近,就很有兴趣地想去见见他。当他发现第欧根尼的时候,第欧根尼正蜷缩在一个坛子里。亚历山大大帝:请问,有什么我可以为你效劳的地方吗?第欧根尼:你别挡住我的阳光就好。第欧根尼蜷缩在坛子里晒太阳,他觉得这样就很好这是第欧根尼认为的一种原始舒适状态,这就是“犬儒主义”的哲学。2. 舒适的逻辑舒适的逻辑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舒适的逻辑是什么呢?所谓“舒适”,是不被打扰、无需努力、不与环境冲突、不付出任何努力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好是用一个类似于子宫的坛子把自己装起来,不和这个世界打交道。不努力、不被打扰就真的是舒适了吗?当你一旦开始追求不被

4、打扰、不付出努力的这样一条生存路径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链条,我们暂且把它叫做“苟且链”。当你与世无争,不付出努力,或者是努力地“不努力”的时候,你就会陷入到持续的将就和苟且当中。比如你住在一个胶囊旅馆,或者一个胶囊式的公寓里,你的生存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你可以无视这种挑战,进一步苟且,但你不断追求舒适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进入一种不舒适的过程。那怎么办?进一步苟且。这样就会导致两个麻烦:第一, 你的生存优势会明显降低。你越来越处于一种寄生的状态如果你很幸运,还有得以寄生的资源的话;你也可能连寄生的可能性、寄生的空间都没有。日本有一种“穷忙族”,他们不愿意上学上班,不愿意追求世

5、俗的浮华,但他们也必须得吃饭啊,怎么办呢?“穷忙族”们在地铁里,在街上找垃圾箱的旧杂志捡出来卖掉。每天忙活很长一段时间,把这些旧杂志送到指定的地方,然后换一碗面条吃。这舒服吗?确实,看着行色匆匆的人群,“穷忙族”可能会觉得自己减少了很多的麻烦,但有些麻烦,他们也是无法摆脱的。而当他们越来越处于一种边缘状态,他们的生存优势就明显降低了。第二,快乐是有高低之分的。如果你侥幸获得了一种生存空间,比如一笔遗产,让你用不着奋斗就可以生活在一种原始舒适区,不用干活,不用学习,那么,你很可能忽视了另一点:快乐是有高低之分的。你认为你免于痛苦,免于饥寒交迫,得到某种舒适是一种快乐,但这其实是一种消极的快乐,你

6、永远不会体会到不断在痛苦当中赎回快乐,让自己的快乐放大的感受。比如跑步的时候,不跑步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那种快乐感的;再比如说爱冒险的人,在冒险成功以后那样一种自由、解放,身心充实和强大的快乐感,你也是不可能体会的。3.追求积极的快乐追求积极的快乐著名的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MichaelPhelps),就是追求积极快乐的典型。菲尔普斯生来就有游泳天赋,他不用付出太大的努力就能比别人游得好和快,但这样就有一个危险他可能停留在这个舒适区。本来,菲尔普斯是可以停留在这样一个舒适区的,但是他的教练给他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在训练中,教练悄悄给菲尔普斯制造各种麻烦,比如让他的泳镜进水,或者让他的鲨鱼皮衣服破

7、掉,好让水灌得满满的,让菲尔普斯游不动等等。在这个训练过程中,菲尔普斯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路径,他逐渐培养出了另外一种对快乐的路径依赖:在麻烦出现的时候,他努力战胜麻烦获得的那种快乐,或者说是战胜了痛苦和不舒适以后获得的某种奖赏,逐渐使他培养出了那种对于痛苦和不舒适的偏好。这有点儿像爱吃辣的人。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第一次吃辣椒的感觉,一定是很不舒适的,而通过一次又一次从这种辛辣的痛苦和不舒适当中获得的某种快感,你会逐渐对这种不舒适产生了一种依赖。如果你选择“通过痛苦而获得快乐”这样一种获更多课程请加微信:d e d a o 2018取快乐的途径的话,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 你的生存优势在增加,像老

8、虎伍兹、菲尔普斯,都是通过反人性的训练获得了优势;第二, 这样的快乐品质要远高于苟且滞留在舒适区的那些人所体会到的所谓“快乐”。事实上,那种舒适会逐渐腐化你住在一个屋子里,因为你追求的是舒适,打扫会带来不舒适和痛苦,你就不去收拾它,最后就会变成困难持续增加,你会越来越生活在一个好像很舒适,其实非常不舒适的猪窝式的“舒适”环境当中。这两种“舒适”的差别在于,前一种快乐是一种恶性循环,后一种快乐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做一个理智的选择的话,我觉得还是应该选择后一种快乐,那就是痛快。用户留言Nicholas194 赞每次跟朋友聊天,被问到最多的一句就是“为什么你每天上班之外,还有时间精力各种瞎折腾。”作

9、为一个“斜杠青年”,恐怕“事不厌多”是再精准不过的评价了。上班时间要努力学习金融知识理解业务;每天固定时间偷偷跑出来学专栏留言;不加班的时候回家做课件忙培训;在读者的催促下继续写推文;观察过年轻人的需求还想做一些项目;趁着年轻总想假期到处旅行,用相机记录美景,用经历留下回忆;为了好身材还得不停健身;18年还想做脱口秀节目有人说,“天天这样忙成狗,不累吗?”累,真的很累。但这种把想做的一切付诸实践然后获得反馈的快乐感,真的是无与伦比,用老师的话说,就是痛快,真痛快。感谢老天爷赐予的好身体,我一定好好珍惜。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用行动成长。4月27日 16:19Tony to ni146 赞有一

10、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富人在沙滩上散步,看到一个穷人在晒太阳。富人问:你为何不出海扑鱼呢?穷人答:出海捕鱼有什么用?富人:把鱼卖了,你就有收入,然后可以买大船铺更多的鱼。穷人问:然后呢?富人答:等你组建了自己的船队,你就可以交给别人去经营,自己就可以悠闲的晒太阳了。穷人答:那你看我现在不正在晒着吗?请问两者都是晒太阳,有区别吗?就如犬儒主义的舒适,和菲尔普斯的快乐,其实两者是有高下之分的。同样是晒太阳,富人背后是一只船队在正常运作。而穷人背后,却是为明天的早餐担忧。这就是傅雷所说: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历经磨难的超脱是轻佻的。放到我们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顺其自然不是两手一摊的

11、不作为,而是竭尽全力后的不强求。4月27日 16:15佛祖门徒56 赞现在流行一个词叫“佛系青年”,大意就是那种物质追求不高,表示与世无争,生活无欲无求的青年人。我对此不以为然,因为在我看来他们根本不明白佛学的真谛并非消极遁世,而是入世之学,倡导“勇猛精进”。我信奉的是“以入世的精神对待事业,以出世的心态对待功业”。老师谈到“生存优势”和“快乐高下”,我深以为然,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奋斗,无论成功或失败,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4月27日 16:17露奇露奇49 赞如果工作不辛苦,那么休假也会索然无味。想到吴老师讲的:没有人工作是快乐的,工作的快乐来自于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而工作的过程一

12、定是充满各种纠结、重复与妥协。有句话叫:好玩的东西都有一点虐人的属性两个重点:一点和虐人就像我们玩游戏,太难和太简单的副本都很无聊,只有难度刚刚好的副本才是最上瘾的。工作生活中可能没有这种刚刚好的难度和及时奖励,我们却可以学会自己拆解,每次只完成自己能力边界外的一点点,而不苛责完美高大全这对于成人世界的我们简直是生活的必修课。4月27日 16:19李岳洋40 赞一、因为舒适久了,就不觉得舒适了。就像快乐成为了常态,还是快乐吗?只有认知升级,知道更多的快乐是什么,才能更快乐,虽然过程是痛苦的,但结果是快乐的。就像上学的时候:上学时候想放假;放假的时候想上学。就像你想成为百万富翁,觉得就爽了,因为

13、边界被别突破达到了快感。再去追求下一个“百万富翁”良性循环。若没有去追求,则是恶性循环,它会让你原本被扩大的边界,越来越小。二、快乐也没有高低之分。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人生有两大快乐: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寻求和创造;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我想对提问的学友说:你认为的痛苦是“痛苦”吗?舒适是“舒适”吗?4月27日 16:31Jerry_刘杰17 赞首先,所有的付出都是有收获的,而一切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即使是待在原地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起码要承受“被落后”带来的那种“不舒服”的代价吧。原始舒适区=零

14、人之,提升认知就必须要打破原始(现有的)舒适区,这个过程必定会伴随着一定的“不适感”,甚至是“痛苦”。试着换个角度思考一下,追求更高认知的过程就是打破原有舒适区进入更高级的舒适区,这期间需要付出、需要经受一定的“痛苦”,但新的认知高度(即新的舒适区)的增量总比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诱人吧,这个过程不就是很痛快的嘛!总之,对于认知,要有“增量思维”,努力“升维”总比自我“降维”来的痛快!想起罗胖跨年演讲说的一句话,共勉:你必须努力奔跑,才能留在原地!4月27日 16:30文博14 赞认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气是强者的谦辞。我醒悟之前不付出努力,或者是努力地“不努力”,我就陷入到持续的将就和苟且当中,就像

15、小学课本上的寒号鸟,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醒悟后不在拖延,想到立即行动,就像准时认真学习专栏,坚持留言输出,全力以赴后的不强求老师精选。4月27日 16:33文博12 赞与世无争,并不是意味着不争。这是的一种向往超然达观的处世态度,而不是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从雍正王朝里看到,争是不争,不争是争。要做的恰恰就是韬光养晦,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出于公心而非私怨的处理各种冲突。最后雍正的生存优势在增加,形成了一种快乐的良性循环。4月27日 16:18你先走10 赞积极的舒服是“痛快”,先痛后快,付出尔后战胜某个挑战所获得的欢愉爽畅体验以及个人成就感;消极的舒服是“愚快”,极端的与世无争就是彻底的

16、寄生,必须由宿主供养,同时,他们的舒服是靠封闭自己、自我愚化获得的,这或许会快乐,但一定是低层次的快乐。4月27日 16:30示兄川页10 赞痛快,简而言之,就是痛并快乐着的意思。今天老师用了很多活生生的案例,或对比或补充,重新强调认知即痛苦,但在痛苦中克服成长,最后享受成长的快乐,享受高等的快乐。或许我们好吃懒做,可以有舒适感,但却体会不到成就感。生命在进化和繁衍中,形成了快乐的生理系统,只有当我们在突破之后,才会有所体会,这被称作奖励。这是免于生命不被淘汰,增强竞争力的潜在机制。而我们所说的不作为,只是一种没有神经反应的空无状态,不能称之为快乐。我想这也就是今天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快乐,

17、必然要接受痛苦,我们要舒适,必然要接受消亡。4月27日 16:15强Sean8 赞学习在日语中的意思就是勉强,吴伯凡老师在第一季伯凡日知录专栏中专门讨论过学习:所谓学习,就是找不自在,当你知道自己有知识的缺陷和不完备,才会有危机感和压力感,进而产生去补足缺陷的强烈期待和渴望。我们都说教别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当你收到一个要教别人的任务和通知时,你就像拥有一个假想敌,你会马上拥有场景化的威胁和危机,这种入不敷出的急迫感,会让你拥有真正的主动性,很快发现自己有许多触目惊心的知识盲区,逼迫你尽快去填充这个盲区,每每填充一个盲区,你都会有强烈的成就感和收获感。真正的学习,其实就是通过痛苦不断获得快乐的过

18、程,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4月27日 16:27陈陈7 赞痛快,就是痛并快乐着!4月27日 16:10Joanna6 赞本次课的学习从“犬儒主义”的实例中认识了哲学家的原始舒适状态,进一步理清了“舒适”的逻辑,明确了积极快乐的意义,坚定了我对于认知小地震越多越好的信心,那是一种成长的快乐!4月27日 16:31成洁getit6 赞我想起薛兆丰老师讲的,凡选择必有歧视。选择什么样的快乐,就看自己如何衡量机会成本。追求子宫里零认知的快乐是一种选择,这就是选了蓝色胶囊就是机会成本他放弃了经历痛苦过的认知的快乐。作为一个抱着终身学习的目的来得到的用户,应该都是愿意选择高级的认知快乐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付出

19、的痛苦也是痛快的一部分。当然,我也尊重每个人基于自身情况做出的选择,不过,我建议在舒适区的朋友向学习区张望一下,这边有痛苦,但是痛并快乐着。4月27日 16:26心无猛虎,牛嚼牡丹6 赞从人的需求会不断诞生,而基本需求需要去主动满足,其次一些需求被尝到后很难再回到原点。这些背后是习惯,如恋人之间的长久较量之后回归平凡,那不是幸福的记号,而是即将分手的信号。丰收也就意味着结束,你以为能品尝到幸福,结果是最后一次,因此婚姻属于永远不应该有丰收的季节。从婚姻的角度看,主动的意外是帮助我们离开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享受高级快乐也意味着对自我的延伸提高,人是相当能适应环境的人,同时对那些期望也是会越来越高,

20、因此挑战也需要不断升级,如仪式感、根据峰终定律在关键时刻提高自己的活力。对于这一课的大家来说以上技巧是为了痴迷高级快乐,真正的快乐是短暂的休息,可需要知道休息来自长时间的操劳、越级挑战与解决麻烦,没有操劳哪来痛快!4月27日 16:16Joanna6 赞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选择的生存方式却有高低之分吧,高认知的人不断挑战自我舒适区,扩大认知面,成长进步带来的价值感远大于走出舒适区时的痛,甚至是化“痛”为“乐”!所以我认为内在的认知小地震是“痛”,越痛越好!痛越多越好,是一种幸福,享受成长的幸福!4月27日 16:16Leo6 赞人就是要不断挑战自己才会有成长,成长到一定程度

21、就会发生蜕变,我不是原来的我,我已经进化成了另一个物种。在学习过程中,我有一种体会,看同一本书或同一个电影电视,过去看的感觉和现在看的角度、思维都发生了改变,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和理解都不同了。对学习、生活、工作也更积极,以前觉得痛苦的事现在觉得是一种挑战,这应该是我的认知升级带来的副产品。4月27日 16:16视频图像编解码5 赞吴老师好。既然认知意味着痛苦,为什么不选择舒适。对于舒适的选择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倾向于选择快乐的舒适。没有认知升级后的舒适往往是不快乐的。有很多报道说,一下子彩票中了好多钱的人,没过多久不仅也没多少钱了,往往他们也变得比以前更加的不快乐了。虽然这些幸运给他

22、们提供了一些舒适的空间,但是对于他们往往是不快乐的空间。我们所追求的认知升级,痛苦的只是升级的这个过程。而一旦到达一定的高度以后,我们会体验到无比寻常的快感。而这种快感,蜷缩在舒适区的人,永远也不会体会到这种感觉。4月27日 16:13卓邦4 赞前几天,吴伯凡老师曾经说过一个双环理论,不想痛苦不想麻烦,想一直待在原始舒适区的人是活在单环里,不想改变,不愿意自己认知的升级,只想在自己认知感觉的世界里继续生活下去也不想有任何的改变。另外一种人他不甘于目前的纬度,他总想突出目前环境的状况,就像想离开母体后看到了真实世界,这种人认知进行了迭代进行了突破,它也许能上升到一个比原有认知更高的纬度,其实并不

23、需要高多少,其实一丢丢可能也就够,他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压倒性的优势。4月27日 16:35戚志光4 赞我想当下特别流行的一句话用来做老师今天讲课内容的注脚非常合适,就是”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self”如果追求的幸福仅仅局限于自身狭小的环境内,那么正如老师所说,人就会不断的退化。人是一个反脆弱的系统,就比如肌肉的生长,就是要通过锻炼,让肌肉纤维不断的发生轻微的撕裂,然后身体会制造新的肌肉去弥补这些损伤,然后人的肌肉就会变得更大、更强。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我们一直不去运用自己的身体,不去锻炼自己的肌肉,那他就会开始萎缩,最终变得毫无用处。所以,当一个人懂得去拥抱努力过程

24、中的那些痛苦,他就能够体会到原本理解不了的快乐。而这快乐,能够使人向着更更高级的方向前进。4月27日 16:16自由意志飞翔4 赞健身的感觉就是这样,很喜欢4月27日 16:11郑昊4 赞最大的认知收获是伯凡老师把继承一笔遗产,吃穿不愁,却不再奋斗的状态描述得很清楚:那时候忽视了另一点:快乐是有高低之分的。“你认为你免于痛苦,免于饥寒交迫,得到某种舒适是一种快乐,但这其实是一种消极的快乐,你永远不会体会到不断在痛苦当中赎回快乐,让自己的快乐放大的感受。”太多人甚至还很想只是追求这种低层次的快乐,实在可怜可惜。想到自己在被一些感觉蒙蔽的时候,也会追求一时的快乐“爽”,而不是“痛快”。4月27日

25、16:09李明3 赞让自己的生存优势增加,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多方式可以使自己的快乐增加,就看自己怎么选择,你可以选择苟且的快乐,也可以选择痛苦的快乐,只是两种不同的快乐所走的路径不一样,最后所达到的效果区别不同一个是恶性循环,一个是良性循环。生活中工作中哪些应该成为良性循环?能站着不坐着,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孩子安全,打扫卫生,给小孩洗澡,接待客户,每天锻炼,每天读书。4月27日 16:34马聚辉3 赞人无法做到长久的快乐,不管是因为何种原因产生的快乐。快乐的感觉就和经济学里说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在降低。所以待在舒适区,没有任何作为,也会逐渐失去快乐感。另外快乐的高低更是相对

26、的,我认为痛苦越大,换来的快乐感就越高。要想快乐,就要去拼搏,去努力,不能一味的选择舒适。即使依照自己的价值观,选择不去认知,不去创造,这样的人多了,社会运行机制也将瘫痪。4月27日 16:31Eric3 赞理解老师说的痛快原来就是痛苦并快乐着,但是还是疑惑所谓快乐的高低之分。我理解各种形式和渠道获得的快感有强弱,但是好像没有什么高低之分。高低如果用社会阶级或者能力大小来作为标准,似乎是一种认知偏见。虽然现在很流行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贫穷限制了想象力这样的说法,但是从快乐痛苦这种本源的感觉来讲,富人或者能力强的人,并不会比穷人多什么优势。我觉得快乐不分高低,但是获得快乐的过程和途径,是可以区

27、分高低,或者说区分是正向激励还是负向激励,这样理解,就和老师今天讲的内容更切合。4月27日 16:08长耳兔2 赞听了这节课,让我一下子清晰起来,前几天读大学的孩子也和我讨论过类似的问题,现在,我可以很有底气的对他说:1、克服困难、积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能提高自己的生存优势;2、快乐是有层次高低之分的。谢谢吴老师!4月27日 16:34An杨聪2 赞今日收获:对于“痛快”二字有了新的理解。痛快就是通过痛苦来获得快乐。这种快乐有两个特点。第一、不能被生产。通过酣畅淋漓的锻炼带来的全身的快乐;通过登山带来的自我超越的快乐;通过和培养孩子带来的天伦之乐等等。这些快乐都不能被生产。第二、这样的快乐能提

28、升竞争力。新闻中可能会说马斯克、库克、王健林等等大佬,他们每天的休息时间比较少。在我们看来这真的是太辛苦了,给我一千万我也不要过这样的生活。但是实际上他们正在享受这种“痛快”,并且最终拥有了难以置信的竞争力。4月27日 16:27月光2 赞我自己其实算是一个比较懒的人,自己的东西有时侯会随意摆放,不愿意过多的整理,导致东西非常乱而且取东西也不方便。有时候感觉到连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就用了很长的时间进行整理,把该扔的东西扔掉有用的归置好,等好不容易收拾完毕后,感觉心情也敞亮多。4月27日 16:17一RU既往_xiao1 赞吴老师好对于舒适区的理解我举个例子吧我在得到上也订了十几个专栏,但是大部分

29、专栏我只是用运动,开车这些时间来听听,听的时候觉得很有道理,甚至有时会有工作中,或朋友聊天中引用一些观点,让人眼前一亮。但是,随便听听就是处在一个舒适区,时间久了有些内容就忘了,严格来讲对自己能力提升作用不大。而每天写留言,回答思考题就是一个学习区探索,也应该是个正确的学习姿态。虽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但坚持下来很痛苦,就像罗胖每天早上的60秒语音,我都不能坚持每天去听他的语音,他却能坚持每天都发,这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所以在购买吴老师的后我就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您的专栏,只要更新,我就坚持写留言。脱离学习的舒适区,在痛苦中成长。4月27日 22:29吴共顺wxjjzz1 赞对于我们每人来说,成长

30、都是远离自己的舒适圈,那么这个过程必然是比较痛苦的,但是人生在世但凡有一点追求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功成名就”。结合自己当下面临的一个困局是面对自己的专业科目学习存在着一定的阻力,老师讲课的内容不懂,自己不会去分析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选择放弃,不去学习,必然会导致学业完成不了的结果。然而对于自己的认知应该是勇敢的去做好,努力的去挑战这个困境,学习如此,生活也如此。人生来就必然是需要选择远离自己的舒适圈,拒绝成长,拒绝困难,我们很难突破自我。4月27日 16:28?Kong1 赞在学校的时候觉得上课很痛苦,放假了就会很快乐,其实放假没几天就会感觉到无比的空虚,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得到了也不过如

31、此4月27日 16:09李振耀0 赞痛快,经过撕心裂肺般的努力后得到的结果才会有快感。一直都在路上,从未停歇。就像我的同事好多都像第欧根尼一样,领导交办的事敷衍了事完成,没有用心去做过,更别说创新和学习了,永远活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只有努力奔跑,才能留在原地4月27日 22:42灯灯0 赞通过不断打破自己固有认知有所成长,就好像游戏中的不断升级,每一次的快乐都比前一次更大更多,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认知的升级,成长是指数型的,打的boss也是指数型,这样的快乐是成长的快乐。而犬儒主义的快乐,是停留在同一层面的,重复且单调,他们看来自己是“知足常乐”,却把自己变成了井底之蛙。但是,子非蛙焉知蛙之乐?同样

32、,燕雀也不知鸿鹄之志。人的认知不同,思想不同,选择也就不同罢了。我认为快乐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你内心的渴望,是单调且重复,还是痛苦夹杂快乐。以前的我认为平淡才是真,现在的我更向往通过不断挑战获得更大的快乐!4月27日 22:37嗯0 赞我认为吴老回答的痛快,可以解释为痛苦的快乐,当我们开始反本能的突破这层认知的桎梏,这种高度参与和学习区内的提升已经开始利用多巴胺为我们带来对痛快的依赖,这是在“快乐箱”“缸中大脑”中都无法体会的,所以当你体验到了认知提升带来的巨大福利时,你完全不会认为那只是痛苦,那是一种过山车后的酸爽。就像第欧根尼所想的舒适哲学,可他自己却在大缸里追求着“认知维稳”的快感。真正的

33、快乐是什么样的?之前一段时间非常流行所谓的佛系青年,让我想起了前同事,他是一个没有很大物质需求同时也是一个不喜社交的人,一直在追求稳定的生活,所以他一直想考入公务员,希望每天早九晚五,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这就是他所谓的“快乐”。可是如果真的进入了这种缺乏新鲜感的地方,真的能够快乐吗?我们的大脑是由奖惩机制来作为动机,也就是“多巴胺”的物质,这个可以解释为欲望,就像玩游戏上瘾的感觉一样,而真正的快乐应该是由“内啡肽”这种物质,例如我们看一本书,一部电影,产生心流的过程,经历了思考的过程得到的快乐,这种快乐会更持久。4月27日 22:25范利丹0 赞认知即痛苦,停在认知的舒适区,的确可以维持舒适和快乐。但是快乐是有高低大小持续长久之分。离开舒适区提升认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不适,但却会收获快乐的结果,这种快乐是一直呆在舒适区的人无法体会和想象的。也会称为我们去收获下一个快乐的动力。而一直呆在舒适区,努力为了舒适而不努力,其实是在不断地降低自己的需求和标准和,是一种假象的快乐。一味如此,最终终究会无路可退,是不可持续的快乐!


注意事项

本文(wbf0428 问答丨既然认知意味着痛苦为什么不能选择舒适?.pdf)为本站会员(nanchangxurui)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