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院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防范和应急处置预案.doc

  • 资源ID:8428875       资源大小:53.5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院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防范和应急处置预案.doc

1、医院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防范和应急处置预案为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地震、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医疗救援工作能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我院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1.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参照全国救灾防病预案、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2、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灾害事故应急和医疗救援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3. 工作原则:统一领导、明确职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平战结合、常备不懈。4. 灾害事故应急组织体系4.1 因人员变动,调整卫生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成员(三医院【2013】14号)组 长:吴天清(院长、副主任医师) 朱世英(党委书记、主治医师)副组长:张 胜(副院长、副主任医师)成 员:蒋 忠(副院长、副主任医师)罗素华(副院长、副主任护师)罗衍超(党委副书记、主治医师)张旭东(副院长、副主任医师)谭建军(纪委

3、书记、副主任医师)张恒茂(工会主席兼质量控制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周立远(院长助理兼内二科主任、主治医师)赵英杰(医务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雷晓琼(应急办副主任、副主任护师) 张全顺(应急办副主任)黄 英(应急办副主任)李春梅(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谌 芳(院感科主任、主管护师)钟 敏(大内科主任、内九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尹集东(大外科主任、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林 荣(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李 刚(影像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刘广明(急诊科主任、主治医师)黄泗霖(内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温春成(内三科主任、主治医师)戴志辉(内四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周 宇(内五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魏 来(内七科主任

4、、主治医师)杨 怡(内八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高志文(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家珍(重症医学科主任、主治医师) 王 琼(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古国君(外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王 跃(外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姚庆宁(外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莫松全(外四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岳应万(外五科主任、主治医师)陈朝奇(外六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许伯林(手术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高静虹(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雷永凤(妇科主任、主治医师) 张 宁(五官科主任、主治医师)应 军(检验科主任、主管技师)徐少华(检验科副主任兼输血科主任、技师)张 莉(大外科护士长、主管护师)张春玲(大内科护士长、主管护

5、师)刘桂芳(门诊部护士长、主管护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赵英杰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面工作;雷晓琼、张全顺、黄英任副主任,分别负责日常工作,应急物资、设备管理工作,应急管理资金汇总、审核等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指导部署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对人员、物资和人员力量进行调配,制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制度、考核办法,确定应急小组成员。动态掌握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配合上级卫生应急管理主管部门制订预防措施,督查落实,解决应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4.2 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学救援队(通知2013.5.13应急办)(一)专家组:16人 组 长:张 胜(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副组长:蒋 忠(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6、)罗素华(副院长、副主任护师)罗衍超(党委副书记兼党政办主任、主治医师)张旭东(副院长、副主任医师)谭建军(纪委书记、副主任医师)张恒茂(工会主席兼质量控制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周立远(院长助理兼内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赵英杰(医务科主任兼应急办主任、副主任医师) 成 员: 林 荣 (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钟 敏(大内科主任兼内九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尹集东(大外科主任兼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李 刚(影像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谌 芳(院感科主任、副主任护师)应 军(检验科主任、主管技师)陈 芳(消毒供应管理科主任、主管护师)各位专家在专家组组长统一领导下,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学救援工作,在各自专业

7、范围内指导各专业组开展院前救援、院内治疗及心理救援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专家应积极掌握应急医学救援前沿进展,定期组织应急医学救援队成员培训,提高应急医学救援队医护人员救援水平。(二)院前救援(现场)组:10人 组 长:林 荣 (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副组长:李春梅(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成 员:尹集东(大外科主任兼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刘桂芳(门诊部护士长、主管护师)黄泗霖(内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杨 怡(内八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高志文(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莫松全(外四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刘广明(急诊科主任、主治医师)李 妍(急诊科护士长、主管护师) 院前救援组分3组:创伤组、感染性疾病

8、组、中毒/辐射组,根据应急事件规模,派出相应规模的院前急救应急小组开展院前急救。1. 院前创伤救援组成员(1) 医生姚庆宁(外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唐协林(外三科副主任、主治医师)莫松全(外四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朝奇(外六科主任、副主任医师)(2) 护士刘桂芳(门诊部护士长、主管护师)李 妍(急诊科护士长、主管护师)编组及应急值班表由院应急工作办公室统一编排,另文通知。2. 院前感染性疾病救援组成员(1) 医生高志文(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2) 护士程蜀秋(急诊科护师)兰玉清(急诊科副主任护师)编组及应急值班表由院应急工作办公室统一编排,另文通知。3. 院前中毒/辐射救援组成员(1) 医

9、生张 胜(副院长、副主任医师)谭建军(纪委书记、副主任医师)温春成(内三科主任、主治医师)杨 怡(内八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李 刚(影像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杜大赟(CT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祝 青(普放科主任、主治医师)赖钰明(内八科主治医师)(2) 护士 李小蓉(影像科护士长、主管护师)邓颖春(内四科护士长、护师)赵美容(内八科护士长、主管护师)编组及应急值班表由院应急工作办公室统一编排,另文通知。(三)院内治疗组:应急救援病区设在三台县应急医院(涪东分院),设立3个病区,住院医生及护士主要由相应病区原配套人员承担,医院另设应急救援院内治疗组医护人员按事件规模充实应急救援病区,成员名单如下

10、:1. 外科治疗组成员(1) 医生尹集东(大外科主任兼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古国君(外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王 跃(外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杨松运(外四科副主任、医师) 岳应万(外五科主任、主治医师)许伯林(手术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 宁(五官科主任、主治医师)(2) 护士 张 莉(大外科护士长、主管护师)周小凤(外一科护士长、主管护师)解青兰(外二科护士长、主管护师)罗 静(外三科护士长、主管护师)王飞凤(外四科护士长、护师)周利民(外五科护士长、主管护师)李 娟(外六科护士长、主管护师)2. 传染性疾病治疗组成员(1) 医生赵英杰(医务科主任兼应急办主任、副主任医师)杨勇琼(感染科主

11、治医师)徐 辉(感染科医师)(2)护士张春玲(大内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张红英(感染科护士长、主管护师)3. 内科治疗组成员(1)医生周立远(院长助理兼内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钟 敏(大内科主任兼内九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戴志辉(内四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周 宇(内五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魏 来(内七科主任、主治医师)何 峰(内九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潘东川(内九科副主任、医师) 王家珍(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王 琼(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1) 护士吴文雯(内二科护士长、护士)叶白琼(内三科护士长、主管护师)蒋 莉(内七科护士长、主管护师)吴彩苗(内九科护士长、护师)4. 心理救援组成员(

12、1) 医生黄泗霖(内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2) 护士刘素容(内一科护士长、主管护师)(四) 物资保障医院设备科为应急医学救援提供物资及医疗设备保障,根据事件规模从以下科室紧急抽调医疗设备。1. 救援车辆由急诊科提供120车辆10台。2. 心电监护仪由内科病区提供5台、外科病区提供5台,如有需要儿科心电监护仪由儿科病区提供2台。3. 呼吸机由内科病区提供5台、外科病区提供5台,ICU提供5台。4. 其他移动超声诊断仪、移动X-ray诊断仪由影像科提供。所有人员抽调及设备借用均由院应急办统一部署,由医务科、护理部及设备科安排实施。各科室应积极配合应急医学救援工作开展,注意在日常医疗服务中培养本科

13、室应急医学救援队成员及其他医务人员的应急医学技能,以训带练,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应急医学救援队。三、工作职责应急医学救援专家组负责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救援支持;院前救援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应急处置和院前急救;院内治疗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中伤病员的院内救治和康复治疗。四、日常管理应急医学救援队的日常管理由常务副队长及院应急办统一管理,各专家、队员所在职能科室负责日常的培训和管理,各科室制定应急机动队员执行任务时的日常工作交接、调休等具体管理事务。五、指挥调度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应急医学救援队接受卫生行政部门救援领导小组的指挥,由院应急医学救援队队长负责统一调度

14、,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向应急队伍的任何一组人员或应急机动队下达指令。六、工作要求(一)各有关科室要及时通知本科室应急医学救援队成员,要求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待命,若有队员退休、外出进修等情况,请及时调整充实队员并报院应急办备案。(二)各有关科室要严格要求各位队员,并全力支持他们通过开展日常专业技术工作及各种培训和演练等措施,不断提高应急救治的技术水准。4.3 医疗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4.3.1 医疗救援应急分级响应:分为级响应、级响应4.3.1.1 级响应4.3.1.1.1 级响应的启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级响应:院内特别重大事件(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4.3.1.1.2

15、级响应行动。接到医院各科室关于医疗卫生救援特别重大事件的报告后,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应立即启动,组织专家到现场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导和协调落实医疗救治等措施,及时向市县卫生局报告和反馈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医院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4.3.1.2 级响应4.3.1.2.1 级响应的启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级响应:院内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4.3.1.2.2 级响应行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的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

16、组织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和有关人员到达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同时,主要或分管领导同志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抢救进程。并加强与现场各救援部门的沟通与协调。4.3.2 现场抢救。医疗救援应急队伍到达现场后,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的伤病卡(以53cm的不干胶材料做成),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

17、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4.3.3 疏散和转送伤员。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疏散和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4.3.3.1 当灾害事故发生时,病区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院领导,并首先组织患者和现场人员疏散和转移。对于能够自主行动的患者、在他人协助下能够行动的患者、不能自主行动或者由于病情严重不能够移动的患者,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疏散、转移,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救护措施。将患者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后,要加强看护,避免精神病患者逃跑。4.3.3.2 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

18、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4.3.3.3 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救援指挥部汇总。4.3.3.4 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4.3.3.5 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4.3.3.6 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4.3.4 信息报告和发布。在院内迅速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要在第一时间上报灾情信息,包括人员伤亡、抢救、疏散、转移等情况,报告现场医疗救援指挥部和县卫生局。医疗救援领导小组要每日向市县卫生局或疾病控制中心等有关部门报告伤

19、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院部党政办公室要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信息发布工作。 4.3.5 医疗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由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县卫生局。4.4 医疗救援的保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队伍应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突出精神科特点,制订各种与之相关的医疗救援应急技术方案(包括心跳骤停的抢救、食物中毒、氯氮平中毒等与精神科相关的诊疗技术和护理方案)。要严格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

20、援工作的顺利开展。4.5 模拟演练。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应急模拟演练。4.6 物资储备。专家组应及时提出医疗救援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计划建议应急办要组织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运,保证供应。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4.7 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或给予补助。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单位向医疗急救中心(站)或相关医疗机构支付医疗救援过程中发生的费用。4.8 责任与奖惩。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医院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注意事项

本文(医院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防范和应急处置预案.doc)为本站会员(您的好秘书)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