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8557261       资源大小:128.1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docx

1、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中国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二、【学情分析】本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作为选择性必修1的第1课,学生一方面经过一年中外历史纲要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比较抽象,理解起来难度大;再加上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外历史纲要与选择性必修的结合,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实,则成为本课讲授的难点。三、【教学目标分析】1、运

2、用唯物史观认识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对加强社会的治理,维护国家统治的重要性;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及其原因,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从时空观念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所处的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后世政治制度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影响。2、运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实证,深刻认识、理解秦朝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建立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君权和相权的发展演变,并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特征,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时空观念的运用,理解秦朝中央集权

3、制度对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演变的奠基作用,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理解秦朝的统一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3.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和时空观念理解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说明中央王朝对地方治理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认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四、【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中央集权制度,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难点:不同历史时期上述相关制度的演变。五、【教法学法指导】教法:导学案与课堂教学五环节相结合模式(问题提出、自主学习、展示

4、交流、知识归纳、课堂检测)学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学会阅读、比较、归纳 2、 合作探究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第一步:发放导学案 第二步:强调课程标准及学习目标。第三步:(时空定位)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1、 边听老师导入,边记录课程标准及目标。2、思考并完成导学案1、强调课程标准和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实现教学有效性。2、激发学生兴趣,做好时空定位,把握历史脉络及本课知识所处地位。二讲授新课(采用导学案与课堂教学五环节相结合模式)(1) 问题提出(3个核心问题)(二)自主学习(导学案

5、)(10分钟)(三)展示交流(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发讨论)(25分钟)【第一次讨论】1: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P2思考点】:商的内外服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的异同?【第二次讨论】问题2: 秦朝建立前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问题2-1: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如何运作?【P5思考点】: 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经历了哪几个重要演变阶段?思路引领: 行政中枢是王朝行政的核心,是中央集权加强的关键所在。从秦汉到明清,行政中枢制度处在不断调整变化之中。问题2-2:结合所学探究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趋势。【第三次讨论】问题3:从秦至清历代地方行政制度是如何调

6、整的?(四)知识归纳 (2分钟)整理出本课体系,进行课堂小结,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五)课堂检测 (8分钟)6道选择题 1个问题探究教师点评、讲解【P5问题探究】: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为什么要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有什么作用?答案提示原因:可从古代经济、政治、思想、历史教训、个人几方面思考。历史作用:可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统一、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总结概括。学生思考:1: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2: 秦朝建立前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3:从秦至清历代地方行政制度是如何调整的?围绕核心问题,学生阅读课本第2-7页,做好导学案。学生分组三次讨论

7、。先小组讨论,再集体讨论。【第一次讨论】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围绕核心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积极参与,相互讨论,自主得出结论:答案1-1: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答案1-2:从内外服制到分封制【P2思考点】:商的内外服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的异同?相同:都是国家结构的体现,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治理的一种形式。不同:内外服制是一种较为松散的国家结构,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较弱; 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加进步的种国家结构,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第二次讨论】学生对比分析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秦疆域三张地图,结合所学自主得出结论:旧的政治制度瓦解新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

8、官僚制开始产生各国政治上的重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瓦解社会经济发展学生根据提问和要求阅读教材梳理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知识点,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列表完成导学案【P5思考点】: 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经历了哪几个重要演变阶段?宏观上经历了从三公九卿向三省六部制、从个人开府向组织机构化的演变历程,变化最大的是中央行政中枢组织; 总体上经历了秦汉、唐宋、明清三个重要演变阶段; 总体趋势是削弱宰相权力,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皇帝调控中枢策略:分散权力:隋唐 三省六部北宋 二府三司转移权力:西汉 中外朝东汉 尚书台明朝 内阁清朝 军机处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元例外)。【第三次讨论】

9、学生根据提问和要求阅读教材梳理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知识点,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列表完成导学案师生共同完成导学案从秦至清政治制度变化表 【P5问题探究】: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为什么要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有什么作用?学生归纳总结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完成原因:可从古代经济、政治、思想、历史教训、个人几方面思考。历史作用:可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统一、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总概括。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及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自行得出结论的能力。2、让学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1、围绕核心问题集中注意力思考、探究,从而突破重难点。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及从

10、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明确落实课程标准。通过练习,巩固新学。七、【教学反思】1、 本课教学较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注重突出本课主题即制度演变,用地图、史料、表格对比分析,采用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模式,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的民主和谐课堂气氛,实现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落实课程标准。课后学生反映:思路清晰,学有所得。2、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还需加强。1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青山)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