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部分).docx

  • 资源ID:8601091       资源大小:115.63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部分).docx

1、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内容要求考题示例常考题型预测热度诗歌的形象概述形象特点D级2018课标全国,14152017课标全国,14152015课标全国,89选择题主观题诗歌的语言分析语言风格或特色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抒情手法和塑造形象的方法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通过对写景或叙事的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解读考试大纲对古诗鉴赏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级。(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2)鉴赏古代

2、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等等。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炼字”“炼句”和语言特色。表达技巧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章法和技巧。【真题典例】(2018课标全国,14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9分)野歌李 贺鸦翎羽箭山桑弓,用乌鸦羽毛作箭羽制成箭,用山桑木制成弓,仰天射落衔芦鸿。仰天射箭,口衔芦苇的大雁从高空中跌落。麻衣黑肥冲北风,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

3、的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在田野里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男儿屈穷心不穷,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施展,但心志不可沉沦,枯荣不等嗔天公。愤怒地问天公:为什么作这有枯有荣不平等的安排?寒风又变为春柳,凛冽寒风终会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吹拂下的柳树,条条看即烟濛濛。嫩绿的柳条随即就像在轻烟笼罩下一般。赏析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诗的首联,表面上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宏愿。诗的颔联描绘了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方式。一方面,遭谗落第,仕途受阻

4、。另一方面,此时的诗人虽遭受意外的人生挫折,但内心依然充盈着入仕的锐气,期望冲破困境,寻求光明未来。诗的颈联,是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尽管自己落第与别人折桂的不同遭遇(“枯荣不等”)令人沮丧、懊恼,造成这种不公平命运的礼部考官(“天公”)理当受到责怪,然而诗人相信总有一天会“雄鸡一声天下白”。诗的尾联则表明,在他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第二年的春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整首诗扣题叙事,因事抒怀,紧密关联。虽愤激犹能自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让人读来为之欣慰和感奋。注释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鸦翎羽箭:用乌鸦

5、羽毛作箭羽制成的箭。山桑: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屈穷:有才志而不能施展。屈:不伸。穷:困。枯荣:贱贵。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嗔:生气、发怒。天公:老天。看即:随即,转眼。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答案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

6、对诗句内容、表达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男儿屈穷”中的“穷”并非指“贫穷”,而是指遭遇困难和坎坷。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解析首先,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寒风又变为春柳”意为寒风已去,东风徐来,枯柳变绿。其次,根据诗句意思描绘画面。再次,联系诗中的“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所体现的作者情感分析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创作背景此诗当是青年诗人虽遭挫折但对社会还充满希望时的真实心态,其写作

7、年代大致在遭谗落第之后、长安任职之前。点评整首诗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等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细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叙事之中的形象描写、声响渲染已见豪放、洒脱之态,抒怀之时的内心表白、艺术遐思犹溢自信、憧憬之情。这样,全诗脉络清晰,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核心考点: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语言。审题关键:题干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加大了做题难度。四个选项都是对诗的赏析,可结合选项大体理解诗的内容。解题方法:(1)精准理解词、句的意思;

8、(2)熟练掌握表现手法;(3)快速判断诗歌情感;(4)语言特点要熟知;(5)学会分析诗歌意境;(6)赏析艺术效果;(7)联系诗歌常识。易错警示:读不懂诗歌,不能把握诗歌内容情感;不能准确赏析原诗,即不能分辨出哪些是恰当赏析,哪些是无中生有。命题规律:2018年由于文学类文本变为必考内容,整个卷面分值发生变化,本题由五选二选择题改为四选一选择题。能力要求:具备一定的诗词理解鉴赏能力。命题技巧:材料的选择一般以唐宋诗词为主,内容相对浅显,便于学生理解;对诗歌进行赏析,设置四个选项,再把其中一个选项设置为错误赏析,设误点可以是词语、句子、表现手法及情感等;如果诗词中个别字词学生没有见过,则加注释进行

9、提示;如果作者为学生应该理解的人物,则需要学生会知人论世,借助平常所学进行赏析。核心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审题关键:答题区间很明确,最后一联;题干要求分析诗句含意,既要有字面意思的解读,又要有深层含意的分析。解题方法:(1)从表情达意的角度推敲;(2)从意蕴丰富的角度提炼。易错警示:读不懂诗歌,不能把握诗歌内容情感;回答问题的语言不够准确,不会使用诗歌情感鉴赏术语。命题规律:课标卷一般在这个题上设置分值为6分;考查形式为给出一个明确的指向,要求考生归纳作答。多为把握诗歌内容,领悟思想感情,赏析表达技巧。能力要求:具备一定的诗词理解鉴赏能力;积累一定的诗歌鉴赏术语;具有一定的语言概括能力。命

10、题技巧:材料的选择一般以唐诗宋词为主,内容相对浅显,便于学生理解;限定概括分析的范围,减少学生盲目寻找答题区间的时间,有效提高学生做题的效率;如果诗词中个别字词学生没有见过,则加注释进行提示;如果作者是学生应该理解的人物,则需要学生会知人论世,借助平常所学进行赏析。破考点【考点集训】一、(2018课标全国,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9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 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

11、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一、1.答案D2.答案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二、(2018课标全国,14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12、9分)精卫词王 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答:二、

13、1.答案A2.答案观点一:同意。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三、(2017课标全国,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

14、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答:三、1.答案BE2.答案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四、(2018湖南怀化三模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15、9分)岩居僧赵师秀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1.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B.颔联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练自然,无斧凿痕。C.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D.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溢于言表,是主题思想的点睛。2.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歌分析其精妙之处。(6分)答:四、1.答案C2.答案“过”有“路过、经过”之意,这

16、里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摇”即“摆动、轻摇”之意,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居环境的清幽,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的心境。五、(2017福建四地六校月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分)对雪杜 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

17、己的处境,抒发了悲凉之情。B.“瓢弃樽无绿”一句,“绿”代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艰苦。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五、1.答案C2.答案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在战乱之中悲凉的内心;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

18、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炼技法【方法集训】一、(2017课标全国,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

19、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答:一、1.答案BD2.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二、(2017课标全国,1415)阅读下面

20、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

21、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答:二、1.答案CD2.答案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不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三、(2016课标全国,8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金陵望汉江李 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

22、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三、1.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2.答案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

23、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四、(2018山东济南一中学业检测,14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赠乐天刘禹锡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痛饮连宵醉,狂吟满坐听。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注。注少微星:本是中国古代星官名,诗中喻指处士、隐士。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诗为一首酬赠诗,标题中的“乐天”即白居易,白居易与作者交情深厚,二人均遭贬谪,命运多舛。B.首联写作者和白居易久别重逢,潸然泪下,想一同重游旧地,却发现旧地已不复存在,不禁感慨万千。C.

24、颔联用了比喻手法,“冬青”树因冬月青翠而得名,诗中以“人之晚达”来喻“树似冬青”,生动贴切。D.颈联“痛饮连宵醉”写二人重逢,连宵痛饮,一醉方休,“狂吟”二字写出了醉酒后的狂放之态。E.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的理想愿望。“印绶”运用了借代手法,代指仕途功名。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四、1.答案BC2.答案无奈与伤感之情。昔日的至交好友均已不在,屡遭坎坷的作者和友人久别相逢,于是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人生无常、宦海沉浮。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作者以“树在冬犹青”来喻“人尚能晚达”,表现了其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老友重逢的欣喜。久别重逢,作者与友人“连宵痛饮”,一醉方休。对

25、功名的厌弃和对自由隐逸生活的追求。尾联直接表达了作者愿意抛官弃职,同老友一同归隐的愿望,也充满了对好友最真挚的慰藉。(答出三点即可)过专题【五年高考】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一、(2016课标全国,8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 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

26、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答:一、1.答案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2.答案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二、(2016课标全国,89)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内宴奉诏作曹 翰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尝得预时髦。曾

27、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答: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答:二、1.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

28、二:作“健”“明”好。“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2.答案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三、(2015课标全国,8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 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属县,在

29、今新疆乌鲁木齐。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答: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三、1.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2.答案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四、(2015课标全国,8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残春旅舍韩 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

30、,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注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答: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四、1.答案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31、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五、(2014课标全国,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阮郎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32、)答: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答:五、1.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2.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六、(2014课标全国,8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含山店梦觉作唐韦 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宋郭 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

33、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六、1.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

34、;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教师用书专用(七十八)七、(2013课标全国,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鹊桥仙陆 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2

35、.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七、1.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2.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八、(2013课标全国,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 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1

36、.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八、1.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37、分)九、(2012课标全国,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答: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九、1.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2.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

38、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十、(2011课标全国,8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春日秦国怀古周 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十、1.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

39、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2.答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十一、(2010课标全国,89)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回答问题。(11分)雨雪曲江 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答: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

40、“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十一、1.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2.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十二、(2010全国,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注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

41、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十二、1.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2.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十三、(2010全国,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梦中作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

42、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答: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5分)答:十三、1.答案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答案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十四、(2009全国,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次石湖书扇韵姜 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

43、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4分)答: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4分)答:十四、1.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2.答案(示例1)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

44、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示例2)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十五、(2009全国,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军城早秋严 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答: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答:十五、1.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注意事项

本文(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部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