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完整word版)《中国教育史》试卷及答案.doc

  • 资源ID:8639412       资源大小:4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完整word版)《中国教育史》试卷及答案.doc

1、高等师范院校中国教育史课程考试卷 级 县(市区) 层次 专业 姓名 得分 -、论述题(每题10分)1、阐述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主张,说明他建立儒家学说的原因?2、阐述孔子关于说明他建立儒家学对后代教育的影响? 3、阐述孔子关于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育内容等言论,评价其对后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4、中国古代教育家关于“性善”、“性恶”的阐述有哪些?后代的教育家是如何加以发展的?对古代教育思想有何影响?5、中国古代的官学管理制度始于哪个朝代?当时的管理有何特点?封建社会后期又是如何发展的?6、书院的组织管理和教学特点是什么?对现代学校有什么启示?7、试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对

2、学校教育的影响?8、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主要特点?并与现代高考制进行比较?9、试论蔡元培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 10.中国近代教育思想是如何演变的? 高等师范院校中国教育史课程答案一、论述题1、(1)在孔子的私学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道德观念以文化知识为基础,道德教育主要通过知识传授进行仁、知、信、直、勇、刚,是君子应具备的六种道德品质。德育过程最重要的还在于行为实践。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礼与仁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最重要的道德规范是忠与孝。道德修养不是依靠外加强制,而是依靠自觉努力。德育原则与方法: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中庸之道、改过迁善(2

3、) 背景: 春秋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了。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西周前的井田制被破坏,出现了土地私有,从而使旧贵族分化成新兴的地主阶级,于是他们为了要更多的土地和人民(劳动力)便有了春秋的争霸战争。 而孔子是旧的奴隶主贵族代表,他认为春秋的战乱是因为没有了西周等级森严的制度(春秋的战乱是因为诸侯国把周天子给灭了,所以孔子觉得是下级触犯了上级,因为下级无视那些等级制度。)所以他主张恢复周礼。同时又提出了仁 礼 中庸等思想,又开创了私学,把他的思想传下去于是形成了儒家学说。2、儒学创始人孔子,在对其前传统文化特别是西周礼乐文化的损益更新中,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以修己安人的价

4、值取向为追求,创立了儒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降至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在与诸子百家的学术论争中,丰富发展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秦朝政权推重以法家思想治国,儒家文化受到了政权力量的重创。西汉初期在经历了以黄老之学治国的历程之后,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取得了“独尊”的社会文化地位,上升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两汉不仅是儒学全面走向成熟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儒家思想作为政治的理论基础的朝代;同时两汉又是历史上是第一个人光是靠着读书就可以作大官的朝代;两汉的儒学研究和传播也是空前绝后的。我们今天所谓的儒家思想绝大多数是在两汉时定型的,我们今天见到

5、的儒家典籍绝大多数是汉以后的人伪造或篡改过的,我们今天研究先秦思想的材料几乎都是汉人留下的。两汉的经学给了后世的儒学根本性的影响,汉人对儒家典籍的翻译和解释两千年以下还被认为是最权威的。两汉是儒学的盛世。先秦、两汉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仍是当代的主流思想之一。3、(1)教育作用: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经济、教育与人(2)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学而优则仕”的思想(3)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4)教育内容:诗、书、礼、易、乐、春

6、秋(5)教育教学方法:学、思、行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主张自觉修养德行4、孟子: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仁义礼智这些人的“良知”、“良能”,是人所固有的。人性的善是人类学习的的结果,是人类缓慢进化的结果。孟子的“性善论”指出了:教育与学习是人的必须,也是人的可能;教育与学习必须遵循人的内在依据,发扬人的自觉。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全部作用在于引导人保存、找回和扩充其固有的善端,从而达到国家的治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教育是通过实现“明人伦”来为政治服务的。荀子:性恶论。因为人性的放纵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恶果,所以必须对它进行改造,即“化性起伪”。“伪”

7、,指后天的人为作用。圣人及其礼、法就是为了改造人类的恶性而产生的。化性起伪:(1)是美育的功能之一。(2)荀子以“化性起伪”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体现了美育的功能。性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本质及其功能,伪则指在自然本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形态和能力。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生而好利、疾恶、纵欲,需要后天文明的熏陶、感化,于是产生了礼仪、法度和艺术等。诗、书、礼、乐等化性,对人进行塑造,使人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伪”故荀子说:“化性起伪”,“无伪则性不能自美。”5、答:始于隋朝。特点:隋文帝设国子寺,隋炀帝时改名国子监,为专门设立教育管理机构之始,不隶属于太常;设祭酒一人,专门掌管教育事业,属下有

8、主簿,录事各一人,统领各官员。这是我国历史上设立专门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长官之始;中央地方分级管理(?)。唐朝,继承了隋代中央官学的一些管理制度,并根据学校规模的扩大而加以发展。唐代官学教育管理制度最重要的几项是:实行登记入学制度,贵族与官僚子弟有优先入学的特权,学生按出身门第的高低,父祖官位的品级入相应的学校;学礼制度,包括束脩之礼,国学释奠礼,贡士谒见及使者观礼;教学制度;考核制度;惩罚制度;休假制度。宋朝:设立了管理地方官学的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继承和发展唐制,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不仅在中央设立国子监,管理中央官学,还在诸路设置提举学事司,此举具有创新意义,从此,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了专门的教

9、育行政管理机构。元代:设置了与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学体系相对应的教育管理机构。明朝:明代主管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是礼部,学校监察在中央由礼部、都察院掌管, 地方则由中央特派的巡按御史和按察使共同负责。正统元年( 1436) , 各省又设置提学官, 南北两京则设提学御史, 来专门负责地方的学政。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校的管理逐渐走向专门化和制度化。清朝:基本沿袭明朝,官学管理制度上特点为在府、州、县学中设立“六等黜陟法”,对生员实行动态管理,升降与学业成绩紧密挂钩。6、答:特点: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进行会讲,开展争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教学

10、实行“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师生关系比较融洽,感情相当深厚;组织机构简单而效率明显,又有学生参与管理;财政管理主要采用学田制。启示:独立自由的精神;学术是大学发展的动力7、答: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经过唐代的发展,到宋明而定型,一直沿用到清末。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对学校教育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由于选才与育才标准的统一;科举制度促进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发展:由于通过科举可以取得功名,而进学读书又是参加科举的前提,这就引起社会各阶层对学校

11、教育的重视;科举考试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这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也具有积极意义;科举科目中有明法、明算、童子、武举等,促进了当时专科教育、英才儿童教育及文武兼备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科举又使学校教育成为其附属,对学校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几部儒家经典,造成学校教育内容脱离社会现实,空疏无用;科举考试的方法僵化、呆板。又使得学校的教学重记诵不求义理,充满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声利之场,严重影响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8、答:特点:科举制的基本特征是

12、通过逐级的考试选拔人才,不必依据名士或中正对人物的评品。隋炀帝统治时期设置进士科,宣告了旧的以门第为 主要依据的选官体制的结束及新的以进士科为代表的科举制的诞生。唐代科举考试分制科和 常科。制科主要应试对策,也就是对时政的看法和建议。唐代常科的科名有秀才、明经、进 士、明法、明算等五十多种。进士科以考时务策为主,后来也考帖经和杂文。唐代参加科举 考试的考生大体有两个来源:一是朝廷所设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以及各地的州、县学馆的学生,称为生徒。二是不在学馆的普通读书人,可以向所在的州、县官府报考。在唐代,考中进士只是有了出身,即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下一步还要经过吏部选试合格,才被授予官职。选试包括身、言、书、判四个方面。比较:现行高考制度与古代科举制既有联系也有区别。9、1)发展个性与崇尚自然 2)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3)工学运动与平民运动10、三次超越:器物制度文化1. )从龚自珍、魏源道洋务派,近代教育思想第一次超越器物层面的超越地主阶级启蒙是思想家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教育思想洋务教育2. )从洋务派道维新教育,近代教育思想的第二次超越:制度曾面3. )从维新教育到新文化:近代教育思想的第三次超越第 6 页 共 6 页


注意事项

本文((完整word版)《中国教育史》试卷及答案.doc)为本站会员(胜利的果实)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