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学案导学(新人教版必修2) doc--高中物理 .doc

  • 资源ID:9642444       资源大小:265.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学案导学(新人教版必修2) doc--高中物理 .doc

1、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同步学案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六节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探究学习】阅读教材,提出方法(1)实验装置:见右图。配套器材:课本方案装置(2)实验思想方法:倍增法。虽为变力做功,但橡皮条做的功,随着橡皮条数目的成倍增加功也成倍增加。这种方法的构思极为巧妙。历史上,库仑应用类似的方法发现了著名的库仑定律。当然,恒力做功时,倍增法同样适用。(3)数据处理方法:图像法。作出功速度(W-v)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得出功与速度变化的定量关系。学生思考,提出预案(1)学生提出多种设计预案,在课上展示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课本方案、气垫导轨加数字毫秒计方案、铁架

2、台打点计时器自由落体方案等。 (2)教师针对各种设计预案,进行分析:主要从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略。师生研讨,初定方案1、制定基本的实验方案:(师生互动)互动以下面几个问题为中心展开:(1)探究中,我们是否需要橡皮筋做功的具体数值?不需要。因为实验是以倍增的思想方法设计,若橡皮筋第一次做功为W,则橡皮筋第二次做功为2W,、橡皮筋第n次做功为nW。且实验巧妙地将倍增的物理方法应用于变力做功。(2)为了达到各次实验中橡皮筋做的功成倍增加,即实现倍增,对各次实验中橡皮筋的伸长量有什么要求?你想出了什么办法?各次实验中橡皮筋的伸长量必须相同。若使小车在橡皮筋的变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相同,

3、就要有相同的运动起点。具体方法是:以第一次实验时小车前(或后)端的位置为基准,垂直运动方向在木板上作出一条水平线。以后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时,小车前(或后)端仍以此位置为基准(均从静止)运动。(3)小车获得的速度怎样计算?小车在橡皮筋作用结束后,做匀速运动。找出纸带中点距相等的一段。求出点距相等一段的平均速度,即为小车匀速运动的速度,即小车加速后获得的速度。(4)是否一定需要测出每次加速后小车速度的数值?可以怎样做?不一定需要。(当然,也可以测出每次加速后小车速度的数值)设第一次小车获得的速度为v,小车在第一次、第二次、第n次实验中的速度为: 若令则即小车在第二次以后实验中获得的速度可以用第一次实

4、验中获得的速度的倍数来表示。(5)实验完毕后,用什么方法分析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 (6)如何在坐标纸上建立两轴物理量?如何确定适当的标度? 2、确立基本的实验方案,设计初步的实验步骤:A.先将木板置于水平桌面,然后在钉有钢钉的长木板上,放好实验小车。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一端,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纸带一端夹紧在小车的后端,打点计时器接电源。C.过两钉中垂线上的适当位置作两钉的平行线,交中垂线于O点,作为小车每次运动的起始点。D.使用一根橡皮筋时,将小车的前端拉到O点,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打点,释放小车,小车离开木板前适时使小车制动,断开电源,取下纸带。重复本项前

5、面的过程,选出点迹清晰的纸带。(求出小车获得的速度。暂不求)E.换用同样材料、粗细、长度的两根、三根、六根橡皮筋,依照D项的方法,分别进行实验。(得出各次实验中小车分别获得的速度。暂不求)F.以功为纵轴(第一次橡皮筋做的功为纵轴的单位长度),以速度为横轴(第一次小车的速度为横轴的单位长度),建立坐标系,用描点法作出图像,看看是否是正比例图像,若不是,功与速度的哪种相关量(的变化量)是正比的,功就与速度的这种相关量(的变化量)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学生实验,教师指导1、学生按确定方案开始初步实验。(首先完成实验操作方案的前四步)2、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操作的技巧,针对问题,完善实验操作。(1

6、)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补偿?可以采用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具体操作是:使木板略微倾斜,将小车(车后拴纸带)放到木板上,轻推小车,小车运动,观察纸带的点距。调节木板的倾角,观察纸带的点距,直到点距相等,表明恰平衡摩擦力(若用气垫导轨,调节导轨的倾角,若挡光条遮光的时间通过数字毫秒计显示时间相等,即恰平衡摩擦力)。(2)观察打点的纸带,点距是如何变化的?点距是否均匀?问题出在哪里?若恰能平衡摩擦力,试分析小车会做何种运动?应该采用哪些点距来计算小车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不均匀(不是匀加速)。没有平衡摩擦力。就要用到补偿法。先加速(但非匀加),后匀速。应采用小车做匀速运动那一段的

7、点距来计算速度。因为匀速的速度就是橡皮条对小车作用的最终速度;由于小车在橡皮条变力作用下做非匀加速运动,最终速度不能用匀变速运动纸带的处理方法得到,但可以用匀速运动纸带的处理方法得到。(3)使木板略微倾斜,调节木板的倾角,经检验恰好平衡摩擦力。可以做一系列地平行线,选适当的位置作为A,重新标出小车运动的初始位置A。(体现完善实验的过程)(4)确立可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A.先将木板置于水平桌面,然后在钉有钢钉的长木板上,放好实验小车。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一端,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纸带一端夹紧在小车的后端,打点计时器接电源。C.使木板略微倾斜,调节木板的倾角,测量纸

8、带点距直到相等,表明恰好平衡摩擦力。D.过两钉中垂线上的适当位置作两钉的平行线,交中垂线于A点,作为小车每次运动的起始点。E.使用一根橡皮筋时,将小车的前(或后)端拉到A点,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打点,释放小车,小车离开木板前适时使小车制动,断开电源,取下纸带。重复本项前面的过程,选出清晰的纸带。记下点距相等后t=0.1s的位移m,求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0m/s。F.换用同样材料、粗细、长度的两根、三根、六根橡皮筋,依照D项的方法,分别进行实验。记下各次实验中点距相等后t=0.1s的位移m,求出小车分别获得的速度m/s。G.以功为纵轴(用第一次橡皮筋做的功为纵轴的单位长度),以速度为横轴(可以

9、用适当的速度值为单位长度,也可以用第一次小车的速度为横轴的单位长度),建立坐标系,用描点法作出图像,看看是否是正比例图像,若不是,功与速度的哪种相关量(的变化量)是正比的,功就与速度的这种相关量(的变化量)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处理数据,得出规律1、 采集橡皮条分别为一根、两根、六根时的数据(匀速运动阶段,例如在0.1s内的位移),记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2、 记录数据的方式示例示例一数据关系123456W/WJ123456X/10-2mX1X2X3X4X5X6v/vV1V2V3V4V5V6示例二倍数关系123456W/WJ123456X/10-2mX1X2X3X4X5X6v/vv(X2/X1)v

10、(X3/X1)v(X4/X1)v(X5/X1)v(X6/X1)v3.转化成Excel数据,利用数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示例一数据关系x/(cm)04.115.537.078.209.109.98W/WJ0123456v/(m/s)00.410.550.710.820.911.00W/WJ0123456v平方00.170.300.500.670.831.00W/WJ0123456v三次方00.070.130.360.550.751.00W/WJ0123456V1/2次方00.640.740.840.910.951.00W/WJ0123456 示例二倍数关系示例二倍数关系次数123456W/WJ123

11、456X/10-2m4.115.537.078.209.109.98速度的一次方v/vv(X2/X1)v(X3/X1)v(X4/X1)v(X5/X1)v(X6/X1)v倍数1.001.351.721.992.212.42速度的二次方v2/ v2v2(X2/X1)2v2(X3/X1)2 v2 (X4/X1)2 v2(X5/X1)2 v2(X6/X1)2 v2倍数1.001.822.963.964.885.86速度的三次方v3/v3v3(X2/X1)3v3(X3/X1)3v3(X4/X1)3 v3(X5/X1)3 v3(X6/X1)3 v3倍数1.002.465.087.8810.7914.17速

12、度的1/2次方v1/2/ v1/2v1/2(X2/X1)1/2v1/2(X3/X1)1/2v1/2(X4/X1)1/2v1/2(X5/X1)1/2v1/2 (X6/X1)1/2v1/2倍数1.001.161.311.411.491.56分析得:只有速度的平方具有倍数关系。示例二倍数关系次数123456W/WJ123456v2/v2倍数1.001.822.963.964.885.86结论: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本实验为便于探究,设初速度为零。)结论推广:初速度不为零时,功与速度平方的变化量成正比。范例精析例1 如图是本实验的装置示意图。(1)长木板的倾斜程度如何调试?(2)小车前上方的钩子在制

13、作造型上有何要求? 解析 (1)木板的倾斜程度应调节到轻推小车(拖着纸带),则小车恰能在木板上匀速下滑。(2)小车前上方的钩子是用于套橡皮筋的,制作造型上要求在橡皮筋松弛时,很容易从钩子上脱落下来。 例2 在用本节教材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的探究实验时,打出了如图5-6-3所示的一条纸带,请你说说:(1)利用这条纸带要测出哪个物理量?(2)要利用纸带上的哪一段,才能正确上述的物理量? 解析 (1)在弹簧的弹力消失后,小车的运动近似是匀速运动,利用这条纸带要测出物体匀速运动的速度;(2)寻找哪些点的间距是均匀的,利用这些点距均匀的点来测量小车的速度,通过测量可以知道,在f-g-h之间点的间隔是均匀的

14、,假设打点计时器的周期为T,则小车的最大速度为vm=fg/2T。 拓展 理论上讲,也可以利用纸带上的d-e-f段,先求出打e点时的速度ve,再求加速度a,再求打点f时的速度vf,但是这样做既麻烦,误差又大,所以这种做法不可取。 在做本实验时,打出点的纸带上应该写出打这条纸带时所用的橡皮筋的数目。某同学分别用一条橡皮筋、二条橡皮筋做实验,打出了如图所示的纸带,但是该同学忘了在纸带上记录橡皮筋的数目,你能否帮助该同学判断每条纸带对应的橡皮筋的数目? 参考答案:因为实验中选取的橡皮筋都是相同的,所以每条橡皮筋的作用力也是相同的,用两条橡皮筋时的作用力是用一条橡皮筋时的作用力的两倍,那么加速度也是两倍

15、。也就是说用两条橡皮筋时的速度变化得快。由图可知,下面的纸带的速度变化快,所以下面的纸带应该是用两条橡皮筋时打的点。 【能力训练】1、关于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2、在小车牵引纸带运动过程中,打点计时器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试计算(l)各点瞬时速度:vA=_m/s 0vB= _ m/s 0.6vC=_ m/s 1.2vD= _ m/s 1.8vE=_ m/s 2.4课堂总结(1)本实验用倍增思想设计,探究变力做功与速度的相关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探究过程采用的物理方法倍增方法,用这种方法设计实验是非常精妙的。(2)但本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纸带的分析、速度的测量、力的平衡等相关的知识与技能。(3)实验探究能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学习的快乐;并通过亲身实践,树立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理念。(4)本课的主线,是分析论证实验预案、确定完善课本方案并在实验操作中改进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注意事项

本文(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学案导学(新人教版必修2) doc--高中物理 .doc)为本站会员(高校张老师)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