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如何摆脱贫穷的恶性循环?——资本规则下的人性与秩序

WKNZFB

经济学思维让我们更理性、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看清社会的本质;阶层的划分、财富的分配、思想的分划都在经济规则下悄然进行,血腥且有序。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济学?
第一,小编大学读的经济学,受益匪浅,至今对此只感觉庆幸,却从未后悔。第二,这是一个经济社会。

经济学思想让我们更理性、更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看清社会的本质;阶层的划分、财富的分配、思想的分划都在经济规则下悄然进行,血腥且有序。钱,似乎是经济的代名词,但经济学并不等于钱,它讲的是钱背后的道理,告诉你如何在大家都抢钱的时候,拿到理所应当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告诉你赚钱需要牺牲什么。

经济思维将告诉你,到底是什么决定了自由?是什么衡量了你的幸福?经济学的三个概念,价值,效益,和时间成本,是经济学里非常基础的概念,也是人生哲学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价值,价值所在就是意义所在。

我们一生在寻找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如果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衡量标准,那些美好都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剩余价值”等名词的变换中,经济学试图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劳动是唯一能产生剩余价值的要素。”(马克思〈资本论〉)即“剩余价值”才是钱。所以,劳动才能生钱,没钱只能劳动来换,有钱方能解放劳动。知道这个道理有什么用?至少我,从我学会那天起,赚钱就有了一个高尚的理由:为了自由。挥霍、享乐、奢侈?都不是,是为了自由,而你的自由有多贵,你数不清的汗水和泪水说了算,那天开始,我不再空谈自由,不再向往飘泊远方,我开始丈量自己的劳动力量,提升自己的劳动力量,我明白了我所追求的,不是在外在一切,是我本身的自由。

效益,效益就是幸福。吃两块西瓜,爽口;吃六块西瓜,解渴;吃十块西瓜,拉稀…这就是“边际效应递减”定律,一胞胎幸福,双胞胎有福气,三胞胎好兆头,四胞胎奶不够了,五胞胎选择性掐死俩…“边际效用递减”告诉我们“为什么谈恋爱以后男盆友就没有原来对你好了?”也告诉我们“为什么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还告诉我们“为什么讲究个先来后到?”我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学会了“度”的概念。幸福不是数学题,永远的1+1=2,得到的太多,幸福反而会减少。现在,来思考一道题,在饭店你点了八个菜,你已经吃饱了,菜还剩很多,要不要为了避免浪费再多吃一些?答案是不要,点了菜(或者做了菜),账单已经生成,已经是沉没成本。你既然吃饱,效用已经达到最大,再吃下去,效用不增反降,得不偿失,不如就此停止,想不浪费,打包回家。

“沉没成本”告诉我们另一个道理,已经完结的,就不要再顾虑。那时,有些人经历一段两年的爱情,谁知道,这两年的付出已经沉没,换不来任何收益,那么,两年和两天便没有区别了。多少人为沉没成本哭泣,多少人念着所谓的旧情,其实,垒起的不过是高高的骸骨。时间成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的一维性注定了它的宝贵。所以要珍惜那些肯为你花时间的人。但是。我最想说的是另一个有关的话题,“机会成本”,这也来源于时间的一维性。每一个瞬间,你都在做单选题。要做这件事,必须放弃其他。往往,你会选错会后悔。事实上,后悔似乎无法避免,但懂得这个道理,会不会感觉好一点。

这三个经济学概念背后的道理,实际上是青年人最该懂得的道理,不懂这些,做什么都是苦恼的。这就是经济学的魅力之处,它学的,不止是生财之道,更是为人处世之道。经济学的定律还有很多,都富有哲学意味,因为这就是这个经济世界,所以经济的哲学就是这个社会本身的哲学。对于老百姓而言,赚钱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不是谁能逃离的,但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烦恼,他们不明白“收益和风险成正比”,所以贪小便宜结果被骗走血汗钱,他们做着一眼望到死的工作,钱放在银行里缩水,眼看着法定退休年龄不断加码,却不敢挣扎。

《国富论》与《资本论》
按劳分配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的冲突

《国富论》上来第一章就是讲分工,举了一个流传至今的经典案例:生产一枚针,以前在传统的手工作坊里,一个工匠打一个铁钉,一个人一天可能做几十枚。但是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工厂,进行细致的分工,有的人负责把铁熔成铁水,有的人负责把铁水抽成铁丝,有的人负责把铁丝斩断,再有的人负责把铁丝磨尖,另外有人把头给打出来,这个流程每一个人都特别熟悉自己的哪一个非常小的环节。这种分工协作,让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这一个环节特别熟悉,就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一天可以生产几万枚,一下子生产效率得到了上百倍的提高。亚当·斯密观察到了这种现象,他认为人类之间的专业分工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力、创造财富——这个结论在今天已经变成常识。
马克思拿这一套理论去分析当时欧洲社会的现实,他发现这一套理论跟欧洲社会的现实不符。当时社会完全不是这样的。为了生产这个商品,什么样的人付出的劳动最多呢?工人阶级。在分工的流水线上,这些工人阶级每天累死累活地干活,劳动创造了价值,工人阶级创造了价值。工人阶级创造了价值被谁分配得最多呢?是不是工人阶级自己呢?不是,是资本家,是拥有生产资料的人。资本家过着富得流油的生活,工人们却在生存线上挣扎。

这就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一天都是工作10个小时——资本家工作不到10个小时,不管长一点或短一点也好,但资本家和工人的收入差距却是是几十倍、数百倍的差异。工人们每天累死累活地工作,最后连自己都养不活。当时恩格斯出了一个小册子,叫《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经过恩格斯的调查,发现当时整个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那真的是过不下去了。怎么说呢?当时没有8小时工作制,工人每天要工作12到14小时,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其他基本上都在工作。而工作生产的大量产品,养活自己、养活妻子儿女都很困难。几十人、数百人居住在卫生条件极差的地下室里面,一旦爆发流行疾病就大批的人直接死掉了,非常悲惨。但是上层阶级,恩格斯所接触到的上层阶级却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正是这种原因,促使他们去思考。

《国富论》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到18世纪上半叶,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已经遥遥领先。《国富论》的写作正值工业革命的前夜。当时工场手工业仍是英国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形式,但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技术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尽管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已经完成,但由于封建势力在政治上占有统治地位,封建经济大量存在,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一个新的经济学说体系应运诞生——《国富论》

《资本论》
马克思19世纪40年代初决定研究政治经济学开始,直到1883年3月14日在他的工作室去世,在这4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坚持研究政治经济学。特别是1849年定居英国伦敦后,更是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潜心研究,终成一代巨作《资本论》。

1857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马克思认为,随着经济危机而来的可能是革命,在这之前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工人阶级。因此,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现在发狂似地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

《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现的时期,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是国际工人运动迅速发展和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继创立的时期。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自从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出版后,以往庸俗经济学的辩护理论已被马克思所揭穿,它们已经不能为资产阶级担负起辩解的任务,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创立一些新的理论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到了19世纪末,马歇尔便吸收各新旧庸俗经济学派的学说,写成了《经济学原理》一书。
本期小编为您推荐经济学三大巨著:
这三本书教会我们辩证的看待工作和生活、看待社会关系,并将世界清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从中感受到着规则与秩序、经历着探索与选择......

原件地址:如何摆脱贫穷的恶性循环?——资本规则下的人性与秩序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分享本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如有侵权,请邮件告知删除,本站将在收到删除告知信息的情况下,24小时内删除,并给予道歉,谢谢支持!

请使用微信客户端打开页面并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或者微信直接搜索文库网。

[ 微信公众号ID:WENKUNET ]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还可以输入500字符   

暂无回复,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