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工作目标党课讲稿供借鉴.docx
紧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工作目标党课讲稿供借鉴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向党的二十大所作工作报告,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这为主流媒体坚持正确方向、勇担职责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新闻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磅礴精神力量。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通盘谋划,紧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工作目标,在五个方面树更强信念、下更大功夫。一、始终把“政治家办报”作为“第一要求”坚持“政治家办报”,是主流媒体意识形态特性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主流媒体要将“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媒体”作为首要原则、第一要求,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坚决有力提高政治站位。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通过加强政治学习,让全体新闻工作者深刻认识到,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思想旗帜、理论武装和锐利武器。切实增强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党性原则这个指南针紧紧抓在手中、时刻放在心上,自觉接受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忠实履行新闻舆论工作使命。坚持不懈锤炼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这一论断既适用于媒体领导干部,也适用于普通编辑记者。要正确看待新闻舆论工作政治能力与业务能力的关系,始终将政治能力放在第一位。政治能力强不强,关键看实效。坚决克服理论学习与媒体业务“两张皮”倾向,把“政治家办报”落实到新闻舆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到每一个版面页面、每一篇文章、每一张图片、每一件音视频之中。以政治敏锐引领新闻敏感,以政治考量驾驭媒体流量,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媒体实践中着力培养政治头脑、政治眼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站稳政治立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新闻舆论工作处于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意识形态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干扰面前,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决不能发表同党中央不一致的声音,决不能为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以思想的力量站稳政治立场,认清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本质,自觉抵制错误新闻观的影响,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入脑入心、有用有效,成为新闻工作的“主心骨”“定盘星”。以制度的力量站稳政治立场,完善运行机制,规范工作流程,把好采访关、组稿关、审核关、发稿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二、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第一职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首要职责,是贯彻党的主张、凝聚社会共识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主流媒体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有多大,关键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有多强。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在大局中思考、在大局中定位、在大局中行动,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新闻宣传。以议程设置彰显中心工作。当前,全社会信息总量急剧膨胀,争夺注意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主流媒体内容产量有限,必须处理好一般题材与重大主题的关系、丰富多彩与重点突出的关系。要在众声喧哗的信息环境中有效传递党的声音、贯彻党的主张、发挥“显政”功能,就必须调整媒体资源、优化内容结构,强化议程设置理念,聚焦党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党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要决策、重大部署展开新闻报道。无论报纸版面安排、新媒体页面设置,还是采编人力投入,都要以党的工作重心为重心,做到聚精会神不走神、服务到位不错位。报道呈现注重系列化、标识化、品牌化,力争在媒体竞争的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有效吸引读者用户,尽力扩大传播影响,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以柔性传播创新重大主题报道。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搞好重大主题报道,“浓墨重彩”“重磅重锤”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实施有效传播,必须将“创新”二字深植脑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媒体多样化的传播手段为创新提供了锐利武器。主流媒体要突破思维惯性、强化用户观念,勤于创新、善于创新,以内容生产传播的创新力提升重大主题宣传的实效性。特别是要注重柔性传播,以柔和、友善、平等的态度,通过文图、动漫、音视频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党的方针政策、施政成效融入平民化、生活化、个性化、故事化的丰富内容,注重用户参与、双向互动,取得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充分发挥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以系统思维强化大局意识。我国现代化建设体现出越来越强的综合性、系统性特征。同样,在“全球一张网”和互联网媒体平台化、聚合化趋势下,信息传播的生态性、系统性更加突出。只有深刻理解两个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深刻理解两个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系统论的观点方法进行新闻报道,才能正确衡量一条新闻该不该报、该如何报、怎样才能报好,才能切实体现时度效的要求,自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正面宣传为主,服务好时代发展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对大局的系统性理解来自持续深入的学习思考,要敞开胸怀、登高望远,全面了解国内国际形势,动态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用心感受党和人民重大关切,不断拓展认知边界、提升思想高度。三、始终把媒体融合发展作为“第一工程”现代化国家需要现代化媒体,融合发展是建设现代新型主流媒体的“第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在“主流”上创特色,在“新型”上求突破,不断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强化供给改革,培育内容新生态。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础上,以精品生产为抓手,全力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改革。拓展深度厚度,在评论理论、深度报道、专题报道、数据新闻、智库服务等方面形成优势品种、彰显理性力量;丰富产品形态,做大做强新媒体特色产品、创意产品,实现媒体内容可视化、智能化、互动化、社交化;丰富内容来源,让用户生产成为主流媒体反映现实生活、健全网络生态的源头活水。只有强力推进内容结构调整,才能有效应对互联网时代舆论生态之变,始终保持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强化移动优先,构建媒体新矩阵。从传统媒体矩阵到全媒体矩阵的解构与重构,是融合发展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要注重体系化建设,以媒体类型的多样化实现应用场景的全覆盖、媒体用户的广触达;实施移动化战略,加快主力军挺进主战场,占领移动传播制高点;加快平台化发展,以“开门办报”形成聚合优势,打造服务社会的数字化基础平台。只有构筑定位准、属性优、功能强的渠道平台,才能强化用户连接、提升传播效能,将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真正落到实处。强化融合质变,建立运行新机制。有效整合传统媒体资源与现代生产要素,催生化学反应,放大一体效能,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体量较大的传媒集团可在三个层面下功夫:推进集团整体融合,抓好战略级新媒体产品、重点融合项目和重大主题融合报道,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引导媒体自主融合,形成集团旗下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小系统;鼓励团队自由融合,允许人才和资源跨单位、跨部门组合。坚持有统有分、统分适度,因地制宜、应势而变,既形成整体合力、产生规模效应,又提升运行效率、激发创新潜能。强化技术赋能,打造传播新引擎。着力弥补技术短板,以新技术赋能流程再造,完善中央信息厨房、全媒体指挥中心和数据系统平台,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合而为一”、高效运转提供坚实支撑;赋能新媒体建设,形成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到数据分析、用户推广、升级迭代的完整工作闭环;赋能业务创新,加快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应用。要将技术工作从“保障”演变为“引领”,从“配角”升级为“主角”,使新技术成为驱动融合发展的强大引擎。四、始终把改革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建设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推进媒体融合这场自我革命,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发展路径,与时俱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打通内部与外部,实现跨界共生。在互联网时代媒体泛化趋势下,媒体与社会之间的“楚河汉界”日益模糊。主流媒体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由内部融合走向内外兼融,由媒体“小循环”走向社会“大循环”,以更广视野、更大格局,在更高层次推进融合发展、转型发展。要发挥媒体品牌优势,强化跨界共生理念,提升“合纵连横”能力,积极发展“媒体+企业”“媒体+投资”“媒体+文旅”“媒体+智库”等领域广泛、形式多样的“媒体+”产业,在资源要素的重组和“聚变”中激活发展潜能、开辟发展空间。整合线上与线下,放大共振效应。近年来,无论主流媒体依托线下活动的融媒产品屡获大奖,还是互联网“新零售”理念对线下体验高度重视,都印证了线上线下相互赋能的潜力。人际交流、现场互动是线下活动的特性,覆盖面广、组织力强是线上传播的优势,二者叠加可产生显著的共振效应。面对社会各界对整合传播的巨大需求,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紧密合作,担当起各类相关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传播者,成为联结各方资源、服务社会公众的强枢纽、大平台。兼顾大众与分众,强化垂直深耕。互联网环境下的媒体竞争,服务分工越细,用户黏性越强。主流媒体要处理好大众传播与分众传播的关系,在垂直细分领域做更多文章,向媒体服务的“小而精”“小而美”要更多效益。这方面,财经、教育、健康、文旅、新消费等各个条口都有很大潜力。在垂直领域精耕细作,不能局限于现有版面、频道和栏目的内容优化,而是以改革发展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从人员配备到制度设计,从平台建设到内容拓展,进行全方位谋划和推进,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能。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行稳致远。融合发展、转型发展中的主流传媒集团,其内部运行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外部联系的紧密度、敏感度远超以往任何时候。这对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树牢底线思维,常怀忧患意识,落实岗位职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好导向安全、内容安全、网络安全、经营安全、生产安全。坚持发展与安全的辩证统一,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推动主流媒体稳进相宜、行稳致远。五、始终把“不负历史、勇立潮头”作为“第一追求”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把“不负历史、勇立潮头”作为鲜明的精神标识,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人才队伍,为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注入强大动能、构筑坚实支撑。健全学习培训机制,提升履职能力。建立常态化机制,打造学习型媒体,坚持不懈推进思想业务作风建设。将学习党的理论、贯彻党的主张作为基础课程,创新培训方法,加强学习考核;将增强政治敏感、规避舆情风险作为关键课程,提高鉴别能力,炼就火眼金睛;将推进“四力”建设、锤炼作风本领作为重点课程,强化职业精神,提升业务水准。通过专家报告、技能讲座、业务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升学习培训的生动性、实效性,全面增强人才队伍履职尽责的能力水平。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壮大中坚力量。克服和防止人才断层现象,让更多既熟悉传统媒体又了解新媒体的中青年骨干走上重要岗位、关键岗位,为年轻人提供更多锻炼机会、成长空间。大力培养学有所长的专家型人才、一专多能的全媒型人才,高度重视既懂技术又懂内容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媒体运营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引入机制,以更大力度、更优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以对党的新闻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壮大媒体深融发展的中坚力量、后备力量。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创优争先。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坚持选拔任用和教育培养并重、严管和厚爱并举,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立人才队伍数据库及“画像系统”,精准发现和使用人才,促进干部员工交流轮岗、各展所长。以发展眼光珍视人才,以干事实绩评判人才,以公正公心选拔人才,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舞台、有成就、有发展,努力让每个人实现“人生出彩”,营造创优争先的良好氛围。塑造媒体特色文化,释放内生动能。着力建设勤廉文化、崇德敬业文化、创新创业文化、和谐共享文化,形成具有鲜明主流媒体特色的文化环境,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坚持员工的未来就是集团的未来,员工的满意就是最大的认可,想员工所需、谋员工所愿、解员工所难,不断提升全体员工的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传承党报红色基因,发扬拼搏奋斗精神,大力倡导“美好愿景都是干出来的”,激发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持久动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战线的首要任务、重大使命。我们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集中优势资源,加强组织谋划,满怀热情、全力以赴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使之深入人心、落地生效。与此同时,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进媒体自身发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贯彻到建设现代新型主流媒体的实践中,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道路上矢志不渝、奋力前行。可供参考
收藏
编号:2197722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0.21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4-06-11
15
文币
- 关 键 词:
-
紧扣
放心
人民满意
工作
目标
党课
讲稿
借鉴
- 资源描述:
-
紧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工作目标党课讲稿供借鉴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向党的二十大所作工作报告,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这为主流媒体坚持正确方向、勇担职责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新闻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磅礴精神力量。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通盘谋划,紧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工作目标,在五个方面树更强信念、下更大功夫。
一、始终把“政治家办报”作为“第一要求”
坚持“政治家办报”,是主流媒体意识形态特性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主流媒体要将“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媒体”作为首要原则、第一要求,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坚决有力提高政治站位。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通过加强政治学习,让全体新闻工作者深刻认识到,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思想旗帜、理论武装和锐利武器。切实增强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党性原则这个指南针紧紧抓在手中、时刻放在心上,自觉接受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忠实履行新闻舆论工作使命。
坚持不懈锤炼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这一论断既适用于媒体领导干部,也适用于普通编辑记者。要正确看待新闻舆论工作政治能力与业务能力的关系,始终将政治能力放在第一位。政治能力强不强,关键看实效。坚决克服理论学习与媒体业务“两张皮”倾向,把“政治家办报”落实到新闻舆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到每一个版面页面、每一篇文章、每一张图片、每一件音视频之中。以政治敏锐引领新闻敏感,以政治考量驾驭媒体流量,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媒体实践中着力培养政治头脑、政治眼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坚定不移站稳政治立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新闻舆论工作处于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意识形态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干扰面前,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决不能发表同党中央不一致的声音,决不能为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以思想的力量站稳政治立场,认清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本质,自觉抵制错误新闻观的影响,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入脑入心、有用有效,成为新闻工作的“主心骨”“定盘星”。以制度的力量站稳政治立场,完善运行机制,规范工作流程,把好采访关、组稿关、审核关、发稿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第一职责”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首要职责,是贯彻党的主张、凝聚社会共识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主流媒体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有多大,关键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有多强。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在大局中思考、在大局中定位、在大局中行动,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新闻宣传。
以议程设置彰显中心工作。当前,全社会信息总量急剧膨胀,争夺注意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主流媒体内容产量有限,必须处理好一般题材与重大主题的关系、丰富多彩与重点突出的关系。要在众声喧哗的信息环境中有效传递党的声音、贯彻党的主张、发挥“显政”功能,就必须调整媒体资源、优化内容结构,强化议程设置理念,聚焦党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党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要决策、重大部署展开新闻报道。无论报纸版面安排、新媒体页面设置,还是采编人力投入,都要以党的工作重心为重心,做到聚精会神不走神、服务到位不错位。报道呈现注重系列化、标识化、品牌化,力争在媒体竞争的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有效吸引读者用户,尽力扩大传播影响,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以柔性传播创新重大主题报道。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搞好重大主题报道,“浓墨重彩”“重磅重锤”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实施有效传播,必须将“创新”二字深植脑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媒体多样化的传播手段为创新提供了锐利武器。主流媒体要突破思维惯性、强化用户观念,勤于创新、善于创新,以内容生产传播的创新力提升重大主题宣传的实效性。特别是要注重柔性传播,以柔和、友善、平等的态度,通过文图、动漫、音视频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党的方针政策、施政成效融入平民化、生活化、个性化、故事化的丰富内容,注重用户参与、双向互动,取得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充分发挥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
以系统思维强化大局意识。我国现代化建设体现出越来越强的综合性、系统性特征。同样,在“全球一张网”和互联网媒体平台化、聚合化趋势下,信息传播的生态性、系统性更加突出。只有深刻理解两个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深刻理解两个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系统论的观点方法进行新闻报道,才能正确衡量一条新闻该不该报、该如何报、怎样才能报好,才能切实体现时度效的要求,自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正面宣传为主,服务好时代发展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对大局的系统性理解来自持续深入的学习思考,要敞开胸怀、登高望远,全面了解国内国际形势,动态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用心感受党和人民重大关切,不断拓展认知边界、提升思想高度。
三、始终把媒体融合发展作为“第一工程”
现代化国家需要现代化媒体,融合发展是建设现代新型主流媒体的“第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在“主流”上创特色,在“新型”上求突破,不断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强化供给改革,培育内容新生态。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础上,以精品生产为抓手,全力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改革。拓展深度厚度,在评论理论、深度报道、专题报道、数据新闻、智库服务等方面形成优势品种、彰显理性力量;丰富产品形态,做大做强新媒体特色产品、创意产品,实现媒体内容可视化、智能化、互动化、社交化;丰富内容来源,让用户生产成为主流媒体反映现实生活、健全网络生态的源头活水。只有强力推进内容结构调整,才能有效应对互联网时代舆论生态之变,始终保持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强化移动优先,构建媒体新矩阵。从传统媒体矩阵到全媒体矩阵的解构与重构,是融合发展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要注重体系化建设,以媒体类型的多样化实现应用场景的全覆盖、媒体用户的广触达;实施移动化战略,加快主力军挺进主战场,占领移动传播制高点;加快平台化发展,以“开门办报”形成聚合优势,打造服务社会的数字化基础平台。只有构筑定位准、属性优、功能强的渠道平台,才能强化用户连接、提升传播效能,将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真正落到实处。
强化融合质变,建立运行新机制。有效整合传统媒体资源与现代生产要素,催生化学反应,放大一体效能,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体量较大的传媒集团可在三个层面下功夫:推进集团整体融合,抓好战略级新媒体产品、重点融合项目和重大主题融合报道,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引导媒体自主融合,形成集团旗下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小系统;鼓励团队自由融合,允许人才和资源跨单位、跨部门组合。坚持有统有分、统分适度,因地制宜、应势而变,既形成整体合力、产生规模效应,又提升运行效率、激发创新潜能。
强化技术赋能,打造传播新引擎。着力弥补技术短板,以新技术赋能流程再造,完善中央信息厨房、全媒体指挥中心和数据系统平台,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合而为一”、高效运转提供坚实支撑;赋能新媒体建设,形成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到数据分析、用户推广、升级迭代的完整工作闭环;赋能业务创新,加快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应用。要将技术工作从“保障”演变为“引领”,从“配角”升级为“主角”,使新技术成为驱动融合发展的强大引擎。
四、始终把改革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建设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推进媒体融合这场自我革命,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发展路径,与时俱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打通内部与外部,实现跨界共生。在互联网时代媒体泛化趋势下,媒体与社会之间的“楚河汉界”日益模糊。主流媒体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由内部融合走向内外兼融,由媒体“小循环”走向社会“大循环”,以更广视野、更大格局,在更高层次推进融合发展、转型发展。要发挥媒体品牌优势,强化跨界共生理念,提升“合纵连横”能力,积极发展“媒体+企业”“媒体+投资”“媒体+文旅”“媒体+智库”等领域广泛、形式多样的“媒体+”产业,在资源要素的重组和“聚变”中激活发展潜能、开辟发展空间。
整合线上与线下,放大共振效应。近年来,无论主流媒体依托线下活动的融媒产品屡获大奖,还是互联网“新零售”理念对线下体验高度重视,都印证了线上线下相互赋能的潜力。人际交流、现场互动是线下活动的特性,覆盖面广、组织力强是线上传播的优势,二者叠加可产生显著的共振效应。面对社会各界对整合传播的巨大需求,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紧密合作,担当起各类相关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传播者,成为联结各方资源、服务社会公众的强枢纽、大平台。
兼顾大众与分众,强化垂直深耕。互联网环境下的媒体竞争,服务分工越细,用户黏性越强。主流媒体要处理好大众传播与分众传播的关系,在垂直细分领域做更多文章,向媒体服务的“小而精”“小而美”要更多效益。这方面,财经、教育、健康、文旅、新消费等各个条口都有很大潜力。在垂直领域精耕细作,不能局限于现有版面、频道和栏目的内容优化,而是以改革发展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从人员配备到制度设计,从平台建设到内容拓展,进行全方位谋划和推进,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能。
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行稳致远。融合发展、转型发展中的主流传媒集团,其内部运行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外部联系的紧密度、敏感度远超以往任何时候。这对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树牢底线思维,常怀忧患意识,落实岗位职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好导向安全、内容安全、网络安全、经营安全、生产安全。坚持发展与安全的辩证统一,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推动主流媒体稳进相宜、行稳致远。
五、始终把“不负历史、勇立潮头”作为“第一追求”
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把“不负历史、勇立潮头”作为鲜明的精神标识,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人才队伍,为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注入强大动能、构筑坚实支撑。
健全学习培训机制,提升履职能力。建立常态化机制,打造学习型媒体,坚持不懈推进思想业务作风建设。将学习党的理论、贯彻党的主张作为基础课程,创新培训方法,加强学习考核;将增强政治敏感、规避舆情风险作为关键课程,提高鉴别能力,炼就火眼金睛;将推进“四力”建设、锤炼作风本领作为重点课程,强化职业精神,提升业务水准。通过专家报告、技能讲座、业务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升学习培训的生动性、实效性,全面增强人才队伍履职尽责的能力水平。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壮大中坚力量。克服和防止人才断层现象,让更多既熟悉传统媒体又了解新媒体的中青年骨干走上重要岗位、关键岗位,为年轻人提供更多锻炼机会、成长空间。大力培养学有所长的专家型人才、一专多能的全媒型人才,高度重视既懂技术又懂内容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媒体运营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引入机制,以更大力度、更优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以对党的新闻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壮大媒体深融发展的中坚力量、后备力量。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创优争先。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坚持选拔任用和教育培养并重、严管和厚爱并举,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立人才队伍数据库及“画像系统”,精准发现和使用人才,促进干部员工交流轮岗、各展所长。以发展眼光珍视人才,以干事实绩评判人才,以公正公心选拔人才,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舞台、有成就、有发展,努力让每个人实现“人生出彩”,营造创优争先的良好氛围。
塑造媒体特色文化,释放内生动能。着力建设勤廉文化、崇德敬业文化、创新创业文化、和谐共享文化,形成具有鲜明主流媒体特色的文化环境,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坚持员工的未来就是集团的未来,员工的满意就是最大的认可,想员工所需、谋员工所愿、解员工所难,不断提升全体员工的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传承党报红色基因,发扬拼搏奋斗精神,大力倡导“美好愿景都是干出来的”,激发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持久动力。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战线的首要任务、重大使命。我们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集中优势资源,加强组织谋划,满怀热情、全力以赴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使之深入人心、落地生效。与此同时,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进媒体自身发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贯彻到建设现代新型主流媒体的实践中,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道路上矢志不渝、奋力前行。
可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