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老子》精读全本P194TaoTeChing●LaoZi.pdf

  • 资源ID:21355334       资源大小:2.80MB        全文页数:19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3.99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3.99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老子》精读全本P194TaoTeChing●LaoZi.pdf

1、 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ChineseTranslatedcomment textEnglish 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1/194 目目 录录 道经 第 1 章.1 道经 第 1 章 原文.1 道经 第 1 章 译文.1 道经 第 1 章 英文.2 道经 第 2 章.3 道经 第 2 章 原文.3 道经 第 2 章 译文.3 道经 第 2 章 英文.4 道经 第 3 章.6 道经 第 3 章 原文.6 道经 第 3 章 译文.6 道经 第 3 章 英文.7 道经 第 4 章.8 道经 第 4 章 原文.8 道经 第 4 章 译文.8

2、道经 第 4 章 英文.9 道经 第 5 章.10 道经 第 5 章 原文.10 道经 第 5 章 译文.10 道经 第 5 章 英文.11 道经 第 6 章.13 道经 第 6 章 原文.13 道经 第 6 章 译文.13 道经 第 6 章 英文.14 道经 第 7 章.15 道经 第 7 章 原文.15 道经 第 7 章 译文.15 道经 第 7 章 英文.16 道经 第 8 章.17 道经 第 8 章.17 道经 第 8 章.17 道经 第 8 章.18 道经 第 9 章.19 道经 第 9 章.19 道经 第 9 章.19 道经 第 9 章.20 道经 第 10 章.21 道经 第 1

3、0 章 原文.21 道经 第 10 章 译文.21 道经 第 10 章 英文.22 道经 第 11 章.24 道经 第 11 章 原文.24 道经 第 11 章 译文.24 道经 第 11 章 英文.25 道经 第 12 章.26 道经 第 12 章.26 道经 第 12 章.26 道经 第 12 章.27 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1/194 道经 第 13 章.28 道经 第 13 章 原文.28 道经 第 13 章 译文.28 道经 第 13 章 英文.29 道经 第 14 章.31 道经 第 14 章 原文.31 道经 第 14 章 译文.31 道经 第 14

4、 章 英文.32 道经 第 15 章.34 道经 第 15 章 原文.34 道经 第 15 章 译文.34 道经 第 15 章 英文.35 道经 第 16 章.37 道经 第 16 章.37 道经 第 16 章.37 道经 第 16 章.38 道经 第 17 章.40 道经 第 17 章 原文.40 道经 第 17 章 译文.40 道经 第 17 章 英文.41 道经 第 18 章.42 道经 第 18 章 原文.42 道经 第 18 章 译文.42 道经 第 18 章 英文.43 道经 第 19 章.44 道经 第 19 章 原文.44 道经 第 19 章 译文.44 道经 第 19 章 英

5、文.45 道经 第 20 章.46 道经 第 20 章 原文.46 道经 第 20 章 译文.46 道经 第 20 章 英文.48 道经 第 21 章.50 道经 第 21 章 原文.50 道经 第 21 章 译文.50 道经 第 21 章 英文.51 道经 第 22 章.53 道经 第 22 章 原文.53 道经 第 22 章 译文.53 道经 第 22 章 英文.54 道经 第 23 章.55 道经 第 23 章 原文.55 道经 第 23 章 译文.55 道经 第 23 章 英文.56 道经 第 24 章.57 道经 第 24 章 原文.57 道经 第 24 章 译文.57 道经 第 2

6、4 章 英文.58 道经 第 25 章.59 道经 第 25 章 原文.59 道经 第 25 章 译文.59 道经 第 25 章 英文.60 道经 第 26 章.62 道经 第 26 章 原文.62 道经 第 26 章 译文.62 道经 第 26 章 英文.63 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2/194 道经 第 27 章.64 道经 第 27 章 原文.64 道经 第 27 章 译文.64 道经 第 27 章 英文.65 道经 第 28 章.67 道经 第 28 章 原文.67 道经 第 28 章 译文.67 道经 第 28 章 英文.68 道经 第 29 章.70 道

7、经 第 29 章 原文.70 道经 第 29 章 译文.70 道经 第 29 章 英文.71 道经 第 30 章.73 道经 第 30 章 原文.73 道经 第 30 章 译文.73 道经 第 30 章 英文.74 道经 第 31 章.75 道经 第 31 章 原文.75 道经 第 31 章 译文.75 道经 第 31 章 英文.76 道经 第 32 章.78 道经 第 32 章 原文.78 道经 第 32 章 译文.78 道经 第 32 章 英文.79 道经 第 33 章.81 道经 第 33 章 原文.81 道经 第 33 章 译文.81 道经 第 33 章 英文.82 道经 第 34 章

8、.83 道经 第 34 章 原文.83 道经 第 34 章 译文.83 道经 第 34 章 英文.84 道经 第 35 章.85 道经 第 35 章 原文.85 道经 第 35 章 译文.85 道经 第 35 章 英文.86 道经 第 36 章.87 道经 第 36 章 原文.87 道经 第 36 章 译文.87 道经 第 36 章 英文.88 道经 第 37 章.89 道经 第 37 章 原文.89 道经 第 37 章 译文.89 道经 第 37 章 英文.90 德经 第 38 章.91 德经 第 38 章 原文.91 德经 第 38 章 译文.91 德经 第 38 章 英文.92 德经 第

9、 39 章.94 德经 第 39 章 原文.94 德经 第 39 章 译文.94 德经 第 39 章 英文.95 德经 第 40 章.97 德经 第 40 章 原文.97 德经 第 40 章 译文.97 德经 第 40 章 英文.98 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3/194 德经 第 41 章.99 德经 第 41 章 原文.99 德经 第 41 章 译文.99 德经 第 41 章 英文.100 德经 第 42 章.102 德经 第 42 章 原文.102 德经 第 42 章 译文.102 德经 第 42 章 英文.103 德经 第 43 章.105 德经 第 43 章

10、 原文.105 德经 第 43 章 译文.105 德经 第 43 章 英文.106 德经 第 44 章.107 德经 第 44 章 原文.107 德经 第 44 章 译文.107 德经 第 44 章 英文.108 德经 第 45 章.109 德经 第 45 章 原文.109 德经 第 45 章 译文.109 德经 第 45 章 英文.110 德经 第 46 章.111 德经 第 46 章 原文.111 德经 第 46 章 译文.111 德经 第 46 章 英文.112 德经 第 47 章.113 德经 第 47 章 原文.113 德经 第 47 章 译文.113 德经 第 47 章 英文.11

11、4 德经 第 48 章.115 德经 第 48 章 原文.115 德经 第 48 章 译文.115 德经 第 48 章 英文.116 德经 第 49 章.117 德经 第 49 章 原文.117 德经 第 49 章 译文.117 德经 第 49 章 英文.118 德经 第 50 章.119 德经 第 50 章 原文.119 德经 第 50 章 译文.119 德经 第 50 章 英文.120 德经 第 51 章.121 德经 第 51 章 原文.121 德经 第 51 章 译文.121 德经 第 51 章 英文.122 德经 第 52 章.123 德经 第 52 章 原文.123 德经 第 52

12、 章 译文.123 德经 第 52 章 英文.124 德经 第 53 章.125 德经 第 53 章 原文.125 德经 第 53 章 译文.125 德经 第 53 章 英文.126 德经 第 54 章.127 德经 第 54 章 原文.127 德经 第 54 章 译文.127 德经 第 54 章 英文.128 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4/194 德经 第 55 章.130 德经 第 55 章 原文.130 德经 第 55 章 译文.130 德经 第 55 章 英文.131 德经 第 56 章.133 德经 第 56 章 原文.133 德经 第 56 章 译文.13

13、3 德经 第 56 章 英文.134 德经 第 57 章.135 德经 第 57 章 原文.135 德经 第 57 章 译文.135 德经 第 57 章 英文.136 德经 第 58 章.137 德经 第 58 章 原文.137 德经 第 58 章 译文.137 德经 第 58 章 英文.138 德经 第 59 章.139 德经 第 59 章 原文.139 德经 第 59 章 译文.139 德经 第 59 章 英文.140 德经 第 60 章.141 德经 第 60 章 原文.141 德经 第 60 章 译文.141 德经 第 60 章 英文.142 德经 第 61 章.143 德经 第 61

14、 章 原文.143 德经 第 61 章 译文.143 德经 第 61 章 英文.144 德经 第 62 章.145 德经 第 62 章 原文.145 德经 第 62 章 译文.145 德经 第 62 章 英文.146 德经 第 63 章.148 德经 第 63 章 原文.148 德经 第 63 章 译文.148 德经 第 63 章 英文.149 德经 第 64 章.150 德经 第 64 章 原文.150 德经 第 64 章 译文.150 德经 第 64 章 英文.151 德经 第 65 章.153 德经 第 65 章 原文.153 德经 第 65 章 译文.153 德经 第 65 章 英文.

15、154 德经 第 66 章.155 德经 第 66 章 原文.155 德经 第 66 章 译文.155 德经 第 66 章 英文.156 德经 第 67 章.157 德经 第 67 章 原文.157 德经 第 67 章 译文.157 德经 第 67 章 英文.158 德经 第 68 章.160 德经 第 68 章 原文.160 德经 第 68 章 译文.160 德经 第 68 章 英文.161 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5/194 德经 第 69 章.162 德经 第 69 章 原文.162 德经 第 69 章 译文.162 德经 第 69 章 英文.163 德经 第

16、 70 章.164 德经 第 70 章 原文.164 德经 第 70 章 译文.164 德经 第 70 章 英文.165 德经 第 71 章.166 德经 第 71 章 原文.166 德经 第 71 章 译文.166 德经 第 71 章 英文.167 德经 第 72 章.168 德经 第 72 章 原文.168 德经 第 72 章 译文.168 德经 第 72 章 英文.169 德经 第 73 章.170 德经 第 73 章 原文.170 德经 第 73 章 译文.170 德经 第 73 章 英文.171 德经 第 74 章.172 德经 第 74 章 原文.172 德经 第 74 章 译文.

17、172 德经 第 74 章 英文.173 德经 第 75 章.174 德经 第 75 章 原文.174 德经 第 75 章 译文.174 德经 第 75 章 英文.175 德经 第 76 章.176 德经 第 76 章 原文.176 德经 第 76 章 译文.176 德经 第 76 章 英文.177 德经 第 77 章.178 德经 第 77 章 原文.178 德经 第 77 章 译文.178 德经 第 77 章 英文.179 德经 第 78 章.180 德经 第 78 章 原文.180 德经 第 78 章 译文.180 德经 第 78 章 英文.181 德经 第 79 章.182 德经 第

18、79 章 原文.182 德经 第 79 章 译文.182 德经 第 79 章 英文.183 德经 第 80 章.184 德经 第 80 章 原文.184 德经 第 80 章 译文.184 德经 第 80 章 英文.185 德经 第 81 章.186 德经 第 81 章 原文.186 德经 第 81 章 译文.186 德经 第 81 章 英文.187 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1/194 道经 第 1 章 道经 第 1 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19、,众妙之门。道经 第 1 章 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不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不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 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2/194 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20、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道经 第 1 章 英文 The To that can be trodden is not the enduring and unchanging To.The name that can be named is not the enduring and unchanging name.(Conceived of as)having no name,it is the Originator of heaven and earth;(conceived of as)having a name,it is the Mother of

21、 all things.Always without desire we must be found,If its deep mystery we would sound;But if desire always within us be,Its outer fringe is all that we shall see.Under these two aspects,it is really the same;but as development takes place,it receives the different names.Together we call them the Mys

22、tery.Where the Mystery is the deepest is the gate of all that is subtle and wonderful.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3/194 道经 第 2 章 道经 第 2 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经 第 2 章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

23、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 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4/194 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注释 恶已:恶、丑。已,通“矣”。斯:这。相:互相。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盈:充实、补充、依存。音声:汉代郑玄为 礼记 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

24、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作:兴起、发生、创造。道经 第 2 章 英文 All in the world know the beauty of the beautiful,and in doing this they have(the idea of)what ugliness is;they all know the skill of the skilful,and in doing this they have(the idea of)what the want of skill is.So it is that existence and non-exis

25、tence give birth the one to(the idea of)the other;that difficulty and ease produce the one(the idea of)the other;that length and shortness fashion out the one the figure of the other;that(the ideas of)height and lowness arise from the contrast of the one with the other;that the musical notes and ton

26、es become harmonious through the relation of one with another;and that being before and behind give the idea of one following another.Therefore the sage manages affairs without doing anything,and 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5/194 conveys his instructions without the use of speech.All things spring up,

27、and there is not one which declines to show itself;they grow,and there is no claim made for their ownership;they go through their processes,and there is no expectation(of a reward for the results).The work is accomplished,and there is no resting in it(as an achievement).The work is done,but how no o

28、ne can see;Tis this that makes the power not cease to be.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6/194 道经 第 3 章 道经 第 3 章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经 第 3 章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

29、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7/194 注释 尚贤:尚,即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贵:重视,珍贵。货:财物。盗:窃取财物。见(xin):通“现”,出现,显露。此是显示,炫耀的意思。虚其心:虚,空虚。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此指思想,头脑。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思无欲。弱其志:使他们减弱志气。削弱他们竞争的意图。敢:进取。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道经 第 3 章 英文 Not to value

30、 and employ men of superior ability is the way to keep the people from rivalry among themselves;not to prize article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procure is the way to keep them from becoming thieves;not to show them what is likely to excite their desires is the way to keep their minds from disorder.Ther

31、efore the sage,in the exercise of his government,empties their minds,fills their bellies,weakens their wills,and strengthens their bones.He constantly(tries to)keep them without knowledge and without desire,and where there are those who have knowledge,to keep them from presuming to act(on it).When t

32、here is this abstinence from action,good order is universal.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8/194 道经 第 4 章 道经 第 4 章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经 第 4 章 译文 大“道”空虚无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注释 冲:通盅(zhng),器物虚空,比喻空虚。盈:

33、满,引申为尽。渊:深远。宗:祖宗,祖先。锉其锐:消磨掉它的锐气。解其纷:消解掉它的纠纷。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9/194 和其光:调和隐蔽它的光芒。同其尘:把自己混同于尘俗。以上四个“其”字,都是说的道本身的属性。湛(zhn):沉没,引申为隐约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书中“浮沉”的“沉”多写作“湛”。“湛”、“沉”古代读音相同。这里用来形容“道”隐没于冥暗之中,不见形迹。似或存:似乎存在。连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无若存。参见第 14 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等句,理解其意。象:似。道经 第 4 章 英文 The To is(like)th

34、e emptiness of a vessel;and in our employment of it we must be on our guard against all fulness.How deep and unfathomable it is,as if it were the Honoured Ancestor of all things!We should blunt our sharp points,and unravel the complications of things;we should attemper our brightness,and bring ourse

35、lves into agreement with the obscurity of others.How pure and still the To is,as if it would ever so continue!I do not know whose son it is.It might appear to have been before God.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10/194 道经 第 5 章 道经 第 5 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 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经 第 5 章 译

36、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注释 刍(ch)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就把它扔掉或烧掉。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11/194 在本文中比喻:天地对万物,圣人对百姓都因不经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长自消,自生自灭。正如元代吴澄据说:“刍狗,缚草为狗之形,祷雨所用也。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意。天地无心于爱物

37、,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狗为喻。”犹橐龠(tuyu):犹,比喻词,“如同”、“好象”的意思。橐龠:古代冶炼时为炉火鼓风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风管,是古代的风箱。屈():竭尽,穷尽。愈:更加的意思。多言数穷:言,知识。老子认为,见多识广,有了智慧,反而政令烦苛,破坏了天道。数:通“速”,是加快的意思。穷:困穷,穷尽到头,无路可行。守中:中,通冲,指内心的虚静。守中:守住虚静。道经 第 5 章 英文 Heaven and earth do not act from(the impulse of)any wish to be benevolent;they deal w

38、ith all things as the clogs of grass are dealt with.The sages do not act from(any wish to be)benevolent;they deal with the people as the dogs of grass are dealt with.May not the space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be compared to a bellows?Tis emptied,yet it loses not its power;Tis moved again,and sends f

39、orth air the more.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12/194 Much speech to swift exhaustion lead we see;Your inner being guard,and keep it free.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13/194 道经 第 6 章 道经 第 6 章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 若存,用之不勤。道经 第 6 章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

40、是无穷无尽的。注释 谷神:据高亨说:谷神者,道之别名也。谷读为毂,尔雅 释言:“毂,生也。”广雅 释诂:“毂,养也。”谷神者,生养之神。另据严复在老子道德经评点中的说法,“谷神”不是偏正结构,是联合结构。谷,形容“道”虚空博大,象山谷;神,形容“道”变化无穷,很神奇。玄 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14/194 牝(pn):玄,原义是深黑色,在老子书中是经常出现的重要概念。有深远、神秘、微妙难测的意思。牝:本义是是雌性的兽类动物,这里借喻具有无限造物能力的“道”。玄牝指玄妙的母性。这里指孕育和生养出天地万物的母体。门:指产门。这里用雌性生殖器的产门的具体义来比喻造化天地

41、生育万物的根源。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若存:若,如此,这样。若存:据宋代苏辙解释,是实际存在却无法看到的意思。勤:作“尽”讲。道经 第 6 章 英文 he valley spirit dies not,aye the same;The female mystery thus do we name.Its gate,from which at first they issued forth,Is called the root from which grew heaven and earth.Long and unbroken does its power remain,Used gently,

42、and without the touch of pain.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15/194 道经 第 7 章 道经 第 7 章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经 第 7 章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注释 天长地久;长、久:均指时间长久。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以

43、,因为。身:自身,自 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16/194 己。以下身”字同。先:居先,占据了前位。此是高居人上的意思。外:是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使动用法,这里是置之度外的意思。邪(y):同“耶”,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道经 第 7 章 英文 Heaven is long-enduring and earth continues long.The reason why heaven and earth are able to endure and continue thus long is because they do not live of,or for,them

44、selves.This is how they are able to continue and endure.Therefore the sage puts his own person last,and yet it is found in the foremost place;he treats his person as if it were foreign to him,and yet that person is preserved.Is it not because he has no personal and private ends,that therefore such e

45、nds are realised?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17/194 道经 第 8 章 道经 第 8 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经 第 8 章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

46、,也就没有怨咎。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18/194 注释 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渊:沉静、深沉。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尤:怨咎、过失、罪过。道经 第 8 章 The highest excellence is like(that of)water.The excellence of water

47、appears in its benefiting all things,and in its occupying,without striving(to the contrary),the low place which all men dislike.Hence(its way)is near to(that of)the To.The excellence of a residence is in(the suitability of)the place;that of the mind is in abysmal stillness;that of associations is in

48、 their being with the virtuous;that of government is in its securing good order;that of(the conduct of)affairs is in its ability;and that of(the initiation of)any movement is in its timeliness.And when(one with the highest excellence)does not wrangle(about his low position),no one finds fault with h

49、im.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19/194 道经 第 9 章 道经 第 9 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道经 第 9 章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注释 持而盈之:持,手执、手棒。此句意为持执盈满,自满自骄。不如其已:已,止。不如适可而止。揣而锐之:把铁器磨得又尖又利。揣,捶击的意思。长保:不 老子精读全本 Tao Te ChingLao Zi

50、20/194 能长久保存。咎:过失、灾祸。功成身退:功成名就之后,不再身居其位,而应适时退下。身退并不是退隐山林,而是不居功贪位。天之道:指自然规律。道经 第 9 章 It is better to leave a vessel unfilled,than to attempt to carry it when it is full.If you keep feeling a point that has been sharpened,the point cannot long preserve its sharpness.When gold and jade fill the hall,th


注意事项

本文(《老子》精读全本P194TaoTeChing●LaoZi.pdf)为本站会员(中庸记事本)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