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老物件收藏鉴赏的那些事陶瓷古家具古书画.pdf

  • 资源ID:21355737       资源大小:2.66MB        全文页数:20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9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99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老物件收藏鉴赏的那些事陶瓷古家具古书画.pdf

1、 老物件收藏鉴赏 的那些事 玉石 水晶 红珊瑚 寿山石 青田石 陶瓷 古家具 古书画 青铜器 铜镜 古钱币 古籍 印章 集邮 民俗收藏 目 录 陶瓷.8 陶瓷的藏宝价值.8 陶瓷的发展概况.9 瓷器的分类.15 1.换装假底.23 2.去除“火光”.23 3.伪制款识.24 4.重绘纹饰.24 5.真坏假彩.25 6.黏合法.25 7.改造法.26 8.镶嵌法.26 1.胎骨.27 2.器型.28 3.釉色.29 4.色彩.30 5.装饰和纹饰.30 6.工艺.32 7.光泽.32 8.声音.33 9.款识.33 10.类比.34 11.手摸.35 珠山八友.38 中国现当代陶瓷艺术大师.41

2、 1.顾景舟.41 2.蒋蓉.42 3.柯宏荣.42 4.李进.42 5 毛正聪.43 6.舒惠娟.43 7.许兴泰.44 8.杨剑民.44 9 赵国垣.44 10.钟汝荣.45 瓷器鉴定中的部分名词术语.45 陶瓷的收藏方向.47 古家具.51 古家具的收藏常识.51 1.最早用现代方法研究明式硬木家具的学者.51 2.国内收藏明清硬木家具热潮的兴起.52 3 明清硬木家具的价值评估.53 4.最具升值潜力的明清硬木家具.54 5.明清白木家具的收藏.54 6.民国家具的升值空间有多大.55 7.新红木家具有收藏价值吗.56 8.古家具辨伪的基本方法有哪几个要点.57 9.中国家具的类型.5

3、9 10.矮型家具和高型家具.59 历代家具介绍.60 1 漆家具的特点.60 2 嵌螺钿家具的种类.61 3.雕填漆家具的特点.62 4.雕漆家具的特点.62 5.民国北京雕漆的特点.64 6.雕漆的著名的技法.64 7.百宝嵌家具的特点.66 8.描金漆家具的特点.67 9.平脱金银家具的特点.67 10.史前至春秋时期家具的特点.67 11 战国时期家具的特点.68 12.秦汉时期家具的特点.69 13.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的特点.71 14.隋唐五代家具的特点.72 15.宋代家具的特点.73 16.元代家具的特点.75 17.明式家具的特点.76 18.明代硬木家具的产生.77 19.

4、明式硬木家具的最早产地.78 20.明式硬木家具的特点.79 21.清代家具的分期.81 22.为什么会有清代明式家具.81 23 清代家具形成的原因.82 24.清代宫延家具的特点.82 25 清宫中的漆家具和白木家的特点.84 26 清式家具的选材.84 27.清代家具的造型.85 28 清代家具的工艺.86 29.广式家具的特点.87 30 苏式家具的特点.88 31.京式家具的特点.89 32.晋式家具的特点.89 33 民国家具.90 椅类家具的梯式及特点.91 1.椅类家具的发展.91 2.交椅的形制特点.91 3 圈椅在表制上的特点.92 4.清式圈椅在形制制上的特点.93 5.

5、轿椅在形制上的特点.94 6.靠背椅在形制上的特点.94 7.明式四出头官帽椅在形制上的特点.94 8 明式南官帽椅在形制上的特点.95 9.明式玫瑰椅在形制上的特点.95 10.六方椅在形制上的特点.96 11.清式官帽椅在形制上的特点.96 12.清式术师椅在形制上的特点.97 13.清式独座在形制上的特点.98 14.清式椅靠背在形制上的特点.98 古代框架类家具的样式及形制特点.99 1 柜架类家具的发展.99 2.架格在形制上的特点.100 3.多宝格在形制上的特点.101 4.亮格柜在形制上的特点.101 5.圆角柜在形制上的特点.102 6 方角柜在形制上的特点.102 7.顶箱

6、立柜在形制上的特点.103 8 闷户橱在形制上的特点.103 9.橱形抽异屉柜在形制上的特点.104 10.书画柜在形制上的特点.104 11.柜在形制上的特点.104 12 陈列柜在形制上的特点.105 13 药柜在形制上的特点.105 14.佛橱在形制上的特点.105 15 陈设在形制上的特点.105 古代架类家具介绍.106 1.架具类家具的发展.106 2.灯台回在形制上的特点.106 3.衣架在形制上的特点.107 4.镜架在形制上的特点.107 5.镜如在形制上的特点.107 6.脸盆架在形制上的特点.108 7.挂巾式脸盆架在形侧上的特点.108 8.火盆架上形制上的特点.108

7、 古代床榻类家具介绍.108 1.床类家具的发展.108 2.类家具的发展.109 3.清代穿衣镜在形制上的特点.110 4.民国穿衣镜在形制上的特点.110 5.架子床.111 6.龙凤床.112 7.拔步床.112 8.罗汉床.113 9.宝座在形制上的特点.114 10.贵妃榻.114 古代屏风类家具介绍.115 1.屏风类家具的发展.115 2.插屏在形制上的特点.115 3 座屏在形制上的特点.116 4.折屏在形制上的特点.116 5.炕屏在形制上的特点.117 6.工艺画屏在形制上的特点.117 古代的箱匣类家具介绍.117 1.箱类家具的发展.117 2.箱在形制上的特点.11

8、8 3.衣箱在形制上的特点.119 4.官皮箱在形制上的特点.120 5.钱箱在形制上的特点.120 6.书籍在形制上的特点.120 8.枕箱在形制上的特点.121 9.提盒在形制上的特点.121 10.官印盒在形制上的特点.121 11.冰箱在形制上的特点.122 硬木家具的保养.122 1 新收藏的家具要注意的问题.122 2.明清硬木家具的日常保养.123 古书画.125 如何对古书画进行鉴定.125 1.鉴定书画第一眼最重要.130 2.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134 3 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137 4.需考证的依据.149 5.书画作伪.153 6 规律性认识在书画鉴定中的应用.162

9、1“望气”.165 2 观势.167 3 技能.169 4 勘误.171 书画鉴定分为四级.176 书画鉴定的误区.179 对古代画作的手法的鉴定.182 古代书画珍品鉴赏.186 1.沈猫菊双鸟图.186 2 松江本急就章及其拓本陈根远.187 3.孙位的高逸图卷 王顾.188 4.钱选的山居图 潘深亮.191 5 汪士慎的墨梅图 马道阔.192 6.王树的弄胡琴图轴.193 7.唐寅的事茗图 任翔之.195 8.吴熙载的垂柳英蓉图 唐红炬.198 9.西来寺水陆画 白万荣.199 10.任熊的麻姑献寿图轴 王顾.200 陶瓷陶瓷 陶瓷的藏宝价值陶瓷的藏宝价值 中国的陶瓷艺术举世闻名,瓷器更

10、是中国的伟大发明,郭沫若曾说“陶瓷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特别是瓷器,因其具有光洁晶莹、坚固耐用、造价低廉、用途广泛造型优美、纹饰多样、色彩繁多等优点,直到今天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类陶瓷精品,也成为了诸多博物馆的藏品和民间收藏家的宠物在目前的收藏市场上,陶瓷无疑是最热门、价值也最高的种类之一,有时甚至超过了书画的身价。世界最著名的拍卖机构美国苏富比拍卖行,每年在伦敦和香港举办的拍卖,都以中国瓷器为主。其中有一件清雍正官窑粉彩蝠桃橄榄瓶,曾被美国一名前国会议员当做家中台灯的灯座,居然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得 4150 万港元天价。在近几年中,此类价格已不止一次

11、出现:景德镇一件元代青花人物罐成交价竟达 2770 万港元,一件唐三彩陶马4955 万港元,清乾隆珐琅彩山水盅成交价 2147 万港元.所有这一切,无不使收藏界人士为之心动,一些实力雄厚的收藏者更是将目光集中在宋代五大名窑以及明清官窑瓷上,为拥有一件珍品,不惜斥资成百万乃至上千万元。不过另一 方面,大多数收藏爱好者并没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对于那些近乎国宝级的陶瓷珍品只能望洋兴叹。但是,陶瓷作为民间收藏的最大类别之一,流散在市场上的珍品定然仍会不少,只要具备了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鉴宝知识,仍可在陶瓷收藏方面大有作为。陶瓷的发展概况陶瓷的发展概况 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陶瓷又可分为陶器和瓷器两大类。按

12、照技术标准,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黏土和瓷石制品,不论是有色还是白色,统称为陶器。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称为“硬陶”,把施釉的称为“釉陶”。相比之下,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黏土或瓷石制品则被称为“瓷器”。中国陶器文化非常发达,其艺术成就也很高,现今流传的陶器数量也很大。像汉绿釉陶、唐三彩、明清紫砂壶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其中紫砂壶作为一大收藏类别。中国陶器大约出现在八九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并在之后几千年中一直是人们的主要生活用具。陶器一般是用陶土作胎,烧制陶器的温度大体在 9001050之间。陶器的胎体质地比较疏松,有不少孔隙,因而有较

13、强的吸水性。一般的陶器表面无釉,即使有釉也是低温釉。原始时期的陶器大致经历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阶段,其中龙山文化的年代距今 43003800 年,其黑陶中的“蛋壳黑陶”最为精美。同时,用高岭 土烧制的白陶开始出现,这也是原始瓷器的雏形。商代陶器仍以灰陶为主,到后期,白陶和印纹硬陶有很大发展,尤以白陶最为精美纹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非常珍贵,同时还出现了用高岭土做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西周以后,陶器种类日益繁多,除生活器皿外,还出现了砖瓦、陶俑和建筑明器等。到战国、秦汉时期,由于用陶俑、陶兽、陶明器随葬渐成习俗,因此制陶业更加繁荣。举世闻名的秦始

14、皇陵兵马俑,就是典型例证。值得一提的是,汉代的彩绘陶器得到发展,釉陶也普遍应用,同时在陶明器上用白粉、墨书文字者也大量出现。直到东汉晚期至三国时代,随着瓷器的烧造技术逐渐成熟,陶器才逐渐被瓷器所取代,迅速在日常生活中退居次要地位。不过,到唐代时期,作为艺术品的陶器却再次大放光彩,汉代的低温釉陶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著名的“唐三彩”。唐三彩属铅釉陶器,系采用高岭土胎,施彩釉烧制而成。唐代的三彩俑,不论造型还是釉色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种工艺到宋金仍较流行,成为中国陶器艺术的珍品。大约在东汉时期,我国出现了最早、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它的坯体由高岭土或瓷石等复合材料制成,在 12001300的高

15、温中烧制而成,胎体坚硬、致密、细薄而不吸水,胎体外面罩施一层釉,釉面光洁、顺滑、不脱落、剥离。从此瓷器的生产开始日益普及,并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瓷器文化。近现代的考古工作者,正是在各种瓷器文化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系列有关的知识,如将瓷器的产地称为“窑口”,每个窑口都有其特点,据此,人们就可以确定一件瓷器的年代和 产地。三国、两晋时期,陶瓷业在江南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越窑、瓯窑、婺窑等著名察址到北朝时期,在北方出现了影响深远的白瓷。这一时期的瓷器装饰特点比较明显,尤以越窑最为突出,在器物上常有表现生活场景的纹样。缥色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色釉,是青瓷系统的代表,与北方地区的白瓷交相辉映。现今所见到的越

16、窑青瓷,工艺多属上乘,即使现代的技术也很难仿制。到唐代时,陶瓷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始于南北朝时期的“南青北白”瓷业布局,此时 E 形成较为明显而固定的局面,我国古代制瓷艺术逐步形成了青釉和白釉两个大的系统。黄河流域的瓷窑多以烧白瓷为主,以河北的邢窑最为突出。南方的越窑则进一步发展。五代虽然短暂,陶瓷业却有大进步,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出现了吴越地区的秘色瓷和后周时期的柴窑。秘色瓷胎质呈灰白色,釉质如脂似玉,清澈碧绿,造型典雅凝重,代表了晚唐至五代制瓷工艺的最高成就。柴窑相传是五代周世宗柴荣时所烧造,窑址在郑州,真正的柴窑器据说“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到了宋代,中国陶瓷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

17、阶段,可谓空前而绝后。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官窑及私窑,最为著名的窑址有定、汝、官、哥、钧以及景德镇、耀州窑、龙泉察等。而且各窑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比如汝窑、定窑青玉一般的质地;钧窑如天空般淇蓝的天蓝釉;龙泉青瓷巧夺天工的粉青、梅子青等。元朝时,虽然陶瓷业没有太多发明,但景德镇却在这一时期成为了全国的制瓷中心。此外,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出现,使我国在瓷器装饰艺术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明朝时,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进入了鼎盛时期,蜚声世界,尤其是青花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永乐年间的甜白釉、宣德年间的釉黑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成化、弘治、正德时期出现的一大批空前绝后的艺术珍品,在当时就具有了

18、巨大的商品价值。除了景德镇官窑以外,各地民窑如福建窑、江西横峰窑、广东广窑、浙江处窑、江苏瓯窑等也在蓬勃发展。清代的瓷器生产,仍以景德镇为中心。康熙时期,开创了以督窑官姓氏称呼官窑的先例,比如著名的“臧窑”、“郎窑”等。这一时期的重大发明为珐琅彩、粉彩。雍正时期,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其总体风格轻巧俊秀,精雅圆莹。其胎体选料极精壁薄体轻,匀称一致,仰光透视,略显淡青,呈半透明状;在纹饰上,釉下彩中青花釉里红的制作达到极盛阶段,青花和釉里红在同一种气氛中烧成,两种色泽都十分鲜艳这一时期的粉彩最为突出,非常盛行。乾隆时期的烧瓷水平尽管又有所进步,技术上虽精工细作,不惜工本,但艺术却比前朝有衰

19、退的迹象。这一时期,粉彩完全取代了五彩但产品质量不如前代。从嘉庆后期开始,制瓷工艺日趋衰落,产品大多显得粗糙而笨拙,器型上也缺乏创新道光时期,由于国力衰微,陶瓷业的生产规模也大大下降,产品质量也大不如前。道光瓷器的造型特点比较明显:外形比较笨拙,缺乏灵性:线形不 够圆润,板滞生硬,足脊多不平整。咸丰时,产品更加粗糙轻率,胎体厚重且疏松,表面施釉厚薄不一,还常出现橘皮状坑凹。到咸丰末年,景德镇官窑厂多被损毁,陶瓷业也遭到了巨大破坏。同治瓷器以粉彩器为主,一般以淡黄、淡蓝、淡绿或淡紫为多见。光绪末年至宣统时期,政府在景德镇按西方体制设立了陶瓷公司并设立分厂,力图在技术和质量样式方面都有所提高,但最

20、终失败。所以这一时期所留下的产品非常珍贵。综观我国陶瓷发展历史,尤其是宋、元、明、清各朝代,都经历了一个复苏、发展全盛、衰落的过程。整个民国时期,陶瓷业的发展一直委靡不振,始终落后于新兴的外国陶瓷业。这一时期的瓷器,仿古成风,装饰上仍以青花、粉彩、五彩为主流,继承了晚清的风格,又增添了一些新内容;造型上则比晚清瓷器要淳朴平直。这一时期的陶瓷业中心仍在景德镇,但产品除沿袭前代以外,就是简单照搬一些外国的设计,毫无发展可言。唯一例外的是,民国初年,当袁世凯企图称帝时,欲仿效前朝惯例,曾在 1916 年派员到景德镇督烧以粉彩为主的“御用瓷器”。结果竟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烧制出数量极少的一批“洪宪瓷”

21、。这批瓷器质地精良,彩料考究,造型美观大方,是一批极为特殊的产品。陶瓷类别大观陶瓷类别大观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我们可以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识乃至重量等方面入手,准确地对陶瓷做出最基本的鉴定,即分类。陶瓷的分类:根据陶器的颜色,人们把陶器分为红陶、灰陶、彩陶、白陶、彩绘陶、黑陶和釉陶等系列。红陶,是原始社会最常见的一种陶器,它的颜色犹如红砖色,这是因为在烧窑时,充分供应气体,形成氧化气氛,从而使陶土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呈现出红色。灰陶,指陶器为灰色或灰黑色。这是因为在烧窑后期控制火候时形成还原气氛,由于窑中缺少氧气,陶土中铁的氧化物转化为二价铁,陶器便呈灰色或黑色。灰陶是最常见

22、的陶器,一般都比较粗糙。彩陶,是陶器人窑前,在陶坯上进行彩绘,烧后有、黑、白等色。白陶,即白色的陶器,主要是因为陶土中氧化铁含量少,排除了一些色素的干扰后呈现白色。彩绘陶,它和彩陶的区别是陶器烧成后再着色。由于颜色没有经过焙烧,与坯体黏结不牢,很容易脱落,如著名的秦兵马俑。黑陶,是指光亮漆黑的陶器。这是因为在焙烧后期用浓烟熏翳,使烟中的碳微粒渗人.充填陶器的空隙,便能呈现黑色。黑陶制品中有的壁像蛋壳一样薄,所以又被称为“蛋壳陶”,十分珍贵。釉陶,是指陶器表面有一层石灰釉的陶器。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钠等,用石灰加黏土就能配制成,烧融后呈一种玻璃态。在釉中若再加进-些金属氧化

23、物如氧化铜、氧化钻等,焙烧后就会出现绿、蓝等色泽,著名的唐三彩就 是釉陶。唐三彩,即唐代三彩陶器的简称。它是一种低 温釉陶器,用白色黏土作胎,用含铜铁、钻、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的色剂,在釉里加人很多的炼铅熔渣和铅灰做助熔剂.经过约 800的温度烧制而成,釉色呈深绿、浅绿、翠绿、蓝、黄、白、猪、褐等多种色彩。在三彩器物中,有的只具备上述几种颜色中的一种。三彩陶器釉料中含有大量的铅铅的氧化物作为熔剂,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在窑炉里烧成时,各种着色金属氧化物溶于铅釉中,并向四方扩散和流动,各种颜色互相浸润,形成斑驳灿烂的彩色釉。铅的另一个作用则使釉面光亮增强,使颜色更加美丽。唐代盛行的三彩釉陶器,主要

24、见于做随葬用的明器。以洛阳和西安两地出土数量最多,陶器种类凡与死者在世时生活有关的,如建筑、家具、牲畜、人物等无不具备。唐三彩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在陶瓷工艺上也对后世做出了重大贡献。宋代以后的各种低温色釉和釉上彩瓷,大部分都是在“唐三彩”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瓷器的分类瓷器的分类 青瓷,是区别于白瓷的一种颜色偏青或偏灰绿颜色的瓷器,也是我国最早的一种瓷器这种瓷器的胎体上施以青釉,是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成,釉色多为偏冷色调。我国古代所说的缥瓷、翠青、粉青等都属青瓷,历史上以龙泉青瓷最为著名。青瓷器多为厚釉,造型浑厚凝重,装饰多用刻花或浮雕,效果明快而含蓄,整体典雅莹润,适合

25、制作日用陶瓷,更适合制作陈设陶瓷。黑瓷,是在青瓷烧造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陶瓷,黑瓷最早出现在东汉,是加强了铁元素着色作用而形成的。白瓷,白瓷是制造工人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控制了胎釉的含铁量,克服了铁的呈色的干扰而制造出来的一种新的瓷器品种。历史上以唐代邢窑、宋代定窑的白瓷最为著名。其中邢窑瓷质坚硬,制作精致,洁白如雪;胎土色白而细洁,坯体极坚硬,釉白而润泽,有时微微闪黄,带一点乳白色,胎釉之间有一层下釉,俗称护胎釉;通体没有一点花纹,质朴素净。缥瓷,即两晋时期在浙江温州地区瓦窑所烧制的青瓷,因当时的一种淡青色丝帛称为缥,而瓦窑的青瓷釉色与之接近,故名缥瓷。缥瓷胎体细腻,呈灰白色;釉色淡青

26、比较透明。秘色瓷,是在唐代越窑瓷器制作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青瓷,是越窑青瓷中最突出的制品。秘色瓷器始于唐代,盛于五代,衰于南宋。秘色瓷胎质细腻,呈浅灰色,造型规整,胎壁较薄,釉层均匀。花釉瓷器,花釉瓷是唐瓷中的新创造,是在黑釉、黄釉、黄褐釉、天蓝釉或茶叶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色白星点而烧制成的一种瓷器。斑点有的做有规则的排列,有的任意加上几点,有的则像波浪状。常见的有罐、双系壶、花口等。纹胎瓷器也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个新工艺,即用白褐两种色调的瓷土相间糅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胎上即具有白褐相间的类似木纹的纹理。出土器物中有杯、碗、三足小鼎长方形小枕等。釉下彩绘瓷,是长沙窑的首创。釉下褐绿彩有两

27、种:一种是先在坏上刻出纹饰轮廓线再在线上填绘褐绿彩,最后施青釉;另一种是在坏上用褐绿彩直接画纹饰。长沙窑釉下彩突破了青瓷的单一青色,各种纹样大量出现,丰富了唐代瓷器的装饰艺术,给后世釉下彩的继续发展开了先河。白釉釉下黑彩刻花瓷器,是磁州窑瓷器中的高档瓷。这类瓷器选用优质原料制作,其工艺过程是在成型的坯上,先敷一些洁白的化妆土,然后用细黑料画纹样,再用尖状工具在黑色纹样上勾画轮廓线和花瓢叶筋,画掉黑彩,露出白色化妆土,施一层薄而透明的玻璃釉,人窑烧制,黑、白两色形成强烈对比。天青釉瓷器,是我国著名额色釉之一,具有莹光一般幽雅的蓝色光泽,色调犹如雨过天晴。历史上柴窑的作品最佳,另外钩窑、汝窑以及景

28、德镇都能烧造天青色的作品。天青釉虽有深浅的不同,但基本色调比较稳定,变化较少,多数釉面无光泽。天青釉发展到清初已达到顶点。康熙时的官窑产品,天青釉略带蓝色,釉薄而坚,莹润而光洁,无开片;民窑的青色较深,釉层较厚;雍正时,釉色幽淡隽永,更是引人入胜,均为陶瓷艺术中之珍品。钧红瓷,因出自钧窑而得名。钓红是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的一种红色釉,又称铜红釉。其特点是滋润均匀,华而不俗,釉面细裂而有流淌现象。钧红问世后就结束了青瓷独占鳖头的局面,在素洁的青瓷外又有了灿烂美观的红釉。窑变釉瓷器,密变釉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瓷釉,首创于 北宋的钧窑。窑变釉是一种艺术釉,变化多,色彩丰富,形态

29、也复杂。它是以铜或含铜矿物为着色剂,利用各种不同色釉施于一器,烧还原焰,在高温下自然流淌以及相互交融所呈现出的一些出乎人们意料之内的颜色和形态:或如夕阳晚霞,或如大海怒涛,或如高山峻岭,或如万马奔腾;颜色有深有浅,或红中泛紫,或素中有青,色调典雅,十分美丽。人们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就称之为“窑变”。龙泉青瓷,我国的历史名瓷,同时也是青瓷工艺的历史高峰。龙泉青瓷的主要特色是薄胎原釉,不论白胎或黑胎的精美产品,都是胎骨细薄,釉层丰厚,色佳制精。粉青和梅子青更是龙泉青瓷的上乘佳作。龙泉青釉大体上可分成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类。石灰釉的特点是高温黏度比较小,即在高温下易于流釉,因此,这类釉一般都显得比较薄,

30、且透明,釉面光泽也比较强。石灰碱釉的特点是高温黏度比较大,即在高温下不易流釉。这样釉层就可以施得厚一些使器物的外观显得比较饱满。粉青、梅子青产品充分掌握了原釉技术,在器物的断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经过多次敷釉的工序,有些釉层比胎骨还厚,所以釉色晶莹青翠,给人一种纯洁愉快的美感。它们的优点归纳起来大致为:不起浮光,沉着柔和;色泽青翠,浑厚滋润;内外均匀,精致细腻;釉汁固着,极少流动。影青瓷,即青白瓷,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代表所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福建、安徽、广西等地亦有出产。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显青,如迎光透视,可看到手影和内外暗雕的花纹,因此被称做“影青”。影青瓷胎薄质

31、坚,釉色青白如玉,略有透明,敲击声音清脆嚎亮,有“假玉器”和“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碧”的称誉。纹饰精美,有刻花、印花两种。刻花又多辅以笔点纹,使刻花纹饰突出;印花纹均为阳纹,绝大多数印在盘碗里部或盆盖上面。造型很多,有杯、碗、盘、执壶、炉等,特别是“影青瓷枕”备受人们喜爱,影青瓷在宋元时已远销海外。它的烧造成功,标志着当时我国陶瓷烧造技术的高超水平。薄胎瓷,一种胎薄如蛋壳的细白瓷,具有良好的透明度,隔胎可看到另一面的指纹。制作薄胎瓷的原料精细,拉还成型后用锋利的铁刀旋坯,然后在胎体内表面挂釉,待干燥后再旋胎体外面部分,旋至最薄程度,再在胎体外表挂釉,然后烧制。制作薄胎瓷需要有熟练的旋坏

32、技术,才能使胎体薄如蛋壳,均匀一致。薄胎瓷工艺精良,彩饰后可作为陈设性的美术陶瓷,薄胎瓷是景德镇的传统陶瓷制品。豆青釉瓷器,起源于宋代的龙泉窑,属青釉系中的一个著名品种,明正德年间的豆青色浅淡而闪黄;清康熙时则色深,釉面润泽,釉质坚硬;清雍正时呈青绿色,色美如玉,十分纯净,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燃烧,色泽基本稳定。油滴釉瓷,油滴结晶釉是宋代黑瓷的一种特殊装饰。在这种釉的釉面上,可以看到许多具有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形似油滴,大小不一。这些具有银灰色光泽的小圆点实际上是由一群密集的粒状或块状的赤铁矿小晶体以及少量磁铁矿小晶体所组成。这种釉的烧成温度范围很小,如果控制不当,就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由于油

33、滴釉所产生的特殊 艺术效果所以油滴釉瓷十分名贵。祭红釉瓷,我国陶瓷史上著名的品种,明永乐年间景德镇正式烧制成功。这种红釉具有鲜艳的红色,人们称之为“鲜红”;又由于这种红釉像红宝石一样美丽。也有人把它叫做“宝石红”。又由于铜红釉器在当时是一种祭礼用品,因此被称为“祭红”。这种红釉色调纯正艳丽,釉色鲜艳而有深厚匀润之感,器皿通体鲜红,没有其他杂色,为红釉器中之上品青花瓷器,“青花”是指应用钻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器有许多优点:青花的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窑内气氛对它影响较小,烧成范围较广,呈色稳定;青花为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脱;青花的原料是含钻的

34、天然矿物,有充足的原料可供使用;青花瓷器的白地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具有实用美观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在元代青花瓷器已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产品远销国内外,成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而闻名于世。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历经明、清,至今仍保留并有所发展,一直以景德镇为中心。釉里红以氧化铜为着色剂,蘸料在坯体上绘出装饰形象,罩青白釉,用高温还原焰烧成。烧后呈色红亮深沉,因在釉里呈红色,故称“釉里红”,又称“釉下红”。釉里红烧后呈色稳定性较差,同一色、同一窑的作品,有的红亮,有的红色发灰,或发黑、发黄。甜白瓷,系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因其瓷

35、体莹润白净,材质之美无以表达,便用甜字来形容其白,故名甜白瓷。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开始烧制甜 白瓷,整个明代一直延续烧造。郎窑红,清康熙时期的一种著名瓷器,以康熙时督陶官郎廷极的姓氏而命名。郎窑红瓷器的特点是色泽深艳,犹如初凝的牛血一般殷红,故有人称“牛血红”。这种釉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鲜艳夺目,好像人造红宝石一样瑰丽,亦称“宝石红”。釉面透亮,垂流痕迹很像滴血,因而又有“鸡血红”、“猪血红”等别称。器物里外开片,在底足内呈透明米黄色或苹果绿颜色,俗称米汤底或苹果绿底,也有本色红釉底。除口沿外,全器越往下,红色越浓艳,这是由于釉在高温下自然流淌,集聚器下之故。口沿处因釉层较薄,铜分子在高温

36、下容易挥发和氧化,因此出现轮状白线,称之为“灯草边”。清康熙朝器物的底足旋削保证了流釉不过足,所以,郎窑红又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郎窑红的烧制成功证明了清朝初年铜红釉的烧造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虹豆红,是铜红釉瓷器的代表作之一,产于清代景德镇。它与郎窑牛血红的深红色并驾齐驱,而呈一种色调幽清的浅红色,又称为“桃花片”、“海棠红”、“娃娃脸”、“美人醉”等。因其酷似虹豆的红色,并带有绿色苔点,故名。虹豆红幽雅清淡,柔和悦耳,给人以意境深远的美感,其釉面的绿色苔点原是烧制技术上的缺陷,但是在浑然一体的淡红釉中,掺杂星点绿斑,反而相映成趣。虹豆红比郎窑红的烧成难度大,施挂这种色釉的器物为数不多

37、,因此无大件,最高的不过 20 厘米左右,而且器形也不过五六种,大多是文房用具,如印盒、水孟、笔洗,等等。由于虹豆红烧制极不容易,所以在为数众多的红釉中是最为珍贵的一种。霁红釉瓷,康熙时期著名的铜红釉瓷器品种。霁红有别于郎窑红的浓艳透亮,也不同于虹豆红的淡雅柔润,是一种深沉的红釉。呈色均匀,釉如桶皮,釉面密布细小的棕眼;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所以被称为“霁红”。珐琅彩瓷,采用珐琅彩装饰的瓷器。珐琅彩是传统陶瓷釉上彩绘装饰技法之一,属于粉彩装饰范畴,比粉彩更加娇艳丰富。这种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在宫廷内绘制烧造的“御器”。清康熙时,开始用进口珐琅彩色料在绘在烧成的白瓷胎上,称

38、“瓷胎画珐琅”,亦称“珐琅彩”。清雍正时珐琅彩最为精美。鉴宝秘要鉴宝秘要 中国陶瓷的发展经历了数个鼎盛时期,并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众多工艺高超存量稀少、价值极高的珍品,所有这一切都是无数工匠智慧和心血的结晶。由于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如手工艺的失传、官方的限制等,使得常人无法接触到那些具有时代性的珍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或出于发自内心的喜爱,或为了牟取暴利,就开始出现了对陶瓷的仿制和伪造。比如在清初,几位皇帝就因喜爱而下令仿制包括宋代的官窑、哥窑、汝窑、钧窑瓷,明宣德时期的青花瓷、红釉瓷,成化时期的斗彩瓷。到了近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和对古代陶瓷研究的深人,一些古董商人在利益的驱动下,在仿制

39、的同时又大肆进行作伪,使不少收藏爱好者上当受骗。历史发展到今天,随着收藏热潮的日益兴起,作伪技术更加提高,大量号称陶瓷珍品的物件充斥其间。面对这种情况,收藏者就需要掌握科学的鉴定方法,辨别真伪。与书画的作伪相比,陶瓷具有鲜明的特色。众所周知,每个时期的陶瓷在式样、颜色花纹及做工上都各具特色,每一种器物的制作也都有一定的准则。因此,无论伪造者怎样精心仿制,只要人们仔细审察,总会找到破绽的。根据专家们所总结的经验,现将伪造瓷器的一些方法及鉴别时应注意的事项列举如下 1.换装假底换装假底 这是伪造瓷器最普通的方法,其方法就是将有款字的破碎的名瓷底换装在新瓷器上,再用铁锈抹在底足的外面,然后把铁锈焙干

40、,涂上一层川白蜡,接口痕迹就显霞不出来了。由于换旧底是最普通的伪造方法,因此鉴别时应特别注意款字的真伪。有些伪制品制作得非常巧妙,在外面很难发现,但如果可以在器内加开碱水刷洗掉涂抹的灰尘,接口的痕迹就会显露出来。2.去除“火光”去除“火光”一般来讲,辨别瓷器的新旧以有无“火光”为第一着眼点。所谓“火光”,即釉面浮光,新瓷器非常明亮,年代久远的瓷器则温润如玉,一看就可以分清。如果任何方面都符合古瓷的条件,只要“火光”太盛,那么它一定是新制的。因此,伪造瓷器的人历来都把去除“火光”作为必要的一关。其办法为:先用浆碗轻轻擦磨,对于磨过的地方所留下的细小的痕迹,再用牛皮胶陀蘸油磨几遍,直到它的表面平滑

41、温 润为止,这时就与旧瓷器就没有什么两样了。如果仅从“火光”上看,任何人都很难辨其真假。对于这一类伪制品,只有仔细审察釉面的痕迹才能分辨出真假。旧瓷器经过几百或上千年的流传,它的表面必然会流下-些痕迹,较显著的,肉眼在普通情况下就可以看见,稍暗的地方迎光也能发现。如果这两个办法不行,还可借助显微镜观察。新瓷器一定毫无痕迹,即使有,也是人为造成的。3.伪制款识伪制款识 款识也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伪造者往往把那些制作精致但落款年代近的瓷器进行处理,即将底釉与款识全部磨掉,改装烧釉,并换制成年代久远的款识,如把道光、嘉庆以后的款换为康熙、乾隆时期的款。不过这种做法有相当难度,非专业人士做不

42、到。又由于作伪后的底釉与其他地方的颜色必不相同,所以制成之后,造假者还必须用汗手盘弄几个月才出手。还有一种情况,明代瓷器多没有款识,底子也没有釉,造假者如遇到清代产的颜色相同的瓷器,则往往将款识与原釉磨去,以冒充明代器皿。所以,我们在鉴别时必须注意底子釉色的颜色是否与其他地方一致,款字的风格、神势是否与该器合适。伪造者无论怎样精心,也一定会有破绽可寻。4.重绘纹饰重绘纹饰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存有瑕疵的名瓷,因为古代的 一些著名瓷器常在不重要的地方留有瑕疵,于是伪造者往往将破纹刷干净,把原釉磨去一点,然后上釉吹烧再绘上花纹,使人很难察觉。另外,宋代以前的单色釉瓷器由于收藏方法不当,或埋藏的时

43、间太长,常常会出现磨损或落釉的情形,伪造者就多用彩画方式骗人,还有的是在彩画的上面再涂上一层漆,如要不遇热水,永远都看不出是伪造的。如果购买者因其便宜而以为如获至宝,没有仔细审视,则一定会上当受骗。因此在鉴别时,如果遇到有的花纹与其他地方的花纹构思不一致,或颜色不一致时,即可断定其为伪制品。5.真坏假彩真坏假彩 在旧社会,由于西方人大多不喜欢白底的瓷器,因此伪造者碰到白底的名瓷一定要添绘一些彩画,然后卖给西方人。由于所绘的画也比较高超,所以其中的精品很难辨别出真假。这种伪造的方法被行家称为“真坯假彩”,即瓷器真而彩画假。因此,对绘有彩画的白色瓷器,必须仔细审察其颜色与质地的光泽是否一样。如果质

44、地温润,而彩画光泽很强,则多数是真坯假彩的伪制品。6.黏合法黏合法 由于历史流传的原因,一些名贵瓷器常会留有缺损,如耳、足、口等部位。为了提高其价值,伪造者往往以旧补旧,加上釉药后用火烧成,就会与整器无异;如果用吹釉的方法修补,所补之处更能达到天衣无缝的地步。因此,鉴别时如 遇到有耳、足等容易碰落的部分的瓷器,千万要详细审察它的连接部位。如果看不出破绽,还要通过观察釉面浮光的强弱来判断。7.改造法改造法 中国瓷器的式样繁多,不胜枚举,这也成了伪造者的可乘之机,即直接改变瓷器的外形来达到目的。比如一个长颈高瓶,如果颈以上的部分发生破损现象,他们就将颈以上的部分全部磨去,干脆改为短颈瓶。其口则用吹

45、釉的方法烧制,烧成之后就与原来的瓷器没有什么区别。如果吹釉的方法不方便,则磨成毛边状,使人们误认为此器原来就是有盖器皿。因此鉴别时,对于口边应该特别注意。如果口边颜色与其他地方不一致,一定是改做之物。8.镶嵌法镶嵌法 这种情况不太多见,主要针对损坏后的名贵瓷器。由于宋代有的瓷器为铜铃口,伪造者往往就把后代瓷器中边口有损坏的地方磨平,另外用铜圈镶嵌,以冒充古器。所以如果遇到镶边器皿,必须慎重,一定要仔细审视铜的成分、做工,以及瓷器边口的情况。总的来说,辨别瓷器的真伪并不像书画那么容易。通常,一幅书画的某一部分如能确定为真迹,基本就可断定整幅画为真品。瓷器则不能这样,需要经整个检查才能决定,而决不

46、能从局部来判断其真伪。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过程的特有规律,瓷器伪造的方法比书画要少。而 日由于伪造瓷器需要的成本过高,很少有人专心致力于此事,因此伪造的现象远比书画要少。收藏者要想真正鉴定一件陶瓷的价值,仅仅了解一些陶瓷的伪造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鉴定它的年代、窑口、质量等。因此,鉴定古陶瓷是一门综合技术,即要掌据一些基本的知识,也需要下一番工夫。只有这样,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识甚至重量等方面入手,做出准确的判断。鉴定陶瓷,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就是断代。如果我们认真学习和了解了陶瓷发展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了每个时期的陶瓷在胎土、釉色、器型、装饰、工艺、色彩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

47、风格,要做到这一点应是不难的。其主要鉴定依据有:1.胎骨胎骨 从陶瓷发展史来看,随着粉碎、淘洗、烧结技术的不断提高,胎骨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早期陶器的胎土没有粉碎,淘洗也不干净,烧成温度只有 800左右,所以胎土杂质多,疏松,吸水率高,强度差。到东汉中期制,原始瓷出现,烧成温度为 1000左右吸水率和强度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到南北朝时期,烧成温度达 1200左右。元代时,景德镇开始普遍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配方,使瓷器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减少了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的变形。由此,我们在鉴别陶瓷器时要善于根据通顺骨的烧结度来判断年代,当然也要注意到各个地方就地取土为胎和偏远地区杂窑工艺技 术落后的特

48、殊现象。2.器型器型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我们能对各个时期的各种器型的变化深入了解,就能从其器型的特点鉴定其年代。比如饭碗,其造型就是不断地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唐代的饭碗,一般是深腹,直口,实平足,胎厚,体重。明代的碗,口外撇,腹深而丰满,圈足较高,给人以古拙稳重之感。到清康熙时期,碗口外撇,但弧度没有明代大,腹深但显得瘦小圈足开始变矮。再比如梅瓶,它也随着不同时代而变化。宋代的梅瓶造型是小撇口,短颈,肩特别丰,身体修长,圈足,给人以古朴秀美之感。到元代,则改宋代时的小撇口为板唇口,每颈加高,从直统式小颈改为喇叭状,下身加粗,体形变大。到了明代早期,其口又改为卷唇口,肩丰而斜,下身略

49、宽,改变了宋代的秀长身形,向平稳实用发展,这是梅瓶造型最美的时期。发展到清代雍正时的梅瓶,它以明代早期为式样,但其口往往略高于明代,没有明代早期那么好看。又比如笔筒,顺治年间的笔筒体形高,平底无釉,胎厚体重。到康熙年间,体形略为降低,这时笔筒胎壁适中,底中央有一小圈下凹,涂白釉,凹圈外平坦,向外施一圈白釉向内边的一圈则无釉。到了雍正、乾隆以后,笔筒变得胎体略宽,胎壁也略薄,其底也由平底、壁足改为圈足。总之,陶瓷器物不同的造型,打着鲜明的时代的印记,这就应该熟记各个时代器物的造型,如拿起一把“鸡头壶”,就应该知道这种壶是三国、晋朝、南北朝的产物说起“宫式碗”,就应该 知道是明正德年间产品的一种造

50、型。如果是“观音尊”、“棒槌瓶”“花觎”、“太白缸”、“柳叶瓶”等,这些都应是清代康熙时期生产的器物。3.釉色釉色 中国陶瓷的每种颜色釉都有其具体出现年代,如果我们熟悉了每种釉色的发明年代,并重点掌握几种划时代釉色的演变发展,就会为断代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五代时的釉色就应为天青色,而梅子青釉则为宋代龙泉窑的代表。明清瓷器的特色更为鲜明,明永乐、宣德和清康熙时期胎釉就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另外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他瓷器中所没有的。而明宣德又与永乐年间的瓷胎釉


注意事项

本文(老物件收藏鉴赏的那些事陶瓷古家具古书画.pdf)为本站会员(中庸记事本)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