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规范p218.pdf

  • 资源ID:21355828       资源大小:17.62MB        全文页数:2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3.99文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3.99文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规范p218.pdf

1、 应急救援 队伍能力建设规范 目目 录录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评估指南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评估指南 Guidelines for emergency rescue assessment on work place accidents ICS 13.200 CCS C 78 DB11/T 18792021 北京市地方标准 2021-09-24 发布 2022-01-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前前 言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实施。本文件

2、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时训先、王晓杰、俞峻勇、静国佳、王文靖、赵琦、陈兵、田星强、任瑜杰、马晟翔。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评估的基本要求、评估程序和评估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评估工作。本文件不适用于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评估。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

3、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3.2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针对事故险情或事故,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来源:GB/T 296392020,3.2 3.3 应急救援评估 emergency rescue assessment 对采取的紧急措施和行动的合法合规性、有效性开展分析及总结的过程。3.4 应急预案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最

4、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准备工作方案。来源:GB/T 296392020,3.1 4 基本要求 4.1 评估对象 对事故单位和事发地人民政府的应急救援工作进行评估。注 1:事发地人民政府指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应急救援工作的人民政府。4.2 评估依据 主要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b)事故单位和事发地人民政府相关应急预案;c)事故相关录音录像、谈话笔录、总结材料。4.3 评估原则 评估工作应遵循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和客观 公正的原则。4.4 评估方式 4.4.1 资料分析 通过生产安全事故相关的文字、音像资料、总结材料和相关数据信息,还原事

5、故发生的全过程,分析应急救援的关键节点。4.4.2 人员访谈 采取座谈、访谈等形式,通过询问有关人员,听取事故单位和事发地人民政府的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事故及应急救援情况说明,掌握事故应急救援的全过程。4.4.3 专家论证 根据需要,对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事故单位和事发地人民政府在信息报送、应急响应等关键问题上采用召开专家会议等形式,进行救援过程的专家论证。4.4.4 现场勘查 对事故救援现场勘查,发现、固定、提取有关证据,为应急救援评估提供证据支持。必要时,可以聘请技术支撑单位或者专家参与现场勘查。4.4.5 技术鉴定 事故应急救援评估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委托相关机构进行技术鉴定。5 评估程序 5

6、.1 评估分类 5.1.1 应急救援评估分为常规评估和简易评估。5.1.2 生产安全事故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采用常规评估:a)造成死亡 1 人以上的;b)造成重伤 3 人以上的;c)救援时间 5 小时以上的。注 2:救援时间指从救援队伍抵达现场至完成救援任务撤离现场的时间。5.1.3 其他情况可采用简易评估。5.2 评估启动 5.2.1 常规评估时,由事故调查组组长组织成立应急救援评估组(以下简称评估组)启动评估工作,可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应急救援评估工作。评估组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a)明确工作任务,制定评估工作方案;b)组织开展应急救援评估工作;c)将应急救援评估报告提交事故调查组。5.

7、2.2 简易评估时,由事故调查组的组长明确工作任务,启动应急救援评估工作。5.3 评估实施 5.3.1 收集资料 评估组向事故单位和事发地人民政府收集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a)事故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事故单位概况,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事故类型及初步原因等情 况;b)先期处置情况,主要包括:应急自救措施、先期处置等情况;c)事故信息接收、流转与报送情况。主要包括:事故报告及续报,事故信息接收与处理,应急值守等情况;d)应急预案实施情况,主要包括:应急预案启动、实施及衔接等情况;e)组织指挥情况,主要包括: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及组成,各应急工作组按责任分工开展工作等情况;f)现场救援

8、方案制定及执行情况,主要包括: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及执行,防范次生、衍生事故及事故扩大采取的措施等情况;g)现场管理,主要包括:现场清理、人员疏散及清点、警戒保卫等应急处置现场安全保障措施等情况;h)现场应急救援队伍工作情况,主要包括:参与应急处置救援队伍、人员组成及紧急调度情况,应急救援工作开展等情况;i)应急资源保障情况,主要包括:所需通讯、抢险、救援和防护等各类应急物资装备的保障及紧急调配等情况;j)防控环境影响措施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监测危险物质对事故周边环境的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对可能出现的水体、土壤污染提出处置措施及落实等情况;k)信息发布情况,主要包括:舆情监控及对外信息发布等情况

9、;l)救援成效、经验和教训,主要包括:搜救遇险人员及医疗救治情况,成功救险人数,保护财产物资和重要设施,避免次生、衍生事故及事故扩大等情况;m)相关建议,主要包括:对事故单位应急救援及政府实施救援方面的建议。5.3.2 评估调查 评估组应按照第 6 章要求对评估对象开展评估工作。评估内容及选用的评估方式应符合附录 A。5.4 评估结束 5.4.1 常规评估时,评估组应汇总评估过程中发现的经验和问题,形成公正客观的评估意见,得出应急救援评估结论,撰写应急救援评估报告并将报告提交事故调查组。评估报告参见附录 B,报告内容通常包括:a)概述,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原则、评估依据等;b)事故应急救援基本

10、情况:包括事故基本情况、应急响应情况、事故信息报送情况、先期救援情况、现场指挥部运行情况、现场救援情况等内容;c)事故单位应急救援责任落实情况:包括事故单位的简要概况、事故单位应急救援评估等内容;d)事发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责任落实情况:事发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评估内容;e)应急救援评估结论:经评估调查后得出对评估对象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情况的结论;f)相关工作建议:提出应急救援工作中的相关建议。5.4.2 简易评估时,事故调查组经过讨论确定应急救援评估结论,应急救援评估结论应主要包括对事故救援过程中的信息报告、事故处置、医疗救护等内容。6 评估内容 6.1 常规评估内容 6.1.1 事故单位评估 6

11、.1.1.1 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事故单位按 GB/T 29639 的要求编制相关应急预案情况;b)事故单位按照 AQ/T 9007 要求开展应急演练情况;c)事故单位开展的风险评估情况;d)事故单位应急组织架构合理性、资源保障充分性。6.1.1.2 信息报送 信息报送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按规定报告本单位负责人情况;b)事故单位按规定报告相关政府部门情况;c)事故单位的信息报送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整情况。6.1.1.3 先期处置 先期处置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事故单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情况;b)事

12、故单位及时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情况;c)事故单位及时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单位和人员 情况。6.1.1.4 控制危险源 评估事故单位采取措施控制危险源情况。6.1.1.5 防范次生、衍生事故发生 评估事故单位采取防范次生、衍生事故的措施情况。6.1.1.6 应急联动 评估事故单位积极配合和支持前来救援的队伍开展救援行动情况。6.1.1.7 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事故单位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现场秩序情况;b)事故单位保护现场和相关证据情况。6.1.2 事发地人民政府评估 6.1.2.1 信息接收、流转和报送 信息接收

13、、流转和报送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事故信息及时接收情况;b)上报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c)信息报告的内容完整性;d)信息在相关部门间的共享情况。6.1.2.2 应急预案启动 应急预案启动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政府编制相关应急预案情况;b)事故发生后,地方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情况。6.1.2.3 现场指挥 现场指挥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按照法律法规和预案要求成立现场指挥部情况;b)现场指挥部下设的分组与预案和相关规定相符程度,各小组的分工情况;c)指挥部对事故现场有效传达指令,进行有效管控情况;d)治安管理、交通管制、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新闻宣传等工作协调联动情况。6

14、.1.2.4 人员救护 人员救护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组织抢救遇险人员,救治受伤人员情况;b)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单位和人员情况;c)组织安抚遇险人员和遇险遇难人员亲属情况。6.1.2.5 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资源调动 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资源调动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依法向应急救援队伍下达救援命令情况,有效调动专业、企业和社会应急救援队伍情况;b)依法发布调用和征用应急资源的决定情况,充分调动了装备物资情况。6.1.2.6 防止事故扩大和防控环境影响措施的执行 防止事故扩大和防控环境影响措施的执行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防范次生、衍生事故情

15、况;b)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情况;c)有效研判事故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情况。6.1.2.7 现场秩序维护 现场秩序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按照要求隔离事故现场,划定警戒区域情况,有效维护现场秩序情况;b)及时疏散和安置事故可能影响的相关人员情况;c)对现场周边及有关区域实行交通管制情况。6.1.2.8 信息发布和舆情管控 评估发布有关事故情况和应急救援工作信息的及时性。6.2 简易评估内容 简易评估的评估内容包括:a)参照 6.1.1.2 和 6.1.2.1 的要求评估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b)参照 6.1.2.3 的要求评估事故现场抢险救援的情况;c)参照

16、 6.1.2.4 的要求评估组织抢救遇险人员、救治受伤人员等医疗救护情况。附附 录录 A(规范性)(规范性)应急救援评估内容一览表应急救援评估内容一览表 A.1 事故单位应急救援评估表见表 A.1。表 A.1 事故单位应急救援评估表 A.2 事发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评估表见表 A.2。表 A.2 事发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评估表 表 A.2(续)附附 录录 B(资料性)(资料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评估报告大纲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评估报告大纲 B.1 概述 B.1.1 评估目的 简述应急救援评估工作的目的。B.1.2 评估原则 简述应急救援评估工作的原则。B.1.3 评估依据 列出评估的主要法律法规

17、等依据。B.2 事故应急救援基本情况 B.2.1 事故基本情况 描述事故时间、地点、伤亡、财产损失等基本情况。B.2.2 应急响应情况 简述事故救援过程中事故单位和事发地人民政府应急响应情况。B.2.3 事故信息报送情况 简述事故救援过程中事故单位和事发地人民政府信息报送情况。B.2.4 先期救援情况 简述事故救援过程中事故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先期救援的情况。B.2.5 现场指挥部运行情况 简述现场指挥部成立、分组、运行等情况。B.2.6 现场救援情况 简述现场控制危险源、人员救护、队伍装备调动等情况。B.3 事故单位应急救援责任落实情况 B.3.1 事故单位的简要概况 简述事故单位名称、地址、运

18、营等基本情况。B.3.2 事故单位应急救援评估 从应急准备、信息报送、先期救援。控制危险源、防范次生、衍生事故发生、应急联动、现场管理等方面评估事故单位应急救援情况。B.4 事发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责任落实情况 从信息接收、流转和报送、应急预案启动、现场指挥、人员救护、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资源调动、防止事故扩大和防控环境影响措施的执行、现场秩序、信息发布等方面评估事发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情况。B.5 评估结论 总结出应急救援评估的结论。B.6 相关工作建议 提出应急救援工作中的相关建议。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 ICS 13.200 CCS A90 DB3707/T 0902

19、02 潍 坊 市 地 方 标 准 2023-08-07 发布 2023-09-06 实施 潍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前前 言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潍坊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潍坊市应急管理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林阳、李成泉、王宁波、王明、张明伟、任永亮。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以下简称“队伍”)建设的原则和基本要求,以及在人员、基础设施、物资配备、培训演练及队伍管理方面的要求。本文

20、件适用于规范和指导潍坊市行政区域内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 221 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社会应急救援队伍 按照规定完成有关防灾减灾救灾社会组织的登记,接受有关部门管理或业务指导,志愿参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工作的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4 建设原则 4.1 属地性原则 队伍应结合属地灾

21、害特点和应急救援需求开展队伍建设,在参与应急响应时接受属地政府和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 指挥,跨区域救援时应取得业务主管单位及受灾地指挥部的同意,按需、就近、规范、有序开展救援等工作。4.2 志愿性原则 队伍应以社会公益和志愿履行社会责任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组织或个人目标,自愿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等工作。4.3 安全性原则 队伍应建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在日常训练、救援行动中将安全作为贯穿性原则,在队伍中应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按照“自身、队员、群众、遇险被困人员”顺序明确安全优先等级;坚决做好安全风险防范,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落实救援队员的意

22、外伤害、第三者责任等保险保障。4.4 专业性原则 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应明确自身专业方向和功能定位,积极学习先进救援理念和技术,定期开展相应专业的培训、训练、演练。5 基本要求 5.1 队伍法定代表人应无违法犯罪记录。5.2 队伍应按要求通过年度审查。5.3 队伍应具备参与城市搜救、水域救援、高空绳索救援等救援中一种或多种的能力。5.4 队伍应有与注册名称一致的队伍名称、队旗、队徽等标识。5.5 以属地救援为主,与属地应急管理部门应建立联络 机制,设有联络人,开展重大救援行动应预先报备。5.6 队伍开展救援时,应服从指挥,利用专长和优势资源,积极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现场救援工作,及时向相关部门

23、汇报队伍的行动方案、进展、成果和遇到的问题。5.7 队伍应具备 72 小时自我独立保障能力。5.8 开展救援行动时,应规范队员行为,尊重不同文化、民族及性别差异,避免出现破坏当地文化习俗、受保护建筑物的现象,保护生态环境。6 人员要求 6.1 数量要求 6.1.1 队伍配备人员应不少于 20 人,其中核心骨干人员应不少于 10 人。6.1.2 队伍应设队长、副队长,根据队伍规模或救援种类设置救援小组,并配备小组长。6.2 能力要求 6.2.1 队长为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第一负责人,应具备较强的队伍管理、组织指挥、沟通协调、应急处置能力,能够快速研判抢险救援所需人员、数量及装备物资类型,确定现场抢

24、险救援工作方案,应从事相关种类应急救援工作 5 年(含)以上。6.2.2 副队长应协助队长科学合理确定队伍和抢险救援装备物资的布设与调用,具有一定的队伍管理、指挥、沟通协调的能力,应从事相关种类应急救援工作 3 年(含)以上。6.2.3 小组长应具备队伍管理能力,熟练操作、检修各类抢险装备,应从事相关种类应急救援工作 1 年(含)以上。6.2.4 队员应身体健康,年满 18 周岁,热爱应急救援事业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救援技能。6.3 职业技能要求 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应组织救援人员参加应急救援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其中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比例不低于全部人员的 30%。7 基础设施要求 7.1 队伍应

25、有能开展日常工作的固定办公场所。7.2 队伍应有满足技能培训、体能训练和应急演练等要求的固定场地。7.3 队伍应有储存各类救援装备物资的固定场所。8 装备物资配备 8.1 整体要求 8.1.1 队伍应配备个人防护类、抢险救援类、综合保障类等应急救援装备物资。8.1.2 物资配备应选择性能先进、轻便高效、功能多样、通用性强的装备,满足队伍现场应急处置及承担救援任务的实用性、功能性、安全性及耐用性的需要。应为符合国家相关市场准入规定的合格产品。自行研制的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应安全可靠。8.1.3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的配备应与救援人员数量相匹配。8.1.4 应明确专人负责应急救援装备物资的调用和维护,建立

26、并完善装备出入库登记管理制度,定期对各类专业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进行维护检查,每季度集中维护保养至少 1 次,应急救援后应及时对装备物资进行保养维修,做好维护保养日志。8.2 装备物资配备建议清单 8.2.1 城市搜救应急救援装备物资配备建议清单参见附录 A。8.2.2 水域救援应急救援装备物资配备建议清单参见附录 B。8.2.3 高空绳索救援应急救援装备物资配备建议清单参见附录 C。9 培训和演练 9.1 培训 9.1.1 应制定应急救援年度培训计划和训练计划,建立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和标准,并在实施后保留相关记录。9.1.2 队员应参加岗前培训和专项技术培训,其中岗前培训时长应不少于 60 学时

27、,专项技术培训时长应不少于 120 学时,年度训练时长应不少于 160 学时。9.1.3 培训和训练科目应包括但不限于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等类别,并符合下列要求:a)理论知识应包括应急救援管理体制机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专项救援技术标准规范等;b)基本技能应包括体能训练、心理训练、自救互救技能训练等;c)专业技能应根据各队伍自身专业方向和功能定位进行针对性训练。9.2 演练 9.2.1 应制定应急救援年度演练计划,每年应组织或参加不少于 2 次演练,并及时对演练进行总结与评估,撰写演练总结和评估报告,保留完整工作记录。9.2.2 应针对所从事的救援专业领域编制救援工作方案,定期组织有针

28、对性的抢险救援演练,并根据演练情况及时对工作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9.2.3 演练科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a)桌面推演:应包括会商、信息报送;b)现场实操:应包括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调运、救援队伍人员调配、抢险装备抢修。10 队伍管理 10.1 队伍应设置专人承担调度指挥、装备物资管理、技术培训、后勤保障等职能,做到组织架构清晰,岗位职责明确。10.2 队伍应建立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应急救援岗位责任制;b)值班值守制度;c)信息报送制度;d)培训与演练制度;e)后勤保障制度;f)财务管理制度;g)技术资料管理制度;h)应急救援装备物资维护保养制度;i)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调

29、用制度;j)应急救援装备物资报废制度。11 响应时间 队伍接到抢险救援命令后,应在第一时间集合点检完毕并出发赶赴现场。附附 录录 A (资料性)(资料性)城市搜救应急救援装备物资配备建议清单城市搜救应急救援装备物资配备建议清单 城市搜救应急救援装备物资配备建议清单见表 A.1。表 A.1 城市搜救应急救援装备物资配备建议清单 表 A.1 城市搜救应急救援装备物资配备建议清单(续)附附 录录 B (资料性)(资料性)水域救援应急救援装备物资配备建议清单水域救援应急救援装备物资配备建议清单 水域救援应急救援装备物资配备建议清单见表 B.1。表 B.1 水域救援应急救援装备物资配备建议清单 表 B.

30、1 水域救援应急救援装备物资配备建议清单(续)附附 录录 C(资料性)(资料性)高空绳索救援应急救援装备物资配备建议清单高空绳索救援应急救援装备物资配备建议清单 高空绳索救援应急救援装备物资配备建议清单见表C.1。表 C.1 高空绳索救援应急救援装备物资配备建议清单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规范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规范 水域水域 Specification for capability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emergency rescue team Water areas ICS 03.220.40 CCS R 50 DB11/T 19152021 北

31、京市地方标准 2021-12-28 发布 2022-04-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前前 言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提出。本文件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昱姝、周扬凡、李让、陈磊钢、代宝乾、刘尊涛、乔海生、张蓓、徐亚博、葛悦、邓兵兵、张晋、杨洋。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专业救援能力要求、综合保障能力要求、技能提升能力要求和组织管理能力要

32、求。本文件适用于水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不适用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能力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0827 职业潜水员体格检查要求 GB/T 29177 消防应急救援 训练设施要求 JT/T 957 潜水员培训与考核要求 XF/T 3001 水域救援作业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水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professional emergency rescue tea

33、m of water areas 对因城市洪涝灾害、交通工具坠水、内河湖泊船舶搁浅翻沉、孤岛遇险、冰上遇险等突发情况而遇险和被困人员,开展水上和水下救援行动的组织。3.2 应急救援潜水员 emergency rescue diver 使用自携式空气潜水装备,对水下遇险和被困人员执行开放水域 18 米以浅免强制减压潜水救援任务的人员。4 专业救援能力要求 4.1 基础能力 4.1.1 水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以下简称“队伍”)应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机动能力,应在接到报警或指令后 30 分钟内集结。4.1.2 队伍应具备救援行动管理和指挥能力,能够开展信息收集与处理、救援行动规划、全程协调与指挥、

34、现场灾害评估和媒体应对等工作。4.1.3 队伍应具备持续救援能力和自我保障能力,能够在一个独立的工作场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4.1.4 队伍应具备与其他应急救援队伍协调联动能力。4.1.5 队伍应具备静水救援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可根据队伍自身情况和辖区内救援需求,具备急流救援、潜水救援、冰面救援等技术能力。4.1.6 队伍应由应急值守、应急指挥、现场处置和应急保障四类人员构成,可根据实际调整人员分工和各岗位人数。4.1.7 按照救援环境,应设置下列现场处置岗位人员:a)应用静水救援技术时,救援组应由安全员、救援人员等岗位人员组成;b)应用急流救援技术时,救援组应由安全员、救援员、上游观察员、下游

35、拦截员等岗位人员组成;c)应用潜水救援技术时,潜水团队应至少配备 2 名潜水员(以下简称潜水员)和 2 名信绳员。条件允许时,潜水团队宜由潜水安全员、主信绳员、备用信绳员、主潜水员、备用潜水员、装备操作员等岗位人员组成;d)应用冰面救援技术时,救援组应由安全员、救援人员、支援队员等岗位人员组成。4.1.8 按照使用的特定救援工具,应设置下列岗位人员:a)应用舟艇救援技术时,救援组应由指挥员、安全员、救援人员、舟艇驾驶员等岗位人员组成;b)应用绳索系统救援技术时,救援组应由指挥员、安全员、救援人员、绳索操作员、上游观察员、下游拦截员等岗位人员组成。4.1.9 实施救援行动时,队伍可由一支或多支最

36、小编组组成。最小编组人数不应少于 6 人,其中至少包括 1 名指挥员和 1 名安全员。4.1.10 队员工作经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急指挥人员(指挥员)应具有 5 年及以上水域救援工作经验;b)现场处置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员、救援人员、上游观察员、下游拦截员、舟艇驾驶员、绳索操作员、潜水员和信绳员)应具有 3 年及以上水域救援工作经验;c)应急值守人员和应急保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后勤人员、媒体负责人)应具有 1 年及以上相关救援工作经验。4.1.11 队员应经过游泳培训,通过相应技能考核。潜水员应定期组织潜水训练,每年测试应急救援潜水技能。4.1.12 队员应定期参加体适能测试和心理测试,

37、应具备 与救援相适应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潜水员体格条件应符合 GB 20827 的要求。4.1.13 队员应参加应急救援员和紧急医疗救护资格培训考核。4.1.14 救援人员、潜水员、舟艇驾驶员、绳索操作员应经过专业训练并具备相应专业资质。4.2 技术能力 4.2.1 应急值守 应急值守人员应具备下列能力:a)能利用应急值班值守相关规范用语,接听、记录并传达险情基本情况;b)能依据应急资源调配程序和指挥员指令,调配车辆、人员、舟艇、装备等应急资源。4.2.2 应急指挥 指挥员应具备下列能力:a)具备指挥救援行动与对外协调联络的能力;b)能够按照实施救援行动安全风险从小到大顺序,选择岸上救援、舟

38、艇救援、入水救援等技术与方法;c)能够快速确定现场应急救援行动方案,及时上报救援现场信息和部署任务;d)熟悉三级组网模式,便于接入消防救援指挥体系。4.2.3 现场处置 4.2.3.1 水面救援技能 4.2.3.1.1 安全员应具备下列能力:a)能对救援现场进行安全监测,确定安全防护等级,检查救援人员安全防护装备和措施,落实救援行动的安全保障;b)能掌握现场安全状况和救援人员的体力、健康情况,并向指挥员提出人员替换的建议;c)能掌握现场警戒、警示提醒、安全撤离方法和要求。4.2.3.1.2 救援人员应具备下列能力:a)能使用抛投式、递伸式、拦截式救生装备救助水面遇险和被困人员;b)能使用入水、

39、涉水救援的方法救助水面遇险和被困人员;c)能使用舟艇救助水面遇险和被困人员;d)能使用绳索系统救助水面遇险和被困人员。4.2.3.1.3 上游观察员应具备对水域上游突发险情的识别能力和适时发出预警信号的能力,能占据有利位置,观察水域上游漂浮物、来往船只、洪峰状态及其他影响救援行动安全的水面情况。4.2.3.1.4 下游拦截员应掌握水面拦截救援装备的使用,具备拦截救援落水下漂的救援人员或遇险和被困人员的能力。4.2.3.1.5 舟艇驾驶员应具备在水中操控动力舟艇的技能,能进行舟艇组装与舷外机装卸,并能排除和处置简单故障。4.2.3.1.6 绳索操作员能进行绳结制作、锚点选择与制作等绳索系统的架设

40、及布置。4.2.3.2 水下救援技能 4.2.3.2.1 潜水安全员应具备预判潜水救援潜在危险的能力,监督所有潜水工作安全进行。4.2.3.2.2 潜水员应具备下列能力:a)熟悉潜水物理学和生理学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b)具备下列水性技巧:1)仅使用面镜、呼吸管与蛙鞋的情况下,不使用手臂划水,打腿连续游泳 800 米,且完成时间少于 16 分钟;2)在不使用助浮和助推用具辅助下,进行 500 米的连续游泳,且完成时间少于 14 分钟;3)在不使用助浮和助推用具辅助下,水下连续潜泳 30 米;4)在穿着全套潜水装备情况下,完成 100 米疲惫潜水员拖带,且完成时间少于 4 分钟;5)在不使用助浮和

41、助推用具辅助下,进行 15 分钟浮生漂浮,且在最后 2 分钟双手高举出水面;c)能进行潜水装备的检查、组装、调整和着装,并熟悉装备的性能参数、运行模式、维护保养、操作程序、常见问题、应急处置等;d)能根据搜索时水况、风向、天气等条件判断水流情况;e)能运用潜水搜索方法搜索目标;f)能控制水下遇险和被困人员脱险程序;g)能为水下遇险和被困人员佩戴潜水装备;h)能拖运水下遇险和被困人员;i)能对沉入水下的交通工具进行摸测、定位与搜救;j)能利用水下通联方式和信号与岸上人员保持联络;k)能利用水下摄影摄像技术,记录现场重要信息,标示证物发现的位置。4.2.3.2.3 信绳员应具备下列能力:a)能进行

42、绳结制作与信号绳索安装;b)能利用绳语信号与潜水员保持联络;c)能运用潜水搜索方法引导和辅助潜水员完成水中搜索、打捞等任务;d)能判别潜水员遇险情况,并启动紧急救援程序。4.2.3.2.4 装备操作员应能熟练使用声呐、水下机器人等装备对水下情况进行深测、搜索。4.2.3.3 冰面救援技能 4.2.3.3.1 安全员除满足第 4.2.3.1.1 条的要求,还应具备下列能力:a)能掌握寒冷对机体产生的影响,能识别寒冷压力的迹象和症状;b)能判断出气候条件对冰层结构、冰层厚度的影响,识别出现场救援行动可能存在的其他风险事件及次生灾害。4.2.3.3.2 救援人员应具备下列能力:a)熟悉冰面救援基本理

43、论;b)能使用递伸式、抛投式救生装备救助冰面遇险和被困人员;c)能使用冰面救援滑板、舟艇、绳索系统救助冰面遇险和被困人员。4.2.4 应急保障 4.2.4.1 装备保障人员应能对应急救援装备进行维护保养。执行救援任务前,准备装备;任务结束后对装备进行点验和维护保养;4.2.4.2 媒体负责人应具备下列能力:a)熟悉相关法律法规;b)能与遇难家属、政府部门等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解答相关问题;c)经指挥员授权后,能正面引导媒体,公布应急救援相关信息。5 综合保障能力要求 5.1 基本保障 5.1.1 队伍宜具有满足值班调度、装备存放、车船停放、培训训练以及办公备勤等需求的场所。5.1.2 值班调度

44、应满足 24 小时应急值守需要,值班电话应不少于 2 部。5.2 水域训练区保障 5.2.1 水域训练区宜具备游泳、急流训练、潜水训练等功能,能模拟人员溺水、洪水、冰面等多种水域环境救援情况。水域训练区建设要求应符合 GB/T 29177 的规定。5.2.2 水域训练区应设有救生圈、救生杆、救生绳、氧气袋等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5.2.3 急流训练区的河道两岸应设置安全保护锚点,以固定滑轮、安全钩、安全绳等。5.2.4 潜水训练区应在水上设置救护观望岗,并应设置 照明设施、通信联络以及广播设施。5.3 装备保障 5.3.1 队伍应按照救援能力与救援任务相匹配的原则,选择配备相应的水面救援装备、水

45、下救援装备和冰面救援装备。水域救援装备配备相关示例见附录 A。5.3.2 在实施水面救援时,应使用水域救援头盔、水域救援服、水域救援手套、水域救援靴、水域救援专业救生衣、割绳刀、高音哨等专用装具防护,夜间作业应使用佩戴式防水照明灯等夜间防护用具。5.3.3 实施入水救援时,应使用水面漂浮救生绳对入水救援人员进行保护,水面漂浮救生绳应与消防专用救生衣快卸部件连接。5.3.4 水域救援使用的机动冲锋舟、橡皮艇应符合 XF/T 3001 的要求,应配备备用油箱、船桨、篙竿等,舷外机应加装护网。5.3.5 实施绳索系统救援时,安全绳、安全钩等装备应在额定载荷范围内使用。5.3.6 寒冷天气应采取防寒保

46、暖措施,宜使用干式水域救援服或潜水服防护。5.3.7 实施潜水救援人员生命时,宜使用自携式水下呼吸器系统。自携式水下呼吸器系统包括气瓶、浮力控制装置和调节器等。5.3.8 队伍应配置应急帐篷等可作为临时指挥场所的装备,满足救援现场临时指挥调度以及人员更衣与休息等需求。5.3.9 队伍应配置满足救援行动中人员、装备运输需求的装备。5.3.10 队伍应配置为救援行动提供现场联络、远程通信服务的装备。5.3.11 队伍应配置配备岸上保障和医疗急救装备。5.3.12 应急救援装备应为符合国家相关市场准入规定的合格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5.3.13 检测、计量类应急救援装备、工具、附件

47、等应定期检验(检定或校准),并处于有效期内。5.3.14 应急救援装备应明确专人管理,应对其进行日常检查和定期维护保养。5.3.15 应根据应急救援装备的用途,分类分区放置在固定场所。应急救援装备的图样、使用说明书、技术改造设计图样等技术资料以及维修和计量检定记录等应存档备查。6 技能提升能力要求 6.1 培训 6.1.1 应制定水域救援年度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计划开展日常培训并进行考核。6.1.2 培训应采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法,并注重水面、水下和冰面作业技能训练。6.1.3 水面救援、水下救援和冰面救援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其内容应至少包括表 1,且涵盖水域救援新技术和新装备。水下救

48、援培训与考核应符合 JT/T 957 的要求。表 1 队伍培训内容 6.1.4 应每月至少参加 1 次水域救援相关理论培训或专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时长不应少于 120 学时。6.1.5 应建立人员培训档案,档案应包括培训记录表、培训签到表、培训试卷等有关书面材料和图片资料。6.2 训练 6.2.1 应根据季节和救援任务的特点制定年度训练计划,并根据训练计划开展日常训练。6.2.2 应依据各岗位技术能力要求,设定训练内容。6.2.3 水面救援训练应包括下列内容:a)基本救援技术,包括并不限于入水技术、接近控制技术、水中解脱技术、水中拖带技术、水中通气技术、上岸技术等基本救援技术;b)专项救援技术

49、,包括并不限于抛投救援技术、水面拦截救援技术、船艇救援技术、绳索系统救援技术。6.2.4 水下救援训练应包括下列内容:a)基础潜水技术,包括并不限于装备检查、组装、调整、着装,入水前安全检查,浮力调整装置充泄气,入水技术,呼吸管呼吸,水面浮力检查,调节器与呼吸管互换,下潜技术,空腔平衡,清除调节器积水,面镜摘脱,释放水面漂浮装置,故障调节器呼吸,蛙鞋悬轴,悬浮禁止,水底摘除和穿回配重,水底卸除和穿回浮力调整装置,水面卸除和穿回配重,水面卸除和穿回浮力调整装置,不带面镜水底游泳,使用备用气源呼吸,备用气源辅助上升,有控制的正常上升,有控制式紧急游泳上升和水下踢水技术;b)特殊环境潜水技术,包括并

50、不限于水下导航技术、水 下搜索技术、干式潜水衣技术、全面罩防护技术和低能度搜索技术;c)潜水意外救援技术,包括并不限于水中施救训练、院前急救训练和其他伤害处理;d)通联方式和信号,包括基本手语信号、灯语信号、绳语信号、握压信息和水下工具通信。6.2.5 水下救援训练重点应包括信号绳索的连接训练、潜水搜索形态的确定、团队合作、模拟救援情景演练、水中尸体位置判断和车辆打捞。6.2.6 冰面救援训练应包括冰面开孔、快速准备及着装、冰面探测、冰面自救、递伸救援、抛投救援、冰面救援滑板救援、舟艇救援、直接救援、绳索救援等内容。6.2.7 实战训练前,应开展现场勘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并应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和


注意事项

本文(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规范p218.pdf)为本站会员(中庸记事本)主动上传,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文库网用户QQ群:731843829  微博官方号:文库网官方   知乎号:文库网

Copyright© 2025 文库网 wenkunet.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